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65016A -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65016A
CN115265016A CN202210872783.7A CN202210872783A CN115265016A CN 115265016 A CN115265016 A CN 115265016A CN 202210872783 A CN202210872783 A CN 202210872783A CN 115265016 A CN115265016 A CN 115265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refrigerant port
heat exchange
blocking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727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爽
王飞
崔文娟
蒋骏
王麒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727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650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65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6501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8612 priority patent/WO2024016571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向分流装置,包括壳体、导向组件、阻挡元件和第一定位元件。当阻挡元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可以阻挡冷媒从第三冷媒口流出。当阻挡元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则导通第三冷媒口使冷媒可从第三冷媒口流入单向分流装置。阻挡元件可滑动至不同位置,以同时达到对冷媒进行分流和防止冷媒回流的效果,减少换热器的焊点以降低材料成本和空间成本。本申请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可变分流换热器。

Description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常用的空气温度调节设备。现有空调器主要为分体结构,即包括室内机与室外机,室内机与室外机通过冷媒循环回路连接。其中,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由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是空调器直接用于室内、室外热交换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将直接影响空调器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为了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率,现有的换热器会通过设置分流装置和单向阀等阀体元件,使换热器在制冷和制热时的冷媒流动路径不同。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换热器中设置分流装置和单向阀等阀体元件往往增加了阀体元件在换热器上的焊点,并且为了保证焊接安全距离,相邻两个阀体元件的焊点之间的距离通常会大于30cm,增加了换热器的材料成本和空间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向分流装置,通过对冷媒口的封堵或导通,以起到使冷媒单向流动或对冷媒进行分流的作用。使用上述单向分流装置可减少换热器中的阀体元件,以减少了换热器中的焊点,进而降低了换热器的材料成本和空间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单向分流装置包括壳体、导向组件、阻挡元件和第一定位元件。
壳体包括设置于第一端面的第一冷媒口,设置于第二端面的第二冷媒口和第三冷媒口,其中壳体具有中空的内腔。导向组件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二端面,且导向组件设置于第二冷媒口和第三冷媒口之间。阻挡元件包括滑动端和封堵端,其中滑动端与导向组件滑动连接,封堵端侧面与内腔的壁面贴合,且在滑动端的带动下沿内腔的壁面滑动。第一定位元件设置于导向组件的第二端,用于止挡阻挡元件。其中当阻挡元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封堵第三冷媒口使冷媒从第一冷媒口流入,从第二冷媒口流出。当阻挡元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导通第三冷媒口使冷媒从第二冷媒口和第三冷媒口流入,从第一冷媒口流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些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当阻挡元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可以阻挡冷媒从第三冷媒口流出,以实现对应流路内的冷媒单向流动。可见,当上述单向分流装置内的阻挡元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可实现单向阀的效果。当阻挡元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冷媒从第二冷媒口和第三冷媒口流入,上述单向分流装置对流入的冷媒进行分流、汇流。可见,当上述单向分流装置内的阻挡元件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可实现分流装置的效果。这样,上述单向分流装置通过阻挡元件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分别实现冷媒单向流动或对冷媒进行分流的作用,进而减少换热器内需要焊接的阀体数量以降低材料成本和空间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元件的厚度为第一厚度D1。导向组件的高度为第一高度H1。壳体的高度为第二高度H2。其中第一厚度D1小于第一高度H1,且第一高度H1小于第二高度H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厚度D1小于或等于1/2倍的第一高度H1。第一高度H1小于或等于1/3倍的第二高度2。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元件滑动端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槽与导向组件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单向分流装置还包括止挡杆。止挡杆与导向组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单向分流装置还包括第二定位元件。第二定位元件设置于壳体内腔的壁面,与第一定位元件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媒口的面积大于第二冷媒口和第三冷媒口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内腔为圆柱形,且阻挡元件为半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冷媒口为圆形,第三冷媒口的面积为第一面积S1。阻挡元件封堵端的面积为第二面积S2。其中第一面积S1小于第二面积S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可变分流换热器包括上述的单向分流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可变分流换热器还包括第一换热通路、第二换热通路、第三换热通路、第一汇流管路、第二汇流管路和第一单向阀。
