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4682B - 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4682B
CN115494682B CN202210614782.2A CN202210614782A CN115494682B CN 115494682 B CN115494682 B CN 115494682B CN 202210614782 A CN202210614782 A CN 202210614782A CN 115494682 B CN115494682 B CN 115494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rotating ring
base
magnet
aper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47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94682A (zh
Inventor
李张成
黄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147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4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4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468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6671 priority patent/WO202323193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94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4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6Two or more co-operating pivoted blades, e.g. iris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该可变光圈包括:底座、转动环和多个叶片;转动环转动连接于底座上;多个叶片位于转动环的远离底座的一侧,多个叶片呈环形分布,并共同围出光圈孔,叶片的末端用于控制光圈孔的孔径大小,每个叶片均转动连接于底座,且滑动连接于转动环;叶片与底座转动连接的位置为叶片转动的旋转支点,叶片与转动环滑动连接的位置为叶片滑动的驱动位置,旋转支点位于驱动位置和光圈孔之间。相比将驱动位置设置在旋转支点和光圈孔之间,当转动环的实际移动位移有误差时,本申请实施例中叶片的末端实际转动的线位移放大该误差的比例减小,从而提高光圈系数F。

Description

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可以通过设置摄像模组实现摄影功能。为了使电子设备获得接近单反相机的摄影效果,需要根据摄影环境调节摄像模组的进光量。给摄像模组的快门配备可变光圈,可以作为一种调节进光量的手段。
图1a示出了现有的可变光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可变光圈包括底座3a、转动环2和多个叶片1。一并结合图1a和图1b,多个叶片1呈环形排布,以使多个叶片1的尾部13共同围成供光线穿过的光圈孔4。还有,转动环2能够相对底座3a转动。
继续参阅图1a,叶片1上设置有导向孔11,转动环2上设置有插入导向孔11内的第二固定柱21,叶片1能够相对转动环2滑动;还有,叶片1上设置有转动孔12,底座3a上设置有插入转动孔12内的第一固定柱31。从而,当转动环2相对底座3a转动时,叶片1能够以第一固定柱31为旋转支点,在第二固定柱21的引导下相对转动孔12转动,以实现叶片1相对底座3a转动。
然而,如图1b所示,当第二固定柱21的实际移动的位移相比预设移动的位移相差0.1mm时,叶片1的用于控制光圈孔4的孔径大小的末端13实际转动的线位移相比预设转动的线位移相差更大,比如,可以达到0.5mm以上。这样的话,就会造成光圈孔4的孔径大小误差过大,进而造成光圈系数F的精度低的问题。
因而,如何提高光圈系数F的精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光圈系数F的精度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光圈,该可变光圈包括:底座、转动环和多个叶片;底座形成有通孔;转动环转动连接于底座上;多个叶片位于转动环的远离底座的一侧,多个叶片呈环形分布,并共同围出光圈孔,光圈孔与通孔相对,每个叶片均转动连接于底座,且滑动连接于转动环;叶片与底座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叶片与转动环滑动连接的位置和光圈孔之间。
基于上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可变光圈结构的描述,可以看出,该可变光圈是一种光圈孔的孔径可变的光圈。并且,叶片在转动环的带动下相对于底座转动时,叶片上与底座转动连接的位置为叶片转动的旋转支点,叶片与转动环滑动连接的位置为叶片转动的驱动位置。其中,叶片与底座转动连接的位置,相对叶片与转动环滑动连接的位置,靠近光圈孔,使得旋转支点位于驱动位置和光圈孔之间。相比将驱动位置设置在旋转支点和光圈孔之间,本申请实施例中旋转支点与光圈孔之间的距离之间的距离L和旋转支点与驱动位置之间的距离之比(L/M)变小。这样,当转动环的实际移动位移有误差时,叶片用于控制光圈孔的孔径大小的末端实际转动的线位移放大该误差的比例减小,从而提高光圈系数F的精度。比如,当转动环的实际移动的位移相比预设移动的位移相差0.1mm时,叶片用于控制光圈孔的孔径大小的末端实际转动的线位移相比预设转动的线位移相差0.2mm。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叶片上开设有转动孔,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叶片通过转动孔穿设于第一固定柱上,并能够绕第一固定柱旋转,以使得叶片与底座转动连接。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底座上开设有转动孔,叶片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叶片通过第一固定柱插设于转动孔中,并能够以第一固定柱为旋转支点旋转,以使得叶片与底座转动连接。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叶片上开设有导向孔,转动环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叶片通过导向孔穿设于第二固定柱上,并能够相对第二固定柱滑动,以使得叶片与转动环滑动连接。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叶片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转动环上开设有导向孔,叶片通过第二固定柱插设于导向孔中,并且第二固定柱能够在导向孔中移动,以使得叶片与转动环滑动连接。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导向孔为条形孔。
条形孔能够给第二固定柱的滑动提供空间余量,实现叶片相对转动环的相对滑动;另外,条形孔结构简单,适合批量生产;以及,易于控制加工精度,进而能够控制可变光圈中光圈孔的孔径变化的精度。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多个叶片相对底座转动和相对转动环滑动的过程中,光圈孔的孔径越大,导向孔沿自身长度方向的轴线与第一直线之间的夹角越小;其中,第一直线是光圈孔的中心与第一固定柱的中心之间的连线。
这样设置导向孔,保证叶片的转动方向与转动环的转动方向一致,在调节光圈孔的孔径时,有利于叶片自身的转动。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多个叶片的数量为六个,沿转动环的轴向,设置方式为上下两层,每层均设置有三个叶片。其中,上层的三个叶片沿转动环的周向均匀布设,下层的三个叶片沿转动环的周向均匀布设,上层的三个叶片和下层的三个叶片在转动环上的正投影沿转动环的周向间隔均匀。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变光圈还包括垫片,垫片设置在多个叶片和底座之间。垫片用于挡光,以及减少个叶片和底座之间的摩擦,起到保护叶片和底座的作用。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变光圈还包括驱动结构;驱动结构连接于转动环和底座之间,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转动环相对于底座转动,以带动多个叶片相对于底座转动和多个叶片相对于转动环滑动。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驱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磁铁和至少一个线圈;沿转动环的轴向,转动环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至少一个线圈固定在第一表面上;磁铁与线圈相对设置,且磁铁位于线圈的远离第一表面的一侧。
这样,沿转动环的轴向,将线圈和磁体上下设置,当线圈通电时,产生沿转动环的切向的洛伦兹力;且将线圈固定在转动环上,沿转动环的切向的洛伦兹力使线圈带动转动环转动。通过将线圈固定在动子(即转动环)上,磁铁可以以相对底座静止的方式固定在底座上,由于磁铁处于相对静止,就可以适当增加磁铁的体积和重量,以提高磁铁的磁场强度,从而实现在线圈通小电流时,也能实现转动环的转动,从而降低可变光圈的功耗。
另外,线圈的重量相比磁铁的重量更小,因而,在线圈随转动环转动时需要的推力也小,这样,可以适当减少磁铁和线圈的设置数量,进而减少可变光圈动子的重量。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磁铁呈条状结构。条状结构的磁体相比环形的磁铁,磁铁与线圈之间的间隙更小,产生磁场的磁场强度更大,有利于进一步减小转动环转动时线圈的电流,从而降低可变光圈的功耗。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磁体远离线圈的一侧设置有导磁片,导磁片用于增加磁场强度,有利于进一步减小转动环转动时线圈的电流,从而降低可变光圈的功耗。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至少一个磁铁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沿转动环的周向间隔排布;第一磁铁与第一线圈相对,第二磁铁和第二线圈相对。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转动环包括环形的本体部和形成在本体部外环面上的凸台,凸台的朝向底座的一侧开设有凹腔,线圈设置在凹腔内。
通过将线圈设置在凹腔内,可以有效利用空间,使可变光圈的结构紧凑。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变光圈还包括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柔性连接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分连接;第一部分与至少一个线圈电连接,且第一部分能够随着转动环转动;第二部分用于与可变光圈的外部器件电连接。
