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5906A - 光盘驱动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盘驱动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5906A
CN115335906A CN202180023712.3A CN202180023712A CN115335906A CN 115335906 A CN115335906 A CN 115335906A CN 202180023712 A CN202180023712 A CN 202180023712A CN 115335906 A CN115335906 A CN 115335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isc
optical disk
spindle motor
roller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37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本顺
中川和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335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5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means for moving the turntable or the clamper towards the dis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01Details
    • G11B17/0402Servo control
    • G11B17/0404Servo control with parallel drive roll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15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adapted for discs of different siz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Moving Of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驱动器,其能够将光盘的中心引导至主轴电机的位置,同时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基架(2)包括止动部(26a、26b),止动部(26a、26b)与到达主轴电机(11)的位置的光盘的外边缘接触并限制光盘的向后移动。切换臂(80)包括接触部(82a、82b),在已到达主轴电机(11)的位置光盘置于之间的情况下,接触部(82a、82b)位于与止动部(26a、26b)相反的一侧。切换臂(80)利用接触部(82a、82b)将光盘推向止动部(26a、26b)。

Description

光盘驱动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驱动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下列出的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均公开了一种可以安装在诸如游戏机、个人计算机或视听(AV)设备等电子设备中的光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包括与通过形成在光盘驱动器的前表面中的插入口插入的光盘接触并将光盘输送到主轴电机的位置的传送辊以及将已到达主轴电机的位置的光盘磁性固定到主轴电机的夹持滑轮。
[引文清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5-022780A
[专利文献2]JP 2015-022779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光盘驱动器各自还包括将光盘的中心引导到主轴电机的位置的机构。然而,该机构是使用多个臂来实现的,因此存在每个光盘驱动器具有大量部件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盘驱动器,该光盘驱动器能够将光盘的中心引导到主轴电机的位置,同时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器包括配置为接收光盘的插入口、位于插入口后方且远离插入口的主轴电机、配置为将插入通过插入口的光盘传送到主轴电机的位置的机构、框架,包括配置为与已经到达主轴电机的位置的光盘的外边缘接触以限制光盘向后移动的止动部,以及偏压构件,包括横跨已到达主轴电机的位置的光盘位于与止动部相对的一侧的接触部,所述偏压构件配置为使用所述接触部将所述光盘推向所述止动部。根据本发明,可以将光盘的中心引导到主轴电机的位置,同时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驱动器1的分解透视图。
图2A是底架的顶视图。
图2B是底架的透视图。
图2C是沿图2A所示线c-c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描绘顶架和布置在顶架中的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表示传送机构的构成部件的透视图。
图5是传送辊和辊支架的后视图。
图6是底架的右侧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表示加载电机和齿轮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齿轮和辊支架的左侧视图。
图9A是滑块、齿轮和辊支架的左侧视图,描绘了滑块位于第一滑动位置的情况。
图9B是滑块、齿轮和辊支架的左侧视图,描绘了滑块位于第二滑动位置的情况。
图10A是顶架的俯视图,表示光盘驱动器中没有光盘的情况。
图10B是沿图10A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11是顶架的俯视图,表示将光盘放入光盘驱动器的插入口的情况。
图12A是顶架的俯视图,表示将光盘放置在光盘驱动器的驱动位置的情况。
图12B是沿图12A所示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切换臂和旋转臂的背侧的透视图。
图14是基架和顶架的透视图。
图15是基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16A是底壳的底视图。
图16B是沿图16A所示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驱动器1的分解透视图。在下面的描述中,图1中描绘的X1和X2被描述为左方向和右方向,Y1和Y2表示前方向和后方向,Z1和Z2表示上方向和下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述的主轴电机11的轴线CB(参照图10B、图12B)上,在主轴电机11上放置光盘的状态下,假设从主轴电机11朝向光盘的方向为为“向上”,相反的方向被假定为“向下”。此外,在与主轴电机11的轴线CB垂直的方向中,相对于主轴电机11的设置位置设置插入口的方向被假定为“向前”,相反的方向为被认为是“向后”。另外,假设垂直于主轴电机11的轴线CB的平面是水平面。此外,在构件(部件)中,最上端位置、最下端位置、最左端位置、最右端位置、最前端位置和最后端位置分别假定为上端、下端、左端、右端、前端和后端。此外,将至少包括上端、下端、左端、右端、前端或后端的构件的一部分分别假定为上端部、下端部、左端部、右端部、前端部或后端部。
<1.光盘驱动器的构造>
光盘驱动器1被收纳在诸如游戏机、个人计算机、AV设备等电子设备所具备的机壳内。如图1所示,光盘驱动器1包括基架2(基座单元)。基架2通常呈板状,光盘置于基架2上。基架2包括用作使光盘旋转的转盘的主轴电机11。主轴电机11围绕垂直于基架2的上表面的轴线CB(见图10B和12B)旋转。此外,基架2包括安装主轴电机11的电路板、光学拾取器(光学元件)、使光学拾取器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电机等。
注意,光盘例如是压缩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蓝光光盘(注册商标)等。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光盘驱动器1对应于直径12cm的光盘。
此外,光盘驱动器1包括底架3。如图1所示,底框3呈盒状,在底架3内配置诸如基架2等各种构件。另外,光盘驱动器1包括附接到底架3的上侧的顶架4。顶架4通常呈板状并附接至底架3,以与底架3一起构成容纳基架2、传送辊20、辊支架50、加载电机60和后述的齿轮61a~61g(参照图7)的内壳。底架3和顶架4可以包括树脂。
图2A是底架3的顶视图,图2A是底架3的透视图。图2A和2B描绘了其中设置有各种构件的底架3。如图2A和2B所示,基架2和附接有传送辊20的辊支架50设置在底架3内。此外,滑块70设置在底架3的外部。
底架3呈盒状,在底架3的前上边缘处包括矩形切口部31。切口部31和顶架4的前端部的下边缘(大致呈板状)板构成插入口,光盘插入其中。插入插入口的光盘被放置在底架3和顶架4之间。更具体地,光盘被放置在位于底架3内的传递辊20和顶架4之间,由传送机构A(例如传送辊20)传送,并因此置于设置在底架3内的基架2和顶架4之间。
