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2730A - 弹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弹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52730A
CN115552730A CN202180032138.8A CN202180032138A CN115552730A CN 115552730 A CN115552730 A CN 115552730A CN 202180032138 A CN202180032138 A CN 202180032138A CN 115552730 A CN115552730 A CN 115552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eccentric
end portion
winding portion
coil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213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谦太
渡边靖
远藤健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w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w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wo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w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552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27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coil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54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wire spring
    • H01R4/4863Coil sp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02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 F16F1/04Wound springs
    • F16F1/06Wound springs with turns lying in cylindrical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6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 H01R13/247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act point pin shap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0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tubular condu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弹簧连接器(10),具备:管(3);顶端部从上述管的开口突出、且具有向突出方向的相反侧开口的孔部的可动销(5);和对上述可动销向上述突出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7)。上述螺旋弹簧具有偏心卷绕部(751a),该偏心卷绕部(751a)的卷绕中心相对于将一端部(711)的卷绕部的卷绕中心和另一端部(731)的卷绕部的卷绕中心连结的轴直线偏心。

Description

弹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簧连接器。
背景技术
图13是表示以往的弹簧连接器100的结构例的图,是将弹簧连接器100纵向剖切后的管30、可动销50及螺旋弹簧70的剖面图。另外,图14是用于说明从弹簧连接器100拆下的自由状态的螺旋弹簧70的结构的图,是螺旋弹簧70的与管30的底部抵接的一端部侧的剖面图。如图13所示,弹簧连接器100具备有底的管30、可动销50和螺旋弹簧70。可动销50的顶端部501从管30的开口突出,具有向突出方向的相反侧开口的孔部503。螺旋弹簧70的一端部与管30的底部抵接,另一端部与孔部503的底部抵接,对可动销50向突出方向施力。
螺旋弹簧70具有多个卷绕部701(701a、701b)。如图14所示,与管30的底部抵接的一端部的卷绕部701a与其他卷绕部701b相比成为大径。卷绕部701a构成为在自由状态下相对于一端部的卷绕部701a的卷绕中心(以虚线示出)偏心配置其他卷绕部701b的卷绕中心(以单点划线示出)。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管30的内径能够供大径的卷绕部701a插入。但是,可动销50的孔部的内径无法供大径的卷绕部701a插入,仅能够供卷绕部701b插入。另外,管30的底部中心以及可动销50的孔部503的底部中心位于弹簧连接器100的中心轴线上。因此,被收纳在弹簧连接器100内的螺旋弹簧70的靠近一端部的卷绕部701b处在相对于中心轴线偏心的位置。另外,靠近与孔部503的底部抵接的另一端部的卷绕部701b处在中心轴线上或者处在距中心轴线近的位置。螺旋弹簧70整体上在各卷绕部701的卷绕中心逐渐偏移的弯曲形状的状态下被收纳在弹簧连接器100内。
