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01613A - 磨床、连续加工方法及程序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磨床、连续加工方法及程序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01613A
CN115401613A CN202210553171.1A CN202210553171A CN115401613A CN 115401613 A CN115401613 A CN 115401613A CN 202210553171 A CN202210553171 A CN 202210553171A CN 115401613 A CN115401613 A CN 115401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ing
measurement
processing
program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531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井浩明
川边刚
打越大喜
福岛敏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bu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bu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bu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bu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401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16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9/00Measuring or gauging equip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feed movement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rrangements of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equipment, e.g. for indicating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1/0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control of a series of individual steps in grinding a workpie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20Software design
    • G06F8/22Procedur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抑制了作业者为了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而介入的磨床、连续加工方法及程序生成方法。磨床(1)对多个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作业者对磨床(1)确定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等并进行初始工件的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新作成部(7)将确定用于初始工件的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的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等的数据存储于工件数据存储部(9)。自动作成部(11)利用为了进行初始工件的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而使用的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等,自动生成用于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的加工·测定程序。加工处理部(3)利用自动作成部(11)自动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对与初始工件不同的多个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

Description

磨床、连续加工方法及程序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床、连续加工方法及程序生成方法,尤其涉及对多个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的磨床等。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与加工条件相应的程序进行控制来实现磨削加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840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进行包括多个工序的加工处理的情况下,磨床的作业者通常根据某工序中的测定结果来补正后续的工序的加工条件等。因此,在进行加工的期间,需要作业者在场。