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5056U -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5056U
CN210135056U CN201920682510.XU CN201920682510U CN210135056U CN 210135056 U CN210135056 U CN 210135056U CN 201920682510 U CN201920682510 U CN 201920682510U CN 210135056 U CN210135056 U CN 210135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ccording
cavity
housing assembly
housing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825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国嘉
蓝榕江
陈恩峥
梁永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06825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5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5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5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其中壳体组件包括:壳体,设有排气口;隔断结构,设置于壳体中,并将壳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排气口连通,第二腔室远离排气口,隔断结构包括隔断本体以及设置在隔断本体上的至少一个通孔,隔断本体阻隔第二腔室中的气体进入第一腔室,使第二腔室的压力大于第一腔室的压力,当高压气体携带冷冻油朝向排气口方向运动时,高压气体会冲击隔断结构的隔断本体,冷冻油会附着在隔断结构上,同时在压力较高的第二腔室内,气体的流速大于液体的流速,在单位时间内穿过通孔的气体携带的冷冻油的含量变少,从而最终使通过排气口排出的气体所携带的冷冻油的含量变少。

Description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缩机包括壳体、与壳体相连接的上盖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定子铁芯,上盖连接有排气管、接线柱等。在排气过程中,气体中会带有少量冷冻油,如果排气长期带有冷冻油,压缩机内的冷冻油会越来越少,压缩机泵体零件润滑效果会很差,造成压缩机运转过程中严重发热的问题,降低压缩机的稳定性。并且当压缩机出现磨损时,磨损物可能聚集在接线柱等位置,导致出现电器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排出的气体混合有冷冻油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降低排出的气体内所携带的冷冻油含量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设有排气口;
隔断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中,并将所述壳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远离所述排气口,所述隔断结构包括隔断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隔断本体上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隔断本体阻隔所述第二腔室中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一腔室。
所述壳体包括:
壳本体,所述壳本体内设有泵体组件;
上盖,连接在所述壳本体上,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上盖上。
所述隔断结构隔开所述上盖和所述壳本体。
若干所述通孔靠近所述隔断本体边缘设置。
所述通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距离为L,2mm≤L≤5mm。
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定子具有切边,所述通孔与所述切边在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
所述通孔的孔径为D,D小于所述排气口的孔径。
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定子的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M,所述通孔的孔径为D,D≤M。
一个所述切边至少对应一个所述通孔,相邻的两个通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基体的中心的连线的夹角为A,A≥30°。
30°≤A≤45°。
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定子的切边的数量为B,所述通孔的数量为C,则B 和C之间满足,B≤C≤2B。
所述隔断本体包括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基体为朝向所述第一腔室凸出的弧面结构。
所述隔断本体还包括适于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上盖固定连接的第一侧壁。
所述通孔上设有滤网。
所述排气口与所述通孔交错设置。
所述排气口内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一端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包括第二基体以及环绕所述排气管外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排气管的外壁、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排气管口之间均设有间隙。
所述排气管延伸至靠近所述隔断结构的位置处,所述阻挡件的所述第二基体固定设置在所述隔断结构上。
所述第二基体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隔断结构上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隔断结构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若干筛孔。
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排气管的端部之间设有适于容置吸附件的容置空间,吸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吸附件为磁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通过在壳体中设置隔断结构,将壳体分隔为与排气口连通的第一腔室和远离排气口的第二腔室,隔断结构包括隔断本体,隔断本体阻隔气体从第二腔室进入第一腔室,使第二腔室的压力大于第一腔室的压力,当高压气体携带冷冻油朝向排气口方向运动时,高压气体会冲击隔断结构的隔断本体,冷冻油会附着在隔断结构上,同时在压力较高的第二腔室内,气体的流速大于液体的流速,在单位时间内穿过通孔的气体携带的冷冻油的含量变少,从而最终使通过排气口排出的气体所携带的冷冻油的含量变少。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若干所述通孔靠近所述隔断本体边缘设置,使高压气体在朝向排气口运动时,先对隔断本体进行冲击,然后再沿着隔断本体流向通孔,能够使大多数的冷冻油被隔断本体阻隔。