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85910B - 一种旋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85910B
CN115285910B CN202210791740.6A CN202210791740A CN115285910B CN 115285910 B CN115285910 B CN 115285910B CN 202210791740 A CN202210791740 A CN 202210791740A CN 115285910 B CN115285910 B CN 1152859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bottle
wheel
belt wheel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17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85910A (zh
Inventor
黄俊铭
梁景洪
陈豪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ueba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ueba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ueba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ueba Spec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17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85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85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5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85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85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BAPPLYING CLOSURE MEMBERS TO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3/00Clos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by applying caps
    • B67B3/20Clos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by applying caps by applying and rotating preformed threaded cap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盖装置,其包括机座、机架、输瓶机构、输盖机构、预封机构、旋盖机构、抱瓶机构、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输瓶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皆安装在机座上,机架位于输瓶机构上方,输盖机构、预封机构、旋盖机构和抱瓶机构皆安装在机架上,第一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机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机架相连接,且第一伸缩机构用于调节机架相对于输瓶机构的高度,第一驱动机构与输瓶机构、抱瓶机构和旋盖机构传动连接;相对于输瓶机构的宽度方向,抱瓶机构彼此间隔设置,第二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抱瓶机构相连接,另一端与机架相连接;该旋盖装置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旋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容器封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盖装置。
背景技术
旋盖机是一种应用于如食品、日化用品等行业中的用于封装瓶口的一种设备,其用于将由马口铁制成的三旋四旋瓶盖旋合在玻璃瓶口上。旋盖机主要有旋转式和直线式两种结构形式,其中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式旋盖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着适用性相对不足的问题,如申请号为201821731578.4中所公开的一种真空旋盖机;具体来说,现有技术中的旋盖装置在使用时往往只能针对一种规格的玻璃瓶进行封口作业,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多种不同规格的玻璃,例如,不同直径以及高度的玻璃瓶。因此,企业此时就需要针对不同规格的玻璃的封盖来分别配备旋盖机,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使得现有技术中的旋盖装置产生如上所述的适用性不足的问题;也就是说,当使用一台旋盖装置可以对不同规格的玻璃瓶进行旋盖作业时,就可以有效提高旋盖机的适用性或者说有效提高了旋盖机使用的便捷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旋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盖装置,包括机座、机架、输瓶机构、输盖机构、预封机构、旋盖机构、抱瓶机构、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输瓶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皆安装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机架位于所述输瓶机构上方,所述输盖机构、所述预封机构、所述旋盖机构和所述抱瓶机构皆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机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接,且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输瓶机构的高度,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输瓶机构、所述抱瓶机构和所述旋盖机构传动连接;
