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8586A - 电力分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分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8586A
CN115398586A CN202180027555.3A CN202180027555A CN115398586A CN 115398586 A CN115398586 A CN 115398586A CN 202180027555 A CN202180027555 A CN 202180027555A CN 115398586 A CN115398586 A CN 115398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line
power line
power distribution
signa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75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俣树
川嶋贵
小柳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398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85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dynamo-electric generators driven at varying speed, e.g. on vehicle
    • H02J7/14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dynamo-electric generators driven at varying speed, e.g. on vehicle with multiple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5/00Details of relays
    • H01H45/12Ventilating; Cooling;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5/00Details of relays
    • H01H45/14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08Three-wire systems;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wi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54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nd for which no provision exists elsewhe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8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dynamo-electric generators driven at varying speed, e.g. on vehicle
    • H02J7/1469Regulation of the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otherwise than by variation of field
    • H02J7/1492Regulation of the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otherwise than by variation of field by means of controlling devices between the generator output and the batt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力分配装置(200),具有:树脂部(830),上述树脂部对电力线和信号线各自的一部分进行覆盖,并且在底面(830a)侧设置有开关;以及支承体(800),上述支承体设置于底面的背面的载置面(830b)侧,并且包括冷却功能。电力线和信号线分别在树脂部的内部具有在与底面和载置面所排列的z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上延伸的穿行部(841)和从穿行部朝向底面侧延伸的引出部(842)。在z方向上,支承体、电力线的穿行部和信号线的穿行部分开地排列。

Description

电力分配装置
相关申请的援引
本申请以2020年4月15日在日本提交申请的专利申请第2020-073051号为基础,将基础申请的内容整体地以参照的方式援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记载的公开涉及一种电力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具有基座构件、控制用母线、母线、继电器和风扇的继电器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2066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中,在基座构件的背面侧配线有控制用母线。与此相对,在基座构件的表面侧载置有继电器、母线和风扇。因此,继电器单元的与基座构件的表面正交的方向的体格有可能会增大。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抑制体格增大的电力分配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力分配装置具有:
开关,上述开关对在电源与电负载之间的供给电力的通电和切断进行控制;
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利用电压比供给电力低的控制信号对开关进行开闭控制;
电力线,上述电力线供供给电力流过;
信号线,上述信号线供控制信号流过;
树脂部,上述树脂部对电力线和信号线各自一部分进行覆盖,并且在一面侧设置有开关;以及
冷却部,上述冷却部设置于树脂部的一面的背面侧,
电力线和信号线分别在树脂部的内部具有在与一面和背面所排列的排列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上延伸的穿行部和从穿行部朝向一面侧延伸的引出部,
电力线的穿行部和信号线的穿行部位于冷却部的向排列方向投影的投影区域,并且在排列方向上分开地排列。
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电力分配装置的平面方向的体格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电力供给系统的电路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分配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树脂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电力线和信号线各自的连结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分配装置的树脂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力分配装置的树脂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有时对与在先前的方式中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方式中对结构的仅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对于结构的其他部分能应用在先说明的其他方式。
能够将各实施方式中明示为能具体组合的部分彼此进行组合。此外,只要组合并不产生阻碍,即使未明示为能组合,也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实施方式与变形例和变形例彼此部分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分配装置进行说明。电力分配装置适用于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电动车辆。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电力分配装置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结构为一例进行说明。
<电力供给系统>
如图1所示,电力分配装置200包含在车辆的电力供给系统10中。电力供给系统10除了电力分配装置200以外,还包括电池包100、前PCU 300、前MG 400、后PCU 500和后MG600。外部电源700与该电力供给系统10连接。
此外,PCU是电力控制单元(Power Control Unit)的缩写。MG是电动发电机(MotorGenerator)的缩写。而且,在附图中,将前PCU 300表示为FrPCU。将前MG 400表示为FrMG。将后PCU 500表示为RrPCU。将后MG 600表示为RrMG。将外部电源700表示为EPS。
电池包100和外部电源700相当于电源。前PCU 300、前MG 400、后PCU 500和后MG600相当于电负载。
作为电力供给路径,在车辆内,电池包100和电力分配装置200经由线束等电连接。前PCU 300和后PCU 500经由线束等与电力分配装置200电连接。前MG 400与前PCU 300电连接,后MG 600与后PCU 500电连接。由于该电连接结构,从电池包100输出的直流电力经由电力分配装置200供给到前PCU 300和后PCU 500。
前PCU 300和后PCU 500分别包括用于进行电力转换的逆变器或转换器。前PCU300和后PCU 500将被供给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相反,前PCU 300和后PCU 500将被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
前MG 400和后MG 600分别是用于对车辆施加推进力的车辆行驶用的电动发电机。前MG 400和后MG 600通过从前PCU 300和后PCU 500供给的交流电力进行动力运行。通过前MG 400的动力运行,车辆的前轮旋转。通过后MG 600的动力运行,车辆的后轮旋转。
前MG 400和后MG 600通过车辆的推进力进行再生发电。由该再生发电产生的交流电力通过前PCU 300和后PCU 500转换为直流电力。该直流电力经由电力分配装置200供给到电池包100。
