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04437A - 双氧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双氧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04437A
CN115504437A CN202110696028.3A CN202110696028A CN115504437A CN 115504437 A CN115504437 A CN 115504437A CN 202110696028 A CN202110696028 A CN 202110696028A CN 115504437 A CN115504437 A CN 115504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peroxide
adsorbent
reaction
adsorption
exchang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60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学五
张帆
钱亚男
盛楠
徐伟
王振刚
刘静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Qingdao Safety Engineering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Qingdao Safety Engineering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Qingdao Safety Engineering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6960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044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04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44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5/00Peroxides; Peroxyhydrates; Peroxyacids or salts thereof; Superoxides; Ozonides
    • C01B15/01Hydrogen peroxide
    • C01B15/022Preparation from organic compounds
    • C01B15/023Preparation from organic compounds by the alkyl-anthraquinone proce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氧水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氧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与氢气进行氢化反应的步骤;2)使氢化反应后的产物与含氧气体接触进行氧化反应的步骤;3)用水对氧化反应后的产物进行萃取得到双氧水的步骤;4)使步骤3)所得萃取后的有机相与吸附剂进行接触并得到除杂产物的步骤;其中,至少使步骤4)中的部分所述除杂产物作为步骤1)中的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使用。该方法可有效除去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离子,制备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双氧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氧水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氧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双氧水是一种绿色化工产品,其生产和使用过程几乎没有污染,故被称为“清洁”的化工产品,作为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氧剂、聚合物引发剂和交联剂,广泛应用于化工、造纸、环境保护、电子、食品、医药、纺织、矿业、农业废料加工等行业。
目前,双氧水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电解法、异丙醇法、氧阴极还原法、氢氧直接化合法、真空富集法和蒽醌法等。其中,蒽醌法是工业过氧化氢生产的主流方法,全球工业过氧化氢以产量计99%以上是由蒽醌法生产的。蒽醌法包括氢化、氧化、萃取及循环工作液后处理等工艺。首先将工作液中的工作化合物氢化,工作化合物一般是蒽醌类的物质,该步骤通常在催化剂存在下,工作化合物与氢气反应。然后再氧化单元,加氢的工作化合物与氧化剂发生自动氧化反应,氧气可以是空气、氧气或者富含氧气的气体,氧化反应后生成过氧化氢,生成的过氧化氢溶解在工作液中,并且以较稀的浓度存在。然后通过萃取将过氧化氢富集到水中,得到双氧水粗产品,后续通过净化等过程进行纯化。工作化合物通过碱洗或者真空干燥除掉其中的水分和萃余的过氧化氢,然后循环回氢化单元进行加氢反应,实现整个工艺的循环。
由于设备的冲刷和腐蚀,以及氧化用的空气和萃取用的纯水等带入金属离子杂质,在工作液中会有少量的金属离子杂质。过氧化氢对金属离子杂质特别敏感,ppb级别的金属离子杂质会导致过氧化氢的分解,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生产的安全性。
目前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过氧化氢不稳定性,是通过向系统内添加磷酸作为稳定剂,在氧化之前以及萃取用的纯水中添加磷酸,络合金属离子杂质,提升过氧化氢的稳定性。但是磷酸添加过多会造成污染排放,也会导致设备堵塞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氧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可有效除去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离子,制备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蒽醌法双氧水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与氢气进行氢化反应的步骤;
2)使氢化反应后的产物与含氧气体接触进行氧化反应的步骤;
3)用水对氧化反应后的产物进行萃取得到双氧水的步骤;
4)使步骤3)所得萃取后的有机相与吸附剂进行接触并得到除杂产物的步骤;
其中,至少使步骤4)中的部分所述除杂产物作为步骤1)中的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使用。
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分子筛、活性炭、MOF材料、水滑石、硅藻土、氧化铝微球、大孔树脂和硅藻泥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分子筛、活性炭、MOF材料、硅藻土、氧化铝微球、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分子筛、活性炭、MOF材料、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蒽醌类化合物为烷基蒽醌和/或烷基四氢蒽醌。
优选地,所述烷基蒽醌为2-乙基蒽醌和/或2-戊基蒽醌,所述烷基四氢蒽醌为2-乙基四氢蒽醌和/或2-戊基四氢蒽醌。
优选地,所述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为8-30重量%。
优选地,所述氢化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压力为0.1-0.6MPa。
