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50890U - 粉末回收系统及粉料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粉末回收系统及粉料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50890U
CN218250890U CN202222458927.2U CN202222458927U CN218250890U CN 218250890 U CN218250890 U CN 218250890U CN 202222458927 U CN202222458927 U CN 202222458927U CN 218250890 U CN218250890 U CN 218250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separator
storage hopper
vacuum
recover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5892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刘志国
侯金良
国秀艳
刘立春
原晓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lin Hangyu Tianji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lin Hangyu Tianj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lin Hangyu Tianji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lin Hangyu Tianj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5892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50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50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50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Transport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料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粉末回收系统及粉料加工设备,包括:集尘组件、第一真空件和第二真空件;集尘组件包括分离器和存料斗;分离器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上连通有吸尘管路,第一真空件与出气口连通,用于在分离器内形成负压,并将粉尘吸入分离器;存料斗上设置有出料口,第二真空件与出料口连接,用于输出存料斗内储存的粉末。在对粉末状物料进行加工时,第一真空件可以在分离器内形成负压,将设备漏出的粉末吸入到分离器内部,分离器可以对吸入的粉末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粉末储存在存料斗中,第二真空件可以将集尘组件内储存的粉末吸出,便于重复利用,从而提高粉末利用率,进而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粉末回收系统及粉料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料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末回收系统及粉料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以粉末为原料的设备,例如压片机、胶囊填充机或粉末喷涂机等,在工作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避免会出现漏粉的问题,例如,压片机在生产的过程中,因加料器与加料平台存在间隙、冲模和模孔之间间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有部分粉料漏出形成粉尘,粉尘过大会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因而,一般情况下,会配备工业吸尘机,将漏出的粉末吸入到工业吸尘机内。
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压片机在高速生产时,大量的粉末被吸入到工业吸尘机内,导致粉末的利用率较低,影响收率,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末回收系统及粉料加工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粉料加工时,粉末的利用率较低,影响收率的缺陷,以提高粉末利用率,进而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末回收系统,包括:集尘组件、第一真空件和第二真空件;所述集尘组件包括分离器和存料斗;所述分离器用于分离粉尘中的固体粉末,所述分离器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上连通有吸尘管路,所述第一真空件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用于在所述分离器内形成负压,并将粉尘通过所述吸尘管路吸入分离器;所述存料斗与所述分离器连通,所述存料斗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第二真空件与所述出料口连接,用于输出存料斗内储存的粉末。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末回收系统,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一阀门,用于控制出料口的通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末回收系统,所述存料斗与分离器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用于控制存料斗与分离器的通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末回收系统,所述存料斗上设置有气压平衡口,用于控制所述存料斗内气压的平衡。