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5595A - 冷柜 - Google Patents

冷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5595A
CN115585595A CN202211261512.4A CN202211261512A CN115585595A CN 115585595 A CN115585595 A CN 115585595A CN 202211261512 A CN202211261512 A CN 202211261512A CN 115585595 A CN115585595 A CN 115585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vaporator
air supply
return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615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伟
李大伟
郑皓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6151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55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85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55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4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frost or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冷柜。冷柜包括:内胆,内胆包括底壁和侧壁,侧壁位于底壁的上方,侧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侧壁和底壁共同围合形成内部空间,至少一个侧壁限定出具有送风口的送风风道;回风盖板,位于内部空间内,将内胆分隔为相连通的储物腔和蒸发器腔;第三蒸发器,位于蒸发器腔内;第四蒸发器,位于底壁,第四蒸发器弯曲铺设于底壁,用于与内部空间的物品换热,沿从侧壁到内部空间的中心的方向,第四蒸发器铺设的密度逐渐减小。四蒸发器与侧壁的送风口配合形成快速冷冻区域,提高冷柜的使用灵活性。第四蒸发器还能对侧壁的物品提高制冷量,减少侧壁处物品与外界换热散失温度,提高冷柜的使用灵活性和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冷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冷柜。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大型发泡门卧式冷柜一般采用直冷的制冷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开关门次数增加,冷柜内胆上会结霜甚至结冰,给用户带来除霜问题,同时也会导致存储空间降低、能耗上升的问题。
相关技术中提供一种风冷冷柜,风冷冷柜设有风冷组件,风冷组件一般包括蒸发器腔、蒸发器、风机和风道等。蒸发器与气流换热形成制冷气流,风机用于驱动制冷气流流动。通过风冷制冷能够减少冷柜中的结霜。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的风冷冷柜,内胆内盛放物品较多,物品容易阻挡气流在内胆内部的流动,进而影响冷柜的制冷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柜,以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柜,所述冷柜包括:内胆,内胆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壁的上方,所述侧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共同围合形成内部空间,至少一个所述侧壁限定出具有送风口的送风风道;回风盖板,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将所述内胆分隔为相连通的储物腔和蒸发器腔;第三蒸发器,位于所述蒸发器腔内,用于与所述蒸发器腔内的气流换热形成制冷气流,所述制冷气流经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送风口流入所述储物腔内,然后流回至所述蒸发器腔内;第四蒸发器,位于所述底壁,所述第四蒸发器弯曲铺设于所述底壁,用于与所述内部空间的物品换热,沿从所述侧壁到所述内部空间的中心的方向,所述第四蒸发器铺设的密度逐渐减小。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冷柜,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第三蒸发器、储物腔、蒸发器腔、送风风道以及送风口的配合,使得冷柜具有风冷功能,与第三蒸发器换热后的制冷气流能够通过送风口流入储物腔内,进而实现对冷柜的风冷制冷,这样能够减少冷柜的结霜。另外,在冷柜的底壁设有第四蒸发器,第四蒸发器能够与储物腔内的物品直接换热,也就是说,第四蒸发器采用直冷的方式进行制冷。这样冷柜同时具有风冷和直冷功能,双重制冷可大幅提高降温速度,既能够减小冷柜的结霜,还能够保证冷柜的制冷效率和制冷效果,降低能耗。第四蒸发器的密度沿从侧壁到内部空间的中心逐渐增加,也就是说,第四蒸发器两边密,中间疏,这样一方面能够节省成本,另一方面,第四蒸发器与侧壁的送风口配合形成快速冷冻区域,提高冷柜的使用灵活性。第四蒸发器还能对侧壁的物品提高制冷量,减少侧壁处物品与外界换热散失温度,提高冷柜的使用灵活性和制冷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冷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与回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回风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底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送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蒸发器与内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风道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内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蒸发器与泡沫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内胆;11、侧壁;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14、侧壁本体;115、台阶;116、送风风道;1161、第一送风风道;1162、第二送风风道;117、送风口;1171、第一送风口;1172、第二送风口;1174、第一格栅;1175、第二格栅;12、底壁;13、内部空间;131、储物腔;132、蒸发器腔;2、回风盖板;21、回风口(第一回风口);22、第二回风口;23、第三回风口;24、第一子盖板;25、第二子盖板;26、第三子盖板;27、侧板;271、顶板;3、第三蒸发器;301、第一蒸发盘管;302、第二蒸发盘管;31、第一蒸发器;32、第二蒸发器;33、加热管;34、翅片;341、蒸发管;342、迎风面;37、排水口;4、毛细管;44、第一子毛细管;45、第二子毛细管;5、风道盖板;53、第一子风道盖板;532、第二子风道盖板;533、插接板;534、插接槽;535、第五卡扣;55、送风槽;551、出风槽;552、风机槽;56、挡风筋;6、泡沫板;61、凹槽风道;7、蜗壳;71、底板;72、蜗壳盖板;73、第一壳壁;74、第二壳壁;77、叶轮;78、第一出风口;79、第二出风口;8、风机;84、第一风机;85、第二风机;9、第四蒸发器;91、第一导风格栅;92、第二导风格栅;94、箱壳;95、门体;96、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柜,特别是一种风冷冷柜,具体的是一种风冷卧式冷柜。冷柜包括箱体和门体95,门体95活动位于箱体的上方。箱体包括箱壳94、内胆1和发泡层,内胆1位于箱壳94内部,发泡层位于箱壳94和内胆1之间。可选地,发泡层为保温材料。冷柜还包括冷凝器、压缩机96、毛细管4和回气管43,毛细管4连通在冷凝器的出口和第三蒸发器3的入口之间,回气管43连接在第三蒸发器3和出口和压缩机96的入口之间。
内胆1包括底壁12和侧壁11,侧壁11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底壁12的前后两端,且前侧壁和后侧壁均向上延伸。左侧壁和右侧壁相对设置,且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位于底壁12的左右两端,并向上延伸。底壁12、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共同围合出内部空间13。内部空间13具有开口,开口向上,门体95活动盖设于开口的上方。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定义前后方向为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为的长度方向。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柜,内胆1包括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沿内胆1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均限定出具有送风口117的送风风道116。这里,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沿内胆1的宽度方向设置,也就是说,第一侧壁111可以为后侧壁或前侧壁,对应的,第二侧壁112可以为前侧壁或后侧壁。可以理解为:前侧壁和后侧壁中的均限定出具有送风口117的送风风道116。这样能够实现内部空间13的出风,进而实现风冷。
