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08010A - 一种抗体保护剂和采血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体保护剂和采血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08010A
CN115308010A CN202110490731.9A CN202110490731A CN115308010A CN 115308010 A CN115308010 A CN 115308010A CN 202110490731 A CN202110490731 A CN 202110490731A CN 115308010 A CN115308010 A CN 115308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antibody
parts
blood collection
protective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07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小瑜
吴刚
佟强
徐鹏
赵卫东
张海梅
李煜
闫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Weigao Blood Collection Consumables Co ltd
Weigao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Weigao Blood Collection Consumables Co ltd
Weigao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Weigao Blood Collection Consumables Co ltd, Weigao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Weigao Blood Collection Consumab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907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080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08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080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8Diluting, dispersing or mixing samp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015Source of blood
    • A61B5/15003Source of blood for venous or arterial blo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0007Details
    • A61B5/150343Collection vessels for collecting blood samples from the skin surface, e.g. test tubes, cuvet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venous or arterial blood, e.g. with syringes
    • A61B5/154Devices using pre-evacuated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体保护剂,包括促凝剂、保护剂和吸附材料,所述保护剂包括硫柳汞、尿素、精氨酸、泊洛沙姆、β环糊精、海藻糖、硫酸铜、牛血清白蛋白和缓冲液。相比常规促凝采血管采血后需静置等待30分钟才能让血液充分凝固、离心条件3000~35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完成血清的分离,本发明中的采血管不仅能有效保护血清中的抗体、吸附血液中影响抗体检测的干扰物质,而且血清分离操作简便快速,在离心后即可获得高纯度的血清,显著缩短了从血液样本采集到血清获得的时间,整个血清分离过程仅需要8~10min。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血管。

Description

一种抗体保护剂和采血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血液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全血样本中血清抗体的保存容器,尤其涉及一种抗体保护剂及其构成的真空采血管。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预定的临床检验要求,需要在真空采血管内添加适于血液保存或能与血样反应的试剂,按添加剂的类别划分,主要分为促凝剂和抗凝剂两大类。对于部分急诊生化检测或传染性疾病的快速血清免疫学筛查,需要在采血管内加入促凝剂,缩短血液凝固时间。促凝剂能激活纤维蛋白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聚体,进而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加速血液的凝固及血清的析出。
