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32641B - 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32641B
CN115532641B CN202211278071.9A CN202211278071A CN115532641B CN 115532641 B CN115532641 B CN 115532641B CN 202211278071 A CN202211278071 A CN 202211278071A CN 115532641 B CN115532641 B CN 115532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workpiece
hook
rail
floating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80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32641A (zh
Inventor
王君明
王锦良
陈丽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chang Jinche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chang Jinche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chang Jinche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chang Jincheng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780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326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32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2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32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2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4Sorting according to other particular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5/00Sorting according to a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of the articles or material being sorted, e.g. by control effected by devices which detect or measure such characteristic or feature; Sorting by manually actuated devices, e.g. switches
    • B07C5/36Sort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used for distribution
    • B07C5/361Processing or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e.g. escort memory
    • B07C5/362Separating or distributor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3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roughness or irregularity of surfa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eeding Of Workpieces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属于管状工件径向孔加工技术领域。所述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包括:承载架,其两侧均连接有用于携带承载架位移的回转带,承载架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支撑在管状工件底部两侧并驱动管状工件转动的承载杆;滑架,其滑动套设在两个承载杆上并位于承载杆的内侧端,滑架上设有用于压在管状工件顶部的压杆;在高度方向呈上下对称分布的安装在纵板上的第一浮钩和第二浮钩;外导轨道,其出入口均设置在第一浮钩和第二浮钩的一侧。本发明具有自动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及自动剔除不符合工艺要求的管状工件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状工件径向孔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
背景技术
