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9630A - 安全带卷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9630A
CN115279630A CN202180020215.8A CN202180020215A CN115279630A CN 115279630 A CN115279630 A CN 115279630A CN 202180020215 A CN202180020215 A CN 202180020215A CN 115279630 A CN115279630 A CN 115279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output shaft
shaft
spool
gear 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02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79630B (zh
Inventor
佐藤贵雅
杉山元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79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9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79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9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8/00Winding webs
    • B65H18/08Web-winding mechanisms
    • B65H18/10Mechanisms in which power is applied to web-roll spi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70Clutches; Couplings
    • B65H2403/72Clutches, brakes, e.g. one-way clutch +F20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80Transmissions, i.e. for changing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51Automobi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在本安全带卷取装置中,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第一齿轮系向带轴传递。在该状态下,若带轴的旋转速度降低而导致第一离合器的滑动件基座的旋转降低,则第二离合器(110)的连结棘爪(124)被设置于滑动件基座的滑动件按压而与棘轮(126)啮合,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第二齿轮系向带轴传递。

Description

安全带卷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6-222005号公报所公开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从马达的输出轴至带轴的旋转的传递路径设置有2个系统。这些传递路径的减速比不同。即,一个系统的传递路径的减速比大,带轴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速度为低速。相对于此,另一个系统的传递路径的减速比小,带轴的旋转速度为高速。
然而,在日本特开2016-222005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中,若马达被正转驱动,则在一个系统的传递路径中,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正转)被向带轴传递而使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相对于此,若马达被反转驱动,则在另一个系统的传递路径中,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反转)被向带轴传递而使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像这样,在通过一个系统的传递路径将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向带轴传递的情况与通过另一个系统的传递路径将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向带轴传递的情况下,不得不改变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因此,马达的控制很难。
发明内容
考虑上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马达的控制容易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带轴,卡止长条带状的安全带的长度方向基端部,通过向卷取方向的旋转来从上述安全带的长度基端侧卷取上述安全带;驱动部,通过被驱动来使输出轴旋转;第一旋转传递部,与上述输出轴连结并被输入上述输出轴的旋转,并且在能够实现向上述带轴的旋转的传递的状态下将上述输出轴的向规定方向的旋转向上述带轴传递来使上述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第二旋转传递部,与上述输出轴连结并被输入上述输出轴的旋转,并且其从上述输出轴至上述带轴的上述输出轴的旋转的减速比被设定为大于上述第一旋转传递部的减速比,在能够实现向上述带轴的旋转的传递的状态下将上述输出轴的旋转向上述带轴传递来使上述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以及切换部,因基于经由上述第一旋转传递部的旋转的传递的上述带轴的旋转速度不足基于经由上述第二旋转传递部的旋转的传递的上述带轴的旋转速度而将从上述输出轴向上述带轴的旋转的传递路径从上述第一旋转传递部切换为上述第二旋转传递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若驱动部被驱动,则驱动部的输出轴向规定方向旋转。驱动部的输出轴与第一旋转传递部连结,若为能够实现从第一旋转传递部向带轴的旋转的传递的状态,则驱动部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第一旋转传递部向带轴传递,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由此,将安全带卷取于带轴。
另一方面,驱动部的输出轴与第二旋转传递部连结,驱动部的输出轴的向规定方向的旋转向第二旋转传递部传递。若为能够实现从第二旋转传递部向带轴的旋转的传递的状态,则驱动部的输出轴的向规定方向的旋转向带轴传递,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
