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9418A - 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9418A
CN115479418A CN202210931315.2A CN202210931315A CN115479418A CN 115479418 A CN115479418 A CN 115479418A CN 202210931315 A CN202210931315 A CN 202210931315A CN 115479418 A CN115479418 A CN 1154794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gas
liquid
baffle plate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313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79418B (zh
Inventor
卢轩
高文信
吴炜
贝嘉杰
余凯华
刘乾
潘孝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Tuop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Tuop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Tuop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Tuop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313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94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9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9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79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94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3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2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for separating lubricants from the refrigera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内部具有一空腔的壳体,特点是空腔内设置有多个分隔板,多个分隔板将空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制冷剂干燥腔室和气态制冷剂腔室,其中前道气液分离腔室通过多块隔板和隔挡板的组合分隔为多个分离腔室;制冷剂干燥腔室内设置有干燥剂组件,干燥剂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内。优点是结构简单,可有效提高气液分离效率;同时可较为方便地对制冷剂干燥腔室内的干燥剂组件进行更换,从而大大降低整体的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器是汽车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安装在蒸发器出口和压缩机吸气口之间,其主要功能是:(1)储存空调系统中的液态制冷剂,调节不同工况下的系统制冷剂循环量;(2)将气液两相混合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防止液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造成压缩机发生“液击”,从而确保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
目前现有的气液分离器大多是内部设置有折流板的罐体结构,折流板用于将气液两相混合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此种结构的气液分离器对折流板的间距设计要求较高,若折流板的间距如果过大,则会使得分离器内流通截面积变大,气流方向的改变就会变得十分缓和,使得液态制冷剂对气流流动方向的跟随性加强,从而使得其不易于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导致分离效率降低;而如果折流板的间距过小,则会造成分离压降增大。而折流板的倾角太大,折流板通道方向改变会比较剧烈,气流会急速改变流向,这样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气液分离效率,但是会增大压降,使得系统能耗加大,同时容易造成二次夹带现象,最终也会对分离效率形成影响。而气液分离的压降偏大,会使得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低压侧回路的不可逆流动阻力损失增大,压缩机的吸气压力相对性的减小;而气液分离效率偏低,会使得液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造成压缩机发生“液击”现象。基于此,如何有效提高用于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的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效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气液分离器中的干燥剂组件是对制冷剂进行干燥的重要部件,当干燥剂组件中的分子筛接近使用年限时,部分分子筛会失效,分子筛失效将造成干燥剂的吸水能力降低,导致系统内含水量过高,此时需要对干燥剂组件进行更换,而目前常规应用在汽车空调系统中的气液分离器结构要单独更换干燥剂组件较为困难,通常当干燥剂组件到达使用年限后,基本就是对整个气液分离器进行更换,造成产品的使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气液分离效率较高、可较为方便地对干燥剂组件进行更换以降低使用成本的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内部具有一空腔的壳体,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多个分隔板,多个所述的分隔板将所述的空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制冷剂干燥腔室和气态制冷剂腔室;
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的气液分离器进口和用于与压缩机的吸气端相连的气液分离器出口,所述的前道气液分离腔室与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通过第一过气口相连通,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与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通过第二过气口相连通,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出口与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相连通;