外部电源700从外部连接到电力分配装置200。从外部电源700输出的直流的充电电力被供给到电池包100。由此,电池包100被充电。
如以上所示那样,电力分配装置200将从电池包100供给的直流电力(电源电力)供给到PCU。电力分配装置200将通过MG的再生发电而生成且由PCU转换为直流电力的电力(再生电力)供给到电池包100。电力分配装置200将从外部电源700供给的充电电力供给到电池包100。此外,电力分配装置200还将这些电力供给到未图示的各种电负载。电源电力、再生电力、充电电力相当于供给电力。下面,分别对电力分配装置200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电力分配装置>
作为电力的供电线,电力分配装置200具有第一电力线201~第六电力线206。作为设置于这些电力线的电气部件,电力分配装置200具有主开关210、电源开关220、预充电电路230、放电电路240、爆炸熔丝(Pyroswitch)250和电流传感器260。另外,电力分配装置200具有对这些开关的电流的通电和切断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270。
在附图中,将电流传感器260表示为CS。将控制单元270表示为CU。主开关210、电源开关220和爆炸熔丝250相当于开关。控制单元270相当于控制部。
在第一电力线2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200a。在第二电力线20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子200b。电池包100与上述第一连接端子200a及第二连接端子200b连接。详细而言,电池包100的负极与第一连接端子200a连接。电池包100的正极与第二连接端子200b连接。
在第一电力线201和第二电力线202上分别设置有主开关210。而且,在第一电力线2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端子200c。在第二电力线20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端子200d。前PCU 300与上述第三连接端子200c及第四连接端子200d连接。此外,在第一电力线201上设置有爆炸熔丝250,但是该爆炸熔丝250在电力分配装置200正常时处于通电状态。
由于该电连接结构,在主开关210变为通电状态时,电池包100与前PCU 300电连接。此外,未图示的电负载与第三连接端子200c及第四连接端子200d电连接。该电负载包括ACDC转换器、DCDC转换器、车辆配件等。
第三电力线203的一端与第一电力线201中的第三连接端子200c和主开关210之间的中点连接。第四电力线204的一端与第二电力线202中的第四连接端子200d和主开关210之间的中点连接。
而且,在第三电力线20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五连接端子200e。在第四电力线20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六连接端子200f。后PCU 500与上述第五连接端子200e及第六连接端子200f连接。
由于该电连接结构,在主开关210变为通电状态时,电池包100与后PCU 500电连接。
第五电力线205的一端与第一电力线201中的第一连接端子200a和主开关210之间的中点连接。第六电力线206的一端与第二电力线202中的第二连接端子200b和主开关210之间的中点连接。
在第五电力线205和第六电力线206上分别设置有电源开关220。在第五电力线20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七连接端子200g。在第六电力线20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八连接端子200h。外部电源700与上述第七连接端子200g及第八连接端子200h连接。
由于该电连接结构,在电源开关220变为通电状态时,外部电源700与电池包100电连接。此外,在主开关210变为通电状态时,外部电源700与PCU电连接。
此外,主开关210和电源开关220分别是机械式的开关元件。主开关210是通过从控制单元270输出的驱动信号的输入而变为切断状态、在驱动信号的输入中断时变为通电状态的常闭式的开关元件。电源开关220是通过从控制单元270输出的驱动信号的输入而变为通电状态、在驱动信号的输入中断时变为切断状态的常开式的开关元件。
预充电电路230具有串联连接的充电开关231和充电电阻232。预充电电路230与设置于第二电力线202的主开关210并联连接。
与第二电力线202电连接的前PCU 300和后PCU 500分别包括大容量的平滑电容器。平滑电容器所包括的两个电极的一方与第一电力线201电连接,另一方与第二电力线202电连接。
平滑电容器在充电完成的状态下使用。在对平滑电容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在使第二电力线202的主开关210处于切断状态的同时,使充电开关231和第一电力线201的主开关210处于通电状态。这样一来,经由充电电阻232从电池包100向平滑电容器供给电力。通过这样经由充电电阻232使电荷流动,能够抑制从电池包100流向平滑电容器的电流量的急剧增加。
放电电路240具有串联连接的放电开关241和放电电阻242。放电电路240对第一电力线201和第二电力线202进行连接。放电电路240的一端与第一电力线201中的第三电力线203的连接点和主开关210之间的中点连接。放电电路240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力线202中的第四电力线204的连接点和主开关210之间的中点连接。