然而,在驱动部的输出轴的向规定方向的旋转经由第一旋转传递部向带轴传递的状态下,若带轴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速度不足旋转经由第二旋转传递部向带轴传递时的带轴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速度,则由切换部将从驱动部的输出轴向带轴的旋转的传递路径从第一旋转传递部向第二旋转传递部切换。由此,驱动部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第二旋转传递部而向带轴传递,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
这里,从驱动部的输出轴至带轴的第二旋转传递部的减速比大于从驱动部的输出轴至带轴的第一旋转传递部的减速比。因此,通过由切换部将从驱动部的输出轴向带轴的旋转的传递路径从第一旋转传递部向第二旋转传递部切换,从而能够增大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时的旋转扭矩。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是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基础上完成的,上述切换部具备:第一离合器,将传递至上述第一旋转传递部的上述输出轴的规定方向的旋转向上述带轴传递,并且通过工作来切断从上述第一旋转传递部向上述带轴的旋转的传递;和第二离合器,切断从上述第二旋转传递部向上述带轴的旋转的传递,并且因基于经由上述第一旋转传递部的旋转的传递的上述带轴的旋转速度不足基于经由上述第二旋转传递部的旋转的传递的上述带轴的旋转速度而工作来将上述第二旋转传递部与上述带轴相连,经由上述第二旋转传递部将上述输出轴的向上述规定方向的旋转向上述带轴传递,并且使上述第一离合器工作。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若驱动部被驱动而使驱动部的输出轴向规定方向旋转,则输出轴的旋转向第一旋转传递部及第二旋转传递部双方传递。
传递至第一旋转传递部的输出轴的旋转通过第一离合器向带轴传递,由此,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在该状态下,若带轴向卷取方向的旋转速度不足旋转经由第二旋转传递部向带轴传递时的带轴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速度,则第二离合器工作。由此,传递至第二旋转传递部的输出轴的旋转向带轴传递,由此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
另外,第一离合器因第二离合器工作而工作。由此,从第一旋转传递部向带轴的旋转的传递被切断。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是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基础上完成的,上述第一离合器构成为包括借助上述输出轴的向上述规定方向的旋转来旋转的第一旋转体,上述第二离合器构成为包括:第二旋转体,在相对于上述第一旋转体的同轴上,借助上述输出轴的向上述规定方向的旋转来以上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速度以下的旋转速度旋转;和连结部件,设置于上述第二旋转体,通过进行移动来成为能够将上述第二旋转体的旋转向上述带轴传递的状态,上述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按压部件,该按压部件以能够与上述第一旋转体一同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一旋转体,因上述第二旋转体的旋转速度超过上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速度而按压上述连结部件来使上述连结部件移动。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若驱动部被驱动而使驱动部的输出轴向规定方向旋转,则输出轴的旋转向第一旋转传递部及第二旋转传递部双方传递。传递至第一旋转传递部的输出轴的旋转通过第一离合器来向带轴传递,由此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
另外,若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第一旋转传递部及第二旋转传递部双方,则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旋转体旋转,并且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旋转体进行旋转。在该状态下,若带轴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速度不足旋转经由第二旋转传递部向带轴传递时的带轴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速度,则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旋转体的旋转速度变得比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旋转体的旋转速度慢。由此,设置于第一旋转体的按压部件按压设置于第二旋转体的连结部件来使连结部件移动。由此,第二旋转传递部与带轴连结,输出轴的旋转经由第二旋转传递部向带轴传递,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
像这样,若第二离合器工作,则第一离合器工作,经由第一旋转传递部的向带轴的旋转传递被切断。
以上,如说明过那样,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即使不改变驱动部的输出轴的旋转方向,也能够将旋转的传递路径从第一旋转传递部切换为第二旋转传递部,来将带轴向卷取方向的旋转从高速向低速改变,能够使驱动部的控制变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简要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离合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装置右侧观察第一离合器的滑动基座的侧视图。
图4是滑动件的立体图。
图5是从装置右侧观察第二离合器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滑动件与连结棘爪抵接的状态的与图5对应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连结棘爪向连结方向转动了的状态的与图6对应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图7的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LH表示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装置左侧,箭头UP表示装置上侧。另外,箭头A表示带轴18的旋转方向中的卷取方向侧。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框架12。框架12固定于作为车辆的车身的中柱(省略图示)的车辆下侧部分。另外,框架12具备脚板14、16,脚板14与脚板16在装置左右方向(图1的箭头LH方向及其相反方向)上对置。
另外,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带轴18。带轴18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配置在框架12的脚板14与脚板16之间。带轴18的中心轴线方向沿着脚板14与脚板16的对置方向(即装置左右方向),带轴18能够绕中心轴线旋转。
