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7215U - 加湿结构、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加湿结构、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57215U CN209857215U CN201920476185.1U CN201920476185U CN209857215U CN 209857215 U CN209857215 U CN 209857215U CN 201920476185 U CN201920476185 U CN 201920476185U CN 209857215 U CN209857215 U CN 2098572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umidifying structure
- moisture
- condensed water
- air
- humidif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结构、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加湿结构间隔设有多个湿气喷孔,湿气喷孔的开孔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50°‑7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结构,可以保证从湿气喷孔吹出的湿气气流在空调系统内更好地与空调系统的送风结构吹出的气流进行混合,改善混合后的气流流态,使混合后的气流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调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湿结构、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在密闭室内长时间吹风的过程中,由于室内空气不易与室外流通,需要在空调内设置用于加湿的加湿结构,以提高空调对室内吹送空气的湿度。现有的加湿结构的湿气喷孔的开孔方向不确定,湿气气流从某些开孔方向的湿气喷孔喷出时,容易与风机吹送的气流发生冲击造成紊流,影响空调吹向室内的气流流态,空调吹向室内的气流不均匀,影响了空调的加湿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空调系统吹出气流的流态的加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加湿结构的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加湿结构,所述加湿结构间隔设有多个湿气喷孔,所述湿气喷孔的开孔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50°-70°。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加湿结构,可以保证从湿气喷孔吹出的湿气气流在空调系统内更好地与空调系统的送风结构吹出的气流进行混合,改善混合后的气流流态,使混合后的气流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调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结构在下方开设有冷凝水收集孔。由此,加湿结构的内部通道形成的冷凝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及时通过冷凝水收集孔流出,避免内部通道被冷凝水堵塞,保证湿气气流顺利从湿气喷孔吹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水收集孔开设在所述加湿结构的竖直方向。由此,可以使加湿结构的内部通道形成的冷凝水在自身重力下更顺利地从冷凝水收集孔流出。
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冷凝水收集孔处均设有导向部。由此,导向部可以在加湿结构的内部通道形成的冷凝水从冷凝水收集孔流出的过程中对冷凝水进行导向,便于冷凝水从冷凝水收集孔流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0°-70°。由此导向部可以更好地对冷凝水进行导向,使加湿结构的内部通道形成的冷凝水更顺利地从冷凝水收集孔流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5°-65°。由此导向部可以进一步对冷凝水进行导向,使加湿结构的内部通道形成的冷凝水更顺利地从冷凝水收集孔流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由此导向部可以更进一步对冷凝水进行导向,使加湿结构的内部通道形成的冷凝水更顺利地从冷凝水收集孔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具有与所述冷凝水收集孔对应的导向槽。由此,导向槽可以保证对冷凝水的引导,防止冷凝水从导向部的侧部流出,避免冷凝水滴入导向部侧部的空调系统的其他部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水收集孔在所述加湿结构的轴向上与所述湿气喷孔间隔开。由此,可以保证湿气气流从湿气喷孔时具有较大气流压力。
可选地,多个所述湿气喷孔沿所述加湿结构的轴向上布置成一排。由此,湿气喷孔便于制造,且湿气气流具有较广的喷射区域。
可选地,所述冷凝水收集孔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加湿结构的头部和尾部。由此冷凝水可以分别从加湿结构的头部和尾部流出,保证位于加湿结构中部处的空调系统的部件不会因为加湿结构滴下的冷凝水淋湿,保证加湿结构中部处的部件正常工作。
可选地,所述湿气喷孔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5°-65°。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从湿气喷孔吹出的湿气气流在空调系统内更好地与空调系统的送风结构吹出的气流进行混合,改善混合后的气流流态,使混合后的气流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调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湿气喷孔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3°。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从湿气喷孔吹出的湿气气流在空调系统内更好地与空调系统的送风结构吹出的气流进行混合,改善混合后的气流流态,使混合后的气流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调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可选地,所述加湿结构的头部设有消声器。