在使用弹簧连接器100时,顶端部501被推动而可动销50被推入到管30中。于是,在图13中以箭头A5示出的径向上的力起作用,可动销50的外周面被按压于管30的内周面。所作用的力的方向(箭头A5的方向)是卷绕部701b的卷绕中心相对于卷绕部701a的卷绕中心偏心的方向,是被收纳在弹簧连接器100内的螺旋弹簧70弯曲的方向。因此,能够在使用时使管30和可动销50接触、导通,从而能够实现两者的稳定的电连接。以上那样的以往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有所公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1054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以往的弹簧连接器100中,一端部的卷绕部701a被设为大径,卷绕部701a以外的卷绕部701b相对于卷绕部701a偏心配置。因此,距卷绕部701a近的一端侧的卷绕部701b位于管30内,也位于与管30的内周面接近的位置。在顶端部501被推动而可动销50被推入到管30中使用时,沿图13中的箭头A5的方向作用着力。由于该力(箭头A5),在图13中以虚线包围的部分发生问题。距卷绕部701a近的一端侧的卷绕部701b位于可动销50的后端面505的后方(在使用时被推入的方向)的空间。根据可动销50的长度和移动距离,有可能一端侧的卷绕部701a、701b会妨碍可动销50向后退方向的移动。由此,有可能会妨碍可动销50与管30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的一个例子为提供一种能够谋求提高可动销与管之间的接触稳定性的技术。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弹簧连接器,具备:管;顶端部从上述管的开口突出、且具有向突出方向的相反侧开口的孔部的可动销;和对上述可动销向上述突出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上述螺旋弹簧具有偏心卷绕部,该偏心卷绕部的卷绕中心相对于将一端部的卷绕部的卷绕中心和另一端部的卷绕部的卷绕中心连结的轴直线偏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弹簧连接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弹簧连接器的结构例的其他图。
图3是说明螺旋弹簧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一端部的位置条件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弹簧连接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弹簧连接器的结构例的其他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弹簧连接器所具备的螺旋弹簧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其他变形例的弹簧连接器所具备的螺旋弹簧的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其他变形例的弹簧连接器所具备的螺旋弹簧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其他变形例的弹簧连接器所具备的螺旋弹簧的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其他变形例的弹簧连接器所具备的螺旋弹簧的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其他变形例的弹簧连接器所具备的螺旋弹簧的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以往的弹簧连接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14是说明图13的弹簧连接器中的螺旋弹簧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受以下要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能够适用本发明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实施方式的弹簧连接器的螺旋弹簧构成为在其两端部的卷绕部之间的有效圈数部分中具有偏心卷绕部。偏心卷绕部是指卷绕中心相对于将两端部的卷绕部的卷绕中心彼此连结的轴直线偏心的部位。根据本结构,在顶端部被推动而可动销被推入到管中时,至少通过偏心卷绕部而作用着将可动销按压于管的作用力。因此,在使用时能够使可动销和管可靠地接触,从而能够实现可动销与管之间的稳定的电连接。另一方面,螺旋弹簧的一端侧的卷绕部不会妨碍可动销的移动。因此,能够扩大使用时的可动销的移动范围,与之相应地,能够缩短弹簧连接器的全长。另外,能够谋求提高可动销与管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第1实施方式〕
