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01504B - 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01504B
CN115401504B CN202211283067.1A CN202211283067A CN115401504B CN 115401504 B CN115401504 B CN 115401504B CN 202211283067 A CN202211283067 A CN 202211283067A CN 115401504 B CN115401504 B CN 1154015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limiting
sliding
driv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830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01504A (zh
Inventor
王达平
董莉
许�永
王佳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zida Xuzho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zida Xuzho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zida Xuzho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zida Xuzho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830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01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01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1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01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1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e.g. for conveying, loading, positioning, discharging, sor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床工件定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包括挡板、固定板、调整组件、限位组件和驱动组件,通过使用挡板上的宽度感应器对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并结合限位组件对第一推动杆绕第一滑动杆转动的控制和对第二推动杆绕第二滑动杆转动的控制,及时调整板料始终处于挡板的中部,且及时调整板料的方向,使板料始终处于正确的方向前进,确保板料以正确的角度进入数控机床的加工位置,进而减少因板料倾斜导致数控机床停机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床工件定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需要利用输送机构将需要加工的板料输送给机床,但是在对板料输送过程中,板料会由于振动或者外部因素阻挡导致板料的角度发生偏转,在板料到达加工位置时,板料会有一定倾斜角度,或者偏移,导致数控机床加工出的工件不符合生产需求,若板料偏移量过大,数控机床无法对板料完成检测,导致数控机床报警停机,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生产。因此需要在板料被运送至数控机床的加工位置前调整板料位置的调节装置,防止板料在输送装置上产生倾斜,减小板料倾斜导致数控机床停机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板料在经过输送装置运输后产生位置偏移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包括挡板、固定板、调整组件、限位组件和驱动组件;挡板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于输送机构上,挡板上设置有宽度感应器;固定板通过支杆固定设置于输送机构的上方,且固定板的横向边缘与挡板处于同一竖直面内,使板料在输送机构的运输下先经过固定板的下方后抵接在挡板上;调整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第一调节单元包括第一滑动杆和第一推动杆,第一滑动杆能够沿固定板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滑动;第一推动杆与第一滑动杆垂直设置,且第一推动杆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第一滑动杆端部;第二调节单元包括第二滑动杆和第二推动杆,第二滑动杆能够沿固定板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滑动;第二推动杆与第二滑动杆垂直设置,且第二推动杆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滑动杆端部;限位组件用于对第一推动杆绕第一滑动杆的转动进行限制,同时对第二推动杆绕第二滑动杆的转动进行限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第一动力源用于驱动挡板的上下滑动,第二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滑动杆与第二滑动杆同步沿固定板的长度相互靠近,第三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滑动杆与第二滑动杆同步沿固定板的宽度方向相互靠近;挡板上的宽度感应器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的启动或关闭。