由此可以减小湿气气流吹向加湿结构过程中与管道摩擦产生的噪音,减小了空调系统的工作噪音,改善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空调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送风结构、换热结构和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加湿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吹出的气流可以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调系统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结构在下方开设有冷凝水收集孔,每个所述冷凝水收集孔处均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具有与所述冷凝水收集孔对应的导向槽,每个所述导向槽均位于背离所述送风结构的一侧。由此导向部可以遮挡部分送风结构吹出的气流,避免送风结构吹出的气流阻碍导向槽内的冷凝水向下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结构位于所述加湿结构的下方,所述湿气喷孔均开设在所述加湿结构的斜下方。由此,可以保证湿气喷孔向下吹出的湿气气流更好地与送风结构吹出的气流混合,使混合后的气流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调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结构位于所述加湿结构的上方,所述湿气喷孔均开设在所述加湿结构的斜上方。由此,可以保证湿气喷孔向上吹出的湿气气流更好地与送风结构吹出的气流混合,使混合后的气流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调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接水盘。由此,接水盘可以收集壳体内的换热结构、加湿结构等部件产生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流向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包括湿气产生装置和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系统,所述湿气产生装置与所述加湿结构连通,以对所述加湿结构输送湿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空气处理系统的空调系统吹出的气流可以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气处理系统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系统100,壳体1,送风结构2,换热结构3,加湿结构4,湿气喷孔41,冷凝水收集孔42,导向部43,消声器44,内部通道45,安装板5,安装支架6,接水盘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头部”、“尾部”、“顶”、“底”、“内”、“外”、“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首先结合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空调系统100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送风结构2、换热结构3和加湿结构4,送风结构2可以吹送气流,加湿结构4可以吹送加湿气流。
当室内较热,人员需要空调系统100对室内吹送冷风时,壳体1内的气流流经换热结构3时,换热结构3可以对气流进行制冷,气流经过换热结构3制冷后从壳体1吹向室内,以实现对室内制冷。当室内较冷,人员需要空调系统100对室内吹送热风时,壳体1内的气流流经换热结构3时,换热结构3可以对气流进行制热,气流经过换热结构3制热后从壳体1吹向室内,以实现对室内制热。上述经过换热结构3的气流既可以指送风结构2吹送的气流,也可以指加湿结构4吹送的气流,还可以指送风结构2和加湿结构4共同吹送的气流。
如图4所示,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支架6,加湿结构4通过安装支架6安装在安装板5上。进一步,加湿结构4通过安装板5安装在壳体1内。由此,加湿结构4可以稳定地对壳体1内喷出湿气气流,加湿结构4和送风结构2吹送的气流共同流向室内,以提高吹向室内的气流湿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空调系统100安装时顶部向上,底部向下。加湿结构4为细长型的加湿管,由此加湿管可以更方便地通过穿设多个安装支架6的插孔进行安装。送风结构2为风机,换热结构3为蒸发器。
具体地,壳体1、送风结构2、换热结构3和加湿结构4可以为空调系统100的室内机的一部分。
下面结合图1-图4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的加湿结构4。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加湿结构4内设有中空的内部空间,加湿结构4间隔设有多个湿气喷孔41,每个湿气喷孔41均与内部空间连通,进入内部空间的带有水蒸气的湿气气流通过多个湿气喷孔41喷出,并进一步与送风结构2吹出的气流混合并从空调系统100吹入室内。湿气气流从加湿结构4的头部沿加湿结构4的轴向吹向加湿结构4的尾部。
所述湿气喷孔41的开孔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50°-70°。换言之,湿气喷孔41的开孔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位于50°-70°之间。由此,湿气气流可以从各个湿气喷孔41相对竖直方向倾斜50°-70°之间吹出,以保证从湿气喷孔41吹出的湿气气流在空调系统100内更好地与空调系统100的送风结构2吹出的气流进行混合,避免湿气气流与送风结构2吹出的气流发生紊流,改善混合后的气流流态,使混合后的气流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调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100通过设置加湿结构4,空调系统100吹出的气流可以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调系统100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加湿结构4在下方开设有冷凝水收集孔42。由此,加湿结构4的内部通道45形成的冷凝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及时通过冷凝水收集孔42流出,避免内部通道45被冷凝水堵塞,保证湿气气流顺利从湿气喷孔41吹出。
更加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冷凝水收集孔42开设在所述加湿结构4的竖直方向,换言之,冷凝水收集孔42开设在加湿结构4的正下方,冷凝水收集孔42的中心轴线沿竖直方向。由此,冷凝水收集孔42的设置方向合理,可以使加湿结构4的内部通道45形成的冷凝水在自身重力下更顺利地从冷凝水收集孔42流出。
更加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每个所述冷凝水收集孔42处均设有导向部43。导向部43向下延伸,从冷凝水收集孔42流出的冷凝水可以沿导向部43表面向下流动,由此,导向部43可以在加湿结构4的内部通道45形成的冷凝水从冷凝水收集孔42流出的过程中对冷凝水进行导向,便于冷凝水从冷凝水收集孔42流出。