图3是描绘顶架4和设置在顶架4中的构件的分解透视图。如图3所示,夹持滑轮12、开关板15、切换臂80、旋转臂90、第一限位臂110、第二限位臂120以及多个弹簧85、96和116设置在顶架4中。下面将详细描述每个构件。
此外,如图1所示,光盘驱动器1包括作为与光盘驱动器1的最外壳相对应的外壳的构成部件的底壳5和盖6。底壳5的形状像盒子,包括底架3和顶架4的内壳容纳在底壳5内。这样,外壳(底壳5和盖6)覆盖整个内壳(底架3和顶架4),从而可以抑制灰尘进入光盘驱动器1的内部或底架3的内部。此外,底壳5和盖6可以由金属形成。这允许抑制电磁波进入光盘驱动器1的内部以及从光盘驱动器1泄漏。
矩形孔部H形成在底壳5的前表面中。当从正面看光盘驱动器1时,孔部H重叠在形成于底架3中的切口部31上并且与切口部31一起构成用于光盘驱动器的插入口。换句话说,光盘驱动器1包括对应于设置有插入口的构件的底壳5和的底架3。
此外,光盘驱动器1包括传送光盘的传送机构A、对准光盘的定心机构B、固定光盘的夹持机构C、以及抑制光盘驱动器1的振动的振动抑制机构D。传送机构A配置为将从光盘驱动器1的外部插入插入口的光盘传送到主轴电机11的位置,并将置于主轴电机11上的光盘传送到插入口的外部。定心机构B是用于定位光盘的机构,使得光盘的中心位置与对应于主轴电机11的旋转中心的轴线CB的位置(以下也称为驱动位置)对齐。夹持机构C是用于将光盘固定在驱动位置的机构。振动抑制机构D是用于抑制当光盘在驱动位置旋转时在基架2中发生的振动传递到内壳(底架3和顶架4)和外壳(底壳5和盖6)的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传送机构A设置在底架3上,定心机构B设置在基架2和顶架4上,C设置在顶架4上,振动抑制机构D设置在基架2、底架3和底壳5中。下面将描述传送机构A、定心机构B、夹持机构C和振动抑制机构D。
<2.传送机构>
将描述传送机构A。传送机构A包括传送辊20,该传送辊20将通过光盘驱动器1的插入口插入的光盘向主轴电机11的位置传送。传送辊20布置成与插入光盘驱动器1的插入口(底架3的切口部31和顶架4之间的空间)的光盘接触。在本实施例中,传送辊20位于光盘通过的传送路径下方。因此,传送辊20与光盘的下表面接触,沿前后方向传送光盘。
基架2设置在底架3的内部,安装在基架2中的主轴电机11设置在底架3的构成插入口的切口31的后方并远离切口。另外,在底架3的内部,附接到辊支架50的传送辊20布置在基架2的前方。
如图2B所示,光盘驱动器1包括弹簧25,该弹簧25配置为沿朝向光盘通过的传送路径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为向上)偏压传送辊20。弹簧25附接到相对于辊支架50的中心在辊支架50的左侧形成的孔部53。弹簧25偏压辊支架50和传送辊20以将传送辊20置于传送位置。这使得传送辊20(下面描述的左辊21L和右辊21R)与光盘的下表面接触。
传送机构A通过从加载电机60接收的动力而动作。传送辊20在与光盘的下表面接触的传送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来自加载电机60的动力而旋转传送辊21,以朝向主轴电机11的位置传送通过插入口(底框3的切口31)插入的光盘。传送辊20能够通过后述的传送辊位置操作机构在传送辊20接触并传送光盘的传送位置(第一辊位置)和远离传送位置的退避位置(第二辊位置)之间移动。退避位置是传送辊20位于光盘的传送路径下方且远离光盘的传送路径且不与光盘接触的位置。
图4是表示传送机构A的构成部件的透视图。如图4所示,传送辊20包括可绕轴线CL(第一轴线)旋转的左辊21L(左辊部分)和可绕轴线CR(第二轴线)旋转的右辊21R(右辊部分),左辊21L和右辊21R沿横向方向排列。左辊21L和右辊21R是分离地形成的筒状构件。因此,可以容易地形成如上所述的分离构件的左辊21L和右辊21R。
传送辊20设置在顶架4的下方。如图3所示,顶架4在分别对应于构成传送辊20的左辊21L和右辊21R的位置处包括开口41L和41R。在传送辊20处于传送位置的情况下,左辊21L和右辊21R的外侧部分分别放置在开口41L和41R内。
如图4所示,左辊21L在左端部具有轴部22L,在右端部具有联接部23L。同样,右辊21R在右端部具有轴部22R,在左端部具有联接部23R。左辊21L和右辊21R通过联接部23L、23R联接。联接部23L固定到左辊21L,联接部23L的顶端形成为框架状。同样地,联接部23R固定到右辊21R,联接部23R的顶端形成为框架状。在传送辊20的中心位置,通过将联接部23L、23R中的一个的顶端装配到另一个的框架中,联接部23L、23R相互联接。左辊21L、右辊21R可以具有相同的框架形状。
通过使联接部23L、23R相互连接,能够使与左辊21L的左端部和右辊21R的右端部之一对应的第一端部相对于与另一端部对应的第二端部沿上下方向移动,轴线CL和CR的相对位置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在联接部23L、23R分别固定到支撑部51Lb、51Rb且轴线CL、CR之间的角度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端部相对于第二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当用户插入光盘时,即使在光盘横向未对准的情况下,左辊21L的左端部或右辊21R的右端部也沿上下方向移动,且保持辊之间的角度。因此,左辊21L和右辊21R在光盘的预定区域与光盘接触,允许保持光盘被夹持的状态。此外,例如,与左辊21L和右辊21R独立移动以改变轴线CL和CR的相对位置的结构相比,保持轴线CL和CR的相对位置不变的本实施例具有结构简单,可以减少光盘驱动器1的部件数量。
构成传送辊20的左辊21L和右辊21R附接到单个辊支架50,由辊支架50可旋转地支撑。如上所述,一个辊支架50支撑左辊21L和右辊21R,与例如两个支架分别支撑左辊21L和右辊21R的结构相比,该结构能够减少光盘驱动器1的部件数量。
图5是传送辊20和辊支架50的后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辊支架50包括支撑左辊21L的轴部22L的支撑部51La、支撑左辊21L的联接部23L的支撑部51Lb、支撑右辊21R的轴部22R的支撑部51Ra、支撑右辊21R的联接部23R的支撑部51Rb。如图4和下述图8所示,支撑部51La呈环状。另外,支撑部51Lb、51Rb呈向上开口的圆弧状。轴部22L和联接部23L、23R装配在支撑部51Lb、51Rb的内部。此外,支撑部51Ra是装配在形成于右辊21R的轴部22R的右端的孔中的突起。
支撑左辊21L的联接部23L和右辊21R的联接部23R的支撑部51Lb、51Rb位于支撑左辊21L的轴部22L和右辊21R的轴部22R的支撑部51La、51Ra的下方。因此,左辊21L的轴线CL和右辊21R的轴线CR相对于水平面(垂直于主轴电机11的轴线CB的平面)倾斜。如图5所示,将盘状的光盘O沿水平面插入到光盘驱动器1的插入口中,并传送到主轴电机11的位置。由此,左辊21L的轴线CL和右辊21R的轴线CR相对于放置在传送辊20上的光盘O倾斜。
左辊21L的轴线CL倾斜成使得轴线CL与光盘O之间的距离从传送辊20的左端部朝向传送辊20的中心部分逐渐增加。同样地,右辊21R的轴线CR倾斜成使得轴线CR和光盘O之间的距离从传送辊20的右端部朝向传送辊20的中心部分逐渐增加。由于左辊21L和右辊21R的轴线CL和CR如上所述倾斜,所以左辊21L和右辊21R可以与光盘O接触,除了光盘O的记录数据的区域(具有对应于距光盘O的中心预定距离的半径的圆形区域)。
辊支架50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中的一个可以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另一个移动。因此,左辊21L的左端部和右辊21R的右端部中的一个(第一端部)能够相对于另一端部(第二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右辊21R的右端部对应的轴部22R能够相对于与左辊21L的左端部对应的轴部22L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辊支架50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由底架3支撑。如图4所示,辊支架50在左端部具有轴部52L,在右端部具有轴部52R。辊支架50包括沿横向方向的轴线CA并且可沿轴线CA旋转。轴部52L、52R是分别从辊支架50向左右突出的圆筒状的突起,位于辊支架50的轴线CA上且在横向方向上相互分离。如图2B所示,形成于辊支架50的左端部的轴部52L装配到形成于底架3的轴承部33L中。另外,形成于辊支架50的右端部的轴部52R装配到形成在底架3中的轴承部33R中。如图4所示,辊支架50的轴线CA位于传送辊20的前方且远离传送辊20。因此,当辊支架50绕轴线CA旋转时,附接至辊支架50的传送辊20绕着轴线CA旋转移动。该移动允许传送辊20在传送辊20(左辊21L和右辊21R)接触光盘的传送位置和位于传送位置下方且远离传送位置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被支撑部(轴部52L或轴部52R)形成在辊支架50的右端部和左端部之一处,并且支撑部(轴承部33L或轴承部33R)支撑被支撑部,且由底架3形成。被支撑部和支撑部可以形成为允许被支撑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辊支架50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中的一个能够相对于另一个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左辊21L的左端部和右辊21R的右端部中的一个(第一端部)能够相对于另一端部(第二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换言之,根据插入的光盘的状态,辊支架50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在上下方向上移位,从而左辊21L的左端部和右辊21R的右端部中的一个(第一端部)相对于另一端部(第二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这使得可以根据光盘的状态维持光盘和辊之间的适当连接状态。
