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7213A -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7213A
CN115477213A CN202211083614.1A CN202211083614A CN115477213A CN 115477213 A CN115477213 A CN 115477213A CN 202211083614 A CN202211083614 A CN 202211083614A CN 115477213 A CN115477213 A CN 115477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rod
wire rope
steel wir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836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77213B (zh
Inventor
赵卫
赵宝珍
徐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Orio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Orio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Orio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Orio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836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72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7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7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77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7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66B11/024Ventil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梯应急救援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包括轿厢,所述轿厢上设置有厢门,所述轿厢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轿厢的两侧面设置有两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包括上风孔和下风孔,且所述上风孔的对面对应有所述下风孔。通过设置的上风孔和下风孔来配合通孔形成对流,从而使得轿厢内部形成气体流动,使得在完全停电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轿厢内部的空气流动,会帮助被困人员获得较多的空气;并且轿厢顶部的通孔还会有弱光进入到轿厢的内部,能缓解轿厢内部的被困人员的情绪;轿厢顶部的通孔、轿厢侧壁上的通风孔被同时打开,轿厢内部形成对流。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应急救援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曳引电梯的使用极为方便,但电梯工作的次数时间较多,会出现故障,有时候还会停电,当停电时,电梯轿厢内部也断电,此时,轿厢内部的人需要等待救援,轿厢内部黑暗且密闭,空气不流通,使得待在轿厢内部的人很不舒适,当轿厢内部人员较多的时候,此时轿厢内部的通风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电梯在应急救援的时候,需要依靠电力正常供应才能起到救援的效果,电梯里面增加了一些备用电源和其他的照明,从而增加了电梯的运行负荷,而且为了防止备用电源能够正常的运行,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对备用电源进行检查和更换,中国发明公开了CN201910733423.7(一种电梯急坠时的保护装置),采用备用电源为风扇提供动力来实现通风,且该电梯的风扇在急坠时起到的通风效果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包括轿厢,所述轿厢上设置有厢门,所述轿厢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轿厢的两侧面设置有两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包括上风孔和下风孔,且所述上风孔的对面对应有所述下风孔。
优选的,所述轿厢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通风的通风机构;所述通风机构的下方设置有从动板,所述从动板安装在轿厢内部的吊顶上;所述轿厢的内部设置有拉动机构,所述轿厢的内壁上设置有握杆机构,且所述握杆机构带动拉动机构移动,直到握杆机构实现自锁;所述轿厢的内部设置有隔挡机构,所述隔挡机构用于打开通风孔;所述握杆机构拉动隔挡机构和通风机构,当隔挡机构完全打开的时候,通风机构完全打开,且握杆机构实现自锁,使得通风孔内部的风流入到轿厢的内部后从通风机构向上排出,从而轿厢内部形成对流。
优选的,所述握杆机构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中部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套,所述轿厢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把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凸块,所述凸块固定在轿厢的内壁上,所述把手的两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销,所述旋转销转动连接在凸块上。
