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23509A - 一种丝线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丝线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23509A
CN115323509A CN202211061329.XA CN202211061329A CN115323509A CN 115323509 A CN115323509 A CN 115323509A CN 202211061329 A CN202211061329 A CN 202211061329A CN 115323509 A CN115323509 A CN 115323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ilk
send
room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613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23509B (zh
Inventor
陈培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Boru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Boru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Borui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Boru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6132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23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23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3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23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3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8Cooling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leaving the spinneret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丝线冷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包括能送出混合水汽的冷空气的制冷机主体、连通于制冷机主体出气口且供丝线在内部传送的送丝管,制冷机主体出气口连通有中间房,中间房连通有将送丝管设置在内部的送丝房,中间房连通有穿设于送丝房且连通于送丝管的送气管,送丝管供丝线送出一端设有出丝板,出丝板贯穿开设有数个供丝线穿设的穿丝口,送丝管设置出丝板一端处贯穿开设有送丝管口,中间房和送丝房之间连通有回气管,回气管设有将送丝房中空气送入至中间房的回气风机,以对制冷机送出的冷空气进行一个较为充分且有效的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丝线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丝线冷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丝线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纺丝过程中,在将丝线通过喷丝板送出后由于还具备较高的温度,需要进行冷却,然后再进行卷绕,以使得卷绕时的丝线温度适宜,且丝线之间不易出现粘结的情况。
现有纺丝冷却主要是通过蒸发式制冷机产生具备一定水汽的冷空气,并将冷空气直接送入至供丝线传送的管道中,使得对应的管道内气温降低并且还能保持一定的湿度。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将冷空气直接送入至管道中,冷空气容易从管道供丝线送出一端处直接溢出,使得冷空气在温度还较低的情况下便散入空气,难以对制冷机送出的冷空气进行一个较为充分且有效的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对制冷机送出的冷空气进行一个较为充分且有效的利用,本申请提供一种丝线冷却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丝线冷却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包括能送出混合水汽的冷空气的制冷机主体、连通于制冷机主体出气口且供丝线在内部传送的送丝管,所述制冷机主体出气口连通有中间房,中间房连通有将送丝管设置在内部的送丝房,中间房连通有穿设于送丝房且连通于送丝管的送气管,送丝管供丝线送出一端设有出丝板,出丝板贯穿开设有数个供丝线穿设的穿丝口,送丝管设置出丝板一端处贯穿开设有送丝管口,中间房和送丝房之间连通有回气管,回气管设有将送丝房中空气送入至中间房的回气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冷机主体将冷气先送入至中间房内,再经由送气管使得冷气送入至送丝管内,然后在回气风机的作用下,使得冷气能够经由送丝管口和回气管送回至中间房,并且在搭配出丝板的设置,以尽可能降低温度还保持较低的冷气直接从送丝管供丝线穿出的一端开口处流出的量,使得冷气能够进行一个充分且有效的循环利用,并且也有助于降低制冷机主体的能耗,同时中间房和送丝房的设置,使得整个送丝管的温度能够进行一个更加平缓的温度调节,使得在整个中间房和送丝房中空气稳定后,温度不易出现较大的变化,使得丝线冷却温度能够较好维持稳定,有助于提升全部丝线的冷却质量。