某些含促凝剂采血管的管内会额外添加分离胶,用于在管内形成屏障并将固体成分(血细胞)和液体成分(血清)彻底分开。加入的分离胶比重在1.05左右,血清比重约1.02,血细胞比重约1.08,当分离胶与凝固后的血液在同一采血管中离心时,比分离胶重的血块就会移动到管底部,分离胶发生返转,形成从下到上为血细胞/分离胶/血清的叠加顺序。方便检验人员从管内抽取最上层血清用于下游检测。
目前用于常规疫苗(如乙肝、丙肝等)注射后及传染病感染后(如新型冠状病毒、麻疹、艾滋病、肺结核等)的抗体检测都在使用上述的普通促凝剂/促凝剂+分离胶采血管。在临床检测过程中,由于血液凝固效果不完全及分离胶性能不佳,会在血清中残留纤维蛋白,导致下游检测结果存在误差。而且现有技术都是在体外对抗体保护进行的应用,对于血液样本如血清中抗体的保存及应用均未涉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体保护剂和采血管,本发明提供的抗体保护剂能够促进血液快速凝固、保护抗体活性、吸附血液中影响抗体检测的干扰物质,能方便快速的获得高质量的血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体保护剂,包括:促凝剂、保护剂和吸附材料;
所述保护剂包括:硫柳汞、尿素、精氨酸、泊洛沙姆、β环糊精、海藻糖、硫酸铜、牛血清白蛋白和缓冲液。
优选的,所述促凝剂的重量份数为5~50份;
所述硫柳汞的重量份数为1~20份;
所述尿素的重量份数为10~30份;
所述精氨酸的重量份数为10~40份;
所述泊洛沙姆的重量份数为10~30份;
所述β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为1~30份;
所述海藻糖的重量份数为1~20份;
所述硫酸铜的重量份数为1~10份;
所述牛血清白蛋白的重量份数为1~20份;
所述缓冲液的重量份数为20~60份;
所述吸附材料的重量份数为1~20份。
优选的,所述促凝剂为二氧化硅粉。
优选的,所述促凝剂的粒径为5~500nm。
优选的,所述缓冲液为Tris-HCl缓冲液。
优选的,所述吸附材料为树脂或微球;
优选的,所述吸附材料为特异性吸附材料,所述吸附材料的材质选自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苯乙烯和羧酸单体共聚物、琼脂糖凝胶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特异性吸附材料能特异性吸附血液中胆红素、血红素等有色基团,更进一步地,所述特异性吸附材料能特异性吸附血液中生物素,更进一步地,所述特异性吸附材料能特异性吸附血液中二价镁离子。
优选的,所述吸附材料在抗体保护剂中所占质量百分含量为3%~16.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血管,包括: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抗体保护剂和分离胶。
优选的,所述抗体保护剂和分离胶设置在所述采血管的安全帽、胶塞、管体和/或管内中。
常规促凝采血管采集血液样本后,需要静置等待30分钟才能让血液充分凝固、分离出血清。本发明中的采血管内添加纳米级促凝剂,此促凝剂比表面积范围在250~350m2/g,相比于常规微米级促凝剂,比表面积增加了160~230倍,能显著增加分散度、提高促凝剂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接触率,能促进纤维蛋白原的快速高效转变,血液凝固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10,促凝效果发生大幅度提升。常规促凝采血管采集静脉血后需要颠倒混匀4~6次,本发明采血管只需要颠倒混匀2~3次,血液即可在2~3分钟内完全凝固,不需静置等待,即可直接上机离心。相比常规促凝采血管,本发明显著缩短了血液凝固时间,能提高临床诊断样本的处理效率,增加样本处理量,单位时间内样本处理数量增加5~10倍,样本处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常规促凝采血管采血后需静置30分钟,才能放入离心机以3000~3500转/分钟、离心8~10分钟完成血清的分离,由于凝固效果不完全及分离胶性能不佳,经常会在血清中发现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导致下游检测发生延误或检测结果存在误差。本发明中的采血管只需经4000转/分钟、离心8分钟即可完成血清的分离。
本发明采血管内添加了抗体保护剂,在采血管颠倒混匀及离心过程中,管内抗体保护剂能有效保护血液中抗体的浓度和活性,增加抗体的稳定性,特异性吸附材料其表面既能特异吸附血清中胆红素、血红素等有色基团,还能吸附生物素和二价镁离子,能有效清除血液中存在的干扰物且不影响血清的组成、不影响后续抗体的检测反应,此吸附材料在离心过程中能随着分离胶返转,沉降到采血管最下层,不会在血清中残留,不影响血清的天然状态,在离心结束后即可获得高质量的血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的采血管抗体保护效果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经改进或润饰的所有其它实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体保护剂,包括:促凝剂、保护剂和吸附材料;
所述保护剂包括:硫柳汞、尿素、精氨酸、泊洛沙姆、β环糊精、海藻糖、硫酸铜、牛血清白蛋白和缓冲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抗体(antibody)是指机体由于抗原的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在本发明中,所述抗体优选包括:血清抗体、激素或多肽。