优选的,所述拉动机构包括连接在转套上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顶部连接在通风机构上,所述钢丝绳的底部连接在隔挡机构上,所述钢丝绳底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固定在隔挡机构上,所述轿厢内部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用于对钢丝绳导向。
优选的,所述隔挡机构包括连接在钢丝绳底端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上连接有两个高度间距与上风孔和下风孔之间孔距相等的横杆,所述横杆的下方固定有与通风孔等量的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杆,所述U型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同的隔板,两个所述隔板均能配合同一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通风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轿厢上的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端部一体成型有两个抵杆,两个所述抵杆的之间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截面为方型结构,所述抵杆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杆在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顶簧,所述顶簧和滑杆相抵接。
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当钢丝绳被拉动的时候,拉杆被拉动,拉杆带动滑杆在滑槽的内部滑动,直到滑杆行程最大后,拉杆带动转动板围绕固定销翻转,抵杆的端部会抵接在从动板的上表面,从动板同步翻转;此时,通风机构打开。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梯轿厢的两侧壁上的两个握杆机构同时翻转,被困人员手握住把手,从上向下转动把手,把手会先从凹槽的内部向外翻转,再朝向凹槽的内部翻转,此过程中,钢丝绳随着把手同步移动,并且转套在把手翻转的过程中会产生与把手相对转动的过程,当把手被翻转后,钢丝绳位于两个凸块之间形成的缝隙内部;由于把手此时呈现倾斜,此时,把手锁定;
步骤二:在握杆机构翻转的同时,握杆机构上的转套带动钢丝绳的顶部和底部同时移动,此时,当钢丝绳的顶部被拉动向下移动的时候,钢丝绳会先拉动活动套,活动套会先挤压顶簧,顶簧被压缩,直到顶簧被压缩的形成达到最大值后,钢丝绳继续向下移动,此时钢丝绳拉动拉杆围绕固定销发生翻转,固定销的和转动板之间设置有扭簧;从动板的转轴处也设置有扭簧;当拉杆翻转的时候,拉杆会带动抵杆翻转,抵杆转动的过程中会抵触到从动板的上表面,从动杆在抵杆的挤压下发生向下翻转,从而使得从动板和转动板之间形成连通口;同时,固定杆向上移动,当固定杆向上移动的时候,固定杆会带动圆板移动,圆板移动挤压弹簧,从而使得弹簧压缩,从而使得通风孔通风,每一组隔板中上方的隔板安装在靠近轿厢内部的内壁处;此时,通风孔内部的风会进入到轿厢的内部,经过连通口从通孔处向上排出,形成对流,实现轿厢内部的空气流动;
步骤三:当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将握杆机构向上转动,从而钢丝绳在扭簧和弹簧的作用下复位,通风机构复位后,从动板和转动板将轿厢密封,此时,顶簧复位,且顶簧复位的过程中使得钢丝绳被拉直;弹簧向下复位,使得钢丝绳的底部向下移动,隔板会将多个通风孔密封住,使得轿厢内部不在出现对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的上风孔和下风孔来配合通孔形成对流,从而使得轿厢内部形成气体流动,使得在完全停电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轿厢内部的空气流动,会帮助被困人员获得较多的空气;并且轿厢顶部的通孔还会有弱光进入到轿厢的内部,能缓解轿厢内部的被困人员的情绪。
(2)通过设置的通风机构会配合通风孔形成对流,使得气体从通风孔进入到轿厢后再从顶部的通孔排出,通过设置握杆机构便于被困人员操作,被困人员只需要拉动握杆机构,握杆机构带动拉动机构移动,从而使得轿厢顶部的通孔、轿厢侧壁上的通风孔被同时打开,轿厢内部形成对流;当握杆机构转动到最大距离后,即握杆机构从上方转动到下方,在拉动机构的拉力作用下,握杆机构实现自锁,从而使得拉动机构锁定,进而通风机构和隔挡机构被锁定,从而通风机构和隔挡机构保持打开,实现轿厢内部空气的对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轿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握杆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握杆机构翻转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通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隔挡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2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拉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轿厢;11、厢门;12、通孔;13、上风孔;14、下风孔;2、通风机构;21、转动板;22、固定销;23、拉杆;24、抵杆;25、活动套;26、连接杆;27、滑杆;28、滑槽;29、顶簧;3、拉动机构;31、钢丝绳;32、导向轮;33、弹簧;4、从动板;5、握杆机构;51、把手;52、旋转销;53、凹槽;54、凸块;55、转套;6、隔挡机构;61、固定杆;62、横杆;63、竖杆;64、U型杆;65、隔板;66、圆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9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包括轿厢1,所述轿厢1上设置有厢门11,所述轿厢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通孔12,所述轿厢1的两侧面设置有两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包括上风孔13和下风孔14,且所述上风孔13的对面对应有所述下风孔14;通过设置的上风孔13和下风孔14来配合通孔12形成对流,从而使得轿厢1内部形成气体流动,使得在完全停电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轿厢1内部的空气流动,会帮助被困人员获得较多的空气;并且轿厢1顶部的通孔12还会有弱光进入到轿厢1的内部,能缓解轿厢1内部的被困人员的情绪。
