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88771B - 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88771B
CN114688771B CN202210547991.XA CN202210547991A CN114688771B CN 114688771 B CN114688771 B CN 114688771B CN 202210547991 A CN202210547991 A CN 202210547991A CN 114688771 B CN114688771 B CN 1146887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pipe
refrigerant
pipe orifice
blocking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79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88771A (zh
Inventor
国德防
王飞
丁爽
张心怡
许文明
崔文娟
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henzhen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Shenzhen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Shenzhen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Shenzhen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479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887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88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8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88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8877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9342 priority patent/WO202322149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25B41/42Arrangements for diverging or converging flows, e.g. branch lines or j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单向分流装置,包括主管、支管和第一滑动阻挡元件;当第一滑动阻挡元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冷媒从第二冷媒管口流入,从第三冷媒管口流出;当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冷媒从第一冷媒管口流入,从第二冷媒管口与第三冷媒管口流出;不需要设置多余的阀门,仅通过第一滑动阻挡元件,就可以改变制冷剂在单向分流装置内的流向,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和空间成本;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单向分流装置,包括主管、支管和第二滑动阻挡元件;当第二滑动阻挡元件滑动至第三位置时,冷媒从第一冷媒管口流入,从第三冷媒管口流出,当滑动至第四位置时,冷媒从第二冷媒管口和第三冷媒管口流入,从第一冷媒管口流出。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可变分流换热器。

Description

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运行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时,其室外换热器的最佳流路是不同的。
空调器在运行制热工况时,室外换热器的换热管路内的冷媒处于低温低压区,传热性能主要受传热系数和压降共同约束,适合相对较多的支路数,在保证传热系数的同时大幅降低压降而提升系统压力,从而提升空调器的低温制热量。空调器在运行制冷工况时,室外换热器的换热管路内的冷媒处于高温高压区,对压降不敏感,传热性能主要受传热系数影响,适合较少支路数以加速循环而增大传热系数,从而提升空调器的高温制冷量。目前,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主要是采用可变分流换热器来实现上述制热工况和制冷工况下制冷剂流路的转变控制。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上述可变分流换热器中,往往使用单向阀、电磁阀等阀门进行制热工况和制冷工况下制冷剂流路的转变控制,但单向阀、电磁阀等阀门的增加往往会伴随着可变分流换热器焊点的增加,且为保证焊接安全距离,焊点之间需要保留30mm以上的焊接安全距离,这样会增加了可变分流换热器的材料成本和空间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以解决现有的可变分流换热器由于阀门焊点的增加而造成材料成本和空间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向分流装置,包括:主管,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主管两端的第一冷媒管口和第二冷媒管口,且,所述主管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一冷媒管口的第一分液位置和靠近所述第二冷媒管口的第二分液位置;支管,一端连通于所述主管的第一分液位置,另一端为第三冷媒管口;连通支管,连通所述主管的第二分液位置和所述支管;和,第一滑动阻挡元件,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液位置,其中,当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阻挡所述第一冷媒管口,冷媒从所述第二冷媒管口流入,从所述第三冷媒管口流出;当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导通所述第一冷媒管口,冷媒从所述第一冷媒管口流入,从所述第二冷媒管口与所述第三冷媒管口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包括:第一阻挡滑块,沿所述主管的第一分液位置处的横截面设置,可在所述第一分液位置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第一抵接滑块,与所述第一阻挡滑块固定连接,并与所述主管的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一抵接滑块可随所述第一阻挡滑块滑动;第一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主管的内侧壁,当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阻挡滑块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相抵接;和,第二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主管的内侧壁,当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抵接滑块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相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滑块的内部中空或者部分中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滑块包括:第一底面,朝向所述主管的内部;第二底面,朝向所述第一冷媒管口;和,第一侧面,围设于所述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抵接滑块沿所述第一底面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一底面的周长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抵接滑块在所述第一底面的延伸长度为第二长度,其中,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长度的1/3,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长度的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滑块的第一侧面与所述主管的第一分液位置处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05mm,且,小于或等于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管的第一分液位置处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且,所述第一阻挡滑块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分液位置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滑块的第一底面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边部和第二边部,其中,所述第一抵接滑块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一抵接板与所述第一边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抵接板与所述第二边部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还包括:第一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一阻挡滑块的第一侧面,且,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侧面的高度,其中,所述第一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朝向所述第一分液位置的一侧,所述第一抵接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远离所述第一分液位置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管包括第一冷媒管口与第一分液位置的之间的第一管段,其中,所述第一管段朝向所述第一分液位置一侧倾斜设置。