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3316A - 载药球囊导管 - Google Patents
载药球囊导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63316A CN115463316A CN202211002584.7A CN202211002584A CN115463316A CN 115463316 A CN115463316 A CN 115463316A CN 202211002584 A CN202211002584 A CN 202211002584A CN 115463316 A CN115463316 A CN 1154633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lloon
- tube
- drug
- catheter
- barr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11—Multiple balloon cathe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5/1025—Connections between catheter tubes and inflation tub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025/1043—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 A61M2025/105—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having a balloon suitable for drug delivery, e.g. by using holes for delivery, drug coating or membran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10—Balloon catheters
- A61M2025/1043—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 A61M2025/1052—Balloon catheters with special features or adapted for special applications for temporarily occluding a vessel for isolating a sect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药球囊导管,其包括保护管和导管件,导管件的远端设置有可充卸压式的第一囊体,第一囊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充卸压式的第二囊体和阻挡件;第一囊体的外壁上装载有药物;阻挡件具有自膨胀性,以使得当阻挡件与保护管分离时,阻挡件的自由端可自动张开,处于张开状态的阻挡件和处于充压状态的第二囊体之间形成一将第一囊体包括在其中的闭合作业区,阻挡件和第二囊体用于阻挡药物流出所述闭合作业区;本发明载药球囊导管,沿导丝推进时,可有效避免第一囊体上的药物被血流冲刷到非病灶区;而且,当推送至病灶区后,可阻止药物、血栓以及斑块流向其他区域,不仅有效提升药物利用率,还可提升介入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式医用导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药球囊导管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口小,恢复快的特点,节约了手术资源。其中,球囊导管为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狭窄扩张治疗的常用介入器材,为提高治疗效果,其中一类球囊导管的球囊上装载有药物,形成载药球囊导管。对于载药球囊导管,也即在普通的裸球囊表面负载药物涂层,待载有药物的球囊输送至病变部位后,球囊扩张使得病变部位的血管璧恢复畅通,同时药物涂层自球囊表面洗脱并释放至血管壁,可进一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防止血管再狭窄。因此,载药球囊导管不仅可通过球囊扩张为血运建立通道,而且可消除支架植入术后的支架内再狭窄、血栓等缺陷。
目前的载药球囊导管通常使用具有球囊部的球囊导管,在该球囊部的外表面负载药物,再将载药球囊输送至病变部位,根据病变部位的特点进行扩张。载药球囊导管上所负载的药物可以根据其流向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载药球囊导管输送和回撤过程中,由于血液的冲刷作用,药物部分脱落并聚集到下游血管组织中;第二部分是通过组织吸附转移到病变血管处;第三部分是在载药球囊导管撤出后遗留在球囊表面的部分药物。但是现有的这种载药球囊导管在血管内的推送和药物释放过程中,由于受到高速流动的血液冲刷,药物损失率高达50%以上,从而降低载药球囊在病变部位可释放的药量,影响器械有效性;同时,被血液冲刷掉的药物脱落后,会堵塞远端血管,并且增加机体的代谢负担,并且自由漂浮的药物颗粒可能会造成栓塞、死亡或其他风险,降低器械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药物流失到非病灶区并可将未被溶解的药物清除的载药球囊导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药球囊导管,其包括保护管和内置于所述保护管中的导管件,所述保护管可相对于所述导管件前后滑动,所述导管件的远端设置有可充卸压式的第一囊体,所述第一囊体的远端处和近端处分别设置有可充卸压式的第二囊体和阻挡件;且所述第一囊体的外壁上装载有药物;所述导管件内设置有导丝通道、第一充卸压通道和第二充卸压通道;所述导丝通道用于穿设导丝,所述第一充卸压通道与所述第一囊体连通,所述第二充卸压通道与所述第二囊体连通;所述阻挡件的一端与所述导管件的外壁连接,且所述阻挡件具有自膨胀性,以使得当所述阻挡件与所述保护管分离时,所述阻挡件的自由端可自动张开,处于张开状态的所述阻挡件和处于充压状态的所述第二囊体之间形成一将所述第一囊体包括在其中的闭合作业区,所述阻挡件和所述第二囊体用于阻挡药物流出所述闭合作业区。
