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21132A - 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21132A
CN115321132A CN202211053395.2A CN202211053395A CN115321132A CN 115321132 A CN115321132 A CN 115321132A CN 202211053395 A CN202211053395 A CN 202211053395A CN 115321132 A CN115321132 A CN 1153211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omotive wheel
base
roller
locomotiv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33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志宏
朱小龙
孙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Da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Dat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Dat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Dat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33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211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21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11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65G43/08Control devices operated by article or material being fed, conveyed or dischar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3/00Roller-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B65G47/24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by turning them about an axis substa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conveying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8Separating or stopping elements, e.g. fingers
    • B65G47/8807Separating or stopping elements, e.g. fingers with one stop
    • B65G47/8815Reciprocating stop, moving up or down in the path of th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2Control or detection
    • B65G2203/0208Control or detection relating to the transported articles
    • B65G2203/0216Codes or marks on th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4Detection means
    • B65G2203/042Sensors
    • B65G2203/044Opt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机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和机车车轮输送系统。本公开的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包括底座、辊道、旋转机构和识别机构,辊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辊道驱动第一端的机车车轮沿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二端。旋转机构可旋转地设于底座,并位于辊道的第二端,以在机车车轮移动至第二端时接收机车车轮。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机车车轮旋转。识别机构设于底座,并用于识别旋转机构上的机车车轮的识别标记。本公开的机车车轮输送装置能够完成机车车轮的输送和扫码过程,从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和机车车轮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机车车轮进入装配的生产线前,需要扫描机车车轮踏面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等识别标记,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由操作人员沿车轮绕一圈,找到识别标记后,使用扫码枪读取相应的识别标记,然后指挥天车将车轮放在指定位置,再呼叫桁架机械手至该位置抓取车轮。在这一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来回移动寻找识别标记,进行扫码,还需要指挥天车完成机车车轮的吊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和系统,能够完成机车车轮的输送和扫码过程,从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机车车轮输送装置,装置包括:
底座;
辊道,辊道沿第一方向设于底座,辊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辊道驱动第一端的机车车轮沿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二端;
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绕第一轴线可旋转地设于底座,并位于辊道的第二端,以在机车车轮移动至第二端时接收机车车轮,旋转机构用于带动机车车轮绕第一轴线旋转,第一轴线与第一方向垂直;