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作业者为了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而介入的磨床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发明的第1观点是一种磨床,对多个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该磨床对初始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之后,对包括多个工件的连续处理工件组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该磨床具备工件数据存储部、自动作成部、以及加工处理部,所述工件数据存储部存储用于确定作业者为了进行所述初始工件的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而使用的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的数据,所述自动作成部利用为了进行所述初始工件的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而使用的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生成用于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的加工〃测定程序,所述加工处理部利用所述自动作成部所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对所述连续处理工件组的各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
本申请发明的第2观点,在第1观点的磨床的基础上,所述加工处理部,在利用所述自动作成部所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进行了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时,判定是否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进行追加加工则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不进行追加加工则不进行追加加工。
本申请发明的第3观点,在第2观点的磨床的基础上,所述加工处理部,在利用所述自动作成部所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进行了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时,判定测定结果是否处于公差范围内,若处于公差范围内则判定是否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进行追加加工则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不进行追加加工则不进行追加加工。
本申请发明的第4观点是一种连续加工方法,是对多个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的磨床中的连续加工方法,所述磨床具备加工处理部、新作成部、工件数据存储部、以及自动作成部,所述连续加工方法包括初始步骤、程序自动生成步骤、以及后续加工步骤,在所述初始步骤中,所述新作成部将用于确定所述加工处理部对初始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时的工具信息、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的数据存储于所述工件数据存储部,在所述程序自动生成步骤中,所述自动作成部利用存储于所述工件数据存储部的用于确定工具信息、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的数据,生成用于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的加工〃测定程序,在所述后续加工步骤中,所述加工处理部利用所述自动作成部所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对与所述初始工件不同的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
本申请发明的第5观点,在第4观点的连续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后续加工步骤中,所述加工处理部在利用所述自动作成部所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进行了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时,判定是否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进行追加加工则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不进行追加加工则不进行追加加工。
本申请发明的第6观点,在第5观点的连续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在所述后续加工步骤中,所述加工处理部在利用所述自动作成部所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进行了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时,判定测定结果是否处于公差范围内,若处于公差范围内则判定是否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进行追加加工则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不进行追加加工则不进行追加加工。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发明的各观点,通过预先存储确定在生成用于实现对初始工件的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的加工〃测定程序时所使用的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的数据,并在后续的工件的加工中利用初始工件时的数据自动生成加工〃测定程序,能够抑制人的介入地实现连续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磨床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磨床1中的(a)第1次的加工处理及(b)第2次以后的加工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3是(a)用于对追加加工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和(b)用于说明具体例的图。
图4示出用于进行生成连续加工的加工〃测定程序的设定的画面。
图5是用于说明工序设定的图。