通过将电连接结构设置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可以使电连接结构拥有更加灵活的设置方式,比如,可以将电连接结构设置在可变光圈的空隙结构中,使可变光圈的结构紧凑;另外,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分连接,使得当第一部分随着线圈的转动而转动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移被柔性连接部分抵消,从而,第二部分相对底座静止。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呈环形结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轴向与转动环的轴向平行;第一部分设置在线圈的远离磁铁的一侧,并与线圈电连接;第二部分设置在磁铁的远离线圈的一侧。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部分的外环面还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端子,至少一个连接端子用于与可变光圈的外部器件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底座包括:主体部和凸出部;凸出部的底部固定在主体部上,通孔贯穿凸出部和主体部;转动环套设在凸出部的外周侧,且通过转动结构与凸出部和/或主体部转动连接。
在第一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转动结构包括:限位槽和插入限位槽内的导向柱,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转动环的周向一致;限位槽和导向柱中的一个设置在转动环上,另一个设置在主体部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光学镜头、摄像模组、计算控制单元;摄像模组包括可变光圈;可变光圈包括底座、转动环和多个叶片;底座形成有通孔;光学镜头设置在底座的通孔中,可变光圈位于光学镜头的入光侧;转动环,转动连接于底座上;多个叶片,位于转动环的远离底座的一侧,多个叶片呈环形分布,并共同围出光圈孔,光圈孔与通孔相对,每个叶片均转动连接于底座,且滑动连接于转动环;叶片与底座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叶片与转动环滑动连接的位置和光圈孔之间;计算控制单元,计算控制单元与摄像模组电连接。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叶片上开设有转动孔,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叶片通过转动孔穿设于第一固定柱上,并能够绕第一固定柱旋转,以使得叶片与底座转动连接。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底座上开设有转动孔,叶片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叶片通过第一固定柱插设于转动孔中,并能够以第一固定柱为旋转支点旋转,以使得叶片与底座转动连接。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叶片上开设有导向孔,转动环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叶片通过导向孔穿设于第二固定柱上,并能够相对第二固定柱滑动,以使得叶片与转动环滑动连接。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叶片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转动环上开设有导向孔,叶片通过第二固定柱插设于导向孔中,并且第二固定柱能够在导向孔中移动,以使得叶片与转动环滑动连接。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导向孔为条形孔。
条形孔能够给第二固定柱的滑动提供空间余量,实现叶片相对转动环的相对滑动;另外,条形孔结构简单,适合批量生产;以及,易于控制加工精度,进而能够控制可变光圈中光圈孔的孔径变化的精度。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多个叶片相对底座转动和相对转动环滑动的过程中,光圈孔的孔径越大,导向孔沿自身长度方向的轴线与第一直线之间的夹角越小;其中,第一直线是光圈孔的中心与第一固定柱的中心之间的连线。
这样设置导向孔,保证叶片的转动方向与转动环的转动方向一致,在调节光圈孔的孔径时,有利于叶片自身的转动。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多个叶片的数量为六个,沿转动环的轴向,设置方式为上下两层,每层均设置有三个叶片。其中,上层的三个叶片沿转动环的周向均匀布设,下层的三个叶片沿转动环的周向均匀布设,上层的三个叶片和下层的三个叶片在转动环上的正投影沿转动环的周向间隔均匀。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变光圈还包括垫片,垫片设置在多个叶片和底座之间。垫片用于挡光,以及减少个叶片和底座之间的摩擦,起到保护叶片和底座的作用。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变光圈还包括驱动结构;驱动结构连接于转动环和底座之间,驱动结构用于驱动转动环相对于底座转动,以带动多个叶片相对于底座转动和多个叶片相对于转动环滑动。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驱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磁铁和至少一个线圈;沿转动环的轴向,转动环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至少一个线圈固定在第一表面上;磁铁与线圈相对设置,且磁铁位于线圈的远离第一表面的一侧。
这样,沿转动环的轴向,将线圈和磁体上下设置,当线圈通电时,产生沿转动环的切向的洛伦兹力;且将线圈固定在转动环上,沿转动环的切向的洛伦兹力使线圈带动转动环转动。通过将线圈固定在动子(即转动环)上,磁铁可以以相对底座静止的方式固定在底座上,由于磁铁处于相对静止,就可以适当增加磁铁的体积和重量,以提高磁铁的磁场强度,从而实现在线圈通小电流时,也能实现转动环的转动,从而降低可变光圈的功耗。
另外,线圈的重量相比磁铁的重量更小,因而,在线圈随转动环转动时需要的推力也小,这样,可以适当减少磁铁和线圈的设置数量,进而减少可变光圈动子的重量。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磁铁呈条状结构。条状结构的磁体相比环形的磁铁,磁铁与线圈之间的间隙更小,产生磁场的磁场强度更大,有利于进一步减小转动环转动时线圈的电流,从而降低可变光圈的功耗。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磁体远离线圈的一侧设置有导磁片,导磁片用于增加磁场强度,有利于进一步减小转动环转动时线圈的电流,从而降低可变光圈的功耗。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至少一个磁铁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沿转动环的周向间隔排布;第一磁铁与第一线圈相对,第二磁铁和第二线圈相对。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转动环包括环形的本体部和形成在本体部外环面上的凸台,凸台的朝向底座的一侧开设有凹腔,线圈设置在凹腔内。
通过将线圈设置在凹腔内,可以有效利用空间,使可变光圈的结构紧凑。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变光圈还包括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柔性连接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分连接;第一部分与至少一个线圈电连接,且第一部分能够随着转动环转动;第二部分用于与可变光圈的外部器件电连接。
通过将电连接结构设置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可以使电连接结构拥有更加灵活的设置方式,比如,可以将电连接结构设置在可变光圈的空隙结构中,使可变光圈的结构紧凑;另外,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分连接,使得当第一部分随着线圈的转动而转动时,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移被柔性连接部分抵消,从而,第二部分相对底座静止。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呈环形结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轴向与转动环的轴向平行;第一部分设置在线圈的远离磁铁的一侧,并与线圈电连接;第二部分设置在磁铁的远离线圈的一侧。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部分的外环面还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端子,至少一个连接端子用于与可变光圈的外部器件电连接。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底座包括:主体部和凸出部;凸出部的底部固定在主体部上,通孔贯穿凸出部和主体部;转动环套设在凸出部的外周侧,且通过转动结构与凸出部和/或主体部转动连接。
在第二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转动结构包括:限位槽和插入限位槽内的导向柱,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转动环的周向一致;限位槽和导向柱中的一个设置在转动环上,另一个设置在主体部上。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计算控制单元,以及如第一方面提供的可变光圈,计算控制单元与可变光圈电连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可变光圈以及光学镜头,光学镜头设置在底座的通孔中,可变光圈位于光学镜头的入光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中的可变光圈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转动环,以及叶片;叶片在转动环的带动下相对于底座转动时,叶片上与底座转动连接的位置为叶片转动的旋转支点,叶片与转动环滑动连接的位置为叶片转动的驱动位置。其中,叶片与底座转动连接的位置,相对叶片与转动环滑动连接的位置,靠近光圈孔,使得旋转支点位于驱动位置和光圈孔之间。相比将驱动位置设置在旋转支点和光圈孔之间,本申请实施例中旋转支点与光圈孔之间的距离之间的距离L和旋转支点与驱动位置之间的距离之比(L/M)变小。这样,当转动环的实际移动位移有误差时,叶片用于控制光圈孔的孔径大小的末端实际转动的线位移放大该误差的比例减小,从而提高光圈系数F的精度。通过设置光圈系数F高的可变光圈,能够根据摄影环境调节精准摄像模组的进光量,从而使摄像模组获得优良的摄影性能。
在第四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摄像模组还包括对焦马达;对焦马达包括:环形载体、座体和驱动组件,光学镜头固定于环形载体内,驱动组件连接于环形载体与座体之间,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环形载体、光学镜头和可变光圈一起相对于座体运动;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线圈和第三磁铁;第三线圈设置在环形载体的外壁面上;沿环形载体的径向,第三线圈和第三磁铁相对设置,且第三磁铁设置在第三线圈远离环形载体的一侧。
基于上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给出的摄像模组结构的描述,可以看出,该摄像模组中,第三线圈和第三磁铁沿环形载体的径向相对设置,当第三线圈通电时,可以产生沿环形载体的轴向的洛伦兹力,沿环形载体的轴向的洛伦兹力带动环形载体沿环形载体的轴向上下移动,进而实现环形载体、光学镜头和可变光圈一起相对于座体运动。
