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30234A - 槟榔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槟榔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30234A
CN115530234A CN202211272652.1A CN202211272652A CN115530234A CN 115530234 A CN115530234 A CN 115530234A CN 202211272652 A CN202211272652 A CN 202211272652A CN 115530234 A CN115530234 A CN 115530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raniol
nut
areca
betel
betel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26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宗华
匡凤姣
郭卫群
李志铭
彭金砖
夏永良
王浩东
徐佳辉
匡杨
刘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Kouweiw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Kouweiw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Kouweiwa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Kouweiw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726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302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30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02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7/00Preservation or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 A23B7/16Coating with a protective layer; Compositions or apparatu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BPRESERVING, e.g. BY CANNING, MEAT, FISH, EGGS, FRUIT, VEGETABLES, EDIBLE SEEDS;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THE PRESERVED, RIPENED, OR CANNED PRODUCTS
    • A23B7/00Preservation or chemical ripening of fruit or vegetables
    • A23B7/14Preserving or ripening with chemic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23B7/08 or A23B7/10
    • A23B7/153Preserving or ripening with chemic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A23B7/08 or A23B7/10 in the form of liquids or solids
    • A23B7/154Organic compounds; Microorganisms; Enzy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槟榔及其制备方法,槟榔包括槟榔果,其中,槟榔果中渗入含有香叶醇的入味剂;槟榔果外侧包覆有含香叶醇的保护层。该槟榔具有安全无毒、货架保鲜时间长等优点。上述槟榔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简便且环保节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槟榔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槟榔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槟榔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槟榔(Areca catechu L.)是棕榈科槟榔属的一种多年生热带植物,是海南省的重要经济作物。除日常食用外,槟榔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在加工、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槟榔极易受到湿、热、霉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而陈化、发霉和变质,由此带来了极大损失。