更加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部43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0°-70°。由此导向部43的倾斜方向合理,导向部43可以更好地对冷凝水进行导向,使加湿结构4的内部通道45形成的冷凝水更顺利地从冷凝水收集孔42流出。
更加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部43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5°-65°。由此导向部43的倾斜方向合理,导向部43可以进一步对冷凝水进行导向,使加湿结构4的内部通道45形成的冷凝水更顺利地从冷凝水收集孔42流出。
更加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部43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由此导向部43的倾斜方向合理,导向部43可以更进一步对冷凝水进行导向,使加湿结构4的内部通道45形成的冷凝水更顺利地从冷凝水收集孔42流出。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导向部43具有与所述冷凝水收集孔42对应的导向槽。导向槽可以为“U”型且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底板的两个相对侧面分别连接有一个侧板,冷凝水收集孔42流出的冷凝水可以从底板上表面向下流动。由此,导向槽可以保证对冷凝水的引导,侧板可以对底板上流动的冷凝水进行限制,防止冷凝水从导向部43的侧部流出,避免冷凝水滴入导向部43侧部的空调系统100的电辅热部件等其他部件上。
具体地,每个所述导向槽均位于背离所述送风结构2的一侧。由此导向部43可以遮挡部分送风结构2吹出的气流,避免送风结构2吹出的气流阻碍导向槽内的冷凝水向下流动。
由于冷凝水收集孔42和湿气喷孔41设置在加湿结构4的轴向上的同一位置时,内部通道45内的湿气气流通过湿气喷孔41喷出时,部分湿气气流同时从该轴向位置处的冷凝水收集孔42流出,分散了从湿气喷孔41喷出的湿气气流压力,会导致湿气气流从湿气喷孔41喷出流量过小。
由此,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冷凝水收集孔42在所述加湿结构4的轴向上与所述湿气喷孔41间隔开。由此可以保证湿气气流从湿气喷孔41时具有较大气流压力。此外,还可以使开孔布置均匀,从而加湿结构4的强度分布均匀,防止加湿结构4的轴向某一位置开孔过多导致该处强度过低。
可选地,如图1所示,多个所述湿气喷孔41沿所述加湿结构4的轴向上布置成一排。由此,湿气喷孔41便于制造,且湿气气流在加湿结构4的轴向上具有较广的喷射区域。
可选地,所述冷凝水收集孔42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加湿结构4的头部和尾部。由此冷凝水可以分别从加湿结构4的头部和尾部流出,保证位于加湿结构4中部处的空调系统100的部件不会因为加湿结构4滴下的冷凝水淋湿,保证加湿结构4中部处的部件正常工作。同时,冷凝水收集孔42的设置数量较小,避免湿气气流从冷凝水收集孔42流出的流量过大,保证足够流量的湿气气流从湿气喷孔41喷出,并进一步与送风结构2喷出的气流混合以一并吹入室内。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湿气喷孔41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5°-65°。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从湿气喷孔41吹出的湿气气流在空调系统100内更好地与空调系统100的送风结构2吹出的气流进行混合,改善混合后的气流流态,使混合后的气流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调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湿气喷孔41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3°。由此,可以进一步保证从湿气喷孔41吹出的湿气气流在空调系统100内更好地与空调系统100的送风结构2吹出的气流进行混合,改善混合后的气流流态,使混合后的气流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调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可选地,所述加湿结构4的头部设有消声器44,湿气气流在从外界(例如湿气产生装置)吹入加湿结构4之前先经过消声器44进行消音。由此消声器44可以减小湿气气流吹向加湿结构4过程中与管道摩擦产生的噪音,减小了空调系统100的工作噪音,改善了用户体验。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湿气喷孔41的直径d1与所述加湿结构4的外管径D之间满足:0.25≤d1/D≤0.5。由此,既可以保证湿气气流具有足够的压力流至加湿结构4的尾部的湿气喷孔41处,保证湿气气流从各个湿气喷孔41均匀喷出,同时减小了湿气气流流经湿气喷孔41时的声音,工作噪音小,改善了使用体验。
更加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湿气喷孔41的直径d1与所述加湿结构4的外管径D之间进一步满足:0.3≤d1/D≤0.4。由此可以使湿气喷孔41的孔径进一步合理,进一步保证湿气气流从各个湿气喷孔41均匀喷出,同时保证加湿结构4的工作噪音较小。
更加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湿气喷孔41的直径d1与所述加湿结构4的外管径D之间进一步满足:d1/D=0.375。由此可以使湿气喷孔41的孔径更进一步合理,进一步保证湿气气流从各个湿气喷孔41均匀喷出,同时保证加湿结构4的工作噪音较小。
更加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湿气喷孔41的直径d1与所述加湿结构4的外管径D之间进一步满足:d1=6mm,D=16mm。由此可以使湿气喷孔41的孔径更进一步合理,进一步保证湿气气流从各个湿气喷孔41均匀喷出,同时保证加湿结构4的工作噪音较小。此外,加湿结构4整体体积较小,节约安装空间。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加湿结构4的长度L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湿气喷孔41之间的孔距l满足:0.08≤l/L≤0.15。由此,既可以使加湿结构4具有较广的湿气喷射范围,又可以使湿气气流具有足够的压力流至加湿结构4的尾部的湿气喷孔41处,保证湿气气流从各个湿气喷孔41均匀喷出。
更加具体地,所述加湿结构4的长度L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湿气喷孔41之间的孔距l进一步满足:0.09≤l/L≤0.11。由此,既可以进一步保证加湿结构4具有较广的湿气喷射范围,又可以进一步保证湿气气流具有足够的压力流至加湿结构4的尾部的湿气喷孔41处,保证湿气气流从各个湿气喷孔41均匀喷出。
更加具体地,所述加湿结构4的长度L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湿气喷孔41之间的孔距l进一步满足:l/L=0.1。由此,既可以更进一步保证加湿结构4具有较广的湿气喷射范围,又可以更进一步保证湿气气流具有足够的压力流至加湿结构4的尾部的湿气喷孔41处,保证湿气气流从各个湿气喷孔41均匀喷出。
