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4319B -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4319B
CN116014319B CN202310091066.5A CN202310091066A CN116014319B CN 116014319 B CN116014319 B CN 116014319B CN 202310091066 A CN202310091066 A CN 202310091066A CN 116014319 B CN116014319 B CN 1160143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device
energy storage
current collecting
lower plastic
collec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910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14319A (zh
Inventor
周文扬
熊永锋
王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910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43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14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4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14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4319B/zh
Priority to EP23212544.3A priority patent/EP4415128A1/en
Priority to US18/523,678 priority patent/US12119504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5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6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5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64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94Gas-pervious par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7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3Spacers; Insulatin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7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 H01M50/58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interruption of current in response to current, e.g. fu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在储能装置中,顶盖开设有通孔,应激件覆盖于通孔,下塑胶件包括栅栏结构,栅栏结构设有透气孔,透气孔连通于通孔。集流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端子,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电极组件。第二连接部表面设有焊印凸起,第二连接部至少部分遮挡栅栏结构。栅栏结构包括凹陷设置的避让空间,焊印凸起容纳于避让空间。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不仅可防止储能装置防爆失效,还可使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装配更加紧密,从而减少集流构件发生位移或错位的风险,进而减少集流构件失效的风险,增加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另外,本申请的储能装置还可以降低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整体厚度。

Description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储能装置中集流构件通常设于下塑胶件的一侧,且集流构件靠近下塑胶件的一侧设有焊印凸起。由于焊印凸起凸设于集流构件,所以在装配时或电池运输过程中,因振动导致下塑胶件向下抵住焊印凸起而导致集流构件下移,使得集流构件发生位移或错位,导致集流构件功能失效,进而影响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提供使用寿命的储能装置,包括:
电极组件;
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包括顶盖、下塑胶件和端子,所述端子固定于所述顶盖,所述顶盖包括应激件,所述顶盖开设有通孔,所述应激件附接于所述顶盖且覆盖于所述通孔;所述下塑胶件设置于所述顶盖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所述下塑胶件包括靠近所述顶盖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下塑胶件包括栅栏结构,所述栅栏结构设有沿其自身厚度方向上贯穿设置的透气孔,所述栅栏结构与所述应激件在所述储能装置厚度方向相对,所述透气孔连通于所述通孔;
集流构件,所述集流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端子,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表面设有焊印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部分遮挡所述栅栏结构;所述栅栏结构包括自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凹陷设置的避让空间,所述焊印凸起容纳于所述避让空间。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储能装置,首先,本申请通过将栅栏结构将透气孔连通于通孔,以使透气孔连通应激件,可利用栅栏结构中的透气孔来使气体通过,以使应激件在超过预定压力时向远离下塑胶件的方向翻转。还可利用栅栏结构中的多个栅栏来防止如电极组件或蓝膜等其他部件在某些情况下发生破裂,并漂浮至应激件下方,遮挡住气体的过气通道,引起防爆失效的问题。
其次,在栅栏结构设置避让空间,使集流构件的焊印凸起可设于避让空间内,换言之,下塑胶件具有避让空间以对集流构件的焊印凸起进行让位与收容,从而使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装配更加紧密,即,使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贴合更加紧密,进而提高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装配效果。在装配时或电池运输过程中,由于焊印凸起可收容于避让空间内,能够降低因振动下塑胶件向下抵住焊印凸起的几率,从而降低集流构件发生位移或错位的几率,进而降低集流构件功能失效的几率,增加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
另外,由于焊印凸起收容于避让空间内,避免了使焊印凸起直接抵接下塑胶件的第二表面,可减小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整体的厚度。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储能装置,不仅可防止储能装置防爆失效,还可使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装配更加紧密,从而减少集流构件发生位移或错位的风险,进而减少集流构件失效的风险,增加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另外,本申请的储能装置还可以减小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整体厚度。
其中,所述避让空间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之间,所述第一部分的凹陷深度与所述第三部分的凹陷深度均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凹陷深度,所述焊印凸起至少部分沿着所述储能装置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栅栏结构包括沿所述下塑胶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栅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栅栏围设形成所述透气孔;所述第一栅栏的至少部分朝向远离所述集流构件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所述避让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栅栏包括弯曲部、及设于所述弯曲部相对两侧的支撑部,所述弯曲部朝向远离所述集流构件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所述避让空间。