在第四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变光圈还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一线圈;可变光圈还包括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柔性连接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分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一线圈电连接,且第一部分能够随着转动环转动;第二部分与第三线圈电连接。
这样,第一部分可以给第一线圈通电,实现可变光圈中转动环的转动,从而调节光圈孔的孔径,实现可变光圈的功能;第一部分通过柔性连接部分,将电流传输给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再将电流传送给第三线圈,实现环形载体沿环形载体轴向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环形载体、光学镜头和可变光圈一起相对于座体运动。
另外,在对焦马达中第三线圈和第三磁铁沿环形载体的径向相对设置,而在可变光圈中第一磁铁和第一线圈沿转动环的轴向相对设置。因为环形载体的径向和转动环的轴向相互垂直,所以第三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的磁场方向,和第一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的磁场方向互相垂直。因而,可变光圈中产生的磁场和对焦马达中产生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变小。
在第四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呈环形结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轴向均与转动环的轴向平行;第一部分设置在第一线圈的远离第一磁铁的一侧;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一磁铁的远离第一线圈的一侧,第二部分的外环面还形成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与第三线圈电连接。
在第四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变光圈还包括:第二磁铁和第二线圈,沿可变光圈的轴向,第二磁铁和第二线圈相对布设;驱动组件还包括第四线圈和第四磁铁,沿环形载体的径向,第四线圈和第四磁铁相对布设;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沿着环形载体的周向交替排布。
在第四方面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沿着环形载体的周向呈90°圆周阵列排布。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计算控制单元,如第四方面提供的摄像模组,计算控制单元与摄像模组电连接。通过设置光圈系数F高的可变光圈,能够根据摄影环境调节精准摄像模组的进光量,从而获得优良的摄影性能,使电子设备获得接近单反相机的摄影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现有的可变光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的可变光圈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所示的一种手机100的拆分示意图;
图3为图2a所示手机100的内部电路图;
图4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模组130的装配示意图;
图4b为图4a提供的一种摄像模组130的拆分示意图;
图5为图4b所示摄像模组130内光学镜头30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b所示摄像模组130内可变光圈301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可变光圈301的拆分示意图;
图8a为图7所示的可变光圈301内壳体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b为图7所示的可变光圈301内转动环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a为图8a所示的壳体3和图8b所示的转动环2的拆分示意图;
图9b为图9a所示的壳体3和转动环2装配后的部分剖视图;
图10为图7所示的可变光圈301内叶片1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图7所示可变光圈301中转动环2、底座3a和多个叶片1的拆分示意图;
图11b为图7所示可变光圈301中光圈孔4的孔径变化的示意图;
图11c为图11b所示光圈孔4的孔径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可变光圈30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图7所示可变光圈301中转动环2、底座3a和多个叶片1的装配示意图;
图12b为图12a中单个叶片1的力矩示意图;
图12c为改变叶片的旋转支点S和驱动位置T的相对位置后的力矩示意图;
图13为图7所示可变光圈301中电连接结构5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7所示可变光圈301中驱动结构6和图13所示的电连接结构5的装配示意图;
图15为图8a所示的底座3a和图13所示的电连接结构5的装配示意图;
图16为图6所示的可变光圈301的B-B剖面示意图;
图17为图7所示可变光圈301中转动环2、电连接结构5和驱动结构6的装配图;
图18为图4b所示摄像模组130内对焦马达303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对焦马达303的C-C剖视图;
图20为图18所示对焦马达303内环形载体3031与图13所示可变光圈301中电连接结构5的装配示意图;
图21为可变光圈301内驱动结构6和对焦马达303内驱动组件3033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手机,110-屏幕,111-透光盖板,112-显示屏,120-背壳,121-背盖,122-边框,123-中板,130-摄像模组,140-主板,141-控制单元,150-摄像头装饰盖,151-透光窗口,160-安装孔;
301-可变光圈,
1-叶片,1a-第一区域,1b-第二区域,1c-第三区域,1d-第四区域,11-导向孔,12-转动孔,13-尾部,13a-内边缘,14-第四缺口;
2-转动环,2a-第一表面,2b-第二表面,2c-本体部,21-第二固定柱,22-第一凸块,23-凸台,23a-凹腔,24-限位槽,25-第一过孔,25a-第二凸块;
3-壳体,3a-底座,30-主体部,3a1-内表面,3a2-下端面,3a3-容纳槽,3b-侧框,3c-盖板,3d-容纳腔,31-第一固定柱,32-第一缺口,33-第二缺口,34-导向柱,35-凸出部,35a-第三表面,36-通孔;
4-光圈孔;
5-电连接结构,5a-第一部分,5b-第二部分,5b1-连接端子,5c-柔性连接部分;
6-驱动结构,61-线圈,61a–第一线圈,61b–第二线圈,62-磁铁,62a-第一磁铁,62b-第二磁铁,63-导磁片,64-第二间隙,65-第三间隙;
7-垫片;
8-转动结构;
9-第一间隙,91-容纳空间;
302-光学镜头,302a-入光面,302b-出光面,3021-镜筒,3022-镜片组;
303-对焦马达,
3031-环形载体,3032-座体,3033-驱动组件,3033a-第三线圈,3033b-第三磁铁,3033c-第四线圈,3033d-第四磁铁;
304-感光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具有拍摄功能的一类电子设备。具体的,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智能穿戴产品(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还可以是家用电器等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下面以手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图2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所示的一种手机100的拆分示意图。一并结合图2a和图2b,手机100包括屏幕110、背壳120、摄像模组130、主板140和摄像头装饰盖150。
可以理解的是,图2a和图2b仅示意性的示出了手机10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2a和图2b的限制。在其他一些示例中,手机100也可以不包括屏幕110和摄像头装饰盖150。
屏幕11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屏幕110包括透光盖板111和显示屏112。透光盖板111与显示屏112层叠设置并固定连接。透光盖板111主要用于对显示屏112起到保护以及防尘作用。透光盖板11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玻璃。
显示屏112可以采用柔性显示屏,也可以采用刚性显示屏。例如,显示屏112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diodes,Q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背壳120用于保护手机100的内部电子器件。背壳120包括背盖121和边框122。背盖121位于显示屏112远离透光盖板111的一侧,并与透光盖板111、显示屏112层叠设置。边框122固定于背盖121上。示例性的,边框122可以通过粘胶固定连接于背盖121上。边框122也可以与背盖121为一体成型结构,即边框122与背盖121为一个整体结构。边框122位于背盖121与透光盖板111之间。透光盖板111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于边框122上。透光盖板111、背盖121与边框122围成手机100的内部容纳空间。该内部容纳空间将显示屏112容纳在内。
为了方便下文描述,定义手机100中透光盖板111、显示屏112、背盖121的层叠方向为Z轴方向。与透光盖板111、显示屏112、背盖121平行的平面为XY平面。可以理解的是,手机100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摄像模组130用于拍摄照片/视频。摄像模组130集成有可变光圈(variableaperture,VA)和对焦马达。其中,可变光圈用于实现进光量的调节。对焦马达用于实现自动对焦(automatic focusing,AF)和/或光学防抖(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摄像模组130固定于手机100的内部容纳腔中。示例的,摄像模组1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显示屏112的靠近背盖121的表面。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b,手机100还包括中板123。中板123固定于边框122的内表面一周。示例地,中板123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于边框122上。中板123也可以与边框122为一体成型结构。中板123用作手机100的结构“骨架”,摄像模组1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于该中板123上。