识别机构,识别机构设于底座,识别机构用于识别旋转机构上的机车车轮的识别标记。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旋转机构沿第一轴线可升降地设于底座,以使得旋转机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其中,当旋转机构在第一位置时,辊道驱动机车车轮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旋转机构上;当旋转机构升至第二位置时,旋转机构带动旋转机构上的机车车轮脱离辊道。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阻挡机构,阻挡机构可升降地设于底座,以使阻挡机构在升起时具有阻挡位置,阻挡机构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阻挡机构在阻挡位置时,阻挡机构的至少部分与机车车轮接触,以阻挡机车车轮移动至旋转机构上。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可升降地设于底座,以使得升降机构具有上料位置和运输位置;
其中,升降机构位于辊道的第一端,当升降机构升起至上料位置时,机车车轮放置于升降机构;当升降机构下降至运输位置时,升降机构将机车车轮转移至辊道的第一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识别机构与旋转机构连接,以在识别机构识别到识别标记时,控制旋转机构停止旋转;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
其中,第一开关与升降机构连接,第一开关用于识别升降机构上是否具有机车车轮,并在升降机构上不具有机车车轮时,控制升降机构升起至上料位置;
第二开关与阻挡机构连接,第二开关用于识别旋转机构上是否具有机车车轮,并在旋转机构上具有机车车轮时,控制阻挡机构升起至阻挡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辊道包括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第一辊道设于第一底座,第二辊道设于第二底座,
其中,第一辊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三端,第二辊道具有第四端和第二端,第二底座与第一底座连接,第三端与第四端对接,以使辊道驱动第一端的机车车轮沿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二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第一动力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动力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一传动机构均设于第一底座,第二动力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均设于第二底座;
其中,第一辊道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与第一动力机构连接,以使第一动力机构驱动第一辊道运动;
第二辊道通过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二动力机构连接,以使第二动力机构驱动第二辊道运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一链条,第一传动轴与第一辊道驱动连接,第一传动轴与第一动力机构通过第一链条连接,以使第一动力机构驱动第一传动轴转动,进而驱动第一辊道运动;
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轴和第二链条,第二传动轴与第二辊道驱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与第二动力机构通过第二链条连接,以使第二动力机构驱动第二传动轴转动,进而驱动第二辊道运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辊道和第二辊道的数量均为两个;
其中,第一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双排链轮与第一驱动链轮,第一驱动链轮在第一传动轴的两端成对设置,第一双排链轮设置于第一传动轴的两个第一驱动链轮之间;两个第一驱动链轮分别与两个第一辊道驱动连接,以驱动两个第一辊道同步运动;第一链条为双排链条,并连接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一双排链轮;
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双排链轮与第二驱动链轮,第二驱动链轮在第二传动轴的两端成对设置,第二双排链轮设置于第二传动轴的两个第二驱动链轮之间;两个第二驱动链轮分别与两个第二辊道驱动连接,以驱动两个第二辊道同步运动;第二链条为双排链条,并连接第二动力机构和第二双排链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机车车轮输送系统,系统包括:
上述任意一项的机车车轮输送装置;
上料装置,上料装置用于使机车车轮进入机车车轮输送装置;
抓取装置,抓取装置用于使机车车轮离开机车车轮输送装置。
本公开的机车车轮输送装置能够对车轮上的识别标记进行识别,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本公开的机车车轮输送装置能够将机车车轮从上料的位置转移到指定位置,使操作人员可以不用操作天车吊放机车车轮,从而进一步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输送的准确率;同时,使用本公开的装置输送机车车轮,也避免了吊放车轮造成的车轮磕碰划伤的问题,而且相比天车将机车车轮悬吊在空中,本公开的装置也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机车车轮输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机车车轮输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构的一个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识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阻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机车车轮输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辊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座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机车车轮;10、底座;11、第一底座;111、第一地脚组件;112、阻挡座;113、缓冲块;12、第二底座;13、底座连接板;131、止口;132、长圆孔;133、定位销孔;