在利用径向孔自动加工装置对管状工件加工径向孔时,管状工件圆周面的凹凸程度需要控制在径向孔加工装置的工艺要求合理范围内。而在工厂的自动化管状工件径向孔加工流水线上,径向孔加工装置的进出料全部自动化。管件工件在加工之前,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检测一般通过随机抽样检测进行。该种随机抽样检测只能大致上判断出一批管状工件的圆周面凹凸程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无法做到精确、不遗漏。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机械式的、具备自动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及自动剔除不符合径向孔加工工艺要求的管状工件的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包括:
承载架,其两侧均连接有用于携带承载架位移的回转带,承载架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支撑在管状工件底部两侧并驱动管状工件转动的承载杆;
滑架,其滑动套设在两个承载杆上并位于承载杆的内侧端,滑架与承载杆外侧端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管状工件,滑架上设有用于压在管状工件顶部的压杆,压杆的内侧端在高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滑架上;
在高度方向呈上下对称分布的安装在纵板上的第一浮钩和第二浮钩,纵板在高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滑架上,且第一浮钩和第二浮钩的钩头设置成在平行于管状工件的轴向上可伸缩;
外导轨道,其出入口均设置在第一浮钩和第二浮钩的一侧,且外导轨道中部具有弯折至承载杆外侧端的弯折段;
微动传动部,其设置在滑架上并传动连接在压杆与纵板之间,用于压杆升降时将其升降距离值放大后驱动纵板升降;其中:
当压杆上升/下降预设距离时,第一浮钩/第二浮钩滑上外导轨道并通过纵板驱动滑架向承载杆外侧端位移将管状工件剔除,当压杆上升/下降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管状工件位于承载架上被向前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架包括内架体和外架体,承载杆的内侧端转动安装在内架体上,承载杆的外侧端转动安装在外架体上,承载杆与压杆的外侧端之间形成用于管状工件脱离的剔除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外架体与内架体的外侧面底部均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上套设有轨道轮,轨道轮被支撑在回转式轨道上,且连接轴的外侧端与回转带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架对应于管状工件的一侧面为板面结构,滑架远离管状工件的一侧面设有纵向导槽,纵向导槽内滑动设置有纵向导板,压杆的内侧端安装在纵向导板的顶端,纵向导板的底端与纵向导槽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下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微动传动部包括微动齿条、齿轮组和连杆组,微动齿条固定设置在纵向导板的侧面,齿轮组的输入端齿轮与微动齿条啮合,齿轮组的输出端齿轮与连杆组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杆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纵向导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钩和第二浮钩还包括主体部及钩弹簧,主体部垂直固定在纵板的远离管状工件的一侧面上,钩弹簧设置在钩头与主体部之间,钩头可伸缩的设置在主体部内,且钩头贯穿纵板后延伸至纵板朝向管状工件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外导轨道包括呈上下分布且在输送方向错位分布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浮钩上升预设距离后被第一轨道支撑并在第一轨道上行走,所述第二浮钩下降预设值距离后被第二轨道限制在第二轨道的下方并在第二轨道上行走。
进一步地,两个钩头相对的一侧面为平面,两个钩头相背的一侧面为斜面,且钩头的平面上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呈直角三角形,挡块朝向管状工件的一个斜边端部与钩头转动连接并设置有扭簧,挡块的另一个斜边端可通过转动收纳至钩头内,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相背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挡块行走的挂槽。
进一步地,所述纵板的上部分设置成柱状结构,柱状结构上设置有钩头收缩运动时用于容纳挡块的容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入口设置有一段与输送方向平行的平直段,承载杆的内侧端设置有滚动齿轮,且对应于平直段设置有用于驱动滚动齿轮滚动的滚动齿条。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机械式的方式自动对管状工件的圆周面凹凸程度进行检测,并能够自动将不符合工艺要求的管状工件剔除并分类收集。具备自动化程度高、采用机械式结构成本低的优点。
2、本发明设置在径向孔加工装置的导轨的上游,能够提高管状工件加工径向孔的成品率,并降低径向孔加工装置的钻头破损率。
3、本发明采用逐个检测的方式对管状工件进行检测和剔除,准确率高、不遗漏,效果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的另一视角图;