其中,所述下塑胶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栅栏结构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下塑胶件的所述第一表面开设有透孔,所述透孔贯穿所述下塑胶件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所述第一栅栏还能够与所述凹槽的槽侧壁围设形成所述透气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相对设置,所述弯曲部与所述透孔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顶盖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下塑胶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端子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凹槽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槽侧壁具有沿所述下塑胶件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切角,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两个切角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支撑部的至少部分抵接所述集流构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栅栏结构还包括延伸方向与所述下塑胶件的长度方向相同的第二栅栏,所述第二栅栏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栅栏,所述第二栅栏的相对两端均连接所述凹槽的槽侧壁,且所述第二栅栏整体朝向远离所述集流构件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所述避让空间。
其中,所述顶盖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下塑胶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端子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在所述下塑胶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栅栏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栅栏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端的部分长度为1mm-12mm。
其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下塑胶件开设所述凹槽的表面齐平。
其中,所述集流构件在所述顶盖的正投影面与所述栅栏结构在所述顶盖的正投影面重合。
其中,所述焊印凸起与所述栅栏结构的最大凹陷深度的高度比为0.15-0.95。
其中,所述栅栏结构的最大凹陷深度为0.05mm-1.8mm。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用电设备,通过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储能装置,不仅可防止储能装置防爆失效,还可使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装配更加紧密,从而减少集流构件发生位移或错位的风险,进而减少集流构件失效的风险,增加储能装置的使用寿命。另外,本申请的储能装置还可以降低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整体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储能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储能装置去除壳体后电芯展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储能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储能装置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5为图2所示的顶盖与应激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储能装置去除电芯后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爆炸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另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11为图9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12为图8所示的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储能装置-1,端盖组件-10,下塑胶件-11,第一表面-11a,第二表面-11b,透孔-110,栅栏结构-111,透气孔-1110,第一栅栏-1111,弯曲部-1111a,支撑部-1111b,第二栅栏-1112,凹槽-112,切角-1121,避让空间-113,第一部分-113a,第二部分-113b,第三部分-113c,第二安装孔-114,上塑胶件-12,顶盖-13,通孔-131,第一安装孔-132,应激件-14,端子-15,集流构件-20,焊印凸起-201、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厚度方向-Z,第一连接部-202,第二连接部-203,电极组件-30,电芯-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一并参考图1-图10,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1,所述储能装置1包括电极组件30、端盖组件10、及集流构件20。
所述端盖组件10包括顶盖13、下塑胶件11和端子15,所述端子15固定于所述顶盖13,所述顶盖13包括应激件14,所述顶盖13开设有通孔131,所述应激件14附接于所述顶盖13且覆盖于所述通孔131;所述下塑胶件11设置于所述顶盖13和所述电极组件30之间,所述下塑胶件11包括靠近所述顶盖13的第一表面11a和与所述第一表面11a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11b,所述下塑胶件11包括栅栏结构111,所述栅栏结构111设有沿其自身厚度方向Z上贯穿设置的透气孔1110,所述栅栏结构111与所述应激件14在所述储能装置1厚度方向Z相对,所述透气孔1110连通于所述通孔131。
集流构件20,所述集流构件20包括第一连接部202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0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03,所述第一连接部202连接于所述端子15,所述第二连接部203连接于所述电极组件30;所述第二连接部203朝向所述第二表面11b的表面设有焊印凸起201,所述第二连接部203至少部分遮挡所述栅栏结构111;所述栅栏结构111包括自所述第二表面11b向所述第一表面11a凹陷设置的避让空间113,所述焊印凸起201容纳于所述避让空间113。
需要说明的是,电极组件30与集流构件20之间,即极耳与集流构件20之间采取的是超声波焊接工艺,集流构件20和放置在集流构件20上的极耳(统称为焊件)被夹持在上声极和下声极间,通过上声极(焊接设备的焊头)向焊件输入超声波产生的弹性振动能量,而下声极(焊接设备的底座)支撑焊件,两焊件接触面在静压力和高频弹性振动能量的作用下实现连接。因此,当电极组件30焊接于集流构件20上后,集流构件20的表面凸设有焊印凸起201。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1可包括但不限于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系统等。当该储能装置1为单体电池时,其可为方形电池。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下塑胶件11是具有一定尺寸的立体结构的部件,因此下塑胶件11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其中长度方向可以理解为附图中的X方向,长度方向X也可以理解为从下塑胶件11的一端至下塑胶件11的另一端的方向。宽度方向可以理解为附图中的Y方向,宽度方向Y也可以理解为垂直于下塑胶件11的一端至下塑胶件11的另一端的方向。厚度方向可以理解为附图中的Z方向,厚度方向Z也可以理解为顶盖13、下塑胶件11、以及集流构件20的排列方向。另外,像集流构件20等其他部件也同样具有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厚度方向Z。其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厚度方向Z可与下塑胶件11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厚度方向Z做同样的理解,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储能装置1可以包括壳体、端盖组件10、集流构件20、电极组件30。其中端盖组件10包括上塑胶件12、下塑胶件11、端子15、顶盖13、应激件14。所述电极组件30包括极耳与电芯40。所述端盖组件10装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端盖组件10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电芯40。为了便于理解,下文的电极组件30也可以理解为极耳,极耳与电芯40将分开陈述。本实施方式仅利用下塑胶件11与集流构件20这两种结构件便可解决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接下来,将对储能装置1的结构一一进行详细介绍。
其中,如图2所示,下塑胶件11的第一表面11a指的是沿厚度方向Z上,下塑胶件11朝上的一侧表面。下塑胶件11的第二表面11b指的是沿厚度方向Z上,下塑胶件11朝下的一侧表面。
顶盖13安装于下塑胶件11的第一表面11a,换言之,下塑胶件11的一侧设有顶盖13,顶盖13靠外设置。其中,顶盖13上可设置有应激件14。具体地,顶盖13设有通孔131,应激件14安装于通孔131内并连接顶盖13。并且,栅栏结构111的透气孔1110连通孔131,所以储能装置1内部的气体能够通过透气孔1110进入通孔131,从而冲击应激件14。