较佳地,所述第二囊体被充压后形成远离所述第一囊体的凸起部和靠近所述第一囊体的凹陷部。
较佳地,所述第二囊体被充压后整体呈伞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导管件包括第二管和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经由所述第二管内穿出后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囊体和所述第二囊体的内腔,所述第一管的内腔形成所述导丝通道,所述第一囊体的近端与所述第二管的管壁连接,所述第一囊体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管的管壁连接,所述第二囊体与所述第一管的管壁连接,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第一充卸压通道。
较佳地,所述第一管的内腔中设置有一分隔壁,所述的分隔壁自所述第一管的近端延伸至远端的所述第二囊体,所述分隔壁与所述第一管的较近一侧的管壁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第二充卸压通道,所述第一管的位于所述第二囊体内腔中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充卸压通道连通的气孔。
较佳地,还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二管上,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管上,且,所述第一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囊体的近端和所述阻挡件之间,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囊体的远端和所述第二囊体之间。
较佳地,当所述阻挡件被收合在所述保护管内时,所述阻挡件的自由端伸长到所述第二囊体处。
较佳地,所述阻挡件的自由端设置有贴壁段,以使得当所述阻挡件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贴壁段与血管壁平行抵接。
较佳地,所述贴壁段的外侧覆设有凝胶层。
较佳地,所述阻挡件包括骨架和覆设在所述骨架上的过滤膜,所述骨架为具有记忆特性的可折叠压缩弹性件。
较佳地,所述第一囊体内还设置有超声发生部,所述超声发生部设于所述第一管的外壁,所述超声发生部通过导线电连接超声控制器。
较佳地,所述超声发生部设于所述第一管的外壁,所述超声发生部通过导线电连接超声控制器。
较佳地,所述第一囊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囊体形成若干折叠部,所述折叠部之间覆盖部分药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载药球囊导管,包括保护管和导管件,其中,导管件上除了配置有用于扩张和送药的第一囊体,还在第一囊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囊体和阻挡件,使用时,首先,在沿导丝推送过程中,由于导体件连同第一囊体、第二囊体和阻挡件均在保护管内,从而有效避免第一囊体上的药物被血流冲刷到非病灶区;其次,当推送至病灶区后,第一囊体和第二囊体均处于扩张状态图,同时,阻挡件也处于张开状态,从而将从第一囊体脱落的药物控制在闭合作业区,阻止药物、血栓以及斑块流向其他区域,不仅有效提升药物利用率,还可提升介入治疗效果;再者,治疗结束收合第一囊体、第二囊体和阻挡件时,阻挡件收合过程中可自动捕获靶区残留的药物,从而降低药物使用的风险。此外,由于降低了药物损失率,也可降低药物球囊表面的初始载药量,减轻机体的代谢负担,提高了载药球囊导管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载药球囊导管处于收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B向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载药球囊导管的阻挡件处于张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载药球囊导管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C向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载药球囊导管处于收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8为图7中E-E向的剖面图。
