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54257B - 一种气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54257B
CN115354257B CN202211044869.7A CN202211044869A CN115354257B CN 115354257 B CN115354257 B CN 115354257B CN 202211044869 A CN202211044869 A CN 202211044869A CN 115354257 B CN115354257 B CN 115354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knife
length
knife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48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54257A (zh
Inventor
彭文杰
李山青
王毅
杜蓉
杨芃
周诗正
曾永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448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54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54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54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54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54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00Hot-dipping or immersion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C23C2/14Removing excess of molten coatings;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thickness
    • C23C2/16Removing excess of molten coatings;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thickness using fluids under pressure, e.g. air knives
    • C23C2/18Removing excess of molten coatings from elongated material
    • C23C2/20Strips; P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00Hot-dipping or immersion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 C23C2/04Hot-dipping or immersion processes for applying the coating material in the molten state without affecting the shape;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2/06Zinc or cadm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刀,属于热镀工艺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气刀出气不均匀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气刀包括:壳体,具有容置腔、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和进气口均与容置腔连通;隔板,隔板设置在容置腔内,并设置在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隔板具有过风孔,过风孔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不同,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过过风孔的中部,并呈夹角设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过风孔设置成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长度不同的孔径,能够增大过风孔的过风面积,减少隔板上的过风孔的数量,从而减少孔与孔之间的干涉,从而提高出气口吹出的气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气刀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热镀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刀。
背景技术
气刀是热镀锌生产的重要工艺设备,对热镀锌产品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在连续热镀锌生产线中,气刀通过采用一对横贯整个带钢宽度的缝形喷嘴喷出连续的像刀一样的扁平气流,把带钢表面多余的锌液吹刮掉,在带钢表面留下均匀、适量的锌层,并让对于的锌液回流至锌锅内,从而达到合理控制热镀锌锌层的目的。气刀喷吹出的气压越大,气刀的刮锌能力越强,带钢表面的锌层厚度越小。热镀锌产品表面质量缺陷和气刀有着很强的相关性,气刀气流需要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否则会产生热镀的表面缺陷。
相关技术的气刀在进行热镀生产时,带钢表面易产生随机的局部锌层增厚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刀吹出来的气压均匀性及稳定性较差,导致带钢表面的气压不均,最终表现为局部锌层增厚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气刀出气不均匀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刀,所述气刀包括:
壳体,具有容置腔、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均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隔板具有过风孔,所述过风孔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不同,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过所述过风孔的中部,并呈夹角设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过风孔设置成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长度不同的孔径,能够增大过风孔的过风面积,减少隔板上的过风孔的数量,从而减少孔与孔之间的干涉,从而提高出气口吹出的气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底板,所述上盖和底板连接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隔板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风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风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10mm~14mm。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风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为6mm~10mm。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过风孔的形状为矩形、腰型、梯形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孔为多个,多个所述过风孔呈矩阵排布。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两行的所述过风孔之间错位设置。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板依次排列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刀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刀的内部流场速度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气刀,110-壳体,112-容置腔,114-出气口,116-上盖,118-底板,120-隔板,122-过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气刀是热镀锌生产的重要工艺设备,对热镀锌产品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在连续热镀锌生产线中,气刀通过采用一对横贯整个带钢宽度的缝形喷嘴喷出连续的像刀一样的扁平气流,把带钢表面多余的锌液吹刮掉,在带钢表面留下均匀、适量的锌层,并让对于的锌液回流至锌锅内,从而达到合理控制热镀锌锌层的目的。气刀喷吹出的气压越大,气刀的刮锌能力越强,带钢表面的锌层厚度越小。热镀锌产品表面质量缺陷和气刀有着很强的相关性,气刀气流需要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否则会产生热镀的表面缺陷。