20、辊道;21、第一辊道;211、辊子;212、辊子护罩;213、辊道支座;214、导向架;215、连接链;216、链条保护罩;22、第二辊道;201、第一端;202、第二端;203、第三端;204、第四端;
30、旋转机构;31、第二定位板;32、旋转电机;33、旋转轴;34、旋转顶板;35、支撑板;36、第二导向柱;37、第二升降气缸;38、第二垫板;39、第二直线轴承;301、第一行程开关;302、第二行程开关;
40、识别机构;41、支撑架;42、固定座;43、扫码枪;50、阻挡机构;51、阻挡销;52、阻挡气缸;53、定位套;54、气缸连接座;55、气缸连接板;501、第三光电开关;502、第四光电开关;
60、升降机构;61、第一升降气缸;62、第一定位板;63、上料顶板;64、第一导向柱;65、第一垫板;66、第一直线轴承;601、第一光电开关;602、第二光电开关;
71、第一动力机构;711、第一电机;712、第一电机连接板;713、第一电机输出轮;714、第一电机固定块;715、第一电机调整块;72、第二动力机构;81、第一传动机构;811、第一传动轴;812、第一链条;813、第一双排链轮;814、第一驱动链轮;815、第一端盖;82、第二传动机构;90、限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在机车车轮进入装配的生产线前,需要扫描机车车轮踏面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等识别标记,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由操作人员沿车轮绕一圈,找到识别标记后,使用扫码枪读取相应的识别标记,然后指挥天车将车轮放在指定位置,再呼叫桁架机械手至该位置抓取车轮。在这一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来回移动寻找识别标记,进行扫码,还需要指挥天车完成机车车轮的吊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和系统,能够完成机车车轮的输送和扫码过程,从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4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参考图1及图2所示,包括底座10、辊道20、旋转机构30和识别机构40,辊道20沿第一方向设于底座10,辊道20具有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辊道20驱动第一端201的机车车轮1沿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二端202。
旋转机构30绕第一轴线可旋转地设于底座10,并位于辊道20的第二端202,以在机车车轮1移动至第二端202时接收机车车轮1。旋转机构30用于带动机车车轮1绕第一轴线旋转,其中,第一轴线与第一方向垂直。识别机构40设于底座10,识别机构40用于识别旋转机构30上的机车车轮1的识别标记。
本公开的机车车轮输送装置能够对车轮上的识别标记进行识别,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本公开的机车车轮输送装置能够将机车车轮从上料的位置转移到指定位置,使操作人员可以不用操作天车吊放机车车轮,从而进一步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输送的准确率;同时,使用本公开的装置输送机车车轮,也避免了吊放车轮造成的车轮磕碰划伤的问题,而且相比天车将机车车轮悬吊在空中,本公开的装置也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机车车轮1由第一端201进入本公开的车轮输送装置,并由辊道20驱动至旋转机构30上。其中,辊道20可以为传送带或辊子输送机等常见的输送机构;旋转机构30位于第二端202,可以是位于辊道20上,与辊道20的第二端202部分重合;也可以是与辊道20没有直接接触地设置于底座10上,例如辊道20中间具有空隙,旋转机构30设于该空隙内,其在空间位置上与第二端202相邻;或是旋转机构30设于辊道20之外,即与第二端202相邻设置。
旋转机构30绕第一轴线可旋转地设于底座10,具体的,参考图2至图4所示,旋转机构30上可以具有第二定位板31,第二定位板31可以根据机车车轮1中心定位孔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对机车车轮1起到定位作用。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机车车轮1中心具有圆形定位孔,第二定位板31为圆环形,其直径略小于机车车轮1中心的定位孔,从而能够在机车车轮1移动至旋转机构30上后,不易发生移动,便于识别机构40的识别。第一轴线为第二定位板31的轴线,其与机车车轮1的同心度较高,因而在带动机车车轮1旋转时,旋转半径较小,能够防止机车车轮1在转动时移动范围较大而使识别机构40难以准确识别。
识别机构40为二维码扫描枪等能够读取机车车轮1上的识别标记的装置,具体的,识别机构40可以设于辊道20的第二端202的端部,也可设于第二端202的两侧。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及图5所示,识别机构40包括支撑架41、固定座42和扫码枪43,支撑架41通过固定座42连接于底座10,扫码枪43安装于支撑架41上。支撑架41相对固定座42的位置以及固定座42相对底座10的安装位置均可调节,以确定合适的位置方便扫码枪43识别机车车轮1上的识别标记。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至图4所示,旋转机构30沿第一轴线可升降地设于底座10,以使得旋转机构3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旋转机构30在第一位置时,辊道20驱动机车车轮1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旋转机构30上;当旋转机构30升至第二位置时,旋转机构30带动旋转机构30上的机车车轮1脱离辊道20。旋转机构30可升降,使得其在下降时可以接收来自辊道20的机车车轮1,在上升时使机车车轮1脱离辊道20,然后可以呼叫机械爪等机构抓取机车车轮1,使之脱离本公开的装置,进入下个工位;当然也可以根据产线布局的需要,使旋转机构30直接将机车车轮1抬升至下个工位。机车车轮1被旋转机构30抬升,并脱离辊道20,有利于后续抓取机车车轮1,防止抓取用的机械爪等设备与辊道20发生磕碰,提高了安全性;或可将机车车轮1直接运送至下个工位,有利于提高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至图4所示,旋转机构30还包括旋转电机32、旋转轴33、旋转顶板34、支撑板35、第二导向柱36和第二升降气缸37,旋转电机32连接于底座10,并用于带动旋转轴33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板35转动,旋转顶板34通过第二导向柱36与底座10连接,第二升降气缸37用于顶升旋转顶板34,进而带动支撑板35上的机车车轮1上升。由于旋转机构30同时具有旋转与升降的功能,通过支撑板35与旋转顶板34的设置,使得第二导向柱36和第二升降气缸37用于顶升旋转顶板34的接头浮动座不会被旋转件摩擦受损。