如上所述,平滑电容器在使用时被充电,但是蓄积在该平滑电容器中的电荷在非使用时变得不需要。为了使该电荷放电,在使主开关210和充电开关231处于切断状态的同时,使放电开关241处于通电状态。这样一来,形成包括放电电阻242和平滑电容器的闭环。放电电阻242和平滑电容器被串联连接。其结果是,蓄积在平滑电容器中的电荷经由放电电阻242流出。通过这样经由放电电阻242使电荷流出,蓄积在平滑电容器中的电荷被逐渐释放。
爆炸熔丝250设置在第一电力线201中的第五电力线205的连接点与第一连接端子200a之间。爆炸熔丝250是常闭式的开关。在电力分配装置200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爆炸熔丝250变为切断状态。
爆炸熔丝250具体为爆炸物。通过在异常发生时爆炸,切断第一电力线201的通电。由于具有该性质,因此,爆炸熔丝250是一次性的电气部件。
电流传感器260设置在第一电力线201中的爆炸熔丝250与第一连接端子200a之间。电流传感器260实现对流过第一电力线201的电流进行检测的功能。
电力分配装置200包括作为控制单元270的控制信号的输出线的第一信号线271~第五信号线275和作为传感器信息的输出线的第六信号线276。
如图1所示,第一信号线271~第六信号线276各自的一端与控制单元270连接。第一信号线271的另一端与主开关210连接。第二信号线272的另一端与电源开关220连接。第三信号线273的另一端与充电开关231连接。第四信号线274的另一端与放电开关241连接。第五信号线275的另一端与爆炸熔丝250连接。此外,第六信号线276的另一端与电流传感器260连接。
由于以上所示的连接结构,控制单元270分别与主开关210、电源开关220、充电开关231、放电开关241、爆炸熔丝250和电流传感器260电连接。另外,控制单元270经由未图示的配线与车载ECU进行通信。
控制单元270基于包含与车载ECU的通信或从未图示的车载传感器等输入的车辆信息的车辆信号和从电流传感器260输入的电流值等,对包含在电力分配装置200中的各种开关进行开闭控制。即,控制单元270对各种开关的通电和切断进行控制。
<开关控制>
在电力分配装置200发生异常时,控制单元270使爆炸熔丝250处于切断状态。即,控制单元270使爆炸熔丝250爆炸。由此,切断经由电力分配装置200的电力供给。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其他各种开关控制中,爆炸熔丝250处于通电状态。因此,以下省略爆炸熔丝250的控制的记载。
在平滑电容器充电时,控制单元270使充电开关231和第一电力线201的主开关210处于通电状态。控制单元270使第二电力线202的主开关210、电源开关220和放电开关241处于切断状态。由此,电池包100的电源电力经由充电电阻232供给到平滑电容器。此外,在以下所示的其他开关控制中,充电开关231处于切断状态。因此,以下省略充电开关231的控制的记载。
在平滑电容器放电时,控制单元270使放电开关241处于通电状态。控制单元270使主开关210和电源开关220处于切断状态。由此,蓄积在平滑电容器中的电荷经由放电电阻242流出。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其他开关控制中,放电开关241处于切断状态。因此,以下省略放电开关241的控制的记载。
在车辆驻停车时或通常行驶时等通常时,控制单元270使主开关210处于通电状态,使电源开关220处于切断状态。由此,电池包100的电源电力被供给到前PCU 300和后PCU500。相反地,前MG 400和后MG 600的再生电力被供给到电池包100。另外,这些电力被供给到车载的电负载。
在驻停车状态下,在外部电源700与电力分配装置200连接的充电时,控制单元270使电源开关220处于通电状态。由此,外部电源700的充电电力被供给到电池包100。此外,在控制单元270使主开关210处于通电状态的情况下,充电电力被供给到前PCU 300、后PCU500和电负载。
<电力分配装置的结构>
接着,基于图2~图4,对电力分配装置20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电力分配装置200的结构。
以下,将彼此处于正交关系的三个方向表示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在附图中省略“方向”的记载,仅记载为x、y、z。z方向相当于排列方向。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当于平面方向。
电力分配装置200除了图1所示的各种构成要素之外,还具有图2所示的支承体800、盖体810、传热片820和树脂部830。通过将盖体810与支承体800连结来构成收纳空间。传热片820和树脂部830与图1所示的电力分配装置200的各种构成要素一起收纳在该收纳空间中。在该收纳空间之外设置有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端子200a~第八连接端子200h。另外,也可以采用在收纳空间中收纳有上述八个连接端子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
支承体800具有基部801和底板部802。基部801例如由铝压铸件制造。底板部802例如是铝制的。
基部801具有在z方向上分开排列的内壁面801a和外壁面801b以及对上述两个壁面进行连结的侧壁面801c。在基部801中形成有从内壁面801a朝向外壁面801b选择性地凹陷的槽部801d。由于槽部801d,基部801的z方向的厚度变得不均匀。