图9为图7中载药球囊导管的阻挡件处于张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图中载药球囊导管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F-F向的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阻挡件的投影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囊体处于收缩状态时一折叠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囊体处于收缩状态时另一折叠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中的术语“近端”通常是指对应构件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是指对应构件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载药球囊导管,以用于介入式治疗术的血管扩张和药物输送,为控制药物完全作用在靶区并消除药物残留,如图1至图6,本实施例中的载药球囊导管包括保护管1和内置于保护管1中的导管件2。保护管1可相对于导管件2前后滑动,以实现对导管件2的收拢和释放。导管件2的远端设置有可充卸压式的第一囊体3,第一囊体3的远端处设置有可充卸压式的第二囊体4,第一囊体3的近端处设置有阻挡件5。
第一囊体3被充压后呈球状结构,且第一囊体3的外壁上装载有药物Y。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囊体3用于血管扩张和药物释放。
药物Y包括但不限于抗再狭窄,促增生或抗增生,抗炎,抗肿瘤,抗有丝分裂,抗血小板,抗凝剂,抗纤维蛋白,抗凝血酶,细胞抑制剂,抗生素,抗酶,抗代谢,血管生成,细胞保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和/或心脏保护药物。
导管件2内设置有导丝通道L1、第一充卸压通道L2和第二充卸压通道L3。导丝通道L1用于穿设导丝。第一充卸压通道L2与第一囊体3连通,以对第一囊体3进行充压或卸压。第二充卸压通道L3与第二囊体4连通,以对第二囊体4进行充压或卸压。
阻挡件5的一端与导管件2的外壁连接,且阻挡件5具有自膨胀性,以使得当阻挡件5与保护管1分离时(如图4和图5),阻挡件5的自由端可自动张开,处于张开状态的阻挡件5和处于充压状态的第二囊体4之间形成一将第一囊体3包括在其中的闭合作业区。本实施例中,阻挡件5和所述第二囊体4用于阻挡药物流Y出所述闭合作业区,最好达到仅阻挡药物流出(不阻挡血液流动)闭合作业区的效果。
如图1和图2,导管件2包括第一管21和第二管20,第一管21经由第二管20内穿出后依次穿过第一囊体3和第二囊体4的内腔,第一管21的内腔形成导丝通道L1。第一囊体3的近端与第二管20的管壁连接,第一囊体3的远端与第一管21的管壁连接,第二囊体4与第一管21的管壁连接,第一管21与第二管20之间的空隙形成第一充卸压通道L2。本实施例中,第二管20的远端设置有与第一充卸压通道L2连通的第一接口24,以用于对第一充卸压通道L2进行充卸压操作。本实施例中,将导管件2分为互相独立的第一管21和第二管20,方便导丝通道L1、第一充卸压通道L2及第二充卸压通道L3的互相独立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管21的内腔中设置有一分隔壁22,分隔壁22自第一管21的近端延伸至远端的第二囊体4,分隔壁22与第一管21的较近一侧的管壁之间的空隙形成第二充卸压通道L3,第一管21的位于第二囊体4内腔中的管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充卸压通道L3连通的气孔23,通过该气孔23将第二充卸压通道L3与第二囊体4连通。具体地,第一管21的近端还设置有与第二充卸压通道L3连通的第二接口25,以用于对第二充卸压通道L3进行充卸压操作。
如图4和图5,为有效确保第一囊体3完全被推进到靶区,还在导管件2上设置有两定位件,分别为第一定位件60和第二定位件61,第一定位件60位于第二管20上,第二定位件61位于第一管21上,且,第一定位件60位于第一囊体3的近端和阻挡件5之间,第二定位件61位于第一囊体3的远端和第二囊体4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60和第二定位件61分别位于第一囊体3的前后两端,在将导管件2的前端向着血管远端推进时,通过检测第一定位件60和第二定位件61的位置,即可准确地判定出当前第二囊体4的位置,从而将第一囊体3准确地置入靶区。另外,保护管1的远端端头处还设置第三定位件62,以用于判断阻挡件5是否脱离保护管1。
具有上述结构的载药球囊导管的工作过程为:
S1:如图1,导管件2的远端连同第一囊体3、第二囊体4以及阻挡件5均被收拢在保护管1中,经皮穿刺成功后,导管件2和保护管1通过导丝通道L1沿预先进入血管内的导丝进入血管,并最终将第一囊体3所在区域的远端送至靶区,第一定位件60和第二定位件61分别位于靶区两端。在推进球囊导管在血管内移动的过程中,由于装载有药物Y的第一囊体3位于保护管1内,因此可避免药物Y在推进过程中的无故损失,避免药物Y在血管内的积聚。
S2:导管件2不动,后退保护管1,如图4,使得阻挡件5从保护管1中脱离,即第三定位件62位于第一定位件60的近端,阻挡件5在自膨胀力作用下自动张开,由于阻挡件5的一端与导管件2连接,因此,阻挡件5张开后呈喇叭状结构,喇叭口朝向第一囊体3。此时,第一囊体3正好位于靶区,阻挡件5在靶区的近端建立起第一道屏障。
S3:通过第二充卸压通道L3向第二囊体4内充压,使得第二囊体4膨胀并与血管壁抵接,如图5,以在靶区的远端建立第二道屏障,从而,在阻挡件5和第二囊体4之间形成一闭合作业区,第一囊体3位于该闭合作业区内。通过闭合作业区的建立,可避免治疗过程中药物Y、血栓以及斑块流向其他区域,不仅有效提升药物Y的利用率,还可阻止不良物流向血管的远端,降低手术风险。另外,为确保闭合作业区的密封性,处于膨胀状态的第一囊体3、第二囊体4以及处于张开状态的阻挡件5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靶区血管的内径,且三者与血管内壁良好贴合。
