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6816A - 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56816A
CN115556816A CN202211352437.2A CN202211352437A CN115556816A CN 115556816 A CN115556816 A CN 115556816A CN 202211352437 A CN202211352437 A CN 202211352437A CN 115556816 A CN115556816 A CN 1155568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piston
base
rocker shaft
guide rail
aut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24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
洪光辉
陈刚
冯荣君
李元杰
余平兰
彭振文
冯伟
郝雪凯
李雨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524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568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56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68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1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 B62D3/126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ra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5/00Elements with teeth or friction surfa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Worms, pulleys or sheaves for gearing mechanisms
    • F16H55/02Toothed members; Worms
    • F16H55/26Racks
    • F16H55/28Special devices for taking up backla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包括:转向机,其包括互相啮合传动的齿条活塞和摇臂轴齿;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包括:底座,其安装于所述转向机的壳体上;压紧件,其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弹性件可驱动所述压紧件沿平行于所述摇臂轴齿的轴线的方向压紧所述齿条活塞。由于在齿条活塞和摇臂轴齿的齿面磨损后,可以利用弹性件驱动压紧件下压齿条活塞,使齿条活塞摇臂轴齿的齿面可以重新紧密贴合,从而减少了两者之间的间隙,解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间隙过大导致转向失灵、发飘等问题,自动调节代替手动调节,提高了效率,更适应生产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机零部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高速行驶时,要求转向机中间位置附近间隙小,转向精准,而转向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转向机内部的齿条活塞和摇臂轴齿的齿面摩擦造成磨损,导致齿条活塞和摇臂轴齿的齿面存在间隙,一旦间隙过大,会造成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引发转向失灵、发飘等现象。
相关技术中,转向机间隙需要定期手动调整,先松开转向机侧盖螺母,用螺丝刀旋转摇臂轴调整螺钉,调整到合适间隙后,再锁紧转向机侧盖螺母。由于整车空间有限,操作空间狭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需要定期手动调整。基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转向机间隙调整方法已不适应生产需要。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转向机间隙需要定期手动调整,效率低下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包括:转向机,其包括互相啮合传动的齿条活塞和摇臂轴齿;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包括:底座,其安装于所述转向机的壳体上;压紧件,其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弹性件可驱动所述压紧件沿平行于所述摇臂轴齿的轴线的方向压紧所述齿条活塞。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摇臂轴齿上设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压紧件抵持于所述导轨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靠近所述压紧件的一侧设有曲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紧件采用钢球,并可沿所述导轨滚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下端连接有通油塞块,所述通油塞块抵持于所述压紧件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通过锁紧螺母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可通过所述锁紧螺母调整其伸入所述壳体的长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一端安装有顶针,所述顶针的内部设有腔体,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压紧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腔体的外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外侧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压紧件部分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压紧件部分的直径。