在带轴18卡止有长条带状的安全带20的长度方向基端部,若带轴18向卷取方向(图2等的箭头A方向)旋转,则安全带20从长度方向基端侧卷取于带轴18。另外,安全带20的长度方向前端侧从带轴18向车辆上侧延伸。并且,安全带20的长度方向前端侧在框架12的车辆上侧穿过形成于被中柱支承的穿通式固定带袢(through anchor)(省略图示)的狭缝孔并向车辆下侧折返。
另外,安全带20的长度方向前端部与支承板(anchor plate)(省略图示)卡止。支承板由铁等金属板材形成,固定于车辆的地板部(省略图示)或者与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对应的座椅(省略图示)的骨架部件等。
另外,应用了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车辆用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具备带扣装置(省略图示)。带扣装置设置在应用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座椅的车宽方向内侧。在将安全带20绕挂于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身体的状态下,将设置于安全带20的舌片(省略图示)卡合于带扣装置,由此安全带20被佩戴于乘员的身体。
另外,在脚板14的装置右侧(与图1的箭头LH方向相反一侧)设置有作为锁止部的锁止机构22。锁止机构22例如在车辆变成急减速状态的情况及带轴18急剧向拉出方向旋转的情况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工作。通过锁止机构22工作,由此直接或者间接地限制带轴18向拉出方向的旋转,限制安全带20从带轴18的拉出。
另外,在脚板14的装置右侧设置有预紧器26。预紧器26在车辆碰撞时等车辆出现紧急情况时工作。通过预紧器26工作,从而带轴18被强制地向卷取方向(图2等的箭头A方向)旋转。并且,在带轴18设置有限力机构。在带轴18的向拉出方向(与图2等的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被锁止机构22的锁止部件阻止了的状态下,若带轴18的拉出方向的旋转力超过规定的大小,则限力机构的能量吸收部件发生变形,并且带轴18向拉出方向旋转。安全带20被从带轴18拉出该带轴18向拉出方向的旋转量大小,并且带轴18的旋转力的一部分供于能量吸收部件的变形而被吸收。
另一方面,在框架12的脚板16的装置左侧(图1的箭头LH方向侧)设置有弹簧壳体28,在弹簧壳体28的内侧设置有作为带轴施力部的盘簧(省略图示)。弹簧壳体28内的盘簧的涡旋方向外侧端部直接或间接地与弹簧壳体28卡止。另外,在弹簧壳体28的内侧设置有轴部件(省略图示),盘簧的涡旋方向内侧端部直接或间接地与轴部件卡止。
弹簧壳体28内的轴部件配置在相对于带轴18的同轴上,被弹簧壳体28支承为旋转自如。弹簧壳体28内的轴部件间接地与带轴18连结,相对于带轴18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因此,带轴18被弹簧壳体28内的盘簧向卷取方向(图2等的箭头A方向)施力。
另外,在弹簧壳体28与框架12的脚板16之间设置有作为第一旋转传递部的第一齿轮系30的第一齿轮壳体32。并且,在第一齿轮壳体32与框架12的脚板16之间设置有作为第二旋转传递部的第二齿轮系34的第二齿轮壳体36。在第一齿轮壳体32的内侧设置有构成为包括图2所示的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的第一齿轮系30。相对于此,在第二齿轮壳体36的内侧设置有构成为包括图5等所示的作为第二旋转体的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的第二齿轮系34。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作为驱动部的马达40。马达40设置在框架12的脚板14与脚板16之间的带轴18的装置下侧(与图1的箭头UP方向相反一侧)。马达40若与搭载于车辆的电池(省略图示)电连接,则与作为控制部的ECU(省略图示)电连接。ECU与监视车辆前方的前方监视装置(省略图示)电连接。
在前方监视装置中,例如向车辆前方发射的毫米波雷达等的电波若被车辆前方的障碍物等反射,则被前方监视装置接收,由前方监视装置计算从车辆到车辆前方的障碍物的距离。在像这样计算出的从车辆到车辆前方的障碍物的距离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从前方监视装置向ECU输出的障碍物检测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若输入至ECU的障碍物检测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则马达40被ECU正转驱动。
另外,ECU与带扣开关(省略图示)电连接。带扣开关设置于构成座椅安全带装置的上述的带扣,若舌片卡合于带扣,则从带扣开关向ECU输出的舌片检测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相对于此,若舌片与带扣的卡合被解除,则从带扣开关输出的舌片检测信号从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若输入至ECU的舌片检测信号从低电平以及高电平的一方向另一方切换,则马达40被ECU正转驱动。
并且,马达40的输出轴42从马达40的主体部分向装置左侧(图1的箭头LH方向侧)延伸,马达40的输出轴42穿过框架12的脚板14并进入至第一齿轮壳体32及第二齿轮壳体36。在马达40的输出轴42,在相对于输出轴42的同轴上相对于输出轴42一体地设置有驱动齿轮(省略图示)。该马达40的输出轴42的驱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壳体32内的第一齿轮系30的第一齿轮系初级齿轮(省略图示)啮合。
因此,马达40的驱动力(即输出轴42的旋转力)向第一齿轮系30的第一齿轮系初级齿轮传递,第一齿轮系初级齿轮旋转。马达40的向第一齿轮系30的第一齿轮系初级齿轮传递了的驱动力被第一齿轮系30减速来向第一齿轮系30的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传递。由此,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能够旋转。
并且,马达40的输出轴42的驱动齿轮在第二齿轮壳体36的内侧与第二齿轮系34的第二齿轮系初级齿轮(省略图示)啮合。因此,马达40的驱动力(即输出轴42的旋转力)向第二齿轮系34的第二齿轮系初级齿轮传递,第二齿轮系初级齿轮旋转。马达40的向第二齿轮系34的第二齿轮系初级齿轮传递了的驱动力被第二齿轮系34减速来向第二齿轮系34的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传递。由此,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能够旋转。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若马达40被驱动而使输出轴42旋转,则第一齿轮系30的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及第二齿轮系34的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双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这里,第一齿轮系30的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以及第二齿轮系34的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双方设置在相对于带轴18的同轴上。另外,第二齿轮系34的减速比大于第一齿轮系30的减速比。因此,若马达40被正转驱动而使输出轴42旋转,则第一齿轮系30的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向卷取方向旋转,并且比第二齿轮系34的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高速地向卷取方向旋转。