图6是在点击了“测定方法”按钮55时显示的画面。
图7是指定“O1606”的工序时的显示例。
图8是“测定设定”的显示例。
图9是工件选择对话框的显示例。
图10是用于设定测定条件(加工中〃加工后)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具体的动作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用于对连续加工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本机运转的主画面的显示例。
图14是当点击图13的“连续加工”按钮67时显示的运转状况画面。
图15是加工前测定结果的画面的显示例。
图16是工序加工条件的画面的显示例。
图17是加工后测定结果的画面的显示例。
附图标记说明
1磨床、3加工处理部、5设定处理部、7新作成部、9工件数据存储部、11自动作成部、21工具信息保存部、23程序保存部、25加工条件保存部、27测定条件保存部、31单独工件数据、33工具信息确定数据、35程序确定数据、37加工条件确定数据、39测定条件确定数据、41自动作成处理部、45程序选择部、47加工条件选择部、49测定条件选择部、51“连续加工”按钮、53“工序追加”按钮、55“测定方法”按钮、57“OLIST登记”按钮、58“测定方法”按钮、61“本机运转”按钮、63“存储器运转”按钮、65“文件选择”按钮、67“连续加工”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叙述。此外,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
图1是示出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磨床的构成的一例的框图。参照图1说明磨床1的构成。
磨床1具备加工处理部3、设定处理部5、新作成部7、工件数据存储部9、以及自动作成部11。
新作成部7具备工具信息保存部21、程序保存部23、加工条件保存部25、以及测定条件保存部27。
工件数据存储部9存储M个(M是自然数)单独工件数据31。各单独工件数据31包括工具信息确定数据33、一个或多个程序确定数据35、加工条件确定数据37及测定条件确定数据39的组合。单独工件数据311包括工具信息确定数据331、n个程序确定数据351i、加工条件确定数据371i及测定条件确定数据391i的组合(n是自然数,i是n以下的自然数)。
自动作成部11具备自动作成处理部41、程序选择部45、加工条件选择部47、以及测定条件选择部49。
设定处理部5按照磨床1的作业者的指示,进行加工处理(切削、磨削等)〃测定处理所需的处理。加工处理部3按照加工〃测定程序进行对工件的加工处理〃测定处理。加工处理既可以是内径加工,也可以是外径加工,还可以是内径及外径的加工。
对工件通过多个工序进行加工处理(切削、磨削等)。例如在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的情况下,第1工序是粗加工,第2工序是精加工。
在以往的加工处理中始终需要人介入。例如设为对工件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作业者首先调出用于粗加工的加工〃测定程序,反复进行加工处理和测定处理直到成为目的的尺寸公差内。当粗加工结束时,根据粗加工的测定结果作成用于精加工的加工条件,若存在工具摩擦则算出磨损量而进行补正,调出与粗加工不同的加工〃测定程序,反复进行所作成的加工处理和测定处理直到成为目的的尺寸公差内。作业者为了用于精加工的加工条件的作成、基于磨损量的补正等而需要介入。
发明人着眼于,在对某工件进行了加工〃测定处理(第1次的加工等处理)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工件同样地进行加工〃测定处理(第2次以后的加工等处理)时,能够灵活运用第1次的加工等处理来实现第2次以后的加工等处理。即,着眼于,第2次以后的加工等处理中的加工条件的作成、基于磨损量的补正等处理,能够与第1次的加工等处理同样地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追加新作成部7、工件数据存储部9及自动作成部11。新作成部7将用于确定在第1次的加工〃测定处理中所使用的工具信息、加工〃测定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的信息保存于工件数据存储部9。工具信息与加工〃测定程序建立关联。自动作成部11利用存储于工件数据存储部9的、在第1次的加工〃测定处理中所使用的工具信息、加工〃测定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自动生成第2次以后的加工等处理所需的程序。根据本实施例,在第2次以后的加工等处理中,从加工开始到完成,无需人介入而能够连续地进行加工。因此,能够大幅缩短总的加工时间。
发明人利用本实施例的装置,在第一个工件的情况下与以往同样地在场,对后续的4个工件自动生成加工〃测定程序而进行连续加工。在场时花费了145分钟的加工时间,其中86分钟是人的作业。在连续加工的工件之一的情况下,加工时间是84分钟,其中人的作业是工件的替换等为5分钟。像这样,能够大幅缩短时间。在此,内径的误差,相对于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061
在场的情况下为0.0028,连续加工时为-0.0007~-0.0010的范围。因此,即便是自动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加工精度。
此外,加工中,存在发生砂轮、刀具的磨损而与预定相比进刀量不足的情况。随时进行加工面的测定而自动地判断与目标尺寸的误差,在判断为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加工的重试处理而进行追加加工处理来解决由工具磨损导致的进刀不足量。
例如,设为对3个工件(第1工件、第2工件及第3工件)进行粗加工及精加工。
磨床1的作业者对第1工件进行与以往同样的指示并进行加工处理。
作业者将第1工件安装于磨床1并输入工具信息。工具信息保存部21将用于确定工具信息的工具信息确定数据331存储于工件数据存储部9。
作业者分别确定用于粗加工及精加工的加工〃测定程序。程序保存部23将用于确定用于粗加工及精加工的加工·测定程序的工序1程序确定数据3511及工序2程序确定数据3512分别存储于工件数据存储部9。
作业者输入用于粗加工的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加工条件保存部25及测定条件保存部27分别将用于确定用于粗加工的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的工序1加工条件确定数据3711及工序1测定条件确定数据3911存储于工件数据存储部9。