为了解决槟榔的霉变问题,传统技术通常采用机械低温贮藏和化学药剂对槟榔进行抑菌。然而,低温贮藏成本高、耗能大、且在出库时骤然受热会影响槟榔的品质及卖相;而使用化学药剂容易对槟榔造成污染,带来安全隐患等。
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既能够对槟榔进行有效保鲜,又能降低处理成本、保持槟榔品质和提高食用安全性的生产方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保鲜效果好、品质优良、且安全性高的槟榔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槟榔,包括槟榔果;
其中,所述槟榔果中渗入含有香叶醇的入味剂;和/或
所述槟榔果的外侧包覆有含香叶醇的保护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味剂和所述保护层中所述香叶醇的含量为所述槟榔果质量的0.2‰~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味剂中所述香叶醇的含量为所述槟榔果质量的0.1‰~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中所述香叶醇的含量为所述槟榔果质量的0.1‰~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02mm~0.1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槟榔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含有香叶醇的入味剂;及
将所述入味剂渗入槟榔果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入味配料、碳酸氢铵和水按质量比(30~50):(5~15):(100~400)溶解,与香叶醇混合得到所述入味剂;所述入味剂中所述香叶醇的含量为所述槟榔果质量的0.1‰~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入味剂渗入槟榔果中,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入味剂与所述槟榔果混合,在65℃~85℃、110Kpa~140Kpa条件下,对所述混合物料搅拌处理4h~36h。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槟榔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明胶溶解于水中,得到明胶溶液;
将所述明胶溶液与香叶醇混合,得到上胶液;及
将所述上胶液包覆于槟榔果的表面,干燥,以在所述槟榔果上形成保护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明胶溶液中香叶醇的含量为所述槟榔果质量的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槟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首次将香叶醇用于槟榔果保鲜抑菌,经实验证实,香叶醇对槟榔果上的多种霉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能够有效延长槟榔的货架保鲜时长,降低槟榔果的霉变损失;同时,添加香叶醇对槟榔果进行保鲜不会影响槟榔的口感和品相。此外,香叶醇为《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所允许用于食品添加的生物抑菌剂,具有绿色、安全、无毒害等优点。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槟榔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且节能环保,在生产加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添加香叶醇后曲霉属杂色曲霉菌的生长曲线;
图2为添加香叶醇后毛霉属毛霉菌的生长曲线;
图3为添加香叶醇后青霉属青霉菌的生长曲线;
图4为添加香叶醇后青霉属黑青霉菌的生长曲线;
图5为添加香叶醇后槟榔中混合霉菌的生长曲线;
图6为添加香叶醇后槟榔中混合霉菌的抑菌圈;
图7为实施例3制备的槟榔放置60天后的霉变情况;
图8为对比例1制备的槟榔放置60天后的霉变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中的词语“优选地”、“更优选地”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发明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本发明实施例说明书中所提到的相关成分的重量不仅仅可以指代各组分的具体含量,也可以表示各组分间重量的比例关系,因此,只要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说明书相关组分的含量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均在本发明实施例说明书公开的范围之内。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说明书中所述的重量可以是μg、mg、g、kg等化工领域公知的质量单位。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槟榔,包括槟榔果;