图6是底架3的右侧面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A、图2B、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架3具有构成底架3的右端部(盒的右框部)的右侧壁部32R。在右侧壁部32R中,形成轴承部33R。在辊支架50被弹簧25向上偏压的情况下,在辊支架50的轴部52R和底架3的轴承部33R之间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间隙d。间隙d允许,在轴承部33R的内部,辊支架50的右端部(轴部52R)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请注意,在图6中,轴承部33R形成为切口,但轴承部33R也可以是上下方向细长的槽。
此外,如图2B所示,底架3包括构成底架3的左端部(盒的左框部)的左侧壁部32L。另外,在底架3的内部,形成有左内壁部34,其形状为平板,与左侧壁部32L平行。左轴承部33L形成在左内壁部34中,使得辊支架50的轴部52L装配在轴承部33L中。在轴承部33L的内部,辊支架50的左端部(轴部52L)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
传送机构A包括使传送辊20旋转的传送辊驱动机构。辊驱动机构可以联接到左辊21L的左端部或右辊21R的右端部中的沿上下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一个(第二端部)。如上所述,当辊驱动机构设置在上下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第二端部时,能够容易地将辊驱动机构与传送辊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架3的轴承部33L限制辊支架50的左端部(轴部52L)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从而限制与左辊21L的左端部对应的轴部22L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此外,如图4所示,齿轮24附接到与左辊21L的左端部对应的轴部22L,传送辊驱动机构(后述的齿轮61e)联接到该齿轮24。齿轮24的旋转中心轴线位于左辊21L的轴线CL上。注意,在与允许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右辊21R的右端部(第一端部)对应的轴部22R上没有附接与传送辊驱动机构附接的齿轮。
图7是表示加载电机60和齿轮61a~61g的分解透视图。图8是齿轮61b至61g和辊支架50的左侧视图。齿轮61a是蜗轮,装配在加载电机60的旋转轴上,与齿轮61b啮合。构造为蜗轮的齿轮61允许相对于加载电机60的轴的旋转速度实现一定的减速比。此外,如图8所示,齿轮61b与齿轮61a、61c啮合。齿轮61c与齿轮61b、61d和61f啮合。齿轮61d与齿轮61c和61e啮合。齿轮61e与齿轮61c以及与左辊21L联接的齿轮24啮合。齿轮61f与齿轮61c、61g啮合。
作为使传送辊20旋转的传送辊驱动机构的一部分,传送机构A包括将加载电机60的旋转传递至传送辊20的第一传动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61a至61e对应于第一传动机构。即,加载电机60的旋转经由与齿轮61a至61e对应的第一传动机构传递至齿轮24。然后,齿轮24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以使附接有齿轮24的左辊21L和经由联接部23R与左辊21L的联接部23L联接的右辊21R沿与齿轮24旋转相同的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以与齿轮24旋转相同的速度旋转。如图8所示,加载电机6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构成第一传动机构的前端的齿轮61e的后方。注意,第一传动机构不限于齿轮并且可以包括带等。
此外,传送机构A包括辊支架50和滑块70,作为移动传送辊20的位置的传送辊位置操纵机构。如图2B所示,滑块70安装在底架3的左端部(左侧壁部32L)。滑块70用作将传送辊20移动到传送辊20接触光盘的传送位置(第一辊位置)和远离传送位置且传送辊20与光盘分离的位置(第二辊位置)的传送辊操作构件。
图9A和9B是滑块70、齿轮和辊支架50的左侧视图。在底架3的左端部,滑块70可以在第一滑动位置(第一操作构件位置)和第二滑动位置(第二操作构件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滑动位置位于第一滑动位置的前方且远离第一滑动位置。图9A示出了滑块70位于第一滑动位置的情况,而图9B示出了滑块70置于在第一滑动位置前方的第二滑动位置的情况。如图9A所示,当滑块70位于第一滑动位置时,传送辊20位于传送位置。此外,如图9B所示,当滑块70处于第二滑动位置时,传送辊20位于传送位置下方的缩回位置。
如图2B所示,滑块70的前端部装配在形成于底架3的左端部(左侧壁部32L)的引导孔35内。面向前且向下倾斜的引导面71形成在滑块70的前端部,并且如图4所示,被引导部54形成在辊支架50的左端部。被引导部54从辊支架50向左突出。当滑块70从第一滑动位置移动到第二滑动位置时,在底架3内或引导孔35内,辊支架50的被引导部54与滑块70的引导面71接触,并被引导面71顶起。此时,辊支架50沿轴线CA旋转,以将位于轴线CA后方的传送辊20移动到缩回位置(参见图9B)。
辊支架50的前端部构成遮挡光盘驱动器1的插入口的遮挡部55。辊支架50被滑块70推动而绕轴线CA旋转,因此位于轴线CA前方。此时,遮挡部55置于传送辊20的上方,挡住光盘驱动器1的插入口。因此,在将光盘置于主轴电机11上时,能够防止用户试图进一步将另一光盘插入插入口。
作为使传送辊20的位置移动的传送辊位置操纵机构,传送机构A包括加载电机60和将加载电机60的旋转传递给作为传送辊操作构件的滑块70的第二传动机构。如图9B所示,在滑块70的内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齿条状的被操作部72,被操作部72与齿轮61g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61a至61c、61f、61g对应于第二传动机构。随着齿轮61g旋转并且齿轮61与被操作部72啮合,滑块70向前或向后移动。如图2B和7所示,加载电机6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构成第二传动机构的后端的齿轮61g的前方。注意,第二传动机构不限于齿轮并且可以包括带等。
此外,传送机构A包括分配机构,该分配机构与将加载电机60的旋转传递至传送辊20的第一传动机构和将加载电机60的旋转传递至用作传送辊操作构件的滑块70的第二传动机构中的每一个接合,分配机构将加载电机60的旋转分配给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因此,能够抑制加载马达60的旋转的传输路径变长。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分配机构包括中间齿轮61c,该中间齿轮61c是与对应于直接附接到加载电机60的部件的齿轮61a(蜗轮)不同的构件。用作分配机构的齿轮61c与仅包括在第一传动机构中的齿轮61d和仅包括在第二传动机构中的齿轮61f啮合。
此外,构成第一传动机构的一些构件相对于分配机构设置在第一方向上,而构成第二传动机构的一些构件相对于分配机构设置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如图8所示,在构成分配机构的齿轮61c的前方布置有包含在构成第一传动机构但不构成第二传动机构的构件中的齿轮61d、61e,齿轮61f、61g布置在齿轮61c的后方,齿轮61f、61g包含在构成第二传动机构而不构成第一传动机构的构件中。因此,与例如仅构成第一传动机构的构件和仅构成第二传动机构的构件沿相同方向布置在分配机构的前方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允许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的两个路径传动机构缩短。由此,能够使光盘驱动器1整体小型化,并且能够减少因传输路径变长而引起的转矩损失。
如图7所示,光盘驱动器1包括保持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加载电机的保持器62。加载电机60装配在保持器62中,并且齿轮61c至61g由保持器62支撑。如图2B和7所示,加载电机60和构成第一和第二传动机构的齿轮61a至61g被保持器62保持,同时被布置在大致呈盒形的底架3的内左端部处。在这点上,传送辊20设置在加载电机60、齿轮61a至61g和保持器62的前面。换句话说,传送辊20布置成比加载马达60、齿轮61a至61g、保持器62更靠近光盘的插入口。因此,在插入口附近,光盘被向后传送,便于光盘的插入。