加工处理部3利用所输入的工具信息、用于粗加工的加工〃测定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进行对第1工件的粗加工。
当粗加工结束时,作业者利用粗加工中的测定结果,输入用于精加工的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加工条件保存部25及测定条件保存部27分别将用于确定用于精加工的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的工序2加工条件确定数据3712及工序2测定条件确定数据3912存储于工件数据存储部9。
加工处理部3利用所输入的工具信息、用于精加工的加工〃测定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进行对第1工件的精加工。
由此,能够进行对第1工件的加工处理。
作业者在对第1工件的加工处理结束时,指示连续加工的第2次以后的加工处理。
作业者为了粗加工而选择工序1程序确定数据3511、工序1加工条件确定数据3711及工序1测定条件确定数据3911。自动作成处理部41从工件数据存储部9,读出与工序1程序确定数据3511建立了关联的工具信息确定数据331。程序选择部45、加工条件选择部47及测定条件选择部49分别读出工序1程序确定数据3511、工序1加工条件确定数据3711及工序1测定条件确定数据3911
作业者为了精加工而选择工序2程序确定数据3512、工序2加工条件确定数据3712及工序2测定条件确定数据3912。自动作成处理部41从工件数据存储部9读出与工序2程序确定数据3512建立了关联的工具信息确定数据331。程序选择部45、加工条件选择部47及测定条件选择部49分别读出工序2程序确定数据3512、工序2加工条件确定数据3712及工序2测定条件确定数据3912
自动作成处理部41利用所读出的工具信息确定数据331、用于粗加工的工序1程序确定数据3511、工序1加工条件确定数据3711及工序1测定条件确定数据3911自动生成用于进行对第2工件及第3工件的粗加工的粗加工用程序。
自动作成处理部41利用所读出的工具信息确定数据331、用于精加工的工序2程序确定数据3512、第2加工条件确定数据3712及第2测定条件确定数据3912自动生成用于进行对第2工件及第3工件的精加工的精加工用程序。
作业者将第1工件更换为第2工件,指示连续加工。
加工处理部3按照所生成的粗加工用程序进行对第2工件的粗加工,按照所生成的精加工用程序进行对第2工件的精加工。
由此,能够在作业者不介入的情况下对第2工件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的连续加工处理。
作业者在对第2工件的加工处理结束时,将第2工件更换为第3工件,指示连续加工。加工处理部3按照所生成的粗加工用程序进行对第3工件的粗加工,按照所生成的精加工用程序进行对第3工件的精加工。由此,能够在作业者不介入的情况下对第3工件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的连续加工处理。
图2是示出图1的磨床1中的(a)第1次的加工处理及(b)第2次以后的加工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参照图2说明磨床1的动作的一例。
参照图2(a),对第1次的加工处理进行说明。设为图1的单独工件数据311包括针对本例中的工件的数据。在此,设为在本例中的工件的加工处理中,包括n个(n是自然数)工序。
作业者将工具配置于磨床1的预定的场所,根据需要进行成形(步骤STA1)。
作业者安装工件,进行定心(步骤STA2)。
作业者设定工具坐标等工具信息(步骤STA3)。工具信息保存部21将用于确定工具信息的工具信息确定数据331存储于工件数据存储部9。
作业者对工序1~工序n单独地确定加工·测定程序。另外,作业者输入用于工序1~工序n的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设定处理部5生成加工·测定程序(步骤STA4)。程序保存部23、加工条件保存部25及测定条件保存部27将工序j(j是n以下的自然数)程序确定数据351j与用于工序j的加工〃测定程序对应地存储于工件数据存储部9。
加工处理部3按照作业者对设定处理部5的指示,进行坯料测定(步骤STA5)。在此,测定端面及内径。
加工处理部3按照作业者对设定处理部5的指示,进行加工测试(步骤STA6)。
加工处理部3将变量i的初始值设为1(步骤STA7)。
加工处理部3按照加工〃测定程序,进行工序i的加工处理及加工后的机内测定处理(步骤STA8及STA9)。作业者通常根据工件的状态,调整事先设定的工序i的加工处理及加工后的机内测定处理。例如若加工处理不足,则反复进行加工处理等。加工条件保存部25及测定条件保存部27关于工序i,将作业者对工序i的加工处理和/或加工后的机内测定处理进行了调整后的工序i加工条件确定数据371i及工序i测定条件确定数据391i存储于工件数据存储部9。
若作业者结束了工序,则结束处理(步骤STA10)。在作业者继续处理的情况下,进行形状〃表面粗糙度确认等(步骤STA11),使i增加1(步骤STA12),返回步骤STA8。
参照图2(b),对第2次以后的加工处理进行说明。
作业者对设定处理部5进行用于连续加工的设定(步骤STB1)。作业者从存储于工件数据存储部9的数据中,选择与工序i(i是n以下的自然数)各自对应的工序i程序确定数据351i、工序i加工条件确定数据371i及工序i测定条件确定数据391i。参照图4以后的图说明具体例。程序选择部45、加工条件选择部47及测定条件选择部49从工件数据存储部9,读出由作业者选择的与工序i各自对应的、工序i程序确定数据351i、工序i加工条件确定数据371i及工序i测定条件确定数据391i,自动作成部11读出与工序i建立了关联的工具信息确定数据331。自动作成部11自动生成用于工序i的加工〃测定程序。
作业者安装新的工件,进行定心等(步骤STB2)。
加工处理部3进行利用工具信息确定数据331设定工具坐标等(步骤STB3)。
加工处理部3进行坯料测定(步骤STB4)。在此,例如测定端面、内径、外径等。
加工处理部3将变量n设为工序数,将变量i的初始值设为1(步骤STB5)。
加工处理部3按照自动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进行工序i的加工处理及加工后的机内测定处理(步骤STB6及STB7)。
在步骤STB8中,加工处理部3判定i是否为n。
若i不为n,则进行加工中测定(形状〃表面粗糙度确认等)(步骤STB9),使i增加1(步骤STB10),返回步骤STB6。