摄像模组130可以用作后置摄像模组,也可以用作前置摄像模组。
示例的,请参阅图2a和图2b,摄像模组130固定于中板123靠近背盖121的表面,且摄像模组130的入光面朝向背盖121。背盖121上设有安装孔160,摄像头装饰盖150覆盖并固定于安装孔160处。摄像头装饰盖150用于保护摄像模组130。
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装饰盖150凸出至背盖121远离透光盖板111的一侧。这样,摄像头装饰盖150能够增加摄像模组130在手机100内沿Z轴方向的安装空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装饰盖150也可以与背盖121平齐或者内凹至手机100的内部容纳空间内。摄像头装饰盖150上设有透光窗口151。透光窗口151允许景物光线射入摄像模组130的入光面。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30用作手机100的后置摄像模组。
示例的,摄像模组130可以用作后置的主摄像模组。
在其他示例中,摄像模组130也可以用作后置的广角摄像模组或者长焦摄像模组。
在其他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30固定于中板123靠近透光盖板111的表面。摄像模组130的入光面朝向透光盖板111。显示屏112上设有光路避让孔。该光路避让孔允许景物光线穿过透光盖板111后射入摄像模组130的入光面。这样,摄像模组130用作手机100的前置摄像模组。
主板140固定于手机100的内部容纳腔中。示例的,主板14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中板123上。当手机100不包括中板123时,主板140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显示屏112的靠近背盖121的表面。
图3为图2a所示手机100的内部电路图。手机100还包括计算控制单元141。示例的,计算控制单元141可以设置于主板140上。计算控制单元141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内的其他电路板上,比如设置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器件所处的电路板上。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控制单元141为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
计算控制单元141与摄像模组130电连接。计算控制单元141用于接收并处理来自摄像模组130的包含图像信息的电信号。计算控制单元141还用于控制摄像模组130的可变光圈和对焦马达运动,以实现摄像模组130的进光量调节、AF运动和/或OIS运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摄像模组130进行详细说明。
图4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摄像模组130的装配示意图。图4b为图4a提供的一种摄像模组130的拆分示意图。一并结合图4a和图4b,摄像模组130包括可变光圈301、光学镜头302、对焦马达303和感光组件304。
可以理解的是,图4a和图4b仅示意性的示出了摄像模组13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4a和图4b的限制。
光学镜头302用于对被拍摄景物进行成像。示例的,光学镜头302可以为直立式光学镜头,该直立式光学镜头的光轴沿Z轴方向延伸。光学镜头302也可以为潜望式光学镜头,该潜望式光学镜头的光轴与XY平面平行。光学镜头302固定于对焦马达303内。
请参阅图5,图5为图4b所示摄像模组130内光学镜头302的结构示意图。光学镜头302包括镜筒3021和光学镜片组3022。镜筒3021用于固定并保护光学镜片组3022。镜筒3021呈筒状结构。也即是,镜筒3021在光轴方向上的两端开口。光学镜片组3022安装于镜筒3021内。光学镜片组3022包括至少一个光学镜片。当光学镜片组3022包括多个光学镜片时,该多个光学镜片沿光轴方向层叠设置。
光学镜头302也可以仅包括光学镜片组3022。光学镜片组3022安装于对焦马达303内。由此通过对焦马达303固定并保护光学镜片组3022。在本实施例中,对焦马达303与光学镜头302集成为一体,有利于减小摄像模组130的体积。
通过设计光学镜片组3022的结构组成以及每个光学镜片的形状尺寸,可以获得具有广角、标准、长焦等不同特点的光学镜头。
请继续参阅图5,光学镜头302包括入光面302a和出光面302b。入光面302a为光学镜头302在使用时,朝向被拍摄景物的表面。景物光线由该入光面302a射入光学镜头302内。光学镜头302的出光面302b为光学镜头302在使用时,背对被拍摄景物的表面。景物光线由该出光面302b射出。
请返回参阅图4b,可变光圈301具有大小可变的光圈孔4。该光圈孔4位于光学镜头302的入光侧。其中,请参阅图5,光学镜头302的入光侧是指光学镜头302的入光面302a远离光学镜头302的出光面302b的一侧。且光圈孔4与光学镜头302的入光面302a相对。也就是说,光圈孔4在光学镜头302的入光面302a上的正投影与光学镜头302的入光面302a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一些实施例中,光圈孔4的中轴线与光学镜头302的光轴共线。景物光线经由光圈孔4射入光学镜头302。这样,可变光圈301可以通过调节光圈孔4的大小,来达到调节光学镜头302的进光量的目的。
图6为图4b所示摄像模组130内可变光圈301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可变光圈301的拆分示意图。一并结合图6和图7,可变光圈301包括多个叶片1、转动环2、壳体3、光圈孔4、电连接结构5、驱动结构6。
可以理解的是,图6和图7仅示意性的示出了可变光圈301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6和图7的限制。
壳体3用于防尘保护可变光圈301的内部部件。壳体3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和塑胶。
壳体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由多个部分装配形成。
示例的,请参阅图6和图7,壳体3包括底座3a、侧框3b和盖板3c。底座3a和盖板3c分别位于侧框3b的相对两侧。且底座3a和侧框3b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侧框3b与盖板3c可以通过胶粘或卡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这样,壳体3由一体成型的底座3a和侧框3b、盖板3c两个部分装配形成,能够减小壳体3沿可变光圈301轴向的长度尺寸,进而减小摄像模组130的整体尺寸。
图8a为图7所示的可变光圈301内壳体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8a所示,壳体3的底座3a和侧框3b为一体成型结构。底座3a和侧框3b围成容纳腔3d。
请继续参见图8a,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a包括主体部30,主体部30的内表面3a1上设置有凸出部35,沿侧框3b的轴向,凸出部35向容纳腔3d内延伸一定距离。其中,凸出部35的外壁面和侧框3b的内壁面具有第一间隙9,第一间隙9可以用于装配转动环2。
请继续参见图8a,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a上开设有贯通凸出部35的通孔36,通孔36可以用于设置光学镜头302。通孔36还可以用于设置闪光灯。
图8b为图7所示的可变光圈301内转动环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8b所示,沿转动环2的轴向,转动环2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a和第二表面2b。
图9a为图8a所示的壳体3和图8b所示的转动环2的拆分示意图。图9b为图9a所示的可变光圈301内壳体3和转动环2装配后的部分剖视图。一并结合图8a至图9a,转动环2套设在壳体3的凸出部35的外周侧,且通过转动结构8与凸出部35和/或主体部30转动连接。
请继续参见图9a,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结构8包括限位槽24和插入限位槽24内的导向柱34,限位槽24的延伸方向与转动环2的周向一致;限位槽24和导向柱34中的一个设置在转动环2上,另一个设置在主体部30上。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9a所示,限位槽24设置在转动环2上,导向柱34设置在主体部30上。
请继续参见图9a,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环2设置在壳体3的内部,具体的,转动环2设置在侧框3b的内壁面和凸出部35的外壁面之间。相比转动环2设置在壳体3的外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动环2的结构和设置方式,可以减小可变光圈301的体积;通过将转动环2直接固定在壳体3内,不需要再通过设置其他结构件,实现可变光圈301的结构空间利用最大化,同时可变光圈301的架构更加紧凑,实现可变光圈301内部件的精简。
请继续参阅图9a,为了实现转动环2与壳体3的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环2的边缘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凸块2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凸块22的数量为四个。多个第一凸块22沿转动环的周向间隔设置。壳体3的侧框3b的边缘设置有与多个第一凸块22相对的第一缺口32。其中,沿转动环的周向,第一缺口32的长度P大于第一凸块22的长度Q。以使第一凸块22可以在第一缺口32内滑动,进而实现转动环2与壳体3的转动连接。其中,转动环2与壳体3通过滑动摩擦副可转动连接于壳体3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环2的转动轴线与图8a所示的光圈孔4的中轴线共线。
请继续参阅图9a和图9b,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环2内设置有第一过孔25,底座3a的凸出部35伸入第一过孔25中,这样,限制了转动环2与壳体3沿转动环2径向方向O-XY的滑动,以实现在转动环2相对壳体3滑动时,转动环2与壳体3的限位。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转动环2的第一过孔25的下边沿设置有第二凸块25a,第二凸块25a卡接在壳体3的侧框3b的上边沿,进一步限定转动环2与壳体3的之间的位置关系。
请参阅图7和图9b,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转动环2与壳体3装配后,转动环2的第二表面2b与壳体3的凸出部35的第三表面35a上设置多个叶片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表面2b和第三表面35a沿转动环2的轴向具有高度差,可以通过在第三表面35a上设置垫片7的方式,减小叶片1转动时的滑动摩擦。
以及,转动环2与壳体3之间有容纳空间91,容纳空间91可以用于装配电连接结构5和驱动结构6。
