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1477A - 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1477A
CN115341477A CN202211083101.0A CN202211083101A CN115341477A CN 115341477 A CN115341477 A CN 115341477A CN 202211083101 A CN202211083101 A CN 202211083101A CN 115341477 A CN115341477 A CN 115341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ving
construction
asphalt mixture
pouring type
type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831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东黎
李桐
付小莲
蔡良
张园华
陈豫建
冯正红
朱东明
梁辉
王员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Jiujiang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Jiujiang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Jiujiang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Jiujiang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831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14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1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14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2Grating or flooring for bridges; Fastening railway sleepers or tracks to bridges
    • E01D19/125Grating or flooring for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沥青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分为左幅施工和右幅施工,左幅和右幅对称施工,且没有先后顺序;左幅的摊铺方法包括摊铺机施工区域和人工摊铺区域;所述摊铺机施工区域的施工顺序依次为:第一机动车道、第三机动车道、第二机动车道、人非通道;所述人工摊铺区域的施工顺序依次为:中央分隔带、吊索区、人非通道。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能够保证施工的连续进行,节约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减少施工接缝,提高施工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
背景技术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Guss asphalt是指在高温(220℃~260℃)下拌和,依靠混合料自身的流动性摊铺成型无须碾压的一种高沥青含量与高矿粉含量、空隙率小于1%的沥青混和物,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结合料包括普通沥青或改性沥青、特立尼达湖沥青TLA或是两者的混合(一般TLA 25~30%),细集料(<2mm)一般为石灰石,粗集料为玄武岩碎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源于德国,并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
浇筑式沥青混合料整体性好,防水性能优良,期望使用寿命为20年以上,在服务期内性能表现良好,维修量很小。它通常用作桥面铺装的下层,在重交通条件下,浇筑式沥青混合料可以作为基层,上面加铺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浇筑式沥青混合料时表面上撒布石屑,并把石屑压入热沥青混合料表面,撒布的石屑可以提高铺装层稳定性及力学性能。浇筑式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初期投资较高,但其寿命周期成本及优良的路用性能,与普通铺装材料相比则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一般沥青摊铺需要考虑到拌合站的供料情况、运距,桥梁两端头是否能够都通车行走等因素影响。因为沥青摊铺机和运输车的工作区间的长度约20m,施工中若采用退行摊铺,则沥青摊铺机和运输车的工作区间长度均需人工摊铺,费工费时,且摊铺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因为退行摊铺,运输车只能在冷却成型后的沥青上行走,而浇筑式沥青冷却的时间,需要根据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配比、环境温度等确定,一般夏季浇筑式沥青冷却需要5~6小时,冬季浇筑式沥青冷却需要3~4小时,无法保证连续摊铺,降低了施工的效率。浇筑式沥青在摊铺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会影响平整度,后期也容易出现损伤,且由于浇筑式沥青是自流平,温度高,冷却时间长,难以实现浇注式沥青摊铺的连续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分为左幅施工和右幅施工,左幅和右幅对称施工,且没有先后顺序;