或者说,下塑胶件11上可开设有与应激件14相对设置的透孔110。栅栏结构111的透气孔1110连通于透孔110,透孔110连通于通孔131,以使透气孔1110连通于通孔131,从而使储能装置1内部的气体能够通过透气孔1110进入透孔110,再由透孔110进入通孔131,从而冲击应激件14。
可选地,端子15包括间隔设置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储能装置1还包括金属导电压块,两个金属导电压块均设于应激件14背离下塑胶件11的一侧,金属导电压块与应激件14相对设置,且一个金属导电压块连接正极端子,另一个金属导电压块连接负极端子。
电极组件30包括正极电极组件和负极电极组件。正极端子与正极电极组件均连接于一个集流构件20,负极端子与负极电极组件均连接于另一个集流构件20。
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应激件14配置为响应储能装置1内部的压力增加而发生应激变形,使得储能装置1内部的气体超过预设的压力阈值时,应激件14能够应激形变与金属导电压块接触,使得与金属电压块连接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发生外部短接情况,继而由于强大的短路电流使得应激件14与金属导电压块的底部产生熔断削顶现象而回归断路状态,从而避免储能装置1发生过度充电的情况,因此能够避免储能装置1发生爆炸。
当储能装置1遇到异常情况时储能装置1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会通过下塑胶件11上开设的透孔110来冲击应激件14,使应激件14进行翻转,进而使储能装置1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通过顶盖13连接,换言之,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短路,防止储能装置1爆炸,从而有效保护储能装置1。具体地,当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短路后,电流不经由正极端子流入集流构件20,再从集流构件20流入正极电极组件,从而流入电芯40内;而是电流直接由正极端子通过顶盖13流至负极端子,从而避免了电流流入电芯40内,进而避免了电流使电芯40继续工作,加剧异常情况。其中,异常情况包括过冲、过放、受到剧烈碰撞等。在上述异常情况下,储能装置1内部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气体;或者,当储能装置1使用时间较长,使得储能装置1的充放电循环次数较多,储能装置1内部也会产生气体并逐渐堆积,从而使储能装置1内部会堆积大量的气体。或者说,储能装置1用久了会产生鼓包现象。
另外,所述顶盖13设有第一安装孔132,所述下塑胶件11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32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孔114,端子15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14,以实现端子15装设于顶盖13与下塑胶件11。
可选地,下塑胶件11可由塑胶等材料通过注塑工艺制备而成。
其次,在下塑胶件11上还可设置有位于透孔110背离应激件14一侧的栅栏结构111,栅栏结构111用于将部分透孔110分隔为多个透气孔1110。或者说,栅栏结构111将靠近集流构件20的部分透孔110分隔为多个透气孔1110,每个透气孔1110连通透孔110。换言之透孔110设于应激件14与栅栏结构111之间,栅栏结构111位于储能装置1的内部。栅栏结构111是一种由多个栅栏组成的结构,栅栏结构111并不是实心的结构,多个栅栏可围设形成至少一个透气孔1110。因此可利用栅栏结构111中的透气孔1110来使气体正常进入透孔110,从而不影响应激件14的功能。并且还可利用栅栏结构111中的多个栅栏来防止如电极组件30或蓝膜等其他部件在某些情况下发生破裂,并漂浮至应激件14下方的透孔110,遮挡住气体的过气通道,引起防爆失效的问题。因此栅栏结构111可有效保护应激件14功能的正常使用。
可选地,栅栏结构111与下塑胶件1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分体式结构。当栅栏结构111与下塑胶件11为一体式结构时,栅栏结构111与下塑胶件11的材质均为塑胶。本实施方式仅以栅栏结构111与下塑胶件11为一体式结构进行示意性说明。至于栅栏结构111与下塑胶件11的具体结构本实施方式将在下文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在栅栏结构111的基础上本实施方式还可使集流构件20设于栅栏结构111背离透孔110的一侧,换言之,部分集流构件20可位于栅栏结构111的正下方。或者说,部分集流构件20遮挡栅栏结构111;另一部分集流构件20并未覆盖栅栏结构111。
集流构件20可抵接于栅栏结构111周缘的下塑胶件11上,实现集流构件20与下塑胶件11的安装。这样不仅便于安装与拆卸,而且由于集流构件20与下塑胶件11为抵接关系,因此储能装置1内的气体依然可以从集流构件20与下塑胶件11之间的缝隙进入栅栏结构111的透气孔1110内,进而进入透孔110内。
可选地,所述集流构件20在所述顶盖13的正投影面与所述栅栏结构111在所述顶盖13的正投影面重合。换言之,集流构件20能够遮挡栅栏结构111的至少部分。或者说,集流构件20正对应多个透气孔1110的至少部分。
本实施方式通过将集流构件20设于栅栏结构111背离应激件14的一侧,换言之,使集流构件20位于栅栏结构111的正下方,且集流构件20能够遮挡栅栏结构111的至少部分,所以可利用集流构件20对栅栏结构111形成阻挡,即利用金属材质的部件对塑料材质的部件进行阻挡,从而有效保护栅栏结构111,避免储能装置1在运输过程中,因震动或磕碰等因素导致栅栏结构111中筋条较细的栅栏断裂,提高了储能装置1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另外,集流构件20的设置可对透孔110提供进一步的防护,即防止电极组件30断裂后插入集流构件20与栅栏结构111周缘的透气孔1110内,并通过透气孔1110进入透孔110内以和应激件14发生短路的风险。
其中,集流构件20在储能装置1中主要起到转接的作用,即通过集流构件20将端子15与电极组件30间接连接在一起。例如,可将正极端子与正极电极组件间接连接在一起,还可将负极端子与负极电极组件间接连接在一起。集流构件20位于栅栏结构111的正下方,从而利用集流构件20对栅栏结构111形成阻挡,从而有效保护栅栏结构111,避免储能装置1在运输过程中,因震动或磕碰等因素导致栅栏结构111断裂,提高了储能装置1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并且,集流构件20的设置可对透孔110提供进一步的防护,即防止电极组件30断裂后插入集流构件20与栅栏结构111周缘的透气孔1110内,并通过透气孔1110进入透孔110内以和应激件14发生短路的风险。
可选地,集流构件2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例如铜、铝、镍等。
可选地,所述集流构件20包括第一连接部202与第二连接部203,所述第一连接部20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03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203设有朝向所述栅栏结构111的焊印凸起201。
集流构件20可包括两部分:第一连接部202与第二连接部203。其中,第一连接部202用于与端子15进行连接。第二连接部203用于与电极组件30进行连接。具体地,电极组件30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于第二连接部203背离下塑胶件11的一侧表面上,这样就会使得在第二连接部203的另一面,即第二连接部203靠近下塑胶件11的一侧表面上会形成焊印凸起201。焊印凸起201使得电极组件30与第二连接部203的连接更加紧密,降低了虚焊的几率。可选地,焊印凸起20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菱形、三角形、矩形、圆形等。可选地,焊印凸起201既设于集流构件20靠近下塑胶件11的一侧表面,设于又集流构件20背离下塑胶件11的一侧表面。
端子15从下塑胶件11的一侧贯穿至下塑胶件11的另一侧;位于下塑胶件11一侧的端子15于储能装置1整体露出,可与外界的其他部件进行连接;贯穿至下塑胶件11另一侧的端子15位于储能装置1内部,且第一连接部202靠近下塑胶件11的一侧表面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电性连接至端子15上,第二连接部203背离下塑胶件11的一侧表面则可通过焊接等方式电性连接至电极组件30的一端。电极组件30的另一端则可以与电芯40连接,从而将端子15、集流构件20、电极组件30、电芯40连接在一起,便于后续电流的传输。
可选地,所述集流构件20还包括熔断部,所述熔断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0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3之间,在所述集流构件20的宽度方向Y上,所述熔断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02的宽度及所述第二连接部203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集流构件20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设于所述熔断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3之间,所述过渡部设有多个过渡槽。
可选地,所述熔断部和/或所述过渡部设于与正极端子对应的集流构件20上。换言之,与负极端子对应的集流构件20不具有所述熔断部和所述过渡部。