第一齿轮壳体32内的第一齿轮系30具备图2所示的第一离合器60。第一离合器60具备基座62。基座62具备圆板部64。在圆板部64的装置左侧(图2的箭头LH方向侧)设置有转子板66。转子板66为圆板形状,设置在相对于圆板部64的同轴上。另外,转子板66在相对于圆板部64向装置左侧分离的位置与圆板部64连结,相对于圆板部64的相对旋转以及向装置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在转子板66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支承孔68。在转子板66的支承孔68插入有第一齿轮系30的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的齿轮轴部70,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在相对于转子板66的同轴上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转子板66相对旋转。
在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的齿轮轴部70设置有第一离合器弹簧72。第一离合器弹簧72为螺旋弹簧,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的齿轮轴部70配置在第一离合器弹簧72的内侧。若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向卷取方向(图2的箭头A方向)旋转,则第一离合器弹簧72因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的齿轮轴部70与第一离合器弹簧72之间的摩擦而与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一同向卷取方向旋转。另外,第一离合器弹簧72的一端部与转子板66卡合。由此,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的旋转力经由第一离合器弹簧72向转子板66传递,进一步传递至基座62。
另一方面,在基座62的圆板部64的装置左侧(图2的箭头LH方向侧)设置有基座轴部74。基座轴部74形成为圆柱形状,配置在相对于带轴18的同轴上,与圆板部64形成为一体。在基座轴部74设置有杆76,杆76被基座轴部74支承为向卷取方向(图2的箭头A方向)以及拉出方向(与图2的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自如。在杆76设置有一对杆部78。
一个杆部78配置在环部92的径向外侧,另一个杆部78隔着杆76的转动中心而配置在与一个杆部78相反的一侧。另外,从杆76的两杆部78朝向装置右侧(与图2的箭头LH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突出形成有卡合突起80。这些卡合突起80穿过形成于基座62的圆板部64的孔部82而向圆板部64的装置右侧突出。
在基座62的圆板部64的装置右侧设置有一对配重84。在这些配重84形成有孔86。孔86在装置左右方向(图2的箭头LH方向及其相反方向)上贯通配重84。从基座62的圆板部64的装置右侧的面突出形成的支承轴(省略图示)进入至孔86,各配重84被支承轴支承为能够向绕以装置左右方向作为轴向的轴的方向转动。在这些配重84形成有卡合爪88。
一个配重84的卡合爪88与杆76的一个杆部78的卡合突起80卡合,另一个配重84的卡合爪88与杆76的另一个杆部78的卡合突起80卡合。若配重84向绕形成于基座62的圆板部64的支承轴的一方(图2的箭头B方向)转动,则杆76的两杆部78的卡合突起80被配重84的卡合爪88拉伸,由此,杆76向拉出方向转动。
在基座62设置有复位弹簧90。复位弹簧90为压缩螺旋弹簧,配置在基座62的圆板部64的装置右侧(与图2的箭头LH方向相反的方向侧)。复位弹簧90的一个端部与杆76的一个杆部78卡合,复位弹簧90的另一个端部与基座62卡合。由此,杆76被相对于基座62的圆板部64向卷取方向(图2的箭头A方向)侧施力,并且能够通过克服复位弹簧90的作用力来相对于基座62的圆板部64向与卷取方向相反的拉出方向转动。
另外,在基座62的圆板部64形成有弹簧安装部92。弹簧安装部92为比圆板部64小径的大致圆板形状,在圆板部64的装置左侧在相对于圆板部64的同轴上与圆板部64形成为一体。在基座62的圆板部64的弹簧安装部92设置有第二离合器弹簧94。第二离合器弹簧94为扭转螺旋弹簧,弹簧安装部92进入至第二离合器弹簧94的内侧。由此,第二离合器弹簧94被保持于弹簧安装部92。
第二离合器弹簧94的一端部与杆76的一对杆部78的一方卡止。相对于此,第二离合器弹簧94的另一端部与基座62的圆板部64卡止。因此,若杆76相对于基座62向拉出方向(与图2的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则第二离合器弹簧94的线圈部分以向线圈部分的径向外侧膨胀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
另外,在第二离合器弹簧94的线圈部分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作为第一旋转传递部的第一旋转体的滑动件基座100。滑动件基座100具备环部102。滑动件基座100的环部102配置在相对于基座62的同轴上,被基座62支承为能够实现相对于基座62的相对旋转。
但是,如上述那样,若设置于基座62的第二离合器弹簧94的线圈部分以向线圈部分的半径方向外侧膨胀(移位)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则第二离合器弹簧94被压接于滑动件基座100的环部102的内侧部分。在该状态下,通过第二离合器弹簧94与滑动件基座100的内侧部分之间的摩擦来将基座62的旋转传递至滑动件基座100。由此,滑动件基座100旋转。
即,若马达40被正转驱动时的输出轴42向第一齿轮系30的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传递、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向卷取方向旋转,则滑动件基座100向卷取方向旋转。但是,若在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向卷取方向的旋转状态下限制滑动件基座100向卷取方向的旋转,则第二离合器弹簧94的线圈部分相对于滑动件基座100的内侧部分向卷取方向滑动。由此,从第二离合器弹簧94的线圈部分向滑动件基座100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的传递被切断。