相对于所述输瓶机构的宽度方向,所述抱瓶机构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抱瓶机构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抱瓶机构之间的间距;
所述输盖机构用于将待封装的瓶盖输送到所述预封机构处,所述输瓶机构用于输送待封装的包装瓶,并使包装瓶通过所述预封机构、所述抱瓶机构和所述旋盖机构,所述预封机构用于使待封装的瓶盖盖合在所述包装瓶的开口上,所述抱瓶机构用于使所述包装瓶相对于所述旋盖机构处于不可转动状态,所述旋盖机构用于将所述瓶盖旋合在所述包装瓶的开口上。
作为对所述旋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多个第一伸缩杆、联动组件和第一马达和/或驱动手柄,所述第一伸缩杆分别位于所述机架的两侧并对所述机架形成支撑,所述联动组件与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和/或所述驱动手柄与任一个所述第一伸缩杆传动连接,或者,所述第一马达和/或所述驱动手柄与所述联动组件传动连接。
作为对所述旋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丝杠、第一螺套和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套设在所述第一螺套外,所述第一滑套可沿所述第一螺套的长度方向滑动,且所述第一滑套与所述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套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套与所述第一丝杠相螺合;
或者,所述第一伸缩杆为液压伸缩杆、电动伸缩杆中的任一种;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多个第一从动轮,每个所述第一从动轮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一丝杠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从动轮传动连接;
还包括第一主动轮和/或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马达的驱动轴相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驱动手柄相连接,所述第一马达与所述机座固定连接和/或所述驱动手柄与所述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
或者,所述第二从动轮与任一所述第一丝杠相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传动连接。
作为对所述旋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抱瓶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约束件、防脱带轮和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驱动带轮、所述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约束件和所述防脱带轮皆与所述机架相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带与所述第一驱动带轮、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和所述防脱带轮传动连接,相对于所述输瓶机构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驱动带轮与所述第一从动带轮间隔设置,所述约束件与所述第一传动带相抵接,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约束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接;
相对于所述输瓶机构的宽度方向,所述抱瓶机构彼此间隔设置并形成输送通道,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约束件彼此相对或反向运动,并使所述第一传动带彼此相对靠近或远离;
所述约束件位于所述第一驱动带轮与所述第一从动带轮之间,所述防脱带轮位于所述约束件与所述第一驱动带轮之间,且所述防脱带轮靠近所述第一驱动带轮。
作为对所述旋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约束件包括压条和多个滚轮,所述滚轮沿所述压条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且所述滚轮与所述压条固定连接,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一传动带滚动连接,所述压条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约束件还包括摆臂和弹簧,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压条转动连接,且所述摆臂的一端或两端处还分别连接有所述滚轮,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摆臂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压条相抵接。
作为对所述旋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伸缩装置包括第二滑套、导向柱、第二丝杠、第二螺套和手轮,所述第二滑套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套套设在所述导向柱外,所述导向柱与所述第二滑套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约束件固定连接,另一与所述第二螺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套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手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所述第二螺套相螺合。
