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9790A - 电缆组件、连接器和制造电缆组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缆组件、连接器和制造电缆组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9790A
CN107039790A CN201610900671.2A CN201610900671A CN107039790A CN 107039790 A CN107039790 A CN 107039790A CN 201610900671 A CN201610900671 A CN 201610900671A CN 107039790 A CN107039790 A CN 107039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forging
clip
metal shell
st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006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9790B (zh
Inventor
佐佐木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39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9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9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9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24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action of a clamping member, e.g. screw fasten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20Metal tubes, e.g. lead shea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04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 H01R13/580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formed by a metallic element crimped around the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2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using a crimping slee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6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one conductor screwing into an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缆组件、连接器和制造电缆组件的方法,其中固定至电缆的锻压部的定位精度得以提高,并且电缆的抗拉强度也得以提高。组件(A1)包括电缆(100)、夹子(200)和金属壳体(300)。夹子(200)牢固地保持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该突出部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位于Y方向侧的第一端部(111)突出。金属壳体(300)包括至少容纳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和夹子(200)的在Y方向侧的第一端部(210)的管状形状的锻压部(310)。锻压部(310)被从外侧锻压成至少与第一端部(111)和第一端部(210)压力接触并固定至第一端部(111,210),从而至少使得第一端部(111)弹性变形并使得第一端部(210)塑性变形。

Description

电缆组件、连接器和制造电缆组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组件、连接器和制造电缆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05-217638公开了一种安装至同轴连接器的同轴电缆的结构。该传统结构包括同轴连接器、同轴电缆和锻压部。
同轴连接器具有金属外壳、插座和绝缘本体。金属外壳具有主部和管状连接部。金属外壳的主部容纳插座和保持该插座的本体。
同轴电缆具有管状外部绝缘体、位于外部绝缘体内的管状屏蔽导体、位于屏蔽导体内的管状内部绝缘体以及位于内部绝缘体内的内部导体。屏蔽导体的远侧部从外部绝缘体突出。内部绝缘体的远侧部从屏蔽导体的远侧部突出。内部导体的远侧部从内部绝缘体的远侧部突出。屏蔽导体的远侧部装配在同轴连接器的连接部中,而内部导体的远侧部连接至插座。
由金属片制成的锻压部卷绕在同轴电缆的外部绝缘体和同轴连接器的连接部周围。锻压部被从外侧锻压而与同轴电缆的外部绝缘体和同轴连接器的连接部进行压力接触并固定至该外部绝缘体和连接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卷绕过程中,锻压部可能在与预定位置不同的错误位置处固定至同轴电缆的外部绝缘体和同轴连接器的连接部,导致锻压部的定位精度降低。而且,由于锻压部仅仅被固定至同轴电缆的外部绝缘体,所以同轴电缆具有低抗拉强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作出的,并且提供了一种电缆组件和连接器,其中改善了固定至电缆的锻压部的定位精度并且改善了电缆的抗拉强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电缆组件的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缆组件包括电缆、由金属制成的夹子以及管状形状的金属壳体。该电缆包括管状形状的外部绝缘体和管状形状的外部导体。该外部绝缘体具有位于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端部。该外部导体布置在所述外部绝缘体内,并且包括从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夹子牢固地保持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突出部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一端部。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管状形状的锻压部。该锻压部至少容纳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夹子的所述第一端部。所述锻压部被从所述锻压部的外侧锻压成至少与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夹子的所述第一端部压力接触并固定至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夹子的所述第一端部,使得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弹性变形并且所述夹子的所述第一端部塑性变形。
该方面的电缆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技术特征。首先,金属壳体的锻压部以提高的精度相对于电缆固定就位。这是因为:夹子牢固地保持外部导体的突出部;至少外部绝缘体的第一端部和夹子的第一端部被容纳在锻压部中并相对于该锻压部定位;并且在该状态下从外侧对该锻压部进行锻压,使得该锻压部固定至外部绝缘体的第一端部和夹子的第一端部。其次,电缆的抗拉强度得以提高。这是因为被锻压的锻压部至少与外部绝缘体的第一端部和夹子的第一端部压力接触,使得至少外部绝缘体的第一端部弹性变形并且夹子的第一端部塑性变形。
所述金属壳体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未锻压部。该第一未锻压部可以为所述金属壳体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管状端部。
所述金属壳体可以包括第二未锻压部。该第二未锻压部可以为所述金属壳体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管状端部。所述第二未锻压部可以在内部尺寸或内径方面大于所述锻压部。所述电缆的所述外部绝缘体可以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未锻压部,在所述外部绝缘体与所述第二未锻压部之间具有空隙。该方面的电缆组件被构造成有利地降低了电缆的外部绝缘体与第二未锻压部接触的可能性,即使电缆在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弯曲时也是如此。这种减少的接触降低了电缆的外部绝缘体上的载荷。
所述锻压部可以位于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第一未锻压部和所述第二未锻压部之间。
所述第二未锻压部可以包括:所述第二未锻压部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内边缘;以及沿着所述内边缘的倒角。在该方面的电缆组件中,沿着内边缘设置了倒角,以降低电缆的外部绝缘体与第二未锻压部接触的可能性,即使当该电缆在金属壳体的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弯曲时也是如此。这种减少的接触降低了电缆的外部绝缘体上的载荷。
所述第二未锻压部可以包括环状的容纳凹部。该容纳凹部可以与所述第二未锻压部的孔连通并具有底部。以上描述的任一方面的电缆组件都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密封件,该第一密封件为容纳在所述容纳凹部中的环状的弹性体。所述电缆的所述外部绝缘体可以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可以与所述外部绝缘体和所述容纳凹部的底部紧密接触。该方面的电缆组件具有改进的抗水和抗灰尘性。
所述第二未锻压部可以进一步包括沿着所述容纳凹部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边缘的弯曲部。该弯曲部可以被弯曲成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接触。在该方面的电缆组件中,在制造电缆组件时,能够容易地将第一密封件放置在第二未锻压部的容纳凹部内。具体地,将第一密封件放置到第二未锻压部的容纳凹部内,然后将该第二未锻压部的与弯曲部对应的一部分弯曲并使从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与第一密封件接触。因而形成了该弯曲部,并且将第一密封件容纳在第二未锻压部的容纳凹部中。