图3是本发明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的第一浮勾滑上第一轨道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的第二浮勾滑上第二轨道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的输送凹凸程度在合理范围内的管状工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的图5中的A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的图5的另一视角图;
图8是本发明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的图7中的B处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的图5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的图9的另一视角图;
图11是本发明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的图9的拆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的图11的C处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主要包括承载架1、回转带2、滑架3、压杆4、第一浮钩6、第二浮钩7、外导轨道8和微动传动件。
承载架1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与回转带2连接,使得回转带2携带承载架1做回转运动,而管状工件用于放置在承载架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架1上转动设置有两个用于支撑在管状工件底部两侧并驱动管状工件转动的承载杆21。两个承载杆21平行设置,且两个承载杆21之间的距离小于管状工件的直径,承载杆21在长度方向将管状工件覆盖。
具体而言,承载架1包括内架体1.1和外架体1.2,承载杆21的内侧端转动安装在内架体1.1上,承载杆21的外侧端转动安装在外架体1.2上,利用内架体1.1与外架体1.2的配合,起到固定两个承载杆21之间间距的作用,同时支撑两个承载杆21。
外架体1.2与内架体1.1的外侧面底部均设置有连接轴1.3,连接轴1.3上套设有轨道轮1.4,轨道轮1.4被支撑在回转式轨道10上,且连接轴1.3的外侧端与回转带2固定连接,连接轴1.3的内侧端与其对应的外架体1.2/内架体1.1均固定连接。
利用回转式轨道10支撑轨道轮1.4起到支撑承载架1的作用,利用外架体1.2与内架体1.1上固定设置的连接轴1.3分别与对应侧的回转带2固定连接,防止承载架1转动,可稳定承载架1。同时,利用回转式轨道10支撑轨道轮1.4可防止回转带2受力拉伸形变,提高输送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利用轨道轮1.4与轨道的配合及连接轴1.3与回转带2的固定方式,可在管状工件的轴向上稳固承载架1。
对应于上述的回转带2及轨道均可设置在机架上,同时还可在机架上设置支撑在回转带2内圈表面的导板,以提高回转带2的稳定性和输送效果,此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滑架3滑动套设在两个承载杆21上并位于承载杆21的内侧端,滑架3与承载杆21外侧端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管状工件。压杆4平行于承载杆21设置,压杆4在输送方向上位于两个承载杆21的中间位置。压杆4的内侧端在高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滑架3上,当承载架1上放置有管状工件时,压杆4用于压在管状工件的顶部。
此时,承载杆21的外侧端与压杆4的外侧端之间形成用于管状工件脱离承载架1的剔除通道。当滑架3在承载杆21上由内向外位移时,会将管状工件顺着承载杆21长度方向朝外推送,最终使得管状工件脱离承载架1被剔除。
具体而言,滑架3对应于管状工件的一侧面为板面结构,用于更好的接触管状工件的端面。滑架3远离管状工件的一侧面设有纵向导槽3.1,纵向导槽3.1内滑动设置有纵向导板11,纵向导板11的顶端从纵向导槽3.1内伸出,且压杆4的内侧端安装在纵向导板11的顶端,纵向导板11与纵向导槽3.1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下拉弹簧12。
此时,下拉弹簧12的主要作用是配合纵向导板11及压杆4的自身重力,为压杆4提供始终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压杆4能够紧贴在管状工件的表面。纵向导板11的作用是用于支撑压杆4并作为下拉弹簧12与压杆4之间的传力部件,同时,纵向导板11通过与纵向导槽3.1的配合对压杆4的升降运动进行导向,确保压杆4下压管状工件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滑架3远离管状工件的一侧面外凸有凸出部3.2,纵向导槽3.1开设在凸出部3.2上,且内架体1.1上设置有用于凸出部3.2插入的插孔1.1.1。在初始状态下,利用凸出部3.2与插孔1.1.1的配合,利用内架体1.1直接支撑滑架3,提高整体稳定性。
滑架3上还设置有可在高度方向滑动的纵板5,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均安装在纵板5上,且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呈上下对称分布。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均包括钩头13,且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的钩头13均设置成在平行于管状工件轴向上可伸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还包括主体部14和钩弹簧15,主体部14垂直固定在纵板5的远离管状工件的一侧面上,此时,主体部14与管状工件轴向平行。钩弹簧15设置在钩头13与主体部14之间,钩弹簧15设置在主体部14内,钩头13可伸缩的设置在主体部14内,且钩头13贯穿纵板5后延伸至纵板5朝向管状工件的一侧。
