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8817B -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8817B
CN115588817B CN202211415655.6A CN202211415655A CN115588817B CN 115588817 B CN115588817 B CN 115588817B CN 202211415655 A CN202211415655 A CN 202211415655A CN 115588817 B CN115588817 B CN 1155888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
plastic part
hole
lower plastic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156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88817A (zh
Inventor
周文扬
熊永锋
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156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8817B/zh
Priority to CN202310166005.0A priority patent/CN1160730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88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8817A/zh
Priority to US18/119,378 priority patent/US2024016258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88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8817B/zh
Priority to DE202023101489.5U priority patent/DE202023101489U1/de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01M50/636Closing or sealing filling ports, e.g. using l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94Gas-pervious par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5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6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5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64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H01M50/609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with liquid, e.g. electrolytes
    • H01M50/627Filling ports
    • H01M50/636Closing or sealing filling ports, e.g. using lids
    • H01M50/645Plu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下塑胶件包括第一表面和背离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形成有凹槽,第一表面凸设有第一凸台,第一凸台设有与凹槽连通的第一透气孔,第一表面还凸设有第二凸台,第二凸台设有与凹槽连通的第二透气孔,第二凸台相对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相对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本发明公开的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能够解决因下塑胶件碰撞到电芯以及设置于电芯上的其他结构而对电芯造成损坏的问题,提高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池在过充、过放、短路或恶劣环境(高温高湿、高压低压环境)使用时,电池的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以及电池的温度也会急剧上升,从而导致电池的内部压力增大,对用户造成一定的危险。相关技术中,为了确保电池的安全性,一般在电池的顶盖组件上开设有防爆孔,并在防爆孔处盖设有防爆阀,当电池内部的压力达到阈值时,气体可以通过防爆阀进行泄压,以降低电池发生爆炸的危险。
然而,当电池在工作发生膨胀或移动过程中,电芯会朝向顶盖组件的下塑胶件靠近,导致电芯以及设置在电芯上的其他结构会与下塑胶件发生碰撞而对电芯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能够解决因下塑胶件碰撞到储能装置内的电芯以及设置于电芯上的其他结构而对电芯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塑胶件,应用于顶盖组件,所述下塑胶件包括第一表面和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形成有凹槽;
所述第一表面凸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凹槽背对设置,所述第一凸台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与所述凹槽连通;以及
所述第一表面还凸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凸台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台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
在本申请提供的下塑胶件中,通过在下塑胶件的第一表面设置第一凸台,从而在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时,第一凸台能够止抵限位电芯,以使下塑胶件和电芯之间仍能形成缓冲空间,而电芯的电极组件(例如极耳)能够位于缓冲空间中,避免了电芯运输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导致下塑胶件碰撞震碎或割裂电芯上的极耳而对电芯造成损坏,起到保护电芯的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而通过在下塑胶件上设置第二凸台,并且限定了第二凸台相对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相对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从而在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与第一凸台抵接而遮挡第一透气孔时,第二凸台和电芯之间仍能具有间隙,使得第二凸台上的第二透气孔不会被电芯遮挡,以使壳体中的气体仍能通过第二透气孔进行透气泄压,进而确保壳体中的气体可以排放至防爆孔处的防爆阀进行泄压防爆,以确保防爆阀的泄压效果。
另外,在样品测试中,申请人发现防爆阀需要到达其爆破的压力值才会爆破泄压,而并非是电芯一产生气体就会爆破的,所以通过在第二表面对应第一凸台的位置设置有凹槽,且该凹槽和第一透气孔连通,能够在壳体内的压力未到达防爆阀的爆破压力值之前,将壳体内的气体通过第一透气孔积聚于凹槽内,一方面,可以降低壳体内的压力,避免在电芯一直处于高压环境中工作,从而有利于提高防爆效果,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气体混合在电解液中而对电芯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从而有利于确保电芯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由于是在第二表面对应第一凸台的位置设置凹槽,尽管开设了凹槽,也不会使得下塑胶件的用于设有凹槽的位置的厚度过薄,由此可见,通过在下塑胶件的第一表面设置第一凸台,并通过在第二表面对应第一凸台的位置设置有凹槽,能够在保证下塑胶件的强度以及保护电芯的同时,提高防爆效果,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以及还可以确保电芯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气孔贯穿所述第一凸台的背离所述下塑胶件的所在表面,且所述第一透气孔在所述第一凸台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占比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25%,和/或,所述第二透气孔贯穿所述第二凸台的背离所述下塑胶件的所在表面,且所述第二透气孔在所述第二凸台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和所述第一透气孔在所述第一凸台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比值为0.88-1.22。
通过将第一透气孔在第一凸台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占比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保证在下塑胶件的宽度方向上,第一透气孔的整体宽度大于防爆阀的宽度,而通过将第二透气孔在第二凸台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和第一透气孔在第一凸台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比值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保证在下塑胶件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透气孔的整体长度和第二透气孔的整体长度之和大于防爆阀的长度,以确保防爆阀可以选择适当的有效防爆面积,提高防爆阀的防爆效果,同时还能保证下塑胶件对应防爆阀的区域的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塑胶件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分别位于所述下塑胶件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表面还凸设有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所述第三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并沿着所述第一边延伸设置,所述第四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并沿着所述第二边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第三凸台及所述第四凸台之间,从而在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时,第一凸台、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均能够止抵限位电芯,这样能够在下塑胶件的中部以及两相对边上对电芯进行止抵限位,止抵限位效果更好,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在电芯运输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导致下塑胶件碰撞震碎或割裂电芯上的极耳而对电芯造成损坏的情况,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当下塑胶件上设置有第三凸台及第四凸台时,第三凸台及第四凸台可以起到加强下塑胶件的强度的作用。