左幅的摊铺方法包括摊铺机施工区域和人工摊铺区域;
所述摊铺机施工区域的施工顺序依次为:第一机动车道、第三机动车道、第二机动车道、人非通道直线区间;
所述人工摊铺区域的施工顺序依次为:中央分隔带、吊索区、人非通道曲线区间;
所述每个区域的摊铺顺序按照由低到高侧的顺序进行。
优选的,所用浇筑式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时设有边侧限制,所述边侧限制采用厚度比浇筑式沥青设计的厚度少1~5mm,1.8~2.2m长的钢制模板,所述边侧限制设置在车道连接处的边缘。
优选的,根据钢板表面情况及摊铺机轨道行驶宽度,打点设置摊铺宽度,然后设置边侧限制钢制模板,调整熨平板高度,保证熨平板在统一水平线上,做到等厚摊铺。
优选的,摊铺机的熨平板的前方布料板左右移动,把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开,摊铺机向前移动把沥青混合料整平到控制厚度。在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接缝处,沿接缝贴一条沥青类贴封条,依靠温度使其软化,与已铺装层之间形成良好结合。然后将摊铺机高度调至铺装层相同高度,待布料板将混合料均匀铺开后,便可开动摊铺机进行正常摊铺。接缝处新铺的混合料如出现松散麻面情况,应立即人工进行处理。
优选的,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产生气泡时采用带尖头的工具刺破,排出内部空气,使其充分致密。
优选的,运输至现场的浇筑式沥青混合料应进行温度测量和流动性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摊铺,待摊铺的浇筑式沥青混合料温度降至155~165℃,人工撒布4.95~9.5mm的预拌0.5~1%沥青的碎石,并用重18~22kg的铁滚筒将碎石压入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中;所述0.5~1%沥青的碎石用量为3~6kg/m2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一个车道摊铺完成后,若是相邻两车道摊铺的话,cooker车会掉头,在刚摊铺完成的浇筑式沥青上cooker车行走就会有压痕,影响平整度,后期也容易出现损伤,加上浇筑式沥青是自流平,温度高,一车道摊铺完,还未完全冷却成型,也无法满足调头及行走的要求。一个车道摊铺完成,cooker车(沥青摊铺车)间隔施工另一个车道或者另一幅车道的同时,可以保证先浇筑的浇筑式沥青冷却成型满足车辆掉头及行走的要求,从而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因为通常沥青在拌合站生产是大批量的生产,且浇筑式沥青从拌合站生产后采用cooker车运输的时间通常应控制在4小时内,运输、摊铺都是连续施工的,间隔车道施工可以保证连续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示意图,其中①对应的第一机动车道、②对应的第二机动车道、③对应的第三机动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分为左幅施工和右幅施工,左幅和右幅对称施工,且没有先后顺序;
左幅的摊铺方法包括摊铺机施工区域和人工摊铺区域;
所述摊铺机施工区域的施工顺序依次为:第一机动车道、第三机动车道、第二机动车道、人非通道直线区间;
所述人工摊铺区域的施工顺序依次为:中央分隔带、吊索区、人非通道曲线区间;
所述每个区域的摊铺顺序按照由低到高侧的顺序进行。
在本发明中,所用浇筑式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时设有边侧限制,所述边侧限制采用厚度比浇筑式沥青设计的厚度少1~5mm,对于35mm厚的浇筑式沥青,优选为32mm,1.8~2.2m长的钢制模板,优选为2m,所述边侧限制设置在车道连接处的边缘。
在本发明中,根据钢桥面及摊铺机轨道行驶宽度,打点设置摊铺宽度,然后设置边侧限制钢制模板,调整熨平板高度,保证熨平板在统一水平线上,做到等厚摊铺,所述摊铺厚度根据具体钢桥来设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每隔2~3m采用细铁丝针插法进行厚度控制,确保摊铺厚度。
在本发明中,摊铺机的熨平板的前方布料板左右移动,把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开,摊铺机向前移动把沥青混合料整平到控制厚度。在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接缝处,沿接缝贴一条沥青类贴封条,依靠温度使其软化,与已铺装层之间形成良好结合。然后将摊铺机高度调至铺装层相同高度,待布料板将混合料均匀铺开后,便可开动摊铺机进行正常摊铺。接缝处新铺的混合料如出现松散麻面情况,应立即人工进行处理。
在本发明中,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产生气泡时采用带尖头的工具刺破,排出内部空气,使其充分致密。
在本发明中,运输至现场的浇筑式沥青混合料应进行温度测量和流动性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摊铺,待摊铺的浇筑式沥青混合料温度降至155~165℃,人工撒布4.95~9.5mm的预拌0.5~1%沥青的碎石,优选为6.5~8mm的预拌0.6~0.8%沥青的碎石,并用重18~22kg的铁滚筒,优选为19~21kg,将碎石压入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中;所述0.5~1%沥青的碎石用量为3~6kg/m2,优选为4~5kg/m2