图10为图7所示的可变光圈301内叶片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以其中一个叶片1为例具体描述叶片1的结构,其他叶片1的结构与该一个叶片1的结构相同,因此不做赘述。其中,一个叶片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域1a、第二区域1b以及第三区域1c。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1a、第二区域1b和第三区域1c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图10仅示意性地示出了其中一种,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制。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a、第二区域1b和第三区域1c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也就是说,第一区域1a、第二区域1b和第三区域1c为一个结构件整体。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a、第二区域1b和第三区域1c也可以为不同的结构,该不同的结构装配形成叶片1。
请继续参阅图10,叶片1的第一区域1a用于与转动环2可滑动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叶片1的第一区域1a设有导向孔11。图11a为图7所示可变光圈301中转动环2、底座3a和多个叶片1的拆分示意图。如图11a所示,转动环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21,叶片1通过导向孔11穿设于第二固定柱21上,并能够相对第二固定柱21滑动,以使得叶片1与转动环2滑动连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导向孔11为条形孔。转动环2在相对于底座3a转动时,导向孔11的侧壁与第二固定柱21的外壁面相切,以限定叶片1与转动环2的相对滑动。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孔11设置在转动环2上,第二固定柱21设置在叶片1的第一区域1a上。
图11b为图7所示可变光圈301中光圈孔4的孔径变化的示意图。如图11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叶片1相对底座3a转动和相对转动环2滑动的过程中,光圈孔4的孔径越大,导向孔11沿自身长度方向的轴线k2与第一直线k1之间的夹角越小;其中,第一直线k1是光圈孔4的中心与第一固定柱31的中心之间的连线。这样设置导向孔11,保证叶片1的转动方向与转动环2的转动方向一致,在调节光圈孔4的孔径时,有利于叶片1自身的转动。
条形孔能够给第二固定柱21的滑动提供空间余量,实现叶片1相对转动环2的相对滑动;另外,条形孔结构简单,适合批量生产;以及,易于控制加工精度,进而能够控制可变光圈中光圈孔4的孔径变化的精度。
请继续参阅图10,叶片1的第二区域1b用于与底座3a可转动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叶片1的第二区域1b设有转动孔12。请参阅图11a,底座3a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31,叶片1通过转动孔12穿设于第一固定柱31上,并能够绕第一固定柱31旋转,以使得叶片1与底座3a转动连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转动孔12为圆形孔。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孔12设置在底座3a上,第一固定柱31设置在叶片1的第二区域1b上。
这样,叶片1在转动环2的带动下相对于底座3a转动时,叶片1上与底座3a转动连接的位置为叶片1转动的旋转支点,叶片1与转动环滑动连接的位置为叶片1转动的驱动位置。其中,叶片1与底座3a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叶片1与转动环2滑动连接的位置和光圈孔4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叶片1是可转动的,叶片1与转动环2滑动连接的位置会随转动环2的转动而变化,不管叶片1转动至任何位置,叶片1与转动环2滑动连接的位置都应满足前述关系。为便于描述,叶片1与底座3a转动连接的位置简称为第一位置,叶片1与转动环2滑动连接的位置简称为第二位置,第一位置设置的设置位置并不局限在第二位置与光圈孔4的中心的连线上,第一位置设置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在第二位置与光圈孔4的中心的连线外,只要保证第一位置到光圈孔4的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位置到光圈孔4的中心的距离即可。
另外,第一位置设置在第二位置和光圈孔4之间,相比第二位置设置在第一位置和光圈孔4之间,在叶片1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大转动环2和底座3a的相对转动的角度范围来保证光圈孔4的孔径变化范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位置的设置不但需要满足光圈系数F的精度要求,还要考虑到转动环2和底座3a的最大相对转动角度。
表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叶片的尺寸和附图1a和图1b所示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叶片尺寸。
表1
附图1a和图1b所示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叶片
叶片感度mm/° 0.3 0.3
转动轴半径mm 3.275 5.7
定轴半径mm 3.9 4.5
其中,叶片感度指光圈孔的直径变化值与转动环相对底座转动的角度值之比;转动轴半径是指第二固定柱的中心与光圈孔的中心的距离;定轴半径是指第一固定柱的中心与光圈孔的中心的距离。
由表1可知,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叶片的尺寸和附图1a和图1b所示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叶片感度相同时,比如叶片感度为0.3,即转动环相对底座转动的角度为1°时光圈孔的直径变化值为0.3,此时,附图1a和图1b所示的技术方案中,转动轴半径为3.275,定轴半径为3.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叶片转动轴半径为5.7,定轴半径为4.5。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叶片的尺寸,相比附图1a和图1b所示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叶片尺寸,在叶片感度相同的情况下,转动轴半径增大,导向孔和第二固定柱的配合公差增大,光圈孔的公差容忍度提高,从而提高多个叶片的运动一致性,避免出现异性。
请参阅图10和图11a,叶片1的第三区域1c用于与其他叶片的第三区域配合,以围成光圈孔4。叶片1的第三区域1c包括尾部13。尾部13呈长条形,尾部13包括内边缘13a,为形成光圈孔4的边缘。尾部13的形状可以为直线、弧线或者部分直线,部分弧线。尾部13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的尾部13的形状以弧线为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和图11a,光圈孔4的直径为D。当转动环2相对于底座3a沿方向A旋转时,可以通过第二固定柱21推动叶片1绕第一固定柱31沿方向a旋转,由此可以减小光圈孔4的直径D。与之相反的,当转动环2相对于底座3a沿方向a1的反方向旋转时,可以通过第二固定柱21推动叶片1绕第一固定柱31沿方向a的反方向旋转,由此可以增加光圈孔4的直径D。由此能够达到调节光圈孔4的孔径大小的目的。
图11c为图11b所示光圈孔4的孔径逐渐变大的过程中可变光圈30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c中的(Ⅰ)所示,可变光圈301的光圈系数F的数值为1;如图11c中的(Ⅱ)所示,可变光圈301的光圈系数F的数值为2.8;如图11c中的(Ⅲ)所示,可变光圈301的光圈系数F的数值为2;如图11c中的(Ⅳ)所示,可变光圈301的光圈系数F的数值为1.6。
在一些实施例中,叶片1还包括第四区域1d,第四区域1d用于形成第四缺口14。第四缺口14用于避开相邻的两个叶片1的第一固定柱。同时,第四缺口14还能够在限定叶片1在转动环2径向上的位移,起到限位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a、第二区域1b、第三区域1c以及第四区域1d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叶片1的数量为六个,沿转动环2的轴向,设置方式为上下两层,每层均设置有三个叶片1。其中,上层的三个叶片1沿转动环2的周向均匀布设,下层的三个叶片1沿转动环2的周向均匀布设,上层的三个叶片1和下层的三个叶片1在转动环2上的正投影沿转动环2的周向间隔均匀。
图12a为图7所示可变光圈301中转动环2、底座3a和多个叶片1的装配示意图。如图12a所示,叶片1上与底座3a转动连接的位置为叶片1转动的旋转支点S,叶片1与转动环2滑动连接的位置为叶片1转动的驱动位置T。其中,旋转支点S,相对叶片1与转动环2滑动连接的驱动位置T,靠近光圈孔4,使得旋转支点S位于驱动位置T和光圈孔4之间。
图12b为图12a中单个叶片1的力矩示意图。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叶片1上用于围成光圈孔4的部分具有位置W。旋转支点S与光圈孔(以位置W为例)之间的距离之间的距离L和旋转支点S与驱动位置T之间的距离M的比值,以及,叶片用于控制光圈孔的孔径大小的末端(以位置W为例)实际转动的线位移与转动环的实际移动位移的比值,两者相同。
图12c为改变叶片的旋转支点S和驱动位置T的相对位置后的力矩示意图。如图12c所示,不同于本申请提供的叶片,将驱动位置T’设置在旋转支点S’和位置W之间,旋转支点S’与光圈孔(以位置W为例)之间的距离之间的距离为距离L’,旋转支点S’与驱动位置T’之间的距离为距离M。与L和M的比值相比,L’与M的比值明显增大。
一并结合图12b和图12c,当转动环的实际移动的位移相比预设移动的位移相差0.1mm时,由于L和M的比值较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叶片1上的位置W实际转动的线位移比预设转动的线位移相差较小,比如,可以是0.2mm。而由于L’与M的比值较大,位置W实际转动的线位移比预设转动的线位移相差较大,比如,可以是0.5mm。因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光圈的光圈系数F的精度更高。
图13为图7所示可变光圈301中电连接结构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电连接结构5包括第一部分5a、第二部分5b和柔性连接部分5c,第一部分5a和第二部分5b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分5c连接。通过将电连接结构5设置为第一部分5a、第二部分5b,可以使电连接结构拥有更加灵活的设置方式,比如,可以将电连接结构5设置在可变光圈301的空隙结构(比如第一间隙9)中,使可变光圈301的结构紧凑。另外,第一部3分5a和第二部分5b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分5c连接,使得当第一部分5a随着线圈61的转动而转动时,第一部分5a和第二部分5b之间产生的相对位移被柔性连接部分5c抵消,从而,第二部分5b相对底座静止。