并且,栅栏结构111具有避让空间113,避让空间113用于容置至少部分焊印凸起201。焊印凸起201的部分设于避让空间113内;或全部焊印凸起201设于避让空间113内。例如,栅栏结构111靠近焊印凸起201的一侧具有避让槽;或者,栅栏结构111具有避让孔。例如,所述栅栏结构111靠近所述焊印凸起201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焊印凸起201的方向凸起。又例如,所述栅栏结构111整体朝向远离所述印凸起的方向凸起。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栅栏结构111设置避让空间113,使集流构件20的焊印凸起201可设于避让空间113内,换言之,下塑胶件11具有避让空间113以对集流构件20的焊印凸起201进行让位,从而使下塑胶件11与集流构件20的装配更加紧密,即,使下塑胶件11与集流构件20的贴合更加紧密,进而提高下塑胶件11与集流构件20的装配效果。在装配时或电池运输过程中,由于焊印凸起201可收容于避让空间113内,或者说,使焊印凸起201位于避让空间113内,焊印凸起201不会直接抵接下塑胶件11,所以能够降低因振动下塑胶件11向下抵住焊印凸起201的几率,从而降低集流构件20发生位移或错位的几率,进而降低集流构件20功能失效的几率。
另外,由于焊印凸起201收容于避让空间113内,避免了使焊印凸起201直接抵接下塑胶件11的第二表面11b,可减小下塑胶件11与集流构件20整体的厚度。
综上,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1,不仅可防止储能装置1爆炸失效,还可提高储能装置1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而且可使下塑胶件11与集流构件20的装配更加紧密,从而减少集流构件20发生位移或错位的风险,进而减少集流构件20失效的风险。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储能装置1还可以减小下塑胶件11与集流构件20的整体厚度。
请一并参考图5-图10,可选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栅栏结构111靠近所述集流构件20的一侧表面朝向远离所述集流构件20的方向弯曲凹陷以形成所述避让空间11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使栅栏结构111中的栅栏朝远离集流构件20的方向弯曲设置,从而使得栅栏整体朝向远离集流构件20的方向弯曲凹陷以形成上述提及的避让空间113,这样可降低栅栏结构111的制备难度。由于栅栏的另一侧表面对应透孔110,因此栅栏的另一侧表面凸起、甚至进入透孔110也不会影响应激件14的正常使用。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使栅栏结构111中栅栏靠近集流构件20的一侧表面弯曲凹陷,从而使栅栏靠近集流构件20的一侧表面朝向远离集流构件20的方向弯曲凹陷以形成上述提及的避让空间113。例如,在栅栏靠近集流构件20的一侧表面上开槽,从而形成上述提及的避让空间113。
请一并参考图6与图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避让空间113具有第一部分113a、第二部分113b、及第三部分113c,所述第二部分113b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113a与所述第三部分113c之间,所述第一部分113a的凹陷深度与所述第三部分113c的凹陷深度均小于所述第二部分113b的凹陷深度,所述焊印凸起201至少部分沿着所述储能装置1厚度方向Z与所述第二部分113b相对设置。
避让空间113可包括三个区:第一部分113a、第二部分113b、及第三部分113c。其中,第二部分113b设于第一部分113a与第三部分113c之间,因此也可以将第二部分113b理解为避让空间113的中心区,第一部分113a与第三部分113c理解为避让空间113的周缘区。并且,第一部分113a的凹陷深度与第三部分113c的凹陷深度均小于第二部分113b的凹陷深度,换言之,避让空间113中心区的凹陷深度大于避让空间113周缘区的凹陷深度,即,避让空间113为边缘浅,中间深的凹陷。可选地,第一部分113a与第三部分113c对称设置。第一部分113a的凹陷深度等于第三部分113c的凹陷深度。
其中,焊印凸起201至少部分沿着储能装置1厚度方向Z与第二部分113b相对设置,也可以理解为,焊印凸起201正对应第二部分113b设置。将焊印凸起201设于凹陷深度较大的第二部分113b,提供更多避让空间113给焊印凸起201,降低焊印凸起201碰触下塑胶件11的几率,以使下塑胶件11与集流构件20的装配更加紧密。可选地,焊印凸起201的高度小于第二部分113b的凹陷深度,大于第一部分113a与第三部分113c的凹陷深度。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焊印凸起201的高度大于第一部分113a与第三部分113c的凹陷深度,故第一部分113a与第三部分113c的栅栏不仅能够限制集流构件20的焊印凸起201在下塑胶件11上的位置,降低因振动下塑胶件11向下抵住焊印凸起201的几率,从而降低集流构件20发生位移或错位的几率,进而降低集流构件20功能失效的几率。另外,第一部分113a与第三部分113c的栅栏能够与第二部分113b的栅栏相互配合,在装配下塑胶件11与集流构件20时起定位作用,降低装配难度。
可选地,焊印凸起201具有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及第六部分,所述第五部分设于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第六部分之间,所述第四部分的焊印凸起201高度与所述第六部分的焊印凸起201高度均小于所述第五部分的焊印凸起201高度;其中。所述第四部分的所述焊印凸起201与所述第一部分113a的所述避让空间113相对设置,所述第五部分的所述焊印凸起201与所述第二部分113b的所述避让空间113相对设置,所述第六部分的所述焊印凸起201与所述第三部分113c的所述避让空间113相对设置。
请一并参考图9与图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栅栏结构111包括沿所述下塑胶件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栅栏111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栅栏1111围设形成所述透气孔1110;所述第一栅栏1111的至少部分朝向远离所述集流构件20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所述避让空间113。
栅栏结构111可包括多个第一栅栏1111,用于围设形成多个透气孔1110。第一栅栏1111与下塑胶件1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第一栅栏1111的个数为2-6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栅栏1111的距离相等。例如,栅栏结构111包括三个沿集流构件20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的第一栅栏1111,相邻的两个第一栅栏1111可围设形成两个透气孔1110;第一栅栏1111还可以跟下塑胶件11的部分结构围设形成另外两个透气孔1110。可选地,四个透气孔1110中位于中间的两个透气孔1110凸出于集流构件20。进一步可选地,四个透气孔1110均凸出于集流构件20。
其中,第一栅栏1111的至少部分朝向远离集流构件20的方向弯曲以形成避让空间113。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栅栏1111的部分朝向远离集流构件20的方向弯曲以形成避让空间113。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栅栏1111的中间部分朝向远离集流构件20的方向弯曲以形成避让空间113。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栅栏1111整体朝向远离集流构件20的方向弯曲以形成避让空间113。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栅栏1111并使第一栅栏1111的至少部分弯曲,既使下塑胶件11具有避让空间113以对集流构件20的焊印凸起201进行让位,从而使栅栏结构111具有避让空间113,使焊印凸起201可设于避让空间113内,从而使下塑胶件11与集流构件20的贴合更加紧密,且减小整体的厚度,又使栅栏结构111具有多个透气孔1110来使气体正常进入透孔110,还可利用多个第一栅栏1111来防止如电极组件30或蓝膜等其他部件在某些情况下发生破裂,并漂浮至应激件14下方的透孔110,遮挡住气体的过气通道,引起防爆失效的问题。
请一并参考图8、图9、图11及图1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栅栏1111包括弯曲部1111a、及设于所述弯曲部1111a相对两侧的支撑部1111b,所述弯曲部1111a朝向远离所述集流构件20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所述避让空间113。
第一栅栏1111可包括支撑部1111b与弯曲部1111a,支撑部1111b用于支撑弯曲部1111a和/或集流构件20,弯曲部1111a用于形成避让空间113。支撑部1111b靠近集流构件20的一侧表面与下塑胶件11靠近集流构件20的一侧表面水平设置。可选地,支撑部1111b与弯曲部1111a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支撑部1111b、弯曲部1111a、及下塑胶件1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支撑部1111b与弯曲部1111a,使两者相互配合,既使弯曲部1111a能够形成避让空间113,使焊印凸起201可设于避让空间113内,从而使下塑胶件11与集流构件20的贴合更加紧密,从而减少集流构件20发生位移或错位的风险,进而减少集流构件20失效的风险。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储能装置1还可以减小下塑胶件11与集流构件20整体的厚度。本实施方式还使支撑部1111b能够支撑弯曲部1111a和/或集流构件20,从而提高栅栏结构111的支撑能力,提高储能装置1的稳定性。
请一并参考图11与图1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塑胶件11的所述第二表面11b开设有凹槽112,所述栅栏结构111设置于所述凹槽112内,所述下塑胶件11的所述第一表面11a开设有透孔110,所述透孔110贯穿所述下塑胶件11的所述第二表面11b与所述凹槽112的槽底壁,所述第一栅栏1111还能够与所述凹槽112的槽侧壁围设形成所述透气孔1110,所述支撑部1111b与所述凹槽112的槽底壁相对设置,所述弯曲部1111a与所述透孔110相对设置。