此外,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设置在底架3的内部,用作传送辊操作构件的滑块70设置在底架3的外部。滑块70布置在大致盒状的底架3的左侧壁部32L的左侧,并隔着左侧壁部32L与齿轮61a至61g相邻地布置。通过如上所述将滑块60设置在底架3的外部,当滑块60沿前后方向移动时,可以防止底架3的内部部件与滑块60发生干涉。
图10A、图11、图12A是表示将各种部件布置于顶架4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A描绘了光盘驱动器1中不存在盘的情况,图11表示将光盘O放入(插入)到光盘驱动器1的插入口的情况,图12A描绘了将光盘驱动器1置于驱动位置的情况。除了加载电机60和齿轮61a至61e(第一传动机构)之外,使传送辊20旋转的传送辊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顶架4中的开关板15和切换臂80。
如图10A所示,开关板15设置在与顶架4的左端部和顶架4的后端部对应的位置。开关板15包括下述的启动开关15a和停止开关15b,其分别布置在开关板15的右端部和左端部。开关板15通过配线等与加载马达60电连接。启动开关15a和停止开关15b配置为控制加载电机的驱动周期(驱动加载电机的周期)。更具体地,启动开关15a和停止开关15b配置为检测光盘的位置并根据检测到的光盘的位置控制加载电机60的旋转。启动开关15a被按下以启动加载电机60(见图11)的旋转。此外,当在启动开关15a被按下的状态下停止开关15b被按下时,加载电机60的旋转停止(参见图12A)。
如图2A和12A所示,从主轴电机11的旋转轴线(轴线CB)的方向观察,加载电机60设置在加载电机60重叠在放置在主轴电机11的位置的光盘O上的位置处。因此,例如,与将加载电机60设置在放置在主轴电机11的位置的光盘O的后面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允许缩短第一传动机构的路径,加载马达60的旋转沿该路径被传递到传送辊20。这能够减少由用于加载马达60的旋转的细长传输路径引起的转矩损失。
此外,如图12A所示,开关板15配备有用于控制加载电机的驱动周期的启动开关15a和停止开关15b,从主轴电机11的旋转轴线(轴线CB)的方向观看,开关板位于置于主轴电机11的位置的光盘O的后面。因此,例如,与将开关板15设置在开关板15重叠在放置在主轴电机11的位置处的光盘O上的位置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允许光盘驱动器1在上下方向上小型化。
切换臂80还用作对被传送到主轴电机11的位置的光盘进行定位的定心机构B。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个切换臂80。切换臂80设置在与顶架4的右侧和后侧对应的位置,具有沿着顶架4的外边缘弯曲的形状。切换臂80的一端(前端部)延伸到光盘的插入口,并且切换臂80的另一端(后端部)延伸到顶架4的左侧和后侧。切换臂80包括管状的且附接到顶架4的被支撑部81。切换臂80能够围绕沿上下方向延伸通过被支撑部81的中心的轴线(旋转中心轴线)旋转。如图12A所示,切换臂80的旋转中心轴线设置在与第一平面(包括图12A中的线b-b的平面)的右侧和第二平面(包括图12A中的线b'-b'的平面)的后侧(与下述接触部82a相反的一侧)对应的位置处,第一平面沿前后方向延伸通过主轴电机11的旋转中心轴线(轴线CB),第二平面垂直于第一平面并通过主轴电机11的旋转中心轴线(轴线CB)延伸。当切换臂80的旋转中心轴线如上所述设置在主轴电机11的后方时,切换臂80可以设置有从旋转中心轴线到前端的一定长度,允许切换臂80的前端部在横向方向上设置有一定的可移动范围。
如图3所示,弹簧85附接到切换臂80。在图10A所示的顶架4的俯视图中,弹簧85顺时针偏压切换臂80。此外,切换臂80包括与顶架4的内部结构接触的板簧部分86。
切换臂80的前端部到达顶架4内的传送辊20(形成于顶架4的开口41R)的前方的区域。如图3所示,切换臂80包括向下突出的两个接触部82a和82b。接触部82a形成在切换臂80的前端部,接触部82b形成在接触部82a和被支撑部81之间。另外,相对于横向方向倾斜延伸的开口42a和42b形成在顶架4的右侧。开口42a和42b在前后方向上隔着开口41R并列形成。切换臂80的接触部82a、82b在上下方向贯通形成于顶架4的开口部42a、42b。接触部82a、82b的顶端部每个到达位于底架3内且由光盘通过的传送路径。
切换臂80包括形成在切换臂80的后端部以操作启动开关15a和停止开关15b的开关操作部83。在顶架4的内部,开关操作部83在横向方向上与开关板15相邻。如图10A所示,在光盘驱动器1中不存在光盘O的情况下,开关操作部分83既不推动启动开关15a也不推动停止开关15b。如图11所示,在将光盘O插入光盘驱动器1的插入口的情况下,光盘O的边缘向右推动接触部82a,使切换臂80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逆时针移动(被支撑部分81的中心)。开关操作部83因此仅推动启动开关15a。由此,加载电机60开始旋转,经由第一传动机构(齿轮61a至61e)将旋转传递至传送辊20。然后,传送辊20旋转以将放置在传送辊20上的光盘O向主轴电机11的位置传送。
此外,当光盘O被传送到主轴电机11的位置时,光盘O的边缘向右推动接触部82b。因此,切换臂80进一步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被支撑部81的中心)逆时针移动,并且开关操作部83推动启动开关15a和停止开关15b两者。然后,加载电机60的旋转停止,经由第一传动机构旋转的传送辊20的旋转也停止。如上所述,当光盘O被传送到主轴电机11的位置时,加载电机60的旋转停止,因此可以降低光盘驱动器1的功耗。
使传送辊20的位置移动的传送辊位置操纵机构除了辊支架50、加载电机60、齿轮61a至61c、61f和61g(第二传动机构)和滑块70之外,还包括布置于顶架4的旋转臂90(可动构件)。如图3所示,旋转臂90包括盘状的基部91,位于顶架4的内部,位于开关板15的前方,在前后方向上与开关板15相邻。旋转臂90包括管状的被支撑部92,该被支撑部92位于基部91的中心位置并附接到顶架4。旋转臂90在被支撑部92的中心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旋转中心轴线旋转。弹簧96附接到旋转臂90的内侧。在顶架4的俯视图(图10A)中,弹簧96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被支撑部分92的中心)顺时针偏压旋转臂90。
图13是表示切换臂80和旋转臂90的后侧的透视图。如图13所示,在旋转臂90的基部91上,在远离被支撑部92的位置形成有向下突出的接触部93。此外,如图3所示,在顶架4的左侧形成有沿横向方向呈圆弧状延伸的开口43。旋转臂90的接触部93在上下方向上贯穿顶架4的开口43。接触部93的顶端部到达位于底架3内并由光盘通过的传送路径。如图13所示,旋转臂90的接触部93位于切换臂80的接触部82a、82b的后方。换言之,切换臂80的接触部82a、82b位于旋转臂90的接触部93的前方。
旋转臂90响应于接近主轴电机11的位置的光盘的碰撞而移动。在图11的顶视图中,在将插入光盘驱动器1的插入口的光盘O传送到主轴马达11的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在旋转臂90上的接触部93被盘的边缘向左推动,从而使旋转臂90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被支撑部分92的中心)逆时针旋转。
此外,如图3所示,旋转臂90设置有从旋转臂90的输出边缘部(更具体地,下文描述的突出部98)朝向被支撑部92延伸的槽部94。如图2B所示,滑块70包括覆盖底架3的左侧壁部32L的一部分的盖部75以及在盖部75的右端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部76。在顶架4的左侧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开口44,滑块70的轴部76贯通该开口44的内部。即,轴部的顶端部76设置在顶架4内。
如图4所示,形成于滑块70的轴部76装配到形成于旋转臂90的槽部94内。在该状态下,旋转臂90的逆时针旋转使槽部94的位置向前移动。在这点上,槽部94的边缘向前推动轴部76,从而也向前移动滑块70。当滑块70处于图9A所示的第一滑动位置时,形成在滑块70内部的齿条状被操作部72不与构成第二传动机构的齿轮61g啮合。在这点上,旋转臂90通过插入光盘驱动器1的光盘推动而旋转,并且旋转臂90的槽部94将滑块70的轴部76向前推出,使滑块70内的被操作部72与齿轮61g啮合。随后,滑块70向下推动辊支架50以将传送辊20置于缩回位置。如上所述,在将光盘传送到主轴电机11的位置的过程中,滑块70开始移动,因此在光盘放置在主轴电机11上之后,传送辊20可以移动到缩回位置。
<3.定心机构>
现在,将描述使传送机构A传送的光盘的中心位置与主轴电机11的中心位置(驱动位置)对齐的定心机构B的构造。图14是基架2和顶架4的透视图。定心机构B由基架2和设置在顶架4中的切换臂80实现。