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末回收系统,所述气压平衡口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阀门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末回收系统,所述气压平衡口上设置有滤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末回收系统,所述吸尘管路远离集尘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吸粉盒,所述吸粉盒具有一个扩口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末回收系统,所述分离器为旋风分离器;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顶部;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侧部;所述存料斗设置于旋风分离器的底部并与旋风分离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粉料加工设备,包括: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粉末回收系统,所述吸尘管路远离集尘组件的一端位于粉料加工设备工作部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料加工设备,还包括真空上料机,所述第二真空件即为所述的真空上料机,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真空上料机的上料管路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末回收系统及粉料加工设备,通过设置集尘组件、第一真空件和第二真空件,在对粉末状物料进行加工,例如压片、胶囊填充时,第一真空件可以在分离器内形成负压,将设备漏出的粉末吸入到分离器内部,分离器可以对吸入的粉末进行分离和沉降,分离后的粉末储存在存料斗中,当存料斗内的粉末储存到一定的量时,通过第二真空件可以将存料斗内储存的粉末输出,便于重复利用,从而提高粉末利用率,进而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末回收系统的结构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集尘组件;10、分离器;11、存料斗;12、第二阀门;2、第一真空件;3、真空管路;4、吸尘管路;40、吸粉盒;5、出料管路;50、第一阀门;6、气压平衡管;60、滤芯;7、本体;70、下料斗;8、真空上料机;80、上料管路;81、料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末回收系统,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压片机、胶囊填充机等以粉末为原料的设备在生产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漏粉的问题,导致粉尘过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末回收系统主要用于对漏出原料粉末进行回收,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工业除尘机对漏出的粉末进行清理,导致大量的粉末被吸入工业吸尘机内,粉末的利用率较低,影响收率,提高了生产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末回收系统,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提高收率,降低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以压片机为例对粉末回收系统进行说明,但应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与粉末回收系统配合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压片机,还可以为胶囊机、粉末喷涂机等。
下面结合图1-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粉末回收系统。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粉末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集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粉末回收系统,主要用于对粉料加工设备的工作部位,例如压片机冲模位置漏出的粉末进行回收。粉末回收系统主要包括集尘组件1、第一真空件2和第二真空件;其中,集尘组件1包括分离器10和存料斗11,分离器10用于分离粉尘中的固体粉末,分离器10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和第一真空件2通过真空管路3连通,通过第一真空件2,可以在分离器10内形成负压,分离器10的进气口上连通有吸尘管路4,吸尘管路4远离分离器10的一端设置于压片机的冲模位置。
压片机在进行压片工作时,启动第一真空件2,第一真空件2通过真空管路3在分离器10内部形成负压,从而可以使吸尘管路4将压片机漏出的粉末吸入到分离器10内,分离器10可以对吸入的粉末进行分离和沉降,分离后的粉末储存在存料斗11中,从而实现粉末的回收。存料斗11上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和第二真空件连通,当需要重复利用存料斗11内储存的粉末时,启动第二真空件,可以将存料斗11内储存的粉末吸出,便于对粉末重复利用。
具体的,分离器1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旋风分离器,其具体的规格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压片机的大小、粉末颗粒的大小等,只需要保证预期的分离效果即可。出气口位于旋风分离器的顶端,进气口位于旋风分离器的侧面上。存料斗11设置于旋风分离器的底端,并与旋风分离器相连通。在对粉末进行收集时,启动第一真空件2,在旋风分离器内形成负压,压片机冲模位置漏出的粉末通过吸尘管路4被吸入到旋风分离器中,带有粉末的气流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对粉末进行分离,并使粉末沉降到存料斗11中进行储存。
第一真空件2可以采用真空泵,本实施例中,第一真空件2为工业吸尘机,从而使第一真空件2在提供真空度的同时,可以除去未完全回收的粉末,以保证工作环境中空气的质量。
出料口设置于存料斗11底部,便于第二真空件将存料斗11内的粉末吸出重复利用。第二真空件可以为额外配置的真空泵,本实施例中,第二真空件为压片机自带的真空上料系统,出料口与真空上料系统通过出料管5相连通,在出料口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0,用于控制出料口的通断,当存料斗11内的粉末储存到一定的量时,可以开启第一阀门50,在真空上料系统的作用下,将存料斗11内存储的粉末吸出,并与原料粉末一并输送至压片机内。采用压片机自带的真空上料系统作为第二真空件,无需额外配备真空设备,降低了设备成本。