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所述通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距离为 L,2mm≤L≤5mm,通孔与壳体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携带冷冻油对隔断本体进行冲击时,大部分冷冻油会被粘附在隔断本体上,只有直接穿过通孔的气体会携带有少量的冷冻油排出。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定子具有切边,所述通孔与所述切边在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冷冻油通过通孔的边缘再次滴落到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内,通过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回流,同时也能够使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排出的气体直接经过通孔进入第一腔室内。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所述通孔的孔径为D,D小于所述排气口的孔径,能够保证第二腔室内的压力大于第一腔室的压力,使第二腔室内的高压气体能冲击隔断本体,使冷冻油被附着在隔断本体上,同时也保证了高压气体与隔断本体的冲击面积。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定子的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M,所述通孔的孔径为D,D≤M,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冷冻油通过通孔的边缘再次滴落到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内,通过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回流,同时也能够使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排出的气体直接经过通孔进入第一腔室内。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一个所述切边至少对应一个所述通孔,相邻的两个通孔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基体的中心的连线的夹角为A,A≥30°,能够保证正常的排气功能。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30°≤A≤45°,通孔的数量能够保证正常的排气功能。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定子的切边的数量为B,所述通孔的数量为C,且B≤C≤2B,通孔的数量既能够保证正常的排气功能,也能保证第二腔室内的压力大于第一腔室内的压力。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所述隔断本体包括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基体为朝向所述第一腔室凸出的弧面结构,这样设置既增大了气体与第一基体的接触碰撞面积,又能使被第一基体阻隔的冷冻油沿着弧面朝向第一基体的边缘流动,最终在第一通孔处积聚,掉落到壳体内部。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所述隔断本体还包括适于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上盖固定连接的第一侧壁,方便将隔断结构固定到壳体或上盖上。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所述通孔上设有滤网,滤网的设置能够阻隔气体携带的冷冻油穿过滤网,进一步提高了气体和冷冻油分离的效果,从而使排出的气体内的冷冻油的含量减少。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所述排气口与所述通孔交错设置,气体在进入第一腔室后并未直接排出,部分气体撞击壳体可再次将冷冻油从气体中分离。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所述排气口内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一端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包括第二基体以及环绕所述排气管外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排气管的外壁、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排气管口之间均设有间隙,气体在进入排气管与阻挡件之间的间隙时,对阻挡件的第二侧壁和第二基体撞击,冷冻油粘附在阻挡件上,进一步减小了排出气体的冷冻油含量。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所述排气管延伸至靠近所述隔断结构的位置处,所述阻挡件的所述第二基体固定设置在所述隔断结构上,方便对阻挡件的固定安装。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所述第二基体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隔断结构上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隔断结构螺纹连接,阻挡件与隔断结构的连接简单方便。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若干筛孔,筛网的设置能够再次对冷冻油进行过滤,进一步提高了气体和冷冻油分离的效果,从而使排出的气体内的冷冻油的含量减少。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所述第二基体与所述排气管的端部之间设有适于容置吸附件的容置空间,吸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吸附件能够吸附气体内的磨损物,避免磨损物聚集在接线柱等位置,从而避免出现电气危险。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所述吸附件为磁铁,磨损物一般为铁物质,采用磁铁能有效吸附磨损物。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包括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该压缩机排出的气体内所携带的冷冻油的含量明显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壳体组件的隔断结构的隔断本体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壳体组件的隔断结构安装有阻挡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壳体组件的阻挡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本体;2-上盖;3-第一基体;4-通孔;5-第一侧壁;6-第二基体;7-第二侧壁;8-排气管;9-滤网;10-筛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设有排气口的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中的隔断结构。
隔断结构将所述壳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远离所述排气口,所述隔断结构包括隔断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隔断本体上的至少一个通孔4,所述隔断本体阻隔所述第二腔室中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一腔室。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壳本体1以及连接在所述壳本体1上的上盖2,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上盖2上,所述壳本体1内设有泵体组件,泵体组件产生的高压气体会朝向上盖2方向运动最终从排气口排出。当然,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壳本体1以及侧盖,排气口设置在壳本体1的顶部位置。