S4:请继续参阅图5,通过第一充卸压通道L2向第一囊体3充压,使得第一囊体3膨胀而与血管壁抵接,并保持一定时间,以使得第一囊体3外壁上装载的药物Y释放到血管上。
S5:治疗时间到达后,通过第一充卸压通道L2对第一囊体3进行卸压操作,使得第一囊体3脱离血管壁。
S6:通过第二充卸压通道L3对第二囊体4卸压,使得第二囊体4收缩并脱离血管壁,然后,克服阻挡件5的自膨胀力前推保护管1,阻挡件5受推力而收缩,阻挡件5收合过程中自动捕获靶区内漂浮的药物Y,从而避免药物Y残留并积聚在血管内,降低介入治疗的不良影响。
S7:最终将第一囊体3、第二囊体4和阻挡件5均收合在保护管1内,阻挡件5压住第一囊体3和第二囊体4,如图1,并沿导丝将保护管1和导管件2从血管内退出,完成治疗。
可选地,如图5,第二囊体4被充压后形成远离第一囊体3的凸起部40和靠近第一囊体3的凹陷部41,以便于在有限条件下提升闭合作业区的容积,而且,这种结构的第二囊体4更有利于对血流的阻挡。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囊体4被充压后整体呈伞形结构。另外,为了确保第二囊体4具有一定强度从而保持所需的形状,第二囊体4的凸起部40和/或凹陷部41设置有若干纵向分布的支撑筋,该支撑筋自导管件2向外呈放射状分布。
对于第二囊体4,其可采用与用作球囊的第一囊体3相同的材料制作,例如,可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材料,或上述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等的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交联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氨酯、氟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苯乙烯弹性体、硅橡胶、胶乳橡胶等材料。
如图1,对于阻挡件5,在介入手术结束而收合时,为提高阻挡件5捕获漂浮的药物Y的效果,当阻挡件5被收合在保护管1内时,阻挡件5的自由端伸长到第二囊体4处,从而尽可能多地将残余药物Y捕获到阻挡件5与第一囊体3和第二囊体4之间。
具体地,如图12,阻挡件5包括骨架52和覆设在骨架52上的过滤膜53,骨架52为具有记忆特性的可折叠压缩弹性件。骨架52由记忆金属材料或者记忆高分子材料制成。过滤膜53为微孔膜,即过滤膜53上设有微小的过滤孔,能够过滤药物Y。进一步地,过滤膜53由高分子膜状材料或其它多种膜状材制成。或者,过滤膜53由编织丝编织而成,编织丝为记忆金属丝或者记忆高分子纤维。骨架52及过滤膜53的材料均为现有医学中现有的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其他实施中,阻挡件5还可完全由记忆金属材料编织而成;或者由记忆金属材料激光雕刻而成。记忆金属材料包括钴铬合金、铂钨合金和镍钛合金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当然,并不限于前述材料,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
如图4和图5,阻挡件5的自由端设置有贴壁段50,以使得当阻挡件5处于张开状态时,贴壁段50与血管壁平行抵接。本实施例中,贴壁段50始终保持与接近的第二管20的管壁以及第一囊体3的外壁面平行,当阻挡件5张开时,由于位于其自由端的贴壁段50与血管壁平行抵接,从而增大阻挡件5自膨扩张时与血管的接触面积,大幅减轻阻挡件5的自由端对血管壁的刺激作用,避免阻挡件5的端部损伤血管壁。另外,贴壁段50与血管壁紧密贴附,不会出现药物Y从两侧散漏而导致药物Y流失到血管内其他区域的现象。
进一步地,贴壁段50的外侧还覆设有凝胶层51,以使阻挡件5能够具有更好的贴壁性。
如图1和图4,第一管21的远端端头处还设置有呈锥形的尖端结构210。通过该尖端结构210,沿导丝推进时,可避免损伤到血管。
为加快药物Y释放到血管壁的速度,如图7至图11,第一囊体3内还设置有超声发生部7,超声发生部7设于第一管21的外壁,超声发生部7通过导线X(如图8)电连接超声控制器(图未示),超声控制器控制超声发生部7的工作状态,如启停、超声波的频率、工作电压等。导线X设于第一管21内,导线X的一端与外界超声控制器电连接,导线X的另一端与超声发生部7电连接。通过在第一囊体3内设置超声发生部7,超声发生部7工作时,超声发生部7定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作用于第一囊体3表面的药物Y,使药物Y能够在第一囊体3的外表面上释放,同时,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血管壁和组织能够加快对药物Y的吸收,提高药物利用率。另外,超声波同时作用于血管壁上的血栓病变处,对钙化区进行脉冲作用,能够震裂钙化,形成裂痕,甚至震碎钙沉积(超声碎石原理),扩大血管的有效同行截面积。
具体的,如图8和图9,沿第一管21的轴向设置多段超声带D,每一段超声带D包括多个沿第一管21的径向排列成环状的超声发生部7,每一段内的多个超声发生部7分别朝向不同方向发射超声波。
上述具有超声发生部的载药球囊导管的工作过程为:
S10:如图7,导管件2的远端连同第一囊体3、第二囊体4以及阻挡件5均被收拢在保护管1中,经皮穿刺成功后,导管件2和保护管1通过导丝通道L1沿预先进入血管内的导丝进入血管,并最终将第一囊体3所在区域的远端送至靶区,第一定位件60和第二定位件61分别位于靶区两端。在推进球囊导管在血管内移动的过程中,由于装载有药物Y的第一囊体3位于保护管1内,因此可避免药物Y在推进过程中的无故损失,避免药物Y在血管内的积聚。