进一步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第四动力源;第一限位杆垂直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杆的端部,第一推动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在第一限位杆进入第一限位槽内时,第一限位杆使第一推动杆与第一滑动杆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垂直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杆的端部,第二推动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槽,在第二限位杆进入第二限位槽内时,第二限位杆使第二推动杆与第二滑动杆固定连接;第四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限位杆进入或脱离第一限位槽,同时驱动第二限位杆进入或脱离第二限位槽。
进一步地,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沿固定板的宽度方向水平固定设置,且第一导向杆固定设置于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一导向杆设置有贯穿的第一导向槽,第一滑动杆能够在第一导向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第二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沿固定板的宽度方向水平固定设置,第二导向杆固定设置于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一端,且第二导向杆与第一导向杆分布在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二导向杆设置有贯穿的第二导向槽,第二滑动杆能够在第二导向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竖直设置,第一固定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动杆,第一固定杆内部中空,第一限位杆滑动设置于第一固定杆内部,第一限位杆上端与第一固定杆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总是推动第一限位杆向下滑动或具有滑动的趋势;第二固定杆竖直设置,第二固定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滑动杆,第二固定杆内部中空,第二限位杆滑动设置于第二固定杆内部,第二限位杆上端与第二固定杆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总是推动第二限位杆向下滑动或具有滑动的趋势。
进一步地,第四动力源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一驱动板,第一驱动杆水平设置,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杆;第一驱动板水平设置,第一驱动板能够沿支杆上下滑动,第一驱动板的上端面与第一驱动杆的下端面抵接;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板,第二驱动杆水平设置,第二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第二驱动板水平设置,第二驱动板能够沿支杆上下滑动,第二驱动板的上端面与第二驱动杆的下端面抵接。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挡块,第一推动杆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档杆,使第一推动杆绕第一滑动杆转动时具有90度的极限转动角度;第二滑动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挡块,第二推动杆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档杆,使第二推动杆绕第二滑动杆转动时具有90度的极限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第一推动杆与第一滑动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蓄力件,以在第一推动杆绕第一滑动杆转动时,使第一蓄力件进行蓄力;第二推动杆与第二滑动杆之间设置有第二蓄力件,以在第二推动杆绕第二滑动杆转动时,使第二蓄力件进行蓄力。
进一步地,第四动力源还包括第一齿杆、第二齿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齿杆竖直设置,第一齿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板,第一电机固定设置于固定板上,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侧壁与第一齿杆啮合;第二齿杆竖直设置,第二齿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二驱动板,第二电机固定设置于固定板上,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侧壁与第二齿杆啮合;挡板上的宽度感应器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启动与关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包括挡板、固定板、调整组件、限位组件和驱动组件,将用于加工工件的板料放置于输送机构上,在输送机构的运输下,板料抵接在挡板侧壁,挡板侧壁上设置的宽度感应器对板料的宽度进行检测,若板料的方向正确且处于挡板的中部,挡板上的宽度感应器控制挡板向下滑动。若板料的方向正确但不处于挡板的中部时,挡板上的宽度感应器控制第二动力源启动,使第一滑动杆与第二滑动杆沿固定板的宽度方向滑动,且此时限位组件对第一推动杆与第一滑动杆的转动进行限制,并对第二推动杆与第二滑动杆的转动进行限制,第一推动杆与第二推动杆逐渐将板料夹持在挡板中部,此时挡板上的宽度感应器控制第二动力源启动,将第一滑动杆与第二滑动杆驱动相互远离,并控制挡板向下滑动。若板料方向错误时,挡板上的宽度感应器控制第二动力源,使第一推动杆与第二推动杆将板料夹持住,同时调整限位组件解除对第一推动杆绕第一滑动杆转动的限制,且解除对第二推动杆绕第二滑动杆转动的限制,随着第二动力源继续推动第一滑动杆与第二滑动杆沿固定板的宽度方向继续靠近,第一推动板与第二推动板的转动逐渐将板料进行转动,逐渐将板料的方向进行调整,在宽度感应器的控制下,第三动力源驱动第一滑动杆与第二滑动杆沿固定板的宽度方向相互靠近,进一步将板料的方向调整为正确方向,此时调整限位组件将第一推动杆绕第一滑动杆的转动进行限制,并将第二推动杆绕第二滑动杆的转动进行限制,在宽度传感器的控制下,第三动力源和第二动力源的驱动,将第一推动杆与第二推动杆对板料的夹持进行释放。