在本发明中,以重量份计,所述促凝剂的重量份数优选为5~50份,更优选为7~43份,更优选为10~40份,更优选为15~35份,更优选为20~30份,最优选为7份或25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促凝剂优选为二氧化硅粉;所述促凝剂的粒径优选为纳米级,所述促凝剂的粒径优选为5~500nm,更优选为10~100nm,更优选为15~50nm,更优选为15~30nm,最优选为15nm。
在本发明中,以重量份计,所述硫柳汞的重量份数优选为1~20份,更优选为1~12份,更优选为3~10份,更优选为3~8份,最优选为3份。
在本发明中,以重量份计,所述尿素的重量份数优选为10~30份,更优选为16~27份,更优选为18~22份,最优选为18份或20份。
在本发明中,以重量份计,所述精氨酸的重量份数优选为10~40份,更优选为22~38份,更优选为26~32份,更优选为26份或30份。
在本发明中,以重量份计,所述泊洛沙姆的重量份数优选为10~30份,更优选为16~26份,更优选为18~22份,最优选为16份或20份。
在本发明中,以重量份计,所述β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优选为10~30份,更优选为16~24份,更优选为18~22份,最优选为16份或20份。
在本发明中,以重量份计,所述海藻糖的重量份数优选为10~20份,更优选为8~18份,更优选为12~16份,最优选为12份或16份。
在本发明中,以重量份计,所述硫酸铜的重量份数优选为1~10份,更优选为1.5~7份,更优选为2~5份,更优选为3~4份,最优选为1.5份。
在本发明中,以重量份计,所述牛血清白蛋白的重量份数为1~20份,更优选为1~12份,更优选为3~10份,最优选为3份。
在本发明中,以重量份计,所述缓冲液的重量份数优选为20~60份,更优选为25~55份,更优选为30~50份,更优选为35~45份,最优选为40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缓冲液优选为Tris-HCl缓冲液;所述缓冲液的浓度优选为0.08~0.12mol/L,更优选为0.1mol/L。在本发明中,所述缓冲液优选采用水配制,更优选采用去离子水配制。
不同于现有技术中抗体保护剂只能维持蛋白和细胞稳定、抑制蛋白水解酶水解蛋白,本发明的抗体保护剂中,精氨酸能抑制多聚抗体形成、保障抗体的正常功能;尿素能阻止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非特异性结合,消除其对免疫检测反应的干扰;硫酸铜能封闭溶菌酶,防止其联接IgG抗体(immunoglobulin G,IgG),消除其对免疫检测反应的干扰。纳米级硅粉大大增加分散度,能快速与纤维蛋白原作用,促进血液充分迅速凝固,消除残留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吸附材料在吸附和消除免疫检测反应干扰因子(镁离子\生物素\胆红素)的同时,能通过离心而沉淀于管底,与血清分离,力保血清的主要组成和浓度不变,不干扰后续各类检测分析。
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材料的重量份数优选为1~20份,更优选为2~15份,更优选为3~10份,最优选为3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材料优选为树脂或微球;所述吸附材料的材质优选选自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苯乙烯和羧酸单体共聚物、琼脂糖凝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吸附材料优选为特异性吸附材料;所述特异性吸附材料能特异性吸附血液中胆红素、血红素等有色基团,更进一步地,所述特异性吸附材料能特异性吸附血液中的生物素,更进一步地,所述特异性吸附材料能特异性吸附血液中二价镁离子。
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材料在抗体保护剂中所占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1%~16.8%,更优选为2~12%,更优选为3~10%,更优选为3~5%,最优选为3%。
在本发明中,所述抗体保护剂的PH值优选与血清PH值一致,能保证整体血清的稳定性,避免因PH值变化引起抗体的析出。
在本发明中,所述抗体保护剂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
将尿素溶解于缓冲液中,再依次加入泊洛沙姆、β环糊精、海藻糖、牛血清白蛋白、硫柳汞、精氨酸和硫酸铜混合,最后加入促凝剂混合后采用缓冲液定容,得到混合液;
将所述混合液和吸附材料混合,得到抗体保护剂。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述抗体保护剂使用前,将所述混合液和吸附材料进行混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优选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
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液的制备方法更优选包括:
精密称取18重量份尿素、16重量份泊洛沙姆和16重量份β环糊精、12重量份海藻糖、3重量份牛血清白蛋白和3重量份硫柳汞、26重量份精氨酸、1.5重量份硫酸铜和7重量份二氧化硅粉待用,用去离子水配制0.1mol/L的Tris-HCl缓冲液1L,调节PH值至7.2~7.6待用。