其中,槟榔果中渗入含有香叶醇的入味剂;和/或
槟榔果的外侧包覆有含香叶醇的保护层。
香叶醇为《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所允许用于食品添加的生物抑菌剂。
经实验证实,香叶醇对槟榔上的多种霉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能够有效地抑制槟榔果中霉菌繁殖和生长,抑制槟榔在常温条件下发生霉变,从而延长槟榔的货架保鲜时间。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低温贮藏和化学药剂对槟榔进行抑菌的方式,通过在槟榔果中添加香叶醇进行抑菌保鲜的方式可以降低成本和能耗、保证槟榔的品质和卖相,且不会对槟榔造成污染和食用安全隐患。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示例中,香叶醇为吉水县健民天然香料油厂生产。
在其中一些示例中,入味剂和保护层中香叶醇的含量为槟榔果质量的0.2‰~2‰。
在其中一些示例中,入味剂中香叶醇的含量为槟榔果质量的0.1‰~1‰。
在其中一些示例中,保护层中香叶醇的含量为槟榔果质量的0.1‰~2‰。
可以理解地,保护层和入味剂中香叶醇的总含量为槟榔果质量的0.2‰~2‰,保护层和入味剂中香叶醇的添加量无特定比例。
槟榔果中香叶醇的总含量低于0.2‰难以完全抑制霉菌的生长;香叶醇的总含量高于2‰将影响槟榔的风味。
在其中一些示例中,保护层的厚度为0.02mm~0.1mm。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示例中,保护层的厚度为0.04mm。
可以理解地,保护层厚度小于0.02mm时,难以均匀地包覆整个槟榔果;保护层厚度大于0.1mm时,将延长槟榔果的干燥时长,增加制备成本。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槟榔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和步骤S20。
步骤S10:提供含有香叶醇的入味剂;
在其中一些示例中,步骤S10中,将入味配料和碳酸氢铵分别溶于水,添加香叶醇混合均匀得到入味剂,与槟榔果混合。
在其中一些示例中,步骤S10中,入味配料溶解于80℃以上的开水中。
在其中一些示例中,步骤S10中,碳酸氢铵溶解于常温水中。
在其中一些示例中,步骤S10中,入味配料、碳酸氢铵和水的质量比为(30~50):(5~15):(100~400)。
优选地,入味配料和碳酸氢铵质量比为40:10。
在其中一些示例中,步骤S10中,入味配料包括甜味剂、香精、香料等。
在其中一些示例中,步骤S10中,入味剂中香叶醇的含量为槟榔果质量的0.1‰~1‰。
步骤S20:将入味剂渗入槟榔果中。
在其中一些示例中,步骤S20中,在65℃~85℃、110Kpa~140Kpa条件下,将槟榔果和入味剂混合搅拌处理4h~36h。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步骤S20中,将槟榔果和入味剂加入到发籽罐中混合搅拌。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槟榔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30~S50。
步骤S30:将明胶溶解于水中,得到明胶溶液;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步骤S30中,将5g明胶溶解于40mL温水中,得到明胶溶液。
步骤S40:将所述明胶溶液与香叶醇混合,得到上胶液;
在其中一些示例中,步骤S40中,明胶溶液中香叶醇的含量为槟榔果质量的0.1‰~2‰。
步骤S50:将上胶液包覆于槟榔果的表面,干燥,以在槟榔果上形成保护层。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步骤S50中,将上胶液包覆于槟榔果的表面,包括如下步骤:将槟榔果整体浸入上胶液中;或者将上胶液涂布于槟榔果的表面。
经实验测定,香叶醇对槟榔混合霉菌的MIC(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最小抑菌浓度)为0.8μL/mL;香叶醇对槟榔混合霉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39.96mm±1.12mm。
可以理解地,少量香叶醇即可有效地抑制槟榔果上霉菌的繁殖和生长。
香叶醇抑制霉菌效果试验:
1.霉菌悬浮液制备方法如下:
称取20g霉变的槟榔果置于无菌袋中,加入180mL无菌水,8000r/min均质5min,制备霉菌的孢子悬浮液,并调节孢子浓度至106CFU/mL,置于4℃保存备用。
2.槟榔果上优势霉菌的分离方法如下:
将制备的霉菌悬浮液涂布在PDA(Potato Dextrose Agar,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8℃培养7天,从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得到4个单菌落,观察鉴定为曲霉属杂色曲霉菌、毛霉属毛霉菌、青霉属青霉菌、青霉属黑青霉菌。
3.MIC的测定方法如下:
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香叶醇对曲霉属杂色曲霉菌、毛霉属毛霉菌、青霉属青霉菌、青霉属黑青霉菌、混合霉菌的MIC,其中混合霉菌为包含等量的曲霉属杂色曲霉菌、毛霉属毛霉菌、青霉属青霉菌、青霉属黑青霉菌。在96孔板的第1至11孔中各加入100μLPDB(Potato Dextrose Broth,马铃薯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然后向第1孔中加入100μL浓度为12.8μL/mL的香叶醇,充分吹打混匀。再从第1孔中吸取100μL混合液加入到第2孔中,充分吹打混匀,重复上述步骤至第11孔,从第11孔吸取100μL弃去,空白对照组中以等量无菌水替代香叶醇;每一孔中加入100μL浓度为106CFU/mL的霉菌悬浮液,设置不加霉菌悬浮液的溶剂对照组;28℃条件下培养5天,每天用酶标仪测定OD600,将MIC定义为肉眼不能观察到菌落的最低抑菌浓度;设置三组生物学重复。
测定期间,曲霉属杂色曲霉菌、毛霉属毛霉菌、青霉属青霉菌、青霉属黑青霉菌、混合霉菌的生长曲线分别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根据上述试验,将香叶醇对曲霉属杂色曲霉菌、毛霉属毛霉菌、青霉属青霉菌、青霉属黑青霉菌、混合霉菌的MIC分别定为0.8μL/mL、0.8μL/mL、0.8μL/mL、0.4μL/mL、0.8μL/mL。
4.抑菌圈的测定方法如下:
吸取100μL浓度为106CFU/mL的孢子悬浮液涂布到PDA培养基上,将已灭菌的牛津杯置于涂布后的培养基上;在牛津杯中加入200μL最小抑菌浓度值的香叶醇;将培养基置于28℃培养48h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直径,计算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
如图6所示,香叶醇对霉菌的抑菌圈直径为39.96mm±1.12mm。
上述实验表明,少量香叶醇即可抑制槟榔中霉菌的生长。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1)1kg槟榔果使用1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杀菌2min,无菌水冲洗吹干;将槟榔果装于自封袋内置于紫外灯下照射杀菌30min,将浓度为106CFU/mL的混合霉菌悬浮液接到槟榔果上,吹干;
2)将40g入味配料和10g碳酸氢铵分别溶于水,与0.1g香叶醇混合均匀制得入味剂,加入发籽罐中与1kg槟榔果混合,调节发籽罐内温度为65℃~85℃,充入气压至110Kpa~140Kpa,搅拌处理4h~36h;
3)称取5g明胶溶于40mL温水中,添加0.1g香叶醇至明胶溶液中,混合均匀制得上胶液;将上胶液包覆于步骤2)制得的槟榔果表面,取出干燥,形成0.04mm保护层,置于自封袋中;
4)将步骤3)制得的槟榔果放置于28℃,60天后观察槟榔果是否长菌霉变。
实施例2:
1)1kg槟榔果使用1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杀菌2min,无菌水冲洗吹干;将槟榔果装于自封袋内置于紫外灯下照射杀菌30min,将浓度为106CFU/mL的混合霉菌悬浮液接到槟榔果上,吹干;
2)将30g入味配料和5g碳酸氢铵分别溶于水,与0.2g香叶醇混合均匀制得入味剂,加入发籽罐中与1kg槟榔果混合,调节发籽罐内温度为65℃~85℃,充入气压至110Kpa~140Kpa,搅拌处理4h~36h;
3)称取5g明胶溶于40mL温水中,添加0.2g香叶醇至明胶溶液中,混合均匀制得上胶液;将上胶液包覆于步骤2)制得的槟榔果表面,取出干燥,形成0.04mm保护层,置于自封袋中;
4)将步骤3)制得的槟榔果放置于28℃,60天后观察槟榔果是否长菌霉变。
实施例3:
1)1kg槟榔果使用1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杀菌2min,无菌水冲洗吹干;将槟榔果装于自封袋内置于紫外灯下照射杀菌30min,将浓度为106CFU/mL的混合霉菌悬浮液接到槟榔果上,吹干;
2)将44g入味配料和12g碳酸氢铵分别溶于水,与0.4g香叶醇混合均匀制得入味剂,加入发籽罐中与1kg槟榔果混合,调节发籽罐内温度为65℃~85℃,充入气压至110Kpa~140Kpa,搅拌处理4h~36h;
3)称取5g明胶溶于40mL温水中,添加0.4g香叶醇至明胶溶液中,混合均匀制得上胶液;将上胶液包覆于步骤2)制得的槟榔果表面,取出干燥,形成0.04mm保护层,置于自封袋中;
4)将步骤3)制得的槟榔果放置于28℃,60天后观察槟榔果是否长菌霉变。
实施例4:
1)1kg槟榔果使用1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杀菌2min,无菌水冲洗吹干;将槟榔果装于自封袋内置于紫外灯下照射杀菌30min,将浓度为106CFU/mL的混合霉菌悬浮液接到槟榔果上,吹干;
2)将35g入味配料和8g碳酸氢铵分别溶于水,与0.8g香叶醇混合均匀制得入味剂,加入发籽罐中与1kg槟榔果混合,调节发籽罐内温度为65℃~85℃,充入气压至110Kpa~140Kpa,搅拌处理4h~36h;
3)称取5g明胶溶于40mL温水中,添加0.8g香叶醇至明胶溶液中,混合均匀制得上胶液;将上胶液包覆于步骤2)制得的槟榔果表面,取出干燥,形成0.04mm保护层,置于自封袋中;
4)将步骤3)制得的槟榔果放置于28℃,60天后观察槟榔果是否长菌霉变。
实施例5:
1)1kg槟榔果使用1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杀菌2min,无菌水冲洗吹干;将槟榔果装于自封袋内置于紫外灯下照射杀菌30min,将浓度为106CFU/mL的混合霉菌悬浮液接到槟榔果上,吹干;