作为对所述旋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盖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带轮、第三驱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第三从动带轮、第一支架、第二传动带和第三传动带;
所述第二驱动带轮与所述第三驱动带轮同轴,且所述第二驱动带轮与所述第三驱动带轮皆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带轮与所述第三从动带轮皆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机架相铰接,所述第二传动带与所述第二驱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从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带与所述第三驱动带轮和所述第三从动带轮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带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驱动带轮的直径,所述第二传动带与所述第三传动带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相对于所述第二传动带或所述第三传动带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传动带与所述第三传动带相互靠近。
作为对所述旋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瓶机构包括输送带、第四主动带轮和第四从动带轮,所述第四主动带轮和所述第四从动带轮与所述机座转动连接,所述输送带与所述第四主动带轮和所述第四从动带轮传动连接。
作为对所述旋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马达和减速箱,所述第二马达的驱动轴与所述减速箱传动连接,所述减速箱包括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输瓶机构的第四主动带轮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内花键套、第五从动轮、第六从动轮、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设置有外花键,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内花键套分别连接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所述内花键套套设在所述外花键上,且所述花键套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输出轴滑动,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
所述第五从动轮与所述抱瓶机构的第四主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第六从动轮与所述旋盖机构的第二驱动带轮和第三驱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五从动轮和第六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
作为对所述旋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封机构包括进盖通道和出盖通道,所述进盖通道与所述出盖通道相连通,且所述进盖通道与所述输盖机构相连接,所述出盖通道位于所述抱瓶机构的一端处;
所述进盖通道的轴线与所述输瓶机构的轴线形成夹角,所述进盖通道的轴线与所述输瓶机构的轴线相平行, 相对于所述进盖通道的宽度方向,所述进盖通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定位弹珠,且所述定位弹珠靠近所述出盖通道处。
作为对所述旋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底部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输瓶机构上方,所述壳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预封机构、所述旋盖机构和所述抱瓶机构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蒸汽喷嘴,所述蒸汽喷嘴朝向所述旋盖机构和/或所述预封机构;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所述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所述蒸汽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处,所述机座上还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与所述蒸汽出口相连通。
本发明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在机架上设置第一伸缩机构,从而使得机架可以相对于输瓶机构调节高低位置,进使得旋盖装置可以对不同高度的包装瓶进行旋盖封装;其次,在机架上设置与抱瓶机构相互配合的第二伸缩机构,即,通过第二伸缩机构来调节抱瓶机构之间的间距,进而使得抱瓶机构可以针对不同直径的包装瓶进行抱瓶作业;进一步来说,使用一台旋盖装置可以对不同直径和高度的包装瓶进行旋盖操作,即,提高了旋盖装置使用的便捷性或者说提高了旋盖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更具体的说明,本发明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旋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种旋盖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一种旋盖装置去掉机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抱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旋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预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盖装置,其包括机座1、机架2、输瓶机构3、输盖机构4、预封机构5、旋盖机构6、抱瓶机构7、第一伸缩机构8、第二伸缩机构9和第一驱动机构10。