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5888A - 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5888A
CN115485888A CN202180005185.3A CN202180005185A CN115485888A CN 115485888 A CN115485888 A CN 115485888A CN 202180005185 A CN202180005185 A CN 202180005185A CN 115485888 A CN115485888 A CN 115485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onnector
fuel cell
support layer
welding
power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51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盐见岳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485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5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04Non-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06Metals or alloys
    • H01M8/0208Alloys
    • H01M8/021Alloys based on ir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04Non-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06Metal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02Collectors; Separators, e.g. bipolar separators; Interconnectors
    • H01M8/023Porous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8/0232Metal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71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around electrodes, matrices or membranes
    • H01M8/0273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around electrodes, matrices or membranes with 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in the form of a fra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71Sealing or supporting means around electrodes, matrices or membranes
    • H01M8/028Seal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M8/0282In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2Details
    • H01M8/0297Arrangements for joining electrodes, reservoir layers, heat exchange units or bipolar separators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2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with stabilised ZrO2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2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with stabilised ZrO2 electrolyte
    • H01M8/1213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with stabilised ZrO2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electrolyte combination or the supporting material
    • H01M8/122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with stabilised ZrO2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electrolyte combination or the support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upport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2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with stabilised ZrO2 electrolyte
    • H01M8/124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with stabilised ZrO2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or by the material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8/1246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with stabilised ZrO2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or by the material of the electrolyte the electrolyte consisting of 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10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 H01M8/12Fuel cell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operating at high temperature, e.g. with stabilised ZrO2 electrolyte