底板部802形成为z方向的厚度较薄的扁平形状。底板部802具有在z方向上分开排列的上表面802a和下表面802b。底板部802以对槽部801d所划分出的空间进行覆盖的方式设置于基部801的内壁面801a侧。底板部802以下表面802b与内壁面801a在z方向上接触的方式与基部801相对配置。由此,下表面802b的一部分和对槽部801d进行划分的壁面在z方向上分开并相对配置。在该相对配置状态下,底板部802通过焊接等与基部801机械地连结。
通过底板部802和基部801的焊接,构成用于供冷却流体在两者之间流动的流路804。流路804由在z方向上分开地相对的下表面802b和对槽部801d进行划分的壁面构成。如图2所示,下面802b的构成流路804的部位也可以采用平坦形状,还可以采用为了增大与冷却流体的接触面积而形成有多个突起的结构。该流路804的流出口在侧壁面801c、内壁面801a和外壁面801b中的任一个上开口。流路804相当于冷却部。
传热片820设置于底板部802的上表面802a。传热片820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传热片820按照形成于上表面802a的表面凹凸的形状而变形,从而与上表面802a紧贴。通过该紧贴,传热片820与底板部802之间的热阻降低。
树脂部830通过对迄今为止说明的多个电力线和多个信号线的一部分进行覆盖,将它们一体地连结。多个电力线和多个信号线各自的一部分嵌件成型于树脂部830。此外,树脂部830由多个部件构成,也可以采用在这些多个部件之间设置有多个电力线和多个信号线各自的一部分的结构。
树脂部830具有在z方向上分开排列的底面830a和载置面830b。树脂部830的载置面830b侧设置于传热片820。传热片820按照载置面830b的表面凹凸的形状而变形。由此,传热片820与载置面830b紧贴。通过该紧贴,树脂部830与传热片820之间的热阻降低。底面830a相当于一面。载置面830b相当于背面。
这样,传热片820夹设在树脂部830与底板部802之间。树脂部830和底板部802分别与传热片820紧贴。因此,树脂部830的热量容易经由传热片820向底板部802传热。通过传热片820,能够促进从树脂部830向底板部802的传热。
如图2所示,在收纳空间中的树脂部830的底面830a侧与盖体810之间的上方空间,设置有图1所示的各种电气部件。即,在上方空间中设置有主开关210、充电开关231、放电电路240、爆炸熔丝250、电流传感器260和控制单元270。虽然未图示,但是电源开关220和充电电阻232也设置于上方空间。
在收纳于上述上方空间的各种电气部件中,如迄今为止说明的那样流过电流。因此,在各种电气部件中产生焦耳热。该焦耳热通过热辐射、热传递、热传导等向树脂部830传热。另外,在被树脂部830覆盖的电力线或信号线中也产生焦耳热。由此,树脂部830升温。
然而,如上所述,树脂部830的热量容易经由传热片820向底板部802传热。该热量向在流路804中流动的冷却液体传热。进而,向冷却液体传热的热量经由基部801向外部环境传热。通过该传热(散热),能够抑制树脂部830的升温。与此同时,通过向升温被抑制的树脂部830的传热,也能够抑制收纳于上方空间的各种电气部件的升温。
<电力线和信号线>
如上所述,在树脂部830中覆盖有多个电力线和多个信号线的一部分。以下,为了区别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将电力线中的一部分被树脂部830覆盖的部位表示为覆盖电力线831,将未被覆盖的部位表示为露出电力线832。将信号线中的一部分被树脂部830覆盖的部位表示为覆盖信号线833,将未被覆盖的部位表示为露出信号线834。
覆盖电力线831、露出电力线832和覆盖信号线833分别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母线。露出信号线834是绝缘电线。
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覆盖电力线831和覆盖信号线833,用实线表示露出电力线832和露出信号线834。这样,如用虚线和实线区分并明示的那样,第一电力线201、第五电力线205和第六电力线206分别包括覆盖电力线831。第一电力线201、第三电力线203和第四电力线204包括露出电力线832。
如上所述,在第一电力线201上设置有一个主开关210、爆炸熔丝250和电流传感器260。为了将它们交联且将它们在第一连接端子200a与第三连接端子200c之间电连接,第一电力线201被分割成四个。其中的一个由覆盖电力线831构成,剩余的三个由露出电力线832构成。
在第二电力线202上设置有一个主开关210。为了将其与第二连接端子200b及第四连接端子200d电连接,第二电力线202被分割成两个。这两个分别由露出电力线832构成。
第三电力线203从第一电力线201的露出电力线832分岔并延伸。第四电力线204从第二电力线202的露出电力线832分岔并延伸。
在第五电力线205上设置有一个充电开关231。为了将其与第一电力线201及第七连接端子200g电连接,第五电力线205被分割成两个。这两个分别由覆盖电力线831构成。
在第六电力线206上设置有一个充电开关231。为了将其与第二电力线202及第八连接端子200h电连接,第六电力线206被分割成两个。它们分别由覆盖电力线831构成。
第一信号线271~第四信号线274分别包括覆盖信号线833和露出信号线834。第五信号线275和第六信号线276包括露出信号线834。这些信号线的露出信号线834分别与控制单元270连接。
在图1中示出了一个第一信号线271,但是实际上,两个第一信号线271分别与两个主开关210单独地连接。上述两个第一信号线271的覆盖信号线833与主开关210连接。