存料斗11与分离器10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12,用于控制分离器10与存料斗11的通断,当存料斗11内的粉末储存到一定的量后,关闭第二阀门12,开启第一阀门50,此时出料口与真空上料系统相连通,同时分离器10与存料斗11之间的通路断开,避免了真空上料系统在上料的过程中,与粉末回收系统发生干涉,两者可同时运转,分离器10可以短时间内对回收的粉末进行暂存,因而可同时进行粉末回收工作以及上料工作。存料斗11内的物料清空后,关闭第一阀门50,开启第二阀门12,出料口关闭,分离器10与存料斗1相连通,暂存于分离器10底部的粉末落入存料斗11内储存。
第一阀门50和第二阀门12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电动或气动阀门,以方便控制,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门50和第二阀门12采用气动蝶阀。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存料斗11内安装料位计,从而实时测量存料斗11内物料的表面位置,以了解存料斗11内所储存粉末的量,便于根据粉末储量控制第一阀门50和第二阀门12的开闭。此过程可以采用电气控制系统或PLC控制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保证生产过程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不考虑操作便捷性的前提下,第一阀门50和第二阀门12还可以采用手动控制的阀门,以降低设备成本。
在进行出料时,由于第二阀门12处于关闭的状态,真空上料系统将粉末吸出存料斗11的过程中势必会导致存料斗11内的气压失衡,影响出料的流畅度,为了在出料时维持存料斗11内气压的平衡,存料斗11上还设置有气压平衡口,出料时,关闭第二阀门12,开启第一阀门50,压片机的真空上料系统将存料斗11内存储的粉末吸出,同时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气压平衡口进入存料斗11中,维持存料斗11内气压的平衡,保持出料的流畅度。
具体的,在存料斗11上连通有气压平衡管6,气压平衡管6远离存料斗11的一端为进气端,即为所述的气压平衡口,气压平衡管6远离存料斗11的一端向上弯折,使气压平衡口的高度不低于第二阀门12的高度,存料斗11内的物料即使处于存满的状态,也不会从气压平衡口处溢出。气压平衡口处设置有滤芯60,以对进入存料斗1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外界的灰尘等杂质进入存料斗11中,污染存料斗11内的粉末。具体的,滤芯60可以采用现有的无纺布滤芯、活性炭滤芯等,以过滤灰尘,必要时,还可以在滤芯60内设置由氧化钙、分子筛或烧碱等固体干燥剂构成的吸湿层,以吸取进入存料斗11内空气中的水分,减小存料斗11内粉末受潮的可能,从而减少由于粉末受潮产生的黏壁或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真空管路3、吸尘管路4以及出料管路5既可以采用硬管,也可以采用软管,也可以采用硬管与软管结合的方式,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例如安装的便捷性等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真空管路3、吸尘管路4以及出料管路5采用波纹软管,以提高连接的便捷性。吸尘管路4远离集尘组件1的一端安装有吸粉盒40,吸粉盒40具有一个扩口端,并且扩口端朝向压片机的冲模位置,以提高吸粉效率,进而提高粉末回收效率。
另一个实施例中,分离器10不仅可以采用旋风分离器,还可以采用过滤的方式对粉尘进行过滤和收集,例如在一个箱体内设置滤网或过布袋等过滤件,过滤件将箱体分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真空管路3连通第一区域,吸尘管路4连通第二区域,当第一真空件2启动时,在箱体内形成负压,漏出的粉末通过吸尘管路4被吸入箱体内,并在过滤件的作用下被过滤分离。还可以在箱体内设置震动或脉冲吹气装置,通过震动或者脉冲吹起的方式,使附着在过滤件上的粉料掉落,以免堵塞过滤件。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粉料加工设备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粉料加工设备与上文描述的粉末回收系统可相互对应参照。
参照图1,一种粉料加工设备,主要包括本体7、真空上料机8,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粉末回收系统。其中,粉料加工设备的本体7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压片机、胶囊填充机、粉料喷涂机等,其工作部位即为对粉末进行加工、成型、喷涂的部位,例如压片机冲模的位置,胶囊填充机药品填充的部位等。本体7上具有一个下料斗70,下料斗70与真空上料机8出料的位置相连通。
粉料被存储于料筒81中,真空上料机8通过上料管路80与料筒81相连通,以将料筒81内的粉末状物料通过气力输送到下料斗70中,出料管路5与上料管路80相连通,当第一阀门50开启时,在真空上料机8上料的同时,可以将存料斗11内存储的物料一并吸入到下料斗70内,完成回收粉末的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在对粉末状物料进行加工,例如压片、胶囊填充时,在真空上料机8的作用下可以将粉料从料筒81气力输送至下料斗70中;启动第一真空件2,第一真空件2可以在分离器10内部形成负压,通过吸尘管路4可以将漏出的粉末吸入到分离器10内,带有粉末的气流切向进入分离器1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对粉末进行分离,并使粉末沉降至存料斗11中进行储存。当存料斗11内的粉末存储到一定的量后,关闭第二阀门12,打开第一阀门50,此时,分离器10与存料斗11之间的通路断开,出料口开启,分离器10可以对回收的粉末进行暂存,同时在真空上料机8上料的同时,可以将存料斗11内储存的粉末通过出料管路5一并吸入到下料斗70内,此过程中,第一真空件2和真空上料机8可以同时运转并且互不干涉,粉末回收和出料可以同时进行,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