基于此,由于第三凸台沿着下塑胶件的第一边延伸设置,第四凸台沿着下塑胶件的第二边延伸设置,且第一边与第二边为矩形形状的下塑胶件的两相对边,所以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可以在下塑胶件的两相对边上对下塑胶件的强度进行加强,加强效果更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凸台具有远离所述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的边缘相连接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第一凸台设置,所述第一面设有贯穿第二面的第一槽,所述第一槽的槽壁面和所述第二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倒角;
所述第四凸台具有远离所述第一表面设置的第三面和与所述第三面的边缘相连接的第四面,所述第四面朝向所述第一凸台设置,所述第三面设有贯穿第四面的第二槽,所述第二槽的槽壁面和所述第四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
由前述可知,当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时,电芯会被第三凸台和第四凸台止抵限位,或者在装配,电芯有可能会与第三凸台、第四凸台抵接,通过在第一槽的槽壁面和第二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倒角,以及第二槽的槽壁面和第四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能够在第一槽的槽壁面和第二面的连接处以及在第二槽的槽壁面和第四面的连接处形成尖角,割伤电芯的极耳,所以,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的设置可以起到保护极耳作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和密封件,所述顶盖板设有贯通的注液孔,所述密封件密封于所述注液孔;所述下塑胶件还包括遮挡件,所述下塑胶件连接于所述顶盖板,所述第一表面背向所述顶盖板设置,所述下塑胶件设有对应于所述注液孔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通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遮挡件盖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处,且所述遮挡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
通过设置遮挡件,以利用遮挡件部分遮挡注液孔,一方面,在向壳体内注入电解液时,可以防止电芯的极耳进入注液孔而出现堵塞注液孔的情况,以确保电解液可以通过注液孔注入壳体内;另一方面,在密封件穿设于顶盖板的注液孔时,通过该遮挡件对密封件进行限位,可以防止电芯在储能装置发生震动时拨动密封件,而导致密封件和注液孔的连接出现松动的情况,从而有利于确保密封件在注液孔的密封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遮挡件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所述密封件沿从所述第二表面指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依次穿设于所述注液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且所述密封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外;所述遮挡件具有背离所述下塑胶件设置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凸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相对所述第三侧面凸出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密封件的一端相对所述第三侧面凸出的高度。这样,能够在电池发生机械震动时,利用凸起部止抵限位电芯,以防止电芯在储能装置发生震动时拨动密封件,而导致密封件和注液孔的连接出现松动或损坏的情况,从而有利于确保密封件在注液孔的密封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部绕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间隔排列设置,这样能够在多方位避免电芯在储能装置发生震动时拨动密封件,从而避免密封件和注液孔的连接出现松动的情况,进而能更有效确保密封件在注液孔的密封效果。而且相较于凸起部为绕第二通孔的轴线一圈的环形结构,通过在第三侧面设置两个凸起部,能够在确保密封件在注液孔的密封效果的同时,在注液时,避免电解液凸起部的背向遮挡件的一面上形成液封而导致电解液难以注入壳体内,从而确保注液时,电解液可以进入壳体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至少遮挡部分所述第二通孔,这样能够减小第二通孔的孔径,以使密封件的一端可以穿设于第二通孔,从而有利于提高密封件的安装稳定性和密封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所述遮挡件包括依次由第一直面、第一弧面、第二直面、第二弧面围合连接而成的周缘面,所述第一直面与所述第二直面平行,且所述第一直面与所述第二直面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两侧,以使所述遮挡件遮挡所述第一通孔的部分,即,第一通孔不会被遮挡件全部遮挡,从而使得进入到注液孔中的电解液不仅可以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壳体的内部,也可以通过第一通孔未被遮挡件遮挡的部分进入壳体的内部,这样可以增大电解液通过的流量,加快电解液的注液速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还凸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三凸台之间,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台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四凸台之间,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台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
这样,能够利用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对下塑胶件的强度起到加强的作用,避免下塑胶件朝向电芯弯折变形而与电芯发生碰撞,以降低对电芯的损坏,从而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第一加强筋相对下塑胶件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相对下塑胶件凸出的高度,第二加强筋相对下塑胶件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相对下塑胶件凸出的高度,从而在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与第一凸台抵接时,第一加强筋和和电芯之间,以及第二加强筋和电芯之间均仍能具有间隙,使得电芯不会碰撞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从而有利于降低对电芯造成损坏的风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具有沿所述第一凸台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边界线和第二边界线,所述第二边界线靠近所述第一透气孔设置,所述倾斜面自所述第一边界线沿第一方向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界线;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凸台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凸出的凸出方向,所述第一凸台的延伸方向被配置为: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
由前述可知,凹槽连通于第一透气孔,当储能装置发生晃动、震动、倾斜或倒放等情况时,壳体内的电解液有可能通过第一透气孔进入到凹槽中,通过限定凹槽的底面为自第一边界线沿第一方向倾斜延伸至第二边界线的倾斜面,能够将凹槽中的电解液引导至第一透气孔重新流回到壳体中,以确保电芯可以浸润在电解液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台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凸台的延伸方向成角度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凸台的延伸方向被配置为: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凸台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凸出的凸出方向。
通过限定第二凸台的延伸方向和第一凸台的延伸方向成角度设置,有利于使第二凸台和第一凸台重合的面积较小,而第二凸台和第一凸台错开的面积较大,以避免第二透气孔被第一凸台遮挡的面积较大,从而当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而遮挡第一凸台上的第一透气孔时,第二凸台上仍有足够大的第二透气孔用于泄气,以确保泄压防爆效果,进而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下塑胶件,所述下塑胶件连接于所述顶盖板,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均位于所述下塑胶件的背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下塑胶件的顶盖组件也具有上述下塑胶件的全部技术效果,即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下塑胶件的顶盖组件,也能解决在电芯运输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导致下塑胶件碰撞震碎或割裂电芯上的极耳而对电芯造成损坏的问题,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塑胶件和所述顶盖板的厚度比为D,其中,0.25≤D≤0.75。