下塑胶件11可开设凹槽112,使栅栏结构111设置于凹槽112内,并使透孔110贯穿凹槽112的底壁,这样不仅可实现透孔110与栅栏结构111的连通,还可降低下塑胶件11的整体厚度。
第一栅栏1111还能够与凹槽112的侧壁围设形成透气孔1110,第一栅栏1111设置于凹槽112的侧壁。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栅栏1111设置于凹槽112的侧壁,且第一栅栏1111与凹槽112底壁之间具有间隙。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栅栏1111可同时设置于凹槽112的底壁与侧壁。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一栅栏1111同时设置于凹槽112的底壁与侧壁进行示意性说明。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部1111b设置于凹槽112的侧壁,且支撑部1111b与凹槽112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部1111b同时设置于凹槽112的底壁与侧壁。可选地,弯曲部1111a的至少部分设于透孔110内。
支撑部1111b与凹槽112的槽底壁相对设置,也可以理解为,支撑部1111b与凹槽112底壁正对应设置,换言之,支撑部1111b在下塑胶件11靠近集流构件20一侧的正投影位于凹槽112底壁内,或者说,支撑部1111b设于凹槽112的底壁和/或侧壁,这样设置能够使第一栅栏1111与下塑胶件11凹槽112的贴合更加紧密,加强栅栏结构111的整体强度,从而提高栅栏结构111整体的稳定性。并且,弯曲部1111a与透孔110相对设置,也可以理解为,弯曲部1111a与透孔110正对应设置,这样设置可使弯曲部1111a朝向远离集流构件20方向凹陷的空间更多,即,使避让空间113的空间更大。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栅栏结构111可设置于凹槽112的底壁。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栅栏结构111可设置于凹槽112的侧壁。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栅栏结构111可同时设置于凹槽112的底壁与侧壁。
请参考图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13设有第一安装孔132,所述下塑胶件11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32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孔114,所述第二安装孔114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a与所述第二表面11b,所述端子15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14,所述凹槽112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槽侧壁具有沿所述下塑胶件11的宽度方向Y相对设置的两个切角1121,所述第二连接部20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202的一端与所述两个切角1121相对设置。
第二连接部203远离第一连接部202的一端与两个切角1121相对设置,换言之,第二连接部203抵接凹槽112的槽侧壁的切角1121,或者,第二连接部203卡接于凹槽112的槽侧壁的切角1121。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凹槽112远离第二安装孔114的槽侧壁设置两个切角1121,且两个切角1121用于与第二连接部203远离第一连接部202的一端对应,从而使集流构件20可以可靠地搭接于凹槽112的槽侧壁,使集流构件20无需搭接于下塑胶件11上凹槽112外的远离第二安装孔114的第二表面11b,不仅有效地限制了集流构件20的长度,避免了集流构件20设置过长浪费材料;而且通过切角1121卡接集流构件20,可以进一步限制集流构件20的位置,避免了焊印凸起201直接接触于栅栏结构111,振动时震动损坏栅栏结构111。
请一并参考图8与图1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1111b的至少部分抵接所述集流构件20的所述第二连接部203。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部1111b的部分可抵接集流构件20的第二连接部203。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全部支撑部1111b可抵接集流构件20的第二连接部203。本实施方式仅以支撑部1111b的部分抵接集流构件20的第二连接部203进行示意性说明。
本实施方式可使集流构件20的第二连接部203抵接支撑部1111b的至少部分,使得弯曲部1111a位于集流构件20的正上方,可有效保护栅栏结构111的弯曲部1111a,避免储能装置1在运输过程中,因震动或磕碰等因素导致栅栏结构111断裂,或者弯曲部1111a产生形变导致避让空间113被破坏,提高了储能装置1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栅栏结构111还包括延伸方向与所述下塑胶件11的长度方向X相同的第二栅栏1112,所述第二栅栏1112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栅栏1111,所述第二栅栏1112的相对两端均连接所述凹槽112的槽侧壁,且所述第二栅栏1112整体朝向远离所述集流构件20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所述避让空间113。
请参考图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13设有第一安装孔132,所述下塑胶件11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32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孔114,所述第二安装孔114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a与所述第二表面11b,所述端子15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14,在所述下塑胶件11的长度方向X,所述第二连接部20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202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栅栏1112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一端。
第二连接部203远离第一连接部202的一端抵接下塑胶件11中第二栅栏1112远离第二安装孔114一侧的第二表面11b;或者说,第二连接部20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202的一端的距离超过第二栅栏1112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一端的距离。也可以理解为,集流构件20最右端可以可靠地搭接于第二栅栏1112最右侧的第二表面11b。
本实施方式通过限定第二连接部203远离第一连接部202的一端的位置,能够确保集流构件20的第二连接部203可以可靠地搭接于下塑胶件11中第二栅栏1112远离第二安装孔114一侧的第二表面11b;并且,由于集流构件20的长度较为凸出,或者说,集流构件20的长度较长,还能够给集流构件20焊接于端子15的位置提供一定的容错余量(即,左右偏一点焊接,最右端都能搭接得到),换言之,还能够给第一连接部202一定的容错余量。
请参考图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0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202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栅栏1112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一端的部分长度为1mm-12mm。
本实施方式可使第二连接部203远离第一连接部202的一端凸出于第二栅栏1112远离第二安装孔114的一端的部分长度(如图7中L所示)为1mm-12mm,这样即能保证确保集流构件20的第二连接部203可以可靠地搭接于下塑胶件11中第二栅栏1112远离第二安装孔114一侧的第二表面11b,也能够给集流构件20焊接于端子15的位置提供一定的容错余量(即,左右偏一点焊接,最右端都能搭接得到),换言之,还能够给第一连接部202一定的容错余量。
可选地,第二连接部203远离第一连接部202的一端凸出于第二栅栏1112远离第二安装孔114的一端的部分长度可以为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等。