可选的,所述出丝板朝向送丝管内部的一侧设有数个内管,内管远离出丝板一端的高度高于送丝管口的高度,每个内管均对应连通于一个穿丝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送丝管内冷气趋向于送丝管口移动的过程中,会有一小部分冷气进入至内管中,继而使得送丝管外部的常温空气难以进入至送丝管内,使得送丝管内部气温不易出现较大变化,使得丝线在送丝管内能获得较为充分的冷却效果。
可选的,每个所述内管均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两个半矩管,每个半矩管均分为连接于出丝板的底段、连接于底段的中段和连接于中段远离底段一端的上段,中段连接于底段的一端高度高于中段连接于上段的一端高度,每个内管的一个半矩管中段两端处均转动连接有换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使得送丝管内的冷气不易直接经由内管送出,使得在中间段处外部常温空气和送丝管内的冷气相接触,以减少送丝管内冷气经由上段、中段和底段送出的量。
可选的,所述中段连接于上段的底部处贯穿开设有出水孔,出丝板呈倾斜,出丝板最低点一侧靠近于送丝管口,送丝管外壁固定连接有承接送丝管口处流下的冷凝水的接水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段处冷气和常温气体进行接触,使得常温气体中的水汽容易冷凝,冷凝水能够经由出水孔及时排出并落至出丝板上,然后从送丝管口中送出并进入至接水盒中。
可选的,所述回气管呈倾斜,回气管连通于中间房的一端高度高于回气管连通于送丝房的一端高度,回气管连通于送丝房的一端位于接水盒正上方,回气管内设有能喷出水雾的回气管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送回至中间房的冷气中较大部分水汽留在送丝管以及送丝房内,为此使用回气管喷头对送回中间房的冷气进行加湿,使得中间房送入至送气管中的冷气能够较好保持一定湿度。
可选的,所述回气管喷头进水口连通有高压水泵,高压水泵进水口连通于接水盒,接水盒连通有向接水盒内送水的输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送气管中的冷凝水进行较好的再利用。
可选的,所述送气管呈倾斜,送气管连通于送丝管的一端为送气管的最低点,送气管内设有喷出水雾的送气管喷头,送气管喷头进水口连通于高压水泵的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气管喷头对送入至送丝管的冷气进行加湿,以使得在回气风扇送回的冷气量较大时,送入至送气管中的冷气湿度足够。
可选的,所述中段连接于底段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中段片,中段片和中段内壁之间存在间距,中段片和中段内壁存在间距一侧为中段片的最高点,中段片位于两个换向轮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外部常温空气更加不易大量经由中段进入至上段,并且送丝管内冷气更加不易经由中段或是底段送出送丝管内。
可选的,所述中段片连接于中段的一侧底部处贯穿开设有下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常温空气在中段片处容易产生冷凝水,冷凝水能经由下水口流动至出水孔处,使得中段片处不易积压较多的冷凝水。
可选的,所述送气管连通于送丝管的一端底部处设有挡水板,挡水板上部和送气管内壁之间存在间距,挡水板连接于送气管一侧开设有板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气管内底壁上因送气管喷头喷出的水雾而形成的水珠沿着送气管的倾斜底部内壁流动,然后受到挡水板的阻挡再从板口下落,使得送丝管中的穿送的丝线不易受到水珠的冲击。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尽可能降低温度还保持较低的冷气直接从送丝管供丝线穿出的一端开口处流出的量,使得冷气能够进行一个充分且有效的循环利用,并且也有助于降低制冷机主体的能耗;
2.使用回气管喷头对送回中间房的冷气进行加湿,使得中间房送入至送气管中的冷气能够较好保持一定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将送丝房和送丝管进行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图1的基础上对中段和挡水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制冷机主体;2、送丝管;3、中间房;31、下水口;32、送气管喷头;33、挡水板;34、板口;35、板安装口;36、密封门;4、送丝房;41、上段;42、换向轮;43、出水孔;44、内管;45、接水盒;46、回气管喷头;47、高压水泵;48、输水管;49、中段片;5、送气管;51、出丝板;52、穿丝口;53、回气管;55、回气风机;56、送丝管口;57、半矩管;58、底段;59、中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参照图1,包括制冷机主体1,制冷机主体1可为蒸发式制冷机,制冷机主体1出气口连通有中间房3,中间房3远离制冷机主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且连通有送气管5,送气管5远离中间房3一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送丝房4,中间房3内部空间小于送丝房4的内部空间,送丝房4内部上下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呈竖直的送丝管2,送丝管2上端处外部喷丝板喷出的丝线经由送丝管2传动至送丝管2底端处卷绕至外部筒子上。送气管5位于送丝房4中一端固定连接且连通于送丝管2上端,使得送丝管2中的丝线获得冷却。