通过使用挡板上的宽度感应器对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并结合限位组件对第一推动杆绕第一滑动杆转动的控制和对第二推动杆绕第二滑动杆转动的控制,及时调整板料始终处于挡板的中部,且及时调整板料的方向,使板料始终处于正确的方向前进,确保板料以正确的角度进入数控机床的加工位置,进而减少因板料倾斜导致数控机床停机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中挡板和第一动力源处于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中隐去挡板和第一动力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中第一调节单元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中第一限位杆、第一驱动杆和第一弹簧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中第一推动杆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中第一滑动杆和第一固定杆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中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对板料宽度不正确进行调整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中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对板料宽度不正确进行调整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中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对板料宽度不正确进行调整处于第三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中:110、输送架;111、输送辊;120、挡板;121、宽度感应器;130、液压泵;140、液压缸;150、液压杆;210、固定板;211、支杆;310、第一导向杆;311、第一导向槽;320、第一滑动杆;330、第一推动杆;331、第一限位槽;340、第一固定杆;350、第一弹簧;420、第二滑动杆;430、第二推动杆;510、第一限位杆;530、第一扭簧;610、第一驱动杆;620、第一驱动板;621、第一齿杆;630、第二驱动杆;640、第二驱动板;650、第一电机;660、第二电机;710、第一气缸;720、第一伸缩杆;730、第一拉杆;750、第二伸缩杆;760、第二拉杆;770、第三气缸;780、第三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发明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10所示,包括挡板120、固定板210、调整组件、限位组件和驱动组件。
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架110,输送架110左右延伸,输送架110上转动设置有多个输送辊111,多个输送辊111在输送架110上间隔转动设置,且多个输送辊111的转动方向相同,多个输送辊111均前后延伸设置。
挡板120呈矩形结构,挡板120竖直设置于两个输送辊111之间,挡板120的宽度中线与输送辊111的宽度中线同轴,且挡板120能够在第一动力源的驱动下上下滑动,使挡板120的上端处于输送辊111的上端面下方,进而使挡板120不对板料进行阻碍。具体地,第一动力源包括液压泵130、液压缸140和液压杆150,液压杆150竖直设置,液压杆150的上端固定连接挡板120的下端,液压杆150与液压缸140连通,液压缸140放置于地面上,液压泵130用于将液压缸140内的油液输送至液压杆150内伸长,或液压泵130将液压杆150内的油液抽回至液压缸140内。挡板120的右侧壁设置有检测槽,检测槽水平设置,检测槽内设置有多个宽度感应器121,多个宽度感应器121沿检测槽均匀分布,且多个宽度感应器121在检测槽内的分布关于挡板120的宽度中线对称;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能够控制液压泵130的启动或关闭,进而控制液压杆150的伸长缩短。
固定板210呈矩形状,固定板210水平设置,固定板210间隔设置于输送辊111的上方,固定板210的长度与输送辊111的长度相同,固定板210前后延伸设置,固定板210的前后两端通过支杆211固定连接于输送架110。固定板210的左侧壁与挡板120的左侧壁处于同一竖直面内,在板料经过输送辊111的运输后,板料首先经过固定板210下方后再抵接至挡板120的右侧壁上。
调整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第一调节单元包括第一导向杆310、第一滑动杆320和第一推动杆330,第一导向杆310水平设置左右延伸,第一导向杆310的长度与固定板210的宽度相同,第一导向杆310固定设置于固定板210前侧的支杆211上,第一导向杆310的两端与固定板210的左右两侧壁齐平,第一导向杆310上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导向槽311,第一导向槽311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导向槽311的下侧壁与输送辊111的最上端母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滑动杆320前后延伸,第一滑动杆320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槽311内,且初始状态时第一滑动杆320处于第一导向槽311的右端,第一滑动杆320能够沿第一导向槽311前后滑动,且第一滑动杆320能够沿第一导向槽311左右滑动。第一推动杆330水平设置,第一推动杆330左右延伸,第一推动杆330的右端能够转动地连接第一滑动杆320的后端。第二调节单元包括第二导向杆、第二滑动杆420和第二推动杆430,第二导向杆水平设置左右延伸,第二导向杆的长度与固定板210的宽度相同,第二导向杆固定设置于固定板210后侧的支杆211上,第二导向杆的两端与固定板210的左右两侧壁齐平,第二导向杆上设置有前后贯穿的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导向槽的下侧壁与输送辊111的最上端母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二滑动杆420前后延伸,第二滑动杆420滑动设置于第二导向槽内,且初始状态时第二滑动杆420处于第二导向槽的左端,第二滑动杆420能够沿第二导向槽前后滑动,且第二滑动杆420能够沿第二导向槽左右滑动。第二推动杆430水平设置,第二推动杆430左右延伸,第二推动杆430的左端能够转动地连接第二滑动杆420的前端。
