CN115593957A - 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93957A
CN115593957A CN202211396274.8A CN202211396274A CN115593957A CN 115593957 A CN115593957 A CN 115593957A CN 202211396274 A CN202211396274 A CN 202211396274A CN 115593957 A CN115593957 A CN 115593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negative
pressure
conveying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962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学奎
高天宝
杨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esna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esna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esna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esna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962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939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93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939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40Feeding or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G53/46Gates or sluices, e.g. rotary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40Feeding or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G53/50Pneumati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52Adaptations of pipes or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66Use of indicator or control devices, e.g. for controlling ga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proportions of material and gas, for indicating or preventing jamming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4Bul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Transport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包括进料机构、第一进气机构、第二进气机构、输送内管、输送外管、进排气机构、负压动力机构、负压平衡机构、气动阀门与负压过滤器,输送内管与输送外管之间形成用于压缩气体通过的管间区域,气动阀门设置于负压动力机构上且置于负压平衡机构与负压过滤器之间;输送内管套设于输送外管的内部,进料机构、第一进气机构与负压动力机构均与输送内管相连通,第二进气机构、负压平衡机构与进排气机构均与管间区域相连通;输送内管能够朝向靠近输送内管的中心轴线方向扩张,且输送内管能够朝向靠近输送外管的内壁方向扩张,使得输送内管的管径变化,以将粘附在输送内管内壁上的粉料抖落,减少管道内壁的粉料粘结。

Description

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料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气力输送技术在新能源、化工、食品、医药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超细粉体需要使用负压气力输送技术进行粉料输送,由于超细粉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粘附性较强。
当前,解决粘附性强的问题主要通过抛光不锈钢管,或在管道内壁上涂覆涂层的方法对粉料进行负压输送,但是上述输送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粉料在输送过程中的粘附问题,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输送后,粘附物料越积越多,容易造成堵管。
因此,如何有效减少管道内壁的粉料粘结问题,从而避免堵管现象的发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能够有效减少管道内壁的粉料粘结问题,从而避免堵管现象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包括进料机构、第一进气机构、第二进气机构、输送内管、输送外管、进排气机构、负压动力机构、负压平衡机构、气动阀门与负压过滤器,所述输送内管与所述输送外管之间形成用于压缩气体通过的管间区域,所述气动阀门设置于所述负压动力机构上且置于所述负压平衡机构与所述负压过滤器之间;
所述输送内管套设于所述输送外管的内部,所述进料机构、所述第一进气机构与所述负压动力机构均与所述输送内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机构、所述负压平衡机构与所述进排气机构均与所述管间区域相连通;
当所述管间区域的气体压力大于所述输送内管的气体压力时,所述输送内管朝向靠近所述输送内管的中心轴线方向扩张;当所述管间区域的气体压力小于所述输送内管的气体压力时,所述输送内管朝向靠近所述输送外管的内壁方向扩张,使得所述输送内管的管径变化,以将粘附在所述输送内管内壁上的粉料抖落。
优选的,还包括输送单管,所述输送单管与所述输送内管的首端相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输送内管与所述输送外管的首端,且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封堵所述管间区域。