微动传动部9设置在滑架3上并传动连接在压杆4与纵板5之间,用于压杆4升降时将其升降距离值放大后驱动纵板5升降。微动传动部9包括微动齿条9.1、齿轮组9.2和连杆组9.3。微动齿条9.1固定设置在纵向导板11的侧面,齿轮组9.2的输入端齿轮与微动齿条9.1啮合,齿轮组9.2的输出端齿轮与连杆组9.3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杆组9.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纵向导板11上。
此时,在输送管状工件的过程中,承载杆21驱动管状工件转动。当管状工件的圆周面为精度不够时,压在管状工件表面的压杆4会上下浮动。而上下浮动的压杆4会将升降过程通过纵向导板11控制微动齿条9.1上下浮动,利用齿轮组9.2的传动比,使得齿轮组9.2将压杆4的上下浮动距离值进行放大之后转化为驱动力驱动连杆组9.3动作,连杆组9.3驱动纵板5升降运动,进而使得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做升降运动。
当压杆4上升/下降预设距离时,第一浮钩6/第二浮钩7滑上外导轨道8并通过纵板5驱动滑架3向承载杆21外侧端位移将管状工件剔除,当压杆4上升/下降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管状工件位于承载架1上被向前输送。
以此,可利用承载杆21驱动管状工件转动,并配合压杆4压在管状工件表面,将管状工件圆周面的肉眼不可直观判断的不规则形状经过微动传动部9放大之后,转化为驱动力驱动肉眼可直接观察到的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的升降过程。
其中,齿轮组9.2通过齿轮座转动安装在滑架3上,进而使得齿轮组9.2通过齿轮座与滑架3形成一体。连杆组9.3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与齿轮组9.2内的输出端齿轮同轴固定,此时,使得连杆组9.3通过齿轮组9.2的输出端齿轮及齿轮座实现与滑架3之间的有效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纵板5上。滑架3的两侧设置有纵向的滑道,且第二连杆底端的两侧分别滑动设置在滑道内。
外导轨道8的出入口设置在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的一侧,且外导轨道8中部具有弯折至承载杆21外侧端的弯折段。
在本实施例中,外导轨道8包括呈上下分布且在输送方向错位分布的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管状工件在被输送时,依次经过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
第一浮钩6上升预设距离会后被第一轨道8.1支撑并在第一轨道8.1上行走。假设根据径向孔开设的工序要求,径向加工装置对管状工件圆周面外凸的允许误差值区间为0.1mm-0.15mm,假设微动传动部9的传动比是1:10,则此时第一浮钩6上升的预设距离值为1cm。
第二浮钩7下降预设值距离后被第二轨道8.2限制在第二轨道8.2的下方并在第二轨道8.2上行走。假设根据径向孔开设的工序要求,径向加工装置对管状工件圆周面内凹的允许误差区间为0.1mm-0.15mm,假设微动传动部9的传动比是1:10,则此时第二浮钩7下降的预设距离值为1cm。
具体而言,当第一浮钩6/第二浮钩7在第一轨道8.1/第二轨道8.2上行走时,第一浮钩6/第二浮钩7会跟随弯折段在管状工件的轴向上向外侧位移,此时,第一浮钩6/第二浮钩7会通过纵板5使得整个滑架3向外位移。滑架3在位移的过程中将承载架1上的管状工件剔除出去。之后,第一浮钩6/第二浮钩7会在跟随第一轨道8.1/第二轨道8.2行走之后从出口脱离第一轨道8.1/第二轨道8.2,使得剔除管状工件后的滑架3恢复至初始位置。
结合上述内容可知,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可用于分别剔除外凸或内凹超出预设值的管状工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浮钩6用于剔除内凹超出预设值的管状工件,第二浮钩7用于剔除外凸超过预设值的管状工件,未被剔除的管状工件这继续向前输送。
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能够分别剔除两种不符规格的管状工件,同时配合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在输送方向的错位分布,实现在输送导轨的长度方向对两种不符规格的管状工件进行分批剔除,便于同种不符规格的管状工件有效的收集。
此外,该种设置方式,使得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的设置极为简单,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除了朝向相反之外,其他结构均相同,极大的降低了实施的成本。同时,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的走向完全相同,形状和尺寸均可设置成相同的状态,只需保障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在高度方向呈反向设置即可。