冷柜还包括回风盖板2,回风盖板2位于内部空间13内,并将内部空间13分隔为储物腔131和蒸发器腔132,蒸发器腔132的出口与送风风道116的入口相连通,回风盖板2设有回风口,储物腔131内的气流能够经回风口流入蒸发器腔132内。这里,储物腔131用于盛放需要冷冻的物品,比如肉类、海鲜或茶叶等。蒸发器腔132用于产生制冷气流,制冷气流能够从蒸发器腔132流向送风风道116,从送风口117流入储物腔131内,与储物腔131内的物体进行换热后,制冷气流再流回蒸发器腔132内重新冷却,冷却后的气流再流向送风风道116进行循环。这样就实现了冷柜的风路循环,实现冷柜的风冷制冷。
应当说明的是,回风盖板2可以为多种形状,比如L型、倾斜状等。蒸发器腔132也可以为多种形状,并位于内部空间13的不同位置。比如,蒸发器腔132可以位于内部空间13的左端、中部或右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冷柜内部空间13的结构,对蒸发器腔132和储物腔131进行布局。
冷柜还包括第三蒸发器3和风机8,第三蒸发器3位于蒸发器腔132内。可选地,风机8与送风风道116位于同一侧壁内,且风机8与送风风道116相连通。风机8能够驱动气流流经蒸发器腔132、送风风道116和储物腔131后,经回风口流回至蒸发器腔132内,这样形成循环风路。这里,第三蒸发器3用于与蒸发器腔132内的气流换热,以形成制冷气流。风机8为气流流动提供动力。风机8与送风风道116均位于同一侧壁11,这样能够风机8流出的气流流向送风风道116无需经过直角拐角,能够减少气流的损失,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降低能耗。
可选地,如图2和图10、图11所示,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内均设有风机8,风机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风机8包括第一风机84和第二风机85,第一风机84位于第一侧壁111内,第一风机84与第一送风风道1161相连通,第一侧壁111限定出第一送风风道1161。第二风机85位于第二侧壁112内,第二风机85与第二送风风道1162相连通,第二侧壁112限定出第二送风风道1162,送风风道116包括第一送风风道1161和第二送风风道1162。图2中粗箭头表示送风口的出风方向,细箭头表示内部空间气流的流动方向。
本实施例中,冷柜的气流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流出从回风盖板2的回风口回风,能够缩短流出气流的流动距离,减少气流流动过程中受到中梁的阻挡,提高冷柜的风冷制冷效果。特别是针对大型卧式冷柜,能够明显改善其制冷效果,而且由于采用风冷,能够减少内胆1的结霜效果,实现冷柜的无霜化,解决除霜效果。
可选地,送风风道116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送风风道116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送风风道116沿侧壁11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可选地,第一送风风道1161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第一送风风道116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送风风道1161沿第一侧壁111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和/或,第二送风风道116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第二送风风道116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送风风道1162沿第二侧壁112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送风风道1161和/或多个第二送风风道1162的设置使得冷柜的出风能够吹到内胆1的各个角落,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可选地,一个侧壁11的送风风道116可以设置该侧壁11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至少一个,能够实现对内胆1的不同位置的出风。
示例的,如图10所示,一个侧壁11的送风风道116为两个,该侧壁1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个送风风道116,这里,上部的送风风道116用于对冷柜的中上部进行制冷,下部的送风风道116用于对冷柜的中下部进行制冷,这样能够实现冷柜的快速制冷。
示例的,一个侧壁11的送风风道116为两个,该侧壁11的上部和中部分别设有一个送风风道116,能够实现对内胆1的中上部进行制冷。
示例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各设有两个送风风道116,具体的,第一送风风道116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一送风风道1161位于第一侧壁111的上部,用于实现内胆1中上部的出风,一个第一送风风道1161位于第一侧壁111的下部,用于实现内胆1中下部的出风。同样的,第二送风风道1162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二送风风道1162位于第二侧壁112的上部,用于实现内胆1中上部的出风,一个第二送风风道1162位于第二侧壁112的下部,用于实现内胆1中下部的出风。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送风风道1161的数量与第二送风风道1162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这样使得冷柜内前后两侧出风均匀,提高冷柜的出风均匀性。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送风风道1161的数量与第二送风风道1162的数量不同,这样冷柜相对的两侧出风位置和出风量均可以不同,两侧的出风位置可以互补,以增加冷柜的出风面积。或者可以根据不同侧壁11的需求设置不同数量的送风风道116,提高冷柜的使用灵活性。
可选地,第一侧壁111设有两个第一送风风道1161,第二侧壁112设有一个第二送风风道1162,两个第一送风风道1161分别位于第一侧壁111的中部和上部,第二送风风道1162位于第二侧壁112的上部。其中,第一侧壁111为后侧壁,第二侧壁112为前侧壁。这样后侧壁设置较多的送风风道116实现制冷,前侧壁设置较小的送风风道116,减小送风风道116的热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送风风道1161和第二送风风道1162的设置数量、设置位置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送风风道1161沿内胆1的长度方向延伸,和/或,第二送风风道1162沿内胆1的长度方向延伸。由于冷柜内胆1的长度较长,因此,送风风道116沿内胆1的长度方向延伸,能够增加送风面积和制冷量,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和制冷均匀性。
可选地,一第一送风风道1161具有多个第一送风口1171,多个第一送风口1171沿第一送风风道116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送风口1171能够实现第一送风风道1161沿长度方向的出风,增加出风均匀性。可选地,一第二送风风道1162具有多个第二送风口1172,多个第二送风口1172沿第二送风风道1162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第二送风口1172能够实现第二送风风道1162沿长度方向的出风,增加出风均匀性。
可选地,第一风机84与一个或多个第一送风风道1161连通。第二风机85与一个或多个第二送风风道1162相连通。这里,一个第一风机84能够同时驱动气流在多个第一送风风道1161的流动,同样的,一个第二风机85能够同时驱动气流在多个第二送风风道1162内的流动。最终能够实现冷柜的风路循环。
可选地,风机8位于侧壁11的一端。比如,第一风机84位于第一侧壁111的一端,第二风机85位于第二侧壁112的一端。这样风机8流出的气流向一个方向流动,减少风机8的分流。
可选地,第三蒸发器3位于蒸发器腔132内,第三蒸发器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三蒸发器3为多个时,能够增加第三蒸发器3与蒸发器腔132内的气流的换热效果,进而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应当说明的是:第三蒸发器3为多个并不仅限用于本申请的出风形式,对于其他需要设置第三蒸发器3的冷柜,也可以在蒸发器腔132内设置多个第三蒸发器3。比如,前侧壁或者后侧壁中的一个设有送风口117,回风盖板2设有回风口的风路形式,蒸发器腔132内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三蒸发器3。再比如,回风盖板2设有送风口117,蒸发器腔132的底部回风风路形式,蒸发器腔132内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三蒸发器3。本申请不再对此进行赘述。