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向分流装置,包括:主管,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主管两端的第一冷媒管口和第二冷媒管口,且,所述主管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一冷媒管口的第一分液位置和靠近所述第二冷媒管口的第二分液位置;支管,一端连通于所述主管的第一分液位置,另一端为第三冷媒管口;连通支管,连通所述主管的第二分液位置和所述支管;和,第二滑动阻挡元件,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液位置,其中,当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滑动至第三位置时,阻挡所述第二冷媒管口,冷媒从所述第一冷媒管口流入,从所述第三冷媒管口流出;当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滑动至第四位置时,导通所述第二冷媒管口,冷媒从所述第二冷媒管口和第三冷媒管口流入,从所述第一冷媒管口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包括:第二阻挡滑块,沿所述主管的第二分液位置处的横截面设置,可在所述第二分液位置的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滑动;第二抵接滑块,与所述第二阻挡滑块固定连接,并与所述主管的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二抵接滑块可随所述第二阻挡滑块滑动;第三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主管的内侧壁,当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滑动至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阻挡滑块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相抵接;和,第四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主管的内侧壁,当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滑动至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抵接滑块与所述第四定位元件相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挡滑块的内部中空或者部分中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挡滑块包括:第三底面,朝向所述主管的内部;第四底面,朝向所述第二冷媒管口;和,第二侧面,围设于所述第三底面与第四底面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抵接滑块沿所述第三底面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三底面的周长为第三长度,所述第二抵接滑块在所述第三底面的延伸长度为第四长度,其中,所述第四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长度的1/3,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长度的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挡滑块的第二侧面与所述主管的第二分液位置处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05mm,且,小于或等于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管的第二分液位置处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且,所述第二阻挡滑块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分液位置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挡滑块的第三底面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三边部和第四边部,其中,所述第二抵接滑块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三抵接板和第四抵接板,所述第三抵接板与所述第三边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抵接板与所述第四边部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还包括:第二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二阻挡滑块的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二凸台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高度,其中,所述第二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朝向所述第二分液位置的一侧,所述第二抵接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远离所述第二分液位置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管包括第二冷媒管口与第二分液位置的之间的第二管段,其中,所述第二管段朝向所述第二分液位置一侧倾斜设置。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变分流换热器,包括:换热管路,包括并联连通的第一换热支路、第二换热支路和第三换热支路;第一单向分流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单向分流装置的第二冷媒管口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相连通;第一分液器,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分液器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和第三换热支路相连通;第二单向分流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二侧,所述第二单向分流装置的第三冷媒管口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相连通;第一旁通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单向分流装置的第二冷媒管口与所述第一分液器;第二分液器,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分液器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相连通;和,第二旁通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单向分流装置的第一冷媒管口与第二分液器,其中,所述第一单向分流装置为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所述第二单向分流装置为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分流换热器包括换热管路、第一分液器、第二分液器、第一旁通管路和第二旁通管路、第一单向分流装置和第二单向分流装置;第一单向分流装置和第二单向分流装置均包括主管、支管和连通支管,主管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冷媒管口和第二冷媒管口,主管在靠近第一冷媒管口设有第一分液位置,在靠近第二冷媒管口设有第二分液位置;支管的一端连通第一分液位置,另一端为第三冷媒管口;连通支管连通第二分液位置和支管;