S20:导管件2不动,后退保护管1,如图9,使得阻挡件5从保护管1中脱离,即第三定位件62位于第一定位件60的近端,阻挡件5在自膨胀力作用下自动张开,由于阻挡件5的一端与导管件2连接,因此,阻挡件5张开后呈喇叭状结构,喇叭口朝向第一囊体3。此时,第一囊体3正好位于靶区,阻挡件5在靶区的近端建立起第一道屏障。
S30:通过第二充卸压通道L3向第二囊体4内充压,使得第二囊体4膨胀并与血管壁抵接,如图10,以在靶区的远端建立第二道屏障,从而,在阻挡件5和第二囊体4之间形成一闭合作业区,第一囊体3位于该闭合作业区内。通过闭合作业区的建立,可避免治疗过程中药物Y、血栓以及斑块流向其他区域,不仅有效提升药物Y的利用率,还可阻止不良物流向血管的远端,降低手术风险。另外,为确保闭合作业区的密封性,处于膨胀状态的第一囊体3、第二囊体4以及处于张开状态的阻挡件5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靶区血管的内径,且三者与血管内壁良好贴合。
S40:通过第一充卸压通道L2向第一囊体3充压,使得第一囊体3膨胀而与血管壁抵接,将导线X电连接到超声控制器,启动和设置超声控制器,使得超声发生部7定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作用于第一囊体3表面的药物Y,保持预设时间,使药物Y充分释放到血管壁上,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能够加快血管壁和组织对药物Y的吸收,提高药物利用率;同时,超声波能够对血管壁上的血栓病变处震裂钙化,形成裂痕,甚至震碎钙沉积。
S50:保持一定时间,以使得第一囊体3外壁上装载的药物Y释放到血管上。
S60:关闭超声控制器,并将导线X与超声控制器断开。
S70:治疗时间到达后,通过第一充卸压通道L2对第一囊体3进行卸压操作,使得第一囊体3脱离血管壁。
S80:通过第二充卸压通道L3对第二囊体4卸压,使得第二囊体4收缩并脱离血管壁,然后,克服阻挡件5的自膨胀力前推保护管1,阻挡件5受推力而收缩,阻挡件5收合过程中自动捕获靶区内漂浮的药物Y,从而避免药物Y残留并积聚在血管内,降低介入治疗的不良影响。
S90:最终将第一囊体3、第二囊体4和阻挡件5均收合在保护管1内,阻挡件5压住第一囊体3和第二囊体4,如图7,并沿导丝将保护管1和导管件2从血管内退出,完成治疗。
如图13和图14,第一囊体3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囊体3形成若干折叠部30,折叠部30之间覆盖部分药物Y。另外,药物Y通过中介物负载在第一囊体3的外壁面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囊体3在扩张膨胀时为球囊状,其横截面为圆形,药物Y负载在球囊的外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囊体3扩张膨胀时,折叠部30展开,以使球囊上的药物Y能够全部暴露出来,以便能够接触血管壁。可以理解地,第一囊体3处于收缩状态时,由于部分药物Y隐藏在折叠部30之间,加上保护管1的保护,从而在载药球囊导管在血管内的输送过程中,对药物Y进行保护,有利于进一步减少药物Y的损失。
综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载药球囊导管,其包括保护管1、位于保护管1中的导管件2、第一囊体3、第二囊体4以及阻挡件5,第二囊体4和阻挡件5分别位于第一囊体3的前后两端,该导管件2包括第二管20和第一管21,保护管1可相对第二管20滑动,以将第二管20、第一管21、第一囊体3、第二囊体4以及阻挡件5收容或释放。在靶区,当第一囊体3、第二囊体4以及阻挡件5被释放后,阻挡件5自动张开,与充压而膨胀后的第二囊体4分别用作第一囊体3前后两端的阻挡屏障,以在靶区形成将第一囊体3包括其中的闭合作业区,从而避免闭合作业区内漂浮的药物Y流向其他区域,降低介入式药物Y治疗风险,并降低了药物损失率。另外,介入手术治疗结束后,通过阻挡件5的收合,还可自动捕获未被血管壁吸收而漂浮在血液中的药物Y,药物Y被压在阻挡件5和第一囊体3、第二囊体4之间,随着载药球囊导管的退出,从而将漂浮在血管中的药物Y清理出血管。另外,通过上述载药球囊导管,由于降低了药物损失率,也可降低药物球囊表面的初始载药量,减轻机体的代谢负担,提高了载药球囊导管的安全性。
以上所披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载药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管和内置于所述保护管中的导管件,所述保护管可相对于所述导管件前后滑动,所述导管件的远端设置有可充卸压式的第一囊体,所述第一囊体的远端处和近端处分别设置有可充卸压式的第二囊体和阻挡件;且所述第一囊体的外壁上装载有药物;所述导管件内设置有导丝通道、第一充卸压通道和第二充卸压通道;所述导丝通道用于穿设导丝,所述第一充卸压通道与所述第一囊体连通,所述第二充卸压通道与所述第二囊体连通;所述阻挡件的一端与所述导管件的外壁连接,且所述阻挡件具有自膨胀性,以使得当所述阻挡件与所述保护管分离时,所述阻挡件的自由端可自动张开,处于张开状态的所述阻挡件和处于充压状态的所述第二囊体之间形成一将所述第一囊体包括在其中的闭合作业区,所述阻挡件和所述第二囊体用于阻挡药物流出所述闭合作业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囊体被充压后形成远离所述第一囊体的凸起部和靠近所述第一囊体的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