相关技术的气刀在进行热镀生产时,带钢表面易产生随机的局部锌层增厚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刀吹出来的气压均匀性及稳定性较差,导致带钢表面的气压不均,最终表现为局部锌层增厚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刀能够改善上述问题,能够提高气刀吹出的气压的均匀性及稳定性,以提高带钢表面锌层的均匀性。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请结合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刀100,本实施例提供的气刀100能够提高气刀100吹出的气压的均匀性及稳定性,以提高带钢表面锌层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气刀100包括:
壳体110,具有容置腔112、进气口和出气口114,出气口114和进气口均与容置腔112连通;
隔板120,隔板120设置在容置腔112内,并设置在进气口和出气口114之间,隔板120具有过风孔122,过风孔122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不同,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过过风孔122的中部,并呈夹角设置。
在相关技术中,在隔板120上设置有大量密集的圆孔,这些孔的直径较小,孔与孔之间的气流容易形成干涉,造成气流速度不均,在本实施例中,将过风孔122设置成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长度不同的孔径,能够增大过风孔122的过风面积,减少隔板120上的过风孔122的数量,从而减少孔与孔之间的干涉,从而提高出气口114吹出的气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两个不同的方向,即过风孔122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长度不同,可以认为过风孔122为非圆形结构,在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存在尺寸差异能够增大过风孔122的出风面积,可以减少隔板120上过风孔122的数量,从而减少孔与孔之间的干涉造成的气流回旋的问题,从而提高从出气口114中吹出的气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从进气口进入到容置腔112内,在容置腔112内加速后,从出气口114中吹出,从进气口流动至出气口114的路径为气流方向。
其中,隔板120设置在容置腔112内,并与壳体110连接,主要起到支撑壳体110形成容置腔112,保证容置腔112的容积,使容置腔112内能够容纳更多的气体。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上盖116和底板118,上盖116和底板118连接形成容置腔112,隔板120连接上盖116和底板118,第一方向为隔板120的延伸方向。
隔板120设置在容置腔112内,并分别与上盖116和底板118连接,起到支撑上盖116和底座的效果,隔板120的延伸方向即为从上盖116到底板118的方向,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对较长。
其中,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互垂直,即可以认为第一方向为隔板120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隔板120的宽度方向,过风孔122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不同,能够适当的增加开口面积,在相同的出风量的条件下,减少隔板120上的过风孔122的数量,以降低相邻的两个孔之间的气流干涉。
另外,隔板120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折线型。
在本实施例中,过风孔122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即过风孔122在隔板12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隔板12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相较于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的方案能够增加隔板120的强度,提高隔板120对上盖116和底板118的支撑力,以减小气刀100的容置腔112的形变。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过风孔122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10mm~14mm。过风孔122在隔板12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较长,使过风孔122大致呈长条状,增大过风孔122的出风面积,即增加同一个过风孔122的出风量,使从出气口114中吹出的气体能够以较大的流速吹出,提高出气口114的气流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过风孔122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为6mm~10mm。过风孔122在隔板120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较小,使过风孔122大致呈长条状,增大过风孔122的出风面积,即增加同一个过风孔122的出风量,使从出气口114中吹出的气体能够以较大的流速吹出,提高出气口114的气流的稳定性。
根据过风孔122在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可以计算出过风孔122的开口面积,过风孔122的开口面积在60平方毫米到140平方毫米之间,增大了过风孔122的出风面积,在相同的出风量的条件下,减少了隔板120上的过风孔122的数量,从而减少了不同孔之间的干涉,提高了从出风口吹出的气体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口114设置在上盖116和底板118的连接处。出气口114设置在连接处,上盖116和底板118能够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使容置腔112内的气体能够快速流动至出气口114处,从出气口114中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过风孔122的形状为矩形、腰型、梯形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过风孔122为多个,多个过风孔122呈矩阵排布。过风孔122为多个,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隔板120为气流速度的影响,从而提高风量和风速,多个过风孔122之间呈矩阵排布,能够尽可能地减少风速的损失,从而提高从出气口114吹出的气体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行的过风孔122之间错位设置。能够提高隔板120的强度,避免在同一宽度方向上均为孔,减低隔板120的承受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20为多个,多个隔板120依次排列在进气口和出气口114之间。多个隔板120能够增加对壳体110的支撑效果,提高容置腔112的稳定性。