其中,第二升降气缸37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更多,例如通过两个第二升降气缸37分别设置于旋转顶板34的对侧,以更加平衡地顶升旋转顶板34。此外,可以通过电磁阀等结构控制多个第二升降气缸37同步工作。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至图4所示,第二升降气缸37通过第二垫板38与底座10连接。以对第二升降气缸37起到缓冲作用,可以吸收底座10与第二升降气缸37之间的冲击振动。旋转机构30还可以包括第二直线轴承39,与底座10连接,并对第二升降气缸37起到导向作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2及图6所示,装置还包括阻挡机构50,阻挡机构50可升降地设于底座10,以使阻挡机构50在升起时具有阻挡位置。阻挡机构50位于第一端201与第二端202之间,阻挡机构50在阻挡位置时,阻挡机构50的至少部分与机车车轮1接触,以阻挡机车车轮1移动至旋转机构30上,从而可以在旋转机构30上具有机车车轮1后,使辊道20上的下一个机车车轮不会继续向第二端移动,待旋转机构30上的机车车轮1处理完毕后,且旋转机构30回到第一位置后,再放行下一个机车车轮。
具体来说,参考图2及图6所示,阻挡机构50可以包括阻挡销51、阻挡气缸52、定位套53、气缸连接座54和气缸连接板55。阻挡气缸52可以为两个,分别通过两个定位套53带动两个阻挡销51伸出或缩回,气缸连接座54和气缸连接板55连接两部分气缸,以使其伸出时分别与机车车轮1接触,从而共同阻挡机车车轮1。此外,可以通过电磁阀等结构控制多个阻挡气缸52同步工作。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及图8所示,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60,升降机构60可升降地设于底座10,以使得升降机构60具有上料位置和运输位置。其中,升降机构60位于辊道20的第一端201,当升降机构60升起至上料位置时,机车车轮1放置于升降机构60;当升降机构60下降至运输位置时,升降机构60将机车车轮1转移至辊道20的第一端201。
在第一端201处设置升降机构60,可以防止天车等装置向辊道20上放置机车车轮1时与辊道20发生磕碰。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及图8所示,升降机构60可以包括第一升降气缸61,第一定位板62、上料顶板63和第一导向柱64,第一定位板62设于上料顶板63上,在上料位置时对机车车轮1起到定位作用。上料顶板63通过第一导向柱64与底座10相连,第一升降气缸61用于顶升上料顶板63。其中,第一升降气缸6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更多,例如通过两个第一升降气缸61分别设置于上料顶板63的对侧,以更加平衡地顶升上料顶板63。当然的,可以通过电磁阀等结构控制多个第一升降气缸61同步工作。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及图8所示,第一升降气缸61通过第一垫板65与底座10连接。以对第一升降气缸61起到缓冲作用,可以吸收底座10与第一升降气缸61之间的冲击振动。升降机构60还可以包括第一直线轴承66,与底座10连接,并对第一升降气缸61起到导向作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识别机构40与旋转机构30连接,以在识别机构40识别到识别标记时,控制旋转机构30停止旋转。其中,旋转机构30可以是在第一位置旋转,当识别机构40识别到识别标记后,旋转机构30停止旋转,然后升起至第二位置;当然也可以是旋转机构30在第二位置旋转,当识别机构40识别到识别标记后,旋转机构30停止旋转,等待机械手等抓取机车车轮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机车车轮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关,第一开关与升降机构60连接。第一开关用于识别升降机构60上是否具有机车车轮1,并在升降机构60上不具有机车车轮1时,控制升降机构60升起至上料位置。具体而言,第一开关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或位置检测机构,设于升降机构60上,当升降机构60上的机车车轮1随辊道20移动至脱离升降机构60后,控制升降机构60升起至上料位置,等待下一个机车车轮上料。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所示,第一开关包括第一光电开关601和第二光电开关602,可以设于底座10上,也可以设于辊道20上。第一光电开关601位于第一端201,并用于识别升降机构60上是否具有机车车轮1;第二光电开关602位于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之间,例如可为靠近第一端201的位置,可用于检测机车车轮1是否离开升降机构60特定距离。当第一光电开关601和第二光电开关602均检测不到机车车轮1时,升降机构60升起至上料位置,从而确保机车车轮1在完全离开升降机构60后,升降机构60才会上升,提高了安全性。而且第二光电开关602的位置可以控制上一个机车车轮输送至特定距离时,下一个机车车轮才能被放至升降机构60,即可以控制机车车轮输送装置上每个机车车轮间的距离。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机车车轮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开关,第二开关与阻挡机构50连接。第二开关用于识别旋转机构30上是否具有机车车轮1,并在旋转机构30上具有机车车轮1时,控制阻挡机构50升起至阻挡位置。具体而言,第二开关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或位置检测机构,设于旋转机构30上,当机车车轮1随辊道20移动至旋转机构30后,控制阻挡机构50升起至阻挡位置,以阻挡下一个机车车轮移动至旋转机构30上。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第二开关包括第三光电开关501和第四光电开关502,可以设于底座10上,也可以设于辊道20上。第四光电开关502位于第二端202,并用于识别旋转机构30上是否具有机车车轮1;第三光电开关501位于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之间,例如可为靠近第二端202的位置,可用于检测机车车轮1是否完全移动至旋转机构30上。当第三光电开关501和第四光电开关502均检测到机车车轮1时,说明机车车轮1未完全移动至旋转机构30上,则辊道20继续运转,旋转机构30继续保持在第一位置。当第四光电开关502检测到机车车轮1,而第三光电开关501未检测到机车车轮1时,说明机车车轮1完全移动至旋转机构30上,且下一个机车车轮未移动至旋转机构30,此时控制阻挡机构50升起至阻挡位置,能够提高机车车轮1在被旋转机构30抬升时的稳定性。