进一步而言,两个钩头13相对的一侧面为平面,两个钩头13相背的一侧面为斜面。当管状工件的圆弧面的误差位于允许的区间内时,两个钩头13均位于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之间。且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相对的一侧面设置有与两个钩头13相适配的斜面。在第一浮钩6上抬或第二浮钩7下降的过程中,利用两个钩头13与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之间相适配的斜面,使得钩头13会向主体部14一侧位移并压缩钩弹簧15。当第一浮钩6的钩头13/第二浮钩7的钩头13在高度方向越过第一轨道8.1/第二轨道8.2之后,钩弹簧15使得钩头13重新伸出并被第一轨道8.1/第二轨道8.2在高度方向限位。
钩头13的平面上设置有挡块16,挡块16呈直角三角形结构,挡块16朝向管状工件的一个斜边端部与钩头13转动连接并设置有扭簧。扭簧使得钩头13在自然状态下呈直角边垂直于钩头13的平面的状态。挡块16的另一个斜边端可通过转动收纳至钩头13内。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相背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挡块16行走的挂槽17。
具体而言,当第一浮钩6的钩头13/第二浮钩7的钩头13通过上升/下降越过第一轨道8.1/第二轨道8.2之后,钩头13在伸出的过程中挡块16受到第一轨道8.1的顶面/第二轨道8.2的底面阻挡会向钩头13内转动。在钩头13伸出后使得挡块16运动至挂槽17范围内时,挡块16在扭簧的作用下转出,且转出之后挡块16的直角边位于挂槽17内,且挡块16的底端伸入至挂槽17内。此时,挡块16能够在挂槽17的作用下驱动第一浮钩6/第二浮钩7使得滑板向承载杆21的外侧位移,将不合格的管状工件剔除。
进一步而言,纵板5的上部分设置成柱状结构,柱状结构上设置有钩头13收缩运动时用于容纳挡块16的容置槽5.1。将纵板5设置成柱状结构,使得当挡块16在挂槽17内位移时,呈柱状的纵板5更易与第一轨道8.1/第二轨道8.2配合,更加利于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对滑板的导向作用,进而提高剔除不合格管状工件的效果。
其中,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的入口设置有一段与输送方向平行的平直段18,承载杆21的内侧端设置有滚动齿轮19,且对应于平直段18设置有用于驱动滚动齿轮19滚动的滚动齿条20。此时,在第一浮钩6/第二浮钩7进入第一轨道8.1/第二轨道8.2的入口之前,通过滚动齿轮19在滚动齿条20上滚动,驱动两个承载杆21同向转动,此时,两个承载杆21驱动管状工件旋转,使得管状工件的圆周面各处均能够依次经过压杆4,进而让压杆4能够对管状工件圆周面的各处进行接触,以此能够确定处管状工件外凸或内凹的最大值。
以下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1、该实施例的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可设置在现有技术的导槽的上游,用于自动将圆周面凹凸程度不合轨道的管状工件剔除。
2、该实施例的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在回转带2的作用下进行回转运动。回转带2在承载架1的两侧均设置一个,两个回转带2同步动作,以保持承载架1的平衡输送效果。
3、该实施例的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利用压杆4在下压弹簧的作用下具备始终接触在被输送的管状工件顶部的状态。并利用滚动齿轮19在滚动齿条20上滚动过程驱动承载杆21转动,此时,支撑在管状工件底部两侧的两个承载杆21同向同步转动以驱动管状工件反复旋转。当管状工件的外凸部分经过压杆4时会上抬压杆4,当管状工件的内凹部分经过压杆4时,压杆4在下拉弹簧12的作用下会下降。以此,通过管状工件的转动配合其圆周面的状态,驱动压杆4升降运动。
4、该实施例的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利用微动传动部9,将压杆4的升降距离值通过传动比进行放大之后转化为驱动纵板5的升降过程。此时,纵板5在升降过程中会带动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同步升降。
5、该实施例的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利用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的上下分布状态,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分别配合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用于筛选出内凹或外凸分别超出预设值的管状工件。而在管状工件圆周面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压杆4的升降运动不会使得第一浮钩6/第二浮钩7的钩头13越过第一轨道8.1/第二轨道8.2,此时,符合要求的管状工件被平稳输送,且在符合要求的管状工件被平稳输送的过程中,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在高度方向均位于第一轨道8.1的顶面与第二轨道8.2的底面之间的区域。