如图14所示,保持主轴电机11的基架2设置有多个止动部26a和26b,它们接触已到达主轴电机11的位置的光盘的外边缘并且限制光盘的向后移动。止动部26a和26b中的每一个呈从基架2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柱状,并且与基架2一体地形成。通过止动部26a和26b一体地形成在保持主轴电机11的基架2上,如上所述,可以抑制止动部26a和26b相对于主轴电机11的位置变化,从而可以抑制光盘的中心位置和驱动位置之间的错位。此外,如图2A所示,两个止动部26a和26b在光盘的旋转方向上彼此远离地设置。另外,两个止动部26a、26b可以一体地形成在附接有主轴电机11的基架2上,也可以固定设置在相对于主轴电机11的预定位置。通过如上所述的多个止动部26a和26b,光盘的中心位置可以稳定地放置在驱动位置。注意,一体地形成在基架2上的止动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或更多。
此外,定心机构B包括用作偏压构件的切换臂80,该切换臂80包括接触部82a和82b,该接触部82a和82b与朝主轴电机11的位置移动的光盘的外边缘接触。切换臂80使用接触部82a和82b使光盘的中心与主轴电机11的位置对齐。切换臂80用作被弹簧85偏压的偏压构件,使得接触部将光盘推向止动部26a和26b。切换臂80和接触部82a、82b用于允许将光盘的中心位置引导到与主轴电动机11的旋转中心对应的驱动位置。另外,由于一个切换臂80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设置多个偏压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光盘驱动器1的部件数量。
如图12A所示,形成在切换臂80上的接触部82a和82b跨过到达主轴电机11的位置的光盘设置在与止动部26a和26b相反的一侧。接触部82a和82b设置在如上所述的第一平面(包括图12A中的线b-b的平面)的右侧和左侧之一。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82a和82b仅设置在上述第一平面的右侧。此外,接触部82a和82b设置在上述第二平面(包括图12A中的线b'-b'的平面)的前侧。
此外,如图2A所示,在基架2中,止动部26b设置在上述第一平面(包括图2A中的线b-b的平面)的另一侧(本实施例中的左侧),并且止动部26a和26b的每个布置在上述第二平面(包括图12A中的线b'-b'的平面)的后侧。当接触部82a和82b以及止动部26a和26b如上所述设置时,传送到主轴电机11的位置的光盘可以在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上被推动,允许允许光盘在这两个方向上对齐。
如上所述,在向主轴电机11的位置传送光盘的过程中,旋转臂90响应与光盘的碰撞而旋转。在这点上,旋转臂90包括作为与切换臂80接合的部分的第一凸出部97a,第一凸出部97a向上突出并且设置从成型为盘状的基部91延伸的臂部91a的端部处。形成在旋转臂90上的槽部94、臂部91a和后述的第二凸出部97b在盘状的基部91的周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如图13所示,在切换臂80的后端部的下表面形成有沟部84。用作构成定心机构B的构件的切换臂80通过沟部84与旋转臂90联接。具体地,定心机构B包括用作联接到充当可动构件的旋转臂90的构件的切换臂80。旋转臂90经由第一凸出部97a与切换臂80接合。当光盘到达主轴电机11的位置时,旋转臂90移动切换臂80,使得切换臂80的接触部82a和82b远离光盘移动。当旋转臂90响应与光盘的碰撞而旋转时,旋转臂90的第一凸出部97a装配在切换臂80的沟部84内以向前推动沟部84的边缘,从而移动切换臂80。因此,切换臂80沿与弹簧85的偏压方向相反的方向(图11中的逆时针方向)移动,并且形成在切换臂80上的接触部82a和82b移动远离放置在主轴电机11的位置(在驱动位置)的光盘。如图12A所示,在光盘O位于驱动位置的情况下,接触部82a和82b远离光盘O的边缘放置。这避免了放置在驱动位置的光盘O与接触部82b和82b之间的接触,允许实现光盘O的平滑旋转。
<4.夹持机构>
现在,将描述将光盘固定在主轴电机11的中心位置(在驱动位置)的夹持机构C。如图3所示,夹持机构C包括夹持滑轮12。夹持滑轮12是将光盘固定在主轴电机11上的构件,能够在夹持滑轮12位于主轴电机11上方且远离主轴电机的位置(第一滑轮位置)和夹持滑轮12接近并保持在夹持滑轮12和主轴电机11之间的光盘的位置(第二滑轮位置)之间移动。夹持滑轮12包括在夹持滑轮12的内中心部的磁体13。另外,配成成固定磁体13的固定构件14附接到夹持滑轮12的内侧。夹持滑轮12通过磁体13的磁力吸附到夹持滑轮12的内侧。
图10B和图12B是表示夹持机构C的操作的图。图10B是沿图10A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图12B是沿图12A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图10A和10B所示的夹持滑轮12放置在第一滑轮位置,图12A和图12B中的夹持滑轮12放置在位于第一滑轮位置下方和前方的第二滑轮位置。当夹持滑轮12位于第二滑轮位置时,在夹持滑轮12和主轴电机11之间施加磁力以将光盘保持在它们之间。因此,光盘与主轴电机11一体旋转。
夹持机构C包括构造成操纵夹持滑轮12的位置的滑轮位置操纵机构。如图3、图10A和图12A所示,滑轮位置操纵机构包括与夹持滑轮12接合并移动夹持滑轮12的位置的第一限位臂110(操纵臂)。此外,构成滑轮位置操纵机构的第一限位臂110和旋转臂90设置在共同的支撑板(顶架4)上,旋转臂90是响应于与光盘的碰撞而旋转并移动第一限位臂110的可动构件。在顶架4内,第一限位臂110设置在顶架4的左侧并且在旋转臂90的前方。具体而言,构成滑轮位置操纵机构的第一限位臂110和用作可动构件的旋转臂90设置在隔着上述第一平面(图10A和图12A中的线b-b)与切换臂80相反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侧)。如上所述,通过将滑轮位置操纵机构设置在顶架4内的与切换臂80相反的一侧,可以有效地利用顶架4的内部空间。
此外,第二限位臂120设置在顶架4的中心位置。第二限位臂120与第一限位臂110一起支撑夹持滑轮12的外周部。如图3所示,在顶架4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开口45。第二限位臂120设置在开口45的内侧。第二限位臂120包括设置在第二限位臂的后端部且沿横向方向设置的轴部121L、121R。第二限位臂120能够围绕在横向方向上延伸通过轴部121L、121R的中心的轴线CE在上下方向上旋转。第二限位臂由未示出的弹簧向上偏压。
第一限位臂110包括扇形基部111和位于该扇形基部111的中心位置的被支撑部112。第一限位臂110可绕轴线CC旋转(见图10B和12B),轴线CC作为沿上下方向延伸通过被支撑部112的中心的旋转中心轴线。此外,弹簧116附接到第一限位臂110。第一限位臂110通过弹簧116的弹性力绕轴线CC逆时针偏压。
此外,夹持滑轮12包括设置在夹持滑轮12的外周部并沿径向突出的两个凸缘部12a和12b。两个凸缘部12a和12b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第一和第二限位臂110和120分别包括支撑夹持滑轮12的支撑部113和122。如图10A所示,支撑部113形成在从第一限位臂110的扇形基部111向外延伸的臂部111a的端部处,支撑部113从端部向后延伸。支撑部122形成在第二限位臂120上并且在横向方向上位于轴部121L和121R之间并且位于轴线CE的前方。在夹持滑轮12被放置在第一滑轮位置的情况下,支撑部113和122被放置在沿上下方向排列的两个凸缘部12a和12b之间,如图10B所示。支撑部113和122因此被捕获在凸缘部12a处。第一限位臂110的支撑部113卡在凸缘部12a的前端,而第二限位臂120的支撑部122卡在凸缘部12a的后端。因此,支撑部113和122抵抗重力和磁体13的磁力支撑夹持滑轮12。
第二限位臂120的支撑部122的后端部设置有从支撑部122的上表面122a向上突出的引导壁122b和从上表面122a向前和向下延伸的斜面122c。如图10B所示,当夹持滑轮12位于第一滑轮位置时,夹持滑轮12被第一限位臂100的支撑部113向后推,并且凸缘部12a的后端边缘与引导壁122b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夹持滑轮12向支撑部122的后方移动,能够抑制夹持滑轮12从支撑部113、122脱离。
如图10A所示,第二限位臂120包括从支撑部122的左侧向前延伸的左臂部123L和从支撑部122的右侧向前延伸的右臂部123R。左右臂部123L和123R在横向方向上彼此远离。切口部124形成在左右臂部123L和123R之间并且向下开口。位于切口部124后面的支撑部122相对于左右臂部123L和123R向上突出。夹持滑轮12装配在左右臂部123L和123R之间(在切口部124内)。形成于夹持滑轮12的凸缘部12a、12b的直径大于切口部124(参照图3)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凸缘部12a、12b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在左右臂部123L和123R上。这允许抑制夹持滑轮12从形成在第二限位臂120中的切口部124的内部脱落。
此外,如图10A所示,第一限位臂110包括从扇形基部111向外突出的突出部114。突出部114重叠在位于第二限位臂120的左臂部123L的前端部的受压部126上,从而向下推动受压部126。如上所述,突出部114向下推动第二限位臂120的前端部(受压部126),从而限制第二限位臂120由于弹簧的弹性力而向上倾斜。如图10B所示,在夹持滑轮12位于第一滑轮位置的情况下,第二限位臂120通过突出部114沿水平面(垂直于主轴电机11的轴线CB的平面)放置。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B所示,第二限位臂120的支撑部122被放置在支撑部122支撑夹持滑轮12的凸缘部12a的位置(以下称为支撑位置),并且支撑部122的上表面122a被放置在沿着水平表面的位置。