第一单向分流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动阻挡元件,第一滑动阻挡元件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分液位置;当第一滑动阻挡元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阻挡第一冷媒管口,冷媒从第二冷媒管口流入,从第三冷媒管口流出;当第一滑动阻挡元件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导通第一冷媒管口,冷媒从第一冷媒管口流入,从第二冷媒管口与第三冷媒管口流出;第一单向分流装置不需要设置多余的阀门,仅通过第一滑动阻挡元件阻挡或导通第一冷媒管口,就可以改变制冷剂在第一单向分流装置内的流向,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和空间成本;
第二单向分流装置还包括第二滑动阻挡元件,第二滑动阻挡元件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分液位置;当第二滑动阻挡元件滑动至第三位置时,阻挡第二冷媒管口,冷媒从第一冷媒管口流入,从第三冷媒管口流出;当第二滑动阻挡元件滑动至第四位置时,导通第二冷媒管口,冷媒从第二冷媒管口和第三冷媒管口流入,从第一冷媒管口流出;第二单向分流装置不需要设置多余的阀门,仅通过第二滑动阻挡元件阻挡或导通第二冷媒管口,就可以改变制冷剂在第二单向分流装置内的流向,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和空间成本。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可变分流换热器在空调运行制热状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第一滑动阻挡元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滑动阻挡元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可变分流换热器在空调运行制热状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可变分流换热器在空调运行制冷状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管;2:支管;3:连通支管;4:第一滑动阻挡元件;5:第二滑动阻挡元件;
100:换热管路;200:第一单向分流装置;300:第一分液器;400:第二单向分流装置;500:第一旁通管路;600:第二分液器;700:第二旁通管路;800:压缩机;900:室内换热器;1000:节流装置;
101:第一换热支路;102:第二换热支路;103:第三换热支路;
11:第一冷媒管口;12:第二冷媒管口;13:第一分液位置;14:第二分液位置;15:第一管段;16:第二管段;21:第三冷媒管口;41:第一位置;42:第二位置;43:第一阻挡滑块;431:第一底面;4311:第一边部;4312:第二边部;432:第二底面;433:第一侧面;44:第一抵接滑块;441:第一抵接板;442:第二抵接板;45:第一定位元件;46:第二定位元件;47:第一凸台;51:第三位置;52:第四位置;53:第二阻挡滑块;54:第二抵接滑块;55:第三定位元件;56:第四定位元件;57:第二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图3和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单向分流装置,包括主管1、支管2、连通支管3和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主管1包括分别设置于主管1两端的第一冷媒管口11和第二冷媒管口12,且,主管1设置有靠近第一冷媒管口1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和靠近第二冷媒管口12的第二分液位置14;支管2一端连通于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另一端为第三冷媒管口21;连通支管3连通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和支管2;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分液位置13,其中,当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一位置41时,阻挡第一冷媒管口11,冷媒从第二冷媒管口12流入,从第三冷媒管口21流出;当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二位置42时,导通第一冷媒管口11,冷媒从第一冷媒管口11流入,从第二冷媒管口12与第三冷媒管口21流出。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单向分流装置,包括主管1、支管2、连通支管3和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当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一位置41时,阻挡第一冷媒管口11,冷媒从第二冷媒管口12流入,从第三冷媒管口21流出;当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二位置42时,导通第一冷媒管口11,冷媒从第一冷媒管口11流入,从第二冷媒管口12与第三冷媒管口21流出;单向分流装置不需要设置多余的阀门,通过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阻挡或导通第一冷媒管口11,来改变制冷剂在单向分流装置内的流向,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和空间成本。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支管2与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连通,连通支管3又将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和支管2连通,这样单向分流装置的内部呈回字形向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上述支管2、主管1和连通支管3的连通形式,该单向分流装置的内部不限于呈回字形,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
单向分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图中直线箭头表示冷媒流向,当空调器运行制热状况时,空调器管路内的冷媒流经单向分流装置时,首先流入第一冷媒管口11,由于空调器管路内的冷媒具有一定的流动速度,当冷媒流入第一冷媒管口11后,流动的冷媒会推动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由第一位置41滑动至第二位置42,当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二位置42后,导通了第一冷媒管口11与支管2,由于连通支管3连通了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和支管2,这样冷媒从主管1的第二冷媒管口12和支管2另一端的第三冷媒管口21流出。
结合图7和图9所示,当空调器运行制冷状况时,空调器管路内的冷媒流经单向分流装置时,首先流入第二冷媒管口12,由于空调器管路内的冷媒具有一定的流动速度,当冷媒流入第二冷媒管口12后,流动的冷媒会推动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由第二位置42滑动至第一位置41,当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一位置41后,阻断了第一冷媒管口11,由于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与支管2相连通,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通过连通支管3与支管2相连通,冷媒从支管2的第三冷媒管口21流出。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包括:第一阻挡滑块43、第一抵接滑块44、第一定位元件45和第二定位元件46;第一阻挡滑块43沿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处的横截面设置,可在第一分液位置13的第一位置41与第二位置42之间滑动;第一抵接滑块44与第一阻挡滑块43固定连接,并与主管1的内壁相抵接,第一抵接滑块44可随第一阻挡滑块43滑动;第一定位元件45设置于主管1的内侧壁,当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一位置41时,第一阻挡滑块43与第一定位元件45相抵接;第二定位元件46设置于主管1的内侧壁,当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二位置42时,第一抵接滑块44与第二定位元件46相抵接。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在主管1的内侧壁设置第一定位元件45和第二定位元件46,当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一位置41时,第一阻挡滑块43与第一定位元件45相抵接;当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二位置42时,第一抵接滑块44与第二定位元件46相抵接;即通过第一定位元件45和第二定位元件46来限制第一阻挡滑块43和第一抵接滑块44在第一位置41和第二位置42之间来回滑动,从而实现第一冷媒管口11与支管2的导通与阻断,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加工制造。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阻挡滑块43的内部中空或者部分中空。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阻挡滑块43的内部设置中空或者部分中空,有利于减轻第一阻挡滑块43的重量,减小冷媒推动第一阻挡滑块43在第一位置41和第二位置42之间滑动的阻力。