优选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管、进料斗和出料阀门,所述出料阀设置于所述进料管上,所述进料斗通过所述出料阀与所述输送单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机构包括第一进气管和进气过滤器,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过滤器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输送单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气机构包括第二进气管、进气阀和第一压力变送器,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一端与压缩空气气源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管间区域相连通,所述进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管上,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与所述管间区域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排气机构包括过滤器、进排气管和呼吸控制阀,所述呼吸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进排气管上,所述进排气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呼吸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负压动力机构包括负压动力设备、负压空气管道和第二压力变送器,所述负压过滤器与所述输送内管的末端相连通,所述负压空气管道设置于所述负压动力设备与所述负压过滤器之间,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设置于所述负压空气管道上用于检测所述负压空气管道内的气体压力。
优选的,还包括负压平衡机构,所述负压平衡机构包括负压平衡管和负压平衡控制阀,所述负压平衡管的一端与所述管间区域相连通,所述负压平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空气管道相连通,所述负压平衡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负压平衡管上,所述气动阀门设置于所述负压平衡管与所述负压过滤器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排空管道,所述排空管道与所述负压动力设备相连通,以用于排出所述负压动力设备的气体。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当进行粉料输送时,开启进料机构、第一进气机构与负压动力机构,在负压动力机构的作用下,环境空气可将输送内管中的料粉输送至负压过滤器。
当粉料输送结束后,关闭负压动力机构,打开第二进气机构,使得压缩空气进入输送内管与输送外管之间的管间区域内,当管间区域内的气体压力大于输送内管内的气体压力时,输送内管被压缩,输送内管的管道横截面积缩小,输送内管的气速增加,增加的气速起到清理输送内管的粉料的作用;然后关闭第二进气机构,打开负压平衡机构和气动阀门,使得输送内管的气体压力大于管间区域的气体压力,此时输送内管处于瞬间扩充状态形成抖动,将输送内管的物料抖落,然后再次开启气动阀门,输送内管内的压力与管间区域的压力一致,被抖落的粉料被输送至负压过滤器,完成清管动作。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能够有效减少管道内壁的粉料粘结问题,从而降低堵管现象发生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100-进料机构,101-进料斗,102-进料管,103-出料阀,200-第一进气机构,201-第一进气管,202-进气过滤器,300-第二进气机构,301-第二进气管,302-进气阀,303-第一压力变送器,400-输送内管,500-输送外管,600-进排气机构,601-过滤器,602-进排气管,603-呼吸控制阀,700-负压动力机构,701-负压动力设备,702-负压空气管道,7021-气动阀门,703-第二压力变送器,800-负压平衡机构,801-负压平衡管,802-负压平衡阀,900-负压过滤器,1000-输送单管,1100-排气管道,1200第一密封件,1300-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能够有效减少管道内壁的粉料粘结问题,从而降低堵管现象发生的几率。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接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包括进料机构100、第一进气机构200、第二进气机构300、输送内管400、输送外管500、进排气机构600、负压动力机构700、负压平衡机构800、气动阀门7021与负压过滤器900,其中,输送内管400与输送外管500之间形成用于压缩气体通过的管间区域,气动阀门7021设置于负压动力机构700上且置于负压平衡机构800与负压过滤器90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输送内管400套设于输送外管500的内部,进料机构100、第一进气机构200与负压动力机构700均与输送内管400相连通,第二进气机构300、负压平衡机构800与进排气机构600均与管间区域相连通;
当管间区域的气体压力大于输送内管400的气体压力时,输送内管400朝向靠近输送内管400的中心轴线方向扩张;当管间区域的气体压力小于输送内管400的气体压力时,输送内管400朝向靠近输送外管500的内壁方向扩张,以使得输送内管400的管径变化,以将粘附在输送内管400内壁上的粉料抖落。
当进行粉料输送时,开启进料机构100、第一进气机构200与负压动力机构700,在负压动力机构700的作用下,环境空气可将输送内管400中的料粉输送至负压过滤器900。
当粉料输送结束后,关闭负压动力机构700,打开第二进气机构300,使得压缩空气进入输送内管400与输送外管500之间的管间区域内,当管间区域内的气体压力大于输送内管400内的气体压力时,输送内管400被压缩,输送内管400的管道横截面积缩小,输送内管400的气速增加,增加的气速起到清理输送内管400的粉料的作用;然后关闭第二进气机构300,打开负压平衡机构800和气动阀门7021,使得输送内管400的气体压力大于管间区域的气体压力,此时输送内管400处于瞬间扩充状态形成抖动,将输送内管400的物料抖落,然后再次开启气动阀门7021,输送内管400内的压力与管间区域的压力一致,被抖落的粉料被输送至负压过滤器900,完成清管动作。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能够有效减少管道内壁的粉料粘结问题,从而降低堵管现象发生的几率。