取一洁净烧杯先将18重量份尿素溶解于少量0.1mol/L的Tris-HCl缓冲液中,再依次加入16重量份泊洛沙姆和16重量份β环糊精、12重量份海藻糖、3重量份牛血清白蛋白和3重量份硫柳汞、26重量份精氨酸、1.5重量份硫酸铜,每种组分完全溶解后即可加入下一种组分,整个溶解过程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匀速搅拌溶解,最后缓慢将7重量份硅粉加入上述混合液中,保持匀速搅拌20~30分钟,用0.1mol/L的Tris-HCl缓冲液定容至100mL容量瓶内,调节PH值至7.2~7.6,得到混合液。
在本发明中,抗体保护剂临用前加入树脂,混匀后使用;树脂不吸附抗体,不影响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吸附材料其表面既能特异吸附血清中胆红素、血红素等有色基团,还能吸附生物素和二价镁离子,能有效清除血液中存在的干扰物且不影响血清的组成、不影响后续抗体的检测反应,吸附材料在离心过程中能随着分离胶返转,沉降到采血管最下层,不会在血清中残留,不影响血清的天然状态,在离心结束后即可获得高质量的血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血管,包括: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抗体保护剂;
分离胶。
在本发明中,所述分离胶的相对比重优选为1.040~1.065g/cm3,更优选为1.04g/cm3;粘度优选为10~30万厘帕,更优选为15~25万厘帕,最优选为20万厘帕。在本发明中,所述分离胶优选为无色透明胶体,呈生理惰性,不溶于水,具有优良的触变性能和隔离性能。
本发明对所述分离胶的种类和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血清分离胶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抗体保护剂和分离胶的质量比优选为(2~8):(5~30),更优选为(3~6):(10~25),最优选为(4~5):(15~20)。
在本发明中,所述抗体保护剂和分离胶优选设置在所述采血管的安全帽、胶塞、管体和/或管内中。
在本发明中,所述采血管优选为真空采血管,所述采血管内优选为真空。
在本发明中,所述采血管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
采用加胶机将分离胶加入到采血管内离心沉降后将抗体保护剂加注到采血管内,28~37℃干燥30~120s,进行胶塞安全帽组装、抽真空、包装、灭菌,得到采血管。
在本发明中,所述加胶机优选为真空加胶机。
在本发明中,所述分离胶的加入量优选为0.6~1.2g,更优选为0.8~1g,最优选为0.9g。
在本发明中,所述离心在离心机中进行;所述离心的转速优选为2000~4000rpm/min,更优选为2500~3500rpm/min,最优选为3000rpm/min;所述离心的时间优选为1~10min,更优选为4~6min,最优选为5min。
在本发明中,所述采血管的制备方法更优选包括:
使用真空加胶机将0.6~1.2g分离胶加入到采血管内,离心机以2000~4000rpm/min离心1~10min,将抗体保护剂加注到采血管内,28~37℃干燥30~120s,胶塞安全帽组装、抽真空、包装、灭菌,得到采血管。
常规促凝采血管采集血液样本后,需要静置等待30分钟才能让血液充分凝固、分离出血清。本发明中的采血管内添加纳米级促凝剂,此促凝剂比表面积范围在250~350m2/g,相比于常规微米级促凝剂,比表面积增加了160~230倍,能显著增加分散度、提高促凝剂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接触率,能促进纤维蛋白原的快速高效转变,血液凝固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10,促凝效果发生大幅度提升。常规促凝采血管采集静脉血后需要颠倒混匀4~6次,本发明采血管只需要颠倒混匀2~3次,血液即可在2~3分钟内完全凝固,不需静置等待,即可直接上机离心。相比常规促凝采血管,本发明显著缩短了血液凝固时间,能提高临床诊断样本的处理效率,增加样本处理量,单位时间内样本处理数量增加5~10倍,样本处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常规促凝采血管采血后需静置30分钟,才能放入离心机以3000~35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完成血清的分离,由于凝固效果不完全及分离胶性能不佳,经常会在血清中发现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导致下游检测发生延误或检测结果存在误差。本发明中的采血管只需经4000转/分钟、离心8分钟即可完成血清的分离。
本发明的采血管内添加了抗体保护剂,在采血管颠倒混匀及离心过程中,管内抗体保护剂能有效保护血液中抗体的浓度,增加抗体的稳定性,特异性吸附材料其表面既能特异吸附血清中胆红素、血红素等有色基团,还能吸附生物素,能有效清除血液中存在的干扰物且不影响血清的组成、不影响后续抗体的检测反应,此吸附材料在离心过程中能随着分离胶返转,沉降到采血管最下层,不会在血清中残留,不影响血清的天然状态,在离心结束后即可获得高质量的血清。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Tris-HCl缓冲液为CAS号:1185-53-1;硫柳汞为CAS号:54-64-8;精氨酸为CAS号:74-79-3;尿素为CAS号:57-13-6;二氧化硅粉为CAS号:7631-86-9,泊洛沙姆为CAS号:9003-11-6;β环糊精为CAS号:7585-39-9;海藻糖为CAS号:99-20-7;牛血清白蛋白为CAS号:9048-46-8;硫酸铜为CAS号:7758-98-7。
实施例1
按照下述方法制备抗体保护剂:
精密称取18重量份尿素、16重量份泊洛沙姆和16重量份β环糊精、12重量份海藻糖、3重量份牛血清白蛋白和3重量份硫柳汞、26重量份精氨酸、1.5重量份硫酸铜和7重量份二氧化硅粉待用,用去离子水配制0.1mol/L的Tris-HCl缓冲液1L,调节PH值至7.2~7.6待用。
取一洁净烧杯先将18重量份尿素溶解于少量0.1mol/L的Tris-HCl缓冲液中,再依次加入16重量份泊洛沙姆和β环糊精、12重量份海藻糖、3重量份牛血清白蛋白和硫柳汞、26重量份精氨酸、1.5重量份硫酸铜,每种组分完全溶解后即可加入下一种组分,整个溶解过程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匀速搅拌溶解,最后缓慢将7重量份硅粉加入上述混合液中,保持匀速搅拌20~30分钟,用0.1mol/L的Tris-HCl缓冲液定容至100mL容量瓶内,调节PH值至7.2~7.6,得到抗体保护剂。(Tris-HCl缓冲液的用量为56重量份)
上述抗体保护剂临用前加3重量份的树脂(树脂成分为聚苯乙烯),混匀后使用,得到抗体保护剂。
按照下述方法制备得到采血管:
使用真空加胶机将0.9g血清分离胶加入到采血管内,离心机以3000rpm/min离心5min,将上述制备的50μL的抗体保护剂加注到采血管内,35℃干燥60s,胶塞安全帽组装、抽真空、包装、灭菌,得到采血管。
实施例2~6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抗体保护剂和真空采血管,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表1中的抗体保护剂配方。
比较例1~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抗体保护剂和真空采血管,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表1中的抗体保护剂配方。
表1实施例1~6和比较例1~2中抗体保护剂配方
Figure BDA0003052458240000091
性能检测
血清分离方法为:
取出采用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的采血管;
静脉采血,采血后轻柔颠倒混匀采血管2~3次;
无需等待,直接将采血后的采血管置于离心机以4000转/分钟、离心8分钟完成血清的分离。
血液凝固时间检测方法:
取出采用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的采血管,每个组别各取30支;
静脉采血,采血后轻柔颠倒混匀采血管2~3次。
迅速从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取出1mL血液至1.5ml离心管中,每个实施例和比较例各取3次,使用血液凝固法测定血液凝固时间,每隔15s倾斜离心管15°角,观察液面是否倾斜,直到各管中血液不再流动为止,观察并记录凝血时间(CT,血液离体后至完全凝血所需要的时间),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显示了各管的血液凝固时间。
表2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的采血管的血液凝固时间
组别 试验条件 凝固时间 实验结果
比较例1生理盐水 室温、凝固过程中每15s倾斜管 660s 延缓凝固
比较例2普通硅粉 室温、凝固过程中每15s倾斜管 430s 正常凝固
实施例2 室温、凝固过程中每15s倾斜管 90s 加速凝固
实施例3 室温、凝固过程中每15s倾斜管 90s 加速凝固
实施例4 室温、凝固过程中每15s倾斜管 105s 加速凝固
实施例5 室温、凝固过程中每15s倾斜管 105s 加速凝固
实施例6 室温、凝固过程中每15s倾斜管 90s 加速凝固
实施例1 室温、凝固过程中每15s倾斜管 75s 加速凝固
根据表2的血液凝固时间检测结果可知,与比较例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采血管采血后的血液完全凝固时间显著缩短。
按照下述方法检测血清分离的效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224-2018真空采血管的性能验证》4.4血清分离管纤维蛋白挂壁项目要求进行测试,一组为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的采血管,每个组别各取40支;
第二组为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的采血管,每个组别各取40支,改变测试条件,采血后、无需等待,直接将采血后的采血管置于离心机以4000转/分钟、离心8分钟完成血清的分离。观察并记录两个实验组采血管中有无纤维蛋白挂壁现象;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本发明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的采血管的血清分离效果
Figure BDA0003052458240000101
Figure BDA0003052458240000111
表3的纤维蛋白挂壁检测结果表明,与比较例相比,使用本发明实施例采血管制备的血清均无纤维蛋白挂壁,血清质量好,对下游检测不会出现抑制、不影响下游检测效果。
抗体保护效果检测:
将等量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血清(冻干)标准物质(编号GBW09163)分别加入到实施例和比较例制备的采血管中,各管再分别加入36℃恒温孵育后的山羊血清5mL,血清加入时间控制在10~40s(模拟静脉血液采集时间),室温放置96小时,后将各采血管置于离心机以4000转/分钟、离心8分钟(模拟血清的分离),对各组别采血管中抗体效价直接用ELISA法测定,操作步骤如下:
包被:用ELISA包被液(pH9.6)稀释包被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血清(冻干)标准物质(编号GBW09164))500倍,酶标板每孔加入100μL,37℃孵育2h;
洗板:倒去液体,用洗板机加入ELISA洗涤液5次,吸水纸拍干;
封闭:每孔加入1%脱脂奶粉200μL,37℃孵育1.5h;
洗板:倒去液体,用洗板机加入ELISA洗涤液5次,吸水纸拍干;
加入一抗:不同组别处理后的含有乙肝表面抗体血清,倍比稀释,每孔加入100μL,37℃孵育1h;
洗板:倒去液体,用洗板机加入ELISA洗涤液5次,吸水纸拍干;
加酶标抗体:加入用PBST稀释10000倍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山羊抗人IgG,每孔加入100μL,37℃孵育1h;
洗板:倒去液体,用洗板机加入ELISA洗涤液5次,吸水纸拍干;
显示:每孔加入新配制显色液100μL,暗室37℃孵育10~15min;
终止:每孔加50μL终止液;
吸光度检测:酶标仪450nm波长测定各样品孔吸光值。
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横坐标为抗体稀释度,1~8分别表示1:250、1:500、1:1000、1:2000、1:4000、1:8000、1:16000、1:32000;纵坐标为吸光度。由图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抗体保存效果明显优于比较例,常温保存抗体96h后抗体的效价更高。
相比常规促凝采血管采血后需静置等待30分钟才能让血液充分凝固、离心条件3000~35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完成血清的分离,整个血清分离时间需要40~45分钟。本发明采血管不仅能有效保护血清中的抗体,而且血清分离操作简便快速,在离心后即可获得高纯度的血清,显著缩短了从血液样本采集到血清获得的时间,整个血清分离过程仅需要8~10分钟。
常规促凝采血管采集血液样本后,需要静置等待30分钟才能让血液充分凝固、分离出血清。本发明中的采血管内添加纳米级促凝剂,此促凝剂比表面积范围在250~350m2/g,相比于常规微米级促凝剂,比表面积增加了160~230倍,能显著增加分散度、提高促凝剂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接触率,能促进纤维蛋白原的快速高效转变,血液凝固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10,促凝效果发生大幅度提升。常规促凝采血管采集静脉血后需要颠倒混匀4~6次,本发明采血管只需要颠倒混匀2~3次,血液即可在2~3分钟内完全凝固,不需静置等待,即可直接上机离心。相比常规促凝采血管,本发明显著缩短了血液凝固时间,能提高临床诊断样本的处理效率,增加样本处理量,单位时间内样本处理数量增加5~10倍,样本处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常规促凝采血管采血后需静置30分钟,才能放入离心机以3000~3500转/分钟、离心8~10分钟完成血清的分离,由于凝固效果不完全及分离胶性能不佳,经常会在血清中发现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导致下游检测发生延误或检测结果存在误差。本发明中的采血管只需经4000转/分钟、离心8分钟即可完成血清的分离。
本发明的采血管内添加了抗体保护剂,在采血管颠倒混匀及离心过程中,管内抗体保护剂能有效保护血液中抗体的浓度,增加抗体的稳定性,特异性吸附材料其表面既能特异吸附血清中胆红素、血红素等有色基团,还能吸附生物素和二价镁离子,能有效清除血液中存在的干扰物且不影响血清的组成、不影响后续抗体的检测反应,此吸附材料在离心过程中能随着分离胶返转,沉降到采血管最下层,不会在血清中残留,不影响血清的天然状态,在离心结束后即可获得高质量的血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用于抗体保存管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除血清抗体外其它种类的蛋白保存如激素、多肽,都为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即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抗体保护剂,包括:促凝剂、保护剂和吸附材料;
所述保护剂包括:
硫柳汞、尿素、精氨酸、泊洛沙姆、β环糊精、海藻糖、硫酸铜、牛血清白蛋白和缓冲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凝剂的重量份数为5~50份;
所述硫柳汞的重量份数为1~20份;
所述尿素的重量份数为10~30份;
所述精氨酸的重量份数为10~40份;
所述泊洛沙姆的重量份数为10~30份;
所述β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为1~30份;
所述海藻糖的重量份数为1~20份;
所述硫酸铜的重量份数为1~10份;
所述牛血清白蛋白的重量份数为1~20份;
所述缓冲液的重量份数为20~60份;