若i为n,则判断是否有对下个工件的连续加工处理的指示(步骤STB11)。若没有对下个工件的连续加工处理的指示,则结束处理。若有对下个工件的连续加工处理的指示,则等待由作业者进行的工件更换(步骤STB12),返回步骤STB4。此外,步骤STB12的工件更换也可以例如利用机器人等使得不用介入作业者。
图3是用于对追加加工进行说明的图。图3(a)是示出图2(b)的步骤STB7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3(a),加工处理部3进行机内测定(步骤STC1),使用测定结果,判定是否能够容许多个测定结果的偏差且各测定结果处于公差范围内(步骤STC2)。若不能容许偏差或任一测定结果不处于公差范围内,则进行错误处理而结束处理(步骤STC3)。若能够容许多个测定结果的偏差且任一测定结果都处于公差范围内,则判断是否进行追加加工(步骤STC4)。若进行追加加工,则进行追加加工(步骤STC5),返回步骤STC1的测定处理。若不进行追加加工,则前进至步骤STB8。
参照图3(b)具体地说明。例如,在进行内径加工时,进行内径3点测定。将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101
设为公差中央(目标尺寸),将公差范围设为,-方向为-0.005,+方向为+0.005。将追加加工范围设为,-方向为-0.002,+方向为+0.002。另外,将偏差容许值设为0.002。
设为若某测定点处的加工结果小于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102
则处于-错误范围,若大于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103
则处于+错误范围,设为偏离了公差范围而产生了错误(步骤STC2的“否”)。另一方面,若加工结果为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104
以上且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105
以下,则判断为处于公差范围内(步骤STC2的“是”)。即便是处于公差范围内,若为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111
以上且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112
以下,则设为进行追加加工(步骤STC4的“是”),若大于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113
则设为不进行追加加工(步骤STC4的“否”)。由于是内径加工,所以,追加加工仅考虑-方向的来判断。
另外,若内径3点测定的偏差处于能够容许的范围,则设为没有产生错误(步骤STC2的“是”)。例如,若加工结果的3点的测定值是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114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115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116
则最大最小差是0.001,小于偏差容许值,所以容许偏差。另一方面,若内径3点测定的偏差处于不能容许的范围,则设为产生了错误(步骤STC2的“否”)。例如,若加工结果的测定值是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117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118
Figure BDA0003653773170000119
则最大最小差是0.003,大于偏差容许值,所以不容许偏差。此外,偏差的判断也可以例如以在进行一点的测定的情况下等不进行的方式,根据需要不进行。
在通过图2的步骤STB7在某工序进行多个测定的情况下,若各测定结果处于公差范围且容许偏差,则判断为没有错误。另一方面,若任一测定结果不处于公差范围、或者不容许偏差,则认为错误。此外,即便存在错误,也可以在重试次数内进行重试。在即便进行重试的测定也未能解决的情况下警报停止。
参照图4~图10,使用作业者的输入画面进行具体说明。作业者的输入画面以触控面板来实现。
图4示出在点击了“连续加工”按钮51的情况下显示的、用于进行生成连续加工的加工〃测定程序的设定的画面。在“程序名”一栏,记载作成的加工〃测定程序的名称。另外,能够进行工序、吹气条件、测定条件(加工前)、工序间加工条件、测定设定、测定条件(加工中〃后)的设定。
图5是用于说明工序设定的图。当点击图4的“工序追加”按钮53时,如图5(a)中那样,显示存储于工件数据存储部9的工序的一览。作业者从所显示的一览中选择连续加工所需的工序。例如当作业者选择了“O1606”的工序时,如图5(b)中那样,向工序1追加“O1606”的工序。此外,能够进行删除工序、复制到下个工序、变更工序的顺序。在此,为了防止机内设备破损,能够向工序追加的工序,设为即便选择了未加工程序(一次也未进行程序确认的程序)也无法进行追加。当作业者选择了处于“工序设定”中的工序时,所选择的工序的详情显示于“吹气条件”、“测定条件(加工前)”、“工序间加工条件”、“测定设定”、“测定条件(加工中〃后)”。
在连续加工中,在进行测定时,为了将工件、测量头的切屑、冷却液去除而进行稳定的测定,进行冷却液吹送及吹气。在图4中“吹气条件”的设定是用于进行吹气的设定的,对卡盘清扫、刀架吹气(进深及跟前)进行设定。
在图4中,关于“测定条件(加工前)”,为了检查加工开始位置,作为连续加工前的测定,在加工前测定所安装的坯料的端面及内径,确认是设定范围内的坯料(参照步骤STB4)。若是设定范围外的坯料,则警报停止。
对“端面”的测定的设定进行说明。图6的“工件的选择”画面是在作业者点击了“测定方法”按钮55时显示的画面。保存有在第1次的加工中所使用的设定(参照步骤STA5)。当作业者选择了所安装的坯料的在第1次的加工中所使用的设定并点击了“好”按钮时,能够设定“容许范围(±)”及“测定重试次数”的项目。关于“容许范围(±)”,将第1次的对象工件的测定时的端面测定结果设为“0”,若进行了第2次以后的连续加工时的端面测定的结果是“容许范围(±)”的范围内,则使在工序设定中使用的工具编号的Z几何与结果相应地偏置来进行加工。关于重试次数,在成为了容许范围外的结果的情况下,进行重试次数的测定的重试,若即便超过重试次数也未进入容许范围内,则警报停止。
关于“内径”的测定的设定也能够同样地进行设定。当作业者点击了“内径”的“测定方法”按钮时,作业者能够选择所保存的设定,当作业者选择了设定时,能够设定“容许范围(+)”及“测定重试次数”。