在本发明中,遇等料以及天气变化时,需设置施工缝:使用边侧限制的钢制或木制挡板,切割成与浇注式摊铺宽度相同长度,放置于设置施工接缝的位置,将摊铺机提升起少许,从横向挡板上移出,抵住横向挡板,人工手持抹板将混合料抹至紧贴挡板,并抹平敲打击实。固定横向挡板,待混合料冷却后,方可拆除挡板。最后应使混凝土具有垂直的横向截面,并敲掉松散混合料。在接缝处铺筑浇注式混合料之前,沿接缝贴一条沥青类贴封条,将摊铺机高度调至铺装层相同高度,待布料板将混合料均匀铺开后,便可开动摊铺机进行正常摊铺。
在本发明中,由于桥面不能进行整幅摊铺,施工中会产生纵向接缝。用于边侧限制的挡板涂刷一层隔离剂,并待浇筑式沥青混合料冷却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挡板,使接缝保持光滑垂直的横截面;
在进行纵向接缝的施工前,应检查原沥青混凝土接缝界面,及时除去出现麻面、松散以及和下层发生脱落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确保整个铺装的密实性和整体性。在摊铺机后,应安排专门人员对接缝出现漏铺以及麻面的地方及时处理,如有需要另进行喷枪加热使原铺装的混合料软化,并用工具搓揉,使其表面平整,并压入预拌沥青碎石。
在本发明中,对于边界处的处理,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在行车道边缘处会留一定宽度由人工刮平,该边缘处理应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的布料器将混合料刮至铺装边缘,人工用小型磨具将其抹平。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于2020年3月在九江琴湖大桥主桥钢桥面摊铺浇注式沥青混合料,该桥左幅护栏宽0.25m,人非通道宽4.95米、吊索区宽2.8m,安全区宽0.25m,机动车车道宽13.5m,1.5m中央分隔带,右幅对称分布。钢桥面分多层设计,铺装设计总厚度72mm,结构组成为:35mm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35mm浇注式沥青混凝土(GA-10)+2.0mm防水粘结体系。
该钢桥面35mm厚的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分为左幅施工和右幅施工,左幅和右幅对称施工即可;
左幅的摊铺方法包括摊铺机施工区域和人工摊铺区域;
摊铺机施工区域的施工顺序依次为:第一机动车道、第三机动车道、第二机动车道、人非通道直线区间;
人工摊铺区域的施工顺序依次为:中央分隔带、吊索区、人非通道曲线区间。
在车道连接处的边缘采用32mm厚、2m长的钢制钢模作为边侧限制;
在摊铺之前,根据钢板表面情况及摊铺机轨道行驶宽度,打点设置摊铺宽度,然后设置边侧限制钢模,调整熨平板高度至35mm,保证熨平板在统一水平线上,且做到等厚摊铺;施工中每隔2m采用细铁丝针插法进行厚度控制,确保摊铺厚度。
根据摊铺机及桥面宽度设定合理的摊铺宽度,本工程机动车道摊铺的宽度为4.5m,人非通道直线区间摊铺的宽度为4.95m,摊铺的宽度避免了接缝位于行车道轮迹带内;
浇筑式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前后应控制混合料的温度,混凝土料摊铺前,摊铺机的预热温度应达到160~200℃,对于混合料的出料温度应控制在220~250℃。
Cooker倒行至摊铺机前方,把混合料通过其后面的卸料槽直接卸在钢桥面板上,摊铺机的熨平板的前方布料板左右移动,把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开,摊铺机向前移动把沥青混合料整平到控制厚度,紧跟摊铺机后。对接缝进行加热并由工人使用木制的刮板修整,摊铺机应带有红外加热设备,用于对先铺路面的加热,保证与新铺的沥青混合料形成整体,接缝处连接可靠。在摊铺机行走过后,再采用喷枪进行加热,使新旧混合料变软;同时人工用工具搓揉,使结合部位进一步结合良好,消除接缝。
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部分气泡,应采用带尖头的工具刺破,排出内部空气,使其充分致密,等摊铺的混合料降至160℃,人工撒布7mm的预拌0.8%沥青的碎石(用量为4kg/m2),并人工用重20kg的铁滚筒将碎石压入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中,拆除边侧限制之前,让铺装层冷却,留下一个轮廓清晰的边侧连接。摊铺机行走速度应尽可能放慢,以便与拌和运输能力相匹配(整平能力适当低于拌和能力)。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该方法能够保证施工的连续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分为左幅施工和右幅施工,左幅和右幅对称施工,且没有先后顺序;
左幅的摊铺方法包括摊铺机施工区域和人工摊铺区域;
所述摊铺机施工区域的施工顺序依次为:第一机动车道、第三机动车道、第二机动车道、人非通道直线区间;
所述人工摊铺区域的施工顺序依次为:中央分隔带、吊索区、人非通道曲线区间;