    • H01M2008/1293Fuel cells with solid oxide electroly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具有固体电解质板、配置在固体电解质板的一面上的阳极电极以及配置在固体电解质板的另一面上的阴极电极的发电单元,经由电连接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的内部连接器沿厚度方向层叠有多个,其中,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具有由金属构成的支承层,阳极电极或阴极电极中的任意一方的支承层与内部连接器通过焊接而接合,另一方的支承层与内部连接器通过焊接以外的方法而金属接合。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JP2006-236989A中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其通过由铁素体类不锈钢构成的内部连接器层叠多个单电池单元而成,所述单电池单元具有固体电解质层、形成在固体电解质层的一面上的燃料电极层、形成在另一面上的空气电极层、由支承各电极层的金属构成的支承基板。
如上述文献那样,在经由内部连接器反复层叠在其两侧具有金属支承基板的单电池单元的情况下,对层叠时的施工方法即内部连接器与金属支承基板的接合方法产生制约。关于该接合方法,在上述文献中记载了也可以是使用金属粉膏的烧结、钎焊或焊接。但是,如果将内部连接器的一面焊接在与其相对的金属支承基板上,则不可能将另一面焊接在与其相对的金属支承基板上。这是因为焊接机无法接近内部连接器的另一面与金属支承板的接触部。
即,在上述文献中记载的燃料电池中,从能够实施的接合方法和降低接合部的电阻的观点出发,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电阻等且使用能够实施的接合方法的燃料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具有固体电解质板、配置在固体电解质板的一面上的阳极电极、以及配置在固体电解质板的另一面上的阴极电极的发电单元,经由电连接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的内部连接器沿厚度方向层叠有多个。在该燃料电池中,阳极电极及阴极电极具有由金属构成的支承层,阳极电极或阴极电极中的任一方的支承层与内部连接器通过焊接接合,另一方的支承层与内部连接器通过焊接以外的方法金属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使发电单元经由电连接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的内部连接器沿厚度方向层叠有多个,该发电单元具有固体电解质板、配置在固体电解质板的一面上的阳极电极、以及配置在固体电解质板的另一面上的阴极电极,并且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具有由金属构成的支承层。在该制造方法中,通过焊接阴极电极的支承层和内部连接器形成发电组件,通过焊接以外的方法将一发电组件的内部连接器和另一发电组件的阳极电极的支承层金属接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电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层叠了图1的发电组件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层叠了图1的发电组件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3B是层叠了图1的发电组件的状态的其他例子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接合部件各自的接合强度和接合温度的关系的图。
图5是焊接部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焊接时的输入能量和从焊接部前端到电极的间隙的关系的图。
图7是变形例的发电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层叠了图7的发电组件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9A是变形例的内部连接器与阳极支承层的接合部的剖面图。
图9B是图9A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9C是图9A的区域B的放大图。
图1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层叠状态的发电组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下也简称为“燃料电池”)的发电模块的发电组件1的分解立体图。
发电组件1由发电单元2、支承发电单元2的外缘部的单元框架3、焊接在发电单元2的有效区域2A和单元框架3上的内部连接器4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焊接方法使用激光焊接,但不限于此。
发电单元2由在固体电解质板的一面上形成有阳极电极且在另一面上形成有阴极电极的膜电极接合体2C、支承阴极电极的阴极支承层2B、支承阳极电极的阳极支承层2D构成。阴极支承层2B及阳极支承层2D都由金属例如铁素体类不锈钢形成。
内部连接器4由含有铝的铁素体类不锈钢(以下也称为含有AL的FSS)构成,与发电单元2的有效区域2A相对的部位被加工成截面形状为波状。以下,将该波状的部分称为波状部4A。
内部连接器4的波状部4A的山部焊接于发电单元2,外缘部焊接于单元框架3。波形部4A与发电单元2的焊接部如图1中的焊接线5所示。外缘部与单元框架3的焊接部如图1中的外周焊接线6所示,包围所有的焊接线5。
图2是层叠有两个发电组件1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两个发电组件1通过利用焊接以外的方法,例如使用金属制的接合部件7的扩散接合或钎焊,将一发电组件1的内部连接器4与另一发电组件1的发电单元2金属接合而层叠。即,内部连接器4具有将与其邻接的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电连接的功能。进而,在层叠更多的发电组件1的情况下也与此相同,通过扩散接合等将发电组件1彼此金属接合。作为发电组件1彼此的接合方法不使用焊接,这是因为在使发电组件1彼此接触的状态下,焊接机无法接近内部连接器4与发电单元2的接触部。