具体的,所述轿厢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通风的通风机构2;所述通风机构2的下方设置有从动板4,所述从动板4安装在轿厢1内部的吊顶上;所述轿厢1的内部设置有拉动机构3,所述轿厢1的内壁上设置有握杆机构5,且所述握杆机构5带动拉动机构3移动,直到握杆机构5实现自锁;所述轿厢1的内部设置有隔挡机构6,所述隔挡机构6用于打开通风孔;所述握杆机构5拉动隔挡机构6和通风机构2,当隔挡机构6完全打开的时候,通风机构2完全打开,且握杆机构5实现自锁,使得通风孔内部的风流入到轿厢1的内部后从通风机构2向上排出,从而轿厢1内部形成对流;通过设置的通风机构2会配合通风孔形成对流,使得气体从通风孔进入到轿厢1后再从顶部的通孔12排出,通过设置握杆机构5便于被困人员操作,被困人员只需要拉动握杆机构5,握杆机构5带动拉动机构3移动,从而使得轿厢1顶部的通孔12、轿厢1侧壁上的通风孔被同时打开,轿厢1内部形成对流;当握杆机构5转动到最大距离后,即握杆机构5从上方转动到下方,在拉动机构3的拉力作用下,握杆机构5实现自锁,从而使得拉动机构3锁定,进而通风机构2和隔挡机构6被锁定,从而通风机构2和隔挡机构6保持打开,实现轿厢1内部空气的对流。
具体的,所述握杆机构5包括把手51,所述把手51的中部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套55,所述轿厢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把手51的凹槽53,所述凹槽53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凸块54,所述凸块54固定在轿厢1的内壁上,所述把手51的两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销52,所述旋转销52转动连接在凸块54上;被困人员手握住把手51,从上向下转动,把手51会先从凹槽53的内部向外翻转,再朝向凹槽53的内部翻转,此过程中,钢丝绳31随着把手51同步移动,并且转套55在把手51翻转的过程中会产生与把手51相对转动的过程,当把手51被翻转后,钢丝绳31位于两个凸块54之间形成的缝隙内部;由于把手51此时呈现倾斜,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此时,拉动机构3上的钢丝绳31会给把手51拉力,从而把手51不能发生向上的复位翻转;又由于把手51会抵触在轿厢1的内壁上,从而把手51实现自锁,被困人员翻转把手51后,只需要松开把手51即可。
具体的,所述拉动机构3包括连接在转套55上的钢丝绳31,所述钢丝绳31的顶部连接在通风机构2上,所述钢丝绳31的底部连接在隔挡机构6上,所述钢丝绳31底部套设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固定在隔挡机构6上,所述轿厢1内部设置有导向轮32,所述导向轮32用于对钢丝绳31导向;当握杆机构5翻转的时候,连接在转套55上的钢丝绳31移动,从而使得钢丝绳31在开设在轿厢1内部的绳槽中移动,并且钢丝绳31还会在两组导向轮32之间移动,每一组导向轮32设置有两个,当钢丝绳31拉动隔挡机构6向上移动时,钢丝绳31底部上的弹簧33被压缩;弹簧33起到给转套55施加拉力的作用,便于握杆机构5复位后,隔挡机构6快速复位。
具体的,所述隔挡机构6包括连接在钢丝绳31底端的固定杆61,所述固定杆6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板66,所述固定杆61的侧壁上连接有两个高度间距与上风孔13和下风孔14之间孔距相等的横杆62,所述横杆62的下方固定有与通风孔等量的竖杆63,所述竖杆6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杆64,所述U型杆64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同的隔板65,两个所述隔板65均能配合同一通风孔;两个隔板65能够在同一个上风孔13或者下风孔14内部的进行打开;当固定杆61向上移动的时候,固定杆61会带动圆板66移动,圆板66移动挤压弹簧33,从而使得弹簧33压缩,从而使得通风孔通风,每一组隔板65中上方的隔板65安装在靠近轿厢1内部的内壁处。
具体的,所述通风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在轿厢1上的固定销22,所述固定销22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1,所述转动板21的端部一体成型有两个抵杆24,两个所述抵杆24的之间设置有拉杆23,所述拉杆2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滑杆27,所述滑杆27的截面为方型结构,所述抵杆24的内部设置有滑槽28,所述滑杆27在所述滑槽28的内部滑动,所述滑槽28的内部设置有顶簧29,所述顶簧29和滑杆27相抵接;