6、该实施例的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利用承载杆21驱动管状工件反复转动,达到对管状工件圆周面反复检测的效果。同时,压杆4的升降运动始终能够活动最大值,以确保在平直段18的范围内,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均具备最大的上升/下降距离。当该上升/下降的距离大于预设值时,第一浮钩6/第二浮钩7会通过入口滑上第一轨道8.1/第二轨道8.2。此时,利用挡块16与挂槽17的配合,使得在后续的输送过程中,滑架3会向外位移,并将管状工件剔除。
以下以一个承载架1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的动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具体如下:
第一过程:承载架1在回转带2的作用下携带管状工件运动并输送管状工件。
第二过程:承载架1进入第一轨道8.1的平直段18,滚动齿轮19在滚动齿条20上滚动,两个承载杆21同步同向转动并驱动管状工件旋转。
在此过程中,管状工件圆周面的所有区域均经过压杆4,使得压杆4依次接触管状工件圆周面的所有位置,并在下拉弹簧12的作用下根据管状工件圆周面的凹凸程度实时升降运动。
由于管状工件在加工完成之后,其圆周面的凹凸程度误差较小。因此,利用微动传动件在压杆4升降运动时,利用自身的传动比将压杆4升降运动的距离值进行放大之后转化为纵板5的升降运动。此时,具备以下三种情形:
第一情形、当管状工件的内凹程度超过合理区间时,第一浮钩6具有一个上升距离超过其预设值的状态,当该状态出现时,第一浮钩6的钩头13会由下至上的越过第一轨道8.1。
第一浮钩6的钩头13在由下至上越过第一轨道8.1时,钩头13先向主体部14内收缩,而在第一浮钩6的钩头13越过轨道之后又重新伸出。在第一浮钩6的钩头13重新伸出的过程中,挡块16受到第一轨道8.1的阻挡作用会先转入钩头13内。在挡块16运动至挂槽17上方之后,其会转出至底端伸入挂槽17内的状态。
在第一情形的上述过程中,当钩头13伸出的瞬间管状工件由于转动使得压杆4上升,第一浮钩6会从最高位置下落。此时,由于钩头13始终位于第一轨道8.1的上方,第一轨道8.1通过支撑在钩头13的平面上对第一浮钩6进行悬挂,以省去第一浮钩6的剩下的下降过程。
当管状工件转动使得第一浮钩6的下一个升降距离超过其预设值的状态再次出现时,挡块16会通过转动使得底端伸入挂槽17内。进而通过平直段18、滚动齿条20和滚动齿轮19的设置,使得管状工件通过反复转动,将第一浮钩6具有的上述距离超过预设值的状态重复呈现,使得挡块16反复修正,最终呈现为底端伸入挂槽17内的状态。
第三过程:当第二过程中第一浮钩6滑上第一轨道8.1之后,在继续向前输送管状工件的过程中,利用第一轨道8.1配合挡块16的导向作用,在经过第一轨道8.1的向外侧的弯折段时,第一浮钩6通过纵板5驱动滑架3整体在承载杆21上向外侧位移。在此过程中,滑架3将内凹程度超过合理区间的管状工件剔除。
第四过程:经过第一轨道8.1向内侧的弯折段之后,滑架3恢复至承载杆21的内侧端,并在经过第一轨道8.1的出口之后,第一浮钩6下降至初始状态。
第二情形、当管状工件的内凹程度位于合理区间之内时,第一浮钩6最大的上升高度小于预设值,并始终位于第一轨道8.1的下方运动。此时,管状工件从第一轨道8.1的进口下方越过第一轨道8.1,呈现为被平稳向前输送的状态。
第三情形、内凹程度位于合理区间的管状工件被输送至第二轨道8.2的平直段18范围内。此时,该平直段18内的滚动齿条20配合滚动齿轮19及承载杆21,使得管状工件反复转动。
在该第三情形中,当管状工件的外凸程度位于合理范围时,第二浮钩7的下降最大值小于预设值,此时第二浮钩7会从第二轨道8.2入口的上方越过第二轨道8.2,使得该管状工件被平稳输送。
在该第三情形中,当管状工件的外凸程度超出合理范围时,第二浮钩7具有一个下降距离超过其预设值的状态,并在该状态呈现的过程中,第二浮钩7的钩头13由上至下的越过第二轨道8.2的平直段18。并在挡块16与挂槽17的配合作用下使得滑板能够被第二轨道8.2导向。并在经过第二轨道8.2的弯折段的过程中,滑架3将该外凸程度超过合理范围的管状工件剔除。
以上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对凹凸程度超过合理范围的分别检测和剔除的过程。整个过程自动完成,并实现对内凹和外凸超过合理范围的管状工件进行分批次剔除和分类收集。
在上述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一浮钩6的平面与第一轨道8.1顶面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管状工件内凹的合理范围,第二浮钩7的平面与第二轨道8.2底面之间的距离对应于管状工件外凸的合理范围。对于该距离的设置,可根据管状工件的实际误差范围配合微动传动部9的传动比进行设定,在此不做赘述。
而对应承载架1的上下料过程,上料可通过人工手动将管状工件从剔除通道插入的方式实现,下料可通过人工手动抽出管状工件的方式实现,对此不涉及到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只做简单说明,不做进一步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架(1),其两侧均连接有用于携带承载架(1)位移的回转带(2),承载架(1)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支撑在管状工件底部两侧并驱动管状工件转动的承载杆(21);
滑架(3),其滑动套设在两个承载杆(21)上并位于承载杆(21)的内侧端,滑架(3)与承载杆(21)外侧端之间的空间用于放置管状工件,滑架(3)上设有用于压在管状工件顶部的压杆(4),压杆(4)的内侧端在高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滑架(3)上;
在高度方向呈上下对称分布的安装在纵板(5)上的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纵板(5)在高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滑架(3)上,且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的钩头(13)设置成在平行于管状工件的轴向上可伸缩;