药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囊体被充压后整体呈伞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件包括第二管和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经由所述第二管内穿出后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囊体和所述第二囊体的内腔,所述第一管的内腔形成所述导丝通道,所述第一囊体的近端与所述第二管的管壁连接,所述第一囊体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管的管壁连接,所述第二囊体与所述第一管的管壁连接,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第一充卸压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药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的内腔中设置有一分隔壁,所述的分隔壁自所述第一管的近端延伸至远端的所述第二囊体,所述分隔壁与所述第一管的较近一侧的管壁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第二充卸压通道,所述第一管的位于所述第二囊体内腔中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充卸压通道连通的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药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二管上,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管上,且,所述第一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囊体的近端和所述阻挡件之间,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囊体的远端和所述第二囊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阻挡件被收合在所述保护管内时,所述阻挡件的自由端伸长到所述第二囊体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的自由端设置有贴壁段,以使得当所述阻挡件处于张开状态时,所述贴壁段与血管壁平行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载药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壁段的外侧覆设有凝胶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包括骨架和覆设在所述骨架上的过滤膜,所述骨架为具有记忆特性的可折叠压缩弹性件。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药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囊体内还设置有超声发生部,所述超声发生部设于所述第一管的外壁,所述超声发生部通过导线电连接超声控制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载药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管的轴向设置多段超声带,每一段所述超声带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管的径向排列成环状的所述超声发生部,每一段内的多个所述超声发生部分别朝向不同方向发射超声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囊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囊体形成若干折叠部,所述折叠部之间覆盖部分药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02584.7A CN115463316B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载药球囊导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02584.7A CN115463316B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载药球囊导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63316A true CN115463316A (zh) | 2022-12-13 |
CN115463316B CN115463316B (zh) | 2023-09-26 |
Family
ID=84367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002584.7A Active CN115463316B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载药球囊导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463316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041957U (zh) * | 2015-08-28 | 2016-02-24 | 上海申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药物球囊和药物球囊导管 |
