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9683B - 电池、连接器及其防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池、连接器及其防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9683B
CN115579683B CN202211444997.0A CN202211444997A CN115579683B CN 115579683 B CN115579683 B CN 115579683B CN 202211444997 A CN202211444997 A CN 202211444997A CN 115579683 B CN115579683 B CN 115579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opening
wire
connecto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449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79683A (zh
Inventor
何佳
康海荣
郑陈铃
陈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449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9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9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9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79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9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及其防护结构,在对连接器进行防护时,可将配合部配接在导线或壳体上,使得防护本体被固定。由于此时防护本体围设于导线外,且防护本体延伸至壳体上并部分绕出线口外周设置,因此,壳体的出线口处在至少一个方向会被防护本体所防护。这样当液体滴向连接器时,如冷凝水等,防护本体会隔开液体,避免液体从出线口中进入连接器内部,从而实现有效的防护,提升用电安全。

Description

电池、连接器及其防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池、连接器及其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等。
电池中会设置一些连接器,以满足不同功能的连接需求,比如:利用连接器向外输出电流、利用连接器对电池进行电压或温度采样等。然而受限于传统连接器结构设计,导致液体容易进入连接器中而引起用电事故。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及其防护结构,能有效防止液体进入连接器中,提升用电安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的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本体;配合部,连接于防护本体上;其中,当配合部配接于连接器的导线或壳体时,防护本体围设于导线外并延伸至壳体上,防护本体至少部分绕壳体上供导线穿出壳体的出线口外周设置。
上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在对连接器进行防护时,可将配合部配接在导线或壳体上,使得防护本体被固定。由于此时防护本体围设于导线外,且防护本体延伸至壳体上并部分绕出线口外周设置,因此,壳体的出线口处在至少一个方向会被防护本体所防护。这样当液体滴向连接器时,如冷凝水等,防护本体会隔开液体,避免液体从出线口中进入连接器内部,从而实现有效的防护,提升用电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本体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防护空间,第一开口用于至少供导线穿入防护空间,第二开口用于供导线穿出防护空间。如此,设置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及防护空间,有利于导线部分收容在防护空间内,不仅有利于对导线的防护,而且还有利于缩短防护本体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使得防护本体能对出线口处进行更好防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的开口朝向定义为第一方向,第二开口的开口朝向定义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如此,将第一开口的开口朝向与第二开口的开口朝向设计相交,使得导线在防护空间弯折处理,增大防护本体与导线之间结合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本体包括前护部、间隔设于前护部的两个侧护部、以及连接于两个侧护部之间的顶护部,两个侧护部、前护部及顶护部围合成防护空间,各侧护部远离前护部的一端之间具有第二开口,各侧护部远离顶护部的一端之间具有第一开口。如此,将防护本体设计为前护部、顶护部和侧护部,为连接器提供不同方位的防护,进一步提升连接器的用电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配合部配接于连接器的导线或壳体时,顶护部沿第一开口的开口朝向上的投影能覆盖出线口。