优选地,所述氢气与所述蒽醌化合物的体积比为4-30:1。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溶液的溶剂包括芳烃和选自磷酸三辛酯、磷酸三丁酯、二异丁基甲醇、异庚醇、四丁基脲、醋酸甲基环己酯、乙酸庚酯、苯甲酸丁酯和庚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芳烃为C9-C11的芳烃。
优选地,所述溶剂中的芳烃的含量为30-80重量%。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钯催化剂和/或镍催化剂。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含氧气体为空气和/或氧气。
优选地,所述氧化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时间为12-40min,反应温度为30-60℃,反应压力为0.1-0.8MPa。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氧化反应的同时加入磷酸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磷酸的加入量为每吨生成的过氧化氢加入0.182-0.364kg磷酸。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3)后对所得有机相进行除水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除水的方法包括加碱除水和/或干燥。
优选地,所述吸附剂设置于吸附罐中形成吸附床,所述吸附床为固定床、浆态床或流化床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吸附罐的个数为2个。
优选地,每个所述吸附罐中的吸附床的个数为1-4个。
优选地,所述吸附床的高径比为0.5-5。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本发明的方法在双氧水制备中的应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方法可有效除去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离子,制备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高。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蒽醌法双氧水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与氢气进行氢化反应的步骤;
2)使氢化反应后的产物与含氧气体接触进行氧化反应的步骤;
3)用水对氧化反应后的产物进行萃取得到双氧水的步骤;
4)使步骤3)所得萃取后的有机相与吸附剂进行接触并得到除杂产物的步骤;
其中,至少使步骤4)中的部分所述除杂产物作为步骤1)中的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使用。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使用吸附剂对蒽醌法双氧水制备中萃取双氧水后的有机相进行除杂,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相中的金属离子,从而具有提高装置洁净度、提升过氧化氢收率、提高过氧化氢产品品质和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作为这样的吸附剂可以为分子筛、活性炭、MOF材料、水滑石、硅藻土、氧化铝微球、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离子的去除率,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分子筛、活性炭、MOF材料、硅藻土、氧化铝微球、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分子筛、活性炭、MOF材料、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蒽醌类化合物可以为双氧水制备中通常使用的蒽醌类化合物,例如可以为烷基蒽醌和/或烷基四氢蒽醌;作为所述烷基四氢蒽醌可以是额外添加的,也可以是由烷基蒽醌在氢化反应中生成的烷基四氢蒽醌。为了提高制备效率,优选地,所述烷基蒽醌为2-乙基蒽醌和/或2-戊基蒽醌,所述烷基四氢蒽醌为2-乙基四氢蒽醌和/或2-戊基四氢蒽醌。
根据本发明,为了提高氢化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效率,优选地,所述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为8-30重量%;更优选地,所述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为10-20重量%。
根据本发明,为了提高氢化反应的效率和氢化率并减少副反应,优选地,所述氢化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压力为0.1-0.6MPaA;更优选地,所述氢化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40-60℃,反应压力为0.2-0.4MPaA。
根据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溶液的溶剂可以为蒽醌法制备双氧水中通常使用的溶剂,例如可以包括芳烃和选自磷酸三辛酯、磷酸三丁酯、二异丁基甲醇、异庚醇、四丁基脲、醋酸甲基环己酯、乙酸庚酯、苯甲酸丁酯和庚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芳烃和磷酸三辛酯、二异丁基甲醇、四丁基脲。为了提高氢化效率,优选地,所述芳烃为C9-C11的芳烃;作为所述C9-C11的芳烃例如可以为偏三甲苯、连三甲苯、均三甲苯、邻甲乙苯、间甲乙苯、对甲乙苯、均四甲苯和偏四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了降低制备成本,优选地,所述C9-C11的芳烃为石化工业中重整装置得到的C9-C11馏分。作为所述C9-C11馏分例如可以含有:30-40质量%的偏三甲苯、8-12质量%的连三甲苯、3-9质量%的均三甲苯、3-9质量%的邻甲乙苯、9-17质量%的间甲乙苯、3-8质量%的对甲乙苯、0-3质量%的均四甲苯、0-3质量%的偏四甲苯和4-8质量%的C11芳烃。
为了进一步提高氢化效率,优选地,所述溶剂中的芳烃的含量为30-80重量%;更优选地,所述溶剂中的芳烃的含量为40-75重量%。
在本发明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包括40-50重量%的芳烃、15-25重量%的磷酸三辛酯、15-20重量%的醋酸甲基环己酯,10-20重量%的蒽醌类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可以为蒽醌法制备双氧水中通常使用的催化剂,例如可以为所述催化剂为钯催化剂、镍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了提高氢化效率和氢化率,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钯催化剂。
作为所述氢化反应的反应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悬浮法氢化、固定床氢化、管式液相氢化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氧化反应可以通过空气进行氧化,也可以通过氧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氧化,还可以氧气进行氧化,没有特别限定。从简化制备流程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含氧气体为空气和/或氧气。从节约成本并提高安全性的角度考虑,更优选地,所述含氧气体为空气。
根据本发明,为了提高氧化反应的速率并减少副反应发生,优选地,所述氧化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时间为12-40min,反应温度为30-60℃,反应压力为0.1-0.8MPaA;更优选地,所述氧化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时间为16-30min,反应温度为40-50℃,反应压力为0.2-0.5MPaA。