所述的前道气液分离腔室设置有竖向的第一隔板,所述的第一隔板将所述的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分隔为独立的第一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和第二前道气液分离腔室;
所述的第一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内设置有水平的第一隔挡板,所述的第一隔挡板将所述的第一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分隔为上下独立的第一过气室和第一过液室,所述的第一隔挡板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用于连通所述的第一过气室和所述的第一过液室的第一贯通口;
所述的第二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内设置有水平的第二隔挡板,所述的第二隔挡板将所述的第二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分隔为上下独立的第二过气室和第二过液室,所述的第二隔挡板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用于连通所述的第二过气室和所述的第二过液室的第二贯通口;
所述的第一隔板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的第一过气室与所述的第二过气室相连通的第三过气口,所述的气液分离器进口与所述的第一过气室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的第三过气口的前方,所述的第一过气口设置在所述的第二过气室与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相对的壁面的上部,所述的第一过气口位于所述的第三过气口的前方;
所述的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实现所述的第一过液室与所述的第二过液室相连通的第一过液孔,多个所述的第一过液孔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所述的第二过液室与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相对的壁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实现所述的第二过液室与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相连通的第二过液孔,多个所述的第二过液孔自上而下间隔设置;
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内设置有干燥剂组件,所述的干燥剂组件包括内部设置有分子筛的干燥筒,所述的干燥筒包括筒体,所述的筒体具有下部开口的空腔,所述的筒体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的空腔相连通的第一过滤孔,所述的筒体的下部开口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的筒体的下部开口封盖起来的底盖,所述的壳体上对应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的位置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相连通的安装口,所述的筒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安装口相配合的密封盖,所述的筒体自所述的安装口伸入安装到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内,所述的密封盖可拆卸地紧配密封安装在所述的安装口内。
所述的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和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前后相邻设置,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位于所述的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和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的右侧,所述的气液分离器进口和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出口设置在所述的壳体的左侧端面的上部,所述的第二过气口设置在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与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相对的壁面的上部。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制冷剂干燥腔室和气态制冷剂腔室的结构布局紧凑,可根据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的充注量调整三个腔室的腔体容积。
所述的第一隔挡板的下方间隔设置有第三隔挡板,所述的第一隔挡板与所述的第三隔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挡块,所述的第一隔挡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一隔挡板的下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一隔挡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的第三隔挡板的上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一隔挡块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贯通腔,所述的第三隔挡板对应所述的第一贯通腔的位置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三贯通口,所述的第一贯通口全部位于所述的第一贯通腔内且部分位于所述的第三贯通口内。该结构能有效提高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气液分离效率。
所述的第二隔挡板的下方间隔设置有第四隔挡板,所述的第二隔挡板与所述的第四隔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挡块,所述的第二隔挡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隔挡板的下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二隔挡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的第四隔挡板的上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二隔挡块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二贯通腔,所述的第四隔挡板对应所述的第二贯通腔的位置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四贯通口,所述的第二贯通口全部位于所述的第二贯通腔内且部分位于所述的第四贯通口内。该结构能有效提高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气液分离效率。