对“工序间加工条件”的设定进行说明。当选择了在“工序设定”显示的工序之一时,在“工序间加工条件”显示所选择的工序的加工条件。图7是指定了“O1606”的工序时的显示例。作业者利用该栏,能够编辑加工条件。在进行加工后测定的情况下,设定“工具补正系数[%]”及“追加加工重试次数”。此外,空削是在所安装的坯料有可能从初始进刀位置多余地碰到的情况下为了作为退刀量加给初始值而设定的。工具补正系数是在设定了加工后测定的情况下用于对与目标尺寸的误差进行补正的。追加加工重试次数是在即便进行了追加加工重试次数的追加加工处理也未进入目标尺寸的情况下用于警报停止的。
图8是“测定设定”的显示例。对“测定设定”进行说明。“测定设定”用于追加〃变更连续加工的各工序所需的测定。能够追加最大5个测定,所追加的测定在加工后测定中全部使用。不过,加工中测定将带有星号的测定作为“基准测定”来使用。当点击了“测定追加”按钮、所显示的测定方法时,显示图9的工件选择对话框。利用“测定删除”按钮,能够将登记到测定设定的测定方法删除。
图10是用于设定测定条件(加工中〃加工后)的图。通过点击“测定方法”按钮58来设定测定方法。能够设定对象工件的测定项目而进行连续加工中及加工后的测定,并自动地进行精加工直到目标尺寸为止。当偏离目标尺寸或者低于所设定的磨削比时,警报停止。“公差范围(径向)”、“追加加工范围”、“偏差容许值”使用图3进行了说明。
另外,设定“坯料尺寸变化量确认”,在相对于在加工前测定(内径)中进行坯料测定时的测定结果,存在在该项目中设定的值以上的尺寸变化时,设为存在尺寸变化。在即便进行重试次数内的加工而尺寸也不变化的情况下警报停止。能够防止由初始位置设定失误、砂轮缺损等导致的空转加工。
“工序间尺寸差”在各工序间调整追加的测定的目标尺寸时使用。
“加工中测定”是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进刀位置之间进刀量的累计达到在“测定间隔”中设定的值时进行测定。若累计小于“测定间隔”则不进行测定。测定重试次数是在加工中测定中测定结果低于所设定的磨削比的情况下、产生了偏差容许值以上的尺寸差的情况下进行重试的次数。“目标磨削比”存储超过了在坯料尺寸变化量中设定的值时的结果,是在与下次的加工中测定中的测定结果的差中确认的磨削比。
“加工后测定”,是在从初始位置到最终进刀位置设定的加工结束之后,进行测定,进行追加加工直到目标尺寸为止的功能。
当设定图4的各项目时,作业者点击“OLIST登记”按钮57,登记程序。通过向OLIST登记,能够在进行着连续加工时变更加工条件,另外,能够进行再编辑。
参照图11,说明具体的动作的一例。
根据图11(a),在工序2的“工序间加工条件”中,进刀量是-0.00300,初始位置是0.28600,最终进刀位置是0.27100。因此,将0.00300的加工进行5进给,从初始位置到最终进刀位置进行加工。在此,“加工中测定”的测定间隔是0.01000,在超过了0.01000的进给时进行加工中测定。测定方法为在“测定设定”中带有星号的方法。
根据图11(b),工序2的加工开始的初始位置是0.28600。当4次进刀而进刀-0.01200时,成为0.27400。由于超过了测定间隔0.01000,所以在该阶段进行加工中测定。然后,进行第5进给的加工,成为最终进刀位置0.271000。
之后,作为加工后的测定,测定内径,进行内径锥度测定。
利用图12以后的图,对连续加工进行说明。
参照图12,当点击“本机运转”按钮61,点击“存储器运转”按钮63,点击“文件选择”按钮65时,成为OLIST文件内的文件选择画面。在此,选择“O0001”。
点击后,返回图13的本机运转的主画面。作业者设置工件,按下设置于本机的操作盘的开始按钮而执行加工。
图14是当点击了图13的“连续加工”按钮67时显示的运转状况画面。当点击了想要确认的项目时,能够确认详情。图15是加工前测定结果的显示画面,图16是工序加工条件的显示画面,图17是加工后测定结果的显示画面。

Claims (6)

1.一种磨床,对多个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
该磨床对初始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之后,对包括多个工件的连续处理工件组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
该磨床具备工件数据存储部、自动作成部、以及加工处理部,
所述工件数据存储部存储用于确定作业者为了进行所述初始工件的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而使用的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的数据,
所述自动作成部利用为了进行所述初始工件的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而使用的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生成用于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的加工·测定程序,
所述加工处理部利用所述自动作成部所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对所述连续处理工件组的各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床,
所述加工处理部,在利用所述自动作成部所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进行了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时,判定是否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进行追加加工则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不进行追加加工则不进行追加加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床,
所述加工处理部,在利用所述自动作成部所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进行了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时,判定测定结果是否处于公差范围内,若处于公差范围内则判定是否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进行追加加工则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不进行追加加工则不进行追加加工。
4.一种连续加工方法,是对多个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的磨床中的连续加工方法,