第一光电开关601、第二光电开关602、第三光电开关501和第四光电开关502结合起来,可使本公开的机车车轮输送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更加安全可靠。而且能够通过上述开关的位置设置,调节运输机车车轮的整体节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底座10包括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辊道20包括第一辊道21和第二辊道22,第一辊道21设于第一底座11,第二辊道22设于第二底座12。其中,第一辊道21具有第一端201和第三端203,第二辊道22具有第四端204和第二端202,第二底座12与第一底座11连接,第三端203与第四端204对接,以使辊道20驱动第一端201的机车车轮1沿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二端202。
即,本公开的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可由两部分组成,机车车轮1由第一辊道21的第一端201,运输至第二辊道22的第二端202。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使本公开机车车轮输送装置的可维修性更佳。第一辊道21和第二辊道22可以是相互独立的结构,通过第三端203和第四端204进行对接,使得维修、更换的成本更低。第一辊道21和第二辊道22的长度设计为可容纳多个机车车轮1,以确保对旋转机构30上机车车轮的供应,防止生产节拍中断。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及图9所示,第一底座11在靠近升降机构60的一端设有阻挡座112,用于防止机车车轮1自该端滑落出第一底座11。在阻挡座112上设有缓冲块113,用于缓冲阻挡座112与机车车轮1之间的磕碰,防止损伤阻挡座112与机车车轮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所示,第一开关还可以控制第一辊道21的起停。具体而言,例如,当第一光电开关601检测到机车车轮1时,第一辊道21运行,带动机车车轮1移动;当第一光电开关601和第二光电开关602均检测不到机车车轮1时,第一辊道21停止运行,等待下一个机车车轮1进入车轮输送装置,从而可以避免过多的机车车轮进入第二辊道22,造成积压。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装置还包括第一行程开关301和第二行程开关302,可以设于第二底座12上,也可以设于第二辊道22上。其中,第一行程开关301和第二行程开关302在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行程开关301用于识别旋转机构30上是否具有机车车轮1,当第一行程开关301和第四光电开关502均检测到机车车轮1时,旋转机构30升起至第二位置,然后开始旋转。第二行程开关302起到超程检测的作用,当第二行程开关302检测到机车车轮1时,说明机车车轮1移动超程,需进行人工干预,整个装置停止运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及图10所示,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90,限位机构90设于第二底座12上,用于对机车车轮1限位。其中,限位机构9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限位机构9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在识别机构40的两侧设置,限位机构90对机车车轮1限位的距离可调节,从而可以与识别机构40的支撑架41配合,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机车车轮1或识别标记位于不同位置的机车车轮1。限位机构90上用于与机车车轮1接触限位处可以具有弹簧等缓冲件,以起到缓冲作用;特别的,两个限位机构90靠近第二辊道22内侧的一侧可以设有弹簧,以适应机车车轮1的凸缘。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1所示,第一辊道21包括辊子211、辊子护罩212、辊道支座213、导向架214、连接链215和链条保护罩216。辊道支座213固定于第一底座11,导向架214沿第一方向设于辊道支座213,多个辊子211安装于导向架214内,并保持平行。辊子护罩212设于辊道支座213,并遮挡辊子211的下部,仅露出辊子211上部的部分,使第一辊道21对其上机车车轮的支撑效果更优,且不易发生危险。连接链215连接多个辊子211,并使其能够同步转动。链条保护罩216将连接链215包容起来,以保护连接链215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同时也避免工件或人员与连接链215接触,发生危险。第二辊道22的结构可与第一辊道21同理,因此不再详述。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均使用钢结构焊接,并经过时效处理,保证具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装配面采用焊接后整体加工的形式,保证各部件组装位置准确。第一底座11包括第一地脚组件111,用于将第一底座11连接在地面上。第一地脚组件111的位置可调,因而可根据安装地面的平整度来调节第一底座11的平面度。同理,第二底座12包括第二地脚组件,用于将第二底座12连接在地面上。第二地脚组件的位置也是可调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及图12所示,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通过底座连接板13固定连接。底座连接板13包括止口131、长圆孔132和定位销孔133,在使用底座连接板13连接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时,将止口131和定位销孔133与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上的相应结构对准,并穿入定位销,以确保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安装时相互位置的准确。长圆孔132包括平行于第一方向和垂直于第一方向的两组共四个长圆形连接孔,以使装配可调,防止加工或者装配误差导致底座连接板13与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上的对应连接孔没有对正,可能带来连接强度不够的问题,使连接更加牢固。