参照图1和图2,送丝管2底端竖直外壁贯穿开设有送丝管口56,送丝房4朝向中间房3的竖直侧面固定连接且连通有回气管53,回气管53远离送丝管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通于中间房3底部处,回气管53管身固定连接有回气风机55,回气风机55固定连接于送丝房4朝向中间房3的竖直侧面,回气风机55将送丝房4中的空气送入至中间房3内,以使得送丝管2中的冷气能够从送丝管口56中进入至送丝房4并经由回气管53送回至中间房3内,使得在从上至下经过送丝管2后还保持较低温度的冷气能够送回至中间房3,然后和中间房3中的冷气进行混合后再进入至送丝管2内,以对冷气进行充分利用。
参照图1和图2,送丝管2背离送丝管口56的侧面处开设有板安装口35,板安装口35处铰接有密封门36,送丝管2内部通过螺丝可拆卸连接有靠近于送丝管2底端的出丝板51,出丝板51通过板安装口35进行安装,出丝板51周边设置密封条以使得冷气不易从送丝管2和出丝板51连接处外泄,出丝板51上表面贯穿开设有一排数个的穿丝口52,每个穿丝口52供数根丝线穿过,每个穿丝口52均对应安装有内管44,每个内管44均包括通过螺丝进行可拆卸连接的一组两个半矩管57,同组两个半矩管57拼接后的截面呈矩形框,同组两个中一个半矩管57固定连接于出丝板51且另一个半矩管57紧密贴合于出丝板51,以便在最初穿设丝线时,将出丝板51取下,并且将每组中一个半矩管57取下,便于丝线的穿设。
参照图2和图3,每个半矩管57均能分为呈竖直的底段58、呈倾斜的中段59和呈竖直的上段41,底段58连接于出丝板51,底段58上段固定连接于中段59的最高处一端,中段59最低处一端固定连接于上段41底端,上段41底端贴近于出丝板51表面,上段41上端高度高于送丝管口56上部高度,使得在送丝管2内的冷气向送丝管口56中流出时,有一部分冷气会进入至上段41内,使得外部常温空气不易进入至送丝管2内。固定连接于出丝板51的半矩管57的中段59两端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换向轮42,使得丝线能够在不接触于半矩管57内壁进行传送方向的改变。上段41上端的开口面积大于上段41的底端开口面积,使得丝线在上段41中穿设的过程中不易接触于上段41内壁。
参照图3,固定于出丝板51的半矩管57的中段59高度最高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中段片49,中段片49紧密抵接于能远离出丝板51的半矩管57的内壁,中段片49位于两个换向轮42之间,中段片49上侧朝向于高度较高的换向轮42供丝线进入一侧处且和中段59内部存在间距,以供丝线顺利穿过,也使得中段片49能够尽可能多的将中段59隔断,使得冷气能尽可能少量经过中段片49而外泄。中段片49底部贯穿开设有下水口31,使得外部常温空气在中段片49靠近上段41的侧面处形成的冷凝水能够经由下水口31流至中段59底端处。中段59底端处贯穿开设有出水孔43,出水孔43供冷凝水下流至出丝板51上。
参照图1,出丝板51上表面呈略微的倾斜,出丝板51靠近送丝管口56一侧的高度为出丝板51的最低点,出丝板51上表面的最低点一侧处齐平于送丝管口56的底部高度,使得出丝板51上的冷凝水能够朝向送丝管口56移动并排出。送丝管2四个竖直外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接水盒45,接水盒45外部形状呈矩形框,接水盒45上表面高度低于送丝管口56的底部高度,接水盒45上表面开口形状也为矩形框,接水盒45上表面呈倾斜,且接水盒45上表面以连接于接水盒45开口一侧处为最低点。
参照图1,接水盒45底面通过管道连通有高压水泵47,回气管53上部固定连接有向回气管53内喷洒水雾的回气管喷头46,送气管5上部固定连接有向送气管5内喷洒水雾的送气管喷头32,高压水泵47出水口通过管道(图中未示出)连通于回气管喷头46和送气管喷头32,使得送气管5和回气管53内的冷气能够获得加湿。送气管5和回气管53均呈倾斜,送气管5连接于中间房3的一端为送气管5的最高处,使得送气管5底部内壁上的水珠能够朝向送丝管2流动。
参照图2和图4,送气管5最低点一端端面处固定连接有挡水板33,挡水板33上表面高度高于送气管5内部底面最低侧的高度,使得送气管5内的水珠不易沿着送气管5的倾斜方向进入至送丝管2内,使得丝线不易受到水珠的冲击,挡水板33底部开设有板口34,板口34贯穿于挡水板33朝向送丝管2的竖直侧面,板口34上部高度高于送气管5内部底面最低侧的高度,使得送气管5中的水珠能够从板口34处竖直下落。回气管53连接于中间房3的一端为回气管53的最高处,回气管53位于送丝房4中的一端位于接水盒45正上方,使得回气管53中的水珠能够落至接水盒45中,并且回气管53进气口靠近于送丝管口56,使得送丝管2中的冷气能够更加趋向于从送丝管口56中送出。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实施原理为:制冷机主体1向中间房3内送出冷气,冷气再经由送气管5进入至送丝管2内以对送丝管2中传送的丝线进行冷却。同时回气风机55将送丝房4中的空气经由回气管53送入至中间房3内,使得送丝管2中的空气能够趋向于从送丝管口56中流动至送丝房4内,使得冷气能够经由回气管53送入至中间房3内并和中间房3的冷气进行混合后再送入至送丝管2内。