另一方面,第二齿轮系34的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作为图5所示的第二旋转体构成第二离合器110。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设置在相对于带轴18的同轴上。另外,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具备形成有外齿的齿轮部112和设置在齿轮部112的内侧的底壁部114,整体上为朝向装置右侧开口的浅底的有底筒形状。齿轮部112在第二齿轮系34中与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的前级的齿轮(省略图示)啮合,若马达40的输出轴42的旋转向第二齿轮系34传递,则齿轮部112即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旋转。
在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的底壁部114形成有圆孔116。圆孔116为圆形,形成在相对于带轴18的同轴上。在圆孔116贯通配置有连结部118的轴部120。连结部118的轴部120为圆柱形状,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被连结部118的轴部120支承为旋转自如。连结部118的轴部120的装置左侧(图1等的箭头LH方向侧)的部分与第一离合器60的滑动件基座100连结。连结部118被限制了相对于第一离合器60的滑动件基座100的向卷取方向(图5等的箭头A方向)以及拉出方向(与图5等的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相对旋转。
另一方面,在齿轮部112内侧的底壁部114设置有一对棘爪支承轴122。各棘爪支承轴122的轴向与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的中心轴方向为相同的方向。在这些棘爪支承轴122以能够绕棘爪支承轴122转动的方式支承有作为连结部件的连结棘爪124。
连结棘爪124若向作为绕棘爪支承轴122的一方亦即连结方向(图6的箭头C方向)转动,则能够与配置在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的齿轮部112内侧的棘轮126啮合(参照图7)。在连结棘爪124与棘轮126的啮合状态下,能够将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向卷取方向的旋转向棘轮126传递。
棘轮126设置在相对于带轴18的同轴上,并与连结部118的轴部120为一体。并且,棘轮126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带轴18连结,棘轮126相对于带轴18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因此,若棘轮126或者第一离合器60的滑动件基座100向卷取方向(图5等的箭头A方向)旋转,则该旋转向带轴18传递,带轴18向卷取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棘爪支承轴122的侧方,在底壁部114上设置有一对支承销128。在这些支承销128分别安装有棘爪复位弹簧130。棘爪复位弹簧130的一端部被向连结棘爪124压接,由此,连结棘爪124被向与连结方向相反的方向(图5的箭头D方向)施力。
另外,如图5所示,在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的底壁部114形成有一对孔部132。在这些孔部132贯通配置有作为按压部件的滑动件134的抵接部136。如图4所示,滑动件134具备基部138。基部138为窄幅的板状,基部138的宽度方向大致为装置左右方向(图4的箭头LH方向及其相反方向)。
如图4所示,滑动件134的基部138配置在形成于第一离合器60的滑动件基座100的环槽140的内侧。环槽140为圆形,在相对于带轴18的同轴上向装置右侧(与图2等的箭头LH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齿轮系34的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侧开口。滑动件134的基部138被压接于环槽140的内壁,借助基部138与环槽140的内壁之间的摩擦而被保持。若滑动件134被以高于基部138与环槽140的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最大摩擦力)的力向环槽140的周向、切线方向按压,则滑动件134在环槽140的内侧相对于滑动件基座100向环槽140的周向相对旋转。
如图3所示,滑动件134的抵接部136从基部138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向装置右侧延伸突出。如图5所示,滑动件134的抵接部136配置在连结棘爪124的卷取方向侧(与图5等的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若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相对于滑动件134相对地向卷取方向旋转,则连结棘爪124向滑动件134的抵接部136接近并与之抵接。在该状态下,若连结棘爪124将滑动件134的抵接部136向卷取方向按压,则连结棘爪124从滑动件134的抵接部136受到按压反作用力。若该按压反作用力高于连结棘爪124从上述的棘爪复位弹簧130受到的向与连结方向相反的方向(图5的箭头D方向)的作用力,则连结棘爪124向连结方向转动。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安全带20佩戴于坐在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的身体时,安全带20被乘员拉伸,由此,安全带20从带轴18被拉出。从安全带20被拉出了的安全带20被乘员向乘员的身体的车辆前侧绕挂,并在该状态下将设置于安全带20的舌片卡合于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带扣。
若舌片卡合于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带扣,则从设置于带扣的带扣开关输出并输入至ECU的舌片检测信号从低电平切换为高电平,马达40被ECU正转驱动,由此,马达40的输出轴42旋转。马达40的输出轴42的旋转被第一齿轮系30减速并向第一齿轮系30的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传递。由此,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向卷取方向(图2等的箭头A方向)旋转。
该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经由第一离合器60的第一离合器弹簧72、转子板66传递至基座62。由此,基座62向卷取方向旋转。若因该基座62向卷取方向的旋转而对第一离合器60的配重84作用有离心力,则配重84向绕棘爪支承轴122的一方(图2的箭头B方向)转动。
若因该配重84的转动而导致第一离合器60的杆76克服复位弹簧90的作用力而绕基座轴部74转动,则第一离合器60的第二离合器弹簧94的线圈部以向径向外侧膨胀的方式发生变形,第二离合器弹簧94被向第一离合器60的滑动件基座100的内侧部分压接。由此,第一齿轮系30的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向卷取方向的旋转向滑动件基座100传递,滑动件基座100向卷取方向旋转。