2)将50g入味配料和12g碳酸氢铵分别溶于水,与1g香叶醇混合均匀制得入味剂,加入发籽罐中与1kg槟榔果混合,调节发籽罐内温度为65℃~85℃,充入气压至110Kpa~140Kpa,搅拌处理4h~36h;
3)称取5g明胶溶于40mL温水中,添加1g香叶醇至明胶溶液中,混合均匀制得上胶液;将上胶液包覆于步骤2)制得的槟榔果表面,取出干燥,形成0.04mm保护层,置于自封袋中;
4)将步骤3)制得的槟榔果放置于28℃,60天后观察槟榔果是否长菌霉变。
实施例6:
1)1kg槟榔果使用1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杀菌2min,无菌水冲洗吹干;将槟榔果装于自封袋内置于紫外灯下照射杀菌30min,将浓度为106CFU/mL的混合霉菌悬浮液接到槟榔果上,吹干;
2)将40g入味配料和10g碳酸氢铵分别溶于水,与0.5g香叶醇混合均匀制得入味剂,加入发籽罐中与1kg槟榔果混合,调节发籽罐内温度为65℃~85℃,充入气压至110Kpa~140Kpa,搅拌处理4h~36h;
3)称取5g明胶溶于40mL温水中,添加1.5g香叶醇至明胶溶液中,混合均匀制得上胶液;将上胶液包覆于步骤2)制得的槟榔果表面,取出干燥,形成0.04mm保护层,置于自封袋中;
4)将步骤3)制得的槟榔果放置于28℃,60天后观察槟榔果是否长菌霉变。
实施例7:
1)1kg槟榔果使用1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杀菌2min,无菌水冲洗吹干;将槟榔果装于自封袋内置于紫外灯下照射杀菌30min,将浓度为106CFU/mL的混合霉菌悬浮液接到槟榔果上,吹干;
2)将40g入味配料和10g碳酸氢铵分别溶于水,混合均匀制得入味剂,加入发籽罐中与1kg槟榔果混合,调节发籽罐内温度为65℃~85℃,充入气压至110Kpa~140Kpa,搅拌处理4h~36h;
3)称取5g明胶溶于40mL温水中,添加2g香叶醇至明胶溶液中,混合均匀制得上胶液;将上胶液包覆于步骤2)制得的槟榔果表面,取出干燥,形成0.04mm保护层,置于自封袋中;
4)将步骤3)制得的槟榔果放置于28℃,60天后观察槟榔果是否长菌霉变。
实施例8:
1)1kg槟榔果使用1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杀菌2min,无菌水冲洗吹干;将槟榔果装于自封袋内置于紫外灯下照射杀菌30min,将浓度为106CFU/mL的混合霉菌悬浮液接到槟榔果上,吹干;
2)将50g入味配料和12g碳酸氢铵分别溶于水,与1g香叶醇混合均匀制得入味剂,加入发籽罐中与1kg槟榔果混合,调节发籽罐内温度为65℃~85℃,充入气压至110Kpa~140Kpa,搅拌处理4h~36h;
3)称取5g明胶溶于40mL温水中,添加1g香叶醇至明胶溶液中,混合均匀制得上胶液;将上胶液包覆于步骤2)制得的槟榔果表面,取出干燥,形成0.02mm保护层,置于自封袋中;
4)将步骤3)制得的槟榔果放置于28℃,60天后观察槟榔果是否长菌霉变。
实施例9:
1)1kg槟榔果使用1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杀菌2min,无菌水冲洗吹干;将槟榔果装于自封袋内置于紫外灯下照射杀菌30min,将浓度为106CFU/mL的混合霉菌悬浮液接到槟榔果上,吹干;
2)将50g入味配料和12g碳酸氢铵分别溶于水,与1g香叶醇混合均匀制得入味剂,加入发籽罐中与1kg槟榔果混合,调节发籽罐内温度为65℃~85℃,充入气压至110Kpa~140Kpa,搅拌处理4h~36h;
3)称取5g明胶溶于40mL温水中,添加1g香叶醇至明胶溶液中,混合均匀制得上胶液;将上胶液包覆于步骤2)制得的槟榔果表面,取出干燥,形成0.1mm保护层,置于自封袋中;
4)将步骤3)制得的槟榔果放置于28℃,60天后观察槟榔果是否长菌霉变。
对比例1:
1)将槟榔果用10ppm次氯酸钠清洗杀菌2min,无菌水冲洗吹干;将槟榔果装于自封袋内置于紫外灯下照射杀菌30min,将浓度为106CFU/mL的混合霉菌悬浮液接到槟榔上,吹干;
2)将40g入味配料和10g碳酸氢铵分别溶于水,混合均匀制得入味剂,加入发籽罐中与1kg槟榔果混合,调节发籽罐内温度为65℃~85℃,充入气压至110Kpa~140Kpa,搅拌处理4h~36h;
3)称取5g明胶溶于40mL温水中制得上胶液;将上胶液包覆于步骤2)制得的槟榔果表面,取出干燥,形成0.04mm保护层,置于自封袋中;
4)将步骤3)制得的槟榔果放置于28℃,60天后观察槟榔果是否长菌霉变。
实施例1至实施例9和对比例1的槟榔制备方法及保鲜效果详见表1。
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槟榔的制备参数及保鲜效果
Figure BDA0003895709070000131
由上表1可知,实施例1至实施例9的槟榔在常温放置60天后,均未见明显霉变,表明香叶醇对槟榔果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而对比例1的槟榔果中未添加香叶醇,放置60天后槟榔果表面出现明显霉变。
如图7所示,为实施例3制得的槟榔果在28℃放置60天后的霉变情况,添加香叶醇后槟榔果在室温放置60天肉眼未见霉变;图8为对比例1制得的槟榔果在28℃放置60天后的霉变情况,未添加香叶醇的槟榔果在常温放置60天后可见明显霉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槟榔,其特征在于,包括槟榔果;
其中,所述槟榔果中渗入含有香叶醇的入味剂;和/或