图1及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弹簧连接器10的结构例的图。图1及图2是以将弹簧连接器10纵向剖切的方式将管3及可动销5切开且对于管3及可动销5示出剖面、对于螺旋弹簧7示出侧面的图。图1示出了可动销5突出的状态(突出状态),图2示出了可动销5的顶端部511被推动而后退到管3内的状态(后退状态)。如图1及图2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弹簧连接器10具备有底的管3、可动销5和螺旋弹簧7。可动销5的顶端部511从管3的开口突出。螺旋弹簧7对可动销5向突出方向施力。
管3是以导电性的材料(例如铜或铜合金等)制成的有底的筒状体,在开口的另一端侧能够滑动地保持可动销5。管3的开口端通过收口加工向内侧弯折而成为卡定部31,防止可动销5脱落。
可动销5以导电性的材料(例如铜或铜合金等)制成。可动销5由小径部51和外径比小径部51大的大径部53构成,具有向突出方向的相反侧(一端侧)开口的孔部55。小径部51及大径部53的内径相同。通过小径部51的内周面及大径部53的内周面划分固定内径的孔部55。作为小径部51的顶端的顶端部511成为与接触对象的端子接触的接触部。小径部51与大径部53的外径的层差部分有层差地相连,两者之间的斜面状的层差面57与管3的卡定部31抵接,成为防止可动销5从管3脱落的结构。因此,即使在小径部51从管3突出的状态下大径部53也会位于管3内。
螺旋弹簧7是两端部711、731的卷绕部成为支撑圈部的两端闭合收口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7例如以琴钢丝或不锈钢线材制成。此外,螺旋弹簧7也可以以绝缘材料制成,还可以是被绝缘被膜包覆的弹簧。该螺旋弹簧7的一端部711与管3的底部抵接,另一端部731与孔部55的底部抵接,对可动销5向突出方向施力。
图3是说明螺旋弹簧7的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从图1所示的突出状态的弹簧连接器10仅抽出螺旋弹簧7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螺旋弹簧7由一端部711的支撑圈部71、另一端部731的支撑圈部73和一端部711与另一端部731之间的有效圈数部分75构成。以下将支撑圈部71适当称为“一端支撑圈部”。以下将支撑圈部73适当称为“另一端支撑圈部”。
有效圈数部分75具有多个卷绕部751(751a、751b)。相当于1节距L2的部分与一个卷绕部751相对应。有效圈数部分75的卷绕部751包括卷绕中心相对于将一端支撑圈部71的卷绕中心和另一端支撑圈部73的卷绕中心连结的轴直线L1偏心的偏心卷绕部751a。即,有效圈数部分75具有该偏心卷绕部751a、和卷绕中心处在轴直线L1上而没有偏心的卷绕部751b。以下将卷绕部751b适当称为“非偏心卷绕部“。在第1实施方式中,有效圈数部分75的卷绕部751中的一个被设为偏心卷绕部751a。偏心卷绕部751a虽然在图1及图2中位于孔部55的内部,但也可以设在孔部55的外侧。在该情况下,在螺旋弹簧7自身被推压而弯曲时位于孔部55内部的卷绕部751b的一部分推压销内部侧面而施加侧压。
偏心卷绕部751a的外径被设为比与该偏心卷绕部751a相邻的卷绕部751(非偏心卷绕部751b)的外径小的外径。在第1实施方式中,非偏心卷绕部751b全部被设为相同的外径,并作为比之小的外径来确定偏心卷绕部751a的外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偏心卷绕部751a设在螺旋弹簧7的全长的大致中央或有效圈数部分75的大致中央,但设置位置并不限于此。
一端支撑圈部71的外径被设为比与一端支撑圈部71相邻的卷绕部751(非偏心卷绕部751b)的外径小的外径。另一端支撑圈部73的外径被设为比与另一端支撑圈部73相邻的卷绕部751(非偏心卷绕部751b)的外径小的外径。在第1实施方式中,一端支撑圈部71和另一端支撑圈部73被设为相同的外径,该外径被定为比非偏心卷绕部751b小的外径。
一端部711及另一端部731构成为分别成为满足规定的位置条件的位置。图4是说明一端部711的位置条件的说明图。图4示意地示出了从图3的轴直线L1的直线方向观察一端部711的俯视下的、一端支撑圈部71与偏心卷绕部751a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于一端支撑圈部71及偏心卷绕部751a的卷绕以圆示出,对于一端部711设为P35且以较大的黑色圆示出。在该俯视下,轴直线L1的位置成为与一端支撑圈部71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在图4中以黑色圆的基点P31示出。在该俯视下,一端部711的位置基于从示出轴直线L1的位置的基点P31朝向偏心卷绕部751a的卷绕中心P33的线(基准线)L31确定。具体而言,一端部711的位置被设为基准线L31与从基点P31朝向一端部711的线所成的角在该俯视下成为顺时针90度以上、270度以下的位置。也就是说,一端部711的位置以成为相对于偏心卷绕部751a的图4中以箭头示出的偏心的朝向离开90度以上的、在图4中标注阴影示出的角度范围内的方式确定。例如,在图1及图2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一端部711及另一端部731的位置以成为相对于基准线L31所成的角成为180度的位置P35的方式确定。位置P35也可以说是从偏心的朝向离开了180度的位置。