CN106137295A (zh) * | 2016-06-28 | 2016-11-23 | 谷涌泉 | 一种阻断的球囊扩张导管 |
CN110338878A (zh) * | 2019-07-26 | 2019-10-18 | 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血栓捕获装置 |
CN110548211A (zh) * | 2019-10-11 | 2019-12-10 | 科塞尔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带封堵功能的药物球囊导管 |
-
2022
- 2022-08-18 CN CN202211002584.7A patent/CN1154633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041957U (zh) * | 2015-08-28 | 2016-02-24 | 上海申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药物球囊和药物球囊导管 |
CN106137295A (zh) * | 2016-06-28 | 2016-11-23 | 谷涌泉 | 一种阻断的球囊扩张导管 |
CN110338878A (zh) * | 2019-07-26 | 2019-10-18 | 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血栓捕获装置 |
CN110548211A (zh) * | 2019-10-11 | 2019-12-10 | 科塞尔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带封堵功能的药物球囊导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63316B (zh) | 2023-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77937B (zh) | 一种切割球囊及球囊导管 | |
JP3317724B2 (ja) | 薬剤供給カテーテル | |
US9216271B2 (en) | Local delivery with a balloon covered by a cage | |
JP3199383B2 (ja) | ローリング膜式ステント供給装置 | |
EP3653178B1 (en) | Inflatable balloon and cover | |
US20080221552A1 (en) | Agent delivery perfusion catheter | |
WO2018033920A1 (en) | Drug delivery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
EP2296588B1 (en) | Staggered two balloon bifurcation catheter assembly and methods | |
US20110071559A1 (en) | Cutting Member for Bifurcation Catheter Assembly | |
US20090105644A1 (en) | Intravascular medical device having a readily collapsible covered frame | |
CN219440371U (zh) | 双药物给药球囊 | |
US20070250035A1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travascular drug delivery | |
US20090105642A1 (en) | Low profile agent delivery perfusion catheter having reversibly expanding frames | |
CN110548211B (zh) | 一种带封堵功能的药物球囊导管 | |
CN115054812B (zh) | 球囊导管装置 | |
CN106621001B (zh) | 药物可回收球囊导管 | |
JP2022509927A (ja) | デュアル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 |
US9044578B2 (en) | Low profile agent delivery perfusion catheter having a funnel-shaped membrane | |
CN114887204A (zh) | 球囊导管 | |
CN117100470A (zh) | 血管支架 | |
US20230381468A1 (en) | Inflatable balloon over catheter with bypass passageway | |
CN115463316B (zh) | 载药球囊导管 | |
CN115414577B (zh) | 一种药物球囊导管 | |
US8308683B2 (en) | Perfusion catheter having array of funnel shaped membranes | |
CN111372645A (zh) | 药物施用器械及药物层的形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