所述的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竖向的与所述的第一隔板相垂直的第一扰流板,所述的第一扰流板位于所述的第一过气室内,所述的第一扰流板位于所述的气液分离器进口与所述的第三过气口之间,所述的第一扰流板的底部与所述的第一隔挡板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的第一贯通口位于所述的第一扰流板的下方,所述的第一扰流板将所述的第一贯通口一分为二,所述的第一扰流板的端头向前弯曲形成第一弧形叶片。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对制冷剂气流形成导流和扰流作用,气液分离压降较低,并且能显著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所述的第二过气室与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相对的壁面上设置有竖向且相垂直的第二扰流板,所述的第二扰流板位于所述的第二过气室内,所述的第二扰流板位于所述的第三过气口与所述的第一过气口之间,所述的第二扰流板的底部与所述的第二隔挡板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的第二贯通口位于所述的第二扰流板的下方,所述的第二扰流板将所述的第二贯通口一分为二,所述的第二扰流板的端头向后弯曲形成第二弧形叶片。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对制冷剂气流形成导流和扰流作用,气液分离压降较低,并且能显著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润滑油出油口和润滑油回油口,所述的润滑油出油口与所述的第一过液室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的第一过液室的下部,所述的润滑油回油口与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的下部,所述的润滑油出油口与所述的润滑油回油口通过外部流道相连接。压缩机润滑油回油孔的作用是保证压缩机润滑油从回油孔返回压缩机,从而防止因液态制冷剂过多稀释压缩机润滑油,造成压缩机损坏。
所述的润滑油出油口上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对压缩机润滑油进行过滤,其目的是防止杂质通过回油孔进入压缩机,这些杂质包括压缩机机械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以及因焊接不良在系统里面残留的氧化皮或焊渣等颗粒物。压缩机润滑油经过滤网过滤后,通过外部流道,经回油孔流到气态制冷剂腔室的U型流道,与气态制冷剂一起从气液分离器出口流到压缩机吸气口。
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内设置有竖向的第二隔板,所述的第二隔板将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分隔为独立的第一气态制冷剂腔室和第二气态制冷剂腔室,所述的第二隔板的底部具有用于实现所述的第一气态制冷剂腔室和所述的第二气态制冷剂腔室相连通的连通口,使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形成U型流道结构。气态制冷剂内的U型流道结构仅需通过一块第一隔板分隔得到,使得该结构的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气液分离器易于制造,制造成本也较低。
所述的底盖具有与所述的筒体的下部开口相配合的连接壁,所述的连接壁伸入设置在所述的筒体的下部开口内且与所述的筒体的下部开口的内壁紧配合,所述的连接壁上设置有限位凸环,所述的限位凸环设置在所述的筒体的外部。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限位凸环用于对底盖在筒体上的安装位置形成限位,需要拆卸时只需在限位凸环上施加一个力,即可实现底盖的拆除。
所述的底盖的底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二过滤孔。通过第二过滤孔用于实现制冷剂的流通。
所述的安装口的内部朝向所述的干燥腔室方向延伸设置有环状的安装壁,所述的密封盖的侧部设置有环状的密封凹槽,所述的密封凹槽内嵌设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的密封凹槽的内壁紧贴,所述的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的安装壁的内壁紧贴。通过安装壁实现密封盖的稳定安装,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盖与安装壁之间的稳定的紧配密封安装。
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环状的限位壁,所述的安装口位于所述的限位壁内,所述的限位壁上凹陷设置有环状的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内卡接有一C型的限位卡环,所述的限位卡环的下端面与所述的密封盖的上端面相贴合, 所述的底盖的底部抵设在所述的干燥腔室的底部内端面上。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卡环的配合,以及干燥腔室的底部底部内端面,对干燥筒的安装位置形成限位。
所述的限位卡环的两端的内侧分别凸起设置有拆装凸块,所述的拆装凸块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拆装孔。上述结构,便于限位卡环的拆装。
所述的限位壁上可拆卸地封盖设置有一防尘盖。通过防尘盖防止外部的灰尘通过安装口进入到气液分离器内部,对气液分离器内部起到防尘保护作用。
所述的密封盖的上端面的中心凸起设置有带外螺纹的安装柱,所述的防尘盖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的安装柱相配合的带内螺纹的安装环,通过所述的安装环螺接在所述的安装柱上实现所述的防尘盖的可拆卸安装。上述结构实现防尘盖的快速的拆装,结构简单,拆装操作便利。
所述的安装环内同轴向下凸起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的安装柱上同轴凹陷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当所述的防尘盖螺接安装在所述的密封盖上时,所述的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的定位孔内,所述的防尘盖上设置有下凹的拆卸孔,所述的拆卸孔设置在所述的定位柱内。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的配合实现防尘盖安装的稳定定位,另外拆卸孔配合向相应的工具可实现防尘盖的快速拆装。
所述的干燥腔室内设置有横向的导向壁,所述的导向壁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供所述的筒体穿过安装的导向孔,所述的筒体伸入设置在所述的导向孔内。通过导向孔实现对筒体的安装导向。