可以知道的是,为了实现电芯和壳体的绝缘设置,通过会在电芯的外周包裹有绝缘片,并使绝缘片和下塑胶件的外周侧面热熔连接,以对电芯进行全面包裹,而在此连接方式下,电芯可以通过绝缘片和下塑胶件悬空设置。通过限定下塑胶件和顶盖板的厚度比值关系,一方面,能够确保下塑胶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提高下塑胶件的承受能力,以及避免储能装置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振动而导致下塑胶件断裂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下塑胶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增大下塑胶件的外周侧面的面积,以使下塑胶件和绝缘片之间可以具有较大的热熔连接面积,从而实现绝缘片和下塑胶件之间的稳定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壳体、电芯以及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顶盖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电芯内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顶盖板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所述下塑胶件朝向所述电芯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顶盖组件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下塑胶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则具有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顶盖组件的储能装置也具有上述下塑胶件的全部技术效果,即具有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顶盖组件的储能装置,也能解决在电芯运输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导致下塑胶件碰撞震碎或割裂电芯上的极耳而对电芯造成损坏的问题,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第四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如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储能装置具有顶盖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则用电设备也具有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的全部技术效果,即也能解决在电芯运输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导致下塑胶碰撞震碎或割裂电芯上的极耳而对电芯造成损坏的问题,提供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通过在下塑胶件的第一表面设置第一凸台,从而在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时,第一凸台能够止抵限位电芯,以使下塑胶件和电芯之间仍能形成缓冲空间,避免了在电芯运输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导致下塑胶件碰撞震碎或割裂电芯上的极耳而对电芯造成损坏,起到保护电芯的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而通过在下塑胶件上设置第二凸台,并且限定了第二凸台相对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相对第一表面凸出的高度,从而在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与第一凸台抵接而遮挡第一透气孔时,第二凸台和电芯之间仍能具有间隙,使得第二凸台上的第二透气孔不会被电芯遮挡,以使壳体中的气体仍能通过第二透气孔进行透气泄压,进而确保壳体中的气体可以排放至防爆孔处的防爆阀进行泄压防爆,以确保防爆阀的泄压效果。
另外,在样品测试中,申请人发现防爆阀需要到达其爆破的压力值才会爆破泄压,而并非是电芯一产生气体就会爆破的,所以通过在第二表面对应第一凸台的位置设置有凹槽,且该凹槽和第一透气孔连通,能够在壳体内的压力未到达防爆阀的爆破压力值之前,将壳体内的气体通过第一透气孔排放至凹槽内,一方面,可以降低壳体内的压力,避免在电芯一直处于高压环境中工作,从而有利于提高防爆效果,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气体混合在电解液中而对电芯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从而有利于确保电芯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由于是在第二表面对应第一凸台的位置设置凹槽,尽管开设了凹槽,也不会使得下塑胶件的用于设有凹槽的位置的厚度过薄,由此可见,通过在下塑胶件的第一表面设置第一凸台,并通过在第二表面对应第一凸台的位置设置有凹槽,能够在保证下塑胶件的强度以及保护电芯的同时,提高防爆效果,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以及还可以确保电芯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储能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顶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顶盖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塑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下塑胶件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的P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塑胶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9中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图9中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9公开的下塑胶件的俯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储能装置;
1、壳体;
2、电芯;
3、顶盖组件;31、顶盖板;311、防爆孔;312、防爆阀;313、注液孔;32、下塑胶件;321a、第一表面;321b、第二表面;321c、凹槽;3211、倾斜面;3212、第一边界线;3213、第二边界线;321d、第一边;321e、第二边;321f、第三边;321g、第四边;321h、第一通孔;322、第一凸台;3221、第一透气孔;323、第二凸台;3231、第二透气孔;324、第三凸台;324a、第一面;324b、第二面;3241、第一槽;3242、第一倒角;325、第四凸台;325a、第三面;325b、第四面;3251、第二槽;3252、第二倒角;326、第一加强筋;327、第二加强筋;328、遮挡件;328a、第一直面;328b、第一弧面;328c、第二直面;328d、第二弧面;3280、第三侧面;3281、第二通孔;3282、凸起部;33、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100包括壳体1、电芯2以及顶盖组件3,壳体1具有开口11,电芯2内置于壳体1中,顶盖组件3密封连接于壳体1的开口11处。其中,顶盖组件3包括顶盖板31和连接于顶盖板31的下塑胶件32,顶盖板31密封连接于壳体1的开口,以将电芯2密封在壳体1中,此时的下塑胶件32朝向电芯2设置。为了确保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一般在顶盖板31上开设有防爆孔311,在下塑胶件32上对应防暴孔的位置开设透气孔,并在防爆孔311处盖设有防爆阀312,当壳体1内的压力达到阈值时,壳体1内的气体可以通过防爆阀312进行泄压,以降低壳体1内的压力,从而确保储能装置100的安全性。然而,当电芯2在工作发生膨胀或移动过程中,例如当电芯2在充放电过程中温度升高发生膨胀,或者,当该储能装置100应用在汽车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会使得电芯2相对壳体1发生移动过程中,使得电芯会朝向顶盖组件3的下塑胶件32靠近,导致电芯2以及设置在电芯2上的其他结构会与下塑胶件32发生碰撞而对电芯2造成损坏,降低储能装置100的使用寿命。
基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解决因下塑胶件碰撞到储能装置内的电芯以及设置于电芯上的其他结构而对电芯造成损坏的问题的下塑胶件,具体请参阅参见图6至图10,所述下塑胶件32包括第一表面321a以及背离第一表面321a的第二表面321b,第一表面321a背向顶盖板设置,第二表面321b形成有凹槽321c,第一表面321a凸设有第一凸台322,且第一凸台322与凹槽321c背对设置,第一凸台322设有第一透气孔3221,第一透气孔3221与凹槽321c连通。