可选地,第三蒸发器3放置于蒸发器腔132内时,第三蒸发器3的翅片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这样能够避让出上方的更多空间,便于放置储物筐等部件。具体的,蒸发器3的翅片的宽度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能够避让更多的上部空间。
可选地,第三蒸发器3的数量与风机8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多个第三蒸发器3包括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第一蒸发器31位于蒸发器腔132内,第一蒸发器31与第一风机84相对应并与第一送风风道1161相连通,第一风机84驱动回风口流入的气流流经第一蒸发器31后流入第一送风风道1161内。第二蒸发器32位于蒸发器腔132内,第二蒸发器32与第二风机85相对应并与第二送风风道1162相连通,第二风机85驱动回风口流入的气流流经第二蒸发器32后流入第二送风风道1162内。这里,第一蒸发器31与第一风机84配合,驱动气流在第一送风风道1161内流动。第二蒸发器32和第二风机85配合,驱动气流在第二送风风道1162内流动。这样,第一送风风道1161和第二送风风道1162内的气流的温度均可调,而且能够保证第一送风风道1161和第二送风风道1162的制冷量。
应当说明的是:第三蒸发器3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风机8驱动气流流经一个第三蒸发器3后再分别流向第一送风风道1161和第二送风风道1162。这样能够减少成本,便于安装。第三蒸发器3的数量也可以大于两个,用户可以根据蒸发器腔132的空间合理布局第三蒸发器3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可选地,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沿内胆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这里,由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沿内胆1的宽度方向设置,因此,第一风机84和第二风机85也沿内胆1的宽度方向设置,因此,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也沿内胆1的宽度方向设置。这样便于回风口流入的气流分别流向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避免两个方向的气流发生干扰。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也可以为其他的排列方式,能够实现第一蒸发器31和第一送风风道1161相连通,第二蒸发器32和第二送风风道1162相连通的方式均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
可选地,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间隔设置,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之间限定出回风腔,回风口与回风腔相对应并相连通。这里,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间隔设置形成回风腔,回风口与回风腔对应,这样气流经回风口流入回风腔后会分别流向两侧的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这样能够避免流向两个第三蒸发器3的气流相互干扰。而且回风口与回风腔对应,回风腔可以起到异物腔的作用,经回风口掉落的异物可以掉落至回风腔内,然后用户再进行清理,不会掉落在蒸发器3内,影响蒸发器的工作。
可选地,回风口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回风口能够提高冷柜的回风量。蒸发器腔132的顶部、蒸发器腔132的底部和蒸发器腔132朝向储物腔131的侧壁11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回风口。这里,回风口设于蒸发器腔132,回风口不设于内胆1的侧壁11上,不论内部空间13的哪个位置出风,回风口与送风口117的位置都比较适中,能够提高内部空间13气流流动的均匀性,进而提高温度的均匀性。使得内部空间13的各个区域的风均能够就近回到制冷腔内,然后被循环利用,能够避免形成涡流,避免风量的浪费,进而提高冷柜内的回风量,最终提高制冷效果。
可选地,回风腔的顶部、回风腔朝向储物腔131的侧面和回风腔的底部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回风口。回风口均设于回风腔,能够减少流入回风腔的气流的损失,提高回风的顺畅性。
可选地,回风口的数量为多个时,定义蒸发器腔132的顶部的回风口为第一回风口21,蒸发器腔132的底部的回风口为第三回风口23,蒸发器腔132朝向储物腔131的侧壁11的回风口为第二回风口22。其中,第一回风口21、第二回风口22和第三回风口23相对应,这样第一回风口21、第二回风口22和第三回风口23的进风能够更快的在回气腔内混合,快速地流至第三蒸发器3内。
可选地,回风口的流通面积与回风腔相匹配,也就是说,回风口的流通面积与回风腔的截面积相近或相同,这样能够提高回风口的回风量,提高回风的顺畅性,节省能耗。
可选地,内胆1的底壁12部分向上凸起形成台阶115,台阶115的下方用于放置压缩机96,回风盖板2盖设于台阶115的上方,回风盖板2与台阶115围合出蒸发器腔132,第三蒸发器3位于台阶115上方。冷柜由于需要设置压缩机96、冷凝器等组件,因此,内胆1的底壁12向上凸出形成台阶115,台阶115的下方用于避让压缩机96。本申请将回风盖板2设于台阶115的上方,这样回风盖板2、台阶115和内胆1的侧壁11能够围合出蒸发器腔132。第三蒸发器3位于台阶115的上方,这样第三蒸发器3不会过多的占用内部空间13水平方向的空间,保证了储物腔131的储物容积,并且使得蒸发器腔132更加紧凑,减小冷柜内部的笨重感。
回风盖板2与台阶115朝向储物腔131的侧壁11形成第三回风口23,第三回风口23位于回风盖板2的底部,内胆1内底部的气流经第三回风口23流入蒸发器腔内。
可选地,回风盖板2沿内胆1的宽度方向延伸,回风盖板2部分向下凹陷,用于避让上方的空间,以便于在回风盖板2上方设置储物筐,增加冷柜的容量。示例的,如图3所示,风机8的数量为两个时,回风盖板中部的高度低于两端的高度,回风盖板2的两端用于与风机8相匹配,以实现风路的流动。回风盖板2的中部凹陷,便于在上方放置储物筐。
可选地,如图4所示,蒸发器腔132的底壁12设有排水口37,排水口37用于第三蒸发器3的化霜水的排出。第三蒸发器3为一个时,该第三蒸发器3朝向排水口37倾斜,以便于排出第三蒸发器3的化霜水。
可选地,第三蒸发器3为多个时,排水口3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排水口37为一个时,多个第三蒸发器3共用一个排水口37。排水口37为多个时,每一个第三蒸发器3对应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口37。第三蒸发器3包括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时,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的化霜水均能够通过排水排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排水口37位于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之间。这里,第三蒸发器3可以通过加热除霜,第三蒸发器3产生的除霜水能够流至排水口37处,进而排出冷柜。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三蒸发器3朝向排水口37倾斜设置,以便于化霜水的流动。可选地,沿从第一侧壁111到第二侧壁112的方向,第一蒸发器31向下倾斜,以使第一蒸发器31的化霜水流至排水口37处;和/或,沿从第二侧壁112到第一侧壁111的方向,第二蒸发器32向下倾斜,以使第二蒸发器32的化霜水流至排水口37处。本实施例中,第三蒸发器3倾斜设置,便于化霜水的排出。
可选地,第三蒸发器3为多个时,多个第三蒸发器3串联设置。这样能够减小回气管43和毛细管4的管路设置。具体的,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串联设置。这样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的温度能够统一调控,以使两个送风风道116流出的气流温度相近或一致。
可选地,冷柜还包括第一回气管、连通管和第一毛细管,第一回气管连通在压缩机96的入口与第一蒸发器31的出口相连通。连通管连通在第一蒸发器31的出口和第二蒸发器32的入口之间。第一毛细管连通在冷凝器的出口与第二蒸发器32的入口之间。这里,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经过第一毛细管流入第三蒸发器3内,在第三蒸发器3内蒸发后经过第一回热管流至压缩机96内,压缩机96将制冷剂压缩至高温高压气体后再流向冷凝器内。第一毛细管和第一回热管实现两个第三蒸发器3内的制冷剂的流动回路。
可选地,连通管与底壁12相贴靠,具体的,连通管与底壁12相贴合或相靠近。这里,连通管连接在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之间,连通管位于回气腔内,回风口流入的气流会经过连通管。这样既可以减少连通管悬在空中被拉扯的不确定性,还可以靠近冷柜的加热化霜装置,比如加热管或第一加热丝,以便于对连通管和第三蒸发器3进行更好地化霜。
可选地,多个第三蒸发器3并联设置。比如,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并联设置。这样使得每个第三蒸发器3能够独立控制,进而能够独立控制两个送风风道116的出风温度,避免两个第三蒸发器3相互干扰。