所述的干燥腔室内凸起设置有防转定位凸筋,所述的筒体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防转定位凹槽,安装完成后,所述的防转定位凸筋设置在所述的防转定位凹槽内。通过防转定位凸筋和防转定位凹槽相配合,实现干燥筒在干燥腔室内的稳定的安装,防止干燥筒发生窜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结构简单,自汽车空调蒸发器出口流出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流经气液分离器进口后,通过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对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制冷剂进入到制冷剂干燥腔室进行干燥处理,吸收制冷剂中的水分,然后气态制冷剂进入到气态制冷剂腔室,最后经气液分离器出口流入压缩机吸气口;其中通过隔板和隔挡板将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分隔为多个不同的腔体,形成气液分离流道,实现较为有效的气液分离,确保气液两相制冷剂能有效地进行气液分离,并且其气液分离压降低,气液分离效率提高;另外,隔板和隔挡板也能增强气液分离器壳体的强度,提高其耐压强度;
(2)干燥剂组件的筒体自壳体上的安装口伸入安装到壳体内部的干燥腔室内,且设置在筒体上的密封盖可拆卸地紧配密封安装在安装口内,可方便地实现干燥剂组件在壳体上的拆装,当分子筛到达使用年限时,只需将干燥筒自壳体内拆出,打开底盖,对内部的分子筛进行替换即可,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隔挡板、第二隔挡板、第三隔挡板、第四隔挡板和第一隔挡块以及第二隔挡块相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拆去部分壳体的第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隔挡板、第二隔挡板、第三隔挡板、第四隔挡板和第一隔挡块以及第二隔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干燥剂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干燥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内部具有一空腔的壳体1,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多个分隔板G1,多个分隔板G1将空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制冷剂干燥腔室2和气态制冷剂腔室;
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的气液分离器进口101和用于与压缩机的吸气端相连的气液分离器出口102,前道气液分离腔室与制冷剂干燥腔室2通过第一过气口K1相连通,制冷剂干燥腔室2与气态制冷剂腔室通过第二过气口K2相连通,气液分离器出口102与气态制冷剂腔室相连通;
前道气液分离腔室设置有竖向的第一隔板G3,第一隔板G3将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分隔为独立的第一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和第二前道气液分离腔室;
第一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内设置有水平的第一隔挡板G4,第一隔挡板G4将第一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分隔为上下独立的第一过气室Q4和第一过液室Q5,第一隔挡板G4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用于连通第一过气室Q4和第一过液室Q5的第一贯通口K3;
第二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内设置有水平的第二隔挡板G5,第二隔挡板G5将第二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分隔为上下独立的第二过气室Q6和第二过液室Q7,第二隔挡板G5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用于连通第二过气室Q6与第二过液室Q7的第二贯通口K4;
第一隔板G3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实现第一过气室Q4与第二过气室Q6相连通的第三过气口K5,气液分离器进口101与第一过气室Q4相连通且位于第三过气口K5的前方,第一过气口K1设置在第二过气室Q6与制冷剂干燥腔室2相对的壁面的上部,第一过气口K1位于第三过气口K5的前方;
第一隔板G3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实现第一过液室Q5与第二过液室Q7相连通的第一过液孔K6,多个第一过液孔K6自上而下间隔设置,第二过液室Q7与制冷剂干燥腔室2相对的壁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实现第二过液室Q7与制冷剂干燥腔室2相连通的第二过液K7,多个第二过液K7自上而下间隔设置;
制冷剂干燥腔室2内设置有干燥剂组件,干燥剂组件包括内部设置有分子筛(图中未显示)的干燥筒A2,干燥筒A2包括筒体201,筒体201具有下部开口的空腔21,筒体201的侧部设置有与空腔21相连通的第一过滤孔22,筒体201的下部开口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将筒体201的下部开口封盖起来的底盖202,壳体1上对应制冷剂干燥腔室2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制冷剂干燥腔室2相连通的安装口12,筒体201上设置有与安装口12相配合的密封盖23,筒体201自安装口12伸入安装到制冷剂干燥腔室2内,密封盖23可拆卸地紧配密封安装在安装口12内。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和气态制冷剂腔室前后相邻设置,制冷剂干燥腔室2位于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和气态制冷剂腔室的右侧,气液分离器进口101和气液分离器出口102设置在壳体1的左侧端面的上部,第二过气口K2设置在制冷剂干燥腔室2与气态制冷剂腔室相对的壁面的上部。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制冷剂干燥腔室2和气态制冷剂腔室的结构布局紧凑,可根据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的充注量调整三个腔室的腔体容积。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隔挡板G4的下方间隔设置有第三隔挡板G6,第一隔挡板G4与第三隔挡板G6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挡块G7,第一隔挡块G7的上端面与第一隔挡板G4的下端面贴合,第一隔挡块G7的下端面与第三隔挡板G6的上端面贴合,第一隔挡块G7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贯通腔K8,第三隔挡板G6对应第一贯通腔K8的位置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三贯通口K9,第一贯通口K3全部位于第一贯通腔K8内且部分位于第三贯通口K9内。