在本申请提供的下塑胶件32中,通过在下塑胶件32的第一表面321a上设置第一凸台322,从而在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时,第一凸台322能够止抵限位电芯,以使下塑胶件32和电芯之间仍能形成缓冲空间,而电极组件(例如极耳)能够位于缓冲空间中,避免了电芯运输过程中由于振动导致下塑胶件32碰撞震碎或割裂电芯上的极耳而对电芯造成损坏,起到保护电芯的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另外,在样品测试中,申请人发现防爆阀312通常需要到达其爆破的压力值才会爆破泄压,而并非是电芯一产生气体就会爆破的,所以通过在第二表面321b对应第一凸台322的位置设置有凹槽321c,能够在壳体内的压力未到达防爆阀312的爆破压力值之前,将壳体内的气体通过第一透气孔3221排放至凹槽321c内,一方面,可以降低壳体内的压力,避免在电芯一直处于高压环境中工作,从而有利于提高防爆效果,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气体混合在电解液中而对电芯的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从而有利于确保电芯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由于是在第二表面321b对应第一凸台322的位置设置凹槽321c,尽管开设了凹槽321c,也不会使得下塑胶件32的用于设有凹槽321c的位置的厚度过薄,由此可见,通过在下塑胶件32的第一表面321a设置第一凸台322,并通过在第二表面321b对应第一凸台322的位置设置有凹槽321c,能够在保证下塑胶件32的强度以及保护电芯的同时,提高防爆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以及还可以确保电芯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描述,如图6、图7和图9所示,本申请将第一凸台322相对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凸出方向配置为第一方向,也即是将下塑胶件32的厚度方向配置为第一方向,例如图6、图7和图9中的向下方向,则第一表面321a和第二表面321b为下塑胶件32沿其厚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面;以及本申请还将第一凸台322的延伸方向配置为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例如图6、图7和图9中的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等等。其中,上述方向仅是为了方便本申请的描述而做的定义,但不应当以此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9所示,凹槽321c的底面为倾斜面3211,倾斜面3211具有沿第一凸台322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边界线3212和第二边界线3213,第二边界线3213靠近第一透气孔3221设置,所述倾斜面3211自第一边界线3212沿第一方向倾斜延伸至第二边界线3213。由于凹槽321c连通于第一透气孔3221,当储能装置发生晃动、震动、倾斜或倒放等情况时,壳体内的电解液有可能通过第一透气孔3221进入到凹槽321c中,通过限定凹槽321c的底面为自第一边界线3212沿第一方向倾斜延伸至第二边界线3213的倾斜面3211,能够将凹槽321c中的电解液引导至第一透气孔3221重新流回到壳体中,以确保电芯可以浸润在电解液中。
示例性地,倾斜面3211的倾斜角度θ可满足以下关系式:0°≤θ≤10°,例如,θ=0°、1°、2°、3°、4°、5、°、6°、7°、8°、9°或10°等。通过将倾斜面3211的倾斜角度θ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更好地将将凹槽321c中的电解液引导至第一透气孔3221和/或第二透气孔3231重新流回到壳体中,导流效果更好。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9和图10所示,下塑胶件32的第一表面321a还凸设有第二凸台323,部分第二凸台323与第一凸台322错开设置,第二凸台323设有与凹槽321c连通的第二透气孔3231。第二凸台323相对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322相对第二表面321b凸出的高度,以在电芯遮挡第一透气孔3221时,壳体中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二透气孔3231进行泄气,降低壳体内的压力,以提高储能装置的安全性。本申请通过在下塑胶件32的第一表面321a上还设置第二凸台323,并且限定了第二凸台323相对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322相对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从而在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与第一凸台322抵接而遮挡第一透气孔3221时,第二凸台323和电芯之间仍能具有间隙,使得第二凸台323上的第二透气孔3231不会被电芯遮挡,以使壳体中的气体仍能通过第二透气孔3231进行透气泄压,进而确保壳体中的气体可以排放至防爆孔311处的防爆阀312进行泄压防爆,以确保防爆阀312的泄压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台323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和防爆阀312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可以大致重合,即,第二凸台323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面积大致等于防爆阀312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面积,这样能够确保第二凸台323上的第二透气孔3231对应防爆阀312设置,以使壳体内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二透气孔3231排放至防爆阀312进行泄压,提高防爆阀312的防爆效果。以及可以知道的是,如果第二凸台323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面积大于防爆阀312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面积,则设于第二凸台323的与防爆阀312错开设置第二透气孔3231部分通常是难以将壳体内的气体排放至防爆阀312,所以将第二凸台323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面积控制在大于防爆阀312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面积的范围,不但难以有效提高防爆阀312的防爆效果,反而会增大第二凸台323的重量,使得下塑胶件32难以满足轻量化设计。而在本申请中,通过限定第二凸台323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面积大致等于防爆阀312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面积,能够在确保防爆阀312的泄压防爆效果的同时,减轻下塑胶件32的重量,以使下塑胶件32满足轻量化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凸台3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凸台322的延伸方向成角度设置,例如,第二凸台3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凸台322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45°、60°、75°、80°、85°、88°、或者90°等。通过限定第二凸台32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凸台322的延伸方向,有利于使第二凸台323和第一凸台322重合的面积较小,而第二凸台323和第一凸台322错开的面积较大,以避免第二透气孔3231被第一凸台322遮挡的面积较大,从而当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而遮挡第一凸台322上的第一透气孔3221时,第二凸台323上仍有足够大的第二透气孔3231用于泄气,以确保泄压防爆效果,进而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第二凸台3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凸台322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即,第二凸台32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凸台322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这样有利于使第二凸台323和第一凸台322重合的面积更小,而第二凸台323和第一凸台322错开的面积更大,从而当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而遮挡第一凸台322上的第一透气孔3221时,第二凸台323上的第二透气孔3231能够具有更好的泄气效果,泄压防爆效果更好,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气孔3221贯穿第一凸台322的背离下塑胶件32的所在表面,且第一透气孔3221在第一凸台322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占比大于等于18%且小于等于20%,即,第一透气孔3221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面积和第一凸台322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25%,例如,15%、15.5%、16%、16.5%、17%、17.5%、18%、18.2%、18.5%、18.8%、19%、19.1%、19.3%、19.5%、19.8%、20%、20.5%、21%、21.5%、22%、22.5%、23%、23.5%、24%、24.5%或者25%;和/或,第二透气孔3231贯穿第二凸台323的背离下塑胶件32的所在表面,且第二透气孔3231在第二凸台323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和第一透气孔3221在第一凸台322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比值为0.88-1.22,第二透气孔3231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面积和第一透气孔3221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面积的比值为0.98-1.02,例如0.88、0.9、0.92、0.95、0.98、0.985、0.99、0.995、1.10、1.05、1.11、1.115、1.02、1.2或者1.22等。