其中,输瓶机构3与第一驱动机构10皆安装在机座1上,且机架2位于输瓶机构3上方,输盖机构4、预封机构5、旋盖机构6和抱瓶机构7皆安装在机架2上,第一伸缩机构8的一端与机座1相连接,另一端与机架2相连接,且第一伸缩机构8用于调节机架2相对于输瓶机构3的高度。第一驱动机构10与输瓶机构3、抱瓶机构7和旋盖机构6传动连接,即第一驱动同构10同时对输瓶机构3,抱瓶机构7和旋盖机构6提供动力。进一步的,相对于输瓶机构3的宽度方向,抱瓶机构7彼此间隔设置进而形成供待封装的容器瓶经过的通道,第二伸缩机构9的一端与抱瓶机构7相连接,另一端与机架2相连接,第二伸缩机构9用于调节抱瓶机构7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输盖机构4用于将待封装的瓶盖输送到预封机构5中,输瓶机构3则用于输送待封装的包装瓶并使包装瓶通过预封机构5、抱瓶机构7和旋盖机构6,本实施例中的输瓶机构3为直线式输瓶机构,即,待输送的包装瓶沿着直线由输瓶机构3一端被输送至另一端。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输盖机构4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对输盖机构的详细组成结构进行描述。预封机构5用于使待封装的瓶盖盖合在包装瓶的瓶口上,抱瓶机构7则用于使包装瓶相对于旋盖机构6处于不可转动状态,最后,旋盖机构6则将瓶盖旋合在包装瓶的瓶口上进而完成对包装瓶的旋盖封装工作。进一步来说,通过在机架2上设置第一伸缩机构8,从而使得机架2可以相对于输瓶机构3调节高低位置,进使得位于机架2上的旋盖机构6可以对不同高度的包装瓶进行旋盖封装;其次,在机架2上设置与抱瓶机构7相互配合的第二伸缩机构9,即,通过第二伸缩机构9来调节抱瓶机构7之间的间距,进而使得抱瓶机构7可以针对不同直径的包装瓶进行抱瓶作业;进一步来说,使用一台旋盖装置可以对不同直径和高度的包装瓶进行旋盖操作。
如图1、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机构8包括多个第一伸缩杆、联动组件和第一马达和/或驱动手柄11,第一伸缩杆分别位于机架2的两侧并对机架2形成支撑,联动组件与每个第一伸缩杆传动连接,第一马达和/或驱动手柄11与任一个第一伸缩杆传动连接,或者,第一马达和/或驱动手柄11与联动组件传动连接。具体来说,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丝杠(未图示)、第一螺套12和第一滑套13,第一滑套13套设在第一螺套12外,第一滑套13可沿第一螺套12的长度方向滑动,且第一滑套13与机座1通过螺栓固定,第一螺套12与机架2通过螺栓固定,第一螺套12与第一丝杠通过螺纹相螺合,且第一丝杠与第五滑套13通过轴承形成转动连接;进一步来说,当通过如驱动手柄11驱动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进而将第一丝杠的转动换成第一螺套12的直线运动,进而使得机架2可以相对于输瓶机构3的高低位置的调节。或者,第一伸缩杆为液压伸缩杆、电动伸缩杆中的任一种。
如图3所示,联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14、多个第一从动轮15,每个第一从动轮15分别与每个第一丝杠相连接,第一传动件14与第一从动轮15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传动件14为链条,第一从动轮15则为链轮。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主动轮16和/或第二从动轮17;第一主动轮16与第一马达的驱动轴相连接和/或第一主动轮16与驱动手柄11相连接,第一马达与机座1固定连接和/或驱动手柄11与机座1通过轴承形成转动连接,第一主动轮16与第一传动件14传动连接,即,此时的第一主动轮16也为链轮;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从动轮17与任一第一丝杠通过销键相连接,第一主动轮16与第二从动轮17相啮合进而形成传动连接,即,此时的第一主动轮16和第二从动轮17皆为齿轮。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伸缩杆设置有四个,进而对机架2形成支撑,当需要对机架2进行整体抬升时,通过驱动手柄11驱动第一主动轮16进行旋转,第二从动轮17则带动丝杠以及位于丝杠上的第一从动轮15进行旋转;进一步的,随着第一从动轮15进行转动后,则会通过第一传动件14(链条)同步带动其余的每个丝杠上的第一从动轮15进行同步转动,即,实现所有(四个)第一伸缩杆的同步升降。
如图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抱瓶机构7包括第一驱动带轮18、第一从动带轮19、约束件20、防脱带轮21和第一传动带22,第一驱动带轮18、第一从动带轮19、约束件20和防脱带轮21皆与机架2相连接;进一步的,第一传动带22与第一驱动带轮18、第一从动带轮19、防脱带轮21传动连接,相对于输瓶机构3的长度方向,第一驱动带轮18与第一从动带轮19间隔设置,约束件20位于第一驱动带轮18与第一从动带轮19之间,且约束件20与第一传动带22相抵接,第二伸缩机构9的一端与约束件2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机架2相连接;其中,第一从动带轮19上还设置有张紧装置(未标号),张紧装置用于调节第一传动带22相对于第一从动带轮19、防脱带轮21和第一从动带轮19的松紧度。
进一步来说,相对于输瓶机构3的宽度方向,抱瓶机构7彼此间隔设置,即,两个抱瓶机构7之间的空隙形成输送包装瓶的通道23,第二伸缩机构9用于驱动约束件20彼此相对或反向运动,并使第一传动带22彼此相对靠近或远离,即,实现对输送包装瓶的通道23的宽窄进行调节,以实现对不同直径的包装瓶进行抱瓶作业。约束件20位于第一驱动带轮18与第一从动带轮19之间,防脱带轮21位于约束件20与第一驱动带轮18之间,且防脱带轮21靠近第一驱动带轮18。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传动带22为三角传动带,进一步来说,由于抱瓶机构3中的约速件20会推动部分第一传动带22彼此相对运动,因此会使得第一传动带22偏离第一驱动带轮18的槽位,即,造成第一传动带22的脱落;而设置了防脱带轮21后,防脱带轮21设置有开口及深度相对较大的槽位,进而对第一传动带22的运动轨迹进行引导及约束,避免其从第一驱动带轮18脱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带22相对于第一驱动带轮18的旋转方向来说,防脱带轮21靠近第一传动带轮22处。