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及图7所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动力机构71、第一传动机构81、第二动力机构72和第二传动机构82,第一动力机构71和第一传动机构81均设于第一底座11,第二动力机构72和第二传动机构82均设于第二底座12。其中,第一辊道21通过第一传动机构81与第一动力机构71连接,以使第一动力机构71驱动第一辊道21运动;第二辊道22通过第二传动机构82与第二动力机构72连接,以使第二动力机构72驱动第二辊道22运动。第一辊道21和第二辊道22的动力源分开,使得驱动其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71和第二动力机构72负荷更小,维修、更换更为方便;同时,第一辊道21和第二辊道22的起停可以实现分开控制,更加安全,而且便于调节整个机车车轮输送装置的工作节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及图13所示,第一传动机构81包括第一传动轴811和第一链条812,第一传动轴811与第一辊道21驱动连接,第一传动轴811与第一动力机构71通过第一链条812连接,以使第一动力机构71驱动第一传动轴811转动,进而驱动第一辊道21运动。即,第一辊道21与第一动力机构71链传动连接,工作可靠,效率高;传递功率大,过载能力强。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及图13所示,第一辊道21的数量为两个,第一传动机构81还包括第一双排链轮813与第一驱动链轮814,第一驱动链轮814在第一传动轴811的两端成对设置,第一双排链轮813设置于第一传动轴811的两个第一驱动链轮814之间。两个第一驱动链轮814分别与两个第一辊道21驱动连接,以驱动两个第一辊道21同步运动;第一链条812为双排链条,并连接第一动力机构71和第一双排链轮813。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所示,升降机构60位于两个第一辊道21之间,即两个第一辊道21之间具有空隙,两个第一辊道21分别支撑机车车轮1的两侧,能够降低第一辊道21的生产制造和维修成本,而且能使整个装置轻量化程度更高。
具体而言,参考图7及图14所示,第一动力机构71可以包括第一电机711、第一电机连接板712和第一电机输出轮713,第一电机711通过第一电机连接板712固定在第一底座11上。第一电机输出轮713为双排链轮,通过第一链条812与第一双排链轮813连接,传递功率大,承载能力更强。更进一步地,第一动力机构71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机固定块714和第一电机调整块715,第一电机调整块715设于第一电机连接板712上,第一电机固定块714固定于第一底座11上;第一电机调整块715与第一电机固定块714连接,其距离可通过螺纹丝杆等结构调节,从而使第一电机711和第一电机输出轮713的位置可调整,以使第一电机输出轮713与第一双排链轮813和第一链条812的组装位置准确,传动平稳。
第一驱动链轮814在第一传动轴811的两端成对设置,并分别与两个第一辊道21驱动连接,使得第一动力机构71可以同时驱动两个第一辊道21,以保证两个第一辊道21运转同步,平稳地输送机车车轮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传动机构82包括第二传动轴和第二链条,第二传动轴与第二辊道22驱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与第二动力机构72通过第二链条连接,以使第二动力机构72驱动第二传动轴转动,进而驱动第二辊道22运动。即,第二辊道22与第二动力机构72链传动连接,工作可靠,效率高;传递功率大,过载能力强。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辊道2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传动机构82还包括第二双排链轮与第二驱动链轮,第二驱动链轮在第二传动轴的两端成对设置,第二双排链轮设置于第二传动轴的两个第二驱动链轮之间。两个第二驱动链轮分别与两个第二辊道22驱动连接,以驱动两个第二辊道22同步运动;第二链条为双排链条,并连接第二动力机构72和第二双排链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旋转机构30位于两个第二辊道22之间。
具体而言,第二动力机构72可以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连接板、第二电机输出轮、第二电机固定块和第二电机调整块,其结构与连接方式可类比前述第一动力机构71,此处不再详述。
第二驱动链轮在第二传动轴的两端成对设置,并分别与两个第二辊道22驱动连接,使得第二动力机构72可以同时驱动两个第二辊道22,以保证两个第二辊道22运转同步,平稳地输送机车车轮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端盖815在两个第一驱动链轮814远离第一双排链轮813的一侧成对设置,两个第二端盖在两个第二驱动链轮远离第二双排链轮的一侧成对设置,以防止第一驱动链轮814和第二驱动链轮发生轴向窜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机车车轮输送系统,包括机车车轮输送装置、上料装置和抓取装置,其中机车车轮输送装置的结构、功能及实现过程可与前述任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上料装置用于使机车车轮1进入机车车轮输送装置,例如,上料装置可以将机车车轮1放置于辊道20的第一端201;抓取装置用于使机车车轮1离开机车车轮输送装置,例如,抓取装置可以将机车车轮1由旋转机构30取下,进一步的,抓取装置可以将机车车轮1移动至下一个工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料装置为天车,可向升降机构60上吊放机车车轮1;抓取装置为机械手,可抓取旋转机构30上的机车车轮1至下一个工位。
本公开的机车车轮输送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机车车轮的自动定位、自动扫码和自动输送,节约了人力;同时上料装置和抓取装置可以在固定的位置实现机车车轮1的上料和抓取,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底座(10);
辊道(20),所述辊道(20)沿第一方向设于所述底座(10),所述辊道(20)具有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所述辊道(20)驱动所述第一端(201)的机车车轮(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端(202);