通过将第一透气孔3221在第一凸台322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占比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保证在下塑胶件32的宽度方向上,第一透气孔3221的整体宽度大于防爆阀的宽度,而通过将第二透气孔3231在第二凸台323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和第一透气孔3221在第一凸台322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比值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保证在下塑胶件32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透气孔3221的整体长度和第二透气孔3231的整体长度之和大于防爆阀的长度,以确保防爆阀可以选择适当的有效防爆面积,提高防爆阀的防爆效果,同时还能保证下塑胶件32对应防爆阀的区域的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9,该下塑胶件32的形状可以大致为长方形,即,在加工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下塑胶件32的形状为矩形或近似矩形,所述下塑胶件32包括第一边321d和第二边321e,第一边321d和第二边321e分别位于下塑胶件32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表面321a还凸设有第三凸台324和第四凸台325,第三凸台324设置于下塑胶件32的第一表面321a上并沿着第一边321d延伸设置,第四凸台325设置于下塑胶件32的第一表面321a上并沿着第二边321e延伸设置,第一凸台322位于第三凸台324及第四凸台325之间,从而在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时,第一凸台322、第三凸台324和第四凸台325均能够止抵限位电芯,这样能够在下塑胶件32的中部以及两相对边上对电芯进行止抵限位,止抵限位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在电芯运输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导致下塑胶件32碰撞震碎或割裂电芯上的极耳而对电芯造成损坏的情况,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的是,当下塑胶件32上设置有第三凸台324及第四凸台325时,第三凸台324及第四凸台325可以起到加强下塑胶件32的强度的作用。基于此,由于第三凸台324沿着下塑胶件32的第一边321d延伸设置,第四凸台325沿着下塑胶件32的第二边321e延伸设置,且第一边321d与第二边321e为矩形形状的下塑胶件32的两相对边,所以第三凸台324和第四凸台325可以在下塑胶件32的两相对边上对下塑胶件32的强度进行加强,加强效果更好。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边321d与第二边321e设置于沿下塑胶件3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边,例如,该第一边321d与第二边321e设置于沿下塑胶件32沿图9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两边,第一凸台322的长度、第三凸台324的长度以及第四凸台325的长度均与下塑胶件32的宽度相等。通过使第一凸台322的长度、第三凸台324的长度以及第四凸台325的长度均与下塑胶件32的宽度相等,可以使第一凸台322的两端与下塑胶件3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使第三凸台324的两端与下塑胶件3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平齐、以及可以使第四凸台325的两端与下塑胶件3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平齐,这样,能够在对下塑胶件32的强度起到更好的加强作用,以及对电芯起到更好的止抵限位作用的同时,利用第一凸台322的两个端面、第三凸台324的两个端面以及第四凸台325的两个端面为用于包裹电芯的绝缘片提高热熔连接位置,使得绝缘片和下塑胶件32之间可以通过多个热熔连接位置进行热熔连接,以实现绝缘片和下塑胶件32之间的稳定连接,进而可以利用绝缘片连接下塑胶件32以包围电芯,以实现对电芯的全面保护,保证了电芯与壳体的绝缘。
一些实施例中,该下塑胶件32的第一表面321a还凸设有第一加强筋326和第二加强筋327,该第一加强筋326连接于第一凸台322和第三凸台324之间,且第一加强筋326相对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322相对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第二加强筋327连接于第一凸台322和第四凸台325之间,且第二加强筋327相对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322相对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这样,能够利用第一加强筋326和第二加强筋327对下塑胶件32的强度起到加强的作用,避免下塑胶件32朝向电芯弯折变形而与电芯发生碰撞,以降低对电芯的损坏,从而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第一加强筋326相对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322相对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第二加强筋327相对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小于第一凸台322相对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从而在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与第一凸台322抵接时,第一加强筋326和和电芯之间,以及第二加强筋327和电芯之间均仍能具有间隙,使得电芯不会碰撞到第一加强筋326和第二加强筋327,从而有利于降低对电芯造成损坏的风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所述下塑胶件32还具有相对的第三边321f和第四边321g,第三边321f和第四边321g分别位于下塑胶件32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第一加强筋326和第二加强筋327均可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加强筋326沿下塑胶件32的第三边321f设置于第一凸台322和第三凸台324之间,另一个第一加强筋326沿下塑胶件32的第四边321g设置于第一凸台322和第三凸台324之间,其中一个第二加强筋327沿下塑胶件32的第三边321f设置于第一凸台322和第四凸台325之间,另一个第二加强筋327沿下塑胶件32的第四边321g设置于第一凸台322和第四凸台325之间。基于此,由于其中一个第一加强筋326沿下塑胶件32的第三边321f设置,其中一个第二加强筋327沿下塑胶件32的第三边321f设置,另一个第一加强筋326沿下塑胶件32的第四边321g设置,另一个第二加强筋327沿下塑胶件32的第四边321g设置,且第三边321f与第四边321g为矩形形状的下塑胶件32的另两相对边,所以两个第一加强筋326和两个第二加强筋327可以在下塑胶件32的另两相对边上对下塑胶件32的强度进行加强,加强效果更好。综上所述,本申请可以利用第三凸台324和第四凸台325在下塑胶件32的两相对边上对下塑胶件32的强度进行加强,而可以利用两个第一加强筋326和两个第二加强筋327在下塑胶件32的另两相对边上对下塑胶件32的强度进行加强,加强效果更好。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9、图11和图12所示,第三凸台324具有远离第一表面321a设置的第一面324a和与第一面324a的边缘相连接的第二面324b,第二面324b朝向第一凸台设置,第一面324a设有贯穿第二面324b的第一槽3241,第一槽3241的槽壁面和第二面324b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倒角3242。第四凸台325具有远离第一表面321a设置的第三面325a和与第三面325a的边缘相连接的第四面325b,第四面325b朝向第一凸台设置,第三面325a设有贯穿第四面325b的第二槽3251,第二槽3251的槽壁面和第四面325b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3252。其中,第一槽3241和第二槽3251中的一个避让槽可用于避让正极转接片,第一槽3241和第二槽3251中的另一个避让槽可用于避让负极转接片。第一倒角3242和第二倒角3252均可为倒圆角或倒斜角。
由前述可知,当电芯发生膨胀或移动时,电芯会被第三凸台324和第四凸台325止抵限位,或者在装配,电芯有可能会与第三凸台324、第四凸台325抵接,通过在第一槽3241的槽壁面和第二面324b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倒角3242,以及第二槽3251的槽壁面和第四面325b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3252,能够在第一槽3241的槽壁面和第二面324b的连接处以及在第二槽3251的槽壁面和第四面325b的连接处形成尖角,割伤电芯的极耳,所以,第一倒角3242和第二倒角3252的设置可以起到保护极耳作用。
示例性地,第一槽3241的槽壁面和第二面324b之间可以成钝角设置,以使第一槽3241的槽壁面和第二面324b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倒角3242;同样地,第二槽3251的槽壁面和第四面325b之间可以成钝角设置,以使第二槽3251的槽壁面和第四面325b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3252。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槽3241的槽壁面和第二面324b之间也可以成直角或锐角设置,则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一槽3241的槽壁面和第二面324b的连接处做倒角处理以形成第一倒角3242;同样地,第二槽3251的槽壁面和第四面325b之间也可以成直角或锐角设置,则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二槽3251的槽壁面和第四面325b的连接处做倒角处理以形成第二倒角3252。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图9、图10以及图13所示,该顶盖组件3还包括密封件33,例如硅胶钉、橡胶钉、塑胶钉或泡棉钉等密封钉,而顶盖板31还设有贯通的注液孔313,密封件33密封于注液孔313,以在注液完成后对注液孔313进行密封,从而将电芯密封在壳体内。该下塑胶件32还可以包括遮挡件328,下塑胶件32设有对应于所述注液孔313设置的第一通孔321h,该第一通孔321h贯通于第一表面321a和第二表面321b,遮挡件328盖设于下塑胶件32的第一通孔321h处,且遮挡件328连接于第一表面321a,即所述遮挡件328位于下塑胶件32的远离顶盖板31的一侧,第一凸台322、第二凸台323、第三凸台324、第四凸台325、第一加强筋326和第二加强筋327均位于下塑胶件32的背离顶盖板31的一侧。通过设置遮挡件328,以利用遮挡件328遮挡注液孔313,一方面,在向壳体内注入电解液时,可以防止电芯的极耳进入注液孔313而出现堵塞注液孔313的情况,以确保电解液可以通过注液孔313注入壳体内;另一方面,在密封件33穿设于顶盖板31的注液孔313时,通过该遮挡件328对密封件进行限位,可以防止电芯在储能装置发生震动时拨动密封件33,而导致密封件33和注液孔313的连接出现松动的情况,从而有利于确保密封件33在注液孔313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第一凸台322、第二凸台323、第三凸台324、第四凸台325、第一加强筋326和第二加强筋327均可一体成型于下塑胶件32的背离顶盖板31的一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台322、第二凸台323、第三凸台324、第四凸台325、第一加强筋326和第二加强筋327也均可分体设置于下塑胶件32的背离顶盖板31的一侧。