图3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的沿III-III线的截面的图。另外,在图3A中,为了简便,使波状部4A的峰谷的数量比图1、2少。另外,在此,将内部连接器4焊接在发电单元2的阴极支承层2B及单元框架3的结构作为发电组件1。
内部连接器4的山部焊接在阴极支承层2B。由此,形成由内部连接器4的一面和阴极支承层2B包围的空间。将该空间作为第一反应气体流路的阴极流路8。另一方面,内部连接器4的谷部通过使用了接合部件7的扩散接合或钎焊等与其他的发电组件1的阳极支承层2D金属接合。由此,形成由内部连接器4的另一面和阳极支承层2D包围的空间。将该空间作为第二反应气体流路的阳极流路9。即,内部连接器4还起到划分阴极流路8和阳极流路9的分隔板的作用。
根据上述结构,电流从图中下方的发电组件1的阳极电极经由内部连接器4流向图中上方的发电组件1的阴极电极。
图3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的沿III-III线的截面的另一例的图。与图3A的不同点在于,阴极支承层2B和阳极支承层2D相对于膜电极接合体2C的位置,以及内部连接器4的谷部焊接于阴极支承层2B上。伴随这些不同点,相当于图3A的外周焊接线6的部分不是焊接,而是通过使用了接合部件7的扩散接合或钎焊等的金属接合。另外,阳极流路9和阴极流路8的位置也与图3A相反。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关于经由内部连接器4层叠发电单元2的结构,存在如何降低内部连接器4与发电单元2之间的电阻的课题。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一方的发电单元2的接合中使用焊接,在与另一方的发电单元2的接合中使用焊接以外的方法,例如使用了接合部件7的扩散接合或钎焊等。
由于焊接是通过使基材彼此熔融而进行的接合,因此,发电单元2的支承层与内部连接器4直接导通。因此,与使用接合部件7的接合相比,能够大幅降低电阻。另外,由于如上所述地直接导通,因此即使由于燃料电池的时效变化而在内部连接器4的表面形成氧化物层,也能够确保导通。进而,在使用金属粉膏等的接合中,接合部的电阻具有温度灵敏度,因此,电阻根据燃料电池的运转条件而会变动,但在利用焊接的接合中,不会产生这样的温度灵敏度的问题。
从降低电阻的观点出发,希望在内部连接器4与另一方发电单元2的接合中也使用焊接,但在内部连接器4的一面上焊接有发电单元2的状态下,由于焊接机无法接近到另一面与另一发电单元2的接触部,因此无法进行焊接。于是,使用利用了接合部件7的扩散接合或钎焊的金属接合。根据这些接合方法,由于在接合部的界面形成扩散层,所以能够确保接合部的强度。其结果是,即使在燃料电池的发电中存在温度或负载的变动,也容易维持接合状态(即导通状态)。换言之,不易产生在发电中接合状态变化而电阻增大的情况。另外,金属接合与使用非金属制的接合部件的接合或仅接触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电阻。
另外,在由FSS构成内部连接器4的情况下,还存在如何抑制内部连接器4的腐蚀的课题。
燃料电池在运转中变为高温,内部连接器4的形成阴极流路8的面(也称为阴极侧的面)暴露在空气中。因此,内部连接器4的阴极侧的面容易因空气中的氧而发生氧化。另一方面,由于内部连接器4的形成阳极流路的面(也称为阳极侧的面)暴露在作为燃料气体的氢中,因此,容易产生由水蒸气引起的氧化。由于这些氧化,内部连接器4的腐蚀加剧。
另外,氢具有扩散到由FSS构成的内部连接器4的内部的性质。而且,扩散的氢在内部连接器4内从阳极侧界面向阴极侧界面移动时,通过与在阴极流路8中流动的空气结合而生成水,由于该水而产生腐蚀(将其称为双重腐蚀)。在通过冲压成型等较薄地形成内部连接器4的情况下,特别容易产生双重腐蚀。
此外,为了耐腐蚀而在FSS中所含的铬在高温条件下蒸发,也会产生腐蚀。
作为抑制上述腐蚀的对策,考虑利用在表面设有氧化铝层的FSS来形成内部连接器4。这是通过设置氧化铝层来抑制氧化或氢的扩散等。但是,在表面设置有氧化铝层的FSS不能进行焊接。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含AL的FSS形成内部连接器4。含AL的FSS在初始状态下表面几乎不存在氧化铝,因此可以焊接。而且,在发电组件1的层叠作业中或燃料电池的运转中,在阳极侧的面上形成氧化铝层。由此,能够防止氢向内部连接器4内扩散,能够抑制因氢向内部连接器4的阴极侧表层移动而引起的腐蚀。进而,通过使用含AL的FSS,可抑制接合面上的氧化物的形成,因此,能够确保耐久性。另外,说明了在初始状态的含AL的FSS的表面几乎不存在氧化铝,但如果含AL的FSS的表面的氧化铝层的厚度为50nm以下左右,则可以说“几乎不存在”。
接着,对接合部件7进行说明。
接合部件7如上所述为金属制。而且,优选含有镍或铜中的至少一方。其理由如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接合部件7用于阳极支承层2D与内部连接器4的接合,因此,暴露于在阳极流路9中流动的燃料气体(氢)中。但是,镍及铜具有在氢环境中难以形成铝氧化物的特性。因此,如果是含有镍或铜的接合部件7,则能够抑制由阳极支承层2D和内部连接器4中所含的铝及氧引起的铝氧化物的生成。其结果,包括燃料电池的运转中,能够抑制电阻的增加。
另外,优选接合构件7的接合前(即,接合作业时)的粒径小。其理由如下。
在使用接合部件7将发电组件1彼此接合而形成燃料电池组的情况下,将经由接合部件7层叠了多个发电组件1的临时组装状态的燃料电池组放入电炉等中升温,使接合部件7熔化。另外,金属具有温度越高越促进氧化的特性。另一方面,接合部件7具有粒径越小则越在低温下熔化的特性。因此,接合部件7的粒径越小,越能够降低形成燃料电池组时的温度,能够抑制金属部件的氧化。
图4是表示调查在接合部件7含有镍的情况下形成燃料电池组时的温度(也称为接合温度)与接合强度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图。图中的圆表示接合部件7为箔状的情况,三角表示纳米粒子(粒径:70-100nm)的情况,四方是纳米粒子(粒径:150nm)的情况。
接合强度高是指内部连接器4与阳极支承层2D牢固地接合。即,认为接合强度越高,内部连接器4与阳极支承层2D的接合部的电阻越低。于是,将得到能够满足燃料电池的性能的电阻的接合强度的阈值设为阈值S1。
接合温度越高,接合强度越高。但是,金属部件具有越高温越容易氧化的特性。即,若接合温度过高,则虽然接合强度变高,但在接合作业时促进金属零件的氧化。另一方面,燃料电池运行时的温度具有目标值(也称为目标运行温度),目标运行温度例如为600-650℃左右。即,在接合温度高于目标运转温度的情况下,通过在燃料电池完成后的运转中未达到的高温下的接合作业来促进氧化。于是,将目标运转温度的上限设为接合温度的阈值T1。