第一换热通路的第一端与单向分流装置的第二冷媒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连接。第二换热通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分流元件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分流元件连接。第三换热通路的第一端与第二分流元件连接,第二端与第三分流元件连接。第一汇流管路的第一端与单向分流装置的第三冷媒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分流元件连接。第二汇流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分流元件连接,第二端与第三分流元件连接。第一单向阀设置于第二汇流管路,且导通方向限定为从第三分流元件至第一分流元件。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相关技术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单向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阻挡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阻挡元件位于第一位置的冷媒流向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阻挡元件位于第二位置的冷媒流向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单向分流装置部分结构的尺寸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可变分流换热器的冷媒流向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可变分流换热器的冷媒流向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101:第一端面;1011:第一冷媒口;102:第二端面;1021:第二冷媒口;1022:第三冷媒口;20:导向组件;201:第一导向杆;202:第二导向杆;203:止挡杆;301:第一定位元件;302:第二定位元件;40:阻挡元件;401:封堵端;402:滑动端;403:第一滑动槽;404:第二滑动槽;501:第一换热通路;502:第二换热通路;503:第三换热通路;601:第一汇流管路;602:第二汇流管路;70:单向分流装置;801:第一分流元件;802:第二分流元件;803:第三分流元件;804:第四分流元件;901:第一单向阀;902: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其中室内机设置有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等,其可用于实现配合冷媒与室内环境进行热交换等功能;室外机设置有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压缩机等,其可用于实现配合冷媒与室外环境进行热交换等功能。
如图1所示的换热器,还设置有第四分流元件804和第二单向阀902。其中第一换热通路501的第一端与第四分流元件804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801连接。第一汇流管路601的第一端与第四分流元件804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分流元件802连接。第二单向阀902设置于第一汇流管路601,且导通方向限定为从第二分流元件802至第四分流元件804。
如图1所示的换热器作为室外换热器时,在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的状态下,第一单向阀901和第二单向阀902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换热通路501、第二换热通路502和第三换热通路503处于串联状态,冷媒依次流经第一换热通路501、第二换热通路502和第三换热通路503;在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的状态下,第一单向阀901和第二单向阀902处于导通状态,第一换热通路501、第二换热通路502和第三换热通路503处于并联状态,使冷媒分别流经第一换热通路501、第二换热通路502和第三换热通路503。可见,该换热器不仅能够在制冷工况下延长高温冷媒在换热器内的流路路径的长度,使得冷媒能够充分换热以增加过冷度;同时也可以在制热工况下避免冷媒因流路过长所导致的压损问题,从而能够同时保证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但是,将第二单向阀902焊接于第一汇流管路601以实现制冷和制热时冷媒流动路径不同的同时会增加第一汇流管路601的焊点。为了保证焊接安全距离,第四分流元件804、第二单向阀902、第二分流元件802两两之间的焊点距离通常需大于30cm,增加了换热器的材料成本和空间成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向分流装置70。
如图2至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单向分流装置70包括壳体10、导向组件20、阻挡元件40和第一定位元件301。
壳体10包括设置于第一端面101的第一冷媒口1011,设置于第二端面102的第二冷媒口1021和第三冷媒口1022,其中壳体10具有中空的内腔。导向组件20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二端面102,且导向组件20设置于第二冷媒口1021和第三冷媒口1022之间。阻挡元件40包括滑动端402和封堵端401,其中滑动端402与导向组件20滑动连接,封堵端401侧面与内腔的壁面贴合,且在滑动端402的带动下沿内腔的壁面滑动。第一定位元件301设置于导向组件20的第二端,用于止挡阻挡元件40。其中当阻挡元件40位于第一位置时,封堵第三冷媒口1022使冷媒从第一冷媒口1011流入,从第二冷媒口1021流出。当阻挡元件40位于第二位置时,导通第三冷媒口1022使冷媒从第二冷媒口1021和第三冷媒口1022流入,从第一冷媒口1011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冷媒流动时自身产生的压力即可推动阻挡元件40沿导向组件20向上或向下滑动。