具体的,所述拉杆23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活动套25,所述活动套25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31;当钢丝绳31被拉动的时候,拉杆23被拉动,拉杆23带动滑杆27在滑槽28的内部滑动,直到滑杆27行程最大后,拉杆23带动转动板21围绕固定销22翻转,抵杆24的端部会抵接在从动板4的上表面,从动板4同步翻转;此时,通风机构2打开;当钢丝绳31的顶部被拉动向下移动的时候,钢丝绳31会先拉动活动套25,活动套25会先挤压顶簧29,顶簧29被压缩,直到顶簧29被压缩的形成达到最大值后,钢丝绳31继续向下移动,此时钢丝绳31拉动拉杆23围绕固定销22发生翻转,固定销22的和转动板21之间设置有扭簧;从动板4的转轴处也设置有扭簧;当拉杆23翻转的时候,拉杆23会带动抵杆24翻转,抵杆24转动的过程中会抵触到从动板4的上表面,从动杆在抵杆24的挤压下发生向下翻转,从而使得从动板4和转动板21之间形成连通口,此时,通风孔内部的风会进入到轿厢1的内部,经过连通口从通孔12处向上排出,形成对流,实现轿厢1内部的空气流动。
本发明在使用时,当轿厢1内部没有电源供应的时候,此时,轿厢1不运行,轿厢1内部密闭且黑暗;将轿厢1的两侧壁上的两个握杆机构5同时翻转,被困人员手握住把手51,从上向下转动把手51,把手51会先从凹槽53的内部向外翻转,再朝向凹槽53的内部翻转,此过程中,钢丝绳31随着把手51同步移动,并且转套55在把手51翻转的过程中会产生与把手51相对转动的过程,当把手51被翻转后,钢丝绳31位于两个凸块54之间形成的缝隙内部;由于把手51此时呈现倾斜,此时,把手51锁定;(把手51翻转后的位置如说明书附图5中的虚线所示)在握杆机构5翻转的同时,握杆机构5上的转套55带动钢丝绳31的顶部和底部同时移动,此时,当钢丝绳31的顶部被拉动向下移动的时候,钢丝绳31会先拉动活动套25,活动套25会先挤压顶簧29,顶簧29被压缩,直到顶簧29被压缩的形成达到最大值后,钢丝绳31继续向下移动,此时钢丝绳31拉动拉杆23围绕固定销22发生翻转,固定销22的和转动板21之间设置有扭簧;从动板4的转轴处也设置有扭簧;当拉杆23翻转的时候,拉杆23会带动抵杆24翻转,抵杆24转动的过程中会抵触到从动板4的上表面,从动杆在抵杆24的挤压下发生向下翻转,从而使得从动板4和转动板21之间形成连通口;同时,固定杆61向上移动,当固定杆61向上移动的时候,固定杆61会带动圆板66移动,圆板66移动挤压弹簧33,从而使得弹簧33压缩,从而使得通风孔通风,每一组隔板65中上方的隔板65安装在靠近轿厢1内部的内壁处;此时,通风孔内部的风会进入到轿厢1的内部,经过连通口从通孔12处向上排出,形成对流,实现轿厢1内部的空气流动;当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将握杆机构5向上转动,从而钢丝绳31在扭簧和弹簧33的作用下复位,通风机构2复位后,从动板4和转动板21将轿厢1密封,此时,顶簧29复位,且顶簧29复位的过程中使得钢丝绳31被拉直;弹簧33向下复位,使得钢丝绳31的底部向下移动,隔板65会将多个通风孔密封住,使得轿厢1内部不在出现对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1),所述轿厢(1)上设置有厢门(11),所述轿厢(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通孔(12),所述轿厢(1)的两侧面设置有两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包括上风孔(13)和下风孔(14),且所述上风孔(13)的对面对应有所述下风孔(14);
所述轿厢(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通风的通风机构(2);所述通风机构(2)的下方设置有从动板(4),所述从动板(4)安装在轿厢(1)内部的吊顶上;所述轿厢(1)的内部设置有拉动机构(3),所述轿厢(1)的内壁上设置有握杆机构(5),且所述握杆机构(5)带动拉动机构(3)移动,直到握杆机构(5)实现自锁;所述轿厢(1)的内部设置有隔挡机构(6),所述隔挡机构(6)用于打开通风孔;所述握杆机构(5)拉动隔挡机构(6)和通风机构(2),当隔挡机构(6)完全打开的时候,通风机构(2)完全打开,且握杆机构(5)实现自锁,使得通风孔内部的风流入到轿厢(1)的内部后从通风机构(2)向上排出,从而轿厢(1)内部形成对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机构(5)包括把手(51),所述把手(51)的中部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套(55),所述轿厢(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把手(51)的凹槽(53),所述凹槽(53)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凸块(54),所述凸块(54)固定在轿厢(1)的内壁上,所述把手(51)的两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销(52),所述旋转销(52)转动连接在凸块(5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机构(3)包括连接在转套(55)上的钢丝绳(31),所述钢丝绳(31)的顶部连接在通风机构(2)上,所述钢丝绳(31)的底部连接在隔挡机构(6)上,所述钢丝绳(31)底部套设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固定在隔挡机构(6)上,所述轿厢(1)内部设置有导向轮(32),所述导向轮(32)用于对钢丝绳(31)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机构(6)包括连接在钢丝绳(31)底端的固定杆(61),所述固定杆(6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板(66),所述固定杆(61)的侧壁上连接有两个高度间距与上风孔(13)和下风孔(14)之间孔距相等的横杆(62),所述横杆(62)的下方固定有与通风孔等量的竖杆(63),所述竖杆(6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杆(64),所述U型杆(64)的两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同的隔板(65),两个所述隔板(65)均能配合同一通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在轿厢(1)上的固定销(22),所述固定销(22)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