外导轨道(8),其出入口均设置在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的一侧,且外导轨道(8)中部具有弯折至承载杆(21)外侧端的弯折段;
微动传动部(9),其设置在滑架(3)上并传动连接在压杆(4)与纵板(5)之间,用于压杆(4)升降时将其升降距离值放大后驱动纵板(5)升降;其中:
当压杆(4)上升/下降预设距离时,第一浮钩(6)/第二浮钩(7)滑上外导轨道(8)并通过纵板(5)驱动滑架(3)向承载杆(21)外侧端位移将管状工件剔除,当压杆(4)上升/下降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管状工件位于承载架(1)上被向前输送;
所述滑架(3)对应于管状工件的一侧面为板面结构,滑架(3)远离管状工件的一侧面设有纵向导槽(3.1),纵向导槽(3.1)内滑动设置有纵向导板(11),压杆(4)的内侧端安装在纵向导板(11)的顶端,纵向导板(11)的底端与纵向导槽(3.1)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下拉弹簧(12);
所述微动传动部(9)包括微动齿条(9.1)、齿轮组(9.2)和连杆组(9.3),微动齿条(9.1)固定设置在纵向导板(11)的侧面,齿轮组(9.2)的输入端齿轮与微动齿条(9.1)啮合,齿轮组(9.2)的输出端齿轮与连杆组(9.3)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杆组(9.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纵向导板(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1)包括内架体(1.1)和外架体(1.2),承载杆(21)的内侧端转动安装在内架体(1.1)上,承载杆(21)的外侧端转动安装在外架体(1.2)上,承载杆(21)与压杆(4)的外侧端之间形成用于管状工件脱离的剔除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架体(1.2)与内架体(1.1)的外侧面底部均设置有连接轴(1.3),连接轴(1.3)上套设有轨道轮(1.4),轨道轮(1.4)被支撑在回转式轨道(10)上,且连接轴(1.3)的外侧端与回转带(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钩(6)和第二浮钩(7)还包括主体部(14)及钩弹簧(15),主体部(14)垂直固定在纵板(5)的远离管状工件的一侧面上,钩弹簧(15)设置在钩头(13)与主体部(14)之间,钩头(13)可伸缩的设置在主体部(14)内,且钩头(13)贯穿纵板(5)后延伸至纵板(5)朝向管状工件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轨道(8)包括呈上下分布且在输送方向错位分布的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所述第一浮钩(6)上升预设距离后被第一轨道(8.1)支撑并在第一轨道(8.1)上行走,所述第二浮钩(7)下降预设值距离后被第二轨道(8.2)限制在第二轨道(8.2)的下方并在第二轨道(8.2)上行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两个钩头(13)相对的一侧面为平面,两个钩头(13)相背的一侧面为斜面,且钩头(13)的平面上设置有挡块(16),所述挡块(16)呈直角三角形,挡块(16)朝向管状工件的一个斜边端部与钩头(13)转动连接并设置有扭簧,挡块(16)的另一个斜边端可通过转动收纳至钩头(13)内,所述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相背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挡块(16)行走的挂槽(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板(5)的上部分设置成柱状结构,柱状结构上设置有钩头(13)收缩运动时用于容纳挡块(16)的容置槽(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8.1)和第二轨道(8.2)的入口设置有一段与输送方向平行的平直段(18),承载杆(21)的内侧端设置有滚动齿轮(19),且对应于平直段(18)设置有用于驱动滚动齿轮(19)滚动的滚动齿条(20)。
CN202211278071.9A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 Active CN1155326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8071.9A CN115532641B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8071.9A CN115532641B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2641A CN115532641A (zh) 2022-12-30
CN115532641B true CN115532641B (zh) 2023-07-11

Family

ID=84735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8071.9A Active CN115532641B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3264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94454A (ja) * 1992-04-23 1993-11-09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検査機