栅栏结构111可还包括第二栅栏1112。可选地,第二栅栏1112的延伸方向与下塑胶件11的长度方向X相同。第二栅栏1112与第一栅栏1111垂直设置。第一栅栏1111与第二栅栏111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第一栅栏1111、第二栅栏1112、及下塑胶件1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第二栅栏1112的宽度大于第一栅栏1111的宽度。第二栅栏1112、第一栅栏1111、及凹槽112侧壁围设形成多个透气孔1110。在集流构件20宽度方向Y上,第二栅栏1112至凹槽112相对两侧的侧壁的距离相同。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两端分别连接凹槽112侧壁的第二栅栏1112,且第二栅栏1112贯穿第一栅栏1111,从而固定、加强栅栏结构111的整体强度,避免储能装置1在运输过程中,因震动或磕碰等因素导致栅栏结构111断裂,提高了储能装置1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请一并参考图8与图1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1111b与所述下塑胶件11开设所述凹槽112的表面齐平。这样可提高下塑胶件11表面的平整性,降低了加工、成型难度。并且,使集流构件20与栅栏结构111、下塑胶件11的装配更加紧密,即,使支撑部1111b与下塑胶件11开设所述凹槽112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使支撑部1111b与下塑胶件11开设所述凹槽112的表面均能够与集流构件20抵接。换言之,使得集流构件20既能够抵接下塑胶件11开设所述凹槽112的表面,又能够抵接栅栏结构111的支撑部1111b,从而使下塑胶件11与集流构件20的装配更加紧密,进而降低集流构件20发生位移或错位的几率,降低集流构件20功能失效的几率。
请参考图1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焊印凸起201与所述栅栏结构111的最大凹陷深度的高度比为0.15-0.95。
焊印凸起201的高度指的是在集流构件20的厚度方向Z上,焊印凸起201的尺寸,也可以理解为,焊印凸起201的厚度(如图12中的H2所示)。栅栏结构111的凹陷深度指的是在集流构件20的厚度方向Z上,栅栏结构111的最大凹陷深度(如图12中的H1所示)。
本实施方式通过限定焊印凸起201与栅栏结构111的最大凹陷深度的高度比,以保证确保焊印凸起201设于栅栏结构111的避让空间113内时,焊印凸起201与栅栏结构11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给焊印凸起201留下充足的避让空间113,降低因振动下塑胶件11向下抵住焊印凸起201的几率,从而降低集流构件20发生位移或错位的几率,进而降低集流构件20功能失效的几率,增加储能装置1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焊印凸起201与所述栅栏结构111的最大凹陷深度的高度比可以为0.15、0.2、0.25、0.3、0.35、0.4、0.45、0.5、0.55、0.6、0.65、0.7、0.75、0.8、0.85、0.9、0.95等。
请参考图1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栅栏结构111的最大凹陷深度为0.05mm-1.8mm。
栅栏结构111的凹陷深度指的是在集流构件20的厚度方向Z上,栅栏结构111的最大凹陷深度(如图12中的H1所示)。
本实施方式通过限定栅栏结构111的最大凹陷深度,以保证确保栅栏结构111具有足够的凹陷深度,以使当焊印凸起201设于栅栏结构111的避让空间113内时,焊印凸起201与栅栏结构11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给焊印凸起201留下充足的避让空间113,降低因振动下塑胶件11向下抵住焊印凸起201的几率,从而降低集流构件20发生位移或错位的几率,进而降低集流构件20功能失效的几率,增加储能装置1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栅栏结构111的最大凹陷深度可以为0.05mm、0.25mm、0.45mm、0.65mm、0.85mm、1.05mm、1.25mm、1.45mm、1.65mm、1.75mm、1.8mm等。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用电设备,可用于汽车领域、储电站等领域。可选地,以用电设备为汽车为例进行说明,汽车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或者增程式汽车等。汽车包括电池、控制器和马达。电池用于向控制器和马达供电,作为汽车的操作电源和驱动电源,例如,电池用于汽车的启动、导航和运行时的工作用电需求。例如,电池向控制器供电,控制器控制电池向马达供电,马达接收并使用电池的电力作为汽车的驱动电源,替代或部分地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汽车提供驱动动力。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用电设备通过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装置,首先,由于储能装置通过将栅栏结构将透气孔连通于通孔,以使透气孔连通应激件,可利用栅栏结构中的透气孔来使气体通过,以使应激件在超过预定压力时向远离下塑胶件的方向翻转。还可利用栅栏结构中的多个栅栏来防止如电极组件或蓝膜等其他部件在某些情况下发生破裂,并漂浮至应激件下方,遮挡住气体的过气通道,引起防爆失效的问题。
其次,在栅栏结构设置避让空间,使集流构件的焊印凸起可设于避让空间内,换言之,下塑胶件具有避让空间以对集流构件的焊印凸起进行让位与收容,从而使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装配更加紧密,即,使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贴合更加紧密,进而提高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装配效果。在装配时或电池运输过程中,由于焊印凸起可收容于避让空间内,能够降低因振动下塑胶件向下抵住焊印凸起的几率,从而降低集流构件发生位移或错位的几率,进而降低集流构件功能失效的几率。
另外,由于焊印凸起收容于避让空间内,避免了使焊印凸起直接抵接下塑胶件的第二表面,可减小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整体的厚度。
综上,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用电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提供的储能装置,不仅可防止储能装置防爆失效,还可使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装配更加紧密,从而减少集流构件发生位移或错位的风险,进而减少集流构件失效的风险。另外,本申请的储能装置还可以降低下塑胶件与集流构件的整体厚度。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句以参照附图说明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根据描述的构成要素的方向适当地改变。因此,不局限于在说明书中说明的词句,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更换。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含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组件(30);
端盖组件(10),所述端盖组件(10)包括顶盖(13)、下塑胶件(11)和端子(15),所述端子(15)固定于所述顶盖(13),所述顶盖(13)包括应激件(14),所述顶盖(13)开设有通孔(131),所述应激件(14)附接于所述顶盖(13)且覆盖于所述通孔(131);所述下塑胶件(11)设置于所述顶盖(13)和所述电极组件(30)之间,所述下塑胶件(11)包括靠近所述顶盖(13)的第一表面(11a)和与所述第一表面(11a)相背设置的第二表面(11b),所述下塑胶件(11)包括栅栏结构(111),所述栅栏结构(111)设有沿其自身厚度方向(Z)上贯穿设置的透气孔(1110),所述栅栏结构(111)与所述应激件(14)在所述储能装置(1)厚度方向(Z)相对,所述透气孔(1110)连通于所述通孔(131);
集流构件(20),所述集流构件(20)包括第一连接部(202)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0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03),所述第一连接部(202)连接于所述端子(15),所述第二连接部(203)连接于所述电极组件(30);所述第二连接部(203)朝向所述第二表面(11b)的表面设有焊印凸起(201),所述第二连接部(203)至少部分遮挡所述栅栏结构(111);所述栅栏结构(111)包括自所述第二表面(11b)向所述第一表面(11a)凹陷设置的避让空间(113),所述焊印凸起(201)容纳于所述避让空间(113);
所述避让空间(113)具有第一部分(113a)、第二部分(113b)及第三部分(113c),所述第二部分(113b)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113a)与所述第三部分(113c)之间,所述第一部分(113a)的凹陷深度与所述第三部分(113c)的凹陷深度均小于所述第二部分(113b)的凹陷深度,所述焊印凸起(201)至少部分沿着所述储能装置(1)厚度方向(Z)与所述第二部分(113b)相对设置,所述焊印凸起(20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113b)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113a)与所述第三部分(113c)的凹陷深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栏结构(111)包括沿所述下塑胶件(11)的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栅栏(111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栅栏(1111)围设形成所述透气孔(1110);所述第一栅栏(1111)的至少部分朝向远离所述集流构件(20)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所述避让空间(1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栏(1111)包括弯曲部(1111a)、及设于所述弯曲部(1111a)相对两侧的支撑部(1111b),所述弯曲部(1111a)朝向远离所述集流构件(20)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所述避让空间(1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