容易理解的是,隔板120主要起到支撑壳体110的作用,隔板12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也可以只设置一个隔板120即可,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气刀100,在本实施例中,将过风孔122设置成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长度不同的孔径,能够增大过风孔122的过风面积,减少隔板120上的过风孔122的数量,从而减少孔与孔之间的干涉,从而提高出气口114吹出的气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气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刀包括:
壳体,具有容置腔、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均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隔板具有过风孔,所述过风孔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不同,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过所述过风孔的中部,并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隔板的宽度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底板,所述上盖和底板连接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隔板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板,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10mm~14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为6mm~1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孔的形状为矩形、腰型、梯形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气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孔为多个,多个所述过风孔呈矩阵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刀,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行的所述过风孔之间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气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板依次排列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CN202211044869.7A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气刀 Active CN115354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4869.7A CN115354257B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气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4869.7A CN115354257B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气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54257A CN115354257A (zh) 2022-11-18
CN115354257B true CN115354257B (zh) 2023-07-25

Family

ID=84005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4869.7A Active CN115354257B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气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5425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84790B2 (ja) * 1997-11-18 2001-07-09 大同鋼板株式会社 溶融金属めっきの余剰めっき液の除去装置
KR20020047352A (ko) * 2000-12-13 2002-06-22 이구택 폭방향 에어압력편차를 제거한 에어 나이프
EP2045349A1 (en) * 2007-10-05 2009-04-08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hot-dip coating of metal strips
KR101184493B1 (ko) * 2010-05-20 2012-09-19 현대하이스코 주식회사 탑 드로스 발생 방지 효과가 있는 용융아연 도금 라인용 가스 와이핑 장치
ITMI20111131A1 (it) * 2011-06-21 2012-12-22 Danieli Off Mecc Dispositivo di generazione di getto di gas per processi di rivestimento di nastri metallici
KR101758717B1 (ko) * 2016-05-17 2017-07-18 동국제강주식회사 표면 품질이 우수한 용융도금강판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질소구름을 형성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아연-알루미늄합금도금강판을 제조하는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54257A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059753A (en) Air circulating apparatus for floating material in web form
CN115354257B (zh) 一种气刀
JPWO2013183598A1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におけるガス出口領域の水切り構造
JP2000513055A (ja) フローテーションドライヤユニット
KR20170014843A (ko) 분리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연료전지 스택
CN217509891U (zh) 雾化底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09955132U (zh) 静压箱
CN215542449U (zh) 一种回风风嘴装置及烘箱设备
CN215063028U (zh) 一种分配器及包含该分配器的降膜蒸发器
CN111836685B (zh) 气体喷出喷嘴及炉、以及加工膜的制造方法
CN220728847U (zh) 风刀组件和烘干装置
CN115970988B (zh) 一种涂布装置和系统
CN116651711B (zh) 烘干系统及涂布机
CN220514654U (zh) 匀风装置、烘烤系统及涂布机
CN111189282A (zh) 风道组件及冰箱
CN109720366B (zh) 轨道车辆的空调风道和轨道车辆
WO2023148842A1 (ja) 加湿装置
CN220658212U (zh) 匀风装置、烘烤系统及涂布机
CN219829425U (zh) 薄片烘干用风刀机构和烘箱
CN116371700B (zh) 隔膜涂布机烘箱、烘道及涂布机
CN214088605U (zh) 一种裸铝线连续退火后的冷却雾化装置
CN211026898U (zh) 一种挤压涂布用下模头和挤压涂布机构
CN220672626U (zh) 燃料电池的加湿器
CN217685783U (zh)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18092280U (zh) 一种静压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