该结构能有效提高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气液分离效率。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隔挡板G5的下方间隔设置有第四隔挡板G8,第二隔挡板G5与第四隔挡板G8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挡块G9,第二隔挡块G9的上端面与第二隔挡板G5的下端面贴合,第二隔挡块G9的下端面与第四隔挡板G8的上端面贴合,第二隔挡块G9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二贯通腔K10,第四隔挡板G8对应第二贯通腔K10的位置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四贯通口K11第二贯通口K4全部位于第二贯通腔K10内且部分位于第四贯通口K11内。该结构能有效提高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气液分离效率。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隔板G3上设置有竖向的与第一隔板G3相垂直的第一扰流板R1,第一扰流板R1位于第一过气室Q4内,第一扰流板R1位于气液分离器进口101与第三过气口K5之间,第一扰流板R1的底部与第一隔挡板G4的上端面相接触,第一贯通口K3位于第一扰流板R1的下方,第一扰流板R1将第一贯通口K3一分为二,第一扰流板R1的端头向前弯曲形成第一弧形叶片R11。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对制冷剂气流形成导流和扰流作用,可有效提高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气液分离效率,使得气液分离更为充分。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过气室Q6与制冷剂干燥腔室2相对的壁面上设置有竖向且相垂直的第二扰流板R2,第二扰流板R2位于第二过气室Q6内,第二扰流板R2位于第三过气口K5与第一过气口K1之间,第二扰流板R2的底部与第二隔挡板G5的上端面相接触,第二贯通口K4位于第二扰流板R2的下方,第二扰流板R2将第二贯通口K4一分为二,第二扰流板R2的端头向后弯曲形成第二弧形叶片R21。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对制冷剂气流形成导流和扰流作用,可有效提高气液两相制冷剂的气液分离效率,使得气液分离更为充分。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置有润滑油出油口C1和润滑油回油口C2,润滑油出油口C1与第一过液室Q5相连通且位于第一过液室Q5的下部,润滑油回油口C2与气态制冷剂腔室相连通且位于气态制冷剂腔室的下部,润滑油出油口C1与润滑油回油口C2通过外部流道(图中未显示)相连接。润滑油回油口C2的作用是保证压缩机润滑油从润滑油回油口C2返回压缩机,从而防止因液态制冷剂过多稀释压缩机润滑油,造成压缩机损坏。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润滑油出油口C1上设置有过滤网W1。通过过滤网W1对压缩机润滑油进行过滤,其目的是防止杂质通过润滑油回油口C2进入压缩机,这些杂质包括压缩机机械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以及因焊接不良在系统里面残留的氧化皮或焊渣等颗粒物。压缩机润滑油经过滤网W1过滤后,通过外部流道,经润滑油回油口C2流到气态制冷剂腔室内,与气态制冷剂一起从气液分离器出口102流到压缩机吸气口。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气态制冷剂腔室内设置有竖向的第二隔板G2,第二隔板G2将气态制冷剂腔室分隔为独立的第一气态制冷剂腔室Q1和第二气态制冷剂腔室Q2,第二隔板G2的底部具有用于实现第一气态制冷剂腔室Q1和第二气态制冷剂腔室Q2相连通的连通口Q3,使气态制冷剂腔室形成U型流道结构。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底盖202具有与筒体201的下部开口相配合的连接壁203,连接壁203伸入设置在筒体201的下部开口内且与筒体201的下部开口的内壁紧配合,连接壁203上设置有限位凸环204,限位凸环204设置在筒体201的外部。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限位凸环204用于对底盖202在筒体201上的安装位置形成限位,需要拆卸时只需在限位凸环204上施加一个力,即可实现底盖的拆除。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底盖202的底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二过滤孔24。通过第二过滤孔24用于实现制冷剂的流通。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安装口12的内部朝向制冷剂干燥腔室2方向延伸设置有环状的安装壁13,密封盖23的侧部设置有环状的密封凹槽231,密封凹槽231内嵌设安装有密封圈28,密封圈28的内壁与密封凹槽231的内壁紧贴,密封圈28的外壁与安装壁13的内壁紧贴。通过安装壁13实现密封盖23的稳定安装,通过密封圈28实现密封盖23与安装壁13之间的稳定的紧配密封安装。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置有环状的限位壁14,安装口12位于限位壁14内,限位壁14上凹陷设置有环状的限位槽141,限位槽141内卡接有一C型的限位卡环3,限位卡环3的下端面与密封盖23的上端面相贴合,底盖202的底部抵设在制冷剂干燥腔室2的底部内端面上。通过限位槽141和限位卡环3的配合,以及制冷剂干燥腔室2的底部底部内端面,对干燥筒A2的安装位置形成限位。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限位卡环3的两端的内侧分别凸起设置有拆装凸块31,拆装凸块31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拆装孔311。上述结构,便于限位卡环3的拆装。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限位壁14上可拆卸地封盖设置有一防尘盖4。通过防尘盖4防止外部的灰尘通过安装口12进入到气液分离器内部,对气液分离器内部起到防尘保护作用。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密封盖23的上端面的中心凸起设置有带外螺纹的安装柱25,防尘盖4的下端设置有与安装柱25相配合的带内螺纹的安装环41,通过安装环41螺接在安装柱25上实现防尘盖4的可拆卸安装。上述结构实现防尘盖4的快速的拆装,结构简单,拆装操作便利。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安装环41内同轴向下凸起设置有定位柱42,安装柱25上同轴凹陷设置有与定位柱42相配合的定位孔26,当防尘盖4螺接安装在密封盖23上时,定位柱42设置在定位孔26内,防尘盖4上设置有下凹的拆卸孔43,拆卸孔43设置在定位柱42内。通过定位孔26和定位柱42的配合实现防尘盖4安装的稳定定位,另外拆卸孔43配合向相应的工具可实现防尘盖4的快速拆装。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制冷剂干燥腔室2内设置有横向的导向壁111,导向壁111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供筒体201穿过安装的导向孔112,筒体201伸入设置在导向孔112内。通过导向孔112实现对筒体201的安装导向。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制冷剂干燥腔室2内凸起设置有防转定位凸筋113,筒体201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防转定位凹槽27,安装完成后,防转定位凸筋113设置在防转定位凹槽27内。通过防转定位凸筋113和防转定位凹槽27相配合,实现干燥筒A2在制冷剂干燥腔室2内的稳定的安装,防止干燥筒A2发生窜动。