如此,通过顶护部能为出线口在第一开口的开口朝向上提供有效防护,保证该方位上的液体均无法进入连接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被构造为夹持部,夹持部设于防护本体,并与防护本体之间围合形成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夹持部与防护本体之间配合用于夹持导线。如此,将配合部设计夹持部,使得配接部与导线之间的配接为夹持方式,极大方便防护结构在连接器上的装配,提升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本体上具有第一开口的一端面用于与壳体具有出线口的一端面贴合,并围设于出线口的外周。如此,将防护本体一端面贴合在壳体的一端面上,能有效隔开液体,避免液体从防护本体与壳体之间缝隙中渗至出线口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部包括夹持段及连接于夹持段的承载段,承载段远离夹持段一端与防护本体围合形成第二开口,夹持段远离承载段一端与防护本体围合形成第一开口。如此,将夹持部分别设计夹持段与承载段,有利于保证防护结构稳定夹持在导线上,实现更有利的防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被构造为卡扣部,卡扣部用于卡扣在壳体上。如此,将配合部设计卡扣部,使得配接部与导线之间的配接为卡扣方式,极大方便防护结构在连接器上的装配,提升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扣部设于防护本体具有第一开口的一端,并沿第一开口的开口朝向延伸,防护本体的部分用于套设在壳体的绕出线口外周的侧面上。如此,当卡扣部卡扣在壳体上时,防护本体的部分套设于在壳体的侧面上,使得出线口的外周部分得到有效防护,避免液体直接由出线口中进入连接器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包括至少两个,其中两个配合部间隔设于防护本体沿第三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第三方向被配置为垂直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如此,将其中两个配合部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使得防护结构在第三方向上的受力平衡,避免防护结构相对导线左右晃动而导致防护失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本体与配合部为一体式结构。如此,将防护本体与配合部设计为一体式结构,不仅能简化制作工序;而且还减少防护本体与配合部之间的连接内应力,保证结构更加稳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设有出线口;导线,设于壳体内,并由出线口穿出;以上任一项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配合部配合在壳体或导线上。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以上的连接器。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所述的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所述的防护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图4中所述的防护结构示意图。
100、连接器;10、防护结构;11、防护本体;111、防护空间;112、第一开口;113、第二开口;114、前护部;115、侧护部;116、顶护部;12、配合部;13、夹持部;131、夹持段;132、承载段;14、卡扣部;141、弹片;142、凸部;20、壳体;21、出线口;22、凸筋;30、导线;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本申请人注意到,在电池结构中,为实现电路或信号的输出,通常以连接器形式进行连接,比如:电池中电压采样线束或温度采样线束上的接头;或者,电池中BMU(BatteryManagement Unit)上的连接端等。由于电池中的连接器上通常设有供导线穿出的出线口,因此,当冷凝水滴落在连接器上,液体很容易通过该出线口处进入连接器内部,导致电池出现短路的风险。
基于此,为了解决连接器在出线口处易进液体等问题,本申请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连接器的防护结构。当配合部配接于连接器的导线或壳体时,防护本体围设于导线外并延伸至壳体上,防护本体至少部分绕壳体的出线口外周设置,出线口被构造为供导线穿出壳体。
在对连接器进行防护时,可将配合部配接在导线或壳体上,使得防护本体被固定,使得防护本体能接近导线或壳体,为实现有效防水提供支撑基础。
由于此时防护本体围设于导线外,且防护本体延伸至壳体上并部分绕出线口外周设置,因此,壳体的出线口处在至少一个方向会被防护本体所防护。这样当液体滴向连接器时,如冷凝水等,防护本体会隔开液体,避免液体从出线口中进入连接器内部,从而实现有效的防护,提升用电安全。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池可以但不限用于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中,可以使用具备本申请公开的电池等组成该用电装置的电源系统。其中,电池可为但不限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1与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包括:防护本体11与配合部12,配合部12连接于防护本体11上。其中,当配合部12配接于连接器100的导线30或壳体20时,防护本体11围设于导线30外并延伸至壳体20上,防护本体11至少部分绕壳体20上供导线30穿出壳体20的出线口21外周设置。