关于另一端部731的位置也同样地确定。即,将在从轴直线L1的直线方向观察另一端部731的俯视下的从示出轴直线L1的位置的基点朝向偏心卷绕部751a的卷绕中心的线设为基准线。并且,另一端部731的位置被定为该基准线与从基点朝向另一端部731的线所成的角在该俯视下为顺时针90度以上、270度以下的位置。
说明与一端部711及另一端部731的位置相关的作用效果。当可动销5的顶端部511被推动而螺旋弹簧7收缩时,螺旋弹簧7由于弹性产生回弹力。产生该回弹力的起点为螺旋弹簧7的一端部711及另一端部731。如图4所示,一端部711及另一端部731的位置相对于偏心卷绕部751a的在图4中以箭头示出的偏心的朝向离开90度以上,在该俯视下为顺时针90度以上、270度以下。因此,通过以一端部711及另一端部731的位置为起点产生的回弹力,以使偏心卷绕部751a向图2中的箭头A1的方向(偏心方向)移动的方式起作用。
通过使一端部711及另一端部731与偏心卷绕部751a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上述那样,能够使螺旋弹簧7可靠地弯曲。
在使用弹簧连接器10时起到图2那样的作用效果。当在使用时接触对象的端子被按压于顶端部511时,可动销5向后退方向移动而螺旋弹簧7收缩。于是,如图2所示,螺旋弹簧7在偏心卷绕部751a的部分向其偏心方向弯曲。偏心方向是在图2中以箭头A1示出的方向,是偏心卷绕部751a的卷绕中心相对于轴直线L1偏心的方向,是图4所示的俯视下的从基点P31朝向卷绕中心P33的方向。偏心方向(以箭头A1示出的径向)上的力起作用,可动销5的外周面(孔部55的外周部分)被按压于管3的内周面。因此,在使用时能够使可动销5和管3可靠地接触,从而能够实现可动销5与管3之间的稳定的电连接。即使螺旋弹簧7收缩,可动销5的后端面531的后方(可动销5被推入的方向)也会保持空着空间的状态。因此,螺旋弹簧7的一端侧的部分不会妨碍可动销5向后退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使用时不会妨碍可动销5的移动而可谋求提高弹簧连接器10中的接触稳定性的技术。
〔第2实施方式〕
图5及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弹簧连接器10a的结构例的图。图5及图6是以将弹簧连接器10a纵向剖切的方式将管3及可动销5切开、且对于管3及可动销5示出剖面、对于螺旋弹簧7a示出侧面的图。图5示出了可动销5的突出状态,图6示出了可动销5的后退状态。如图5及图6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弹簧连接器10a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有底的管3、可动销5和螺旋弹簧7a。可动销5的顶端部511从管3的开口突出,具有向突出方向的相反侧开口的孔部55。螺旋弹簧7a的一端部与管3的底部抵接,另一端部与孔部55的底部抵接,对可动销5向突出方向施力。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螺旋弹簧7a中,成为有效圈数部分的各卷绕部751的卷绕中心随着接近偏心卷绕部751a逐渐位移的结构。具体而言,在图5或图6的例子中,位于孔部55的内部的卷绕部751、且中央附近的卷绕部751与偏心卷绕部751a相当。该偏心卷绕部751a以外的各卷绕部751构成为卷绕中心从两端侧向偏心卷绕部751a的偏心方向阶梯性地位移。由此,螺旋弹簧7a整体具有长度方向向偏心方向弯曲的形状。
在本结构的弹簧连接器10a中,当在使用时推动顶端部511而将可动销5推入到管3中时,在作为偏心卷绕部751a的偏心方向的图6中以箭头A4示出的径向上作用着力。于是,偏心卷绕部751a的偏心位置以进一步向偏心方向偏移的方式移动而螺旋弹簧7a弯曲,偏心卷绕部751a的卷绕部分推压孔部55的内周面,将可动销5的外周面按压于管3的内周面。因此,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以上说明了两个实施方式,但能够适用本发明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实施结构要素的追加、省略、变更。
例如,螺旋弹簧的有效圈数部分75中的偏心卷绕部751a的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例示的配置。图7~图12是分别示出变形例的弹簧连接器所具备的螺旋弹簧7b、7c、7d、7e、7f、7g的结构的图。
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设为有效圈数部分75具有多个偏心卷绕部751a的结构。在图7的例子中,具有三个偏心卷绕部751a。由此,能够实现在有效圈数部分75中具有多个偏心卷绕部751a的螺旋弹簧7b。