如图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约束件20包括压条24和多个滚轮25,滚轮25沿压条24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且滚轮25与压条24固定连接,滚轮25与第一传动带22滚动连接,压条24与第二伸缩机构9固定连接;具体来说,第一传动带22会相对于压条24运动,而设置的滚轮25则可以将第一传动带22相对于压条24的滑动摩擦转换成滚动摩擦,从而减少对第一传动带22的磨损;和/或约束件20还包括摆臂26和弹簧(未图示),摆臂26的一端与压条24通过销轴形成转动连接,且摆臂26的一端或两端处还分别连接有滚轮25,弹簧的一端与摆臂26相抵接,另一端与压条24相抵接。通过设置摆臂26以及设置在摆臂26上的滚轮可以使得第一传动带22在约束件20与防脱带轮21,以及约事件20与第一从动带轮19之间形成平滑过渡,减少压条24的一端或两端处的滚轮25受力相对集中的现象,即减少了位于滚轮与压条24之间的承轴的损耗,或者说提高了约束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伸缩装置包括第二滑套27、导向柱28、第二丝杠29、第二螺套30和手轮31,第二滑套27与机架2通过螺栓固定,第二滑套27套设在导向柱28外,导向柱28与第二滑套27滑动连接,导向柱28的一端与约束件20通过螺栓固定,另一与第二螺套30通过固定,第二丝杠29的一端与第二滑套27通过轴承形成转动,另一端与手轮31固定连接,且丝杠第二螺套30相螺合。具体来说,通过第二伸缩装置可以实现对约束件20位置的调节,过一步来说,通过对约束件20位置的调节进而使得第一传动带22可以紧紧的抵接在经过通道23的包装瓶上,也就是说,在旋紧瓶盖时,如果不设置抱瓶机构则会使得包装瓶发生伴随转动的现象,即使得瓶盖无法可靠的旋紧在包装瓶的瓶口上。
如图5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旋盖机构6包括第二驱动带轮32、第三驱动带轮33、第二从动带轮34、第三从动带轮35、第一支架36、第二传动带37和第三传动带38,第二驱动带轮32与第三驱动带轮33同轴设置,且第二驱动带轮32与第三驱动带轮33皆与机架2转动连接,第二从动带轮34与第三从动带轮35皆与第一支架36转动连接,第一支架36与机架2相铰接,第二传动带37与第二驱动带轮32和第二从动带轮34传动连接,第三传动带38与第三驱动带轮33和第三从动带轮35传动连接。进一步的,第二驱动带轮32的直径大于第三驱动带轮33的直径,第二传动带37与第三传动带38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相对于第二传动带37或第三传动带38的宽度方向,第二传动带37与第三传动带38相互靠近。具体来说,当第二驱动带轮32与第三驱动带轮33的直径不一致时,则会使得第二传动带37与第三传动带38在转动时产生速度差,也就是说,当第二传动带37与第三传动带38压紧在待封装的瓶盖上时,由于第二传动带37与第三传动带38之间的速度差则会迫使瓶盖进行旋转,进而使得盖旋紧在包装瓶的瓶口上,即,完成包装瓶的封装。第二传动带37与第三传动带38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上,当然,第一支架36的内侧且位于第二传动带37与第三传动带38的上方还设置有一平面的压板41,压板41可以减少第二传动带37与第三传动带38压紧在瓶盖上时的变形量;从而使得第二传动带37和第三传动带38可以与待封口的瓶盖形成充分的接触,进而有助于瓶盖顺利的旋紧在瓶口上。
进一步的,旋盖机构6还包括第二张紧轮39和第三张紧轮40,第二张紧轮39和第三张紧轮40皆与第一支架36相连接,第二张紧轮39和第三张紧轮40用于调节第二传动带37与第三传动带38的张紧度。进一步来说,通过第一伸缩机构8来调节机架2的高度并使得第二传动带37与第三传动带38压紧在待封口的瓶盖上。
如图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输瓶机构3包括输送带42、第四主动带轮43和第四从动带轮44,第四主动带轮43和第四从动带轮44与机座1转动连接,输送带42与第四主动带轮43和第四从动带轮44传动连接。具体来说,输瓶机构3用于输送包装瓶,即,将待旋盖的包装瓶依次送入到预封机构4以及旋盖机构6中,最后将完成封装后的包装瓶送出。
如图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0包括第二马达45和减速箱46,第二马达45的驱动轴与减速箱46传动连接,第二马达45与减速箱46通过螺栓固定,且减速箱46与机座1通过螺栓固定。其中,减速箱46包括第一输出轴47和第二输出轴48,第一输出轴47与输瓶机构3的第四主动带轮43传动连接,其中,第二输出轴48纵向设置。进一步的,第一驱动机构10还包括传动轴49、主动齿轮50、从动齿轮51、内花键套52、第五从动轮53、第六从动轮54、第二传动件55,第二输出轴48上设置有外花键(未图示),主动齿轮50和内花键套52分别固定连接在传动轴49的两端,内花键套52套设在外花键上,且花键套可相对于第二输出轴48滑动,传动轴49与机架2通过轴承形成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第五从动轮53与抱瓶机构7的第四主动带轮43传动连接,从动齿轮51、第六从动轮54与旋盖机构6的第二驱动带轮32和第三驱动带轮33传动连接,第二传动件55与第五从动轮53和第六从动轮54传动连接,从动齿轮51与主动齿轮50相啮合。本实施例中的从动齿轮51与主动齿轮50皆为锥形齿轮,进而使得传动轴49相对于连接从动齿轮51的轴相垂直,即,使得传动轴49中的内花键套52可以随着机架2的升高或降低而沿着第二输出轴48上的花键滑动。
如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预封机构5包括进盖通道56和出盖通道57,进盖通道56与出盖通道57相连通,且进盖通道56上靠近出盖通道57处以及出盖通道57的底部设置有开口58,开口58便于将瓶盖的盖口暴露给包装瓶的瓶口;进盖通道56与输盖机构4相连通,出盖通道57末端向抱瓶机构7处延伸;进一步的,进盖通道56的轴线与输瓶机构3的轴线形成夹角,出盖通道57的末端轴线与输瓶机构3的轴线相平行或者说大致上平行;进一步的,进盖通道56与出盖通道57连接部之间平滑过渡,如进盖通道56与出盖通道57连接部呈弧形,进而使得瓶盖可以流畅通过,相对于进盖通道56的宽度方向,进盖通道5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定位弹珠59,且定位弹珠59靠近出盖通道57处。具体来说,由输盖机构4送过来的待封装的瓶盖沿着进盖通道56依次排列,同时由于定位弹珠59阻挡,使得瓶盖不能从出盖通道57中自由滑出,而由于进盖通道56的轴线与输瓶机构3的轴线形成夹角,因此当待封口的包装瓶在抱瓶机构7的夹持下经过时预封机构5时,其瓶口会与瓶盖的内侧边缘相抵接,同时包装瓶在抱瓶机构7的推动下使瓶盖克服定位弹珠59的阻力而从出盖通道57中滑出;同时,出盖通道57的轴线与输瓶机构3的轴线相平行,进而使得瓶盖可以完全盖合在包装瓶的瓶口上;最后,位于输瓶机构3中的包装瓶及瓶盖随着抱瓶机构7送到入放盖机构6中,进而将瓶盖旋紧在包装瓶上。