可选地,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并联设置时,冷柜还包括第二回气管和第二毛细管,第二回气管与第一蒸发器31的入口和第二蒸发器32的入口均相连通。第二毛细管与第一蒸发器31的出口和第二蒸发器32的出口均相连通。这里,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经过第二毛细管分别流向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流经第一蒸发器31和第二蒸发器32的制冷剂再分别流入第二回热管后流至压缩机96内。
可选地,冷柜还包括开关,开关与第三蒸发器3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设于第二毛细管。开关用于控制第二毛细管与开关对应的第三蒸发器3的连通,这样用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开关,进而调节每个第三蒸发器3的开闭,以满足不同的出风形式。
可选地,风机8与蒸发器腔132的底部的距离小于风机8与内胆1的上端面的距离。本实施例中,风机8的高度降低,这样与风机8对应的蒸发器腔132的高度也能够降低,进而能够避让出更多的上层空间,提高内胆1的容积。
可选地,回风盖板2为一体式结构。以便于回风盖板2的生产和安装。
可选地,回风盖板2包括多个子盖板,子盖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或者相拼接。这里。多个子盖板之间可以拆卸或者拼接,这样便于打开蒸发器腔132进行检修和更换。而且冷柜在加工、运输、拆装过程中便于对回风盖板2进行收纳和放置。
可选地,多个子盖板中的至少两个子盖板与内胆1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多个子盖板与内胆1可拆卸连接,便于子盖板的拆卸,也便于子盖板的连接稳定性。其中,多个子盖板可以均与内胆1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部分子盖板与内胆1连接。
可选地,如图3所示,多个子盖板包括第一子盖板24、第二子盖板25和第三子盖板26,第一子盖板24的一端与第一侧壁111相连接。第二子盖板25的一端与内胆1的第二侧壁112相连接,第二侧壁112和第一侧壁111沿内胆1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三子盖板26连接在第一子盖板24的另一端和第二子盖板25的另一端之间。这里,第一子盖板24与第一侧壁111相连接,第二子盖板25与第二侧壁112相连接,这样第一子盖板24和第二子盖板25能够相对固定。第三子盖板26连接在第一子盖板24和第二子盖板25之间,从而实现三段子盖板的连接。
可选地,第三子盖板26设有回风口,由于第三子盖板26连接在第一子盖板24和第二子盖板25之间,因此,回风口设于第三子盖板26,便于实现从回风盖板2的中部回风。
可选地,第三子盖板26与回风腔相对应。可以理解为:第三子盖板26与台阶115的顶壁围合出回风腔。这样,需要对回风腔或者回风口进行清理,或者需要对第三蒸发器3进行检修时,只需打开第三子盖板26。而且由于本申请的第三子盖板26搭接在第一子盖板24和第二子盖板25的上方,因此,第一子盖板24的拆卸不会影响第一子盖板24和第二子盖板25。
可选地,储物腔131和蒸发器腔132沿内胆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一子盖板包括顶板271和侧板27,顶板271位于台阶115的上方。侧板27连接在顶板271的一端,并向下延伸,侧板27位于台阶005朝向储物腔的侧壁的外侧;其中,顶板271与第三侧壁相连接,侧板与台阶朝向储物腔的侧壁相连接。可选地,回风盖板呈L型盖板,这样能够减小回风盖板占用内部空间的水平方向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顶板271用于与台阶115围合形成蒸发器腔。侧板27一方面用于围合蒸发器腔132的侧面,另一方面侧板27向下延伸并与台阶115相连接,这样能够增加回风盖板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冷柜还包括第四蒸发器9,第四蒸发器9位于底壁12,第四蒸发器9能够与内部空间13内的物品换热进行制冷。
本实施例中,第三蒸发器3、储物腔131、蒸发器腔132、送风风道116以及送风口117的配合,使得冷柜具有风冷功能,与第三蒸发器3换热后的制冷气流能够通过送风口117流入储物腔131内,进而实现对冷柜的风冷制冷,这样能够减小冷柜的结霜。另外,在冷柜的底壁12设有第四蒸发器9,第四蒸发器9能够与储物腔131内的物品直接换热,也就是说,第四蒸发器9采用直冷的方式进行直冷。这样冷柜同时具有风冷和直冷功能,双重制冷可大幅提高降温速度,既能够减小冷柜的结霜,还能够保证冷柜的制冷效率和制冷效果,降低能耗。
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四蒸发器9弯曲铺设于底壁12,沿从侧壁11到内部空间13的中心的方向,第四蒸发器9铺设的密度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中,第四蒸发器9的密度沿从侧壁11到内部空间13的中心逐渐增加,也就是说,第四蒸发器9两边密,中间疏,这样一方面能够减小成本,另一方面,第四蒸发器9与侧壁11的送风口117配合形成快速冷冻区域,提高冷柜的使用灵活性。
可选地,第四蒸发器9设于底壁12背离内部空间13的一侧。这样能够保护第四蒸发器9,并且避免第四蒸发器9与用户直接接触,冻伤用户。
可选地,第四蒸发器9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直冷单元,每一直冷单元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第一管路沿内胆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管路与第一管路相对设置;第三管路,连接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同一端。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设置使得第四蒸发器9能够呈弯曲状铺设,进而增加第四蒸发器9与底壁12的接触面积。
可选地,第一管路和第三管路与送风风道116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便于送风口流出的气流与底部第四蒸发器9的换热。具体的,第一管路和第三管路均沿内胆1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蒸发器腔132内的第三蒸发器3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为其中,第四蒸发器9的管路长度与第三蒸发器3的管路长度的比值范围为一比三至二比一。这里,通过调节第四蒸发器9的管路与第三蒸发器3的管路长度,能够调节风冷和直冷的制冷量,示例的,第四蒸发器9的管路长度与第三蒸发器3的管路长度的比值可以为1:3、1:2、1:1、2:1等。
可选地,冷柜的底壁12设有第四蒸发器9时,送风风道116设于侧壁11的中部和/或上部。这样内部空间13的底部直冷,中上部风冷。三重制冷可大幅提高降温速度。同时中上层持续风循环能够避免内胆1柜口及内胆1结霜。
示例的,后侧壁的中部和上部设有送风风道116,底壁12设有第四蒸发器9。或者,前侧壁的中部和上部设有送风风道116,底壁12设有第四蒸发器9。这样都会实现冷柜中上部风冷,底部直冷的制冷方式。
示例的,后侧壁和前侧壁中的一个的中部和上部设有送风风道116,后侧壁和前侧壁中的另一个的上部设有送风风道116,这样两个相对的侧壁的送风风道116数量不同,也能够两侧出风,提高制冷量。
需要说明的是:冷柜设有第四蒸发器9时,前述的关于冷柜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直冷和风冷结构的冷柜,其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12所示,图12中箭头表示冷柜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冷柜设有第四蒸发器9时,蒸发器腔132仅顶部设有回风口,这样能够保证内部空间13内中上层温度较高的气流优先进入蒸发器腔132内,避免底部较冷的空气过早地与第三蒸发器3接触。
可选地,回风口与底壁12的距离小于回风口与内胆的上端的距离。这样能够保证内胆1内中部及上部的气流流入蒸发器腔132内,以提高回风量。而且能够降低第三蒸发器3及风机的结霜率,提高冷柜的制冷效率。
示例的,回风口与底壁12的距离与回风口与内胆的上端的距离的比值为2:3,这样既能够保证中上部的气流优先回到回风口,还能避免底部的气流过早流至回风口。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图7中箭头表示送风口流出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侧壁11的送风口117部分能够向下出风,以加快气流流向第四蒸发器9的速度。这里,设于侧壁11的送风口117部分向下出风,这样部分风冷的气流能够加速流至底壁处,与第四蒸发器9换热后,温度再次降低或者保持冷量,在触碰到对面的侧壁11后再向上流动,与内部空间13的物品进行换热,进一步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而且向下流动的气流能够带动下层的冷空气向上移动,冷空气上移至送风口117水平高度后,与送风口117流出的新气流混合,形成下一次回流,如此循环,不仅提高内部空间13的降温速率,同时快速使得内部空间13内的温度分布均匀。