同样地,在图1中示出了一个第二信号线272,但是实际上,两个第二信号线272分别与两个充电开关231单独地连接。上述两个第二信号线272的覆盖信号线833与充电开关231连接。
另外,第三信号线273的覆盖信号线833与充电开关231连接,第四信号线274的覆盖信号线833与放电开关241连接。第五信号线275的露出信号线834与爆炸熔丝250连接,第六信号线276的露出信号线834与电流传感器260连接。
<覆盖电力线和覆盖信号线>
如图3示意性地所示,覆盖电力线831和覆盖信号线833分别包括被树脂部830覆盖的穿行部841、引出部842和从树脂部830露出的连接部843。
穿行部841在树脂部830内沿x方向和y方向延伸。引出部842从穿行部841的端部朝向底面830a侧沿z方向延伸。连接部843从引出部842的端部延伸并位于底面830a的上方。
在覆盖电力线831的连接部843中形成有螺栓孔843a,上述螺栓孔843a用于对电气部件或露出电力线832进行螺栓固定、或者实现作为连接端子的功能。螺栓孔843a沿z方向开口。在图4中,示出了通过螺栓844将露出电力线832固定于连接部843的结构。
此外,在树脂部830中形成有从底面830a朝向载置面830b侧局部地凹陷的凹部830c。在该凹部830c中设置有从螺栓孔843a突出的螺栓844的轴部的前端侧。此外,也可以在对该凹部830c进行划分的壁面上形成螺纹槽。
覆盖信号线833的连接部843沿z方向突起。如图4所示,在该突起上连接有露出信号线834的连接器。由此,两者被电连接。
另外,如图2示意性地所示,电力线和信号线所连接的多个电气部件的x方向和y方向的位置不同。根据这些电力线和信号线的连接对象的x方向和y方向的位置,覆盖电力线831和覆盖信号线833各自的穿行部841在树脂部830的内部沿x方向和y方向延伸。
穿行部841的延长方向的长度比引出部842和连接部843各自的延长方向的长度长。因此,在穿行部841中产生的焦耳热比分别在引出部842和连接部843中产生的焦耳热大。
如图2~图4所明示的那样,产生较大的焦耳热的穿行部841的z方向的位置在覆盖电力线831和覆盖信号线833中不同。覆盖电力线831的穿行部841、覆盖信号线833的穿行部841和各种电气部件在z方向上排列。这些覆盖电力线831的穿行部841、覆盖信号线833的穿行部841和各种电气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流路804的向z方向投影的投影区域。
对于穿行部841的延长方向的长度,覆盖电力线831的比覆盖信号线833的长。对于穿行部841的分别与延长方向和z方向正交的横向宽度,覆盖电力线831的比覆盖信号线833的长。对于穿行部841中的在z方向上与流路804的投影区域重叠的面积,覆盖电力线831的比覆盖信号线833的大。
覆盖电力线831的穿行部841在z方向上位于载置面830b侧。覆盖信号线833的穿行部841在z方向上位于底面830a侧。
换言之,覆盖电力线831的穿行部841在z方向上位于比覆盖信号线833的穿行部841更靠冷却流体所流动的流路804侧的位置。覆盖电力线831的穿行部841在z方向上位于比覆盖信号线833的穿行部841更远离产生焦耳热的电气部件的位置。
<作用效果>
覆盖电力线831的穿行部841和覆盖信号线833的穿行部841在z方向上排列。由此,能够抑制电力分配装置200的与z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的体格的增大。
如基于图1所说明的那样,电源电力、再生电力和充电电力流过电力线。其电压为200V~400V左右。与此相对,控制信号流过信号线。其电压为0V、5V、12V左右。
这样,电力线的施加电压比信号线的施加电压高出许多。以伏特为单位而言,电力线的施加电压比信号线的施加电压高10倍以上。在树脂部830中覆盖有这些施加电压存在极端差异的电力线的覆盖电力线831和信号线的覆盖信号线833。覆盖电力线831比覆盖信号线833更容易成为高温。
对此,覆盖电力线831的穿行部841位于比覆盖信号线833的穿行部841更靠树脂部830的载置面830b侧的位置。即,覆盖电力线831的穿行部841位于比覆盖信号线833的穿行部841更靠流路804侧的位置。因此,在电力线中产生的热量能高效地向在流路804中流动的冷却流体散热。由此,能够抑制树脂部830的升温。通过向该升温被抑制的树脂部830的传热,也能够抑制收纳于上方空间的各种电气部件的升温。
对于在z方向上与流路804的投影区域重叠的面积,覆盖电力线831的穿行部841的比覆盖信号线833的穿行部841的大。由此,覆盖电力线831的穿行部841的热量能高效地向在流路804中流动的冷却流体散热。
在覆盖电力线831的连接部843中形成有沿z方向开口的螺栓孔843a。相对于该螺栓孔843a,能够在z方向上从底面830a朝向载置面830b侧插入螺栓844的轴部。
另外,覆盖信号线833的连接部843沿z方向突起。对于该突起,能够在z方向上从底面830a朝向载置面830b侧连接露出信号线834的连接器。
如以上所示那样,其他部件相对于电力线和信号线各自的连接部843的组装作业在z方向上在从底面830a朝向载置面830b侧的方向上是统一的。因此,能够简化组装作业。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5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覆盖电力线831的穿行部841的全部被树脂部830覆盖的示例。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电力线831的穿行部841的一部分从树脂部830露出。