如图8所示,也可以交替地配置非偏心卷绕部751b和偏心卷绕部751a来构成有效圈数部分75。在图8中,示出了非偏心卷绕部751b和偏心卷绕部751a两个两个地交替配置的有效圈数部分75的结构例。也可以设为一个一个地交替配置非偏心卷绕部751b和偏心卷绕部751a的结构。由此,能够实现在有效圈数部分75中非偏心卷绕部751b和偏心卷绕部751a交替地配置的螺旋弹簧7c。
如图9所示,也可以不规则地配置有效圈数部分75中的偏心卷绕部751a。由此,能够实现在有效圈数部分75中不规则地配置偏心卷绕部751a的螺旋弹簧7d。
如图10所示,也可以设为有效圈数部分75除了非偏心卷绕部751b及偏心卷绕部751a以外还具有异种偏心卷绕部751c的结构。异种偏心卷绕部751c是在从轴直线L1的直线方向观察螺旋弹簧的一端部711或另一端部731的俯视(参照图4)下在与从示出轴直线L1的位置的基点朝向偏心卷绕部751a的卷绕中心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具有卷绕中心的卷绕部。更详细而言,在该俯视下,在线(基准线)L31与从基点P31朝向异种偏心卷绕部751c的卷绕中心的线所成的角为90度以下的位置具有卷绕中心的卷绕部是异种偏心卷绕部751c。线(基准线)L31是从示出轴直线L1的位置的基点P31朝向偏心卷绕部751a的卷绕中心P33的线。在图10的例子中,有效圈数部分75包含一个在与从基点朝向偏心卷绕部751a的卷绕中心的方向朝向相反的方向上具有卷绕中心的异种偏心卷绕部751c。由此,能够实现在有效圈数部分75中具有相对于轴直线L1向与偏心卷绕部751a所在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偏心的异种偏心卷绕部751c的螺旋弹簧7e。
如图11所示,螺旋弹簧7f的节距也可以为不等节距。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将偏心卷绕部751a的节距L32设得比非偏心卷绕部751b的节距L33窄。与之相反地,也可以将偏心卷绕部751a的节距L32设得比非偏心卷绕部751b的节距L33宽。由此,能够使用节距不等间隔的螺旋弹簧7f构成弹簧连接器。
另外,也可以设为在螺旋弹簧的有效圈数部分中包含不同外径的卷绕部的结构。例如,如图12所示,可以是在作为第2实施方式示出的有效圈数部分75的各卷绕部751的卷绕中心随着接近偏心卷绕部751a而逐渐位移的螺旋弹簧的结构中,对于各卷绕部751的外径也设为随着接近偏心卷绕部751a逐渐减小。由此,能够实现在有效圈数部分75中具有不同外径的卷绕部751的螺旋弹簧7g。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例示了两端部的卷绕部被设为支撑圈部的两端闭合收口的螺旋弹簧,但也可以是使用了两端为开放收口的螺旋弹簧的结构。闭合收口是指使端部成为弹簧线无间隔的状态的卷绕方法。开放收口是指使端部成为弹簧线有间隔的状态的卷绕方法。
另外,构成弹簧连接器的螺旋弹簧的截面形状(线材的截面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圆形状、椭圆形状、多边形状等。另外,对于一个卷绕部的卷绕形状(图4的俯视下的形状)也并不限于圆形状,例如可以设为矩形状、椭圆形状等其他形状。
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这些发明能够如以下那样概括。
本发明的方案为一种弹簧连接器,具备:管;顶端部从上述管的开口突出、且具有向突出方向的相反侧开口的孔部的可动销;和对上述可动销向上述突出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上述螺旋弹簧具有偏心卷绕部,该偏心卷绕部的卷绕中心相对于将一端部的卷绕部的卷绕中心和另一端部的卷绕部的卷绕中心连结的轴直线偏心。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螺旋弹簧构成为具有卷绕中心相对于将两端部的卷绕部的卷绕中心彼此连结的轴直线偏心的偏心卷绕部。根据本结构,在顶端部被推动而可动销被推入到管中时,至少通过偏心卷绕部作用着将可动销按压于管的作用力。因此,能够在使用时使可动销和管可靠地接触,从而能够实现可动销与管之间的稳定的电连接。另一方面,抑制了螺旋弹簧的一端侧的卷绕部妨碍可动销的移动的情况。因此,能够扩大使用时的可动销的移动范围,与之相应地,能够缩短弹簧连接器的全长。另外,能够谋求提高可动销与管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也可以是,上述一端部在从上述轴直线的直线方向进行的俯视下处在从示出该轴直线的位置的基点朝向上述偏心卷绕部的卷绕中心的线与从上述基点朝向该一端部的线所成的角为顺时针90度以上、270度以下的位置,
上述另一端部在上述俯视下处在从上述基点朝向上述偏心卷绕部的卷绕中心的线与从上述基点朝向该另一端部的线所成的角为顺时针90度以上、270度以下的位置。
也可以是,上述螺旋弹簧的两端为闭合收口。
也可以是,上述螺旋弹簧的上述一端部的支撑圈部的外径比与该支撑圈部相邻的卷绕部的外径小,上述另一端部的支撑圈部的外径比与该支撑圈部相邻的卷绕部的外径小。
也可以是,上述偏心卷绕部位于上述孔部的内部。
也可以是,上述偏心卷绕部的外径比与上述偏心卷绕部相邻的卷绕部的外径小。
也可以是,上述偏心卷绕部处在上述一端部与上述另一端部之间的有效圈数部分,
上述偏心卷绕部的外径比上述有效圈数部分中的上述偏心卷绕部以外的卷绕部的外径小。
也可以是,上述螺旋弹簧具有多个上述偏心卷绕部。