防护本体11是指能够阻挡液体(如冷凝水等)发生渗透,防止液体进入出线口21中的结构,其材料选择只需能满足阻隔液体渗透均可,比如:防护本体11的材料可为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也可为PC(Polycarbonate 译为聚碳酸酯)、PVC(Polyvinyl chloride 译为聚氯乙烯)、PP(polypropylene 译为聚丙烯)等塑料;又或者可为硅橡胶、丁腈橡胶等橡胶。其中,当防护本体11的材料选取金属时,应注意对防护本体11表面进行绝缘处理。
防护本体11围设于导线30外并延伸至壳体20上可理解为:防护本体11在导线30的外周会形成防护,即能阻挡一部分液体直接滴落至导线30上;而防护本体11还延伸至壳体20上,此时防护本体11会对部分导线30外部和部分壳体20外部均能形成防护。由于导线30是从壳体20的出线口21穿出,即出线口21所处位置可理解为导线30与壳体20之间交界处,因此,防护本体11会处于出线口21所在位置的外部,能在出线口21的外周形成部分防护。
防护本体11延伸至壳体20上的位置有多种,比如:防护本体11延伸至壳体20具有出线口21的一端面上;或者,防护本体11延伸至壳体20上围绕出线口21外周的侧面上等。
防护本体11至少部分绕出线口21的外周设置,其目的在于:在出线口21所处位置的外周能形成防护。防护本体11在出线口21的外周设置方式可为:沿出线口21的外周的一部分,如防护本体11绕出线口21外周的三分之一、一半、四分之一等延伸设置;或者,沿出线口21外周的全部延伸设置,即360°绕出线口21的外周设置等。
连接器100是指能实现电路输出或信号连通的设备。连接器100的壳体20内通常具有连接部件,比如:插针、金手指、铜排等,以便导线30进行电连接。其中,导线30在壳体20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焊接、插接、螺栓连接等。
配合部12是指能将防护本体11固定在导线30或壳体20上的结构。配合部12在导线30或壳体20上的配接方式有多种,比如:在导线30上的配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夹持、粘接、绑接、套接等;在壳体20上的配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粘接、卡接、铆接、焊接、螺栓连接、销接等。具体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部12在导线30或壳体20上的配接为可拆卸配接。
配合部12与防护本体11之间的结构可为组合式结构,也可为一体式结构。当配合部12与防护本体11之间为组合式结构时,配合部12与防护本体11之间的连接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接、焊接、粘接、销接等。当配合部12与防护本体11之间为一体式结构时,配合部12与防护本体11之间可采用挤出方式、注塑方式、压铸方式等方式成型制备。
壳体20的出线口21处在至少一个方向会被防护本体11所防护。这样当液体滴向连接器100时,如冷凝水等,防护本体11会隔开液体,避免液体从出线口21中进入连接器100内部,从而实现有效的防护,提升用电安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2与图3,防护本体11上设有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3及防护空间111。第一开口112用于至少供导线30穿入防护空间111,第二开口113用于供导线30穿出防护空间111。
防护空间111是指防护本体11上能收容部分导线30的空间,该空间可以槽状、孔状或者腔室等形式存在。在对连接器100防护时,导线30部分收容在防护空间111中,这不仅能对导线30进行防护,避免液体直接滴在导线30上而顺着导线30流入连接器100内部,而且有利于缩短防护本体11与壳体20之间的间隙,使得防护本体11能对出线口21处进行更好防护。
第一开口112是指能供导线30穿入防护空间111中的口状结构,第二开口113是指能供进入防护空间111中的导线30穿出的结构。第一开口112与第二开口113可设置在壳体20同一方向上,即两个开口的朝向均保持一致;也可设置壳体20的不同侧上等。
设置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3及防护空间111,有利于导线30部分收容在防护空间111内,不仅有利于对导线30的防护,而且还有利于缩短防护本体11与壳体20之间的间隙,使得防护本体11能对出线口21处进行更好防护。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第一开口112的开口朝向定义为第一方向X,第二开口113的开口朝向定义为第二方向Y。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
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说明第一开口112的开口朝向与第二开口113的开口朝向不同。当导线30从第一开口112中穿入,并从第二开口113中穿出时,由于开口朝向不同,因此,导线30在防护空间111内需要折弯,这样有利于增大防护本体11与导线30之间结合力,避免因外部震动等干扰而导致防护本体11容易从导线30上滑落。
第一开口112或第二开口113的开口朝向是指:第一开口112或第二开口113的边缘所围成的平面内作法向量,获取的法向量所指的方向为第一开口112或第二开口113的开口朝向。
将第一开口112的开口朝向与第二开口113的开口朝向设计相交,使得导线30在防护空间111弯折处理,增大防护本体11与导线30之间结合力。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防护本体11包括前护部114、间隔设于前护部114的两个侧护部115、以及连接于两个侧护部115之间的顶护部116。两个侧护部115、前护部114及顶护部116围合成防护空间111。各侧护部115远离前护部114的一端之间具有第二开口113。各侧护部115远离顶护部116的一端之间具有第一开口112。