干燥剂组件的具体安装流程如下:将筒体201对准导向孔112,同时使筒体201上的的防转定位凹槽27与制冷剂干燥腔室2内的防转定位凸筋113对齐,将筒体201自安装口12插入到制冷剂干燥腔室2内,直至底盖202的底部与制冷剂干燥腔室2的底部内端面抵接,此时密封盖23与安装壁13紧配密封连接,接着将限位卡环3嵌设到限位槽141内,使限位卡环3压装到密封盖23上,对密封盖23的安装形成限位,接着安装上防尘盖4,实现干燥剂组件在壳体1内的安装。
当干燥剂组件中的分子筛接近使用年限,需要对分子筛进行更换时,其更换流程如下:先将防尘盖4拧开,接着取下限位卡环3和密封盖23,然后将干燥筒A2取出,打开底盖202,对内部的分子筛进行替换,更换好后,按照上述安装流程进行重新安装。
整个气液分离器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自蒸发器的出口流出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气流通过气液分离器进口101首先进入到第一过气室Q4,气流的流通面积变大,其流速会降低,由于气液惯性不同,气体比较容易改变流向继续向下游流动,制冷剂气流碰触到第一隔板G3以及第一扰流板R1,制冷剂气流中的液体吸附在第一隔板G3以及第一扰流板R1上,并汇聚成液膜,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实现了第一次的气液分离;经过第一次气液分离的制冷剂气流大部分通过第三过气口K5进入到第二过气室Q6内,进入到第二过气室Q6内的制冷剂气流碰触到第二过气室Q6与制冷剂干燥腔室2对的壁面以及第二扰流板R2上,制冷剂气流中的小液滴吸附在该壁面和第二扰流板R2上,并汇聚成液膜,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实现了第二次的气液分离;经过第二次气液分离的制冷剂气流大部分通过第一过气口K1进入到制冷剂干燥腔室2内;撞击吸附在第一隔板G3以及第一扰流板R1上的液体以及部分气体通过第一贯通口K3向下,通过第一贯通腔K8与第三隔挡板G6接触,此时部分液体撞击吸附在第三隔挡板G6上,实现再次的气液分离,制冷剂气流自位于上部的第一过液孔K6进入到第二过液室Q7;撞击吸附在第二过气室Q6与制冷剂干燥腔室2相对的壁面以及第二扰流板R2上的液体以及部分气体通过第二贯通口K4向下,通过第二贯通腔K10与第四隔挡板G8接触,此时部分液体制冷剂撞击吸附在第四隔挡板G8上,实现再次的气液分离,制冷剂气流自位于上部的第二过液K7进入到制冷剂干燥腔室2;上述进入到制冷剂干燥腔室2内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干燥腔室2内经干燥处理后,自第二过气口K2进入到第一气态制冷剂腔室Q1,在压缩机的吸气端的吸力作用下,气态制冷剂通过连通口Q3进入到第二气态制冷剂腔室Q2,再从第二气态制冷剂腔室Q2从气液分离器出口102进入到压缩机内;此外,经分离后的液态制冷剂和压缩机润滑油沉积到第一过液室Q5和第二过液室Q7腔体内,液态制冷剂与压缩机润滑油有限溶解,混合物出现明显的分层;压缩机润滑油经过滤网W1过滤后,通过外部流道,经润滑油回油口C2流到气态制冷剂腔室的U型流道,与气态制冷剂一起从气液分离器出口102流到压缩机吸气口。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内部具有一空腔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多个分隔板,多个所述的分隔板将所述的空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制冷剂干燥腔室和气态制冷剂腔室;
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蒸发器的出口相连的气液分离器进口和用于与压缩机的吸气端相连的气液分离器出口,所述的前道气液分离腔室与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通过第一过气口相连通,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与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通过第二过气口相连通,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出口与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相连通;
所述的前道气液分离腔室设置有竖向的第一隔板,所述的第一隔板将所述的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分隔为独立的第一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和第二前道气液分离腔室;
所述的第一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内设置有水平的第一隔挡板,所述的第一隔挡板将所述的第一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分隔为上下独立的第一过气室和第一过液室,所述的第一隔挡板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用于连通所述的第一过气室和所述的第一过液室的第一贯通口;
所述的第二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内设置有水平的第二隔挡板,所述的第二隔挡板将所述的第二前道气液分离腔室分隔为上下独立的第二过气室和第二过液室,所述的第二隔挡板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用于连通所述的第二过气室和所述的第二过液室的第二贯通口;
所述的第一隔板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的第一过气室与所述的第二过气室相连通的第三过气口,所述的气液分离器进口与所述的第一过气室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的第三过气口的前方,所述的第一过气口设置在所述的第二过气室与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相对的壁面的上部,所述的第一过气口位于所述的第三过气口的前方;
所述的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实现所述的第一过液室与所述的第二过液室相连通的第一过液孔,多个所述的第一过液孔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所述的第二过液室与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相对的壁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实现所述的第二过液室与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相连通的第二过液孔,多个所述的第二过液孔自上而下间隔设置;