覆盖电力线831的穿行部841从树脂部830的载置面830b露出。因此,该穿行部841的露出部位与传热片820直接地接触。由此,容易从穿行部841向传热片820传热。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电力分配装置200包含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电力分配装置200相同的构成要素。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分配装置200当然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电力分配装置200相同的作用效果。因此,省略其记载。在以下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省略重复的作用效果的记载。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6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电力线和信号线被树脂部830覆盖的示例。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部850与电力线和信号线一起被树脂部830覆盖。
屏蔽部850由导磁率比树脂部830的高的材料制造。作为屏蔽部850的形成材料,例如能够采用铜等金属材料。如图6所示,屏蔽部850被埋入到树脂部830中的覆盖电力线831的穿行部841与覆盖信号线833的穿行部841之间。屏蔽部850形成为z方向的厚度较薄的扁平形状。屏蔽部850沿覆盖信号线833的穿行部841的延长方向延伸。
由于该结构,能够抑制从覆盖电力线831输出的电磁噪声透过覆盖信号线833。
(其他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车辆上设置有前MG 400和后MG 600这两者的示例。但是,也可以采用在车辆上仅设置前MG 400和后MG 600中的任一个的结构。在车辆上仅设置上述两个MG中的一个的情况下,在车辆上仅设置前MG 400和后MG 600中的一个。
虽然基于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记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结构。本公开也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组合、方式、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包含有仅单个要素、其以上或以下的其他组合、方式也属于本公开的范畴、思想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力分配装置,具有:
开关(210、220、250),所述开关对在电源(100、700)与电负载(300、400、500、600)之间的供给电力的通电和切断进行控制;
控制部(270),所述控制部利用电压比所述供给电力低的控制信号对所述开关进行开闭控制;
电力线(201~206),所述电力线供所述供给电力流过;
信号线(271~276),所述信号线供所述控制信号流过;
树脂部(830),所述树脂部对所述电力线和所述信号线各自的一部分进行覆盖,并且在一面(830a)侧设置有所述开关;以及
冷却部(800),所述冷却部设置于所述树脂部的所述一面的背面(830b)侧,
所述电力线和所述信号线分别在所述树脂部的内部具有穿行部(841)和从所述穿行部朝向所述一面侧延伸的引出部(842),所述穿行部在与所述一面和所述背面所排列的排列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上延伸,
所述电力线的所述穿行部和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穿行部位于所述冷却部的向所述排列方向投影的投影区域,并且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分开地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线的所述穿行部在所述排列方向上位于比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穿行部更靠所述背面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在所述排列方向上与所述投影区域重叠的面积,所述电力线的所述穿行部的所述面积比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穿行部的所述面积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分配装置具有设置在所述树脂部与所述冷却部之间,促进所述树脂部与所述冷却部之间的热传导的绝缘性的传热片(82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线的所述穿行部的一部分从所述背面露出并与所述传热片接触。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具有用于使冷却流体流动的流路(804)。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分配装置具有屏蔽部(850),所述屏蔽部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夹设在所述电力线的所述穿行部与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穿行部之间,导磁率比所述树脂部的导磁率高。