前护部114、侧护部115及顶护部116分别指防护本体11上的部分结构,三者之间可围合成防护空间111,能收纳导线30的一部分,并能为出线口21的外周提供防护。
在提供防护时,前护部114、两个侧护部115及顶护部116可分别为连接器100提供不同方位上的防护。比如:前护部114可为出线口21处提供第二方向Y上的防护,顶护部116为出线口21处提供第一方向X上的防护,而两个侧护部115则可为出线口21处提供两侧方向上的防护等。
前护部114、侧护部115及顶护部116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接、铆接、焊接、粘接、一体成型等。
将防护本体11设计为前护部114、顶护部116和侧护部115,为连接器100提供不同方位的防护,进一步提升连接器100的用电安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当配合部12配接于连接器100的导线30或壳体20时,顶护部116沿第一开口112的开口朝向上的投影能覆盖出线口21。
顶护部116沿第一开口112的开口朝向上的投影能覆盖出线口21,则说明若液体沿第一开口112的开口朝向滴落至连接器100时,部分液体会被顶护部116阻隔,无法进入出线口21中;而未被阻隔的液体只能掉落在出线口21周边,也无法进入连接器100内部。
通过顶护部116能为出线口21在第一开口112的开口朝向上提供有效防护,保证该方位上的液体均无法进入连接器100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配合部12被构造为夹持部13。夹持部13设于防护本体11,并与防护本体11之间围合形成第一开口112和第二开口113,夹持部13与防护本体11之间配合用于夹持导线30。
夹持部13是指能与防护本体11配合,夹持在导线30上的部件,此时防护本体11可设计成橡胶护套结构,这样在装配时,只需将防护结构10套在导线30上即可。为了提高夹持力度,可将夹持部13与防护本体11之间的间隙设计小于导线30的直径等。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夹持部13设于侧护部115上,并与前护部114配合用于夹持导线30。
夹持部13可设计成片状结构,也可设计成块状结构等。同时,夹持部13与防护本体11之间的连接方式也有多种设计,比如:螺栓连接、卡接、铆接、焊接、粘接、一体成型等。
将配合部12设计夹持部13,使得配接部与导线30之间的配接为夹持方式,极大方便防护结构10在连接器100上的装配,提升装配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2与图3,防护本体11上具有第一开口112的一端面用于与壳体20具有出线口21的一端面贴合,并围设于出线口21的外周。
当夹持部13夹持在导线30上时,防护本体11一端面贴合在壳体20具有出线口21的一端面上,这样壳体20的一端面上的液体则被防护本体11隔开,无法通过出线口21流入至连接器100的内部。
防护本体11具有第一开口112的一端面应与壳体20具有出线口21的一端面保持相适配,这样能保证两个端面保持紧贴,实现更有效防渗漏。
将防护本体11一端面贴合在壳体20的一端面上,能有效隔开液体,避免液体从防护本体11与壳体20之间缝隙中渗至出线口21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夹持部13包括夹持段131及连接于夹持段131的承载段132。承载段132远离夹持段131一端与防护本体11围合形成第二开口113。夹持段131远离承载段132一端与防护本体11围合形成第一开口112。
夹持段131是指夹持部13中结构的一部分,能与防护本体11配合,以夹持导线30的部件。承载段132是指夹持部13中结构的另一部分,主要承托穿出防护空间111的导线30,避免导线30晃动而导致电连接发生断裂或者导致夹持不稳的部件。
夹持段131与承载段132之间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接、铆接、焊接、粘接、一体成型等。同时,夹持段131与承载段132之间可设计为倒L形,也可设计T形等结构。
将夹持部13分别设计夹持段131与承载段132,有利于保证防护结构10稳定夹持在导线30上,实现更有利的防护。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4与图5,配合部12被构造为卡扣部14。卡扣部14用于卡扣在壳体20上。
卡扣部14是指能与壳体20卡扣配合的部件,其可设计成槽状结构,也可设计成凸状结构。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卡扣部14包括弹片141及设于弹片141上的凸部142,壳体20上设有凸筋22。在卡扣过程中,凸部142越过壳体20上的凸筋22,使得凸筋22卡在弹片141上。为使凸部142更容易越过凸筋22,可将凸部142的一侧面设计成圆弧结构。
卡扣部14与防护本体11之间的连接方式也有多种设计,比如:螺栓连接、卡接、铆接、焊接、粘接、一体成型等。
将配合部12设计卡扣部14,使得配接部与导线30之间的配接为卡扣方式,极大方便防护结构10在连接器100上的装配,提升装配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4与图5,卡扣部14设于防护本体11具有第一开口112的一端,并沿第一开口112的开口朝向延伸,防护本体11的部分用于套设在壳体20的绕出线口21外周的侧面上。
防护本体11的部分套设在壳体20的侧面上,这说明防护本体11能部分防护在出线口21的外周,使得在至少一个方位上能避免液体直接滴落至出线口21中。