所述电缆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管状形状的内部绝缘体和至少一个内部导体。所述内部绝缘体可以布置在所述外部导体内并且包括从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突出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内部导体可以布置在所述内部绝缘体内并且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可以从所述内部绝缘体的所述突出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突出。
以上描述的任一方面的电缆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具有绝缘特性的本体以及端子。该端子可以由所述本体保持并且连接至所述电缆的所述内部绝缘体的所述连接部。
上述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电缆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至所述夹子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可以容纳所述本体、所述端子和所述内部导体的所述连接部。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可以包括以上描述的任一方面的电缆组件。该连接器可以进一步包括树脂壳体。该树脂壳体可以具有被构造成容纳所述电缆组件的容纳孔。
所述连接器可以进一步包括大体U形的保持部。该树脂壳体可以进一步具有一对连通孔,所述一对连通孔分别在所述容纳孔的第二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与所述容纳孔连通。所述第二方向可以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保持部可以被固定至所述树脂壳体并且可以具有一对保持臂。所述保持臂可以布置在相应的连通孔内并牢固地保持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第一未锻压部。在该方面的连接器中,所述电缆组件能够容易地在所述树脂壳体的容纳孔内固定就位。
以上描述的任一方面的连接器可以包括第二密封件,该第二密封件为环状的弹性体。所述电缆组件的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第一未锻压部和所述第二未锻压部中的至少一个未锻压部可以在所述第二密封件内部延伸。所述第二密封件可以与所述至少一个未锻压部和所述树脂壳体的所述容纳孔的壁紧密接触。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制造电缆组件的方法包括:制备包括外部绝缘体和外部导体的电缆,该外部导体包括从该外部绝缘体的第一端部向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制备由金属制成的夹子;将所述夹子装配在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突出部上;制备管状形状的金属壳体;至少将装配在所述电缆的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突出部上的所述夹子以及所述电缆的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插入所述金属壳体内;以及从外侧锻压所述金属壳体的至少一部分。锻压所述金属壳体的步骤包括使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至少与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夹子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一端部压力接触,使得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固定至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夹子的所述第一端部。使所述金属壳体压力接触的步骤使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弹性变形并且使所述夹子的所述第一端部塑性变形。
装配所述夹子的步骤可以包括围绕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突出部卷绕可以为金属片的所述夹子。替代地,装配所述夹子的步骤可以包装将所述外部导体的突出部插入可以为金属管的所述夹子中。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前侧、顶侧、右侧的立体图;
图1B是沿着图1A中的线1B-1B截取的电缆组件的剖视图;
图2A是在将电缆和夹子插入到金属壳体内之前的状态下电缆组件的电缆、夹子和金属壳体的前侧、顶侧、右侧的立体图;
图2B是在将电缆和夹子插入到金属壳体内之前的状态下电缆组件的电缆、夹子和金属壳体的后侧、底侧、左侧的立体图;
图3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的前侧、顶侧、右侧的立体图;
图3B是沿着图3A中的线3B-3B截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A是在将电缆和夹子插入到金属壳体内之前的状态下电缆组件的电缆、夹子、金属壳体和第一密封件的前侧、顶侧、右侧的立体图;
图4B是在将电缆和夹子插入到金属壳体内之前的状态下电缆组件的电缆、夹子、金属壳体和第一密封件的后侧、底侧、左侧的立体图;
图5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前侧、顶侧、右侧的立体图;
图5B是沿着图5A中的线5B-5B截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C是沿着图5A中的线5C-5C截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以及
图5D是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在以上附图的简要描述以及随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方便而使用了诸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之类的相对空间术语,并且这些相对空间术语参照了如附图中描绘的电缆组件、连接器及其组成零件的方位。使用这些数据并不是为了进行限制,无论是在本发明的使用当中、本发明的制造、运输、保管、销售还是组装过程中。
附图标记列表
A1:电缆组件
100:电缆
110:外部绝缘体
111:第一端部
120:外部导体
121:突出部
130:内部绝缘体
131:突出部
140:内部导体
141:连接部
200:夹子
210:第一端部
220:第二部分
230:接合突起
300:金属壳体
310:锻压部
320:第一未锻压部
330:第二未锻压部
331:倒角
C1:连接器
A2:电缆组件
100:电缆
110:外部绝缘体
111:第一端部
120:外部导体
121:突出部
130:内部绝缘体
131:突出部
140:内部导体
141:连接部
200’:夹子
210’:第一端部
220’:第二部分
300’:金属壳体
310’:锻压部
320’:第一未锻压部
321a’:第一孔
321b’:第二孔
322’:可保持部
323’:可插入部
324’:大直径部
330’:第二未锻压部
332’:容纳凹部
332a’:底部
333’:第一壁
334’:第二壁
335’:弯曲部
400a:密封件(第一密封件)
500:本体
510:连接部
520:支撑部
600:端子
610:接触部
620:尾部
700:金属外壳
710:外壳本体
720:连接部
800:树脂壳体
810:保持孔
820:连接孔
830:连通孔
831:接合突起
900:保持部
910:保持臂
911:突耳
400b:密封件(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1A至图2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A1(下文也称为组件A1)。图1A至图2B示出了根据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下文以称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组件A1。组件A1包括电缆100、由金属制成的夹子200和管状形状的金属壳体300。图1A和图1B示出了Y-Y’方向,该Y-Y’方向对应于金属壳体300的纵向方向以及权利要求中的第一方向。在Y-Y’方向上,Y方向对应于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而Y’方向对应于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
电缆100包括管状形状的外部绝缘体110、管状形状的外部导体120、管状形状的至少一个内部绝缘体130和至少一个内部导体140。外部绝缘体110可以优选为电缆100的外护套。外部绝缘体110具有第一端部111,该第一端部111是位于Y方向侧的端部。外部导体120布置在外部绝缘体110内。外部导体120具有在Y方向上从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突出的突出部121。突出部121是位于外部导体120的Y方向侧的端部。内部绝缘体130布置在外部导体120内。内部绝缘体130包括在Y方向上从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突出的突出部131。突出部131是内部绝缘体130的位于Y方向侧的端部。内部导体140布置在内部绝缘体130内。内部导体140包括连接部141,该连接部141是内部导体140的端部并且从突出部131在Y方向上突出。
电缆100可以包括布置在外部导体120内的多个内部绝缘体130。电缆100可以包括布置在各个内部绝缘体130内的多个内部导体140。
在图1A至图2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电缆100是具有单个内部绝缘体130和单个内部导体140的同轴电缆。外部绝缘体110、外部导体120和内部绝缘体130均为圆管状形状。
夹子200牢固地保持电缆100的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更具体地夹子200可以由金属片制成,并且可以围绕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31卷绕并牢固地保持该突出部121。卷绕的夹子200可以具有管状形状或者可以具有大体为弓形、C形或U形的横截面。另选地,夹子200可以是具有圆形、多边形或其他形状的横截面的金属管,并且可以装配在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上并牢固地保持该突出部121。在图1B和图2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夹子200是弯曲成管状形状并卷绕在突出部121周围的金属片。