具体地,当冷媒从第一冷媒口1011流入时,冷媒推动阻挡元件40向下滑动。冷媒施加的压力使阻挡元件40沿导向组件20滑动至第一位置以封堵第三冷媒口1022,进而使冷媒无法通过第三冷媒口1022流出而只能通过第二冷媒口1021流出,如图4所示。当冷媒从第二冷媒口1021和第三冷媒口1022流入时,冷媒推动阻挡元件40向上滑动。冷媒施加的压力使阻挡元件40沿导向组件20滑动至第二位置以导通第三冷媒口1022使冷媒可同时从第二冷媒口1021和第三冷媒口1022流入,并从第一冷媒口1011流出,如图5所示。当冷媒将阻挡元件40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定位元件301可止挡阻挡元件40,防止阻挡元件40继续运动而脱离导向组件20堵住第一冷媒口1011导致冷媒无法从第一冷媒口1011流出。
如图4所示,当阻挡元件40位于第一位置时封堵第三冷媒口1022,使冷媒无法通过第三冷媒口1022流出。当阻挡元件40位于第二位置时导通第三冷媒口1022,使冷媒可通过第三冷媒口1022流入。阻挡元件40使第三冷媒口1022对应流路内的冷媒只能从第三冷媒口1022至第一冷媒口1011单向流动。
如图5所示,当阻挡元件40位于第二位置时,冷媒可同时从第二冷媒口1021和第三冷媒口1022流入,从第一冷媒口1011流出。上述单向分流装置70对从第二冷媒口1021和第三冷媒口1022流入的冷媒进行分流、汇流后,使冷媒从第一冷媒口1011流出,以实现对冷媒分流汇流的作用。可见,上述单向分流装置70可通过阻挡元件40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分别实现使冷媒单向流动和对冷媒进行分流的效果。
可选地,阻挡元件40的厚度为第一厚度D1。导向组件20的高度为第一高度H1。壳体10的高度为第二高度H2。其中第一厚度D1小于第一高度H1,且第一高度H1小于第二高度H2。如图6所示。
可选地,第一厚度D1小于或等于1/2倍的第一高度H1。第一高度H1小于或等于1/3倍的第二高度H2。这样,当阻挡元件40位于第二位置时,如图5所示的位置,阻挡元件40与第三冷媒口1022之间留有足够的流动间隙可以使冷媒顺利从第三冷媒口1022流入。同时,阻挡元件40与第一冷媒口1011之间也留有足够的流动间隙可以使冷媒顺利从第一冷媒口1011流出。例如,第一厚度D1可以是第一高度H1的1/2、1/3、1/4或1/5。类似地,第一高度H1可以是第二高度H2的1/3、1/4、1/5或1/6。
可选地,导向组件20包含第一导向杆201和第二导向杆202,第一导向杆201与第二导向杆202平行设置。如图7所示。
具体地,第一导向杆201的第一端与壳体10的第二端面102连接,第一导向杆201垂直设置于第二端面102的第二冷媒口1021和第三冷媒口1022之间,且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元件301。类似地,第二导向杆202的第一端与壳体10的第二端面102连接,第二导向杆202垂直设置于第二端面102的第二冷媒口1021和第三冷媒口1022之间,且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元件30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向杆201的尺寸与第二导向杆202相同。例如,第一导向杆201的长度与第二导向杆202相同、第一导向杆201宽度与第二导向杆202相同等,以提高阻挡元件40与导向组件20连接的稳固性和阻挡元件40沿导向组件20滑动的稳定性。
可选地,阻挡元件40滑动端402设置有第一滑动槽403和第二滑动槽404。其中,第一滑动槽403与第一导向杆201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槽404与第二导向杆202滑动连接。如图3所示。
具体地,阻挡元件40通过第一滑动槽403和第二滑动槽404与导向组件20连接,可使阻挡元件40沿导向组件20滑动时更稳定。当冷媒推动阻挡元件40沿导向组件20滑动时,第一滑动槽403和第二滑动槽404可防止当阻挡元件40与壳体10之间产生缝隙,而导致冷媒通过缝隙流出的情况。
可选地,单向分流装置70还包括止挡杆203。止挡杆203与导向组件2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如图7所示。
具体地,止挡杆203可以辅助第一定位元件301止挡阻挡元件40以提高当阻挡元件40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稳定性。
可选地,单向分流装置70还包括第二定位元件302。第二定位元件302设置于壳体10内腔的壁面,与第一定位元件301相对设置。
具体地,当阻挡元件4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定位元件302可止挡阻挡元件40的封堵端401,以避免阻挡元件40的封堵端401因冷媒的挤压而产生偏移。
可选地,第一冷媒口1011的面积大于第二冷媒口1021和第三冷媒口1022的面积。
具体地,第二冷媒口1021的面积和第三冷媒口1022的面积均小于2/3倍的第一冷媒口1011的面积。例如,第二冷媒口1021的面积为第一冷媒口1011的面积的1/3、1/4、1/5或1/6。类似地,第三冷媒口1022的面积为第一冷媒口1011的面积的1/3、1/4、1/5或1/6。
可选地,第二冷媒口1021的面积等于第三冷媒口1022的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冷媒口1021的面积等于第三冷媒口1022的面积,所以通过第二冷媒口1021的冷媒流量等于通过第三冷媒口1022的冷媒流量。
可选地,壳体10内腔为圆柱形,且阻挡元件40为半圆形。
具体地,阻挡元件40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壳体10内腔横截面积的1/2,以保证阻挡元件40封堵端401的侧面可与壳体10内腔避免贴合。例如,阻挡元件40的面积为壳体10内腔横截面积的1/2、2/3或3/4。
可选地,第三冷媒口1022截面为圆形,第三冷媒口1022的直径为第一直径S1。阻挡元件40封堵端401的半径为第一半径S2。其中第一直径S1小于第一半径S2。
可选地,第三冷媒口1022截面为半圆形,且第三冷媒口1022的半径小于阻挡元件40的封堵端401的半径。
具体地,当阻挡元件40位于第一位置时,阻挡元件40可以完全覆盖第三冷媒口1022,以防止冷媒通过缝隙从第三冷媒口1022流出。
上述对第三冷媒口1022的表述是为了说明当阻挡元件40位于第一位置时,阻挡元件40可完全覆盖第三冷媒口1022以封堵第三冷媒口1022,并不对第三冷媒口1022的形状构成限制。
可选地,壳体10的第二端面102位于第一端面101的下部。
具体地,壳体10的第二端面102位于第一端面101的下部,使阻挡元件40在不受冷媒挤压时位于第一位置,即阻挡元件40的初始位置为第一位置。这样,当冷媒从第一冷媒口1011流入时,不会因为阻挡元件40未及时滑动至第一位置而通过间隙从第三冷媒口1022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当冷媒从第三冷媒口1022流入时,即使阻挡元件40受到重力,冷媒也可凭借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将阻挡元件40推动至第二位置。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变分流换热器包括上述的单向分流装置70。
具体地,上述的单向分流装置70具有使冷媒单向流动的作用,所以上述可变分流换热器中与上述单向分流装置70第三冷媒口1022连接的管路无须再同时安装分流元件和单向阀,便可实现对冷媒单向分流的效果。这样,上述的单向分流装置70可同时实现分流元件和单向阀的作用,减少了第一汇流管路601上的阀体数量,进而减少了第一汇流管路601上阀体的焊接点,以降低材料成本和空间成本。