滑动件基座100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带轴18连结,相对于带轴18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因此,滑动件基座100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向带轴18传递,由此,带轴18向卷取方向旋转。由此,安全带20卷取于带轴18并被储存,例如能够去除安全带20向乘员的身体的佩戴状态下的安全带20的松弛。
然而,马达40被ECU正转驱动时的马达40的输出轴42的旋转经由第二齿轮系34向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传递,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向卷取方向旋转。这里,第二齿轮系34的减速比大于第一齿轮系30的减速比。因此,该状态下的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向卷取方向的旋转速度比第一齿轮系末级齿轮44向卷取方向的旋转速度(即滑动件基座100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速度)慢。
因此,在该状态下,滑动件134的抵接部136被向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的底壁部114的孔部132的内周部中的卷取方向侧部分抵接(参照图5)。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的旋转速度比滑动件基座100的旋转速度慢。因此,在该状态下,滑动件134的抵接部136被向底壁部114的孔部132的内周部抵接,从而滑动件134的基部138相对于滑动件基座100的环槽140的内壁滑动。由此,即使将滑动件134的抵接部136贯通配置于底壁部114的孔部132,滑动件基座100以及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双方也能够旋转。
另一方面,例如通过经由第一齿轮系30的向带轴18的旋转的传递来去除向乘员的身体佩戴了的安全带20的松弛,在该状态下的带轴18的旋转扭矩下,若带轴18无法进一步卷取安全带20,则带轴18向卷取方向的旋转速度变慢,或者带轴18停止。由此,若滑动件基座100的旋转速度比第二齿轮系34的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慢,或者第一离合器60的滑动件基座100停止,则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的连结棘爪124向滑动件134的抵接部136。接近
由此,如图6所示,若向滑动件134的抵接部136抵接了的连结棘爪124按压抵接部136,则连结棘爪124从抵接部136受到按压反作用力。由此,若连结棘爪124克服来自棘爪复位弹簧130的作用力而向连结方向(图6的箭头C方向)转动,则一对连结棘爪124中的至少一方与棘轮126啮合。由此,向棘轮126传递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向卷取方向的旋转。
这里,第二齿轮系34的减速比大于第一齿轮系30的减速比。因此,从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向棘轮126传递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扭矩大于经由第一齿轮系30向第一离合器60的滑动件基座100传递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扭矩。棘轮126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带轴18连结,相对于带轴18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因此,棘轮126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向带轴18传递。
由此,与马达40的输出轴42的旋转经由第一齿轮系30向带轴18传递的情况相比,通过较大的旋转扭矩使带轴18向卷取方向旋转。由此,能够进一步去除在马达40的输出轴42的旋转经由第一齿轮系30向带轴18传递的情况下未除尽的安全带20的松弛,能够通过安全带20更强力地束缚乘员的身体。因此,例如在车辆向行驶中的车辆的前侧的障碍物接近了的情况下,能够在车辆至障碍物为止的期间通过安全带20强力地束缚乘员的身体。
另一方面,在马达40的输出轴42的旋转经由第二齿轮系34向带轴18传递的状态下,第一齿轮系30的滑动件基座100与棘轮126一同向卷取方向旋转。因此,在该状态下,滑动件基座100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速度比第一离合器60的第二离合器弹簧94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速度快。像这样,若旋转在滑动件基座100与第二离合器弹簧94之间产生速度差,则滑动件基座100相对于第二离合器弹簧94滑动。由此,滑动件基座100能够与棘轮126一同向卷取方向旋转。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不使马达40的输出轴42的旋转反转,也能够将从输出轴42向带轴18的旋转的传递路径从第一齿轮系30向第二齿轮系34切换。因此,容易(不需要)进行切换从第一齿轮系30向第二齿轮系34的旋转的传递路径时的马达40的控制。
另外,也可以在从第一齿轮系30向第二齿轮系34的旋转的传递路径切换时不使马达40的输出轴42反转。因此,能够迅速地将从输出轴42向带轴18的旋转的传递路径从第一齿轮系30向第二齿轮系34切换。由此,能够抑制从第一齿轮系30向第二齿轮系34切换时安全带20松弛。
并且,不需要从第一齿轮系30向第二齿轮系34的旋转的传递路径切换时的马达40的输出轴42的旋转速度的增减。因此,马达40的控制由此也变得容易。
另外,例如即使在车辆向行驶中的车辆的前侧的障碍物接近了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齿轮系30来向带轴18传递马达40的输出轴42的旋转,直至基于经由第一齿轮系30的旋转传递的带轴18的向卷取方向的旋转速度变得比第二齿轮系34的第二齿轮系末级齿轮46的旋转速度慢为止。因此,例如与不使用第一齿轮系30而仅通过第二齿轮系34使带轴18向卷取方向旋转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安全带20快速且强力地束缚乘员的身体。
2020年3月2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053432号的公开通过参照将其整体援引到本说明书中。

Claims (3)

1.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带轴,卡止长条带状的安全带的长度方向基端部,通过向卷取方向的旋转来从所述安全带的长度基端侧卷取所述安全带;
驱动部,通过被驱动来使输出轴旋转;
第一旋转传递部,与所述输出轴连结并被输入所述输出轴的旋转,并且在能够实现向所述带轴的旋转的传递的状态下将所述输出轴的向规定方向的旋转向所述带轴传递来使所述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