旋转机构(30),所述旋转机构(30)绕第一轴线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底座(10),并位于所述辊道(20)的所述第二端(202),以在所述机车车轮(1)移动至所述第二端(202)时接收所述机车车轮(1),所述旋转机构(30)用于带动所述机车车轮(1)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识别机构(40),所述识别机构(40)设于所述底座(10),所述识别机构(40)用于识别所述旋转机构(30)上的所述机车车轮(1)的识别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0)沿所述第一轴线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底座(10),以使得所述旋转机构(3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其中,当所述旋转机构(30)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辊道(20)驱动所述机车车轮(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旋转机构(30)上;当所述旋转机构(30)升至第二位置时,所述旋转机构(30)带动所述旋转机构(30)上的所述机车车轮(1)脱离所述辊道(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阻挡机构(50),所述阻挡机构(50)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底座(10),以使所述阻挡机构(50)在升起时具有阻挡位置,所述阻挡机构(50)位于所述第一端(201)与所述第二端(202)之间,所述阻挡机构(50)在所述阻挡位置时,所述阻挡机构(5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机车车轮(1)接触,以阻挡所述机车车轮(1)移动至所述旋转机构(3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60),所述升降机构(60)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底座(10),以使得所述升降机构(60)具有上料位置和运输位置;
其中,所述升降机构(60)位于所述辊道(20)的所述第一端(201),当所述升降机构(60)升起至所述上料位置时,所述机车车轮(1)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60);当所述升降机构(60)下降至所述运输位置时,所述升降机构(60)将所述机车车轮(1)转移至所述辊道(20)的所述第一端(2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机构(40)与所述旋转机构(30)连接,以在所述识别机构(40)识别到所述识别标记时,控制所述旋转机构(30)停止旋转;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关;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升降机构(60)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用于识别所述升降机构(60)上是否具有所述机车车轮(1),并在所述升降机构(60)上不具有所述机车车轮(1)时,控制所述升降机构(60)升起至所述上料位置;和/或,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开关和阻挡机构(50),所述阻挡机构(50)可升降地设于所述底座(10),以使所述阻挡机构(50)在升起时具有阻挡位置,所述阻挡机构(50)位于所述第一端(201)与所述第二端(202)之间,所述阻挡机构(50)在所述阻挡位置时,所述阻挡机构(5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机车车轮(1)接触,以阻挡所述机车车轮(1)移动至所述旋转机构(30)上;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阻挡机构(50)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用于识别所述旋转机构(30)上是否具有所述机车车轮(1),并在所述旋转机构(30)上具有所述机车车轮(1)时,控制所述阻挡机构(50)升起至所述阻挡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包括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2),所述辊道(20)包括第一辊道(21)和第二辊道(22),所述第一辊道(21)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1),所述第二辊道(22)设于所述第二底座(12),
其中,所述第一辊道(21)具有所述第一端(201)和第三端(203),所述第二辊道(22)具有第四端(204)和所述第二端(202),所述第二底座(12)与所述第一底座(11)连接,所述第三端(203)与所述第四端(204)对接,以使所述辊道(20)驱动所述第一端(201)的所述机车车轮(1)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二端(2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动力机构(71)、第一传动机构(81)、第二动力机构(72)和第二传动机构(82),所述第一动力机构(71)和所述第一传动机构(81)均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1),所述第二动力机构(72)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82)均设于所述第二底座(12);
其中,第一辊道(21)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81)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71)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动力机构(71)驱动所述第一辊道(21)运动;