在出料的过程中,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气压平衡口进入存料斗11中,维持存料斗11内气压的平衡,保证出料的流畅度,滤芯60可以对进入存料斗1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外界的灰尘等杂质污染存料斗11内的粉末。存料斗11内的粉末清空后,关闭第一阀门50,开启第二阀门12,出料口关闭,分离器10与存料斗1相连通,暂存于分离器10底部的粉末落入存料斗11内。通过设置集尘组件1、第一真空件2和第二真空件,可以完成回收粉末的再利用,从而提高粉末利用率,进而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粉末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尘组件(1)、第一真空件(2)和第二真空件;所述集尘组件(1)包括分离器(10)和存料斗(11);所述分离器(10)用于分离粉尘中的固体粉末,所述分离器(10)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上连通有吸尘管路(4),所述第一真空件(2)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用于在所述分离器(10)内形成负压,并将粉尘通过所述吸尘管路(4)吸入分离器(10);所述存料斗(11)与所述分离器(10)连通,所述存料斗(11)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第二真空件与所述出料口连接,用于输出存料斗(11)内储存的粉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第一阀门(50),用于控制出料口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末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料斗(11)与分离器(10)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12),用于控制存料斗(11)与分离器(10)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末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料斗(11)上设置有气压平衡口,用于控制所述存料斗(11)内气压的平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末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平衡口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阀门(12)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末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平衡口上设置有滤芯(6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粉末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管路(4)远离集尘组件(1)的一端设置有吸粉盒(40),所述吸粉盒(40)具有一个扩口端。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粉末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10)为旋风分离器;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顶部;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侧部;所述存料斗(11)设置于旋风分离器的底部并与旋风分离器相连通。
9.一种粉料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粉末回收系统,所述吸尘管路(4)远离集尘组件(1)的一端位于粉料加工设备工作部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粉料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真空上料机(8),所述第二真空件即为所述的真空上料机(8),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真空上料机(8)的上料管路(80)相连通。
CN202222458927.2U 2022-09-15 2022-09-15 粉末回收系统及粉料加工设备 Active CN218250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8927.2U CN218250890U (zh) 2022-09-15 2022-09-15 粉末回收系统及粉料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8927.2U CN218250890U (zh) 2022-09-15 2022-09-15 粉末回收系统及粉料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50890U true CN218250890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12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58927.2U Active CN218250890U (zh) 2022-09-15 2022-09-15 粉末回收系统及粉料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50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0852B (zh) 间排型连续式真空上料机
CN103743234A (zh) 多管隧道窑车烧结散料负压吸送卸料装置
CN218250890U (zh) 粉末回收系统及粉料加工设备
CN115400889A (zh) 粉末回收系统及粉料加工设备
CN206826953U (zh) 一种预先抽离空气的垂直螺旋给料装置
CN207861434U (zh) 一种粉末真空吸料设备
CN214914416U (zh) 粉尘负压回收装置
CN209334213U (zh) 一种粉料收集装置
CN107521981A (zh) 一种全气动真空上料输送机
CN1068280A (zh) 粉末喷涂中的回收分离装置
CN208429618U (zh) 两级分离过滤与脉冲反吹布袋清扫散料回收工作站
CN208465883U (zh) 一种无尘自动投料反应罐
CN207293580U (zh) 一种全气动真空上料输送机
CN205060953U (zh) 气力输送系统
CN216335251U (zh) 一种真空上料机
CN209521036U (zh) 压片机的供料装置
CN212759518U (zh) 一种上料、缓存、给料、筛分一体化系统
CN210557994U (zh) 一种新型吸料机
CN219729910U (zh) 一种真空上料机粉尘回收装置
CN215283542U (zh) 一种血塞通分散片压片机的吸粉装置
CN211245965U (zh) 一种吸布料天车旋风除尘器自动返料系统
CN218022465U (zh) 一种内墙腻子粉生产用装袋装置
CN213504851U (zh) 一种地板生产无粉尘上料装置
CN220998361U (zh) 一种粉末过滤上料系统
CN210434145U (zh) 一种旋风除尘器的自动清灰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