件(11)的所述第二表面(11b)开设有凹槽(112),所述栅栏结构(111)设置于所述凹槽(112)内,所述下塑胶件(11)的所述第一表面(11a)开设有透孔(110),所述透孔(110)贯穿所述下塑胶件(11)的所述第二表面(11b)与所述凹槽(112)的槽底壁,所述第一栅栏(1111)与所述凹槽(112)的槽侧壁围设形成所述透气孔(1110),所述支撑部(1111b)与所述凹槽(112)的槽底壁相对设置,所述弯曲部(1111a)与所述透孔(110)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3)设有第一安装孔(132),所述下塑胶件(11)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32)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孔(114),所述第二安装孔(114)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a)与所述第二表面(11b),所述端子(15)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14),所述凹槽(112)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槽侧壁具有沿所述下塑胶件(11)的宽度方向(Y)相对设置的两个切角(1121),所述第二连接部(20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202)的一端与所述两个切角(1121)相对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111b)的至少部分抵接所述集流构件(20)的所述第二连接部(203)。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栏结构(111)还包括延伸方向与所述下塑胶件(11)的长度方向(X)相同的第二栅栏(1112),所述第二栅栏(1112)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栅栏(1111),所述第二栅栏(1112)的相对两端均连接所述凹槽(112)的槽侧壁,且所述第二栅栏(1112)整体朝向远离所述集流构件(20)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所述避让空间(11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3)设有第一安装孔(132),所述下塑胶件(11)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32)相对设置的第二安装孔(114),所述第二安装孔(114)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1a)与所述第二表面(11b),所述端子(15)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14),在所述下塑胶件(11)的长度方向(X),所述第二连接部(20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202)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栅栏(1112)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一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03)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202)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栅栏(1112)远离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一端的部分长度为1mm-12mm。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111b)与所述下塑胶件(11)开设所述凹槽(112)的表面齐平。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20)在所述顶盖(13)的正投影面与所述栅栏结构(111)在所述顶盖(13)的正投影面重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印凸起(201)与所述栅栏结构(111)的最大凹陷深度的高度比为0.15-0.95。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栏结构(111)的最大凹陷深度为0.05mm-1.8mm。
14.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1),所述储能装置(1)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CN202310091066.5A 2023-02-09 2023-02-09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60143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1066.5A CN116014319B (zh) 2023-02-09 2023-02-09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EP23212544.3A EP4415128A1 (en) 2023-02-09 2023-11-28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power consuming apparatus
US18/523,678 US12119504B2 (en) 2023-02-09 2023-11-29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power consum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1066.5A CN116014319B (zh) 2023-02-09 2023-02-09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4319A CN116014319A (zh) 2023-04-25
CN116014319B true CN116014319B (zh) 2023-06-06

Family

ID=86029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1066.5A Active CN116014319B (zh) 2023-02-09 2023-02-09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2119504B2 (zh)
EP (1) EP4415128A1 (zh)
CN (1) CN1160143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2171B (zh) * 2023-02-09 2023-05-16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387711B (zh) * 2023-05-31 2023-08-11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780127A (zh) * 2023-08-16 2023-09-19 深圳海辰储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3584A1 (zh) * 2018-09-26 2020-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顶盖板的制造方法和电池单体
CN112382813A (zh) * 2021-01-14 2021-02-1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芯的下塑件、电芯及电池模组
CN213026283U (zh) * 2020-10-21 2021-04-20 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及电池
CN112820988A (zh) * 2021-01-20 2021-05-18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213401334U (zh) * 2020-09-28 2021-06-08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结构、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5418346U (zh) * 2021-04-12 2022-01-04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的塑胶结构、顶盖及电池
CN215578767U (zh) * 2021-06-25 2022-01-18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动车
CN216055077U (zh) * 2021-08-31 2022-03-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4914515A (zh) * 2022-04-07 2022-08-16 大连中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70488A1 (zh) * 2021-02-09 2022-08-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5101898A (zh) * 2022-07-14 2022-09-23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的极耳和盖板的连接结构及二次电池