所述槟榔果的外侧包覆有含香叶醇的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槟榔,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味剂和所述保护层中所述香叶醇的含量为所述槟榔果质量的0.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槟榔,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味剂中所述香叶醇的含量为所述槟榔果质量的0.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槟榔,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中所述香叶醇的含量为所述槟榔果质量的0.1‰~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槟榔,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02mm~0.1mm。
6.一种槟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含有香叶醇的入味剂;及
将所述入味剂渗入槟榔果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槟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入味配料、碳酸氢铵和水按质量比(30~50):(5~15):(100~400)溶解,与香叶醇混合得到所述入味剂;所述入味剂中所述香叶醇的含量为所述槟榔果质量的0.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槟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入味剂渗入槟榔果中,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入味剂与所述槟榔果混合,在65℃~85℃、110Kpa~140Kpa条件下,对所述混合物料搅拌处理4h~36h。
9.一种槟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明胶溶解于水中,得到明胶溶液;
将所述明胶溶液与香叶醇混合,得到上胶液;及
将所述上胶液包覆于槟榔果的表面,干燥,以在所述槟榔果上形成保护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槟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明胶溶液中香叶醇的含量为所述槟榔果质量的0.1‰~2‰。
CN202211272652.1A 2022-10-18 2022-10-18 槟榔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5302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2652.1A CN115530234A (zh) 2022-10-18 2022-10-18 槟榔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2652.1A CN115530234A (zh) 2022-10-18 2022-10-18 槟榔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0234A true CN115530234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736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2652.1A Pending CN115530234A (zh) 2022-10-18 2022-10-18 槟榔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30234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7199A (zh) * 2008-08-01 2010-02-03 上海健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天然槟榔被膜保鲜剂
CN109042873A (zh) * 2018-08-20 2018-12-21 浙江大学 基于香叶醇的大米防霉保鲜的方法
CN109662280A (zh) * 2019-02-28 2019-04-23 海南口味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风味槟榔干的制备方法
CN109662300A (zh) * 2018-12-21 2019-04-23 广州市恒裕香料有限公司 一种槟榔专用桂圆香精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32426A (zh) * 2019-08-20 2019-11-12 湖南胖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延长保质期的纤维软化型槟榔制作方法
CN112535208A (zh) * 2020-10-26 2021-03-23 海南浦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中草药提取物保鲜槟榔的方法