可选地,可变分流换热器还包括第一换热通路501、第二换热通路502、第三换热通路503、第一汇流管路601、第二汇流管路602和第一单向阀901。
第一换热通路501的第一端与单向分流装置70的第二冷媒口1021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801连接。第二换热通路502的第一端与第一分流元件801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分流元件802连接。第三换热通路503的第一端与第二分流元件802连接,第二端与第三分流元件803连接。第一汇流管路601的第一端与单向分流装置70的第三冷媒口1022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分流元件802连接。第二汇流管路602的第一端与第一分流元件801连接,第二端与第三分流元件803连接。第一单向阀901设置于第二汇流管路602,且导通方向限定为从第三分流元件803至第一分流元件801。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单向阀901的导通方向限定为从第三分流元件803至第一分流元件801,所以第一分流元件801内的冷媒无法通过第二汇流管路602流至第三分流元件803。
具体地,如图8所示,当可变分流换热器中冷媒的流向为从单向分流装置70到第三分流元件803时,单向分流装置70内的冷媒通过第一换热通路501流至第一分流元件801。第一分流元件801内的冷媒通过第二换热通路502流至第二分流元件802,再通过第三换热通路503流至第三分流元件803。
如图9所示,当可变分流换热器中的冷媒流向为从第三分流元件803到单向分流装置70时,第三分流元件803内的冷媒分流后,分别通过第二汇流管路602和第三换热通路503流至第一分流元件801和第二分流元件802。第一分流元件801内的冷媒分流后,分别通过第二换热通路502和第一换热通路501流至第二分流元件802和单向分流装置70。第二分流元件802内的冷媒通过第一汇流管路601流至单向分流装置70。
进一步地,在制冷工况下且上述的可变分流换热器作为室外换热器使用时,冷媒的流向为从单向分流装置70到第三分流元件803。第一换热通路501、第二换热通路502和第三换热通路503为串联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延长了高温冷媒与室外环境进行热交换的路径长度和时间,可使高温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后能够达到更低的温度,进而提升制冷性能。
进一步地,在制热工况下且上述的可变分流换热器作为室外换热器使用时,冷媒的流向为从第三分流元件803到单向分流装置70。第一换热通路501、第二换热通路502、第三换热通路503为并联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热工况下,缩短冷媒的流路可以避免冷媒因流路过长所导致的压损问题。
这样,采用了上述可变分流换热器的空调可以实现当处于不同工况时,冷媒所流过的路径长度不同,以保证空调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性能需求。
可选地,第一换热通路501位于第二换热通路502的上方,第二换热通路502位于第三换热通路503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通路501位于第二换热通路502的上方,有利于冷媒通过第一换热通路501后顺利流至第二换热通路502。类似地,第二换热通路502位于第三换热通路503的上方,有利于冷媒通过第二换热通路502后顺利流至第三换热通路503。
可选地,第一换热通路501、第二换热通路502、第三换热通路503包含的换热管数量相同。
具体地,第一换热通路501包含至少一个换热管,第二换热通路502、第三换热通路503包含的换热管的数量与第一换热通路501包含的换热管的数量相同,以使第一换热通路501、第二换热通路502、第三换热通路503内的冷媒更均匀。
在实施例中,第一换热通路501、第二换热通路502和第三换热通路503包含的换热管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例如,第一换热通路501、第二换热通路502和第三换热通路503包含的换热管的管径一致、管壁厚度一致、弯管处的曲率和长度一致等,以使冷媒在可变分流换热器内更均匀的流动,避免出现因换热管结构变化而导致冷媒压力、流速不稳定的情况。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设置于第一端面的第一冷媒口,设置于第二端面的第二冷媒口和第三冷媒口,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中空的内腔;
导向组件,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端面,且所述导向组件设置于第二冷媒口和第三冷媒口之间;
阻挡元件,包括滑动端和封堵端,其中,所述滑动端与所述导向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封堵端侧面与所述内腔的壁面贴合,且在所述滑动端的带动下沿内腔的壁面滑动;和,
第一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导向组件的第二端,用于止挡所述阻挡元件,
其中,当所述阻挡元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封堵所述第三冷媒口,使冷媒从所述第一冷媒口流入,从所述第二冷媒口流出;当所述阻挡元件位于第二位置时,导通所述第三冷媒口,使冷媒从所述第二冷媒口和第三冷媒口流入,从所述第一冷媒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元件的厚度为第一厚度D1;
所述导向组件的高度为第一高度H1;且,
所述壳体的高度为第二高度H2,
其中,所述第一厚度D1小于第一高度H1,且,所述第一高度H1小于第二高度H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厚度D1小于或等于1/2倍的第一高度H1;和/或,
所述第一高度H1小于或等于1/3倍的第二高度H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元件滑动端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所述导向组件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止挡杆,与所述导向组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腔的壁面,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媒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冷媒口和第三冷媒口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腔为圆柱形;且,
所述阻挡元件为半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冷媒口为圆形,所述第三冷媒口的面积为第一面积S1;且,
所述阻挡元件封堵端的面积为第二面积S2,
其中,所述第一面积S1小于第二面积S2。
10.一种可变分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变分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换热通路,第一端与所述单向分流装置的第二冷媒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分流元件连接;