如果考虑上述的接合强度的阈值S1和接合温度的阈值T1而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则在箔的情况下,在接合温度为阈值T1以下时,接合强度没有达到阈值S1。与此相对,在纳米粒子的情况下,即使接合温度为阈值T1以下,接合强度也达到阈值S1。因此,接合构件7的接合前的粒径优选为150nm以下。
接着,对焊接的接合部进行说明。
图5是接合部的放大图。焊接线5通过内部连接器4和阴极支承层2B熔融而形成。将从该焊接线5的厚度方向的前端到膜电极接合体2C(即到阴极电极)的距离作为间隙L。
图6是表示用于焊接的输入能量和间隙L的关系的图。输入能量越大,熔融的区域越扩大,如图6所示,间隙L变小。间隙L越小,接合强度越高,但焊接作业时传递到阴极电极的热量变多。例如,如图6的D所示,若焊接线5到达阴极电极,则阴极电极因热而劣化。另外,在间隙L不充分的情况下,阴极电极也有可能因热而劣化。另一方面,如图6的A所示,若间隙L过大,则接合强度不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控制输入能量,以使间隙L处于阴极电极不热劣化且能够得到充分的接合强度的范围(图6的E)内。另外,范围E的下限例如为50μm左右,上限根据阴极支承层的厚度而变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具有固体电解质板、配置在固体电解质板的一面上的阳极电极、以及配置在固体电解质板的另一面上的阴极电极的发电单元2,经由电连接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的内部连接器4沿厚度方向层叠有多个。阳极电极及阴极电极具有由金属构成的支承层2B、2D,阳极电极的支承层2D或阴极电极的支承层2B的任一方与内部连接器4焊接。另外,阳极电极的支承层2D或阴极电极的支承层2B中的另一方通过焊接以外的方法与内部连接器4接合。由此,能够将多个发电组件1接合而层叠,并且,通过设置基于焊接的接合部,能够降低电阻。
在本实施方式中,阴极电极的支承层2B与内部连接器4通过焊接而接合,阳极电极的支承层2D与内部连接器4通过焊接以外的方法而金属接合。由此,能够降低阴极电极与内部连接器4之间的电阻。另外,即使由于燃料电池的时效变化而在内部连接器4的表面形成氧化物层,通过焊接形成的接合部(焊接线5)也能够确保导通。
本实施方式的内部连接器4由含AL的FSS构成。含AL的FSS在初始状态下表面几乎不存在氧化铝,因此可以焊接。而且,通过在发电组件1的层叠作业中或燃料电池的运转中在阳极侧的面上形成氧化铝层,能够防止氢向内部连接器4内扩散,能够抑制由氢的扩散引起的腐蚀。进而,通过使用含AL的FSS,可抑制接合面上的氧化物的形成,因此,能够确保耐久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焊接以外的方法,使用利用了接合部件7的扩散接合或钎焊。由此,由于确保了接合部的强度,所以即使燃料电池的发电中的温度或负荷发生变动,也能够维持接合状态。即,能够确保导通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前的接合部件7的粒径的上限被限制为在阴极支承层2B不氧化的温度下接合时能够得到规定的接合强度的大小。由此,能够抑制接合作业时的温度,因此,能够抑制金属零件的氧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阳极支承层2D和内部连接器4使用金属制的接合部件7接合,该接合部件7包含镍或铜的至少一方。镍及铜具有在氢环境中难以形成铝氧化物的特性,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由阳极支承层2D和内部连接器4中所含的铝及氧引起的铝氧化物的生成。其结果,包括燃料电池的运转中,能够抑制电阻的增加。
[变形例]
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本变形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扩散接合或钎焊将阳极支承层2D和内部连接器4接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变形例中,通过所谓的通电接合将它们接合。通电接合是指利用通过使电流流过金属部件而产生的电阻发热来接合金属的技术。
图7是本变形例的发电组件1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两个发电组件1层叠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7和图8与图1和图2的实质不同点在于,在发电单元2的一端部焊接有通电片10。图7、图8的符号11表示通电片10与发电单元2焊接时的焊接线。另外,图8的符号12表示通过通电接合进行接合时的接合部(也称为通电接合部)。另外,通电接合部12的数量和相邻的通电接合部12之间的间隔与实际的产品不同。关于相邻的通电接合部12彼此的间隔在后面叙述。
在本变形例中,从通电片10通电至内部连接器4的与焊接有通电片10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由此,在接合前电阻大的内部连接器4与阳极支承层2D的接触部分被加热,内部连接器4与阳极支承层2D被接合。在钎焊等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将层叠有多个发电组件1的临时组装状态的燃料电池组放入电炉等中进行升温,因此燃料电池组整体被升温。换言之,与接合无关的部分也升温,由此金属部件容易氧化。与此相对,在通电接合的情况下,能够选择性地加热接合部。因此,根据通电接合,能够抑制燃料电池组的形成作业时的金属部件的氧化,并且能够将内部连接器4与阳极支承层2D金属接合而实现电阻的降低。
图9A是本变形例的内部连接器4与阳极支承层2D的接合部的剖面图。图9B是图9A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9C是图9A的区域B的放大图。另外,与区域A相反侧的端部也与图9B相同。
在本变形例中,多个通电接合部12在通电接合部12的宽度方向上平行地排列。并且,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通电接合部1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图9C的W2)大于位于宽度方向两端的通电接合部1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图9B的W1)。换言之,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通电接合部12的电阻比位于宽度方向两端的通电接合部12的电阻小。
在燃料电池的运转中,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温度比端部的温度高,发电电流密度也变大。因此,根据本变形例,由于成为发电电流密度越大的部位通电接合部12的电阻越小的结构,所以电流均匀地流过整个发电组件1,能够降低作为燃料电池整体的电阻。