夹子200通过保持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而电连接至外部导体120。夹子200包括作为位于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210、作为位于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220以及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间部。第一端部210位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附近。换言之,第一端部210和第一端部111沿着Y-Y’方向彼此紧邻地布置。
夹子200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接合突起230。该或各接合突起230为向夹子200内部突出的环状、弓形、矩形或圆形突起。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夹子200包括沿着Y-Y’方向间隔开的两个接合突起230。接合突起230被从夹子200的外圆周面侧冲压而向夹子200内部突出,以形成沿着夹子200的圆周的弓形曲线。因而,接合突起230的外侧形成凹部。接合突起230与电缆100的外部导体120接合。该接合提高了夹子200相对于电缆100的外部导体120在Y-Y’方向上的抗拉强度。
金属壳体300是具有圆形、多边形或其他形状的在Y-Y’方向上延伸的管。金属壳体300包括管状形状的锻压部310。锻压部310可以是金属壳体300在Y-Y’方向上的部分,例如位于Y方向侧的端部、位于Y’方向侧的端部或者位于Y方向侧上的端部与位于Y’方向侧的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另选地,锻压部310可以是整个金属壳体300a。在图1A至图2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锻压部310是金属壳体300的中间部分。
锻压部310可以优选容纳至少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和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另选地,该锻压部310可以容纳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和夹子200的中间部分。另选地,锻压部310可以容纳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和整个夹子200。在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锻压部310容纳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以及夹子200除了第二部分220之外的部分(包括第一端部210和中间部分)。
锻压部310被从锻压部310的外侧朝向外部绝缘体110和夹子200锻压。由于被锻压,锻压部310至少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和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压力接触并固定至第一端部111和第一端部210。锻压部310上的压力至少致使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弹性变形,并致使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朝向外部导体120塑性变形(屈曲)。锻压部310可以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和夹子200的中间部分压力接触并固定至第一端部111、第一端部210和中间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锻压部310上的压力致使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弹性变形并致使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和中间部分塑性变形(屈曲)。另选地,锻压部310可以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和整个夹子200压力接触并固定至第一端部111和整个夹子200。在这种情况下,锻压部310上的压力致使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弹性变形并致使整个夹子200塑性变形。在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锻压部310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和夹子200的除了第二部分220的部分压力接触并固定至第一端部111和夹子200的除了第二部分220的部分,并且锻压部310上的压力致使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弹性变形,并致使夹子200的除了第二部分220之外的部分塑性变形。金属壳体300经由夹子200电连接至电缆100的外部导体120。应该认识到,图1A和图1B图示了被锻压的锻压部310,而图2A和图2B图示了未锻压的锻压部310。在下文中,还将夹子200固定至锻压部310的部分称为夹子200的固定部。
金属壳体3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未锻压部320,第一未锻压部320是金属壳体300在Y方向侧上的管状端部。第一未锻压部320的内部与锻压部310的内部连通。第一未锻压部320可以具有比锻压部310大的内部尺寸或内径,可以具有比锻压部310小的内部尺寸或内径,或者可以具有与锻压部310相同的内部尺寸或内径。在图1A至图2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未锻压部320具有比锻压部310大的内部尺寸或内径。
如果夹子200的固定部是以上描述的夹子200的部分,则第一未锻压部320可以容纳夹子200的相对于夹子200的固定部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以及电缆100的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或者可以容纳夹子200的相对于夹子200的固定部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以及电缆100的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如果夹子200的固定部是如上所述的整个夹子200,则第一未锻压部320可以容纳电缆100的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或者可以容纳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和电缆100的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在图1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未锻压部320以非接触方式容纳夹子200的相对于夹子200的固定部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电缆100的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和电缆100的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未锻压部分320以非接触方式仅容纳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和电缆100的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
金属壳体3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未锻压部330。第二未锻压部330为金属壳体300的位于Y’方向侧的端部。第二未锻压部330的内部(孔)与锻压部310的内部(孔)连通。第二未锻压部330具有比锻压部310大的内部尺寸或内径。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延伸通过第二未锻压部330,在外部绝缘体110和第二未锻压部330之间存在空隙。换言之,外部绝缘体110的相对于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布置在第二未锻压部330内部,位于半空中。
第二未锻压部330可以包括孔、位于Y’方向侧的内边缘以及倒角331。该孔在Y-Y’方向上延伸穿过第二未锻压部330。内边缘是第二未锻压部330的位于Y’方向侧的圆环形或多边形环状内部。倒角331(该倒角331是沿着第二未锻压部330的内边缘的倾斜面)在Y方向上朝向第二未锻压部330的径向中心倾斜。
组件A1可以进一步包括由绝缘材料(如塑料材料)制成的本体(未示出)。该本体可以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该连接部具有位于本体的Y方向端的连接孔、舌片或管状部。该支撑部具有位于本体的Y’方向端的支撑孔或平台。
组件A1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端子(未示出)。该端子被保持在本体中。具体地说,该端子可以嵌件成型在本体中或者保持在本体的孔中。该端子包括接触部和尾部。该接触部布置在连接部的连接孔或管状部内,或者暴露于连接部的舌片之外。该尾部布置在支撑部的支撑孔内或支撑部的平台上。该尾部连接至电缆100的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如果电缆100包括多个内部导体140和多个内部绝缘体130,则相应地设置多个端子。在这种情况下,本体的支撑部具有多个支撑孔或一个或多个平台,并且所述端子被保持在本体中,使得这些端子的尾部被布置在支撑部的相应支撑孔内或所述平台或相应平台上。接触部的尾部连接至内部导体140的相应连接部141。
本体和至少一个端子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未锻压部320内。如果设置多个端子,则本体和端子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未锻压部320中。在任一种情况下,第一未锻压部32都可以用作屏蔽壳体。
以上描述的组件A1可以在如下步骤中制造。首先,将电缆100制备成具有如下构造。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从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在Y方向上突出。至少一个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从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在Y方向上突出。至少一个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从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在Y方向上突出。