也可以是,上述螺旋弹簧在上述有效圈数部分具有异种偏心卷绕部,该异种偏心卷绕部在上述俯视下在与从上述基点朝向上述偏心卷绕部的卷绕中心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具有卷绕中心。
也可以是,上述偏心卷绕部处在上述一端部与上述另一端部之间的有效圈数部分,
上述有效圈数部分的各卷绕部的卷绕中心随着接近上述偏心卷绕部逐渐位移。
也可以是,上述螺旋弹簧为不等节距。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弹簧连接器
3…管
5…可动销
511…顶端部
55…孔部
7、7a、7b、7c、7d、7e、7f、7g…螺旋弹簧
71…一端支撑圈部
711…一端部
73…另一端支撑圈部
731…另一端部
75…有效圈数部分
751…卷绕部
751a…偏心卷绕部
751b…非偏心卷绕部
751c…异种偏心卷绕部。

Claims (10)

1.一种弹簧连接器,具备:
管;
顶端部从所述管的开口突出、且具有向突出方向的相反侧开口的孔部的可动销;和
对所述可动销向所述突出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具有偏心卷绕部,该偏心卷绕部的卷绕中心相对于将一端部的卷绕部的卷绕中心和另一端部的卷绕部的卷绕中心连结的轴直线偏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连接器,其中,
所述一端部在从所述轴直线的直线方向进行的俯视下处在从示出该轴直线的位置的基点朝向所述偏心卷绕部的卷绕中心的线与从所述基点朝向该一端部的线所成的角为顺时针90度以上、270度以下的位置,
所述另一端部在所述俯视下处在从所述基点朝向所述偏心卷绕部的卷绕中心的线与从所述基点朝向该另一端部的线所成的角为顺时针90度以上、270度以下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簧连接器,其中,
所述螺旋弹簧的两端为闭合收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连接器,其中,
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一端部的支撑圈部的外径比与该支撑圈部相邻的卷绕部的外径小,所述另一端部的支撑圈部的外径比与该支撑圈部相邻的卷绕部的外径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弹簧连接器,其中,
所述偏心卷绕部位于所述孔部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弹簧连接器,其中,
所述偏心卷绕部的外径比与所述偏心卷绕部相邻的卷绕部的外径小。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弹簧连接器,其中,
所述偏心卷绕部处在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有效圈数部分,
所述偏心卷绕部的外径比所述有效圈数部分中的所述偏心卷绕部以外的卷绕部的外径小。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弹簧连接器,其中,
所述螺旋弹簧在所述有效圈数部分具有异种偏心卷绕部,该异种偏心卷绕部在所述俯视下在与从所述基点朝向所述偏心卷绕部的卷绕中心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具有卷绕中心。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弹簧连接器,其中,
所述偏心卷绕部处在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有效圈数部分,
所述有效圈数部分的各卷绕部的卷绕中心随着接近所述偏心卷绕部而逐渐位移。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弹簧连接器,其中,
所述螺旋弹簧为不等节距。
CN202180032138.8A 2020-05-07 2021-04-30 弹簧连接器 Pending CN1155527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1785 2020-05-07
JP2020081785A JP2021177446A (ja) 2020-05-07 2020-05-07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PCT/JP2021/017237 WO2021225121A1 (ja) 2020-05-07 2021-04-30 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2730A true CN115552730A (zh) 2022-12-30

Family

ID=78409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2138.8A Pending CN115552730A (zh) 2020-05-07 2021-04-30 弹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78906A1 (zh)
EP (1) EP4148913A4 (zh)