此外,第一限位臂110从扇形基部111向外突出,并且包括其中心被切除的凹部115。设置有支撑部113、突出部114和凹部115的臂部111a在第一限位臂110的旋转方向上彼此分开设置。如图12A所示,用作构成夹持滑轮操作机构的构件的第一限位臂110经由凹部115联接到旋转臂90。换句话说,夹持滑轮操作机构包括用作联接到充当可动构件的旋转臂90的构件的第一限位臂110。更具体地,形成在第一限位臂110中的凹部115对应于形成在旋转臂90上的第二凸出部97b的形状,并且第一限位臂110经由凹部115直接联接到旋转臂90的第二凸出部97b,并与旋转臂90互锁。当滑块70移动到第二滑动位置以使旋转臂90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被支撑部92的中心)逆时针旋转时,第一限位臂110的凹部115与旋转臂90的第二凸出部97b接合。第一限位臂110也以由第二凸出部97b拉动的方式围绕轴线CC顺时针旋转。因此,形成在第一限位臂110的臂部111a上的支撑部113向前移动并从夹持滑轮12的凸缘部12a移除。
如图13所示,旋转臂90具有从基部91的外边缘向外突出的突出部98。此外,如图10A所示,向左突出的突出部125形成在第二限位臂120的左臂部123L的左侧表面上。如图12A所示,当旋转臂90逆时针旋转时,旋转臂90的突出部98重叠在第二限位臂120的突出部125上以将突出部125向下推动。因此,位于水平面上的第二限位臂120被进一步向下推动并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限位臂120的支撑部122被放置在图12B所示的位置(以下称为释放位置),支撑部122的上表面122a位于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方向的位置。
如图12B所示,在支撑部122位于释放位置的情况下,支撑部122的上表面122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并且第一限位臂110的支撑部113远离夹持滑轮12的凸缘部12a。因此,当支撑部122移动到释放位置时,凸缘部12a从支撑部122的上表面122a移动到更靠近主轴电机11,以便在位于凸缘部12a前方的斜面122c上滑动。凸缘部12a因此被置于凸缘部12a在凸缘部12a和主轴电机11之间保持光盘的第二滑轮位置。此时,在夹持滑轮12被磁体13的磁力吸附到主轴电机11吸引之前,凸缘部12a与第二限位臂120的左右臂部123L和123R接触。这使得当夹紧滑轮12被吸引到主轴电机11时产生的冲击能够被减小,从而抑制夹持滑轮12由于冲击而移出第二滑轮位置。
此外,旋转臂90在图12A所示的状态下的顺时针旋转释放了旋转臂90的第二凸出部97b与第一限位臂110的凹部115之间的接合,导致第一限位臂110在弹簧116的弹力作用下逆时针旋转。然后,第一限位臂110的支撑部113向后推动置于第二滑轮位置的夹持滑轮12。夹持滑轮12的凸缘部12a在形成于第二限位臂12的斜面122c上移动,并放置于支撑部122上。由此,夹持滑轮12从第二滑轮位置被向上推至位于第二滑轮位置后方和上方的第一滑轮位置,使得光盘能够从驱动位置传送(排出)到插入口的外部。如上所述,第二限位臂120的支撑部122可在图10B所示的支撑位置和图12B所示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5.整体运动>
将描述当光盘插入光盘驱动器1的插入口时所进行的机构的运动。如图11所示,在顶架4的俯视图中,切换臂80的接触部82a被光盘的边缘向右推动,以使切换臂80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被支撑部81的中心)逆时针旋转。形成在切换臂80后端部的开关操作部83推动开关板15的启动开关15a。这启动加载电机60的旋转,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齿轮61a至61e)和齿轮24(见图2B)旋转传送辊20。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构成第一传动机构的齿轮61a至61e之外,构成第二传动机构的齿轮61f和61g也旋转。在传送位置,传送辊20与光盘的下边缘接触,因此,当构成传送机构A的传送辊20旋转时,光盘被朝向主轴电机11传送。
在传送光盘的过程中,光盘的边缘与从旋转臂90向下突出的接触部93(见图13)接触,并且在顶架4的顶视图(图11)中,旋转臂90逆时针旋转。由此,与旋转臂90的槽部94接合的滑块70的受压部73被向前推,形成在滑块70内部的齿条状被操作部72(参照图9A)与构成第二传动机构的齿轮61g啮合。在图9A中,通过加载电机60的旋转,齿轮61g顺时针旋转,因此被操作部72与齿轮61g啮合,从而将滑块70传送到位于第一滑动位置前方的第二滑动位置(见图9B)。然后,形成在滑块70的前端部的引导面71与形成在辊支架50的左端部的被引导部54(见图4)接触,以将辊支架50向下推。因此,传送辊20被置于位于光盘传送路径下方且远离光盘传送路径的缩回位置。
切换臂80被切换臂80的弹簧85的弹性力偏压,形成在切换臂80上的接触部82a和82b从而推动传送的光盘到主轴电机11的位置,引导光盘的中心位置到主轴电机11的旋转轴线(轴线CB)的位置(驱动位置)。此外,形成在切换臂80的后端部的开关操作部83推动开关板15的停止开关15b,从而停止加载电机60的旋转(见图12A)。
同时,在通过加载电机60和第二传动机构(齿轮61a至61c和齿轮61f和61g)将滑块70传送到第二滑动位置的过程中,经由槽部94与滑块70接合的旋转臂90在顶架4的顶视图中进一步顺时针旋转。然而,如图12A所示,旋转臂90的第二凸出部97b与第一限位臂110的凹部115接合,第一限位臂110顺时针旋转。因此,第一限位臂110的支撑部113从限位滑轮12的凸缘部12a脱离。此外,旋转臂90的突出部98向下推第二限位臂120的突出部125,并且第二限位臂120的支撑部122向下倾斜。因此,支撑在第一滑轮位置的限位滑轮12被置于第二滑轮位置,并且磁力被施加在磁体13和主轴电机11之间以将光盘保持在限位滑轮12和主轴电机11之间。这使得光盘能够与主轴电机11一体地旋转。
此外,当光盘到达主轴电机11的位置时,形成在旋转臂90上的第一凸出部97a推动形成在切换臂80中的沟部84(见图13)的边缘,以分离切换臂80的接触部82a和82b与光盘。这允许实现光盘的平滑旋转。
<6.振动抑制机构>
最后,将描述振动抑制机构D。图15是基架2的分解透视图。图16A是构成外壳的底壳5的仰视图。如图15和16A所示,振动抑制机构D由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第一阻尼器130和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第二阻尼器140实现。第一和第二阻尼器130和140包括比如橡胶的弹性体。
如图15所示,第一阻尼器130具有双重结构,包括筒状的外管部131和直径比外筒部131小的筒状的内管部132。内管部132布置在外管部131的内侧的中心位置2。外管部131与内管部132之间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辐条部。辐条部沿着外边缘部131的直径以规则的间隔设置以连接外管部131和内管部132。辐条部在外管部131和内管部132之间弹性弯曲以吸收振动,从而抑制振动在附接到外管部131的构件与附接到内管部132的构件之间传递。
如上所述,基架2包括主轴电机11和对应于光学拾取器的光学元件。基架2容纳在包括底架3和顶架4的内壳中。底架3呈向上开口的盒状,并支撑用作传送机构A的传送辊20。基架2设置在底架3中。在这方面,基架2通过第一阻尼器130固定在内壳(底架3和顶架4)中。在本实施例中,基架2通过第一阻尼器130固定在底架3上。
此外,内壳(底架3和顶架4)经由第二阻尼器140固定在容纳内壳的外壳(底壳5和盖6)中。如上所述,底壳5的形状与底架3类似,呈向上开口的盒状,内壳(底架3和顶架4)固定在底壳5上。在实施例中,底架3通过第二阻尼器140固定在底壳5上。
在许多情况下,光盘的重心与光盘的中心位置稍有偏差。因此,当主轴电机11使光盘旋转时,包括主轴电机11的基架2振动。在这方面,第一阻尼器130和第二阻尼器140分别设置在内壳和外壳中,从而可以抑制基架2的振动传递到外壳,有效地防止振动传递到设置在外面的其他部件。
如图15所示,多个第一阻尼器130装配在形成于基架2的外周部且具有与第一阻尼器130的外周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多个第一阻尼器附接部27中。在这点上,第一阻尼器附接部27是形成在基架2中的弧形切口并且具有足以包围第一阻尼器130的外周部的一半或更多的尺寸。如上所述,第一阻尼器130附接到基架2的外周部的切口,因此无需在基架2内提供用于第一阻尼器130的布置空间。这允许避免增加基架2的尺寸。
图2C是沿图2A中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如图2C所示,第一阻尼器130包括沿周向方向设置在外管部131的外表面中的沟部131a,基架2的第一阻尼器附接部27装配在该沟部131a内。沟部131a设置在与第一阻尼器附接部27接触的部分,即第一阻尼器130的外周部的一半以上。另外,底架3包括从底架3向上突出的第一凸出部36(参见图1)。第一凸出部36通过插入到第一阻尼器130的内管部132的内部而固定到第一阻尼器130。第一凸出部36呈管状,在管的上端具有开口,并包括插入该开口内的铆钉135。这允许抑制第一阻尼器130从底架3的第一凸出部36脱落。此外,由于第一凸出部36在其上端包括开口,所以铆钉135可以从底架3上方插入。