如图1所示,隔断结构连接在上盖2与壳本体1连接的位置处,将上盖2 和壳本体1隔开。
本实施方式中的通孔4靠近所述隔断本体边缘设置,使高压气体在朝向排气口运动时,先对隔断本体进行冲击,然后再沿着隔断本体流向通孔4,能够使大多数的冷冻油被隔断本体阻隔。
具体的,所述通孔4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距离为L,2mm≤L≤5mm,这里的距离指的是通孔4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的最近距离,也就是通孔4靠近壳体内壁处的孔壁与壳体内壁之间的距离。
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机定子具有切边,所述通孔4与所述切边在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冷冻油通过通孔4的边缘再次滴落到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内,通过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回流,同时也能够使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排出的气体直接经过通孔4进入第一腔室内。本实施方式中的竖直方向对应为排气时气体从下往上运动的方向,以及回油时油滴从上往下运动的方向。
通孔4的孔径为D,D小于所述排气口的孔径,能够保证第二腔室内的压力大于第一腔室的压力,使第二腔室内的高压气体能冲击隔断本体,使冷冻油被附着在隔断本体上,同时也保证了高压气体与隔断本体的冲击面积。
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定子的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M,所述通孔4的孔径为D,优选D≤M,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冷冻油通过通孔4的边缘再次滴落到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内,通过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回流,同时也能够使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排出的气体直接经过通孔4进入第一腔室内。
一个所述切边至少对应一个所述通孔4,相邻的两个通孔4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基体3的中心的连线的夹角为A,A≥30°,为保证正常的排气功能,优选 30°≤A≤45°。
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定子的切边的数量为B,所述通孔4的数量为C,且 B≤C≤2B,在本实施方式中,切边的数量为4个,如图2,通孔4的数量为4 个,既能够保证正常的排气功能,也能保证第二腔室内的压力大于第一腔室内的压力。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隔断本体包括第一基体3,以及适于与所述上盖2 固定连接的第一侧壁5,所述第一基体3为朝向所述第一腔室凸出的弧面结构,这样设置既增大了气体与第一基体3的接触碰撞面积,又能使被第一基体3阻隔的冷冻油沿着弧面朝向第一基体3的边缘流动,最终在第一通孔4处积聚,掉落到壳体内部。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侧壁5是与上盖2固定连接的,当然,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5可以与壳体固定连接,或者同时与上盖2、壳体固定连接。
在通孔4上设有滤网9,能够阻隔气体携带的冷冻油穿过滤网99,进一步提高了气体和冷冻油分离的效果,从而使排出的气体内的冷冻油的含量减少。
所述排气口与所述通孔4交错设置,气体在进入第一腔室后并未直接排出,部分气体撞击壳体可再次将冷冻油从气体中分离。
如图1所示,所述排气口内设有排气管8,所述排气管8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一端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包括第二基体6以及环绕所述排气管8外壁的第二侧壁7,所述第二侧壁7与所述排气管8的外壁、所述第二基体6与所述排气管8口之间均设有间隙,气体在进入排气管8与阻挡件之间的间隙时,对阻挡件的第二侧壁7和第二基体6撞击,冷冻油粘附在阻挡件上,进一步减小了排出气体的冷冻油含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管8延伸至靠近所述隔断结构的位置处,所述阻挡件的所述第二基体6固定设置在所述隔断结构上,具体的,所述第二基体 6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隔断结构上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二基体6与所述隔断结构螺纹连接。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二基体6与隔断结构之间可通过卡扣等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排气管8也可以不延伸到靠近隔断结构的位置。
如图4所示,在阻挡件的第二侧壁7上设有若干筛孔10,筛网的设置能够再次对冷冻油进行过滤,进一步提高了气体和冷冻油分离的效果,从而使排出的气体内的冷冻油的含量减少。
所述第二基体6与所述排气管8的端部之间设有适于容置吸附件的容置空间,吸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吸附件能够吸附气体内的磨损物,避免磨损物聚集在接线柱等位置,从而避免出现电气危险。磨损物一般为铁物质,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吸附件为磁铁,能有效进行吸附。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吸附件可以采用活性炭。
该壳体组件在工作过程中,从设置在壳本体1内的泵体组件排出的冷媒也即高压气体会朝向上盖2方向运动,当高压气体携带冷冻油朝向排气口方向运动时,高压气体会冲击隔断结构的隔断本体,冷冻油会附着在隔断结构上,同时在压力较高的第二腔室内,气体的流速大于液体的流速,在单位时间内穿过通孔4的气体携带的冷冻油的含量变少,气体在穿过通孔4时,通孔4上的过滤网99能对气体内携带的少量冷冻油进行过滤拦截。气体在进入第一腔室后,经过阻挡件上的筛孔10再次进行过滤拦截最终经排气管8排出,从而最终使通过排气口排出的气体所携带的冷冻油的含量变少。设在阻挡件内的磁铁能吸附气体内的磨损物,避免磨损物聚集在接线柱等位置,从而避免出现电气危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该压缩机排出的气体内所携带的冷冻油的含量明显降低。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22)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排气口;
隔断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中,并将所述壳体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远离所述排气口,所述隔断结构包括隔断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隔断本体上的至少一个通孔(4),所述隔断本体阻隔所述第二腔室中的气体进入所述第一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壳本体(1),所述壳本体(1)内设有泵体组件;