1),所述转动板(21)的端部一体成型有两个抵杆(24),两个所述抵杆(24)的之间设置有拉杆(23),所述拉杆(2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滑杆(27),所述滑杆(27)的截面为方型结构,所述抵杆(24)的内部设置有滑槽(28),所述滑杆(27)在所述滑槽(28)的内部滑动,所述滑槽(28)的内部设置有顶簧(29),所述顶簧(29)和滑杆(27)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3)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活动套(25),所述活动套(25)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杆(26),所述连接杆(26)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31);当钢丝绳(31)被拉动的时候,拉杆(23)被拉动,拉杆(23)带动滑杆(27)在滑槽(28)的内部滑动,直到滑杆(27)行程最大后,拉杆(23)带动转动板(21)围绕固定销(22)翻转,抵杆(24)的端部会抵接在从动板(4)的上表面,从动板(4)同步翻转;此时,通风机构(2)打开。
7.一种电梯应急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应急救援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轿厢(1)的两侧壁上的两个握杆机构(5)同时翻转,被困人员手握住把手(51),从上向下转动把手(51),把手(51)会先从凹槽(53)的内部向外翻转,再朝向凹槽(53)的内部翻转,此过程中,钢丝绳(31)随着把手(51)同步移动,并且转套(55)在把手(51)翻转的过程中会产生与把手(51)相对转动的过程,当把手(51)被翻转后,钢丝绳(31)位于两个凸块(54)之间形成的缝隙内部;由于把手(51)此时呈现倾斜,此时,把手(51)锁定;
步骤二:在握杆机构(5)翻转的同时,握杆机构(5)上的转套(55)带动钢丝绳(31)的顶部和底部同时移动,此时,当钢丝绳(31)的顶部被拉动向下移动的时候,钢丝绳(31)会先拉动活动套(25),活动套(25)会先挤压顶簧(29),顶簧(29)被压缩,直到顶簧(29)被压缩的形成达到最大值后,钢丝绳(31)继续向下移动,此时钢丝绳(31)拉动拉杆(23)围绕固定销(22)发生翻转,固定销(22)的和转动板(21)之间设置有扭簧;从动板(4)的转轴处也设置有扭簧;当拉杆(23)翻转的时候,拉杆(23)会带动抵杆(24)翻转,抵杆(24)转动的过程中会抵触到从动板(4)的上表面,从动杆在抵杆(24)的挤压下发生向下翻转,从而使得从动板(4)和转动板(21)之间形成连通口;同时,固定杆(61)向上移动,当固定杆(61)向上移动的时候,固定杆(61)会带动圆板(66)移动,圆板(66)移动挤压弹簧(33),从而使得弹簧(33)压缩,从而使得通风孔通风,每一组隔板(65)中上方的隔板(65)安装在靠近轿厢(1)内部的内壁处;此时,通风孔内部的风会进入到轿厢(1)的内部,经过连通口从通孔(12)处向上排出,形成对流,实现轿厢(1)内部的空气流动;
步骤三:当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将握杆机构(5)向上转动,从而钢丝绳(31)在扭簧和弹簧(33)的作用下复位,通风机构(2)复位后,从动板(4)和转动板(21)将轿厢(1)密封,此时,顶簧(29)复位,且顶簧(29)复位的过程中使得钢丝绳(31)被拉直;弹簧(33)向下复位,使得钢丝绳(31)的底部向下移动,隔板(65)会将多个通风孔密封住,使得轿厢(1)内部不在出现对流。
CN202211083614.1A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54772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3614.1A CN115477213B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3614.1A CN115477213B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7213A true CN115477213A (zh) 2022-12-16
CN115477213B CN115477213B (zh) 2024-05-10

Family

ID=8439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83614.1A Active CN115477213B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721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27134A (ja) * 1995-05-26 1996-12-13 Kyoritsu Eatetsuku Kk 風量調整ダンパー
CN101143681A (zh) * 2006-09-14 2008-03-1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轿厢内换气装置
CN102020170A (zh) * 2009-09-11 2011-04-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通风装置
JP2012051722A (ja) * 2010-09-03 2012-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換気装置
CN208071064U (zh) * 2017-10-11 2018-11-09 美迪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控制的电梯轿厢通风窗结构
CN209906147U (zh) * 2019-03-19 2020-01-07 河南省香江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通风装置
CN210260792U (zh) * 2019-06-11 2020-04-07 浙江吉时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排气通风系统