根据本发明,为了防止过氧化氢分解,优选地,步骤2)中,还包括在氧化反应的同时加入磷酸的步骤,所述磷酸的加入量使得氧化后的含有蒽醌的溶液的酸度为0.001g/L以上,优选为0.002-0.006g/L,作为这样的加入量相当于为每吨生成的过氧化氢加入0.182-0.364kg磷酸,优选为每吨生成的过氧化氢加入0.2-0.3kg磷酸。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此处的“酸度”指中和每升该溶液中的磷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量。
根据本发明,萃取时水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所需双氧水产品的浓度任意调整,作为水的用量例如可以使得含蒽醌化合物的溶液与水的体积比为30-70:1;优选为40-60:1。
根据本发明,为了控制含有蒽醌的溶液的含水量,提高催化剂活性,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3)后对所得有机相进行除水的步骤;作为所述除水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加碱除水、干燥除水和聚结脱水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了在便于操作的同时提高除水效率,优选地,所述除水的方法包括加碱除水和/或干燥;更优选地,所述除水的方法为碱除水。通过碱除水,可以在除水的同时充分除去过氧化氢,提高氢化单元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为了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效率,优选地,所述吸附剂设置于吸附罐中形成吸附床。作为吸附床的形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固定床、浆态床或流化床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固定床。
根据本发明,为了便于进行吸附操作,优选地,所述吸附罐的个数为2个,所述2个吸附罐可以通过并联方式连接,使得其中1个吸附罐运行时另一个吸附罐进行维护,也可以2个吸附罐并联同时进行吸附以提高液体通量,还可以2个吸附罐串联连接以提高除杂率。
根据本发明,所述吸附罐中的吸附床的个数可以为1-4个,为了进一步提高吸附效率,优选地,所述吸附罐中的吸附床的个数为2-4个。各个吸附床中的吸附剂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各个吸附床中的吸附剂种类各自不同时,可以进一步充分吸收金属离子,提高除杂率。
所述吸附床的高径比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0.5-5,为了进一步提高除杂率,优选地,所述吸附床的高径比为1-4。
在本发明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罐中的吸附床个数为3个,吸附床中的吸附剂各自为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床的设置顺序优选使得所述有机相优选按照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的顺序通过吸附床。
在本发明另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附罐中的吸附床个数为4个,吸附床中的吸附剂各自为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
根据本发明,萃取后的有机相通过吸附罐的体积空速为5-20h-1,优选为5-10h-1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本发明的方法在双氧水制备中的应用。
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双氧水,可有效除去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离子,制备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高。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所涉及的操作和处理方法属于本领域常规方法。
如无特殊说明,使用的各种原料均来自商购。
以下实施例中,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中含有10重量%的2-乙基蒽醌和6重量%的2-乙基四氢蒽醌、40重量%的芳烃(具体组成为1,3,5-三甲苯、1,2,4-三甲苯等重芳烃的混合物)、25重量%的磷酸三辛酯、19重量%的醋酸甲基环己酯。
以下实施例中,钯催化剂购于烟台百川汇通科技有限公司,牌号为AHC-GⅡ;活性炭购于溧阳市博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牌号为767;分子筛购于Sigma-Aldrich,牌号为13X;阳离子交换树脂购于陕西蓝深特种树脂有限公司,牌号为LS-201;阴离子交换树脂购于陕西蓝深特种树脂有限公司,牌号为LS-202;MOF材料购于西安齐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牌号为IRMOF;大孔树脂购于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牌号为
Figure BDA0003128424030000091
LSA-5BX。
实施例1
(1)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按照每1kg的钯催化剂对应流量为16L/h的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的比例使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与氢气进行氢化反应(反应温度为50℃,反应压力为0.2MPaA),得到氢化后的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
(2)使氢化后的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与空气进行接触进行氧化反应,并按照每吨生成的过氧化氢加入0.25kg的比例加入磷酸,得到氧化后的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反应温度为53℃,反应时间为20min,反应压力为0.4MPaA);
(3)使所述氧化后的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进入萃取塔,加入水进行萃取(含蒽醌化合物的溶液与水的体积比为40:1),将所得有机相通入填充有碳酸钾的吸附塔,再通过活性氧化铝吸附床除去碳酸钾,得到后处理后的有机相,测定所得有机相的金属离子含量。
(4)将步骤(3)所得后处理后的有机相通入吸附罐(吸附罐的容量为10L,其中设置有4个固定吸附床,从下往上的各个吸附床的吸附剂分别为、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和阴离子交换树脂,4个吸附床的高径比均为1),有机相通过吸附罐的体积空速为6h-1,测定吸附后的有机相的金属离子含量,之后将该有机相回用至步骤(1)。