也即是,第一凸台322、第二凸台323、第三凸台324、第四凸台325、第一加强筋326和第二加强筋327的加工形成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该遮挡件328设有连通于第一通孔321h的第二通孔3281,从而在注液时,电解液可以依次通过注液孔313、第一通孔321h和第二通孔3281进入到壳体的内部,以浸润电芯。密封件33沿朝向电极组件的方向依次穿设于注液孔313、第一通孔321h和第二通孔3281,且密封件33的一端位于第二通孔3281外,不仅可以起到密封效果,还可以提高密封件33在注液孔313中的连接稳定性。遮挡件328具有背离下塑胶件32设置的第三侧面3280,该第三侧面3280凸设有凸起部3282,其中,凸起部3282相对第三侧面3280凸出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密封件33的一端相对第三侧面3280凸出的高度。这样,能够在储能装置发生机械震动时,利用凸起部3282止抵限位电芯,以防止电芯在储能装置发生震动时拨动密封件33,而导致密封件33和注液孔313的连接出现松动或损坏的情况,从而有利于确保密封件33在注液孔313的密封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9、图13和图14所示,遮挡件328遮挡第一通孔321h的部分,也即是,第一通孔321h被垂直于第一通孔321h的轴线的平面所截得的横截面积大于遮挡件328和第一通孔321h重合的面积,这说明第一通孔321h不会被遮挡件328完全遮挡,从而使得进入到注液孔313中的电解液不仅可以通过第二通孔3281进入壳体的内部,也可以通过第一通孔321h未被遮挡件328遮挡的部分进入壳体的内部,所以通过设置遮挡件328,且使遮挡件328遮挡第一通孔321h的一部分,而不是遮挡整个第一通孔321h,能够在避免密封件33和注液孔313的连接出现松动的情况,以确保密封件33在注液孔313的密封效果的同时,增大电解液通过的流量,加快电解液的注液速度。
示例性地,结合图9、图13和图14所示,第一通孔321h的形状为圆形,遮挡件328包括依次由第一直面328a、第一弧面328b、第二直面328c、第二弧面328d围合连接而成的周缘面,第一直面328a与第二直面328c平行,且第一直面328a与第二直面328c的间距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第一弧面328b与第二弧面328d分别位于第一通孔321h的两侧,以使遮挡件328遮挡第一通孔321h的一部分,从而使得进入到注液孔313中的电解液不仅可以通过第二通孔3281进入壳体的内部,也可以通过第一通孔321h未被遮挡件328遮挡的部分进入壳体的内部,增大电解液通过的流量,加快电解液的注液速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遮挡件328也可以包括依次由第一直面、第一弧面、第二直面、第三直面、第四直面围合连接而成的周缘面,第一直面与第二直线平行,且第一直面与第二直面的间距小于第一通孔的直径,第一弧面位于第一通孔321h的其中一侧,第三直面和第四直面成角度设置,且第三直面和第四直面均位于第一通孔321h的另一侧,这样可以使遮挡件328遮挡第一通孔321h的一部分。
本申请优选遮挡件328包括依次由第一直面328a、第一弧面328b、第二直面328c、第二弧面328d围合连接而成的周缘面,且第一直面328a与第二直线平行,第一弧面328b与第二弧面328d平行的方案。
在图14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遮挡件328具有沿其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相对侧和第二相对侧,以及具有沿其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相对端和第二相对端,例如,遮挡件328具有沿图14中的上下方向上的第一相对侧和第二相对侧,以及具有沿图14中的左右方向上的第一相对端和第二相对端,第一相对端和第二相对端位于第一通孔321h的两侧并分别与下塑胶件32连接,其中,第一相对侧的侧面构成前文所述的第一直面328a,第二相对侧的侧面构成前文所述的第二直面328c,第一相对端的端面构成前文所述的第一弧面328b,第二相对端的端面构成前文所述的第二弧面328d。第一通孔321h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第一部分被遮挡件328遮挡,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两相对侧,第二部分位于遮挡件328的第一相对侧且不被遮挡件328遮挡,第三部分位于遮挡件328的第二相对侧且不被遮挡件328遮挡,从而进入到注液孔313中的电解液不仅可以通过第二通孔3281进入壳体的内部,也可以通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进入壳体的内部,增大电解液通过的流量,加快电解液的注液速度。
可以知道的是,如果第一相对端的端面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为第一直线,而第一相对端和下塑胶件32的连接部位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中,与第一直线相对的边界线为弧线,使得第一相对端和下塑胶件32的接触面积不规则,容易导致第一相对端和下塑胶件32的连接部位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遮挡件328和下塑胶件32连接不稳定。同样地,如果第二相对端的端面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为第二直线,则第二相对端和下塑胶件32的连接部位在下塑胶件32上的投影中,与第二直线相对的边界线为弧线,使得第二相对端和下塑胶件32的接触面积不规则,容易导致第二相对端和下塑胶件32的连接部位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遮挡件328和下塑胶件32连接不稳定。而在本申请中,限定第一相对端的端面为与第一通孔321h的孔壁面的的弯曲程度一致的弧面,以及限定第二相对端的端面为与第一通孔321h的孔壁面的弯曲程度一致的弧面,能够使第一相对端和下塑胶件32的接触面积规则,以及第二相对端和下塑胶件32的接触面积规则,从而使得第一相对端和下塑胶件32的连接部位受力均匀,以使得第二相对端和下塑胶件32的连接部位受力均匀,进而提高遮挡件328和下塑胶件32连接不稳定。
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3282可以位于第二通孔3281的外周,此时的凸起3282不会遮挡第二通孔3281,或者,凸起部3282也可以至少遮挡部分第二通孔3281。当凸起部3282至少遮挡部分第二通孔3281时,能够减小第二通孔3281的孔径,以使密封件33的一端可以穿设于第二通孔3281,从而有利于提高密封件33的安装稳定性和密封效果。其中,凸起部3282至少遮挡部分第二通孔3281可以理解为:凸起部3282可以遮挡第二通孔3281的一部分,在此种情况下,在注液时,电解液可以通过第二通孔3281进入壳体的内部;或者,凸起部3282可以完全遮挡第二通孔3281,在此种情况下,遮挡件328需要和第一通孔321h错开,从而在注液时,电解液可以通过第一通孔321h未被遮挡件328遮挡的部分进入壳体的内部。
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三侧面3280可以凸设有两个凸起部3282,两个凸起部3282绕着第二通孔3281的轴线间隔排列设置,这样能够在多方位避免电芯在储能装置发生震动时拨动密封件33,从而避免密封件33和注液孔313的连接出现松动的情况,进而能更有效确保密封件33在注液孔313的密封效果。而且相较于凸起部3282为绕第二通孔3281的轴线一圈的环形结构,通过在第三侧面3280设置两个凸起部3282,能够在确保密封件33在注液孔313的密封效果的同时,在注液时,避免电解液凸起部3282的背向遮挡件328的一面上形成液封而导致电解液难以注入壳体内,从而确保注液时,电解液可以进入壳体内。
其中,两个凸起部3282绕着第二通孔3281的轴线间隔排列设置可以理解为:两个凸起部3282绕着第二通孔3281的轴线间隔排列设置在第二通孔的外周,即,各个凸起部3282均不遮挡第二通孔3281,或者,可以是在两个凸起部3282中有且仅有一个凸起部3282至少遮挡第二通孔3281,又或者,也可以是在两个凸起部3282中有部分凸起部3282分别至少遮挡第二通孔3281。
请参阅图3和图5,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该顶盖组件3包括顶盖板31和如前文所述的下塑胶件32,该下塑胶件32的下塑胶件32连接于顶盖板31,第一凸台322和第二凸台323均位于下塑胶件32的背离顶盖板3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具有前文所述的下塑胶件32的顶盖组件3能够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照前文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下塑胶件32和顶盖板31的厚度比为D,其中,0.25≤D≤0.75,例如D=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70或0.75等。其中,下塑胶件32的厚度是指下塑胶件32在从顶盖板31指向下塑胶件32的方向上的尺寸,例如下塑胶件32沿图4中的向下方向上的尺寸;顶盖板31的厚度是指顶盖板31在从顶盖板31指向下塑胶件32的方向上的尺寸,例如顶盖板31沿图4中的向下方向上的尺寸。
可以知道的是,为了实现电芯和壳体的绝缘设置,通过会在电芯的外周包裹有绝缘片,并使绝缘片和下塑胶件32的外周侧面热熔连接,以对电芯进行全面包裹,而在此连接方式下,电芯可以通过绝缘片和下塑胶件32悬空设置。通过限定下塑胶件32和顶盖板31的厚度比值关系,一方面,能够确保下塑胶件32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提高下塑胶件32的承受能力,以及避免储能装置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振动而导致下塑胶件32断裂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下塑胶件3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增大下塑胶件32的外周侧面的面积,以使下塑胶件32和绝缘片之间可以具有较大的热熔连接面积,从而实现绝缘片和下塑胶件32之间的稳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100具有壳体1、电芯2以及如上述的顶盖组件3,壳体1具有开口11,电芯2内置于壳体1中,顶盖板31密封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开口11处,下塑胶件32朝向电芯2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储能装置100可包括但不限于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系统等。当该储能装置100为单体电池时,其可为方形电池。