限位组件用于对第一推动杆330绕第一滑动杆320的转动进行限制,同时对第二推动杆430绕第二滑动杆420的转动进行限制。其中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510、第二限位杆和第四动力源。第一推动杆330的右端设置有上下管贯穿的第一限位槽331,第一限位槽331呈方形状。第一滑动杆320后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杆340,第一固定杆340竖直设置,且第一固定杆340与第一滑动杆320垂直设置,第一固定杆340内部中空,且第一固定杆340侧壁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沿第一固定杆340上下延伸。第一限位杆510竖直设置,第一限位杆510滑动设置于第一通道内,第一限位杆510下端能够插入第一推动杆330的第一限位槽331内,第一限位杆510上端与第一固定杆340上端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总是推动第一限位杆510向下滑动或具有滑动的趋势,第一弹性件为第一弹簧350,第一弹簧350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使第一限位杆510保持对第一转动杆绕第一滑动杆320转动的限制状态。第二推动杆430的左端设置有上下管贯穿的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呈方形状。第二滑动杆420前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竖直设置,且第二固定杆与第二滑动杆420垂直设置,第二固定杆内部中空,且第二固定杆侧壁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沿第二固定杆上下延伸。第二限位杆竖直设置,第二限位杆滑动设置于第二通道内,第二限位杆下端能够插入第二推动杆430的第二限位槽内,第二限位杆上端与第二固定杆上端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总是推动第二限位杆向下滑动或具有滑动的趋势,第二弹性件为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使第二限位杆保持对第二转动杆绕第二滑动杆420转动的限制状态。第四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限位杆510进入或脱离第一限位槽331,同时驱动第二限位杆进入或脱离第二限位槽。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动力源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第一齿杆621、第二齿杆、第一电机650和第二电机660,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杆610和第一驱动板620,第一驱动杆610水平设置,第一驱动杆610左右延伸,第一驱动杆610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杆510的上端。第一驱动板620水平设置,第一驱动板620前后延伸,第一驱动板620能够沿支杆211上下滑动,且第一驱动板620设置于固定板210的右侧,第一驱动板620的上端面与第一驱动杆610的下端面抵接。第一齿杆621竖直设置,第一齿杆621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驱动板620的前端,第一电机650固定设置于固定板210的上端面,第一电机650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为不完全齿轮,第一齿轮上的齿能够啮合第一齿杆621,在第一电机650转动时,第一齿轮能够带动第一驱动板620向上移动,同时通过第一驱动杆610牵引第一限位杆510向上滑动,使第一限位杆510解除对第一转动杆绕第一滑动杆320转动的限制状态。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驱动杆630和第二驱动板640,第二驱动杆630水平设置,第二驱动杆630左右延伸,第二驱动杆630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的上端。第二驱动板640水平设置,第二驱动板640前后延伸,第二驱动板640能够沿支杆211上下滑动,且第二驱动板640设置于固定板210的左侧,第二驱动板640的上端面与第二驱动杆630的下端面抵接。第二齿杆竖直设置,第二齿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驱动板640的后端,第二电机660固定设置于固定板210的上端面,第二电机660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为不完全齿轮,第二齿轮上的齿能够啮合第二齿杆,在第二电机660转动时,第二齿轮能够带动第二驱动板640向上移动,同时通过第二驱动杆630牵引第二限位杆向上滑动,使第二限位杆解除对第二转动杆绕第二滑动杆420转动的限制状态。第一电机650与第二电机660的启动或关闭通过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杆330与第一滑动杆32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蓄力件,第一蓄力件为第一扭簧530,第一推动杆330在绕第一滑动杆320转动时,第一扭簧530进行蓄力。第一滑动杆320的后端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挡块,第一推动杆330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档杆,使第一推动杆330绕第一滑动杆320转动的极限角度为90度,在第一推动杆330偏转至最大角度时,第一推动杆330与第一滑动杆320平行。第二推动杆430与第二滑动杆42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蓄力件,第二蓄力件为第二扭簧,第二推动杆430在绕第二滑动杆420转动时,第二扭簧进行蓄力。