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所述的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由于在齿条活塞和摇臂轴齿的齿面磨损后,可以利用弹性件驱动压紧件下压齿条活塞,使齿条活塞与摇臂轴齿的齿面可以重新紧密贴合,从而减少了两者之间的间隙,解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间隙过大导致转向失灵、发飘等问题,自动调节代替手动调节,提高了效率,更适应生产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的导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的导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的转向机的转角-力矩关系曲线。
图中标号:
1、锁紧螺母;2、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1、底座;22、密封圈;23、顶针;24、弹性件;25、通油塞块;26、压紧件;3、导轨;4、转向机;41、齿条活塞;42、摇臂轴齿;43、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常采用人工手段来检测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啮合间隙,具体为:操作者在转向器的限位套端的齿条扁方外圆处,使用定扭矩扳手施加10n.m的旋转力矩,然后用百分表在转向器的壳体端的齿条外圆处测量齿条的偏摆量,该偏摆量即为齿轮齿条的啮合间隙,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定期手动调整,效率低下,不适应生产需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转向机间隙需要定期手动调整,效率低下的问题。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可以包括:转向机4,其可以包括互相啮合传动的齿条活塞41和摇臂轴齿42;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其包括:底座21,其安装于所述转向机4的壳体43上;压紧件26,其通过弹性件24与所述底座21连接,所述弹性件24可驱动所述压紧件26沿平行于所述摇臂轴齿42的轴线的方向压紧所述齿条活塞41。
本实施例中,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啮合,且齿条活塞41的轴线垂直于摇臂轴齿42的轴线,底座21安装于壳体43上,与齿条活塞41间隔设置,压紧件26安装于底座21靠近齿条活塞41的一端,并压紧于齿条活塞41的上侧,在齿条活塞41和摇臂轴齿42的齿面磨损后,齿条活塞41和摇臂轴齿42在平行于摇臂轴齿42的轴线的方向会产生偏量,也就说,齿条活塞41会有向上翘起的趋势,压紧件26可以沿与齿条活塞41的翘起方向相反的方向压紧齿条活塞41,也就是说,可以利用弹性件24驱动压紧件26下压齿条活塞41,使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齿面可以重新紧密贴合,从而减少了两者之间的啮合间隙,解决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间隙过大导致转向失灵、发飘等问题。
使用时,在齿条活塞41和摇臂轴齿42的齿面磨损后,使得齿条活塞41和摇臂轴齿42之间产生啮合间隙,此时弹性件24驱动压紧件26下压齿条活塞41,使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可以紧密贴合,从而减少了两者之间的啮合间隙,弹性件24可以自动驱动压紧件26移动下压齿条活塞41,不需要手动调节,提高了效率,更适应生产需要。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压紧件26直接安装于底座21上,压紧件26与底座21之间没有弹性件24,压紧件26不具备自动伸缩的功能,但压紧件26已久可以抵持于齿条活塞41上,在不影响齿条活塞41移动的前提下,压紧件26也可以阻止齿条活塞41翘起的趋势,使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齿面可以紧密贴合,从而减少了两者之间的啮合间隙。
在转向机使用过程中,摇臂轴齿42转动并驱动齿条活塞41沿轴线移动,由于压紧件26抵持于齿条活塞41上,齿条活塞41沿轴线移动时,压紧件26会与齿条活塞41之间产生摩擦,因此,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摇臂轴齿42上可以设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导轨3,所述压紧件26抵持于所述导轨3上,本实施例中,导轨3为一块长条板,导轨3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于齿条活塞41上,导轨3具有平滑的表面,压紧件26抵持于导轨3上,且压紧件26的轴线垂直于导轨3的板面,在齿条活塞41移动时,压紧件26抵持于导轨3的一端可以沿导轨3移动,可以减小压紧件26与齿条活塞41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使用一段时间后压紧件26或齿条活塞41被磨损。
实际应用中,在转向机的转角范围内,摇臂轴齿42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对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要求不同,若无论摇臂轴齿42转动至哪个角度,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齿条活塞41的压紧力总是相同,就不能根据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的要求来做适应性调整,使得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齿条活塞41的压紧力有时过大,有时又过小,不利于更好的调整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