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内设置有干燥剂组件,所述的干燥剂组件包括内部设置有分子筛的干燥筒,所述的干燥筒包括筒体,所述的筒体具有下部开口的空腔,所述的筒体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的空腔相连通的第一过滤孔,所述的筒体的下部开口上可拆卸地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的筒体的下部开口封盖起来的底盖,所述的壳体上对应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的位置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相连通的安装口,所述的筒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安装口相配合的密封盖,所述的筒体自所述的安装口伸入安装到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内,所述的密封盖可拆卸地紧配密封安装在所述的安装口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隔挡板的下方间隔设置有第三隔挡板,所述的第一隔挡板与所述的第三隔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挡块,所述的第一隔挡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一隔挡板的下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一隔挡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的第三隔挡板的上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一隔挡块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贯通腔,所述的第三隔挡板对应所述的第一贯通腔的位置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三贯通口,所述的第一贯通口全部位于所述的第一贯通腔内且部分位于所述的第三贯通口内;
所述的第二隔挡板的下方间隔设置有第四隔挡板,所述的第二隔挡板与所述的第四隔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挡块,所述的第二隔挡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隔挡板的下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二隔挡块的下端面与所述的第四隔挡板的上端面贴合,所述的第二隔挡块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二贯通腔,所述的第四隔挡板对应所述的第二贯通腔的位置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四贯通口,所述的第二贯通口全部位于所述的第二贯通腔内且部分位于所述的第四贯通口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隔板上设置有竖向的与所述的第一隔板相垂直的第一扰流板,所述的第一扰流板位于所述的第一过气室内,所述的第一扰流板位于所述的气液分离器进口与所述的第三过气口之间,所述的第一扰流板的底部与所述的第一隔挡板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的第一贯通口位于所述的第一扰流板的下方,所述的第一扰流板将所述的第一贯通口一分为二,所述的第一扰流板的端头向前弯曲形成第一弧形叶片;
所述的第二过气室与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相对的壁面上设置有竖向且相垂直的第二扰流板,所述的第二扰流板位于所述的第二过气室内,所述的第二扰流板位于所述的第三过气口与所述的第一过气口之间,所述的第二扰流板的底部与所述的第二隔挡板的上端面相接触,所述的第二贯通口位于所述的第二扰流板的下方,所述的第二扰流板将所述的第二贯通口一分为二,所述的第二扰流板的端头向后弯曲形成第二弧形叶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润滑油出油口和润滑油回油口,所述的润滑油出油口与所述的第一过液室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的第一过液室的下部,所述的润滑油回油口与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相连通且位于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的下部,所述的润滑油出油口与所述的润滑油回油口通过外部流道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内设置有竖向的第二隔板,所述的第二隔板将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分隔为独立的第一气态制冷剂腔室和第二气态制冷剂腔室,所述的第二隔板的底部具有用于实现所述的第一气态制冷剂腔室和所述的第二气态制冷剂腔室相连通的连通口,使所述的气态制冷剂腔室形成U型流道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盖具有与所述的筒体的下部开口相配合的连接壁,所述的连接壁伸入设置在所述的筒体的下部开口内且与所述的筒体的下部开口的内壁紧配合,所述的连接壁上设置有限位凸环,所述的限位凸环设置在所述的筒体的外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盖的底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二过滤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口的内部朝向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方向延伸设置有环状的安装壁,所述的密封盖的侧部设置有环状的密封凹槽,所述的密封凹槽内嵌设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的内壁与所述的密封凹槽的内壁紧贴,所述的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的安装壁的内壁紧贴。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环状的限位壁,所述的安装口位于所述的限位壁内,所述的限位壁上凹陷设置有环状的限位槽,所述的限位槽内卡接有一C型的限位卡环,所述的限位卡环的下端面与所述的密封盖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的底盖的底部抵设在所述的制冷剂干燥腔室的底部内端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壁上可拆卸地封盖设置有一防尘盖。