上盖(2),连接在所述壳本体(1)上,所述排气口设于所述上盖(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结构隔开所述上盖(2)和所述壳本体(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通孔(4)靠近所述隔断本体边缘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距离为L,2mm≤L≤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定子具有切边,所述通孔(4)与所述切边在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的孔径为D,D小于所述排气口的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定子的切边与电机壳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M,所述通孔(4)的孔径为D,D≤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本体包括第一基体(3),所述第一基体(3)为朝向所述第一腔室凸出的弧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切边至少对应一个所述通孔(4),相邻的两个通孔(4)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基体(3)的中心的连线的夹角为A,A≥3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30°≤A≤45°。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定子的切边的数量为B,所述通孔(4)的数量为C,则B和C之间满足,B≤C≤2B。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本体还包括适于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上盖(2)固定连接的第一侧壁(5)。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上设有滤网(9)。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与所述通孔(4)交错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内设有排气管(8),所述排气管(8)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一端设有阻挡件,所述阻挡件包括第二基体(6)以及环绕所述排气管(8)外壁的第二侧壁(7),所述第二侧壁(7)与所述排气管(8)的外壁、所述第二基体(6)与所述排气管(8)口之间均设有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8)延伸至靠近所述隔断结构的位置处,所述阻挡件的所述第二基体(6)固定设置在所述隔断结构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体(6)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隔断结构上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二基体(6)与所述隔断结构螺纹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7)上设有若干筛孔(10)。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体(6)与所述排气管(8)的端部之间设有适于容置吸附件的容置空间,吸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为磁铁。
22.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壳体组件。
CN201920682510.XU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Active CN210135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2510.XU CN210135056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2510.XU CN210135056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5056U true CN210135056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4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82510.XU Active CN210135056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50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5595A (zh) * 2019-05-13 2019-07-12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5595A (zh) * 2019-05-13 2019-07-12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35056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07965361A (zh) 油雾分离器
CN109707484B (zh) 油分离器
KR20130005974U (ko) 오일 미스트 필터 장치
WO2017038234A1 (ja) サクションフィルタ及び燃料供給装置
EP1967800A1 (en) Accumulator
CN101440809B (zh) 用于卧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应用
US815692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iltering crankcase fumes
KR100512944B1 (ko) 공조기의 오일분리기
CN208281105U (zh) 一种除泡的柴油滤清器
EP0849549B1 (en) Accumulator
CN202391513U (zh) 一种旋装式机油滤清器
CN110005595A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12479428U (zh) 一种多级过滤滤清器
CN110107378B (zh) 油气分离器
CN107356029B (zh) 冷凝器壳管和制冷设备
CN210345984U (zh) 压缩机的储液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15560502A (zh) 一种分液器、包括该分液器的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CN112796854A (zh)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发动机
CN115479418A (zh) 一种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用的气液分离器
CN218573149U (zh) 一种隔膜压缩机油气分离装置
CN217549338U (zh) 一种集成可维护式滤芯油气分离器
CN205779122U (zh) 发动机用油气分离器
CN215490225U (zh) 一种静电集尘式空气净化器
CN219431915U (zh) 两级可拆卸式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