请继续参见图7和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5a和第二部5b分均呈环形结构;第一部分5a和第二部分5b的轴向与转动环2的轴向平行。
图14为图7所示可变光圈301中驱动结构6和图13所示的电连接结构5的装配示意图。一并结合图13和图14,第一部分5a设置在线圈61的远离磁铁62的一侧,并与线圈61电连接;第二部分5b设置在磁铁62的远离线圈61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5b的外环面还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端子5b1,至少一个连接端子5b1用于与可变光圈301的外部器件电连接。
如图14所示,驱动结构6包括至少一个线圈61、至少一个磁铁62。第一部分5a与至少一个线圈61电连接,且第一部分5a能够随着转动环2滑动;第二部分5b用于与可变光圈的外部器件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线圈61、至少一个磁铁62设置在第一部分5a和第二部分5b之间。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线圈6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线圈61如图14所示的沿第一部分5a的周向相对设置。与之相对的,磁铁62也设置有两个,两个磁铁62的设置位置与两个线圈61分别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铁62呈条状结构。相比环形结构,磁铁62与线圈61之间的间隙更小,因而产生磁场的磁场强度更大,有利于进一步减小转动环转动时线圈61的电流,从而降低可变光圈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结构6还包括导磁片63,导磁片63设置在磁铁62的外壁面上,用以增强磁场强度。
图15为图8a所示的底座3a和图13所示的电连接结构5的装配示意图。如图15所示,第二部分5b设置在底座3a的下端面3a2上,柔性连接部分5c的一端与第二部分5b固定连接,另一端从侧框3b的缝隙伸入第一间隙9中,并与设置在容纳腔3d中的第一部分5a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底座3a的下端面3a2上设置有用于插入第二部分5b的容纳槽3a3。这样,第二部分5b插入容纳槽3a3中,避免第二部分5b暴露在底座3a外,可以起到保护第二部分5b的作用,同时能够实现可变光圈301的厚度减薄设计。
图16为图6所示的可变光圈的B-B剖面示意图。图17为图7所示可变光圈301中转动环2、电连接结构5和驱动结构6的装配图。一并结合图16和图17,转动环2设置在电连接结构5的第一部分5a远离线圈61的一侧。线圈61固定在第一表面2a上,且线圈61的轴线d-d’与光圈孔4的轴线e-e’平行;磁铁62与线圈61相对设置,且磁铁62位于线圈61的远离第一表面2a的一侧。其中,线圈61和第一表面2a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胶粘接的方式。沿转动环的轴向,转动环2、第一部分5a、线圈61、磁铁62依次设置,当线圈61通电时产生沿转动环2的切向方向的洛伦兹力,转动环2、第一部分5a、线圈61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沿转动环2的周向转动。
请返回参见图9a和图9b,转动环2包括本体部2c,本体部2c的外环面上设置有凸台23,凸台23朝向底座3a的一侧上开设有凹腔23a,侧框3b上开设有与凹腔23a相对的第二缺口33。当转动环2装配至壳体3上时,凹腔23a和第二缺口33共同形成用于安装驱动结构6的容纳空间91。
请继续参见图16和图17,驱动结构6的线圈61插入凸台23的凹腔23a内。磁铁62设置在容纳空间91中,且与容纳空间91固定连接。其中,磁铁62和容纳空间91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胶粘接的方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磁铁62可以与容纳空间91的底面通过设置双面胶或点胶的方式的连接在一起。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磁铁62可以与容纳空间91之间设置有导磁片63,磁铁62和导磁片63之间、导磁片63和容纳空间91之间均可以通过设置双面胶或点胶的方式的连接在一起。
请继续参见图17,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结构6线圈61和磁铁62沿转动环2的轴向具有第二间隙64。且磁铁62和第二部分5b之间具有第三间隙65,第三间隙65用于设置底座3a。
表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光圈内线圈以及各个镜片的温度。
表2
线圈 镜片一 镜片二 镜片三 镜片四 镜片五 镜片六 镜片七
温度/℃ 68 56.5 58.4 58.7 59.2 62.5 64.5 67.0
示例的,光学镜头包括七个镜片,沿转动环的轴向,镜片一、镜片二、镜片三、镜片四、镜片五、镜片六以及镜片七依次设置,且镜片一相对镜片七靠近转动环。镜片一至镜片七温度逐渐升高,本申请实施例中,线圈通过与转动环连接,线圈的轴线与转动环的轴线平行,因而更靠近温度较低的镜片一,这样,线圈产生的热效应对于温度较高的镜片(比如镜片七)影响较小,有利于降低热效应影响。
图18为图4b所示摄像模组130内对焦马达3033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4b和图18,对焦马达303包括:环形载体3031、座体3032和驱动组件3033,光学镜头固定于环形载体3031内。
图19为图18所示对焦马达303的C-C剖视图。一并结合图18和图19,驱动组件3033连接于环形载体3031与座体3032之间,驱动组件3033用于驱动环形载体3031、光学镜头302和可变光圈301一起相对于座体3032运动;驱动组件3033包括第三线圈3033a和第三磁铁3033b;第三线圈3033a设置在环形载体3031的外壁面上;沿环形载体3031的径向,第三线圈3033a和第三磁铁3033b相对设置,且第三磁铁3033b设置在第三线圈3033a远离环形载体3031的一侧。
该摄像模组130中,第三线圈3033a和第三磁铁3033b沿环形载体3031的径向相对设置,当第三线圈3033a通电时,可以产生沿环形载体3031的轴向的洛伦兹力,沿环形载体3031的轴向的洛伦兹力带动环形载体3031沿环形载体3031的轴向上下移动,进而实现环形载体3031、光学镜头和可变光圈一起相对于座体3032运动。
图20为图18所示对焦马达303内环形载体3031与图13所示可变光圈301中电连接结构5的装配示意图。请参见图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变光圈301中电连接结构5的第二部分5b通过与设置在环形载体3031内的导电体连接,实现与第三线圈3033a电连接。
请参见图14和图20,第一部分5a可以给第一线圈61通电,实现可变光圈301中转动环2的转动,从而调节光圈孔的孔径,实现可变光圈301的功能;第一部分5a通过柔性连接部分5b,将电流传输给第二部分5b,第二部分5b再将电流传送给第三线圈3033a,实现环形载体3031沿环形载体3031轴向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环形载体3031、光学镜头和可变光圈301一起相对于座体3032运动。
图21为可变光圈301内驱动结构6和对焦马达303内驱动组件3033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9和图21,在对焦马达303中第三线圈3033a和第三磁铁3033b沿环形载体3031的径向相对设置,而在可变光圈301中第一磁铁62a和第一线圈沿转动环2的轴向相对设置。因为环形载体3031的径向和转动环2的轴向相互垂直,所以第三线圈3033a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的磁场方向,和第一线圈61a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的磁场方向互相垂直。因而,可变光圈301中产生的磁场和对焦马达303中产生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变小。
表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光圈和对焦马达X、Y、Z方向上的磁吸力值,以及附图1a和图1b所示的技术方案X、Y、Z方向上的磁吸力值,以及两者的比值。
表3
由表3可知,根据磁仿真结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光圈和对焦马达的Y和Z方向磁吸力仅为附图1a和图1b所示的技术方案的5%以内,改善效果明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光圈和对焦马达可显著降低磁干扰带来的精度与推力不足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5a和第二部分5b均呈环形结构;第一部分5a和第二部分5b的轴向均与转动环2的轴向平行;第一部分5a设置在第一线圈61a的远离第一磁铁62a的一侧;第二部分5b设置在第一磁铁62a的远离第一线圈61a的一侧,第二部分5b的外环面还形成有连接端子,连接端子与第三线圈3033a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变光圈301还包括:第二磁铁62b和第二线圈61b,沿可变光圈301的轴向,第二磁铁62b和第二线圈61b相对布设;驱动组件3033还包括第四线圈3033c和第四磁铁3033d,沿环形载体3031的径向,第四线圈3033c和第四磁铁3033d相对布设;第一线圈61a、第二线圈61b、第三线圈3033a和第四线圈3033c沿着环形载体3031的周向交替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圈61a、第二线圈61b、第三线圈3033a和第四线圈3033c沿着环形载体3031的周向呈90°圆周阵列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焦马达303内驱动组件3033可以包括多个第三线圈3033a和多个第三磁铁3033b,本申请对对焦马达303中线圈和磁铁的数量设置不做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3)

1.一种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形成有通孔;
转动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
多个叶片,位于所述转动环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多个叶片呈环形分布,并共同围出光圈孔,所述光圈孔与所述通孔相对,每个所述叶片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且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环;所述叶片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叶片与所述转动环滑动连接的位置和所述光圈孔之间;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连接于所述转动环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以带动所述多个叶片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和所述多个叶片相对于所述转动环滑动;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磁铁和至少一个线圈;沿所述转动环的轴向,所述转动环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至少一个线圈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且所述线圈的轴线与光圈孔的轴线平行;所述磁铁与所述线圈相对设置,且所述磁铁位于所述线圈的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