第二滑动杆420的后端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挡块,第二推动杆430的右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档杆,使第二推动杆430绕第二滑动杆420转动的极限角度为90度,在第二推动杆430偏转至最大角度时,第二推动杆430与第二滑动杆420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第二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滑动杆320与第二滑动杆420同步沿固定板210的长度相互靠近,第三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滑动杆320与第二滑动杆420同步沿固定板210的宽度方向相互靠近。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第三动力源、第一电机650和第二电机660的启动或关闭。具体地,第二动力源包括第一气缸710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710固定设置于第一导向杆310的右端,第一气缸710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伸缩杆720,第一伸缩杆720前后延伸设置,第一气缸710用于控制第一伸缩杆720的伸长或缩短,第一伸缩杆720的前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拉杆730,第一拉杆730的与第一导向杆310平行设置,第一拉杆730左右延伸,第一滑动杆320的前端能够沿第一拉杆730水平滑动设置,第一伸缩杆720的长度发生变化时,使第一滑动杆320沿固定板210的长度方向滑动,即第一滑动杆320前后滑动。第二气缸固定设置于第二导向杆左端,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伸缩杆750,第二伸缩杆750前后延伸设置,第二气缸用于控制第二伸缩杆750的伸长或缩短,第二伸缩杆750的后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拉杆760,第二拉杆760与第二导向杆平行设置,第二拉杆760水平左右延伸设置,第二滑动杆420能够沿第二拉杆760左右滑动设置,第二伸缩杆750的长度发生变化时,使第二滑动杆420沿固定板210的长度方向滑动,即第二滑动杆420前后滑动。第三动力源包括第三气缸770和第四气缸,第三气缸770固定设置于第一导向杆310的左端,第三气缸770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三伸缩杆780,第三伸缩杆780水平设置,第三伸缩杆780左右延伸,第一滑动杆320侧壁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第三伸缩杆780的右端能够沿第一滑槽滑动,第三气缸770用于控制第三伸缩杆780的伸长或缩短,第三伸缩杆780的长度发生变化时,第三伸缩杆780驱使第一滑动杆320沿第一导向槽311左右滑动。第四气缸固定设置于第二导向杆的右端,第四气缸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四伸缩杆,第四伸缩杆水平设置,第四伸缩杆左右延伸设置,第二滑动杆420侧壁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第四伸缩杆的左端能够沿第二滑槽滑动,第四气缸用于控制第四伸缩杆的伸长或缩短,第四伸缩杆的长度发生变化时,第四伸缩杆驱使第二滑动杆420沿第一导向槽311左右滑动。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控制液压泵130、第一气缸710、第二气缸、第三气缸770、第四气缸、第一电机650和第二电机660的启动或关闭。
结合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工作时,将板料放置于输送架110上,板料在输送辊111的转动运输下逐渐向左运动,在板料运动至挡板120处时,板料在输送辊111的驱动下,板料的侧壁逐渐抵接在挡板120的侧壁,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检测板料的宽度以及板料所处输送辊111的位置,若板料的宽度正确,且板料处于输送辊111的中心位置时,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控制液压泵130将液压杆150内的油液抽回至液压缸140内,使液压杆150缩短,液压杆150逐渐拉动挡板120向下滑动,挡板120不阻碍板料的前进。
若板料的宽度正确时,但板料所处的位置不在输送辊111的中心位置,此时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一气缸710和第二气缸同时启动,第一气缸710驱动第一伸缩杆720缩短,第二气缸驱动第二伸缩杆750缩短,第一伸缩杆720拉动第一滑动杆320向后滑动,第二伸缩杆750拉动第二滑动杆420向前滑动,第一滑动杆320后端设置的第一推动杆330此时在第一限位杆510的作用下不能转动,第二滑动杆420前端设置的第二推动杆430此时在第二限位杆的作用下不能转动,且第一滑动杆320与第一推动杆330垂直,第二滑动杆420与第二推动杆430垂直,第二推动杆430与第一推动杆330处于平行状态。第一推动杆330与第二推动杆430的相互靠近,逐渐将板料夹持在输送辊111的中心位置。在板料经过调整后,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一气缸710与第二气缸的伸长,同时控制液压泵130将液压杆150内的油液抽回至液压缸140内,第一推动杆330与第二推动杆430的相互远离,挡板120的向下滑动,使纠正后的板料在驱动辊的作用下继续向左移动。
若板料的宽度不正确时,此时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一气缸710和第二气缸同时启动,第一气缸710驱动第一伸缩杆720缩短,第二气缸驱动第二伸缩杆750缩短,第一滑动杆320向后滑动,第二滑动杆420向前滑动,第一滑动杆320后端的第一推动杆330与第二滑动杆420前端的第二推动杆430相互靠近,使第一推动杆330与第二推动杆430将板料进行夹持,此时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处于如附图8所示的状态,即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对板料宽度不正确进行调整的第一状态。