制备夹子200。将夹子200装配在电缆100的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上。更具体地,如果夹子200由金属片制成,则装配夹子200的步骤可以优选地包括围绕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卷绕夹子200以将夹子200弯曲成管状形状或具有大体弓形横截面的形状、C形或U形。如果夹子200是金属管,则装配夹子200的步骤可以包括将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插入或装配到夹子200内。
还将金属壳体300制备成具有如下构造。1)金属壳体300的与锻压部310对应的至少一部分未被锻压。2)金属壳体300整体上具有比电缆100的外部尺寸或外径和装配在电缆100的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上的夹子200的外部尺寸或外径大的内部尺寸或内径。
之后,将电缆100的Y方向端部和装配在突出部121上的夹子200插入金属壳体300内。该插入步骤包括将装配在电缆100的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和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上的夹子200布置在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内。如果金属壳体300包括第一未锻压部320,则该插入步骤可以包括将电缆100的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布置在第一未锻压部320内,并且/或者包括将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和电缆100的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布置到第一未锻压部320内。
如果组件A1包括本体和至少一个端子并且金属壳体300包括第一未锻压部320,则电缆100的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连接至保持在本体中的端子。该插入步骤可以包括将所述本体、端子和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布置到第一未锻压部320内。
如果金属壳体300包括第二未锻压部330,则该插入步骤包括将电缆100的相对于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布置到第二未锻压部330内。如果金属壳体300包括第一未锻压部320和/或第二未锻压部330,则第一未锻压部320和/或第二未锻压部330可以优选地在制备好的金属壳体300中实现。
然后,从外侧锻压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金属壳体300的该至少一部分可以是金属壳体300的Y方向端部、金属壳体300的Y’方向端部和/或金属壳体300的中间部分,或者可以是整个金属壳体300。锻压金属壳体300的步骤可以包括如下动作(1)至(4)中的一动作,但是不限于此:
(1)使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和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压力接触,从而将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至第一端部111和第一端部210;
(2)使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和夹子200的中间部分压力接触,从而将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至第一端部111、第二端部210和夹子200的中间部分;
(3)使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以及夹子200除了第二端部220之外的部分压力接触,从而将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至第一端部111和夹子200的除了第二端部220之外的部分;或者
(4)使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和整个夹子200压力接触,从而将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至第一端部111和整个夹子200。
这些步骤(1)至(4)可以分别包括如下动作(a1)至(4b)但是不限于:
(1a)使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压力接触的步骤包括使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弹性变形并且使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塑性变形;
(2a)使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压力接触的步骤包括使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弹性变形并且使第一端部210和夹子200的中间部分塑性变形;
(3a)使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压力接触的步骤包括使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弹性变形并且使夹子200的除了第二部分220之外的部分塑性变形;以及
(4a)使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压力接触的步骤包括使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弹性变形并且使整个夹子200塑性变形。
这样就制成了组件A1。
组件A1至少具有如下技术特征。首先,金属壳体300的锻压部310以提高的精度相对于电缆100固定就位。这是因为夹子200牢固地保持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至少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和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被收纳在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中并且相对于该至少一部分定位;在该状态下从外部锻压金属壳体300的至少一部分,从而将锻压部(锻压部310)至少固定至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和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
第二,电缆100在抗拉强度方面得以提高。这是因为锻压部310与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和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压力接触并至少固定至第一端部111和第一端部210,从而至少使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弹性变形并使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塑性变形。
第三,可以使锻压部310沿着Y-Y’方向的长度(沿着Y-Y’方向的锻压区域(屈曲区域))的长度最小。这是因为锻压部310如以上所述至少固定至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和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结果使得电缆100的抗拉强度增加。
第四,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相对来说不太可能受到当电缆100在金属壳体300的Y’方向侧上的部分处弯曲时所引起的载荷。一般来说,当电缆的该部分弯曲时,电缆的外部绝缘体和金属壳体之间的接触在外部绝缘体上施加载荷。然而,组件A1被构造成使得金属壳体300的第二未锻压部330容纳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在第二未锻压部330和外部绝缘体110之间具有空隙。而且,沿着第二未锻压部330的Y’方向侧上的内边缘设置了倒角331。该构造减低了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与金属壳体300的第二未锻压部330和/或第二未锻压部330的内边缘接触的可能性,即使当电缆100在金属壳体300的Y’方向侧上的部分处弯曲时也是如此。这种接触的减少将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上的载荷减少。
包括组件A1的连接器可以如下构造。该连接器可以进一步包括未示出的树脂壳体,该树脂壳体具有用于容纳组件A1的容纳孔。如果组件A1不包括任何本体或任何端子,则组件A1的电缆100的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可以是可连接至配对连接器的端子的。如果组件A1包括本体和端子,则组件A1的端子可以是可连接至配对连接器的端子的。以上描述的连接器至少具有与组件A的技术特征相同的技术特征。
现在将参照图3A至图4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方式的电缆组件A2(下文也称为组件A2)。图3A至图4B示出了根据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实施方式(下文称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组件A2。组件A2包括电缆100、金属夹子200’和管状形状的金属壳体300’。图3A和图3B还以与图1A和图1B相同的方式示出了Y-Y’方向。
组件A2的电缆100具有与组件A1的电缆100相同的构造。在图3A至图4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电缆100是同轴电缆。电缆100设置有一个内部绝缘体130和一个内部导体140。外部绝缘体110、外部导体120和内部绝缘体130均是圆形管状形状。
夹子200’可以具有与组件A1的夹子200相同的构造。夹子200’包括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一端部210’、作为Y方向侧的端部的第二端部220’和位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部分。夹子200’可以不具有如图3B至图4B的实施方式中一样的任何接合突起230,但是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接合突起230。