当卡扣部14卡扣在壳体20上时,防护本体11的部分套设于在壳体20的侧面上,使得出线口21的外周部分得到有效防护,避免液体直接由出线口21中进入连接器100内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5,配合部12包括至少两个,其中两个配合部12间隔设于防护本体11沿第三方向Z上的相对两侧。第三方向Z被配置为垂直于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构成的平面。
配合部12的数量可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当配合部12为两个时,该两个配合部12则沿第三方向Z间隔排布;当配合部12的数量超过两个时,则多出的配合部12可设置在防护本体11沿第三方向Z上的同一侧或者不同侧。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两两相互垂直。
将其中两个配合部12沿第三方向Z间隔设置,使得防护结构10在第三方向Z上的受力平衡,避免防护结构10相对导线30左右晃动而导致防护失效。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参考图3与图5,防护本体11与配合部12为一体式结构。
一体式结构是指以一体成型方式制备的结构,比如:挤出工艺、注塑工艺、压铸工艺等制备的结构。
将防护本体11与配合部12设计为一体式结构,不仅能简化制作工序;而且还减少防护本体11与配合部12之间的连接内应力,保证结构更加稳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考图1与图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100。连接器100包括:壳体20、导线30以及以上任一方案中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壳体20设有出线口21;导线30设于壳体20内,并由出线口21穿出。配合部12配合在壳体20或导线30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以上的连接器100。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将防护结构10设计为橡胶护套,并将橡胶护套套在连接器100的出线口21处,以起到防冷凝滴水的作用。橡胶护套可根据导线30的形状及尺寸设计。另外,防护结构10还可设计为塑胶卡扣结构,并将其设置在连接器100的出线口21处。同时,以卡扣方式固定在连接器100上,实现有效防冷凝滴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护本体(11),设有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3),所述第一开口(112)的开口朝向定义为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开口(113)的开口朝向定义为第二方向(Y),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相交;
所述防护本体(11)包括前护部(114)、间隔设于所述前护部(114)的两个侧护部(115)、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护部(115)之间的顶护部(116),所述顶护部(116)与所述前护部(114)连接;
配合部(12),连接于所述防护本体(11)上;
其中,当所述配合部(12)至少配接于连接器(100)的导线(30)时,所述防护本体(11)围设于所述导线(30)外并延伸至壳体(20)上,所述防护本体(11)至少部分绕所述壳体(20)上供所述导线(30)穿出所述壳体(20)的出线口(21)外周设置;所述配合部(12)包括至少两个,其中两个所述配合部(12)间隔设于所述防护本体(11)沿第三方向(Z)上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方向(Z)被配置为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构成的平面,且所述配合部(12)被构造为设于所述防护本体(11)的夹持部(13),所述夹持部(13)与所述防护本体(11)之间的间隙用于夹持所述导线(30);
所述夹持部(13)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侧护部(115),且所述夹持部(13)包括夹持段(131)及连接于所述夹持段(131)的承载段(132),所述承载段(132)远离所述夹持段(131)一端与各所述侧护部(115)远离所述前护部(114)的一端、及所述顶护部(116)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开口(113),所述夹持段(131)远离所述承载段(132)一端与各所述侧护部(115)远离所述顶护部(116)的一端、及所述前护部(114)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开口(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本体(11)上设有防护空间(111),所述第一开口(112)用于至少供所述导线(30)穿入所述防护空间(111),所述第二开口(113)用于供所述导线(30)穿出所述防护空间(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配合部(12)配接于连接器(100)的导线(30)时,所述顶护部(116)沿所述第一开口(112)的开口朝向上的投影能覆盖所述出线口(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3)与所述防护本体(11)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开口(112)和所述第二开口(1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本体(11)上具有所述第一开口(112)的一端面用于与所述壳体(20)具有所述出线口(21)的一端面贴合,并围设于所述出线口(21)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3)与所述前护部(114)配合用于夹持所述导线(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及所述第三方向(Z)两两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本体(11)与所述配合部(12)为一体式结构。