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柔性连接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通过所述柔性连接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电连接,且所述第一部分能够随着所述转动环转动;所述第二部分用于与所述可变光圈的外部器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上开设有转动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叶片通过所述转动孔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上,并能够绕所述第一固定柱旋转,以使得所述叶片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转动环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叶片通过所述导向孔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上,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柱滑动,以使得所述叶片与所述转动环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为条形孔;
所述多个叶片相对所述底座转动和相对所述转动环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光圈孔的孔径越大,所述导向孔沿自身长度方向的轴线与第一直线之间的夹角越小;其中,所述第一直线是所述光圈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中心之间的连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呈条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至少一个磁铁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沿所述转动环的周向间隔排布;
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二线圈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包括环形的本体部和形成在所述本体部外环面上的凸台,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凹腔,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凹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呈环形结构;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轴向与所述转动环的轴向平行;
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线圈的远离所述磁铁的一侧,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磁铁的远离所述线圈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环面还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端子,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子用于与所述可变光圈的外部器件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主体部和凸出部;
所述凸出部的底部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凸出部和所述主体部;
所述转动环套设在所述凸出部的外周侧,且通过转动结构与所述凸出部和/或所述主体部转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变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限位槽和插入所述限位槽内的导向柱,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动环的周向一致;
所述限位槽和所述导向柱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转动环上,另一个设置在主体部上。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镜头;
摄像模组,包括可变光圈;所述可变光圈包括:
底座,形成有通孔;所述光学镜头设置在所述底座的所述通孔中,所述可变光圈位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入光侧;
转动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
多个叶片,位于所述转动环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多个叶片呈环形分布,并共同围出光圈孔,所述光圈孔与所述通孔相对,每个所述叶片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且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环;所述叶片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叶片与所述转动环滑动连接的位置和所述光圈孔之间;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连接于所述转动环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转动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以带动所述多个叶片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和所述多个叶片相对于所述转动环滑动;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磁铁和至少一个线圈;沿所述转动环的轴向,所述转动环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至少一个线圈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且所述线圈的轴线与光圈孔的轴线平行;所述磁铁与所述线圈相对设置,且所述磁铁位于所述线圈的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
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柔性连接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通过所述柔性连接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电连接,且所述第一部分能够随着所述转动环转动;所述第二部分用于与所述可变光圈的外部器件电连接;
计算控制单元,所述计算控制单元与所述摄像模组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上开设有转动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叶片通过所述转动孔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上,并能够绕所述第一固定柱旋转,以使得所述叶片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转动环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叶片通过所述导向孔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上,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柱滑动,以使得所述叶片与所述转动环滑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孔为条形孔;
所述多个叶片相对所述底座转动和相对所述转动环滑动的过程中,所述光圈孔的孔径越大,所述导向孔沿自身长度方向的轴线与第一直线之间的夹角越小;其中,所述第一直线是所述光圈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中心之间的连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呈条状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至少一个磁铁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沿所述转动环的周向间隔排布;
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所述第二磁铁和所述第二线圈相对。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包括环形的本体部和形成在所述本体部外环面上的凸台,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开设有凹腔,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凹腔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均呈环形结构;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轴向与所述转动环的轴向平行;
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线圈的远离所述磁铁的一侧,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磁铁的远离所述线圈的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环面还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端子,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子用于与所述可变光圈的外部器件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2-20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主体部和凸出部;
所述凸出部的底部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凸出部和所述主体部;
所述转动环套设在所述凸出部的外周侧,且通过转动结构与所述凸出部和/或所述主体部转动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限位槽和插入所述限位槽内的导向柱,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动环的周向一致;