其次,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一电机650和第二电机660同时启动,第一电机650和第二电机660同时转动180度,第一电机650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通过第一齿杆621拉动第一驱动板620向上滑动,第一驱动板620通过第一驱动杆610拉动第一限位杆510向上滑动,第一限位杆510将第一弹簧350进一步压缩,第一限位杆510解除对第一推动杆330转动的限制。第二电机660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二齿杆拉动第二驱动板640向上滑动,第二驱动板640通过第二驱动杆630拉动第二限位杆向上滑动,第二限位杆将第二弹簧进一步压缩,第二限位杆解除对第二推动杆430转动的限制。
随着第一气缸710进一步驱动第一伸缩杆720缩短,第二气缸进一步驱动第二伸缩杆750缩短,第一滑动杆320的向后滑动,第二滑动杆420的向前滑动,使第一推动杆330绕第一滑动杆320的角度发生偏转,第一推动杆330与第一滑动杆320之间设置的第一扭簧530逐渐蓄力,第二推动杆430绕第二滑动杆420的角度发生偏转,第二推动杆430与第二滑动杆420之间的第二扭簧逐渐蓄力,第一推动杆330与第二推动杆430的偏转逐渐将板料带动进行转动。此时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处于如附图9所示的状态,即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对板料宽度不正确进行调整的第二状态。。此时通过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三气缸770和第四气缸同时启动,第三气缸770控制第三伸缩杆780缩短,第四气缸控制第四伸缩杆缩短,第三伸缩杆780牵引第一滑动杆320向左滑动,第四伸缩杆牵引第二滑动杆420向右滑动,此时第一推动杆330绕第一滑动杆320转动90度,第二推动杆430绕第二滑动杆420转动90度,此时板料被调整为正确宽度方向。此时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处于如附图10所示的状态,即第一调节单元与第二调节单元对板料宽度不正确进行调整的第三状态。此时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再次控制第一电机650和第二电机660同时启动,第一电机650和第二电机660同时转动180度,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不完全齿轮结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杆621脱离啮合时,第一限位杆510在第一弹簧350作用下逐渐向下滑动,第一限位杆510的下端逐渐进入第一限位槽331内,使第一限位杆510再次对第一推动杆330绕第一滑动杆320的转动进行限制。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杆脱离啮合时,第二限位杆在第二弹簧作用下逐渐向下滑动,第二限位杆的下端逐渐进入第二限位槽内,使第二限位杆再次对第二推动杆430绕第二滑动杆420的转动进行限制,第一推动杆330与第一滑动杆320平行,第二推动杆430与第二滑动杆420平行。
进一步,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再次控制第三气缸770和第四气缸同时启动,第三气缸770驱动第三伸缩杆780伸长,第四气缸驱动第四伸缩杆伸长,第三伸缩杆780驱动第一滑动杆320向右滑动,第四伸缩杆驱动第二滑动杆420向左滑动,使第一推动杆330与第二推动杆430同时脱离抵接板材的两侧壁。其次,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再次控制第一气缸710和第二气缸同时启动,第一气缸710驱动第一伸缩杆720快速伸长,第一伸缩杆720驱动第一滑动杆320快速向前滑动,第二气缸驱动第二伸缩杆750快速伸长,第二伸缩杆750驱动第二滑动杆420快速向后滑动,使第一滑动杆320和第二滑动杆420均恢复至初始位置。其次,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再次控制第一电机650和第二电机660同时启动,第一电机650与第二电机660同时转动180度,使第一限位杆510再次解除对第一推动杆330绕第一滑动杆320的转动限制,在第一扭簧530复位力的作用下,第一推动杆330逐渐转动至垂直于第一滑动杆320。同时驱动第二限位杆再次解除对第二推动杆430绕第二滑动杆420的转动限制,在第二扭簧复位力的作用下,第二推动杆430逐渐转动至垂直于第二滑动杆420。此时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再次控制第一电机650和第二电机660同时启动,第一电机650和第二电机660同时转动180度,使第一限位杆510在第一弹簧350的作用下再次对第一推动杆330绕第一滑动杆320转动进行限制,第二限位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再次对第二推动杆430绕第二滑动杆420的转动进行限制。
此时板料的宽度方向已经被调整为正确方向,随着驱动辊的进一步驱动,板料再次抵接至挡板120侧壁,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对板料是否处于输送辊111的中心位置进行判断,若板料此时不在输送辊111的中心位置,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通过控制第一气缸710和第二气缸同时启动,通过第一推动杆330与第二推动杆430的相互靠近逐渐将板料调整至输送辊111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地,挡板120上的宽度感应器121的输出信号控制液压杆150缩短,挡板120不对板料向左滑动进行阻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板,挡板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于输送机构上,挡板上设置有宽度感应器;固定板,固定板通过支杆固定设置于输送机构的上方,且固定板的横向边缘与挡板处于同一竖直面内,使板料在输送机构的运输下先经过固定板的下方后抵接在挡板上;调整组件,调整组件包括第一调节单元和第二调节单元,第一调节单元包括第一滑动杆和第一推动杆,第一滑动杆能够沿固定板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滑动;第一推动杆