如上所述,第一阻尼器130在横向方向或/和前后方向(平面方向)上附接到基架2,而第一阻尼器130在上下方向(垂直方向)上附接到底架3。第一阻尼器130以相对于基架2在平面方向上可弹性变形的方式附接,第一阻尼器130以相对于底架3在垂直方向上可弹性变形的方式附接。这允许抑制基架2的振动传递到构成内壳的底架3。
如图1所示,底壳5包括多个第二阻尼器附接部56,多个第二阻尼器140附接至该多个第二阻尼器附接部5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阻尼器附接部56形成为圆孔部,配置在朝向底架3向上凹陷的圆形凹部内。如上所述,通过在底壳5的凹陷内形成第二阻尼器附接部56,可以限制第二阻尼器140从底壳5向下突出。
图16B是沿图16A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如图16B所示,第二阻尼器140包括沿周向方向设置在外管部141的外表面上的沟部141a,并且对应于底壳5的第二阻尼器附接部56的孔部的边缘装配在沟部141a内。另外,外管部141的位于沟部141a下方的部分的直径小于外管部141位于沟部141a上方的部分的直径,外管部141的下端的外边缘向上倾斜。外管部141的形状使得能够从上方将第二阻尼器140推入对应于底壳5的第二阻尼器附接部56的孔部内。
此外,如图16B所示,底架3包括从底架3向下突出的第二凸出部37。第二凸出部37通过插入穿过第二阻尼器140的内管部142的内部而固定到第二阻尼器140。第二凸出部37呈管状,在管的下端具有开口,并包括插入该开口内的铆钉145。这允许抑制第二阻尼器140从底架3的第二凸出部37脱落。此外,由于第二凸出部37在其下端包括开口,所以铆钉145可以从底架3和底壳5下方插入。
如上所述,第二阻尼器140在横向方向或/和前后方向(平面方向)上附接到底壳5,而第二阻尼器140在上下方向(垂直方向)上附接到底架3。第二阻尼器140以相对于底壳5在平面方向上可弹性变形的方式附接,而第二阻尼器140以相对于底架3在垂直方向上可弹性变形的方式附接。由此,能够抑制包括底架3的内壳的振动传递到构成外壳的底壳5。如上所述,第一阻尼器130和第二阻尼器140分别设置在底架3的内侧和外侧,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基架2的振动传递到底壳5。
<7.效果>
如上所述,光盘驱动器1包括用作分配机构的齿轮61c,其与齿轮61a至61e中的每一个以及齿轮61a至61c、61f和61g中的每一个啮合。齿轮61a至61e用作将加载电机60的旋转传递至传送辊20的第一传动机构。齿轮61a至61c、61f和61g用作将加载电机60的旋转传递到用作传送辊操作构件的滑块70的第二传动机构。分配机构将加载电机60的旋转分配给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如上所述,本实施例设置有将加载电机60的旋转分配到两个机构的分配机构,可以抑制加载电机60的旋转的传递路径的长度增加,从而能够减小在传递旋转过程中产生转矩损失,例如,与给将加载电机60的旋转传递到传送辊20的第一传动机构和将加载电机60的旋转传递到传送辊操作构件(滑块70)的第二传递机构设置独立路径的情况相比。
此外,传送辊20包括左辊21L和右辊21R,与左辊21L的左端部和右辊21R的右端部中的一个对应的第一端部能够相对于与另一端部对应的第二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轴线CL和轴线CR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因此,即使在插入到光盘驱动器1的插入口中的光盘的位置在横向方向上未对准的情况下,左辊21L的左端部或右辊21R的右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允许维持光盘与左右辊21L、21R的接触。此外,与例如左辊21L和右辊21R独立移动的传送辊相比,传送辊20具有简单的结构,能够减少光盘驱动器1的部件数量。
此外,用作构成定心机构B的偏压构件的切换臂80使用形成在切换臂80上的接触部82a和82b将已经到达主轴电机11的位置的光盘朝向止动部26a和26b推动。因此,光盘的中心位置可以与主轴电机11的旋转中心轴线的位置(驱动位置)对齐。此外,包括接触部82a和82b的一个切换臂80就足够了。因此,与例如使用多个偏压构件来推动光盘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能够减少光盘驱动器1的部件数量。
此外,旋转臂90是响应与接近主轴电机11的位置的光盘的碰撞而移动的可动构件,并构成经由滑块70和辊支架50移动传送辊20的位置的传送辊位置操纵机构。然后,定心机构B和夹持滑轮操作机构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联接到用作可动构件的旋转臂90的构件。在本实施例中,定心机构B和夹持滑轮操作机构分别包括切换臂80和第一限位臂110作为与旋转臂90联接的构件。如上所述,旋转臂90由传送辊位置操纵机构、定心机构B和夹持滑轮操作机构共享,这种结构与不共享旋转臂90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光盘驱动器1的部件数量。
此外,基架2通过第一阻尼器130固定在包括底架3和顶架4的内壳中,内壳固定在包括底壳5和盖6的外壳中,外壳通过第二阻尼器140容纳内壳。这允许限制基架2的振动传递到外壳,有效地防止振动传递到设置在外部的其他部件。此外,与仅在内壳和外壳中的一个中形成阻尼器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消除了增加第一或第二阻尼器130或140的尺寸的需要,允许避免增加光盘驱动器1的尺寸。此外,与在外壳中未设置第二阻尼器140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能够使第一阻尼器130小型化,从而当光盘驱动器1垂直放置时(当光盘驱动器1被放置为光盘驱动器1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之一位于另一个之上时),能够减少基架2与由底架3支撑的传送机构A之间的错位。
<8.变型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光盘驱动器1,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例如,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包括相对于上述光盘驱动器1的结构的横向对称结构。换言之,横向位置关系可以颠倒。在这种情况下,描述中的“左”、“右”、“顺时针”和“逆时针”可以分别替换为“右”、“左”、“逆时针”和“顺时针”。例如,设置在底架3内部的加载电机60、齿轮24和61a至61g、齿轮保持件62和滑块70可以设置在沿前后方向延伸通过主轴电机11的旋转中心轴线(轴线CB)的平面的右侧。另外,也可以通过辊支架50的右轴部52R限制上下方向的移动,通过辊支架50的左轴部52L允许上下方向的移动。此外,在顶架4的内部,开关板15和第一限位臂可以设置在右侧,而切换臂80可以设置在左侧。形成在切换臂80上的接触部82a和82b可以排他地布置在沿前后方向延伸通过主轴电机11的旋转中心轴线(轴线CB)的平面的左侧。
此外,定心机构B和夹持滑轮操作机构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与旋转臂90联接的构件(构成传送辊位置操纵机构的可动构件)。与定心机构B和夹持滑轮操作机构不共享旋转臂90的情况相比,这种构造还能够减少光盘驱动器1的部件数量。

Claims (12)

1.一种光盘驱动器,包括:
插入口,配置成接收光盘;
主轴电机,位于插入口后方,远离插入口;
将插入通过插入口的光盘传送到主轴电机的位置的机构;
框架,包括止动部,该止动部构造成与已经到达主轴电机的位置的光盘的外边缘接触,以限制光盘的向后移动;和
偏压构件,包括接触部,该接触部位于横跨已到达主轴电机的位置的光盘与止动部相对的一侧,该偏压构件配置为使用接触部将光盘推向止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
所述框架保持主轴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
所述止动部一体地形成在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
接触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仅设置在延伸穿过主轴电机的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一平面的右侧或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
所述偏压构件的数量是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还包括:
夹持滑轮,配置成将光盘固定在主轴电机上;和
夹持滑轮操作机构,配置为操纵夹持滑轮的位置,其中
夹持滑轮操作机构横跨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穿过主轴电机的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一平面设置在与偏压构件相反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
接触部位于沿前后方向延伸并穿过主轴电机的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一平面的右侧和左侧之一上,并且位于与所述第一平面正交延伸并穿过主轴电机的旋转中心轴线的第二平面的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