JP2007232697A (ja) * 2006-03-03 2007-09-13 Asmo Co Ltd 円筒体の内周真円度検査装置及び円筒体の内周真円度検査方法
CN204963823U (zh) * 2015-09-06 2016-01-13 昆山康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外球面轴承外径尺寸、圆度检测机
CN105903683A (zh) * 2016-06-07 2016-08-31 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圆度分检机
CN107214106A (zh) * 2017-06-02 2017-09-29 江苏理工学院 长圆柱滚子开口轴承内圈圆度自动检测装置
CN111744810A (zh) * 2020-07-07 2020-10-09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小孔径零件自动上料及圆度检测设备
CN113118045A (zh) * 2021-04-01 2021-07-16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短管检测装置
CN114963944A (zh) * 2022-05-24 2022-08-30 福建福山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套圈件的圆度测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94454A (ja) * 1992-04-23 1993-11-09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検査機
JP2007232697A (ja) * 2006-03-03 2007-09-13 Asmo Co Ltd 円筒体の内周真円度検査装置及び円筒体の内周真円度検査方法
CN204963823U (zh) * 2015-09-06 2016-01-13 昆山康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外球面轴承外径尺寸、圆度检测机
CN105903683A (zh) * 2016-06-07 2016-08-31 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圆度分检机
CN107214106A (zh) * 2017-06-02 2017-09-29 江苏理工学院 长圆柱滚子开口轴承内圈圆度自动检测装置
CN111744810A (zh) * 2020-07-07 2020-10-09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小孔径零件自动上料及圆度检测设备
CN113118045A (zh) * 2021-04-01 2021-07-16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短管检测装置
CN114963944A (zh) * 2022-05-24 2022-08-30 福建福山轴承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套圈件的圆度测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2641A (zh)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6704B (zh) 一种直立翻转装置
CN112563374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硅片检测用自动装片卸片装置
CN115532641B (zh) 一种机械式检测管状工件圆周面凹凸程度的输送线
CN116281142B (zh) 上料装置、上料方法
CN113960065A (zh) 一种计算机键盘生产用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3246048B (zh) 一种载物平台装置及其自动调平控制方法
CN110906890A (zh) 抽油杆跳动度检测方法
CN112061756B (zh) 一种钢筋提捡装置
CN213929206U (zh) 全自动平面轴承合套及组件高度测量一体机
CN112091569A (zh) 一种o型圈自动装入轴承外圈槽的设备
CN216863044U (zh) 一种试纸条传送装置
CN218593367U (zh) 一种单晶棒截断用转晶线装置
CN218567391U (zh) 一种应用于化工原料批量检测的检测装置
CN115159031B (zh) 可自主识别防过载防倾倒的自动化物流运输流水线
CN218133387U (zh) 制绒上料导片机
CN116839529A (zh) 一种圆锯片多级平面度检测方法
CN210849351U (zh) 圆锥轴承外圈自动认面上料装置
CN219336697U (zh) 滚子压入机
CN217376328U (zh) 下料升降装置及使用其的下料设备
CN218567579U (zh) 一种工件检测设备
CN220772173U (zh) 管材通径设备
CN115072373B (zh) 一种模块接线盒加工用盒体自动上料机构
CN214768628U (zh) 用于碟形弹簧成型后的强压处理装置
CN212622013U (zh) 一种快速轧辊检测装置
CN219839414U (zh) 一种不合格品工装载板回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