可选地,冷柜还包括导风格栅,导风格栅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风格栅包括第一导风格栅91和第二导风格栅92,第一导风格栅91设于送风口117,第一导风格栅91能够向下倾斜,以使送风口117向下出风;第二导风格栅92设于送风口117,位于第一导风格栅91的上方,第二导风格栅92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使送风口117沿水平方向出风。这里,送风口117通过第一导风格栅91和第二导风格栅92实现向两个方向出风,水平方向流出的制冷气流能够与内部空间13的物品直接接触,进行制冷。向下倾斜的第一导风格栅91流出的气流能够加速流至底壁12处,不仅能够与内部空间13的物品换热制冷,还能够与第四蒸发器9换热,保持冷量或者降低温度后再次向上流动,再次对物品进行制冷。进而提高了冷柜的制冷效果。
可选地,第一导风格栅9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范围为5°-45°。这里,第一导风格栅92与水平方向夹角太小,气流向下流动较少,不能与中下部的气流充分接触。反之,夹角太大时,气流大部分直接流到底壁,不能相对的侧壁接触,这样使得气流有损失,不能再返回送风口117处。
比如,第一导风格栅9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可以为5°、10°、15°、20°、24°、30°等。
可选地,第一导风格栅92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导风格栅91的数量为多个,其中,第一导风格栅92的数量大于第二导风格栅91的数量,这样能够增加向中下部流动的气流量,提高内胆1内的气流流动量。示例的,第一导风格栅92的数量为4个,第二导风格栅91的数量为2个。
可选地,冷柜还包括驱动装置和控制器,驱动装置与第一导风格栅91驱动连接,用于驱动导风格栅转动,以调节送风口117的出风角度。控制器与驱动装置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工作。这里,驱动装置和控制器使得第一导风格栅91能够自动运动,以调节第一导风格栅91的出风角度。
可选地,冷柜还包括检测装置(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一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内部空间13内的物品高度,第一检测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根据内部空间13的物品高度调节控制驱动装置工作。这里,内部空间13的物品高度体现了冰箱内部的负载情况,控制器能够根据内部空间13的负载情况控制驱动装置工作,进而调节送风口117的送风方向。
可选地,内部空间13的物品高度小于预设高度时,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工作,以使第一导风格栅91向下运动至第一预设角度。内部空间13的物品高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高度时,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工作,以使第一导风格栅91向下运动至第二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小于第一预设角度。
本实施例中,内部空间13的物品高度小于预设高度时,说明内部空间13的负载较少,控制第一导风格栅91的出风向下倾斜,以加快对内部物品的制冷。当内部空间13的物品高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高度时,说明内部空间13的负载较高,调小第一导风格栅91向下出风的角度,便于对高度较高的物品进行制冷。
可选地,内部空间13的物品高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高度,且门体95开启时,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工作,以使第一导风格栅91向下运动至第三预设角度,第三预设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这里,当内部空间13负载较高,且门体95开启时,防止过多的风吹到外界,降低冷量损失。当门体95关闭时,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工作,使运动至第三预设角度的第一导风格栅91向上运动至第二预设角度,以保证制冷效果。
可选地,冷柜运行除霜模式时,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工作,以使第一导风格栅91朝向水平或者向上运动至第四预设角度。这里,化霜时,送风口117流出的热气,控制第一导风格栅91水平或者向上出风,能够防止化霜过程中产生的热气吹至负载上,仅加热顶层空气,降低内胆内负载的温升。
可选地,冷柜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门体95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的湿度。当门体95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的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时,控制器控制冷柜运行除霜模式,并控制第一导风格栅91向上出风或者水平出风,以加热门体95,蒸发门体95的水分,避免凝露。
如图5所示,冷柜还包括毛细管4,毛细管4部分与第三蒸发器3的蒸发管341相贴合,并在蒸发管341的表面延伸。
本实施例中,毛细管4与蒸发管341相贴合,也就是说,毛细管4与第三蒸发器3组装在一起,这样能够减小毛细管4占用的第三蒸发器3外部的空间,无需预留较大的空间放置毛细管4,特别是针对现有的冷柜,为了保证毛细管4的有效长度,并且实现毛细管4和回气管43的换热,毛细管4和回热管形成回气管组,回气管组大部分设置在箱壳94和内胆1之间,且回气管43内制冷剂携带的冷量小部分与毛细管4换热,大部分冷量耗散在外面,造成冷量损失。通过本实施例的毛细管4和蒸发管341的设置,能够将大部分的毛细管4贴合蒸发管341设置,既能够保证毛细管4的有效长度,毛细管4还能够与蒸发管341换热,减少了毛细管4占用的外壳和内胆1之间的空间,这样也无需设置回气管组,能够减少回气管组的冷量损失。
可选地,毛细管4与蒸发管341的延伸方向一致。这里,蒸发管341呈S型弯曲延伸,毛细管4也呈S型弯曲延伸,这样增加了毛细管4与蒸发管341的接触面积,提高毛细管4与回气管43的换热,毛细管4能够带走蒸发管341的冷量,降低第三蒸发器3和风机8的结霜率。
可选地,沿第三蒸发器3的厚度方向,蒸发管341呈多排设置,多排蒸发管341包括第一蒸发盘管301和第二蒸发盘管302,第二蒸发盘管302位于第一蒸发盘管301的下方。第一蒸发盘管301的入口与第二蒸发盘管302的出口相连通,第二蒸发盘管302的入口与毛细管4的出口相连通,第一蒸发盘管301的出口与回气管43相连通。这里,第三蒸发器3内的制冷剂下进上出,能够避免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96内。
本实施例中,蒸发管341呈多排设置,能够增加第三蒸发器3的制冷量,提高换热面积。
可选地,毛细管4包括第一子毛细管44和第二子毛细管45。第一子毛细管44贴合于第一蒸发盘管301朝向第二蒸发盘管302的一侧;第二子毛细管45与第一子毛细管44相连通,并贴合于第二蒸发盘管302朝向第一蒸发盘管301的一侧。这里,毛细管4位于第一蒸发盘管301的下方,并位于第二蒸发盘管302的上方,能够保证毛细管4的设置长度,并提高毛细管4与蒸发盘管的换热。
可选地,第一子毛细管44的出口与第二子毛细管45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子毛细管45的出口与蒸发管341的入口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毛细管4内的制冷剂从第一子毛细管44流向第二子毛细管45,第一子毛细管44与第一蒸发器31盘管相贴合,因此,第一子毛细管44的高度大于第二子毛细管45的长度,这样便于毛细管4内的制冷剂流入蒸发管341内。
可选地,第一子毛细管44的长度和第二子毛细管45的长度之和大于或等于预设长度,预设长度为第三蒸发器3正常工作所需的毛细管4的有效长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毛细管44和第二子毛细管45的长度之和大于或等于预设长度,能够保证第三蒸发器3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毛细管4与蒸发管341的出口端固定连接;和/或,毛细管4与蒸发管341的入口端固定连接。这样能够固定毛细管4,使得毛细管4与蒸发管341相贴合固定,避免毛细管4移动。具体的,第一子毛细管44与蒸发管341的出口端固定连接,第二子毛细管45与蒸发管341的入口端固定连接。这样毛细管4能够与蒸发管341的出口端换热,避免风机8结霜。可选地,毛细管4与蒸发管341的出口端为焊接,毛细管4与蒸发管341的入口端也为焊接。
可选地,第一蒸发盘管301的长度大于第一子毛细管44的长度,和/或,第二蒸发盘管302的长度大于第二子毛细管45的长度,这样保证蒸发盘管有足够的长度与毛细管4换热。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增长蒸发盘管的长度,减少蒸发盘管沿厚度方向的排数,这样能够减少内部空间13的使用率,提高内部空间13的容积率。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冷柜包括内胆1、风机8和挡风筋56,挡风筋56位于送风风道116内,且挡风筋56设于至少一个送风口117的一侧,且送风口117和挡风筋56沿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本实施例中,送风口117和挡风筋56沿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可以理解为:挡风筋56位于送风口117背离风机8的一侧,这样挡风筋56能够阻挡部分气流,使得气流冲击挡风筋56后反弹形成涡流,涡流内的气流再流入送风口117处,这样送风口117远离风机8的一端的弱风区的风量也能够增加。通过挡风筋56的设置,提高了送风口117的出风均匀性,进而提高了冷柜的出风均匀性。