所述磨床具备加工处理部、新作成部、工件数据存储部、以及自动作成部,
所述连续加工方法包括:初始步骤、程序自动生成步骤、以及后续加工步骤,
在所述初始步骤中,所述新作成部将用于确定所述加工处理部对初始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时的工具信息、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的数据存储于所述工件数据存储部,
在所述程序自动生成步骤中,所述自动作成部利用存储于所述工件数据存储部的用于确定工具信息、程序、加工条件及测定条件的数据,生成用于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的加工·测定程序,
在所述后续加工步骤中,所述加工处理部利用所述自动作成部所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对与所述初始工件不同的工件进行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加工方法,
在所述后续加工步骤中,所述加工处理部在利用所述自动作成部所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进行了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时,判定是否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进行追加加工则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不进行追加加工则不进行追加加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加工方法,
在所述后续加工步骤中,所述加工处理部在利用所述自动作成部所生成的加工·测定程序进行了加工处理及测定处理时,判定测定结果是否处于公差范围内,若处于公差范围内则判定是否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进行追加加工则进行追加加工,若判定为不进行追加加工则不进行追加加工。
CN202210553171.1A 2021-05-27 2022-05-20 磨床、连续加工方法及程序生成方法 Pending CN1154016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9534 2021-05-27
JP2021089534 2021-05-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1613A true CN115401613A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57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3171.1A Pending CN115401613A (zh) 2021-05-27 2022-05-20 磨床、连续加工方法及程序生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83041A (zh)
CN (1) CN11540161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83041A (ja) 2022-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47343B1 (en) Control of a machining operation
CN110064897B (zh) 航空零部件旋压件毛坯机械加工方法
EP3266563A1 (en) Combined type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processing machine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WO2014076996A1 (ja) 工作機械の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システム
JPH04250965A (ja) 半径方向非円形工作物を円周研削する方法
JP6749414B2 (ja) 複合加工システムおよび複合加工方法
US6745101B2 (en) Deflection compensation for numerical controlled manufacturing
JP5708324B2 (ja) 研削加工盤及び研削加工方法
CN115401613A (zh) 磨床、连续加工方法及程序生成方法
JP6590711B2 (ja) 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11660142B (zh) 具备工具更换时的自动校正功能的机床
CN115921913A (zh) 工件的车削加工方法及机床、存储加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7249923A (ja) Nc加工設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ワークの加工方法
JPH0839395A (ja) 加工装置
WO2018225270A1 (ja) 加工条件決定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装置、加工条件決定方法、加工装置、及び加工システム
KR101077234B1 (ko) 밀링공구 선정 시스템
WO2022014476A1 (ja) 工作機械システム
JP6919427B2 (ja) 工作機械、工作機械の制御方法、及び、工作機械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9285781A (ja) 複合加工機におけるワークの内径加工方法
JP2839685B2 (ja) 研削データの自動決定方法
JP2944947B2 (ja) 数値制御円筒研削盤の研削方法
KR100343000B1 (ko) 선반의 피가공물 가공방법
KR20230126944A (ko) Nc 선박가공에서 자동 기구조정 시스템의 개발
JP2003140717A (ja) 自動プログラミング装置
CN116088415A (zh) 组合刀具自动补偿方法、数控机床、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