CN115441105A (zh) * 2022-09-14 2022-12-06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15588817A (zh) * 2022-11-11 2023-01-10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5632208A (zh) * 2022-11-04 2023-01-2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下塑胶、电池的顶盖组件和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1946B (zh) * 2012-11-26 2017-12-12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四方形二次电池
JP6780419B2 (ja) * 2016-09-30 2020-11-0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CN110326124B (zh) * 2017-02-27 2022-04-2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方形二次电池
CN207818654U (zh) 2018-02-27 2018-09-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
CN214313345U (zh) 2020-12-17 2021-09-28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用的下塑胶件、顶盖及动力电池
CN214898782U (zh) 2020-12-29 2021-11-26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接片及动力电池
WO2022170553A1 (zh) 2021-02-10 2022-08-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设备和方法
CN115552702B (zh) * 2021-04-30 2024-05-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5988965U (zh) * 2021-09-28 2022-03-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085238U (zh) 2021-09-30 2022-03-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354490U (zh) 2021-12-01 2022-04-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63584A1 (zh) * 2018-09-26 2020-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及其制造方法、顶盖板的制造方法和电池单体
CN213401334U (zh) * 2020-09-28 2021-06-08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结构、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3026283U (zh) * 2020-10-21 2021-04-20 昆山聚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及电池
CN112382813A (zh) * 2021-01-14 2021-02-1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芯的下塑件、电芯及电池模组
CN112820988A (zh) * 2021-01-20 2021-05-18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WO2022170488A1 (zh) * 2021-02-09 2022-08-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制备方法
CN215418346U (zh) * 2021-04-12 2022-01-04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的塑胶结构、顶盖及电池
CN215578767U (zh) * 2021-06-25 2022-01-18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盖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动车
CN216055077U (zh) * 2021-08-31 2022-03-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4914515A (zh) * 2022-04-07 2022-08-16 大连中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01898A (zh) * 2022-07-14 2022-09-23 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的极耳和盖板的连接结构及二次电池
CN115441105A (zh) * 2022-09-14 2022-12-06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15632208A (zh) * 2022-11-04 2023-01-20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下塑胶、电池的顶盖组件和电池
CN115588817A (zh) * 2022-11-11 2023-01-10 深圳海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下塑胶件、顶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2119504B2 (en) 2024-10-15
EP4415128A1 (en) 2024-08-14
US20240274930A1 (en) 2024-08-15
CN116014319A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14319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KR102330378B1 (ko) 디개싱 유로를 구비한 배터리 팩
KR101243910B1 (ko) 와이어에 의하여 접속되는 보호 회로 모듈을 가지는 이차 전지 팩
US9991485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venting guiding portion
EP3321998A1 (en) Secondary battery
EP4037082A2 (en) Battery module
KR20100081508A (ko) 전지 모듈
CN115939692B (zh) 下塑胶组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EP3772759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CN115911775B (zh) 集流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2310517A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组、装置及制造方法
US20240274927A1 (en)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and electric device
JP4979216B2 (ja) 二次電池のパックケース
CN215220904U (zh) 电池
CN116031587B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JP4660328B2 (ja) 電源装置
JP2006190611A (ja) 電源装置
KR100595378B1 (ko) 휴대폰 및 모바일기기용 2차 전지 배터리 팩
CN218039479U (zh) 电池、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CN216793941U (zh) 一种电池、电池组、电池极片及电芯
WO2024164254A1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09786055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20341439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9497944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217788657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壳体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5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ilding 501,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Room 2-B26, Peihong Building, No. 1 Kehui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r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5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ilding 501,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ilding 501, No. 6 Lanqing Second Road, Luhu Community, Guanhu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