CN113785875A (zh) * 2021-09-01 2021-12-14 西南大学 香叶醇、叶醇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及一种水果采后处理保鲜的方法
CN113951545A (zh) * 2020-03-27 2022-01-21 深圳市水槟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槟榔风味的制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7199A (zh) * 2008-08-01 2010-02-03 上海健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天然槟榔被膜保鲜剂
CN109042873A (zh) * 2018-08-20 2018-12-21 浙江大学 基于香叶醇的大米防霉保鲜的方法
CN109662300A (zh) * 2018-12-21 2019-04-23 广州市恒裕香料有限公司 一种槟榔专用桂圆香精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62280A (zh) * 2019-02-28 2019-04-23 海南口味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多风味槟榔干的制备方法
CN110432426A (zh) * 2019-08-20 2019-11-12 湖南胖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延长保质期的纤维软化型槟榔制作方法
CN113951545A (zh) * 2020-03-27 2022-01-21 深圳市水槟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槟榔风味的制品
CN112535208A (zh) * 2020-10-26 2021-03-23 海南浦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中草药提取物保鲜槟榔的方法
CN113785875A (zh) * 2021-09-01 2021-12-14 西南大学 香叶醇、叶醇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及一种水果采后处理保鲜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勇;姚三桃;翁玉春;陶君悌;王秀萍;张家俊;贾绪东;: "香叶醇抗真菌作用的研究", 菌物学报, no. 04, pages 262 - 26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1921C (zh) 水晶肴肉用天然成膜保鲜剂
CN100536688C (zh) 一种非发酵型泡菜浸泡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19567A (zh) 一种耐贮存面包及其制备方法
KR20130035293A (ko) 발효 초콜릿 조성물과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발효 초콜릿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875008A (zh) 一种低盐剁椒制备工艺
CN107318951A (zh) 一种预调理鮰鱼片的保鲜方法
CN108244180A (zh) 一种天然酵母面包的制作方法
CN108244232A (zh) 一种含壳寡糖和抗坏血酸钙的鲜切果蔬涂膜保鲜剂
EP2885981A1 (en) Composition for preparation of sausage casings
CN108936478A (zh) 一种袋内发酵竹笋泡菜的制备方法
CN108378265A (zh) 一种延长鲜湿面保质期的方法
CN101690572B (zh) 一种木姜子酱的制作方法
CN106974215A (zh) 一种预调理贝肉的加工方法
CN104430834B (zh) 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014在果蔬采后保鲜中的应用
CN109198526A (zh) 一种袋内发酵泡椒的制备方法
CN108902831A (zh) 一种泡菜加工工艺
CN115530234A (zh) 槟榔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68667A (zh) 一种袋式泡制红椒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28207A (zh) 一种植物酵素酸粉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US7985436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raw sausage, comprising an accelerated maturing process
CN114287561A (zh) 一种半干保鲜面及其生产工艺
CN1739393A (zh) 风味油炸猪肉及其生产方法
JP3469881B2 (ja) 耐熱性乳酸菌バチラスコアギュランスの調製方法及び該乳酸菌を含有するルウ
CN111109541A (zh) 多菌种复合发酵蛋制品的加工方法
CN110013000A (zh) 一种紫菜生鲜面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