金属壳体300’可以具有或可以不具有与组件A1的金属壳体300相同的构造。金属壳体300’包括锻压部310’,锻压部310’可以具有与金属壳体300的锻压部310相同的构造。在图3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锻压部310’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和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压力接触并固定至第一端部111和第一端部210’。锻压部310’上的压力致使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弹性变形,并且致使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塑性变形。图3A和图3B图示了锻压了的锻压部310’,而图4A和图4B则图示了未锻压的锻压部310’。在下文中,夹子200’被固定至锻压部310’的部分将被称为夹子200’的固定部。
金属壳体300’可以包括第二未锻压部330’。第二未锻压部330’可以具有与金属壳体300的第二未锻压部330相同的构造,但是可以在如下方面与第二锻压部330不同。第二未锻压部330’可以包括孔和容纳凹部332’。该孔在Y-Y’方向上延伸穿过第二未锻压部330’并且贯穿地收纳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容纳凹部332’具有环状并且与第二未锻压部330’的孔连通。容纳凹部332’具有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位于第二未锻压部330’内的部分基本平行地延伸的底部332a’。
组件A2可以进一步密封件400a(如在权利要求中限定的第一密封件)。密封件400a是由橡胶等材料制成的环状弹性体,以贯穿地收纳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密封件400a被容纳在第二未锻压部330’的容纳凹部332’中。密封件400a具有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的外部尺寸或外径相当的内部尺寸或内径。密封件400a具有与容纳凹部332’的形状对应的外部形状或外径。密封件400a与外部绝缘体110的相对于第一端部111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紧密接触并与容纳凹部332’的底部332a’紧密接触。
在图3A至图4B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未锻压部330’进一步包括第一壁333’和第二壁334’。第一壁333’是在正交于Y-Y’方向的平面上延伸的环状壁。第二壁334’是从第一壁333’的外圆周在Y-Y’方向上延伸的管。第一壁333’和第二壁334’限定容纳凹部332’。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壁334’具有Y’方向端部,即容纳凹部332’的位于Y’方向侧的边缘。
第二未锻压部330’可以进一步包括弯曲部335’。弯曲部335’沿着容纳凹部332’的Y方向侧的边缘设置,并且被弯曲成从Y’方向侧接触密封件400a。弯曲部335’的内边缘可以优选地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间隔开,如图3B中所示。第二未锻压部330’和密封件400a可以被替换为组件A1的第二未锻压部330。
金属壳体330’可以包括第一未锻压部320’。第一未锻压部320’可以具有与金属壳体300的第一未锻压部320相同的构造,但是可以在如下方面与第一未锻压部320不同。第一未锻压部320’可以具有位于Y’方向侧的第一孔321a’和位于Y方向侧与第一孔321a’连通的第二孔321b’。如果夹子200’的固定部是夹子200’的一部分,则第一未锻压部320的第一孔321a’可以容纳夹子200’的相对于该固定部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和电缆100的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或者另选地容纳夹子200’的相对于该固定部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电缆100的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以及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的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如果夹子200’的固定部如上所述是整个夹子200’,则第一未锻压部320的第一孔321a’可以容纳电缆100的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或者另选地容纳电缆100的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和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的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在图3B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未锻压部320的第一孔321a’以非接触方式容纳夹子200’的相对于固定部的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以及电缆100的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
组件A2包括本体500,该本体500可以具有与组件A1的本体相同的构造。组件A2包括至少一个端子600,该端子600可以具有与组件A1的端子相同的构造。在图3B的实施方式中,该本体包括连接部510和支撑部520,并且设置了包括接触部610和尾部600的单个端子600。接触部610是在Y-Y’方向上延伸并布置在连接部510的连接孔内的销。尾部620布置在支撑部520的支撑孔内并连接至电缆100的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
组件A2可以进一步金属外壳700。金属外壳700包括外壳本体710和连接部720。连接部720机械地连接以及电连接在夹子200’的第二部分220’和外壳本体710之间。连接部720可以布置在第一未锻压部320内部。在图3B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720布置在第一未锻压部320’的第一孔321a’中。如果省去第一未锻压部320’,则连接部720可以优选地布置在金属外壳700的Y’方向侧。
外壳本体710是用于保持本体500并容纳本体500、至少一个端子600和电缆100的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的管状或箱形部。外壳本体710在Y方向上开口以暴露出本体500的连接部510和端子600的接触部610。外壳本体710可以具有或可以不具有至少两个保持件711以从相反侧弹性保持本体500。
外壳本体710可以具有容纳在第一未锻压部320’的第二孔321b’中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未锻压部320’的第二孔321b’可以具有比外壳本体710的被容纳部分的外部尺寸或外径大的尺寸或直径。另选地,如图3A至图4B所示,第二孔321b’可以具有与外壳本体710的被容纳部分的外部尺寸或外径相当的尺寸或直径。在这种情况下,外壳本体710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被容纳并保持在第一未锻压部320’的第二孔321b’中。
另选地,外壳本体710可以相对于金属壳体300’布置在Y方向侧。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端子600和电缆100的内部导体140的被容纳在壳本体710中的连接部141也相对于金属壳体300’布置在Y方向侧。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金属壳体300’的第一未锻压部320’可以省去。
如图3A至图4B所示的组件A2可以在如下步骤中制造。首先,将本体500制备成保持端子600。端子600可以嵌件成型在本体500中或者可以被插入并保持在本体500的保持孔中。以与组件A1的电缆100相同的方式制备电缆100。通过焊接或利用导电粘合剂将电缆100的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连接至端子600的尾部620。
然后,将金属片制备成包括与处于扩张状态下的夹子200’对应的第一端部、与扩张状态下的外壳本体710对应的第二部分以及连接部720。围绕电缆100的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卷绕金属片的第一端部以将其弯曲成管状形状或具有大体弓形、C形或U形横截面的形状。第一端部因而变成围绕突出部121装配的夹子200’。另一方面,将金属片的第二部分弯曲或卷曲成管状或箱形,从而包围本体500、端子600和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所形成的第二部分变成容纳本体500、端子600和内部导体140的连接部141的外壳本体710。
还将金属壳体300’制备成具有如下构造(1)至(3):
(1)预先形成第一未锻压部320’和第二未锻压部330’,同时加热金属壳体300’的中间部分以进行锻压;
(2)金属壳体300’的内部尺寸或内径在整体上大于电缆100以及装配在电缆100的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周围的夹子200’的外部形状或外径;以及
(3)金属壳体300’的第二未锻压部330’的弯曲部335’在Y’方向上延伸。
从Y方向侧将电缆100、夹子200’、金属外壳700、本体500和端子600插入金属壳体300’。该插入步骤包括:将围绕外部导体120的突出部121装配的夹子200’的至少第一端部210和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布置在金属壳体300’的中间部分内;至少将内部绝缘体130的突出部131和金属外壳700的连接部720布置在金属壳体300’的第一未锻压部320’的第一孔321a’内;并且将金属外壳700的Y’方向侧的部分容纳并保持在金属壳体300’的第一未锻压部320’的第二孔321b’内。
还制备密封件400a。将电缆100插入到密封件400a内,并且将密封件400a布置在电缆100的相对于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上,从而被容纳在金属壳体300’的第二未锻压部330’的容纳凹部332’内。因而使密封件400a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以及第二未锻压部330’的容纳凹部332’的底部332a’紧密接触。将第二未锻压部330’的与弯曲部335’对应的部分弯曲成从Y’方向侧与密封件400a邻接。