因此,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在所述导轨3靠近所述压紧件26的一侧设有曲面,本实施例中,导轨3可以根据转向机啮合间隙的需要设计成曲面型式,当压紧件26移动至导轨3上不同的位置时,导轨3不同位置处的曲面具有不同的高度,由于压紧件26通过弹性件24与底座21连接,压紧件26接触到导轨3不同位置的曲面时,弹性件24被压缩的长度不同,弹性件24对压紧件26的弹力也就不同,进而使得压紧件26对齿条活塞41施加的压力也就不同,也就是说,在转向机的转角范围内,在摇臂轴齿42转动至不同的角度,对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要求不同时,可以根据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的要求来对导轨3做适应性调整,使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齿条活塞41的压紧力也不同,从而使得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齿条活塞41的压紧力可以通过导轨3的不同设计而产生变化,从而在转向机转角范围内可实现不同的啮合间隙,有利于更好的调整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
参见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一般要求转向器在中位时间隙最小,因此,需要保证导轨3的曲面的最高点与齿条活塞41中齿的中心线位置重合,当压紧件26移动至导轨3的最高点时,弹性件24被压缩的长度最长,弹性件24对压紧件26的弹力也就最大,压紧件26对齿条活塞41的压力也就最大,也就是说,在摇臂轴齿42转动至中间位置时,对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要求最小,可以根据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的要求来对导轨3做适应性调整,使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齿条活塞41的压紧力在齿条活塞41中齿的中心线位置处最大,从而使得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齿条活塞41的压紧力可以通过导轨3的设计在齿条活塞41中齿的中心线位置处达到最大,从而使转向器在中间位置可实现小的啮合间隙,有利于更好的调整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
参见图3所示,进一步的,一般要求转向器在中位时间隙最小,转向器在其他位置时的啮合间隙可以大于中间位置的啮合间隙,因此,需要保证导轨3的曲面的最高点与齿条活塞41中齿的中心线位置重合,而导轨3曲面的两侧的高度可以低于最高点,当压紧件26移动至导轨3的最高点时,弹性件24被压缩的长度最长,弹性件24对压紧件26的弹力也就最大,压紧件26对齿条活塞41的压力也就最大,齿条活塞41被压紧件26调整的角度也就越大,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之间的啮合间隙也就越小,当压紧件26移动至导轨3的两侧时,弹性件24被压缩的长度变短,弹性件24对压紧件26的弹力也就减小,压紧件26对齿条活塞41的压力也就减小,也就是说,在摇臂轴齿42转动至中间位置时,对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要求最小,可以根据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的要求来对导轨3做适应性调整,使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齿条活塞41的压紧力在齿条活塞41中齿的中心线位置处最大,从而使得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齿条活塞41的压紧力可以通过导轨3的设计在齿条活塞41中齿的中心线位置处达到最大,从而使转向器在中间位置可实现小的啮合间隙,在摇臂轴齿42转动至两侧的位置时,对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要求不高,可以根据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的要求来对导轨3做适应性调整,使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齿条活塞41的压紧力在齿条活塞41的两侧的位置处减小,从而使得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齿条活塞41的压紧力可以通过导轨3的设计在齿条活塞41的两侧的位置处减小,有利于更好的调整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
优选的,参见图3所示,导轨3上的曲面为平滑的弧形,中间最高,两边逐渐降低,使压紧件26在导轨3上移动时更加顺滑,可以使压紧件26根据导轨3的形状自动调整其推力,保证中位时推力大,两边推力小,推力越大间隙越小,从而实现不同的啮合间隙。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轨3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其他形状,例如可以是一侧高,中间低,也可以是有的位置高,有的位置低,导轨3上可以设计成曲面,也可以设计为直面,使压紧件26根据导轨3的形状自动调整其对齿条活塞41的推力,使压紧件26在导轨3的最高点时推力大,在其他位置时推力小,推力越大间隙越小,从而实现不同的啮合间隙。