但是,如果在粉料输送的过程中出现了堵管的现象,可关闭进料机构100,关闭负压平衡机构800,同时打开进排气机构600,此时,管间区域的压力大于输送内管400的压力,输送内管400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横截面积缩小,输送内管400中堵塞的粉料被压缩;然后关闭进排气机构600,打开负压平衡机构800,此时管间区域的压力等于输送内管400内的压力,使得输送内管400完成了一次收缩到扩张的动作,环境气体可以通过扩张后的输送内管400的管道与被压缩的粉料间的间隙,将粉料输送至负压过滤器900,完成清堵的过程。
为了方便粉料的输送,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还包括输送单管1000,其中,输送单管1000与输送内管400的首端相连通。
为了将输送内管400和输送外管500之间的管间区域进行封堵,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200,其中,第一密封件1200设置于输送内管400与输送外管500的首端,且第一密封件1200能够封堵管间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对进料机构100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满足本发明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进料机构100包括进料管102、进料斗101和出料阀103,其中,出料阀103设置于进料管102上,进料斗101通过出料阀103与输送单管1000相连通。
当开启出料阀103,进料斗101内的粉料可以通过进料管102进入输送内管400中,当关闭出料阀103,可避免粉料进入到输送内管400内。
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进气机构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满足本发明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进气机构200包括第一进气管201和进气过滤器202,其中,第一进气管201的一端与进气过滤器202相连通,第一进气管201的另一端与输送单管1000相连通。
如此设置,通过进气过滤器202过滤后的环境空气可通过第一进气管201进入到输送单管1000内。
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二进气机构300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满足本发明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二进气机构300包括第二进气管301、进气阀302和第一压力变送器303,第二进气管301的一端与压缩空气气源相连通,第二进气管301的另一端与管间区域相连通,进气阀302设置于第二进气管301上,第一压力变送器303与管间区域相连通。
当开启进气阀302,压缩空气通过第二进气管301进入管间区域,使得管间区域的压力增大,当关闭进气阀302,压缩空气不能通过第二进气管301进入管间区域。
其中,第一压力变送器303可检测管间区域的压力。
本发明实施例对进排气机构600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满足本发明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进排气机构600包括过滤器601、进排气管602和呼吸控制阀603,呼吸控制阀603设置于进排气管602上,进排气管602的两端分别连通过滤器601与呼吸控制阀603。
当呼吸控制阀603打开后,管间区域与外界环境相连通,从而使得管间区域的压力与外界环境的压力保持一致。
本发明实施例对负压动力机构700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只要满足本发明使用要求的结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负压动力机构700包括负压动力设备701、负压空气管道702和第二压力变送器703,其中,负压过滤器900与输送内管400的末端相连通,负压空气管道702设置于负压动力设备701与负压过滤器900之间,第二压力变送器703设置于负压空气管道702上用于检测负压空气管道702内的气体压力。
当启动负压动力设备701,负压动力设备701可通过负压空气管道702将输送内管400进行抽真空处理。
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还包括负压平衡机构800,其中,负压平衡机构800包括负压平衡管801和负压平衡阀802,负压平衡管801的一端与管间区域相连通,负压平衡管801的另一端负压空气管道702相连通,负压平衡阀802设置于负压平衡管801上,气动阀门7021设置于负压平衡管801与负压过滤器900之间。
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还包括排空管道,排空管道与负压动力设备701相连通,以用于排出负压动力设备701的气体。如此设置,可将负压动力设备701吸入的气体排出到外界环境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300,第二密封件1300可以对输送内管400与输送外管500之间的管间区域起到有效的封堵作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机构、第一进气机构、第二进气机构、输送内管、输送外管、进排气机构、负压动力机构、负压平衡机构、气动阀门与负压过滤器,所述输送内管与所述输送外管之间形成用于压缩气体通过的管间区域,所述气动阀门设置于所述负压动力机构上且置于所述负压平衡机构与所述负压过滤器之间;
所述输送内管套设于所述输送外管的内部,所述进料机构、所述第一进气机构与所述负压动力机构均与所述输送内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机构、所述负压平衡机构与所述进排气机构均与所述管间区域相连通;