偏压构件配置为可围绕旋转中心轴线旋转,该旋转中心轴线位于横跨第二平面与接触部相对的一侧并且位于第一平面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
配置成传送光盘的机构包括配置成接触并传送光盘的传送辊、配置成使传送辊旋转的加载电机、以及配置成检测光盘的位置的开关,以及
偏压构件包括配置为操作开关的开关操作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
框架包括作为止动部的多个止动件,所述多个止动件在光盘的旋转方向上彼此分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还包括:
可动构件,配置成在将光盘向主轴电机的位置传送的过程中,响应与光盘的碰撞而移动,其中
可动构件与偏压构件接合,并且当光盘到达主轴电机的位置时,移动偏压构件使得接触部移动远离光盘。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配置成容纳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的机壳。
CN202180023712.3A 2020-03-30 2021-03-25 光盘驱动器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3359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1439 2020-03-30
JP2020061439 2020-03-30
PCT/JP2021/012746 WO2021200608A1 (ja) 2020-03-30 2021-03-25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5906A true CN115335906A (zh) 2022-11-11

Family

ID=77927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3712.3A Pending CN115335906A (zh) 2020-03-30 2021-03-25 光盘驱动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62760A1 (zh)
JP (1) JP7464697B2 (zh)
CN (1) CN115335906A (zh)
WO (1) WO20212006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22413A1 (ja) * 2022-12-06 2024-06-13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18254B (en) * 1988-04-30 1992-11-11 Alpine Electronics Inc Disc player
JPH02183458A (ja) * 1989-01-09 1990-07-18 Clarion Co Ltd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JP3021291B2 (ja) * 1994-07-27 2000-03-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JP3033535B2 (ja) * 1997-07-30 2000-04-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114863B2 (ja) * 1997-11-29 2000-12-04 タナシン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機の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4054133B2 (ja) * 1999-05-25 2008-02-27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792104B2 (ja) * 2000-05-26 2006-07-05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3845590B2 (ja) * 2002-02-28 2006-11-15 タナシン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のセンタリング装置
JP3892369B2 (ja) 2002-09-03 2007-03-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TWI259444B (en) * 2003-10-06 2006-08-01 Lite On It Corp A ladder-type positioning pillar
JP2006048837A (ja) 2004-08-05 2006-02-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2006302377A (ja) * 2005-04-19 2006-11-02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JP4882547B2 (ja) 2006-06-29 2012-02-22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2012027967A (ja) * 2010-07-21 2012-02-09 Jvc Kenwood Corp ディスク搬送機構及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12181887A (ja) * 2011-02-28 2012-09-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JP2013131266A (ja) * 2011-12-21 2013-07-04 Clarion Co Ltd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5886248B2 (ja) * 2013-07-17 2016-03-16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6559110B2 (ja) * 2016-09-29 2019-08-14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18179150A (ja) * 2017-04-13 2018-11-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歯車移動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200608A1 (zh) 2021-10-07
JP7464697B2 (ja) 2024-04-09
US20230162760A1 (en) 2023-05-25
WO2021200608A1 (ja)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7795C (zh) 光盘驱动装置
EP1308948B1 (en) Changer-type disk device
CN115335906A (zh) 光盘驱动器和电子设备
CN115380328A (zh) 光盘驱动器和电子设备
CN115349148A (zh) 光盘驱动器和电子设备
CN115335907A (zh) 光盘驱动器和电子设备
CN104299627A (zh) 光盘驱动器
JP5991694B2 (ja)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TW200805263A (en) Disk drive unit
CN115362503A (zh) 光盘驱动器和电子设备
WO2005038797A1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3976696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806692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796215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992599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4278453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992598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WO2012104938A1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272980A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2008204597A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3208749A (ja) ディスク装置のカートリッジ保持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