第二旋转传递部,与所述输出轴连结并被输入所述输出轴的旋转,并且其从所述输出轴至所述带轴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的减速比被设定为大于所述第一旋转传递部,在能够实现向所述带轴的旋转的传递的状态下将所述输出轴的旋转向所述带轴传递来使所述带轴向卷取方向旋转;以及
切换部,因基于经由所述第一旋转传递部的旋转的传递的所述带轴的旋转速度不足基于经由所述第二旋转传递部的旋转的传递的所述带轴的旋转速度而将从所述输出轴向所述带轴的旋转的传递路径从所述第一旋转传递部向所述第二旋转传递部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部具备:
第一离合器,将传递至所述第一旋转传递部的所述输出轴的规定方向的旋转向所述带轴传递,并且通过工作来切断从所述第一旋转传递部向所述带轴的旋转的传递;和
第二离合器,切断从所述第二旋转传递部向所述带轴的旋转的传递,并且因基于经由所述第一旋转传递部的旋转的传递的所述带轴的旋转速度不足基于经由所述第二旋转传递部的旋转的传递的所述带轴的旋转速度而工作来将所述第二旋转传递部与所述带轴相连,经由所述第二旋转传递部将所述输出轴的向所述规定方向的旋转向所述带轴传递,并且使所述第一离合器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离合器构成为包括借助所述输出轴的向所述规定方向的旋转来旋转的第一旋转体,
所述第二离合器构成为包括:
第二旋转体,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同轴上,借助所述输出轴的向所述规定方向的旋转来以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速度以下的旋转速度旋转;和
连结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体,通过进行移动来成为能够将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旋转向所述带轴传递的状态,
所述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以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体一同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体,因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旋转速度超过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速度而按压所述连结部件来使所述连结部件移动。
CN202180020215.8A 2020-03-24 2021-03-18 安全带卷取装置 Active CN1152796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3432 2020-03-24
JP2020053432A JP7313305B2 (ja) 2020-03-24 2020-03-24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PCT/JP2021/011145 WO2021193366A1 (ja) 2020-03-24 2021-03-18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9630A true CN115279630A (zh) 2022-11-01
CN115279630B CN115279630B (zh) 2024-03-01

Family

ID=77887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0215.8A Active CN115279630B (zh) 2020-03-24 2021-03-18 安全带卷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86721A1 (zh)
JP (1) JP7313305B2 (zh)
CN (1) CN115279630B (zh)
WO (1) WO2021193366A1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4860A (ja) * 2002-08-12 2004-03-11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576117A (zh) * 2003-07-14 2005-02-09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收缩器
CN1676379A (zh) * 2004-04-01 2005-10-0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带卷绕装置
US20050224621A1 (en) * 2004-04-13 2005-10-13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Motorized retractor
CN1765666A (zh) * 2004-10-04 2006-05-03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收缩器和安全带装置
CN1853990A (zh) * 2005-04-20 2006-11-01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CN1927627A (zh) * 2005-09-07 2007-03-14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电动卷收器
CN101516691A (zh) * 2006-11-24 2009-08-26 高田株式会社 座椅安全带卷收装置、座椅安全带装置、座椅安全带卷绕方法、计算机程序和座椅安全带系统
JP2011000988A (ja) * 2009-06-19 2011-01-06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2069772A (zh) * 2009-11-24 2011-05-2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卡合构件支承构造以及安全带卷绕装置
JP2014004853A (ja) * 2012-06-21 2014-01-16 Tokai Rika Co Ltd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4046854A (ja) * 2012-08-31 2014-03-17 Tokai Rika Co Ltd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4046856A (ja) * 2012-08-31 2014-03-17 Tokai Rika Co Ltd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4084072A (ja) * 2012-10-26 2014-05-12 Tokai Rika Co Ltd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4113871A (ja) * 2012-12-07 2014-06-26 Tokai Rika Co Ltd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DE102018116126A1 (de) * 2018-07-04 2020-01-0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urtaufroller für eine Sicherheitsgurt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4860A (ja) * 2002-08-12 2004-03-11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576117A (zh) * 2003-07-14 2005-02-09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收缩器