在转向机使用过程中,摇臂轴齿42转动并驱动齿条活塞41沿轴线移动,由于压紧件26抵持于齿条活塞41上,齿条活塞41沿轴线移动时,压紧件26会与齿条活塞41之间产生摩擦,因此,参见图1所示,所述压紧件26可以采用钢球,并可沿所述导轨3滚动,本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紧件26采用钢球,钢球与底座21之间连接有弹簧,弹簧可以驱动钢球抵持于齿条活塞41上,同时在齿条活塞41移动时,钢球可以沿导轨3滚动,从而降低压紧件26会与齿条活塞41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压紧件26施加在齿条活塞41上的压力对齿条活塞41的移动造成阻碍,使压紧件26在压紧齿条活塞41调整啮合间隙的同时,齿条活塞41可以在摇臂轴齿42的驱动下正常移动,不会影响转向机的使用。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4的下端连接有通油塞块25,所述通油塞块25抵持于所述压紧件26上,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4的一端与底座21连接,另一端与通油塞块25连接,通油塞块25呈圆柱体形,弹性件24通过通油塞块25驱动压紧件26压紧齿条活塞41,使压紧件26与齿条活塞41的接触更加稳定。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1通过锁紧螺母1安装于所述壳体43上,并可通过所述锁紧螺母1调整其伸入所述壳体43的长度,本实施例中,壳体43上设有安装孔,底座21穿设于通孔内,并通过上方的锁紧螺母1锁紧,在将底座21安装于壳体43上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其伸入壳体43的长度,从而可以改变压紧件26对齿条活塞41的下压程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2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安装于壳体43上,例如,可以通过卡接安装,可以通过螺栓安装,也可以通过焊接固定。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1的一端可以安装有顶针23,所述顶针23的内部设有腔体,所述弹性件24安装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压紧件26至少部分伸出所述腔体的外部,本实施例中,顶针23的上端设有开口,底座21的底部设有安装槽,顶针23的开口安装于底座21的安装槽内,弹性件24套设于顶针23的内侧与底座21之间,弹性件24位于顶针23的腔体内,通油塞块25安装于顶针23的腔体,顶针23的下端也设有开口,且上下两端的开口均与腔体连通,顶针23下端的开口尺寸小于压紧件26的最大处的尺寸,压紧件26部分位于腔体内,部分由顶针23下端的开口伸出腔体的外部,安装方便,在齿条活塞41和摇臂轴齿42的齿面磨损后,使得齿条活塞41和摇臂轴齿42之间产生啮合间隙,此时弹性件24驱动压紧件26部分伸出底座21的腔体并下压齿条活塞41,使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可以紧密贴合,从而减少了两者之间的啮合间隙。
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21与顶针23可以是分体式设计,也可以是一体式设计,顶针23可以是通过螺纹与底座21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接与底座21连接。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1的外侧可以安装有密封圈22,所述密封圈22设于所述底座21与所述壳体43之间,本实施例中,壳体43上设有安装孔,底座21穿设于通孔内,底座21的外壁与壳体43的安装孔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22,可以保证转向机的密封,避免灰尘进入转向机影响运转。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1靠近所述压紧件26部分的直径可以小于远离所述压紧件26部分的直径,本实施例中,底座21呈圆柱体形,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的直径大于另一部分的直径,大直径的部分一端位于壳体43外侧,另一端进入壳体43,小直径的部分一端位于壳体43的内侧,另一端进入壳体43,也就是说,底座21安装至壳体43时,由小直径的一端进入壳体43,大直径的一端通过锁紧螺母1固定于壳体43上,且底座21的直径不同的两部分之间形成阶梯,壳体43的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与底座21外侧的阶梯相适应的凸台,底座21安装至壳体43后,壳体43内的凸台抵持于底座21的阶梯上,从而可以限制底座21的移动,并配合锁紧螺母1将底座21固定在需要的高度上,防止底座2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保持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是在转向机总成装配前进行,先使导轨3固定在齿条活塞41上,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装配在转向机4的壳体43上,并且可上下调整高度,出厂前调整转向机4的间隙满足设计要求。安装时,先将压紧件26由顶针23上端的开口进入腔体内,使压紧件26部分伸出顶针23的腔体内,部分伸出至顶针23的外部;然后在顶针23的腔体内安装通油塞块25,通油塞块25的直径小于顶针23腔体的直径,可以在腔体内沿其轴线方向移动,通油塞块25设置于压紧件26的上方,通油塞块25的直径大于压紧件26的直径,可以将压紧件26抵持于齿条活塞41上;然后将弹性件24安装于顶针23的腔体内,使弹性件24的一端抵持于通油塞块25上;再将顶针23对准底座21的安装槽,使弹性件24对准底座21的端部,将顶针23安装至底座21上,并使弹性件24套设于底座21上,使顶针23和底座21连接为一个整体;最后将底座21小直径的一端插入壳体43上的安装孔内,并将底座21调整到需要的高度,然后使用锁紧螺母1安装于底座21位于壳体43外侧的一端,使底座21固定于壳体43上;在安装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之前,还需要在齿条活塞41上与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应的位置安装好导轨3,在齿条活塞41移动时,压紧件26抵持于导轨3的一端可以沿导轨3移动,可以减小压紧件26与齿条活塞41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使用一段时间后压紧件26或齿条活塞41被磨损,且导轨3选用与转向机啮合间隙的需要相适应的曲面型式,当压紧件26移动至导轨3上不同的位置时,导轨3不同位置处的曲面具有不同的高度,由于压紧件26通过弹性件24与底座21连接,压紧件26接触到导轨3不同位置的曲面时,弹性件24被压缩的长度不同,弹性件24对压紧件26的弹力也就不同,从而在转向机转角范围内可实现不同的啮合间隙,有利于更好的调整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