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包括能送出混合水汽的冷空气的制冷机主体(1)、连通于制冷机主体(1)出气口且供丝线在内部传送的送丝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主体(1)出气口连通有中间房(3),中间房(3)连通有将送丝管(2)设置在内部的送丝房(4),中间房(3)连通有穿设于送丝房(4)且连通于送丝管(2)的送气管(5),送丝管(2)供丝线送出一端设有出丝板(51),出丝板(51)贯穿开设有数个供丝线穿设的穿丝口(52),送丝管(2)设置出丝板(51)一端处贯穿开设有送丝管口(56),中间房(3)和送丝房(4)之间连通有回气管(53),回气管(53)设有将送丝房(4)中空气送入至中间房(3)的回气风机(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丝板(51)朝向送丝管(2)内部的一侧设有数个内管(44),内管(44)远离出丝板(51)一端的高度高于送丝管口(56)的高度,每个内管(44)均对应连通于一个穿丝口(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内管(44)均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两个半矩管(57),每个半矩管(57)均分为连接于出丝板(51)的底段(58)、连接于底段(58)的中段(59)和连接于中段(59)远离底段(58)一端的上段(41),中段(59)连接于底段(58)的一端高度高于中段(59)连接于上段(41)的一端高度,每个内管(44)的一个半矩管中段(59)两端处均转动连接有换向轮(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59)连接于上段(41)的底部处贯穿开设有出水孔(43),出丝板(51)呈倾斜,出丝板(51)最低点一侧靠近于送丝管口(56),送丝管(2)外壁固定连接有承接送丝管口(56)处流下的冷凝水的接水盒(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管(53)呈倾斜,回气管(53)连通于中间房(3)的一端高度高于回气管(53)连通于送丝房(4)的一端高度,回气管(53)连通于送丝房(4)的一端位于接水盒(45)正上方,回气管(53)内设有能喷出水雾的回气管喷头(4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管喷头(46)进水口连通有高压水泵(47),高压水泵(47)进水口连通于接水盒(45),接水盒(45)连通有向接水盒(45)内送水的输水管(4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管(5)呈倾斜,送气管(5)连通于送丝管(2)的一端为送气管(5)的最低点,送气管(5)内设有喷出水雾的送气管喷头(32),送气管喷头(32)进水口连通于高压水泵(47)的出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59)连接于底段(58)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中段片(49),中段片(49)和中段(59)内壁之间存在间距,中段片(49)和中段内壁存在间距一侧为中段片(49)的最高点,中段片(49)位于两个换向轮(4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片(49)连接于中段(59)的一侧底部处贯穿开设有下水口(31)。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丝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管(5)连通于送丝管(2)的一端底部处设有挡水板(33),挡水板(33)上部和送气管(5)内壁之间存在间距,挡水板(33)连接于送气管(5)一侧开设有板口(34)。
CN202211061329.XA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丝线冷却装置 Active CN115323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1329.XA CN115323509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丝线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1329.XA CN115323509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丝线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3509A true CN115323509A (zh) 2022-11-11
CN115323509B CN115323509B (zh) 2024-02-09

Family

ID=83928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61329.XA Active CN115323509B (zh) 2022-08-31 2022-08-31 一种丝线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2350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0551A (zh) * 2007-04-23 2007-10-10 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步法生产高模量超低收缩聚酯工业丝的冷却装置