JP (1) JP2021177446A (zh)
CN (1) CN115552730A (zh)
TW (1) TW202143558A (zh)
WO (1) WO20212251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73519A (ja) * 2022-05-26 2023-12-07 株式会社ヨコオ プローブ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12491C2 (de) * 1980-03-31 1984-10-25 Feinmetall Gmbh, 7033 Herrenberg Kontaktbaustein zum Prüfen von elektrischen Leiterplatten
JP3195295B2 (ja) * 1993-02-10 2001-08-06 株式会社ヨコオ 電気接続用コネクタ
US7315176B2 (en) * 2004-06-16 2008-01-01 Rika Denshi America, Inc. Electrical test probes, methods of making, and methods of using
CN200953400Y (zh) * 2006-09-06 2007-09-26 乔盟弹簧股份有限公司 探针式连接器改良结构
KR20130014486A (ko) * 2009-11-13 2013-02-07 테스트 툴링 솔루션즈 그룹 피티이 리미티드 프로브 핀
JP5568441B2 (ja) * 2010-10-27 2014-08-06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接続端子
KR101552553B1 (ko) * 2014-09-23 2015-10-01 리노공업주식회사 검사장치용 컨택트 프로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3558A (zh) 2021-11-16
EP4148913A1 (en) 2023-03-15
WO2021225121A1 (ja) 2021-11-11
US20230178906A1 (en) 2023-06-08
EP4148913A4 (en) 2024-05-08
JP2021177446A (ja) 2021-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3182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875526A (zh) 具有多个弧形元件的电触头
US6767260B2 (en) Hyperboloid electrical contact
CN101884149A (zh) 触头装置
CN107039790A (zh) 电缆组件、连接器和制造电缆组件的方法
US20080274632A1 (en) Spark Plug Terminal Connec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JP4614434B2 (ja) プローブ
WO2015046212A1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115552730A (zh) 弹簧连接器
US7118429B1 (e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wire trap
EP0748516B1 (en) Electric lamp
CN1281269A (zh) 具有沿圆筒状柔性基层延伸的螺旋天线部件的天线
US8814577B2 (en) Electric connecting structure between substrate and electric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connection between substrate and electric component
EP1635419B1 (en) Antenna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antenna
CN116581611A (zh) 具有两件式压接外套圈的轴向电缆端子
JP2708327B2 (ja) オス型コネクタを受け取る電気コネクタ
JP4392381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5299953A (en) Cutting and clamping sleeve contact
JP3564400B2 (ja) 接続用端子
US2024006356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il spring terminal
US20240183725A1 (en) Pressure sensitive sensor
CN101164194B (zh) 电容性馈源天线
JP3382913B2 (ja) ロッドアンテナ
CN109155481B (zh) 接触元件
CN115280600A (zh) 连接器壳体及带连接器的电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