如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进盖通道56包括底壁板60、侧壁61和第三伸缩杆,侧壁61设置两根并相对于所述底壁板6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第三伸缩杆设置有至少两根,且第三伸缩杆沿底壁板60或侧壁6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第三伸缩杆与底壁板60通过支架固定,且第三伸缩杆与侧壁61传动连接,第三伸缩杆用于调节侧壁61的相对运动的距离,即,调节侧壁61的间距,进而使得进盖通道56可以对直径不同的瓶盖进行约束并引导,使得待封装的瓶盖能够居中,进而使得瓶盖能够准确的被经过的包装瓶捕获并盖合在包装瓶的瓶口上。
进一步来说,第三伸缩杆包括第三丝杠62、第三螺套63和第四螺套64,其中,第三丝杠62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正旋和反旋螺纹,第三螺套63和第四螺套64分别通过正旋和反旋螺纹螺合在第三丝杠62的两端处,且第三螺套63和第四螺套64分别与位于底壁板60两边的侧壁61相连接,而第三丝杠62则与支架通过轴承形成转动连接。当转动第三丝杠62时,由于正旋和反旋螺纹的作用会使得第三螺套63和第四螺套64沿着丝框62同步相向运动或同步反向运动,进而实现对侧壁61的相对于底壁板60的居中调节。进一步的,任意一个第三丝杠62上还设置有手动调节轮65,且所有第三丝杆62皆连接有第七传动链轮66,第七传动链轮66之前通过第七传动链条67传动连接;通过第七传动链轮66与第七传动链䅇67的相互配合,当其中的一个第三伸缩杆进行操作时,可以实现其他的所有第三伸它杆的同步作动作。
如图1、3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机架2上还设置有底部开口的壳体68,壳体68或者说壳体68的开口罩设于输瓶机构3上,壳体与机架2通过螺栓固定,壳体68内设置有容置腔,预封机构5、旋盖机构6和抱瓶机构7皆位于容置腔内;壳体内还设置有蒸汽喷嘴(未图示),蒸汽喷嘴朝向旋盖机构6和/或预封机构5,蒸汽喷嘴用于产生高温进行杀菌消毒,同时蒸汽喷嘴在预封机构5、旋盖机构6快速喷射,以使得蒸汽喷嘴的周围形成真空,即,在预封机构5、旋盖机构6的区域内形成一定的真空态,进而实现包装瓶的真空封装。进一步的,壳体68上还设置有蒸汽出口69,蒸汽出口69与容置腔相连通,蒸汽出口69分别位于壳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处,机座1上还设置有抽风机70,抽风机70与蒸汽出口69相连通,抽风机70用于将多余的蒸汽抽出,以减少其对工作环境的影响。
本发明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在机架上设置第一伸缩机构,从而使得机架可以相对于输瓶机构调节高低位置,进使得旋盖装置可以对不同高度的包装瓶进行旋盖封装;其次,在机架上设置与抱瓶机构相互配合的第二伸缩机构,即,通过第二伸缩机构来调节抱瓶机构之间的间距,进而使得抱瓶机构可以针对不同直径的包装瓶进行抱瓶作业;进一步来说,使用一台旋盖装置可以对不同直径和高度的包装瓶进行旋盖操作,即,提高了旋盖装置使用的便捷性或者说提高了旋盖装置的适用性。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7)

1.一种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机架、输瓶机构、输盖机构、预封机构、旋盖机构、抱瓶机构、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输瓶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皆安装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机架位于所述输瓶机构上方,所述输盖机构、所述预封机构、所述旋盖机构和所述抱瓶机构皆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机座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接,且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输瓶机构的高度,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输瓶机构、所述抱瓶机构和所述旋盖机构传动连接;
相对于所述输瓶机构的宽度方向,所述抱瓶机构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抱瓶机构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抱瓶机构之间的间距;
所述输盖机构用于将待封装的瓶盖输送到所述预封机构处,所述输瓶机构用于输送待封装的包装瓶,并使包装瓶通过所述预封机构、所述抱瓶机构和所述旋盖机构,所述预封机构用于使待封装的瓶盖盖合在所述包装瓶的开口上,所述抱瓶机构用于使所述包装瓶相对于所述旋盖机构处于不可转动状态,所述旋盖机构用于将所述瓶盖旋合在所述包装瓶的开口上;
所述抱瓶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约束件、防脱带轮和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驱动带轮、所述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约束件和所述防脱带轮皆与所述机架相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带与所述第一驱动带轮、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和所述防脱带轮传动连接,相对于所述输瓶机构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驱动带轮与所述第一从动带轮间隔设置,所述约束件与所述第一传动带相抵接,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约束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接;
相对于所述输瓶机构的宽度方向,所述抱瓶机构上设置并形成有输送通道,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约束件彼此相对或反向运动,并使所述第一传动带彼此相对靠近或远离;