CN202210931315.2A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 Active CN1154794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1315.2A CN115479418B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1315.2A CN115479418B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9418A true CN115479418A (zh) 2022-12-16
CN115479418B CN115479418B (zh) 2024-05-10

Family

ID=84421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31315.2A Active CN115479418B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941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93229A (ko) * 2012-02-14 2013-08-22 김봉석 냉동장치용 액열기
CN107228502A (zh) * 2016-03-23 2017-10-03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吸收式热泵
CN107940837A (zh) * 2017-12-21 2018-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油分离器、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CN109140836A (zh) * 2018-11-12 2019-01-04 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制冷机组的闪蒸式经济器
CN112050506A (zh) * 2020-09-23 2020-12-08 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 带水平隔板的气液分离器
CN113091345A (zh) * 2021-05-18 2021-07-09 宁波康韩瑞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发热芯片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
CN216204516U (zh) * 2021-10-27 2022-04-05 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油分结构及冷凝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93229A (ko) * 2012-02-14 2013-08-22 김봉석 냉동장치용 액열기
CN107228502A (zh) * 2016-03-23 2017-10-03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吸收式热泵
CN107940837A (zh) * 2017-12-21 2018-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油分离器、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CN109140836A (zh) * 2018-11-12 2019-01-04 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制冷机组的闪蒸式经济器
CN112050506A (zh) * 2020-09-23 2020-12-08 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 带水平隔板的气液分离器
CN113091345A (zh) * 2021-05-18 2021-07-09 宁波康韩瑞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发热芯片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
CN216204516U (zh) * 2021-10-27 2022-04-05 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油分结构及冷凝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9418B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0809B (zh) 用于卧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应用
CN115479418A (zh) 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
CN113404570B (zh) 一种滚筒式高效柴油机油气分离器
CN218325285U (zh) 壳体部件、电动压缩机、空调系统和车辆
CN113357127B (zh) 一种吸气消音器、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CN210135056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13521888B (zh) 油分离器及压缩机组件
CN218442890U (zh) 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气液分离器
CN218495438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JP5074801B2 (ja) オイルセパレータ
CN218442889U (zh)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的气液分离器
CN115371307A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CN218972949U (zh) 储液器及压缩机
CN115406142A (zh) 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的气液分离器
CN115479419A (zh) 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气液分离器
CN220707794U (zh) 油分离器及空调
CN113686061B (zh) 压缩机储液组件、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216447021U (zh) 发动机气缸盖罩油气分离结构
CN217002208U (zh) 一种卧式压缩机及汽车用空调系统
CN212067934U (zh) 一种滤芯结构及净水机
CN218077099U (zh) 一种用于气液分离的分离器
CN215409188U (zh) 一种压缩机的分油器、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3472711U (zh) 驻车空调外机
CN210397026U (zh) 一种冰箱压缩机用吸气消音器
CN220947437U (zh) 车辆的进气组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