之后,从外侧锻压金属壳体300’的中间部分。金属壳体300’的锻压步骤包括使金属壳体300’的中间部分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至少第一端部111和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压力接触,从而将该中间部分至少固定至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和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金属壳体300’的被锻压的中间部分变成锻压部310’。金属壳体300’的挤压至少致使外部绝缘体110的第一端部111至少弹性变形并致使夹子200’的第一端部210’塑性变形。
如果组件A2不包括密封件400a,并且第二未锻压部分330’不包括容纳凹部332’或弯曲部335’,则在没有密封件400a的以上安装步骤和弯曲部335’的弯曲步骤的情况下制造组件A2。在组件A1的变型(其中第二未锻压部330被替换为组件A2的密封件400a和第二未锻压部330’)中,可以通过增加密封件400a的上述安装步骤和弯曲部335’的上述弯曲步骤来制造组件A1。在这种情况下,密封件400a的安装步骤和弯曲部335’的弯曲步骤可以在将电缆100和夹子200插入到金属壳体300中之前进行。
组件A2具有组件A1的第一至第三技术特征。另外,作为第四技术特征,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相对来说不太可能经受电缆100在金属壳体300的Y’方向侧的部分处弯曲时引起的载荷。这是因为,在其中金属壳体300’的第二未锻压部330’具有弯曲部335’的实施方式中,弯曲部335’的内边缘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间隔开。该构造降低了电缆接触金属壳体300’的第二未锻压部330’的可能性,即使当电缆100在金属壳体300的Y’方向侧的部分处弯曲时也是如此。这种减少的接触减少了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上的载荷。
第五,组件A2的耐水性和防灰尘性得以提高。这是因为密封件400a与电缆100的外部绝缘体110和金属壳体300’的第二未锻压部330’的容纳凹部332’的底部332a’紧密接触。该构造防止或减少了液体、灰尘和其他外来物质从Y’方向侧进入金属壳体300’。
下面将参照图5A至图5D描述包括组件A2的连接器C1。图5B示出了Y-Y’方向。图5B和图5C示出了Z-Z’方向,该方向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方向。Z-Z’方向正交于Y-Y’方向。图5C示出了正交于Y-Y’和Z-Z’方向的X-X’方向。
连接器C1包括组件A2和树脂壳体800。树脂壳体800具有在Y’方向上开口的容纳孔810。容纳孔810从Y’方向侧至少部分地容纳组件A2。在图5B的实施方式中,容纳孔810设置在树脂壳体800的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中,并且具有与组件A2的金属壳体300’的第一未锻压部320’和第二未锻压部330’的每个外部尺寸和外径对应的尺寸或直径。金属壳体300’从Y’方向侧装配在容纳孔810中。
树脂壳体800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孔820。连接孔820相对于树脂壳体800的容纳孔810位于Y方向侧并且与容纳孔810连通。连接孔820在Y方向上开口。连接孔820能够配合地收纳待连接至连接器C1的配对连接器。布置在连接孔820内的是组件A2的金属外壳700的外壳本体710的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本体500的位于Y方向侧的部分以及端子600的接触部610。端子600的接触部610可连接至配对连接器的端子。
如图5B和图5C所示,树脂壳体800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对连通孔830,即Z方向侧连通孔830和Z’方向侧连通孔830。连通孔830至少在X’方向上开口。Z方向侧连通孔830相对于树脂壳体800的容纳孔810在Z方向侧在X-X’方向上延伸并与容纳孔810连通。Z’方向侧连通孔830相对于树脂壳体800的容纳孔810在Z’方向侧在X-X’方向上延伸并与容纳孔810连通。
连接器C1可以进一步包括固定至树脂壳体800的保持部900。保持部900大体为U形并且包括在X-X’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保持臂910,即Z方向侧保持臂910和Z’方向侧保持臂910。Z方向侧保持臂910布置在Z方向侧连通孔830内以从Z方向侧与容纳孔810内的金属壳体300’的第一未锻压部320’弹性接触。Z’方向侧保持臂910布置在Z’方向侧连通孔830内以从Z’方向侧与容纳孔810中的金属壳体300’的第一未锻压部320’弹性接触。该对保持臂910因而牢固地保持第一未锻压部320’,从而将组件A2牢固地定位在树脂壳体800内。第一未锻压部320’可以进一步包括将由保持臂910牢固地保持的可保持部322’。
Z方向侧连通孔830可以在其位于Z’方向侧的壁上设置有接合突起831,并且Z方向侧保持臂910可以具有与接合突起831接合的突耳911。Z’方向侧连通孔830可以在其位于Z方向侧的壁上设置有接合突起831,并且Z’方向侧保持臂910可以具有与Z’方向侧连通孔830的接合突起831接合的突耳911。
连接器C1可以进一步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密封件的密封件400b。密封件400b是环状弹性体。密封件400b可以在其中收纳或贯穿地收纳组件A2的金属壳体300’的第一未锻压部320’和第二未锻压部330’中的至少一个。密封件400b可以优选与这些未锻压部和树脂壳体800的容纳孔810的壁中的至少一个紧密接触。容纳孔810的壁与被插入的未锻压部的外部面基本平行地延伸。待被插入的未锻压部可以包括待被收纳在密封件400b中从而与密封件400b紧密接触的插入部。在图5B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未锻压部320’包括可插入部323’,该可插入部323’延伸穿过密封件400b,从而使密封件400b在被压缩状态下介于可插入部323’和容纳孔810的壁之间。
第一未锻压部320’可以进一步包括大直径部324’。大直径部324’的外部尺寸或外径可以相当于树脂壳体800的容纳孔810的尺寸或直径。大直径部324’可以配合地收纳在容纳孔810中。在图3A至图5D的实施方式中,可插入部323’为第一未锻压部320’的Y方向端部,可保持部322’为第一未锻压部320’的Y’方向端部,而大直径部324’为二者之间的部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插入部323’、可保持部322’和大直径部324’可以是第一未锻压部320’的任何部分。
如图5A至图5D所示的连接器C1可以在如下步骤中制造。首先,制备组件A2和密封件400b。将组件A2的第一未锻压部320’的可插入部323’插入到并穿过密封件400b。这使可插入部323’与密封件400b紧密接触。
还制备树脂壳体800。从Y’方向侧将组件A2和密封件400b插入到树脂壳体800的容纳孔810内。然后,将组件A2的金属壳体300’装配在容纳孔810中,并且通过容纳孔810将组件A2的金属外壳700的外壳本体710的Y方向端部、本体500的Y方向端部和端子600的接触部610布置在连接孔820内。在进行该插入时,使密封件400b与容纳孔810的壁紧密接触并且在被压缩状态下介于可插入部323’和容纳孔810的壁之间。之后,分别将保持部900的一对保持臂910插入到树脂壳体800的一对连通孔830内。保持臂910因而在Z-Z’方向上将金属壳体300’的第一未锻压部320’牢固地保持在容纳孔810内。这样,组装好了连接器C1。
连接器C1具有与组件A2相同的技术特征。此外,连接器C1已经提高了对水和灰尘的抗性。这是因为密封件400b在被压缩状态下介于第一未锻压部320’和第二未锻压部330’中的至少一个与树脂壳体800的容纳孔810的壁之间。
本发明的电缆组件、连接器和用于制造电缆组件的方法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下面将描述具体修改。
在本发明的金属壳体中,可以将第一未锻压部和/或第二未锻压部省去。在本发明中可以将本体和端子省去。在本发明中可以将金属外壳省去。可以省去密封件400a和/或400b。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包括被构造成容纳以上描述的任何方面的组件的任何树脂壳体。在本发明的连接器中,可以省去保持部。当省去保持部时,树脂壳体的连通孔也应该省去。
应该认识到,在上面仅仅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电缆组件和连接器的以上实施方式和变型。电缆组件和连接器的组成部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布置和其他构造如果它们能够执行类似功能则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修改。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型的构造可以以任何可能方式组合。本发明的第一方向可以是任何方向,如果该第一方向是金属壳体的纵向方向。本发明的第二方向可以是正交于第一方向的任何方向。

Claims (10)

1.一种电缆组件,该电缆组件包括:
电缆,该电缆包括:
管状形状的外部绝缘体,该外部绝缘体具有位于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端部;和
管状形状的外部导体,该外部导体布置在所述外部绝缘体内,并且包括从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突出的突出部;
由金属制成的夹子,该夹子牢固地保持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突出部并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一端部;以及
管状形状的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包括管状形状的锻压部,该锻压部至少容纳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夹子的所述第一端部,
其中,所述锻压部被从所述锻压部的外侧锻压成至少与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夹子的所述第一端部压力接触并固定至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夹子的所述第一端部,使得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弹性变形并且所述夹子的所述第一端部塑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
所述金属壳体进一步包括:
第一未锻压部,该第一未锻压部为所述金属壳体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管状端部;以及
第二未锻压部,该第二未锻压部为所述金属壳体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管状端部,所述第二未锻压部在内部尺寸或内径方面大于所述锻压部,
所述锻压部位于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第一未锻压部和所述第二未锻压部之间;并且
所述电缆的所述外部绝缘体延伸穿过所述第二未锻压部,在所述外部绝缘体与所述第二未锻压部之间具有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未锻压部包括:
所述第二未锻压部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内边缘;以及
沿着所述内边缘的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未锻压部包括环状的容纳凹部,该容纳凹部与所述第二未锻压部的孔连通并具有底部;
所述电缆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密封件,该第一密封件为容纳在所述容纳凹部中的环状的弹性体,
所述电缆的所述外部绝缘体延伸穿过所述第一密封件;并且
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外部绝缘体和所述容纳凹部的所述底部紧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未锻压部进一步包括沿着所述容纳凹部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另一侧的边缘的弯曲部,该弯曲部被弯曲成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组件,该电缆组件进一步包括:
具有绝缘特性的本体;以及
由所述本体保持的端子,其中:
所述电缆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个管状形状的内部绝缘体;以及
至少一个内部导体;
所述内部绝缘体布置在所述外部导体内并且包括从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突出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并且
所述内部导体布置在所述内部绝缘体内并且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从所述内部绝缘体的所述突出部朝向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突出并连接至所述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组件,该电缆组件进一步包括连接至所述夹子的金属外壳,其中,所述金属外壳容纳所述本体、所述端子和所述内部导体的所述连接部。
8.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组件;
树脂壳体;以及
U形的保持部,
其中:
所述树脂壳体具有:
被构造成容纳所述电缆组件的容纳孔;以及
一对连通孔,所述一对连通孔分别在所述容纳孔的第二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与所述容纳孔连通,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保持部被固定至所述树脂壳体并具有一对保持臂;并且
所述保持臂布置在相应的连通孔内并牢固地保持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第一未锻压部。
9.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组件;
树脂壳体,该树脂壳体具有被构造成容纳所述电缆组件的容纳孔;以及
第二密封件,该第二密封件为环状的弹性体,
其中:
所述电缆组件的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第一未锻压部和所述第二未锻压部中的至少一个未锻压部在所述第二密封件内部延伸;并且
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至少一个未锻压部和所述树脂壳体的所述容纳孔的壁紧密接触。
10.一种制造电缆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制备包括外部绝缘体和外部导体的电缆,该外部导体包括从该外部绝缘体的第一端部向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
制备由金属制成的夹子;
将所述夹子装配在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突出部上;
制备管状形状的金属壳体;
至少将装配在所述电缆的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突出部上的所述夹子以及所述电缆的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插入所述金属壳体内;以及
从外侧锻压所述金属壳体的至少一部分;
其中:
锻压所述金属壳体的步骤包括使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至少一部分至少与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夹子的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一端部压力接触,使得所述金属壳体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固定至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夹子的所述第一端部;并且
使所述金属壳体压力接触的步骤使所述外部绝缘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弹性变形并且使所述夹子的所述第一端部塑性变形。
CN201610900671.2A 2015-10-20 2016-10-17 电缆组件、连接器和制造电缆组件的方法 Active CN1070397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6128 2015-10-20
JP2015206128A JP6510953B2 (ja) 2015-10-20 2015-10-20 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9790A true CN107039790A (zh) 2017-08-11
CN107039790B CN107039790B (zh) 2020-03-20

Family

ID=56936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00671.2A Active CN107039790B (zh) 2015-10-20 2016-10-17 电缆组件、连接器和制造电缆组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76321B2 (zh)
EP (1) EP3159970B1 (zh)
JP (1) JP6510953B2 (zh)
CN (1) CN107039790B (zh)
CA (1) CA2945643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8531A (zh) * 2018-01-30 2019-08-06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插座
CN110808506A (zh) * 2018-08-06 2020-02-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113632325A (zh) * 2019-01-28 2021-11-09 安达概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导电箔屏蔽件的电缆的阻抗受控电缆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09330B2 (en) 2015-03-23 2021-12-28 Rosemount Aerospace Inc. Corrosion resistant sleeve for an air data probe
JP6387059B2 (ja) * 2016-09-16 2018-09-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固定構造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616798B2 (ja) 2017-05-10 2019-12-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製造方法
JP6913524B2 (ja) * 2017-06-14 2021-08-0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同軸コネクタ
US11414195B2 (en) 2018-03-23 2022-08-16 Rosemount Aerospace Inc. Surface modified heater assembly
JP7068056B2 (ja) * 2018-06-11 2022-05-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接続端子及び端子接続構造
US11002754B2 (en) * 2018-11-06 2021-05-11 Rosemount Aerospace Inc. Pitot probe with mandrel and pressure swaged outer shell
US11428707B2 (en) 2019-06-14 2022-08-30 Rosemount Aerospace Inc. Air data probe with weld sealed insert
JP7149542B2 (ja) * 2020-05-27 2022-10-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189178B2 (ja) * 2020-05-27 2022-12-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1545777B2 (en) * 2020-07-24 2023-01-03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JP7031723B1 (ja) * 2020-12-08 2022-03-08 Smk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TWM613369U (zh) * 2021-04-07 2021-06-11 帛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軸連接器