步骤(3)和步骤(4)所得有机相金属离子含量见表1所示。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备双氧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所用吸附罐中从下往上的各个吸附床的吸附剂分别为MOF材料、分子筛、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步骤(3)和步骤(4)所得有机相金属离子含量见表1所示。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备双氧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所用吸附罐中从下往上的各个吸附床的吸附剂分别为活性炭、MOF材料、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步骤(3)和步骤(4)所得有机相金属离子含量见表1所示。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备双氧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所用吸附罐中吸附床的个数为3个,所用吸附罐中从下往上的各个吸附床的吸附剂分别为MOF材料、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3个吸附床的高径比均为1.33。步骤(3)和步骤(4)所得有机相金属离子含量见表1所示。
实施例5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备双氧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所用吸附罐中吸附床的个数为3个,所用吸附罐中从下往上的各个吸附床的吸附剂分别为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3个吸附床的高径比均为1.33。步骤(3)和步骤(4)所得有机相金属离子含量见表1所示。
实施例6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备双氧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所用吸附罐中吸附床的个数为3个,所用吸附罐中从下往上的各个吸附床的吸附剂分别为分子筛、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3个吸附床的高径比均为1.33。步骤(3)和步骤(4)所得有机相金属离子含量见表1所示。
实施例7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备双氧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所用吸附罐中吸附床的个数为2个,所用吸附剂分别为分子筛和阳离子交换树脂,2个吸附床的高径比均为2。步骤(3)和步骤(4)所得有机相金属离子含量见表1所示。
实施例8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备双氧水,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所用吸附罐中吸附床的个数为2个,所用吸附剂分别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2个吸附床的高径比均为2。步骤(3)和步骤(4)所得有机相金属离子含量见表1所示。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式制备双氧水,不同之处在于,不进行步骤(4),。步骤(3)所得有机相金属离子含量见表1所示。
下表1中除杂率由下式计算得到:
除杂率(%)=(步骤(3)所得有机相金属离子含量-步骤(4)所得有机相金属离子含量)/步骤(3)所得有机相金属离子含量*100%
本发明采用GB1616-2014工业过氧化氢中规定的稳定度测试方法来测试产品过氧化氢的稳定性,产品过氧化氢的稳定性高,则在氧化过程和萃取过程的过氧化氢稳定性也高。该方法是将过氧化氢产品进行沸水浴加入5个小时,稳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过氧化氢稳定度(%)=(沸水浴前过氧化氢质量浓度(%)-沸水浴后过氧化氢质量浓度(%))/沸水浴前过氧化氢质量浓度(%)
表1
Figure BDA0003128424030000121
通过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双氧水制备可以充分除去蒽醌化合物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提高制备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蒽醌法双氧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与氢气进行氢化反应的步骤;
2)使氢化反应后的产物与含氧气体接触进行氧化反应的步骤;
3)用水对氧化反应后的产物进行萃取得到双氧水的步骤;
4)使步骤3)所得萃取后的有机相与吸附剂进行接触并得到除杂产物的步骤;
其中,至少使步骤4)中的部分所述除杂产物作为步骤1)中的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吸附剂为分子筛、活性炭、MOF材料、水滑石、硅藻土、氧化铝微球、大孔树脂和硅藻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分子筛、活性炭、MOF材料、硅藻土、氧化铝微球、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分子筛、活性炭、MOF材料、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吸附剂为大孔树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蒽醌类化合物为烷基蒽醌和/或烷基四氢蒽醌;
优选地,所述烷基蒽醌为2-乙基蒽醌和/或2-戊基蒽醌,所述烷基四氢蒽醌为2-乙基四氢蒽醌和/或2-戊基四氢蒽醌;
优选地,所述含蒽醌类化合物溶液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为8-30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氢化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40-80℃,反应压力为0.1-0.6MPa;
优选地,所述氢气与所述蒽醌化合物的体积比为4-3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溶液的溶剂包括芳烃和选自磷酸三辛酯、磷酸三丁酯、二异丁基甲醇、异庚醇、四丁基脲、醋酸甲基环己酯、乙酸庚酯、苯甲酸丁酯和庚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芳烃为C9-C11的芳烃;
优选地,所述溶剂中的芳烃的含量为30-80重量%;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钯催化剂和/或镍催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含氧气体为空气和/或氧气;
优选地,所述氧化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时间为12-40min,反应温度为30-60℃,反应压力为0.1-0.8MPa;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在氧化反应的同时加入磷酸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磷酸的加入量为每吨生成的过氧化氢加入0.182-0.364kg磷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3)后对所得有机相进行除水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除水的方法包括加碱除水和/或干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吸附剂设置于吸附罐中形成吸附床,所述吸附床为固定床、浆态床或流化床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吸附罐的个数为2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吸附罐中的吸附床的个数为1-4个;
优选地,所述吸附床的高径比为0.5-5。
10.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在双氧水制备中的应用。