所述约束件位于所述第一驱动带轮与所述第一从动带轮之间,所述防脱带轮位于所述约束件与所述第一驱动带轮之间,且所述防脱带轮靠近所述第一驱动带轮;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马达和减速箱,所述第二马达的驱动轴与所述减速箱传动连接,所述减速箱包括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输瓶机构的第四主动带轮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内花键套、第五从动轮、第六从动轮、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设置有外花键,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内花键套分别连接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所述内花键套套设在所述外花键上,且所述花键套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输出轴滑动,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
所述第五从动轮与所述抱瓶机构的第四主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第六从动轮与所述旋盖机构的第二驱动带轮和第三驱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五从动轮和第六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约束件包括压条和多个滚轮,所述滚轮沿所述压条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且所述滚轮与所述压条固定连接,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一传动带滚动连接,所述压条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约束件还包括摆臂和弹簧,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压条转动连接,且所述摆臂的一端或两端处还分别连接有所述滚轮,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摆臂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压条相抵接;
所述第二伸缩装置包括第二滑套、导向柱、第二丝杠、第二螺套和手轮,所述第二滑套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套套设在所述导向柱外,所述导向柱与所述第二滑套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约束件固定连接,另一与所述第二螺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套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手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杠所述第二螺套相螺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多个第一伸缩杆、联动组件和第一马达和/或驱动手柄,所述第一伸缩杆分别位于所述机架的两侧并对所述机架形成支撑,所述联动组件与每个所述第一伸缩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马达和/或所述驱动手柄与任一个所述第一伸缩杆传动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马达和/或所述驱动手柄与所述联动组件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丝杠、第一螺套和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套设在所述第一螺套外,所述第一滑套可沿所述第一螺套的长度方向滑动,且所述第一滑套与所述机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套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套与所述第一丝杠相螺合;
或者,所述第一伸缩杆为液压伸缩杆、电动伸缩杆中的任一种;
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多个第一从动轮,每个所述第一从动轮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一丝杠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从动轮传动连接;
还包括第一主动轮和/或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马达的驱动轴相连接和/或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驱动手柄相连接,所述第一马达与所述机座固定连接和/或所述驱动手柄与所述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
或者,所述第二从动轮与任一所述第一丝杠相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带轮、第三驱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第三从动带轮、第一支架、第二传动带和第三传动带;
所述第二驱动带轮与所述第三驱动带轮同轴,且所述第二驱动带轮与所述第三驱动带轮皆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从动带轮与所述第三从动带轮皆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机架相铰接,所述第二传动带与所述第二驱动带轮和所述第二从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带与所述第三驱动带轮和所述第三从动带轮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带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驱动带轮的直径,所述第二传动带与所述第三传动带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相对于所述第二传动带或所述第三传动带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二传动带与所述第三传动带相互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瓶机构包括输送带、第四主动带轮和第四从动带轮,所述第四主动带轮和所述第四从动带轮与所述机座转动连接,所述输送带与所述第四主动带轮和所述第四从动带轮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封机构包括进盖通道和出盖通道,所述进盖通道与所述出盖通道相连通,且所述进盖通道与所述输盖机构相连接,所述出盖通道位于所述抱瓶机构的一端处;