可选地,挡风筋56与送风口117朝向挡风筋56的外缘相匹配。可以理解为:挡风筋56与送风口117朝向挡风筋56的外缘的形状、尺寸等相同或相近,这样能够更好地阻挡气流,形成足够的涡流,以保证送风口117的弱风区均能够有涡流送风。比如,送风口117朝向挡风筋56的外缘呈弯曲状,则挡风筋56也呈弯曲状。送风口117朝向挡风筋56的外缘呈直线,则挡风筋56也呈直线。
可选地,挡风筋56与送风口117相贴靠。这里,挡风筋56与送风口117相贴合或相靠近,减少挡风筋56与送风口117之间的间距,以使挡风筋56形成的涡流内的气流能够及时流至送风口117处,避免气流损失。
可选地,挡风筋56设于风道盖板5朝向送风风道116的一侧,且挡风筋56凸出于风道盖板5,挡风筋56的数量为多个时,每一挡风筋56与一送风口117相对应,沿送风风道116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多个挡风筋56凸出风道盖板5的高度逐渐增加。
本实施例中,挡风筋56设于风道盖板5,且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挡风筋56呈阶梯状,这样由于随着气流的流动方向,送风口117的出风量逐渐减小。上游的出风量较大的送风口117对应的挡风筋56高度较小,这样形成涡流较小就能够实现送风口117的均匀出风。出风量较小的送风口117对应的挡风筋56的高度较大,这样能够形成的涡流较大,能够阻挡较多的气流,以下游的送风口117的出风量。本实施例中,通过阶梯状挡风筋56的设置,使得多个沿气流流动方向设置的送风口117的出风更加均匀,这样即使远离风机8的送风口117的出风量也能够增加,保证冷柜的出风均匀性。特别是,送风风道116沿内胆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风机8位于送风风道116的一侧时,送风风道116长度较长,挡风筋56的设置能够有效增加出风均匀性。
可选地,如图15所示,冷柜还包括泡沫板6,泡沫板6位于蒸发器腔132内,并位于第三蒸发器3的上方,泡沫板6与回风盖板2可拆卸连接。这里,泡沫用于对第三蒸发器3的上方进行隔热处理,避免第三蒸发器3的冷量流失,以保证气流与第三蒸发器3的换热效果。
可选地,回风盖板2和泡沫板6中的一个设有第三卡扣,回风盖板2和泡沫板6中的另一个设有第三卡槽,第三卡扣位于第三卡槽内时,回风盖板2和泡沫板6相连接。如图6所示,泡沫板6向内凹陷形成第三卡槽,回风盖板2设有第三卡扣,第三卡扣位于第三卡槽内,且第三卡扣朝向第三卡槽凸出形成抵接板,抵接板的上端面能够与泡沫板6的下端面相抵接,这样泡沫板6能够与回风盖板2连接为一体。以便于回风盖板2和泡沫板6连接后作为一个整体再安装在第三蒸发器3和内胆1上。可选地,第三卡扣数量为多个,部分第三卡扣设于回风盖板2朝向第三侧壁113的一端,部分第三卡扣沿回风盖板2朝向第一侧壁111的一端间隔设置。第三卡槽与第三卡扣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这样能够增加回风盖板2与泡沫板6的连接稳定性,而且不会去其他的连接部件相干涉。可选地,泡沫板6与回风盖板2相匹配,第三卡扣还可以设于侧板27朝向泡沫板6的端面,这样使得回风盖板2与泡沫板6相对的两端均能够连接,进而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应当说明的是:回风盖板2还可以与泡沫板6为其他的连接方式,比如螺钉、磁吸、黏贴等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至少一个子盖板与泡沫板6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第一子盖板24与泡沫板6可拆卸连接,和/或,第二子盖板25与泡沫板6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泡沫板6贴靠于第三蒸发器3的至少一侧,这里的贴靠指的是泡沫板6贴合或者靠近第三蒸发器3。其中,泡沫板6朝向第三蒸发器3的一侧至少部分凹陷形成凹槽风道61,凹槽风道61连通回风口和第三蒸发器3,以使回风口流入的气流能够从凹槽风道61流经第三蒸发器3。
本实施例中,第三蒸发器3回风面结霜时,会导致流入第三蒸发器3的风量变小,风阻变大,进而影响冷柜的制冷效果。第三蒸发器3的泡沫板6凹陷形成凹槽风道61,这样即使第三蒸发器3的回风面结霜,气流仍然可以从凹槽风道61流入第三蒸发器3内,进而保证第三蒸发器3的气流流动量。另外,凹槽风道61的设置也能够增加中第三蒸发器3的回风量,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应当说明的是:泡沫板6也可以不设于第三蒸发器3的上方,可以根据第三蒸发器3的设置方向或者位置,选择泡沫板6的设置位置。
可选地,第三蒸发器3的多个翅片34并排设置,其中,泡沫板6设于翅片34的一端,凹槽风道61与相邻的翅片34之间的间隙相连通。本实施例中,凹槽风道61与相邻的翅片34之间的间隙连通,翅片34不会阻碍气流的流动,从而使凹槽风道61内的气流能够顺畅地流至第三蒸发器3内部。
可选地,凹槽风道61沿翅片34延伸方向延伸,这样便于凹槽风道61内的气流流至第三蒸发器3内。凹槽风道61的一端敞口,凹槽风道61的另一端封闭,气流不会从凹槽风道61流走,气流会经凹槽风道61的一端流入后流入第三蒸发器3内。
可选地,凹槽风道6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翅片34的长度。这样便于凹槽风道61的另一端封闭,以避免气流的损失。
第三蒸发器3包括迎风面342,迎风面342与回风口相对应,凹槽风道61与回风口相连通,且凹槽风道61的一端与迎风面342在同一侧,以便于回风口流入的气流流入凹槽风道61内。这里,第三蒸发器3的迎风面342用于实现回风气流的流入,以便于气流与第三蒸发器3换热,凹槽风道61的一侧与迎风面342在同一侧,这样迎风面342结霜堵塞时,气流可以流入凹槽风道61内,然后经凹槽风道61流入第三蒸发器3内部,以保证冷柜的制冷效果。
可选地,冷柜还包括加热管33,加热管33设于第三蒸发器3和泡沫板6之间,加热管33至少部分位于凹槽风道61内。
可选地,如图3和图14所示,冷柜还设有防堵装置,以下为了便于描述,将能够连通风道和内部空间13的送风口、回风口等统称为风口,其中,风口设有防堵装置,可选地,防堵装置包括格栅,格栅设于风口处,格栅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地,风口包括第一风口,第一风口连通第一风道和内部空间13。第一风道指的是侧壁11限定的风道,比如本申请的送风风道116,也可以指其他形式的风道,比如侧壁11设置回风风道等,也属于本申请的防堵装置适用的可选实施例。
可选地,多个格栅包括第一格栅1174和第二格栅1175,多个第一格栅1174间隔设于第一风口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第一格栅1174凸出于侧壁11。第二格栅1175与第一格栅1174相交设置,格栅设于第一格栅1174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且第二格栅1175凸出于第一格栅1174。
本实施例中,第一格栅1174凸出于侧壁11,且第一格栅1174位于第一风口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这样内部空间13盛放的物品不容易堵塞第一风口,而且能够避免异物掉落至第一风口内。第二格栅1175与第一格栅1174相交,且第二格栅1175凸出第一格栅1174,第二格栅1175进一步凸出,而且使得第一风口的出风端不在同一平面,这样能够避免第一出风被完全堵死。
可选地,多个第一格栅1174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于第一风口,第二格栅1175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设于第二风口。示例的,第一格栅1174与第二格栅1175相互垂直,其中,第一格栅1174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格栅1175沿竖直方向延伸。
可选地,第一格栅1174沿水平方向延伸,多个第一格栅1174将第一风口分隔为多个第一子风口,多个第一子风口中的至少一个向下倾斜。
本实施例中,第一格栅1174沿水平方向延伸时,至少一个子风口向下倾斜,能够避免第一风口顶部的异物掉落至第一风口内。示例的,如图7所示,多个第一子风口均向下倾斜。
可选地,第二格栅1175沿竖直方向延伸时,第二格栅1175的顶端呈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的开口朝下,这样能够滑落至第二格栅1175顶部的异物不能够在第二格栅1175停留,能够沿第二格栅1175滑落至内部空间13内,进而避免第一风口堵塞。
可选地,风口为回风口时,回风口也设有防堵装置,用于防止回风口堵塞。
可选地,风口包括第一回风口21时,第一回风口21位于回风盖板2的顶部,防堵装置包括盖板(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一盖板211)和支撑筋(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顶支撑筋212),第一盖板211位于第一回风口21的上方,第一盖板211与第一回风口21之间存在第一空隙,以使气流经过第一空隙流入蒸发器腔132内。顶支撑筋212支撑在第一盖板211和第一回风口21之间,顶支撑筋2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顶支撑筋212沿第一回风口2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第一空隙内,储物腔131的气流经相邻的顶支撑筋212之间的间隙流入第一回风口21后,再流入蒸发器腔132。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回风口21位于回风盖板2的顶部,第一盖板211和顶支撑筋212的设置,使得第一回风口21处从侧面回风,能够防止回风盖板2上方的异物掉落至蒸发器腔132内。