所述限位槽和所述导向柱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转动环上,另一个设置在主体部上。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控制单元,
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
所述计算控制单元与所述可变光圈电连接。
CN202210614782.2A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494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4782.2A CN115494682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
PCT/CN2023/096671 WO2023231935A1 (zh) 2022-05-30 2023-05-26 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4782.2A CN115494682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4682A CN115494682A (zh) 2022-12-20
CN115494682B true CN115494682B (zh) 2024-03-26

Family

ID=84465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4782.2A Active CN115494682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4682B (zh)
WO (1) WO20232319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4682B (zh) * 2022-05-30 202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
TWI822612B (zh) * 2023-03-17 2023-11-11 湧蓮國際有限公司 磁吸式多功能鏡片裝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235A (zh) * 2004-01-20 2005-07-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驱动可变光圈的电机、可变光圈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CN201097066Y (zh) * 2007-10-16 2008-08-06 微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的快门结构
CN201097064Y (zh) * 2007-10-16 2008-08-06 微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的光圈结构
CN110602367A (zh) * 2019-09-26 2019-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323702U (zh) * 2019-05-16 2020-04-1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487835A (zh) * 2019-01-29 2020-08-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圈模块和包括该光圈模块的相机模块
CN211653354U (zh) * 2020-02-28 2020-10-0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单元、镜头组件、及拍摄设备
CN112513731A (zh) * 2020-02-28 2021-03-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单元、镜头组件、拍摄设备及曝光单元的组装方法
CN113259545A (zh) * 2020-02-11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圈、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885271A (zh) * 2021-11-05 2022-0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圈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986835U (zh) * 2021-07-30 2022-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光圈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5144A (ja) * 1999-09-03 2001-03-23 Canon Inc 絞り装置、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JP5330107B2 (ja) * 2009-06-03 2013-10-30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絞り装置
CN103698960B (zh) * 2013-12-13 2016-06-22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光圈装置
CN115268173B (zh) * 2021-04-29 2023-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变光圈、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494682B (zh) * 2022-05-30 202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235A (zh) * 2004-01-20 2005-07-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驱动可变光圈的电机、可变光圈驱动装置、和摄像装置
CN201097066Y (zh) * 2007-10-16 2008-08-06 微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的快门结构
CN201097064Y (zh) * 2007-10-16 2008-08-06 微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镜头的光圈结构
CN111487835A (zh) * 2019-01-29 2020-08-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圈模块和包括该光圈模块的相机模块
CN210323702U (zh) * 2019-05-16 2020-04-1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可变光圈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602367A (zh) * 2019-09-26 2019-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259545A (zh) * 2020-02-11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圈、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653354U (zh) * 2020-02-28 2020-10-0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单元、镜头组件、及拍摄设备
CN112513731A (zh) * 2020-02-28 2021-03-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曝光单元、镜头组件、拍摄设备及曝光单元的组装方法
CN215986835U (zh) * 2021-07-30 2022-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光圈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885271A (zh) * 2021-11-05 2022-0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圈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4682A (zh) 2022-12-20
WO2023231935A1 (zh) 2023-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94682B (zh) 一种可变光圈以及电子设备
US11409073B2 (en) Camera module
KR101942743B1 (ko)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13589619B (zh) 相机模块和包括该相机模块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KR101892857B1 (ko)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17572657A (zh) 用于光学防抖的反射模块和包括该反射模块的相机模块
KR20180095420A (ko)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180092251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PH12016500650B1 (en) Camera lens module
US9964778B2 (en) Camera lens module
CN114726977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KR20200047275A (ko) 카메라 모듈
TW201602671A (zh) 相機鏡頭模組
CN112087560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相机模块
EP4343426A1 (en) Iris diaphragm,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10124145A1 (en) Camera Module,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827483A (zh) 驱动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967856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KR20200013019A (ko) 카메라 모듈
TWI647502B (zh) 鏡頭組件及應用該鏡頭組件的攝影裝置
CN113938541B (zh) 电子设备及摄像头组件
CN216599370U (zh) 一种防干扰ois马达、摄影装置及电子产品
CN118018827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0151013A1 (zh) 驱动机构组合件、云台拍摄装置及拍摄终端
CN116300259A (zh) 可变光圈、镜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