所述进盖通道的轴线与所述输瓶机构的轴线形成夹角,所述进盖通道的轴线与所述输瓶机构的轴线相平行, 相对于所述进盖通道的宽度方向,所述进盖通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定位弹珠,且所述定位弹珠靠近所述出盖通道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底部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罩设于所述输瓶机构上方,所述壳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预封机构、所述旋盖机构和所述抱瓶机构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蒸汽喷嘴,所述蒸汽喷嘴朝向所述旋盖机构和/或预封机构;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所述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所述蒸汽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处,所述机座上还设置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与所述蒸汽出口相连通。
CN202210791740.6A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旋盖装置 Active CN115285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1740.6A CN115285910B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旋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1740.6A CN115285910B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旋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5910A CN115285910A (zh) 2022-11-04
CN115285910B true CN115285910B (zh) 2023-05-05

Family

ID=83822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1740.6A Active CN115285910B (zh) 2022-07-07 2022-07-07 一种旋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8591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276983B (de) * 1964-07-23 1969-12-10 Nackenheim Ver Kapselfab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ntnehmen und Aufsetzen von Becherkapseln
CN103818862B (zh) * 2014-03-19 2016-05-25 广州丽盈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精确控制扭力的旋盖装置
CN206345665U (zh) * 2017-01-03 2017-07-21 上海亚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直线式旋盖机
CN208964503U (zh) * 2018-10-25 2019-06-11 祁阳县中南医药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旋盖机
CN213537216U (zh) * 2020-10-20 2021-06-25 广州市振祥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夹旋式旋盖机
CN112299343A (zh) * 2020-11-25 2021-02-02 佛山市谭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护瓶、抱瓶、旋盖一体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5910A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17459A (zh) 一种在瓶口密封金属盖的加工装置
CN105947262B (zh) 一种快递纸箱自动合顶盖及封箱装置
CN206031849U (zh) 一种快递纸箱自动合顶盖及封箱装置
CN112621163A (zh) 一种圆盘工件滚珠放置装置
US20100101192A1 (en) Capping torque head and method of cap application
CN109231131B (zh) 一种灌装旋盖机及灌装旋盖方法
CN115285910B (zh) 一种旋盖装置
CN208700536U (zh) 一种取盖旋盖装置
JPH0224035A (ja) 工作機械
CN217732633U (zh) 一种旋盖装置
KR101158322B1 (ko) 피포장지 피이딩 장치
CN110053824A (zh) 一种自动收缩膜包装机的导向压膜工作平台
CN113307202B (zh) 一种回转式旋盖机
CN101419927A (zh) 小片传送方法及其装置
CN212269403U (zh) 塑料药瓶旋盖机构
CN204368527U (zh) 一种自动封口机的可调工作台
CN206901749U (zh) 一种封罐机的进罐机构
CN215364795U (zh) 一种压盖机
KR100600486B1 (ko) 캡핑기
CN220884987U (zh) 一种装盒机取盒开盒机构
CN220317359U (zh) 一种新型的直线旋盖机
CN219670107U (zh) 一种模块化的直线式旋盖机
CN220131860U (zh) 一种液体灌装用拧盖机
CN210338575U (zh) 一种移动式压标装置
CN216837053U (zh) 一种新型电控扭力旋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