与第一滑动杆垂直设置,且第一推动杆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连接第一滑动杆端部;第二调节单元包括第二滑动杆和第二推动杆,第二滑动杆能够沿固定板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滑动;第二推动杆与第二滑动杆垂直设置,且第二推动杆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设置于第二滑动杆端部;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对第一推动杆绕第一滑动杆的转动进行限制,同时对第二推动杆绕第二滑动杆的转动进行限制;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第一动力源用于驱动挡板的上下滑动,第二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滑动杆与第二滑动杆同步沿固定板的长度相互靠近,第三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滑动杆与第二滑动杆同步沿固定板的宽度方向相互靠近;挡板上的宽度感应器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和第三动力源的启动或关闭;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第四动力源;第一限位杆垂直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杆的端部,第一推动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在第一限位杆进入第一限位槽内时,第一限位杆使第一推动杆与第一滑动杆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垂直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杆的端部,第二推动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槽,在第二限位杆进入第二限位槽内时,第二限位杆使第二推动杆与第二滑动杆固定连接;第四动力源用于驱动第一限位杆进入或脱离第一限位槽,同时驱动第二限位杆进入或脱离第二限位槽,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竖直设置,第一固定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动杆,第一固定杆内部中空,第一限位杆滑动设置于第一固定杆内部,第一限位杆上端与第一固定杆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总是推动第一限位杆向下滑动或具有滑动的趋势;第二固定杆竖直设置,第二固定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滑动杆,第二固定杆内部中空,第二限位杆滑动设置于第二固定杆内部,第二限位杆上端与第二固定杆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总是推动第二限位杆向下滑动或具有滑动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沿固定板的宽度方向水平固定设置,且第一导向杆固定设置于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一导向杆设置有贯穿的第一导向槽,第一滑动杆能够在第一导向槽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沿固定板的宽度方向水平固定设置,第二导向杆固定设置于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一端,且第二导向杆与第一导向杆分布在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二导向杆设置有贯穿的第二导向槽,第二滑动杆能够在第二导向槽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动力源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一驱动板,第一驱动杆水平设置,第一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杆;第一驱动板水平设置,第一驱动板能够沿支杆上下滑动,第一驱动板的上端面与第一驱动杆的下端面抵接;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板,第二驱动杆水平设置,第二驱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杆;第二驱动板水平设置,第二驱动板能够沿支杆上下滑动,第二驱动板的上端面与第二驱动杆的下端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动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挡块,第一推动杆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档杆,使第一推动杆绕第一滑动杆转动时具有90度的极限转动角度;第二滑动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挡块,第二推动杆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档杆,使第二推动杆绕第二滑动杆转动时具有90度的极限转动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推动杆与第一滑动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蓄力件,以在第一推动杆绕第一滑动杆转动时,使第一蓄力件进行蓄力;第二推动杆与第二滑动杆之间设置有第二蓄力件,以在第二推动杆绕第二滑动杆转动时,使第二蓄力件进行蓄力。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动力源还包括第一齿杆、第二齿杆、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齿杆竖直设置,第一齿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一驱动板,第一电机固定设置于固定板上,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侧壁与第一齿杆啮合;第二齿杆竖直设置,第二齿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二驱动板,第二电机固定设置于固定板上,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侧壁与第二齿杆啮合;挡板上的宽度感应器的输出信号控制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启动与关闭。