更加具体地,所述加湿结构4的长度L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湿气喷孔41之间的孔距l进一步满足:L=95mm,l=9mm。由此,既可以进一步保证加湿结构4具有较广的湿气喷射范围,又可以进一步保证湿气气流具有足够的压力流至加湿结构4的尾部的湿气喷孔41处,保证湿气气流从各个湿气喷孔41均匀喷出。同时,加湿结构4整体体积较小,节约安装空间。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冷凝水收集孔42的直径d2与所述加湿结构4的外管径D之间进一步满足:0.25≤d2/D≤0.5。由此,可以使冷凝水收集孔42足够大以便于冷凝水从冷凝水收集孔42顺利流出,又可以保证湿气气流具有足够的压力流至加湿结构4的尾部的湿气喷孔41处,保证湿气气流从各个湿气喷孔41均匀喷出。
更加具体地,所述冷凝水收集孔42的直径d2与所述加湿结构4的外管径D之间进一步满足:0.3≤d2/D≤0.4。由此,可以使冷凝水收集孔42足够大以进一步方便冷凝水从冷凝水收集孔42顺利流出,又可以进一步保证湿气气流具有足够的压力流至加湿结构4的尾部的湿气喷孔41处,保证湿气气流从各个湿气喷孔41均匀喷出。
更加具体地,所述冷凝水收集孔42的直径d2与所述加湿结构4的外管径D之间进一步满足:d2/D=0.375。由此,可以使冷凝水收集孔42足够大以更进一步方便冷凝水从冷凝水收集孔42顺利流出,又可以更进一步保证湿气气流具有足够的压力流至加湿结构4的尾部的湿气喷孔41处,保证湿气气流从各个湿气喷孔41均匀喷出。
更加具体地,所述冷凝水收集孔42的直径d2与所述加湿结构4的外管径D之间进一步满足:d2=6mm,D=16mm。由此,可以使冷凝水收集孔42足够大以进一步便于冷凝水从冷凝水收集孔42顺利流出,又可以进一步保证湿气气流具有足够的压力流至加湿结构4的尾部的湿气喷孔41处,保证湿气气流从各个湿气喷孔41均匀喷出。同时,加湿结构4整体体积较小,节约安装空间。
由于液态的冷凝水相对湿气气流流动性更弱,可选地,所述冷凝水收集孔42的孔径大于湿气喷孔41的孔径。由此,可以进一步方便冷凝水从冷凝水收集孔42顺利流出。
具体地,如图1所示,多个导向部43互相平行。由此每个导向部43均可以很好地对冷凝水进行导向,使加湿结构4的内部通道45形成的冷凝水更顺利地从冷凝水收集孔42流出,同时加湿结构4整体占用空间小,便于加湿结构4在空调系统100内的安装布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结构2位于所述加湿结构4的下方(即位于加湿结构4的底侧),所述湿气喷孔41均开设在所述加湿结构4的斜下方。送风结构2吹出的气流在加湿结构4的下方流动,湿气气流从湿气喷孔41斜向下喷出,以与加湿结构4下方的送风结构2吹出的气流混合。由此,可以保证湿气喷孔41向下吹出的湿气气流更好地与送风结构2吹出的气流混合,使混合后的气流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调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送风结构2位于所述加湿结构4的上方(即位于加湿结构4的顶侧),所述湿气喷孔41均开设在所述加湿结构4的斜上方。送风结构2吹出的气流在加湿结构4的上方流动,湿气气流从湿气喷孔41斜向上喷出,以与加湿结构4下方的送风结构2吹出的气流混合。由此,可以保证湿气喷孔41向上吹出的湿气气流更好地与送风结构2吹出的气流混合,使混合后的气流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调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接水盘8。由此,接水盘8可以在下方收集壳体1内的换热结构3、加湿结构4等部件滴落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流向室内。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包括湿气产生装置和如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所述湿气产生装置与所述加湿结构4连通,以对所述加湿结构4输送湿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系统,通过设置空调系统100,空气处理系统的空调系统100吹出的气流可以更均匀地吹向室内,改善了空气处理系统对室内的加湿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0)
1.一种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结构间隔设有多个湿气喷孔,所述湿气喷孔的开孔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50°-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结构在下方开设有冷凝水收集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收集孔开设在所述加湿结构的竖直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凝水收集孔处均设有导向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0°-7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5°-6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具有与所述冷凝水收集孔对应的导向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收集孔在所述加湿结构的轴向上与所述湿气喷孔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湿气喷孔沿所述加湿结构的轴向上布置成一排。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收集孔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加湿结构的头部和尾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气喷孔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5°-6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气喷孔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3°。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结构的头部设有消声器。
15.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送风结构、换热结构和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结构在下方开设有冷凝水收集孔,每个所述冷凝水收集孔处均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具有与所述冷凝水收集孔对应的导向槽,每个所述导向槽均位于背离所述送风结构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结构位于所述加湿结构的下方,所述湿气喷孔均开设在所述加湿结构的斜下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结构位于所述加湿结构的上方,所述湿气喷孔均开设在所述加湿结构的斜上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接水盘。