CN202180027555.3A 2020-04-15 2021-02-25 电力分配装置 Pending CN1153985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3051A JP7230876B2 (ja) 2020-04-15 2020-04-15 電力分配装置
JP2020-073051 2020-04-15
PCT/JP2021/007126 WO2021210275A1 (ja) 2020-04-15 2021-02-25 電力分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8586A true CN115398586A (zh) 2022-11-25

Family

ID=78084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7555.3A Pending CN115398586A (zh) 2020-04-15 2021-02-25 电力分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34353A1 (zh)
JP (1) JP7230876B2 (zh)
CN (1) CN115398586A (zh)
DE (1) DE112021002335T5 (zh)
WO (1) WO202121027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084B2 (ja) * 1987-05-10 1995-01-30 孝和金属株式会社 ブレーカー等の電力装置用接続盤
JP2012175027A (ja) 2011-02-24 2012-09-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回路板
WO2014174767A1 (ja) 2013-04-24 2014-10-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6286284B2 (ja) 2014-05-30 2018-02-28 株式会社Soken リレーシステム
JP6760203B2 (ja) 2017-06-05 2020-09-2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レーユニット
JP2020073051A (ja) 2020-02-04 2020-05-14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30876B2 (ja) 2023-03-01
JP2021170466A (ja) 2021-10-28
WO2021210275A1 (ja) 2021-10-21
DE112021002335T5 (de) 2023-02-16
US20230034353A1 (en)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66940B2 (ja) 電池装置
US5880951A (en) Capacitor-type power supply unit
JP5769386B2 (ja) 電気推進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動車両
US20190270417A1 (en) Integrated power box
US10938006B2 (en) Connection member, electric component unit, and battery device
JP6627709B2 (ja) 電池装置
US20220189719A1 (en) Circuit assembly
US9131629B2 (en) Cooling apparatus for a motor vehicle having a drive which comprises two motors
JP6652030B2 (ja) 電池装置
CN113410558A (zh) 车辆用蓄电池单元
JP2014203770A (ja) 蓄電装置
JP6904045B2 (ja) 電池パック
KR20140095320A (ko) 파워릴레이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배터리팩 모듈
US20220418085A1 (en) Circuit structure
CN115398586A (zh) 电力分配装置
WO2018070309A1 (ja) 接続部材、電気部品ユニットおよび電池装置
JP2016222057A (ja) 車両用電源装置
JP2014150215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モータ制御装置
WO2021075233A1 (ja) 充電装置
JP6818844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6261528A (zh) 具有至少一个电马达和传动机构的车辆用的紧凑控制模块
JP5574766B2 (ja) 電動車両の高電圧部活線作業防止装置
WO2018070310A1 (ja) 電池装置
US20230347746A1 (en) Power distribution device
WO2022168575A1 (ja) 電子機器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