CN1676379A (zh) * 2004-04-01 2005-10-0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带卷绕装置
US20050224621A1 (en) * 2004-04-13 2005-10-13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Motorized retractor
CN1765666A (zh) * 2004-10-04 2006-05-03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收缩器和安全带装置
CN1853990A (zh) * 2005-04-20 2006-11-01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CN1927627A (zh) * 2005-09-07 2007-03-14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电动卷收器
CN101516691A (zh) * 2006-11-24 2009-08-26 高田株式会社 座椅安全带卷收装置、座椅安全带装置、座椅安全带卷绕方法、计算机程序和座椅安全带系统
JP2011000988A (ja) * 2009-06-19 2011-01-06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2069772A (zh) * 2009-11-24 2011-05-25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卡合构件支承构造以及安全带卷绕装置
JP2014004853A (ja) * 2012-06-21 2014-01-16 Tokai Rika Co Ltd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4046854A (ja) * 2012-08-31 2014-03-17 Tokai Rika Co Ltd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4046856A (ja) * 2012-08-31 2014-03-17 Tokai Rika Co Ltd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4084072A (ja) * 2012-10-26 2014-05-12 Tokai Rika Co Ltd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4113871A (ja) * 2012-12-07 2014-06-26 Tokai Rika Co Ltd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DE102018116126A1 (de) * 2018-07-04 2020-01-0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urtaufroller für eine Sicherheitsgurt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13305B2 (ja) 2023-07-24
WO2021193366A1 (ja) 2021-09-30
CN115279630B (zh) 2024-03-01
JP2021151838A (ja) 2021-09-30
US20230086721A1 (en) 2023-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24213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及びクラッチ機構
JP4630181B2 (ja) モータリトラクタ
EP1726494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seat belt apparatus, and vehicle with a seat belt apparatus
JP4699725B2 (ja) モータリトラクタ
CN111231886B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JP2006321358A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付車両
JP2006282015A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付車両
US6848717B2 (en) Belt tensioner
JP3924212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01151076A (ja) 乗員拘束保護システム
JP2006103453A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8857854B2 (en) Passenger restraint device for vehicles
JP3964750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8454561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15279630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CN107539267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JP4437963B2 (ja) モータリトラクタ
KR101264107B1 (ko) 리트랙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시트벨트
JP2005289260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4757726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12020641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KR101276354B1 (ko) 리트랙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시트벨트
JP2002002450A (ja)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