本发明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第三方面的储能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均适用于各种使用储能装置的用电设备,例如,电瓶车、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动车辆、船舶和航天器、手机、便携式设备、掌上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设置及用电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下塑胶件,应用于顶盖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3)包括顶盖板(31)和密封件(33),所述顶盖板(31)设有贯通的注液孔(313),所述密封件(33)密封于所述注液孔(313),所述下塑胶件(32)包括第一表面(321a)和背离所述第一表面(321a)的第二表面(321b),所述第二表面(321b)形成有凹槽(321c);
所述第一表面(321a)凸设有第一凸台(322),所述第一凸台(322)开设有第一透气孔(3221),所述第一透气孔(3221)与所述凹槽(321c)连通;以及
所述第一表面(321a)还凸设有第二凸台(323),所述第二凸台(323)开设有与所述凹槽(321c)连通的第二透气孔(3231),所述第二凸台(323)相对所述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台(322)相对所述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
所述下塑胶件(32)还包括遮挡件(328),所述下塑胶件(32)连接于所述顶盖板(31),所述第一表面(321a)背向所述顶盖板(31)设置,所述下塑胶件(32)设有对应于所述注液孔(313)设置的第一通孔(321h),所述第一通孔(321h)贯通于所述第一表面(321a)和所述第二表面(321b),所述遮挡件(328)设于所述第一通孔(321h),且所述遮挡件(328)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321a);
所述遮挡件(328)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321h)的第二通孔(3281),所述密封件(33)沿从所述第二表面(321b)指向所述第一表面(321a)的方向依次穿设于所述注液孔(313)、所述第一通孔(321h)和所述第二通孔(3281),且所述密封件(33)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通孔(3281)外;
所述遮挡件(328)具有背离所述下塑胶件(32)设置的第三侧面(3280),所述第三侧面(3280)凸设有凸起部(3282),所述凸起部(3282)相对所述第三侧面(3280)凸出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密封件(33)的一端相对所述第三侧面(3280)凸出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孔(3221)贯穿所述第一凸台(322)的背离所述下塑胶件(32)的所在表面,且所述第一透气孔(3221)在所述第一凸台(322)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占比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25%;和/或
所述第二透气孔(3231)贯穿所述第二凸台(323)的背离所述下塑胶件(32)的所在表面,且所述第二透气孔(3231)在所述第二凸台(323)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和所述第一透气孔(3221)在所述第一凸台(322)所在表面上的透气面积比值为0.88-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件(32)包括第一边(321d)和第二边(321e),所述第一边(321d)和所述第二边(321e)分别位于所述下塑胶件(32)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表面(321a)还凸设有第三凸台(324)和第四凸台(325),所述第三凸台(324)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321a)并沿着所述第一边(321d)延伸设置,所述第四凸台(325)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321a)并沿着所述第二边(321e)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凸台(322)位于所述第三凸台(324)及所述第四凸台(32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台(324)具有远离所述第一表面(321a)设置的第一面(324a)和与所述第一面(324a)的边缘相连接的第二面(324b),所述第二面(324b)朝向所述第一凸台(322)设置,所述第一面(324a)设有贯穿所述第二面(324b)的第一槽(3241),所述第一槽(3241)的槽壁面和所述第二面(324b)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倒角(3242);
所述第四凸台(325)具有远离所述第一表面(321a)设置的第三面(325a)和与所述第三面(325a)的边缘相连接的第四面(325b),所述第四面(325b)朝向所述第一凸台(322)设置,所述第三面(325a)设有贯穿所述第四面(325b)的第二槽(3251),所述第二槽(3251)的槽壁面和所述第四面(325b)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32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3282)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部(3282)绕所述第二通孔(3281)的轴线间隔排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至少遮挡部分所述第二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321h)的形状为圆形,所述遮挡件(328)包括依次由第一直面(328a)、第一弧面(328b)、第二直面(328c)、第二弧面(328d)围合连接而成的周缘面,所述第一直面(328a)与所述第二直面(328c)平行,且所述第一直面(328a)与所述第二直面(328c)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通孔(321h)的直径,所述第一弧面(328b)与所述第二弧面(328d)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321h)的两侧,以使所述遮挡件(328)遮挡所述第一通孔(321h)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321a)还凸设有第一加强筋(326)和第二加强筋(327),所述第一加强筋(326)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322)和所述第三凸台(324)之间,且所述第一加强筋(326)相对所述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台(322)相对所述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所述第二加强筋(327)连接于所述第一凸台(322)和所述第四凸台(325)之间,且所述第二加强筋(327)相对所述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凸台(322)相对所述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21c)的底面为倾斜面(3211),所述倾斜面(3211)具有沿所述第一凸台(322)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边界线(3212)和第二边界线(3213),所述第二边界线(3213)靠近所述第一透气孔(3221)设置,所述倾斜面(3211)自所述第一边界线(3212)沿第一方向倾斜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界线(3213);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凸台(322)相对所述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凸出方向,所述第一凸台(322)的延伸方向被配置为: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3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凸台(322)的延伸方向成角度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凸台(322)的延伸方向被配置为: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凸台(322)相对所述第一表面(321a)凸出的凸出方向。
1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3)包括顶盖板(31)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下塑胶件(32),所述下塑胶件(32)连接于所述顶盖板(31),所述第一凸台(322)和所述第二凸台(323)均位于所述下塑胶件(32)的背离所述顶盖板(31)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件(32)和所述顶盖板(31)的厚度比为D,其中,0.25≤D≤0.75。
13.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100)具有壳体(1)、电芯(2)以及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顶盖组件(3),所述壳体(1)具有开口(11) ,所述电芯(2)内置于所述壳体(1)中,所述顶盖板(31)密封连接于所述开口(11),所述下塑胶件(32)朝向所述电芯(2)设置。
14.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储能装置(100)。