第二换热通路,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流元件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分流元件连接;
第三换热通路,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流元件连接,第二端与第三分流元件连接;
第一汇流管路,第一端与所述单向分流装置的第三冷媒口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流元件连接;
第二汇流管路,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流元件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分流元件连接;和,
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汇流管路,且导通方向为从所述第三分流元件至所述第一分流元件。
CN202210872783.7A 2022-07-21 2022-07-21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Pending CN1152650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2783.7A CN115265016A (zh) 2022-07-21 2022-07-21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PCT/CN2022/138612 WO2024016571A1 (zh) 2022-07-21 2022-12-13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2783.7A CN115265016A (zh) 2022-07-21 2022-07-21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65016A true CN115265016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0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2783.7A Pending CN115265016A (zh) 2022-07-21 2022-07-21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65016A (zh)
WO (1) WO20240165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6571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77621Y (zh) * 2009-01-22 2010-01-06 杭州杰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喷码机用喷头进液换向阀
CN202215792U (zh) * 2011-08-31 2012-05-09 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 一种滑阀式自力式三通换向阀
JP6006664B2 (ja) * 2013-03-28 2016-10-12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空気調和機
CN105508658A (zh) * 2015-12-30 2016-04-20 嵊州高翔冷链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通换向阀
CN114688771B (zh) * 2022-05-20 2022-08-05 海尔(深圳)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
CN115265016A (zh) * 2022-07-21 2022-11-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6571A1 (zh) * 2022-07-21 2024-01-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16571A1 (zh)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44999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4276221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114688771B (zh) 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
CN214581751U (zh) 换热器和空调
JP2012237543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9751754A (zh) 一种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4275958U (zh) 换热器和空调
JP5646767B2 (ja) 冷凍システム
CN214276219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214276220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102112825B (zh) 带有整体头部的阀组件
CN115265016A (zh)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EP2982924A1 (en) Heat exchanger
CN115265015A (zh)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JP6819811B1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3245152A (zh) 热泵系统
CN112594974A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112594975B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104501470B (zh)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9037136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4275977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4791910A (zh) 制冷设备和用于制冷设备的换热器组件
CN219037135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7357638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6742991U (zh) 单向阀及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