20.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湿气产生装置和根据权利要求15-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所述湿气产生装置与所述加湿结构连通,以对所述加湿结构输送湿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76185.1U CN209857215U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加湿结构、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76185.1U CN209857215U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加湿结构、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57215U true CN209857215U (zh) | 2019-12-27 |
Family
ID=68936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76185.1U Active CN209857215U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加湿结构、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5721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4918A (zh) * | 2020-06-01 | 2020-08-28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支架装置、蒸汽管组件和空调器 |
CN111720894A (zh) * | 2020-06-01 | 2020-09-29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加湿单元、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1964162A (zh) * | 2020-06-01 | 2020-11-2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加湿单元、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2019
- 2019-04-08 CN CN201920476185.1U patent/CN20985721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4918A (zh) * | 2020-06-01 | 2020-08-28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支架装置、蒸汽管组件和空调器 |
CN111720894A (zh) * | 2020-06-01 | 2020-09-29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加湿单元、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1964162A (zh) * | 2020-06-01 | 2020-11-2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加湿单元、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N111594918B (zh) * | 2020-06-01 | 2022-02-1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支架装置、蒸汽管组件和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57215U (zh) | 加湿结构、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 | |
CN216693750U (zh)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KR20080059755A (ko) |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216976964U (zh) | 空气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2781136A (zh) | 加湿设备 | |
CN209819704U (zh) |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9819705U (zh) |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0068064B (zh) | 座吊式空调器 | |
CN111387903B (zh) | 干燥装置和洗碗机 | |
CN209857214U (zh) | 加湿结构、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和空气处理系统 | |
CN111964162A (zh) | 加湿单元、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3514244U (zh) | 空气处理装置 | |
CN209893537U (zh) |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819706U (zh) |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9857201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8561957B (zh) | 天花机 | |
CN207196677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20507003U (zh) |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9177876U (zh) | 一种出风量大的加湿器 | |
CN218884131U (zh) | 一种医药仓库用空调加湿结构和空调 | |
CN111720897B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7357318U (zh) | 导风板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20624226U (zh) | 空调器 | |
CN219713536U (zh) | 空调及其导风装置 | |
CN216897622U (zh) | 一种蒸发冷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