CN202211415655.6A 2022-11-11 2022-11-11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5588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5655.6A CN115588817B (zh) 2022-11-11 2022-11-11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02310166005.0A CN116073064A (zh) 2022-11-11 2022-11-11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US18/119,378 US20240162589A1 (en) 2022-11-11 2023-03-09 Lower plastic member, top cover assembly,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DE202023101489.5U DE202023101489U1 (de) 2022-11-11 2023-03-24 Unteres Kunststoffelement, obere Deckelanordnung, Energiespeichervorrichtung und elektrisches Gerä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5655.6A CN115588817B (zh) 2022-11-11 2022-11-11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66005.0A Division CN116073064A (zh) 2022-11-11 2022-11-11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8817A CN115588817A (zh) 2023-01-10
CN115588817B true CN115588817B (zh) 2023-03-14

Family

ID=847835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15655.6A Active CN115588817B (zh) 2022-11-11 2022-11-11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02310166005.0A Pending CN116073064A (zh) 2022-11-11 2022-11-11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66005.0A Pending CN116073064A (zh) 2022-11-11 2022-11-11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62589A1 (zh)
CN (2) CN115588817B (zh)
DE (1) DE202023101489U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14319B (zh) * 2023-02-09 2023-06-06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404322B (zh) * 2023-05-31 2023-08-08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系统及储能系统
CN116454498B (zh) * 2023-06-16 2023-08-15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565480B (zh) * 2023-07-12 2023-09-05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780094B (zh) * 2023-08-18 2023-10-20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937026B (zh) * 2023-09-15 2023-12-29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塑胶、顶盖组件及电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385511U (zh) * 2018-08-14 2019-01-15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变截面动力电池箱
CN212366148U (zh) * 2020-05-14 2021-01-15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下塑胶结构及电池
CN213601921U (zh) * 2020-10-21 2021-07-0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113270667A (zh) * 2020-11-11 2021-08-17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及具有其的锂电池
CN217009370U (zh) * 2022-03-03 2022-07-19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组件、电池和储能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45184U (zh) * 2013-08-23 2014-02-19 天津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注液化成一体装置
CN111490190B (zh) * 2019-01-25 2021-08-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电池及车辆
CN213660565U (zh) * 2020-12-10 2021-07-09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的减振透气下塑胶
CN216354469U (zh) * 2021-10-11 2022-04-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468721U (zh) * 2022-02-28 2022-09-20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385511U (zh) * 2018-08-14 2019-01-15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轻量化变截面动力电池箱
CN212366148U (zh) * 2020-05-14 2021-01-15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下塑胶结构及电池
CN213601921U (zh) * 2020-10-21 2021-07-0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113270667A (zh) * 2020-11-11 2021-08-17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及具有其的锂电池
CN217009370U (zh) * 2022-03-03 2022-07-19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组件、电池和储能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23101489U1 (de) 2023-05-23
US20240162589A1 (en) 2024-05-16
CN116073064A (zh) 2023-05-05
CN115588817A (zh) 202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88817B (zh)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US8143847B2 (en) Battery pa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5338331B2 (ja) 電池パック、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07221624B (zh) 可再充电电池
EP2450982B1 (en) Battery module
EP1659649A1 (en)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EP4167334B1 (en) Explosion-proof sheet, top cover assembly of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EP1039565A2 (en) A sealed battery with less electrolyte leakage
US7754372B2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115863864A (zh) 下塑胶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KR100705492B1 (ko) 소형 전기기기용 전지팩
JP2006093135A (ja) 二次電池のパックケース
EP4322321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CN218788435U (zh) 顶盖组件及单体电池
CN218569132U (zh) 电池外壳、电池及电池组
KR20180031136A (ko) 이차 전지
CN215771364U (zh) 一种方形电池防爆结构
WO2024098416A1 (zh) 一种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0668435U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US20030148177A1 (en) Thin battery
KR102321906B1 (ko) 원통형 이차전지
KR100858809B1 (ko) 전지
KR101351762B1 (ko) 캔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0222138B1 (ko) 방수 케이스를 가진 배터리 및 이를 사용한 전자기기
CN219419256U (zh) 一种电池单体的保护装置、电池单体、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501, R&D Building, No. 2 Sany Yundu,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1, R&D Building, No. 2 Sany Yundu,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501, R&D Building, No. 2 Sany Yundu,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1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b26, Peihong building, No. 1, Kehui Road, Science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