JP2010106393A (ja) * 2008-10-30 2010-05-13 Toray Ind Inc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6010602A (zh) * 2016-06-13 2016-10-12 浙江大学 一种生物质炭化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CN208920692U (zh) * 2018-10-15 2019-05-31 嘉兴市富达化学纤维厂 纺丝用水的冷却循环系统
CN209722372U (zh) * 2019-01-29 2019-12-03 东莞易昌塑胶布业有限公司 一种母丝冷却装置
CN211284632U (zh) * 2019-12-04 2020-08-18 张家港元亨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化纤丝的冷却装置
CN112239799A (zh) * 2020-12-03 2021-01-19 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球化处理用包芯线喂线装置
CN112815765A (zh) * 2021-03-02 2021-05-18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分离膜的收水器叶片、收水器、冷却塔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0551A (zh) * 2007-04-23 2007-10-10 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步法生产高模量超低收缩聚酯工业丝的冷却装置
JP2010106393A (ja) * 2008-10-30 2010-05-13 Toray Ind Inc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6010602A (zh) * 2016-06-13 2016-10-12 浙江大学 一种生物质炭化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CN208920692U (zh) * 2018-10-15 2019-05-31 嘉兴市富达化学纤维厂 纺丝用水的冷却循环系统
CN209722372U (zh) * 2019-01-29 2019-12-03 东莞易昌塑胶布业有限公司 一种母丝冷却装置
CN211284632U (zh) * 2019-12-04 2020-08-18 张家港元亨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化纤丝的冷却装置
CN112239799A (zh) * 2020-12-03 2021-01-19 禹州市恒利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球化处理用包芯线喂线装置
CN112815765A (zh) * 2021-03-02 2021-05-18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分离膜的收水器叶片、收水器、冷却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3509B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66675B1 (ko) 방사영역에서의 온도와 습도를 조절할 수 있는 나노섬유제조용 전기방사장치
KR20110110428A (ko) 냉매응축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이동식 에어컨
CN111878936A (zh) 空调器
CN209857215U (zh) 加湿结构、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
CN105972728B (zh) 立管间接-抽拉式填料分层喷雾复合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15323509A (zh) 一种丝线冷却装置
CN107255312A (zh) 一种舒适静音型风机盘管
CN107355925A (zh) 立式板管间接加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3964233U (zh) 一种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7515281U (zh) 一种蒸发器及制冷系统
CN103234248B (zh) 压入式立管间接-流体动力喷水室复合型蒸发冷却空调
CN211977116U (zh) 一种带喷雾系统的水蒸发冷却系统
CN105042735A (zh) 折板式间接-流体动力喷水室复合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US6644566B1 (en) Water distribution conduit
CN216820785U (zh) 一种保水控湿谷物冷却机
CN210014543U (zh) 空调冷凝水回收装置
CN209084940U (zh) 一种中央空调成雾加湿装置
CN208042563U (zh) 具有水分配系统的蒸发式冷凝器
CN220507003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688469U (zh) 蒸发器及空调系统
CN210425650U (zh) 表面肋化管降膜蒸发冷凝器
CN217274588U (zh) 一种仓储式加湿空调
CN205747265U (zh) 立管间接与抽拉式填料分层喷雾联合的蒸发冷却降温机组
CN213389072U (zh) 一种生产抗菌纺织品的提花机的龙头冷却装置
CN104121649A (zh) 气水双程接触的热回收型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