9.一种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0),设有出线口(21);
导线(30),设于所述壳体(20)内,并由所述出线口(21)穿出;
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的防护结构(10),所述配合部(12)配合在所述壳体(20)或所述导线(30)上。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100)。
CN202211444997.0A 2022-11-18 2022-11-18 电池、连接器及其防护结构 Active CN115579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4997.0A CN115579683B (zh) 2022-11-18 2022-11-18 电池、连接器及其防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4997.0A CN115579683B (zh) 2022-11-18 2022-11-18 电池、连接器及其防护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9683A CN115579683A (zh) 2023-01-06
CN115579683B true CN115579683B (zh) 2023-06-20

Family

ID=84588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4997.0A Active CN115579683B (zh) 2022-11-18 2022-11-18 电池、连接器及其防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7968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2161B2 (ja) * 2001-05-23 2010-10-1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2012094289A (ja) * 2010-10-25 2012-05-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線カバー及びコネクタ
CN212908140U (zh) * 2020-09-11 2021-04-06 河南方亿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接线柱保护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9683A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48091A1 (en) Connector
US7828591B2 (en) Connector for a device
JP5763424B2 (ja) コネクタ
CN109546018B (zh) 电池顶盖及使用该电池顶盖的动力电池
US9147508B2 (en) Wire holding device and wire harness
CN115579683B (zh) 电池、连接器及其防护结构
CN116865059A (zh) 一种连接母排
EP3651279A1 (en) Multifunctional high-voltage connector and battery product
CN214674135U (zh) 线束连接接线盒和机动车辆
CN211017532U (zh) 一种电动汽车bdu快速插拔装置
CN211858953U (zh) 接线盒和电动汽车
CN211719443U (zh) 一种防护帽以及带有防护帽的电容器
CN220021688U (zh) 接插组件、压缩机、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370893A (zh) 接线盒和电动汽车
CN216436235U (zh)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及其防护结构
CN220209565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大功率t形分线器
CN220527135U (zh) 采样连接结构、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6886577U (zh) 一种电源端子防护结构及汽车
CN220272923U (zh) 一种y型分线器
CN213660725U (zh) 一种弧形过孔连接器
CN218783184U (zh) 线束固定组件和电池包
CN210576192U (zh) 动力引出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9498205U (zh) 电连接器及车辆
CN215343077U (zh) 一种电连接结构、动力总成、行驶装置
CN217406080U (zh) 线束防护装置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