US11662235B2 (en) 2021-10-01 2023-05-30 Rosemount Aerospace Inc. Air data probe with enhanced conduction integrated heater bore and features
US11624637B1 (en) 2021-10-01 2023-04-11 Rosemount Aerospace Inc Air data probe with integrated heater bore and featur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86583A1 (en) * 2002-04-01 2003-10-02 Yeh Min Hwa Coaxial connector
JP2009224332A (ja) * 2008-03-17 2009-10-01 Andrew Llc 同軸ケーブル圧着コネクタ
US20100055982A1 (en) * 2008-09-02 2010-03-04 Hitachi Cable, Ltd. Connector
US20120202372A1 (en) * 2011-02-04 2012-08-09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Connector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18785U (zh) * 1971-04-02 1972-11-01
US4619496A (en) * 1983-04-29 1986-10-28 Amp Incorporated Coaxial plug and jack connectors
JPH0245976Y2 (zh) * 1985-06-25 1990-12-05
US4684201A (en) * 1985-06-28 1987-08-04 Allied Corporation One-piece crimp-type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terminating a coaxial cable
US4678261A (en) * 1986-04-23 1987-07-07 Hirose Electric Co., Ltd. L-type coaxial plug connector
US4966560A (en) * 1989-09-07 1990-10-30 Calcomp Inc. Coaxial connector plug using a center conductor sleeve and single point crimping
JPH05217638A (ja) 1992-02-05 1993-08-27 Murata Mfg Co Ltd 同軸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US6471545B1 (en) * 1993-05-14 2002-10-29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oaxial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having a corrugated outer conductor
JP2868973B2 (ja) * 1993-06-08 1999-03-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04055475A (ja) * 2002-07-23 2004-02-19 Smk Corp 同軸ケーブルと同軸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JP4082710B2 (ja) * 2006-09-04 2008-04-3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479033B1 (en) * 2007-07-23 2009-01-2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igh performance coaxial connector
US8192209B1 (en) * 2009-01-09 2012-06-0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urface mount clip for routing and grounding cables
JP5688242B2 (ja) * 2010-07-14 2015-03-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電線のアース線接続構造
US20120255991A1 (en) * 2011-04-11 2012-10-11 Andrew Llc Corrugated Solder Pre-form and Method of Use
US8641431B2 (en) * 2012-02-17 2014-02-04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JP5976427B2 (ja) * 2012-07-06 2016-08-2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5967765B2 (ja) * 2012-09-18 2016-08-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構造
JP6234034B2 (ja) * 2013-02-20 2017-11-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86583A1 (en) * 2002-04-01 2003-10-02 Yeh Min Hwa Coaxial connector
JP2009224332A (ja) * 2008-03-17 2009-10-01 Andrew Llc 同軸ケーブル圧着コネクタ
US20100055982A1 (en) * 2008-09-02 2010-03-04 Hitachi Cable, Ltd. Connector
US20120202372A1 (en) * 2011-02-04 2012-08-09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Connector assembly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8531A (zh) * 2018-01-30 2019-08-06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插座
CN110808506A (zh) * 2018-08-06 2020-02-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110808506B (zh) * 2018-08-06 2022-06-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CN113632325A (zh) * 2019-01-28 2021-11-09 安达概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具有导电箔屏蔽件的电缆的阻抗受控电缆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45643A1 (en) 2017-04-20
US20170110838A1 (en) 2017-04-20
EP3159970B1 (en) 2023-08-16
US9876321B2 (en) 2018-01-23
CN107039790B (zh) 2020-03-20
CA2945643C (en) 2023-11-07
JP2017079122A (ja) 2017-04-27
EP3159970A1 (en) 2017-04-26
JP6510953B2 (ja) 2019-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9790A (zh) 电缆组件、连接器和制造电缆组件的方法
CN102812598B (zh) 压接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
CN102341970B (zh) 具有外部emi屏蔽性能的插塞式连接器
CN103296494B (zh) 同轴连接器
US20110028034A1 (en) Hoop material, method of making inner conductor terminal, and coaxial connector
US2011030075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twisted pair cable to th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5765795A (zh) 多触点型端子
CN105226424B (zh) 连接器端子和包括该连接器端子的连接器
CN102823063A (zh) 压接端子及压接端子对电线的压接结构
CN103493301A (zh) 端子配件
CN105470719A (zh) 插头连接器
EP329382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383469A (zh) 电连接器装配套件和屏蔽电缆束
EP3340395B1 (en) Connecto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WO2020213704A1 (ja) 雌端子、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コネクタ付通信ケーブル、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206134999U (zh) 连接端子
WO2008125922A1 (en) Electrical male terminal
CN107017505A (zh) 成角度的多触点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JP3186021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16671B2 (ja) 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及び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WO2020213705A1 (ja) コネクタ付通信ケーブル、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2626086Y (zh) 一种同轴连接器的线材固定装置
CN201247874Y (zh) 射频同轴软电缆直式组装结构
CN110416840A (zh) 一种弯式微型同轴连接器
JP6687166B2 (ja)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ケーブル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