CN202211283067.1A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 Active CN115401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3067.1A CN115401504B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3067.1A CN115401504B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1504A CN115401504A (zh) 2022-11-29
CN115401504B true CN115401504B (zh) 2023-03-24

Family

ID=84168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83067.1A Active CN115401504B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0150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210809U1 (zh) * 1992-08-12 1992-10-08 Siemens Ag, 8000 Muenchen, De
CN203601988U (zh) * 2013-11-28 2014-05-21 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码垛系统中的长形产品转向检测系统
NL2012148C2 (en) * 2014-01-27 2015-07-29 Kaak Johan H B Article rotating and conveying assembly and method.
CN207329773U (zh) * 2017-07-26 2018-05-08 佛山市高明区新粤丰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瓷砖用的窑炉入口砖坯自动放行装置
CN207876636U (zh) * 2018-02-02 2018-09-18 广东金牌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大板生坯纠偏系统
CN111215459A (zh) * 2019-11-12 2020-06-02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带推板角度可调式推床的轧机区生产设备及热轧生产线
CN211894706U (zh) * 2019-12-30 2020-11-10 陈晓芳 一种金属板材制造用可调整板型的进料装置
CN111017581A (zh) * 2020-02-13 2020-04-17 青岛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袋摆型装置及装车码垛系统
CN214003193U (zh) * 2020-11-27 2021-08-20 武汉舜惟杰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物料袋码垛的转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1504A (zh) 202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8862B1 (en) Method of positioning sheet elements in the introduction station of a processing machine and a system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CN112141600B (zh) 一种高效循环跟踪柔性校正进板机
JPH06297059A (ja) ポンチのためのプレート位置決めおよび送りシステム
CN115401504B (zh) 一种数控机床用输送机构上工件的位置调节装置
CN109366241B (zh) 智能柔性封边线规方系统
WO2003070420A1 (de) Zuführ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von werkstückträgern in längsrichtung eines gutförderers zu einer bearbeitungsstation
CN107931863A (zh) 一种全自动上料机
CN210029269U (zh) 一种pcb板上板机
CN114348626B (zh) 一种封边机辅助上料设备
CN214297676U (zh) 一种升降式储板装置
US4420107A (en) Lead frame advance system
CN210064462U (zh) 一种保温杯加工设备专用输送装置
CN208695998U (zh) 一种侧边打孔机自动检测孔位装置
US5413212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correction of pusher position after power loss
CN219581833U (zh) 一种型材校正送料装置
CN115582475B (zh) 一种叶片定位压制成型的工装
CN218362711U (zh) 一种自动激光打标机
CN218798330U (zh) 一种彩钢板折板器
CN214185901U (zh)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的焊接校正结构
CN219279023U (zh) 一种新型电子轴彩印机的供料机构
CN110757598B (zh) 门板锁槽开槽机
EP3831562A1 (en) Feeding device and machine
CN116020917B (zh) 一种工件加工用数控折弯机
CN215467656U (zh) 一种伺服冲床上料用原料位置矫正结构
CN112850017A (zh) 一种全自动板材贴合生产线的板体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