当所述管间区域的气体压力大于所述输送内管的气体压力时,所述输送内管朝向靠近所述输送内管的中心轴线方向扩张;当所述管间区域的气体压力小于所述输送内管的气体压力时,所述输送内管朝向靠近所述输送外管的内壁方向扩张,使得所述输送内管的管径变化,以将粘附在所述输送内管内壁上的粉料抖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单管,所述输送单管与所述输送内管的首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输送内管与所述输送外管的首端,且所述第一密封件能够封堵所述管间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管、进料斗和出料阀门,所述出料阀设置于所述进料管上,所述进料斗通过所述出料阀与所述输送单管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机构包括第一进气管和进气过滤器,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过滤器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输送单管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机构包括第二进气管、进气阀和第一压力变送器,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一端与压缩空气气源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管间区域相连通,所述进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管上,所述第一压力变送器与所述管间区域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气机构包括过滤器、进排气管和呼吸控制阀,所述呼吸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进排气管上,所述进排气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呼吸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动力机构包括负压动力设备、负压空气管道和第二压力变送器,所述负压过滤器与所述输送内管的末端相连通,所述负压空气管道设置于所述负压动力设备与所述负压过滤器之间,所述第二压力变送器设置于所述负压空气管道上用于检测所述负压空气管道内的气体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压平衡机构,所述负压平衡机构包括负压平衡管和负压平衡控制阀,所述负压平衡管的一端与所述管间区域相连通,所述负压平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空气管道相连通,所述负压平衡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负压平衡管上,所述气动阀门设置于所述负压平衡管与所述负压过滤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压气力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空管道,所述排空管道与所述负压动力设备相连通,以用于排出所述负压动力设备的气体。
CN202211396274.8A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 Pending CN1155939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6274.8A CN115593957A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96274.8A CN115593957A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93957A true CN115593957A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52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96274.8A Pending CN115593957A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939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0852B (zh) 间排型连续式真空上料机
CN110104439A (zh) 一种粉体负压上料机
CN115593957A (zh) 一种负压气力输送装置
CN105197598A (zh) 真空提升机
CN210966979U (zh) 3d打印机粉末输送装置
CN207998312U (zh) 一种无尘真空上料机
CN216171016U (zh) 一种新型超长寿命空气过滤装置
CN218707203U (zh) 一种重力落料装置
CN210012340U (zh) 真空输送接收装置
CN212942149U (zh) 负压气力输粉装置
CN209792170U (zh) 一种声波清灰装置
CN212872351U (zh) 一种废气采集检测装置
CN219116685U (zh) 一种物料输送设备
CN218786373U (zh) 一种带压力控制系统的正压输送装置
CN107055099B (zh) 一种尿素颗粒密相输送方法及系统
JP4020450B2 (ja) 粉粒体の輸送方法とその装置
CN205045500U (zh) 真空提升机
CN217807443U (zh) 一种负压输送系统
CN211282230U (zh) 一种底部设置卸料管路的粉粒物料运输半挂车
CN218250890U (zh) 粉末回收系统及粉料加工设备
CN117342272B (zh) 一种用于毫米级固体颗粒的输送管、设备及使用方法
CN210392928U (zh) 一种胶囊气动输料装置
CN218520622U (zh) 一种真空吸料机
CN211895234U (zh) 粉体运输槽罐车
CN220011347U (zh) 真空上料机的防堵塞吸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226 Changsheng Road, Diankou Town, Zhuji Ci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801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Soft Contro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13, Fuqiang Road, Diankou Town, Zhuji Ci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soft contro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