一种汽车,其包括所述的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所述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包括固定在齿条活塞41上的导轨3及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上设有底座21、密封圈22、顶针23、弹性件24、通油塞块25和压紧件26,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装配在转向机4的壳体43上,导轨3固定在齿条活塞41上,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可上下调整高度,保证压紧件26压紧在导轨3上,并通过锁紧螺母1固定在转向机4的壳体43上,底座21与壳体43之间设有密封圈22、顶针23、弹性件24、通油塞块25和压紧件26,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紧密贴合在导轨3上,齿条活塞41和摇臂轴齿42磨损后,啮合产生间隙时,弹性件24伸长,推动通油塞块25和压紧件26压紧导轨3,从而消除间隙。
使用时,导轨3可根据转向机啮合间隙的需要设计成多曲面型式,在转向机转角范围内可实现不同的啮合间隙。一般要求转向器在中位时间隙最小,因此,需要保证导轨3的曲面的最高点与齿条活塞41中齿的中心线位置重合,而导轨3曲面的两侧的高度可以低于最高点,当压紧件26移动至导轨3的最高点时,弹性件24被压缩的长度最长,弹性件24对压紧件26的弹力也就最大,压紧件26对齿条活塞41的压力也就最大,齿条活塞41被压紧件26调整的角度也就越大,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之间的啮合间隙也就越小,当压紧件26移动至导轨3的两侧时,弹性件24被压缩的长度变短,弹性件24对压紧件26的弹力也就减小,压紧件26对齿条活塞41的压力也就减小,也就是说,在摇臂轴齿42转动至中间位置时,对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要求最小,可以根据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的要求来对导轨3做适应性调整,使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齿条活塞41的压紧力在齿条活塞41中齿的中心线位置处最大,从而使得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齿条活塞41的压紧力可以通过导轨3的设计在齿条活塞41中齿的中心线位置处达到最大,从而使转向器在中间位置可实现小的啮合间隙,在摇臂轴齿42转动至两侧的位置时,对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要求不高,可以根据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的要求来对导轨3做适应性调整,使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齿条活塞41的压紧力在齿条活塞41的两侧的位置处减小,从而使得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对齿条活塞41的压紧力可以通过导轨3的设计在齿条活塞41的两侧的位置处减小,有利于更好的调整齿条活塞41与摇臂轴齿42的啮合间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的原理为:
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始终对齿条活塞41保持一种的可使齿条活塞41翻转的压紧力,该压紧力使齿条活塞41和摇臂轴齿42的齿面紧密贴合,转向机4使用一段后,齿条活塞41和摇臂轴齿42的齿面磨损,弹性件24伸长,推动通油塞块25和压紧件26压紧导轨3,自动补偿间隙,可有效消除转向松旷、发飘。其中,导轨3可根据转向机4啮合间隙的需要设计成多曲面型式,在转向机4转角范围内可实现不同的啮合间隙。一般要求转向器在中位时间隙最小,导轨3形状设计为曲面,导轨3安装在齿条活塞41上,保证导轨3曲面的最高点与齿条活塞41中齿中心线位置重合,由于顶针23内部存在弹性件24,可以使顶针23根据导轨3的形状自动调整其推力,保证中位时推力大,两边推力小,推力越大间隙越小,从而实现不同的啮合间隙。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转向机(4),其包括互相啮合传动的齿条活塞(41)和摇臂轴齿(42);
间隙自动调整装置(2),其包括:
-底座(21),其安装于所述转向机(4)的壳体(43)上;
-压紧件(26),其通过弹性件(24)与所述底座(21)连接,所述弹性件(24)可驱动所述压紧件(26)沿平行于所述摇臂轴齿(42)的轴线的方向压紧所述齿条活塞(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摇臂轴齿(42)上设有沿其轴线方向延伸的导轨(3),所述压紧件(26)抵持于所述导轨(3)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3)靠近所述压紧件(26)的一侧设有曲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紧件(26)采用钢球,并可沿所述导轨(3)滚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24)的下端连接有通油塞块(25),所述通油塞块(25)抵持于所述压紧件(26)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21)通过锁紧螺母(1)安装于所述壳体(43)上,并可通过所述锁紧螺母(1)调整其伸入所述壳体(43)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21)的一端安装有顶针(23),所述顶针(23)的内部设有腔体,所述弹性件(24)安装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压紧件(26)至少部分伸出所述腔体的外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21)的外侧安装有密封圈(22),所述密封圈(22)设于所述底座(21)与所述壳体(43)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21)靠近所述压紧件(26)部分的直径小于远离所述压紧件(26)部分的直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