CN210505171U (zh) * 2019-09-27 2020-05-12 广东千川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节能通风系统
CN210619943U (zh) * 2019-10-18 2020-05-26 天津同兴通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效果好的电梯轿厢
CN211920570U (zh) * 2019-12-25 2020-11-13 湖北科力斯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通风装置
CN215479079U (zh) * 2021-07-29 2022-01-11 广东神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升降机防风安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27134A (ja) * 1995-05-26 1996-12-13 Kyoritsu Eatetsuku Kk 風量調整ダンパー
CN101143681A (zh) * 2006-09-14 2008-03-1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轿厢内换气装置
CN102020170A (zh) * 2009-09-11 2011-04-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通风装置
JP2012051722A (ja) * 2010-09-03 2012-03-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換気装置
CN208071064U (zh) * 2017-10-11 2018-11-09 美迪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控制的电梯轿厢通风窗结构
CN209906147U (zh) * 2019-03-19 2020-01-07 河南省香江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通风装置
CN210260792U (zh) * 2019-06-11 2020-04-07 浙江吉时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排气通风系统
CN210505171U (zh) * 2019-09-27 2020-05-12 广东千川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节能通风系统
CN210619943U (zh) * 2019-10-18 2020-05-26 天津同兴通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效果好的电梯轿厢
CN211920570U (zh) * 2019-12-25 2020-11-13 湖北科力斯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通风装置
CN215479079U (zh) * 2021-07-29 2022-01-11 广东神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升降机防风安全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燕海涛等: "高层建筑中的火烟控制综述", 《中国住宅设施》, no. 12, 10 December 2004 (2004-12-10), pages 33 - 35 *
陈继文等: "《电梯控制原理及其应用》", vol. 1, 31 May 2012,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pages: 296 - 29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7213B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44187B (zh) 消防电梯爬梯装置
CN208396345U (zh) 一种钢结构支撑结构
CN20876509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1441639A (zh) 一种基站通讯信号发射塔
CN115477213A (zh)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系统及方法
CN208200078U (zh) 一种可调节操作面板高度的电梯
CN211652183U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水质监测装置
CN113401345A (zh) 一种农药喷洒植保无人机
CN111060355A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水质监测装置
CN214935159U (zh) 一种风电塔筒垂直升降爬升设备
CN114182947B (zh) 一种智能集成爬架
CN104912446A (zh) 一种高楼自救逃生窗
CN112393337B (zh) 一种空调机体安装架体及其使用方法
CN204728929U (zh) 一种高楼自救逃生窗
CN112707280A (zh) 一种方便维护检修的电梯
CN220223168U (zh) 一种电梯通风口自动调风框架
CN105557394A (zh) 一种温室立面通风保温装置
CN210601350U (zh) 一种交通工程建设用照明灯
CN214989553U (zh) 一种电梯用调节扶手
CN218716451U (zh) 一种窗户遮阳器
CN213272994U (zh) 一种建筑工人用高效降温休息棚
CN214298810U (zh) 一种家用电梯通风顶
CN209210145U (zh) 一种电梯吊顶
CN110980481B (zh) 一种电梯空调自动控风系统
CN220182626U (zh) 一种便于提升物品的伸缩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