如上所述,本变形例的焊接以外的方法是通过对内部连接器4和阳极支承层2D通电来接合内部连接器4和阳极支承层2D的接触部的通电接合。由此,能够在不使发电组件1整体升温的情况下进行接合,因此能够抑制金属部件的氧化,并且能够得到金属接合带来的电阻降低的效果。
在本变形例中,由多个焊接以外的方法得到的接合部(通电接合部12)在通电接合部12的宽度方向上平行地排列,与位于宽度方向的两端的通电接合部12相比,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通电接合部12的宽度方向尺寸大。由此,成为发电电流密度越大的部位通电接合部12的电阻越小的结构,能够降低作为燃料电池整体的电阻。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同样地,表示层叠有两个发电组件1的部分的截面的剖面图。与图3的不同点在于,内部连接器4焊接在阳极支承层2D及单元框架3上的发电组件1彼此经由接合部件7接合。由此,由内部连接器4的一面和阳极支承层2D围成的空间成为作为第一反应气体流路的阳极流路9,由内部连接器4的另一面和阴极支承层2B围成的空间成为作为第二反应气体流路的阴极流路8。
根据上述结构,内部连接器4与阳极电极之间的电阻大幅地降低。换言之,能够大幅地降低阳极侧的集电电阻。
另外,为了使燃料电池正常运转,需要防止氢从阳极流路9向阴极流路8或外部泄漏。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内部连接器4焊接于阳极支承层2D的同时,也焊接于单元框架3。而且,与单元框架3的焊接线与图1的外周焊接线6同样地包围所有的阳极流路9。即,在制作发电组件1的阶段,阳极流路9的密封也结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件7暴露于在阴极流路8中流动的氧中。因此,接合部件7时效地氧化。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含有元素(例如铬、锰)的接合部件7,该元素即使成为氧化物也能确保导通性,且具有容易与相邻的内部连接器4中的铝作为铝酸盐接合的特性。另外,只要具有上述特性,也可以是铬、锰以外的元素。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支承发电单元2的外缘的单元框架3,内部连接器4通过焊接与阳极电极的支承层(阳极支承层2D)及单元框架3接合,阴极电极的支承层(阴极支承层2B)和内部连接器4通过焊接以外的方法进行金属接合。由此,能够降低阳极侧的集电电阻。另外,在制作发电组件1的阶段,阳极流路9的密封结束。
在本实施方式中,阴极支承层2B和内部连接器4使用金属制的接合部件7接合,接合部件7含有钴或锰中的至少一方。由此,能够将阴极支承层2B与内部连接器4牢固地接合,并且,即使接合部件7时效地氧化,也能够确保导通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表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是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的意思。

Claims (11)

1.一种燃料电池,使发电单元经由将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电连接的内部连接器沿厚度方向层叠有多个,该发电单元具有:固体电解质板、配置在所述固体电解质板的一面上的所述阳极电极以及配置在所述固体电解质板的另一面上的所述阴极电极,该燃料电池的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电极及所述阴极电极具有由金属构成的支承层,
所述阳极电极或所述阴极电极中的任意一方的所述支承层与所述内部连接器通过焊接而接合,另一方的所述支承层与所述内部连接器通过焊接以外的方法而金属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极电极的所述支承层和所述内部连接器通过焊接接合,所述阳极电极的所述支承层和所述内部连接器通过焊接以外的方法金属接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具有支承所述发电单元的外缘的单元框架,
所述内部连接器通过焊接与所述阳极电极的所述支承层及所述单元框架接合,
所述阴极电极的所述支承层和所述内部连接器通过焊接以外的方法金属接合。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连接器由含有铝的铁素体类不锈钢构成。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以外的方法是使用了接合部件的扩散接合或钎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接合前的所述接合部件的粒径的上限被限制为,在所述支承层不氧化的温度下接合时能够得到规定的接合强度的大小。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以外的方法是通过对所述内部连接器和所述支承层通电来接合所述内部连接器和所述支承层的接触部的通电接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多个由所述焊接以外的方法形成的接合部在该接合部的宽度方向上平行地排列,
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的所述接合部的宽度方向尺寸比位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两端的所述接合部的宽度方向尺寸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电极的所述支承层和所述内部连接器使用金属制的接合部件接合,
所述接合部件包含镍和铜中的至少一种。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阴极电极的所述支承层和所述内部连接器使用金属制的接合部件接合,
所述接合部件包含钴和锰中的至少一种。
11.一种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使发电单元经由将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电连接的内部连接器沿厚度方向层叠有多个,该发电单元具有:固体电解质板、配置在所述固体电解质板的一面上的所述阳极电极以及配置在所述固体电解质板的另一面上的所述阴极电极,所述阳极电极及所述阴极电极具有由金属构成的支承层,该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焊接所述阴极电极的所述支承层和所述内部连接器而形成发电组件,
通过焊接以外的方法将一方的所述发电组件的所述内部连接器与另一方的所述发电组件的所述阳极电极的所述支承层金属接合。