所述第二辊道(22)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82)与所述第二动力机构(72)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动力机构(72)驱动所述第二辊道(22)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81)包括第一传动轴(811)和第一链条(812),所述第一传动轴(811)与所述第一辊道(21)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811)与所述第一动力机构(71)通过所述第一链条(812)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动力机构(71)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轴(811)转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一辊道(21)运动;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82)包括第二传动轴和第二链条,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二辊道(22)驱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二动力机构(72)通过所述第二链条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动力机构(72)驱动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二辊道(22)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道(21)和所述第二辊道(22)的数量均为两个;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81)还包括第一双排链轮(813)与第一驱动链轮(814),所述第一驱动链轮(814)在所述第一传动轴(811)的两端成对设置,所述第一双排链轮(813)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811)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链轮(814)之间;两个所述第一驱动链轮(814)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辊道(21)驱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第一辊道(21)同步运动;所述第一链条(812)为双排链条,并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机构(71)和所述第一双排链轮(813);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82)还包括第二双排链轮与第二驱动链轮,所述第二驱动链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端成对设置,所述第二双排链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两个所述第二驱动链轮之间;两个所述第二驱动链轮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辊道(22)驱动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第二辊道(22)同步运动;所述第二链条为双排链条,并连接所述第二动力机构(72)和所述第二双排链轮。
10.一种机车车轮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车车轮输送装置;
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于使机车车轮(1)进入所述机车车轮输送装置;
抓取装置,所述抓取装置用于使所述机车车轮(1)离开所述机车车轮输送装置。
CN202211053395.2A 2022-08-31 2022-08-31 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和系统 Pending CN1153211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3395.2A CN115321132A (zh) 2022-08-31 2022-08-31 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3395.2A CN115321132A (zh) 2022-08-31 2022-08-31 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1132A true CN115321132A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28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3395.2A Pending CN115321132A (zh) 2022-08-31 2022-08-31 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211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41095A (en) Package transport device
CN109843751B (zh) 高架输送车以及输送系统
TWI680929B (zh) 托板搬送裝置
KR101784660B1 (ko) 허브 부재용 이송장치
JP5385922B2 (ja) ワーク保持移載装置
WO2019003753A1 (ja) 搬送システム及び搬送方法
KR102161840B1 (ko) 소재 이송용 후킹장치
CN115321132A (zh) 机车车轮输送装置和系统
JP4252947B2 (ja) ワーク搬送装置
JP2000128477A (ja) ワーク搬送クレーン
JP2006027753A (ja) 電動機検修ライン用ターンテーブル装置
TWI769803B (zh) 載物架及含該載物架之移動式頂升輸送機
CN108002228B (zh) 一种带有定位导向装置的自行葫芦输送线
CN210117040U (zh) 一种货物转运架
CN213111197U (zh) 洗衣机滚筒部件自动下件系统
CN219950363U (zh) 一种地牛提升机
CN219566713U (zh) 流水线和回转流水设备
CN212712434U (zh) 履带式转接设备
CN115259017B (zh) 载物架及含该载物架的移动式顶升输送机
CN218950236U (zh) 一种用于高速搬运工字轮的有轨制导车辆
CN216686480U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大跨度垂直砂芯输送系统
CN220787132U (zh) 一种升降式双层输送台
CN116812532B (zh) 一种顶升旋转装置
CN219076606U (zh) 成型机胎胚自动输送装置和轮胎成型机
CN114380229B (zh) 一种升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