CN202110696028.3A 2021-06-23 2021-06-23 双氧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55044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6028.3A CN115504437A (zh) 2021-06-23 2021-06-23 双氧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6028.3A CN115504437A (zh) 2021-06-23 2021-06-23 双氧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4437A true CN115504437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00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6028.3A Pending CN115504437A (zh) 2021-06-23 2021-06-23 双氧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0443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190A (zh) * 2007-04-13 2007-09-19 福州大学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工作液配方及工艺
CN203612953U (zh) * 2013-09-27 2014-05-28 福州一化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氧化工段系统
CN105819402A (zh) * 2016-02-24 2016-08-03 武汉优立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蒽醌法制备过氧化氢的方法
CN110436418A (zh) * 2019-09-23 2019-11-12 扬州荣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工艺
CN110451461A (zh) * 2018-05-07 2019-11-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撬装式氧化残液回收装置及其应用
CN110451460A (zh) * 2018-05-07 2019-11-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双氧水氧化残液的回收方法
CN112499595A (zh) * 2020-11-30 2021-03-16 平湖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多组分全酸性固定床双氧水生产工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190A (zh) * 2007-04-13 2007-09-19 福州大学 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工作液配方及工艺
CN203612953U (zh) * 2013-09-27 2014-05-28 福州一化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氧化工段系统
CN105819402A (zh) * 2016-02-24 2016-08-03 武汉优立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蒽醌法制备过氧化氢的方法
CN110451461A (zh) * 2018-05-07 2019-11-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撬装式氧化残液回收装置及其应用
CN110451460A (zh) * 2018-05-07 2019-11-1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双氧水氧化残液的回收方法
CN110436418A (zh) * 2019-09-23 2019-11-12 扬州荣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工艺
CN112499595A (zh) * 2020-11-30 2021-03-16 平湖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多组分全酸性固定床双氧水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7576B2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 purified aqueous 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
EP1852392B1 (en) Method for activating hydrogenation catalys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hydrogen peroxide including same
JP4973041B2 (ja) 過酸化水素の製造方法
CN102395527A (zh) 生产过氧化氢的方法
CN117105178A (zh) 过氧化氢的制造方法
CN1332918C (zh) 超高纯醇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4506820A (zh) 一种从氢气、氧气直接生产电子级过氧化氢的方法
EP1476395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wasserstoffperoxid
US2369912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hydrogen peroxide
US4824609A (en) Process for purifying a working compound
CN115504437A (zh) 双氧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TWI758411B (zh) 利用蒽醌法的過氧化氫製造方法及製造系統
WO2020105500A1 (ja) 作動溶液の処理方法
CN112142012B (zh) 一种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工作液体系
US2919975A (en) Purific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JP2018135229A (ja) 過酸化水素の製造方法
US2689169A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CN107539957B (zh)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溶剂体系、可变式工作液及应用
CN106829872B (zh) 过氧化氢的制备方法
CN107539955B (zh) 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溶剂体系、双向工作液及应用
EP0158865B1 (en) Pregeneration of tetrahydroanthraquinone in a make-up solution to be added to a hydrogen peroxide working solution
CN113135818B (zh) 一种烷基蒽醌氢化的方法
CN112441564B (zh) 烷基蒽醌加氢的方法
CN112439432B (zh) 一种蒽醌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01679A (zh) 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的工作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