所述吸附材料的重量份数为1~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凝剂为二氧化硅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体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凝剂的粒径为5~5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为Tris-HCl缓冲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为树脂或微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体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的材质选自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苯乙烯和羧酸单体共聚物、琼脂糖凝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在抗体保护剂中所占质量百分含量为3%~16.8%。
9.一种采血管,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保护剂和分离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抗体保护剂和分离胶设置在所述采血管的安全帽、胶塞、管体和/或管内中。
CN202110490731.9A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抗体保护剂和采血管 Pending CN1153080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0731.9A CN115308010A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抗体保护剂和采血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0731.9A CN115308010A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抗体保护剂和采血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08010A true CN115308010A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54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0731.9A Pending CN115308010A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抗体保护剂和采血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0801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2488B2 (en) Gel-shell beads with adsorbed or bound biomolecules
JP2866803B2 (ja) 採血管用二経路凝血促進剤
SU1091844A3 (ru) Диагностикум дл вы влени антигена гепатита В
EP0070527A1 (en) Method of assaying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and labelling agents therefor
US20080145876A1 (en) Poly(ethylene glycol) anti-body detection assays and kits for performing thereof
CN110824157B (zh) 一种用于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的快速分离红细胞的方法
JPS59116548A (ja) 親水性ラテツクス粒子を含有する診断薬
CN115308010A (zh) 一种抗体保护剂和采血管
EP0844482A2 (en) Process for enhancing the aggregation and/or agglutination of erythrocytes prior to centrifugation
US4792527A (en) Method of assaying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and labelling agents therefor
JP3786543B2 (ja) 免疫学的測定試薬
JP3236206B2 (ja) 血液凝固時間測定用乾燥試薬
JP3514848B2 (ja) 血液検査用容器
JPH02124464A (ja) 磁性マーカー粒子を用いた免疫学的測定方法
US5098831A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allergy diagnosis
JP2701953B2 (ja) アレルギー診断用の方法および手段
JP2004170127A (ja) 抗体試験のための血球試薬
JPS63228069A (ja) 診断薬用ラテツクス、その製法および該ラテツクスを用いてなる診断薬
JP3464357B2 (ja) 免疫学的凝集反応試薬の製造方法
JPS5873866A (ja) 免疫学的検査方法
CN117625529A (zh) 一种用于分离红细胞的免疫磁珠冻干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和血液处理装置
JPS6231300B2 (zh)
JPH08208492A (ja) 血球の分離方法
JPS6116943B2 (zh)
JPS61138164A (ja) 免疫凝集反応に用いるラテツクス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