可选地,每一顶支撑筋212沿第一回风口21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顶支撑筋212包括第一支撑筋213和第二支撑筋214,第二支撑筋214与第一支撑筋213间隔设置,沿水平方向,第二支撑筋214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筋213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筋213和第二支撑筋214的长短不一,使得第一回风口21的回风端不在同一平面,这样能够避免第一回风口21被完全堵死。
可选地,如图14所示,侧壁11包括侧壁本体114和风道盖板5,侧壁本体114朝向背离内部空间13的方向凹陷形成送风槽55,风道盖板5盖设在送风槽55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风道盖板5包括多个子风道盖板5,多个子风道盖板5之间可拆卸连接或者相拼接。
本实施例中,风道盖板5盖设送风槽55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以使气流能够通过风道盖板5的送风口117流入内部空间13。风道盖板5由多个子风道盖板5连接形成,便于对风道盖板5进行拆卸和安装,进而便于对送风槽55和/或送风口117进行检修和清理。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风道盖板5也可以设置回风口,储物腔131的气流能够通过回风口流至送风槽55内,这样的风道盖板5也可以包括多个子风道盖板5,且多个子风道盖板5可拆卸连接或相拼接。而且本公开实施例中,即使单个子风道盖板5变形损坏,只需要对单个的子风道盖板5进行更换,不需要更换整个风道盖板5,能够节约成本,便于维修。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风道盖板5与侧壁本体114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风道盖板5与侧壁本体114之间也可拆卸连接,便于将风道盖板5取出,对送风槽55和风口(送风口117或回风口)进行清理。
可选地,风道盖板5和侧壁本体114中的一个设有卡扣(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五卡扣535),风道盖板5和侧壁本体114中的另一个设有与卡扣相适配的卡槽(为了便于区分,以下统称为第五卡槽),第五卡扣535位于第五卡槽内时,风道盖板5与侧壁本体114相连接。本实施例中,风道盖板5与侧壁本体114通过第五卡扣535和第五卡槽连接,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加工,成本较低。
可选地,第五卡扣53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五卡扣535沿送风风道116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五卡槽的数量与第五卡槽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这样能够增加风道盖板5与侧壁本体114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送风口117的两侧均设有第五卡扣535或第五卡槽,以进一步增加风道盖板5和侧壁本体114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风道盖板5与侧壁本体114还通过紧固件进行连接。为了保证风道盖板5的连接稳定性,可以再通过紧固件,比如螺钉进行固定。
可选地,多个子风道盖板5包括第一子风道盖板53和第二子风道盖板532,第一子风道盖板53的一端构造有插接板533和插接槽534中的一个,第二子风道盖板532的一端构造有插接板533和插接槽534中的另一个,插接槽534与插接板533相适配,插接板533位于插接槽534内时,第一子风道盖板53与第二子风道盖板532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子风道盖板5之间通过插接板533和插接槽534进行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可选地,送风槽55沿侧壁1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子风道盖板53和第二子风道盖板532沿侧壁本体114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这样便于相邻的风道盖板5之间的拆卸和安装,也不会影响送风口117的设置。
可选地,送风槽55包括风机槽552和出风槽551,风机槽552用于放置风机8,出风槽5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风槽551均与一风机槽552相连通,多个出风槽551沿侧壁11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子风道盖板53至少部分盖设于风机槽552的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第二子风道盖板532的数量与出风槽551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一第一子风道盖板53与多个第二子风道盖板532均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风机槽552用于放置风机8,一个风机槽552与多个出风槽551相连通,这样风机8的出风能够同时流向多个出风槽551,实现多个送风风道116的送风。第一子风道盖板53至少部分盖设于风机槽552,用于覆盖风机8,也就是说,第一子风道盖板53与侧壁本体114形成送风腔,风机8位于送风腔内。第二子风道盖板532盖设在每一出风槽551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以便于实现每一侧送风风道116的出风。
可选地,第一子风道盖板53包括相连接的风机盖板和分流盖板,风机盖板盖设在风机8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分流盖板的一端与风机盖板连接,分流盖板的另一端位于多个出风槽551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子风道盖板53还覆盖部分的出风槽551。这样使得经送风腔流出的气流能够顺畅地流至出风槽551内,避免泄露。
可选地,分流盖板的数量与出风槽551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且分流盖板设有送风口117,以使侧壁11在长度方向上均能够实现出风。
可选地,风机盖板朝向内部空间13凸出,这样能够避让风机8,以便于风机8的放置。风机盖板设有进风口58,进风口58与蒸发器腔132相连通,且风机8位于进风口58处,这样风机8能够驱动蒸发器腔132内的气流从进风口58流入送风风道116内,然后经送风风道116的送风口117流出。
可选地,回风盖板2与风机盖板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相连接,且回风盖板2的上端位于进风口58的上端,这样能够保证蒸发器腔132内的气流能够完全流入送风风道116内。
可选地,回风盖板2与第一侧壁111相连接时,第一侧壁111对应的风机盖板构造有第一凹槽。回风盖板2与第二侧壁112相连接时,第二侧壁112对应的风机盖板构造有第二凹槽。
风道盖板5盖设在送风槽55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这样风道盖板5与侧壁本体114共同围合形成送风风道116。送风槽55包括风机槽552和出风槽551,第一子风道盖板53至少部分盖设在风机槽552朝向内部空间13一侧,以使第一子风道盖板53与侧壁本体114围合出送风腔,第二子风道盖板532盖设在出风槽551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第二子风道盖板532和侧壁本体114围合出出风风道,第一子风道盖板53盖设于出风槽551的部分与侧壁本体114也围合出出风风道,因此,送风风道116包括送风腔和出风风道。
可选地,送风风道116的数量为多个时,风机8位于多个送风风道116的同一侧,如图9和图10所示,风机8包括叶轮77和蜗壳7,叶轮77位于蜗壳7内,蜗壳7构造有多个出风口,出风口与送风风道116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多个送风风道116共用一个风机8,且风机8位于多个送风风道116的同一侧,风机8的蜗壳7设置与送风风道116相对应的出风口,使得一风机8的出风能够同时流向同一侧的多个风道,以保证每一送风风道116的气流量。
可选地,同一侧壁11设有多个送风风道116时,多个送风风道116包括第三送风风道1163和第四送风风道1164,风机8包括底板71、第一壳壁73和第二壳壁74,第一壳壁73连接在底板71的一端;第二壳壁74连接在底板71的另一端,并与第一壳壁73相对设置,底板71、第二壳壁74和第一壳壁73围合出一侧敞口的容纳腔,叶轮77位于容纳腔内,敞口用于进风。风机8还包括蜗壳盖板72,蜗壳盖板72盖设于容纳腔的敞口处,蜗壳盖板72与容纳腔围合形成风机腔,蜗壳盖板72设有进风口58。风机腔用于放置叶轮77。其中,第一壳壁73和第二壳壁74限定出第一出风口78和第二出风口79,第一出风口78与第三送风风道1163相连通,第二出风口79适于与第四送风风道1164相连通,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78和第二出风口79。