CN202180005185.3A 2021-04-15 2021-04-15 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4858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15642 WO2022219791A1 (ja) 2021-04-15 2021-04-15 燃料電池および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5888A true CN115485888A (zh) 2022-12-16

Family

ID=83640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5185.3A Pending CN115485888A (zh) 2021-04-15 2021-04-15 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9010A1 (zh)
EP (1) EP4325606A1 (zh)
JP (1) JP7294522B2 (zh)
CN (1) CN115485888A (zh)
WO (1) WO20222197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93833B2 (ja) 2005-01-25 2012-12-12 住友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単電池セル
JP5288099B2 (ja) * 2008-03-06 2013-09-1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用金属部材
JP5472674B2 (ja) 2008-12-09 2014-04-1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用集電体及び固体電解質型燃料電池
JP2010157387A (ja) * 2008-12-26 2010-07-15 Nissan Motor Co Ltd 固体電解質形燃料電池用インターコネクタ
JP5591743B2 (ja) * 2011-03-11 2014-09-17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CA2987226C (en) * 2015-05-25 2019-07-02 Nissan Motor Co., Ltd. Solid oxide fuel cell
WO2017175371A1 (ja) * 2016-04-08 2017-10-1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単セル
JP6926808B2 (ja) * 2017-08-10 2021-08-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のセル構造および燃料電池セルのたわみ規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94522B2 (ja) 2023-06-20
US20240039010A1 (en) 2024-02-01
JPWO2022219791A1 (zh) 2022-10-20
EP4325606A1 (en) 2024-02-21
WO2022219791A1 (ja) 2022-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66086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4966191B2 (ja) 導電性被覆金属バイポーラプレートのレーザ溶接
US7566510B2 (en) Sealing element for anode-supported 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 and seal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5383051B2 (ja) 燃料電池及び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2007311081A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6336382B2 (ja) セパレータ付単セル及び燃料電池スタック並びにセパレータ付単セルの製造方法
JP5093833B2 (ja) 燃料電池用単電池セル
JP5198799B2 (ja) 固体電解質形燃料電池
JP4666279B2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スタック及び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CN115485888A (zh) 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
JP7070017B2 (ja) セルユニットおよびメタルサポートセルの補強方法
JP2012212684A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US10530003B2 (en) Solid oxide fuel cell
JP6773527B2 (ja) インターコネクタ−電気化学反応単セル複合体および電気化学反応セルスタック
JP4073750B2 (ja) 拡散層セパレータ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WO2023119602A1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JP6805203B2 (ja) 電気化学反応単位および電気化学反応セルスタック
WO2023119603A1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
JP2021044178A (ja) 電気化学反応セルスタック
WO2022259372A1 (ja) 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および固体酸化物形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
JP7169333B2 (ja) 電気化学反応セルスタック
JP5638418B2 (ja) 燃料電池
JP2013004466A (ja) 平板型燃料電池装置
JP6528978B2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JP2004288541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