所述每个区域的摊铺顺序按照由低到高侧的顺序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浇筑式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时设有边侧限制,所述边侧限制采用厚度比浇筑式沥青设计的厚度少1~5mm,1.8~2.2m长的钢制模板,所述边侧限制设置在车道连接处的边缘,避开钢梁纵隔板的位置,且与钢梁顶板U肋焊接点错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钢板表面情况及摊铺机轨道行驶宽度,打点设置摊铺宽度,然后设置边侧限制钢制模板,调整熨平板高度,保证熨平板在统一水平线上,做到等厚摊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其特征在于,摊铺机的熨平板的前方布料板左右移动,把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铺开,摊铺机向前移动把沥青混合料整平到控制厚度;在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接缝处,沿接缝贴一条沥青类贴封条,依靠温度使其软化,与已铺装层之间形成良好结合,然后将摊铺机高度调至铺装层相同高度,待布料板将混合料均匀铺开后,便可开动摊铺机进行正常摊铺,接缝处新铺的混合料如出现松散麻面情况,应立即人工进行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产生气泡时采用带尖头的工具刺破,排出内部空气,使其充分致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输至现场的浇筑式沥青混合料应进行温度测量和流动性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摊铺,待摊铺的浇筑式沥青混合料温度降至155~165℃,人工撒布4.95~9.5mm的预拌0.5~1%沥青的碎石,并用重18~22kg的滚筒将碎石压入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中;所述0.5~1%沥青的碎石用量为3~6kg/m2
CN202211083101.0A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 Pending CN1153414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3101.0A CN115341477A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3101.0A CN115341477A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1477A true CN115341477A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56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83101.0A Pending CN115341477A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14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2858A (zh) 一种软土基质路面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法
CN106120524B (zh) 一种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
CN104264570B (zh) 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贯入式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CN104631267A (zh) 试车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
CN111485468B (zh) 预混式泡沫沥青基层及底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方法
CN110453560A (zh) 一种青砼路面施工工艺
CN113089470A (zh) 一种桥面高韧超薄磨耗层及其施工方法
US4324504A (en) Method of sealing bridge deck joints
CN110258236A (zh) 一种高性能钢渣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CN112211198A (zh) 一种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施工工艺
CN106587835A (zh) 一种冷拌式水泥乳化沥青混凝土及其铺装方法
CN111455770A (zh) 一种基于再生材料的沥青路面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205894A (zh) 钢桥面板铺装下层的施工方法
CN101481901A (zh) 中央分隔带浇注式沥青砼施工方法
CN110273337A (zh) 沥青道路施工方法
CN105064207A (zh) 一种高性能钢桥面铺装结构
CN106320127B (zh) 一种再生沥青路面
CN115110371A (zh) 一种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的施工方法
CN213625024U (zh) 一种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结构
CN107476159A (zh) 直投法改性sbs沥青路面施工工法
CN112301826B (zh) 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结构及该路面的快速养生方法
CN113389107A (zh) 一种同步摊铺就地冷再生的铣刨、拌和、摊铺、压实方法
CN115341477A (zh) 一种钢桥面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法
CN114016430B (zh) 一种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方法
CN112962380B (zh) 一种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