CN202211352437.2A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 Pending CN1155568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2437.2A CN115556816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2437.2A CN115556816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6816A true CN115556816A (zh) 2023-01-03

Family

ID=84768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52437.2A Pending CN115556816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5681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58320A1 (de) * 1974-12-10 1976-06-16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Zahnstangenlenkung,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e
GB2169567A (en) * 1985-01-11 1986-07-16 Trw Cam Gears Ltd Power assisted steering gear assembly
CN102730052A (zh) * 2011-04-06 2012-10-1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齿条与小齿轮转向装置
CN205780719U (zh) * 2016-05-27 2016-12-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器间隙调整机构
CN106641184A (zh) * 2016-12-29 2017-05-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啮合间隙调整机构及转向器
CN209852410U (zh) * 2018-12-24 2019-12-27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压紧机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58320A1 (de) * 1974-12-10 1976-06-16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Zahnstangenlenkung,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e
GB2169567A (en) * 1985-01-11 1986-07-16 Trw Cam Gears Ltd Power assisted steering gear assembly
CN102730052A (zh) * 2011-04-06 2012-10-1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齿条与小齿轮转向装置
CN205780719U (zh) * 2016-05-27 2016-12-0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器间隙调整机构
CN106641184A (zh) * 2016-12-29 2017-05-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啮合间隙调整机构及转向器
CN209852410U (zh) * 2018-12-24 2019-12-27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压紧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90028B2 (ja) 車高調整懸架装置
CN1321563A (zh) 电夹具
CN110259915A (zh) 一种可消除传动间隙的变速装置及其间隙消除方法
CN113020898B (zh) 压装装置
CN112879519B (zh) 一种输出直线和旋转运动的单驱动蜗轮丝杠装置
CN115556816A (zh) 一种转向机间隙自动调整装置及汽车
EP1114765A3 (en) Angle sensor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prevent rattling caused by backlash between gears inside the angle sensor
CN116025669B (zh) 一种柔性支撑的蜗轮蜗杆机构
CN207326874U (zh) 一种高精度滑动轴承装压器
CN110226834A (zh) 升降取暖桌
CN217271740U (zh) 一种摆杆装置
CN216867169U (zh) 汽车产线检测系统专用液压站
CN212029401U (zh) 通用型齿轮安装结构
CN214630716U (zh) 一种用于升降桌的线性致动器
CN109108634B (zh) 一种工件拧紧万能止转机构和主减齿轮止转拧紧机构
CN218326106U (zh) 蜗轮轴向缓冲结构及使用其的驱动装置
CN219529292U (zh) 一种齿轮泵的防松齿轮结构
CN219839295U (zh) 一种模块化组装导纱倾角可调节的导纱架结构
CN219673187U (zh) 可调隙的齿轮减速器
CN220646680U (zh) 一种具有止推结构的蜗杆轴
CN220230948U (zh) 一种nvh试验台的中后桥主减速器凸缘对接机构
CN215806184U (zh) 驱动齿轮机构
CN220505956U (zh) 一种阀芯连接件和把手
CN217927008U (zh) 一种滚珠螺杆轴承座
CN218152300U (zh) 一种农机用新型换挡拨叉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