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78和第二出风口79分别与第三送风风道1163和第四送风风道1164相连通,用于一个风机8向第三送风风道1163和第四送风风道1164的送风。
可选地,第一出风口78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79的出风方向位于风机8的同一侧,且第一出风口78的出风方向与第二出风口79的出风方向存在夹角。以便于实现风机8同时向同一侧的送风风道116送风。
可选地,冷柜包括第一风机84和第二风机85时,比如第一风机84位于前侧壁,第二风机85位于后侧壁时,第一风机84和第二风机85相对并相应设置,且第一风机84和第二风机85均设于内胆1的右侧。可选地,第一风机84和第二风机85可以均沿顺时针转动,其中,第二风机85顺时针转动,第二风机85的蜗壳7的出风口在左侧。第一风机84顺时针转动,第一风机84的蜗壳7在右侧。也就是说,第一风机84和第二风机85的蜗壳7不同。可选地,第一风机84和第二风机85的转动方向不同,比如,第一风机84沿顺时针转动,第二风机85沿逆时针转动,这里,第一风机84的蜗壳7的出风口位于右侧,第二风机85的蜗壳7的出口为左侧,也就是说,第一风机84和第二风机85呈镜像设置。这样两个风机8的气流流动阻力都较小,保证了两个风机8的气流流动顺畅性,提高冷柜的出风均匀性。
可选地,本申请的蜗壳盖板72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与风机盖板为一体结构。也就是说,蜗壳盖板72与风机盖板合二为一,蜗壳盖板72既能够盖设在容纳腔的敞口处,也能够盖设在风机槽552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且蜗壳盖板72开设有与内部空间13相连通的进风口58。这样无需单独设置风机盖板或者蜗壳盖板72,便于安装,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不再需要密封泡棉对蜗壳7与送风风道116的接口进行密封,密封性好。蜗壳盖板72与风机盖板为一体时,风机盖板的特征同样适用于蜗壳盖板72,蜗壳盖板72的特征也适用于风机盖板。
可选地,蜗壳盖板72与风机盖板合二为一时,可以理解为:蜗壳盖板72与第一子风道盖板53合二为一,第一子风道盖板53位于蜗壳7朝向内部空间13的一侧,蜗壳7与第一子风道盖板53共同围合出风机腔;风机8位于风机腔内。具体的,蜗壳7与第一子风道盖板53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第一子风道盖板53朝向风机槽552的一侧构造有与蜗壳7相匹配的壁段,能够实现第一子风道盖板53与蜗壳7的连接,保证密封性。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内胆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位于所述底壁的上方,所述侧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共同围合形成内部空间,至少一个所述侧壁限定出具有送风口的送风风道;
回风盖板,位于所述内部空间内,将所述内胆分隔为相连通的储物腔和蒸发器腔;
第三蒸发器,位于所述蒸发器腔内,用于与所述蒸发器腔内的气流换热形成制冷气流,所述制冷气流经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送风口流入所述储物腔内,然后流回至所述蒸发器腔内;
第四蒸发器,位于所述底壁,所述第四蒸发器弯曲铺设于所述底壁,用于与所述内部空间的物品换热,沿从所述侧壁到所述内部空间的中心的方向,所述第四蒸发器铺设的密度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蒸发器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直冷单元,每一所述直冷单元包括:
第一管路,沿所述内胆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对设置;
第三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同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蒸发器的管路长度与所述第三蒸发器的管路长度的比值范围为一比三至二比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口位于所述侧壁的中部和/或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口至少部分向下倾斜,以使所述送风口流出的气流流向所述内部空间的中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道沿所述侧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送风风道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送风风道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送风风道沿所述侧壁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和/或,
多个所述侧壁中的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均设有所述送风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蒸发器腔的顶部,所述回风口与所述底壁的距离小于所述回风口与所述内胆的上端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部分向上凸起形成台阶,所述台阶的下方用于放置压缩机,所述回风盖板位于所述台阶的上方,所述回风盖板与所述台阶共同围合出所述蒸发器腔,所述蒸发器腔的顶部设有所述回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蒸发器设于所述台阶的上方,所述台阶的顶壁设有排水口,所述第三蒸发器朝向所述排水口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蒸发器包括:
翅片,多个所述翅片并排设置;
蒸发管,依次往复贯穿多个所述翅片;
所述冷柜还包括:
毛细管,与所述蒸发管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毛细管与所述蒸发管相贴合,并在所述蒸发管的表面延伸。
CN202211261512.4A 2022-10-14 2022-10-14 冷柜 Pending CN1155855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1512.4A CN115585595A (zh) 2022-10-14 2022-10-14 冷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1512.4A CN115585595A (zh) 2022-10-14 2022-10-14 冷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5595A true CN115585595A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79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1512.4A Pending CN115585595A (zh) 2022-10-14 2022-10-14 冷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855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83575A1 (zh) * 2023-03-03 2024-09-12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83575A1 (zh) * 2023-03-03 2024-09-12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40440A (zh) 冷柜
US10837693B2 (en) Refrigerator
JP3904866B2 (ja) 冷蔵庫
CN115585595A (zh) 冷柜
CN218846621U (zh) 风道盖板及制冷设备
CN115585574A (zh) 蒸发器组件及冷柜
CN209893735U (zh) 排水口设置有过滤板的冰箱
CN115451636A (zh) 冰箱和冰箱的箱胆模块
CN115585594A (zh) 冷柜
CN218821109U (zh) 蒸发器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18846561U (zh) 冷柜
CN218846567U (zh) 冷柜
CN218846622U (zh) 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CN219318718U (zh) 冷柜
CN218846564U (zh) 冷柜
CN219222991U (zh) 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CN218846616U (zh) 用于冷柜的排水装置及冷柜
CN218846495U (zh) 蒸发器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18821223U (zh) 用于冷柜的化霜装置及冷柜
CN219776091U (zh) 回风盖板及冷柜
CN117928147A (zh) 冷柜
CN219318747U (zh) 冷柜
CN220338770U (zh) 冷柜
CN115585609A (zh) 用于冷柜的内胆组件及冷柜
CN117928159A (zh) 用于冷柜的防堵装置及冷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