可选地,第一阻挡滑块43的材质可以为尼龙、塑料、陶瓷或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复合。当第一阻挡滑块43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时,可以为铝、铜、钢等。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阻挡滑块43的重量在不影响冷媒推动时,也可以为实心材料,这样可以减小变形。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和图9所示,第一阻挡滑块43包括:第一底面431、第二底面432和第一侧面433;第一底面431朝向主管1的内部;第二底面432朝向第一冷媒管口11;第一侧面433围设于第一底面431与第二底面432之间,其中,第一抵接滑块44沿第一底面431的边缘设置,第一底面431的周长为第一长度,第一抵接滑块44在第一底面431的延伸长度为第二长度,其中,第二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长度的1/3,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长度的1/2。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的关系设置为:第二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长度的1/3,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长度的1/2;这样,可以使第一抵接滑块44与主管1内壁的接触面积在合适的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的稳固性。
可选地,当第一抵接滑块44与第一底面431相垂直时,第一抵接滑块44在第一底面431的延伸长度,即第二长度可以理解为第一抵接滑块44在第一底面431投影部分的周长。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阻挡滑块43的第一侧面433与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处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05mm,且,小于或等于1mm。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一阻挡滑块43的第一侧面433与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处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05mm,且,小于或等于1mm;这样满足第一阻挡滑块43与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处的内侧壁之间具有较小的配合间隙,提高第一阻挡滑块43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又不影响第一阻挡滑块43的滑动。
优选地,第一阻挡滑块43的第一侧面433与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处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1mm,且,小于或等于0.02mm。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处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且,第一阻挡滑块43的形状与第一分液位置13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一阻挡滑块43的形状与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处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且均为多边形;这样,第一阻挡滑块43可以卡合在主管1内,当第一阻挡滑块43在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处来回滑动时,不易发生转动,有利于提高第一阻挡滑块43滑动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阻挡滑块43的形状与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处的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都为圆形,结合图4所示;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第一阻挡滑块43的第一底面431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边部4311和第二边部4312,其中,第一抵接滑块44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抵接板441和第二抵接板442,第一抵接板441与第一边部4311固定连接,第二抵接板442与第二边部4312固定连接。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一阻挡滑块43的第一底面431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边部4311和第二边部4312,第一抵接滑块44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抵接板441和第二抵接板442,第一抵接板441与第一边部4311固定连接,第二抵接板442与第二边部4312固定连接;这样第一抵接滑块44与主管1第一分液位置13处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接触角,一方面,可以增大第一抵接滑块44与内壁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抵接滑块44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阻止第一阻挡滑块43在滑动时发生转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还包括第一凸台47,第一凸台47设置于第一阻挡滑块43的第一侧面433,且,第一凸台47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一侧面433的高度,其中,第一凸台47设置于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朝向第一分液位置13的一侧,第一抵接滑块44设置于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远离第一分液位置13的一侧。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一凸台47设置于第一阻挡滑块43的第一侧面433,且,其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一侧面433的高度,位于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朝向第一分液位置13的一侧;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一位置41或第二位置42后发生移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为第一阻挡滑块43提供支撑,减少由于冷媒冲击而发生变形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台47的上、下表面的形状与位于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处相连通的支管2的形状相适配。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主管1包括第一冷媒管口11与第一分液位置13的之间的第一管段15,其中,第一管段15朝向第一分液位置13一侧倾斜设置。结合图6所示,第一管段15由左下方朝向右上方倾斜。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一管段15朝向第一分液位置13一侧倾斜设置,这样,当第一冷媒管口11通入冷媒时,冷媒对第一阻挡滑块43形成朝上和朝右的冲击力,使第一阻挡滑块43和第一抵接滑块44紧贴主管1的内壁由第一位置41滑动至第二位置42,有利于保证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正常工作。
结合图1、图2和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单向分流装置,包括:主管1、支管2、连通支管3和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主管1包括分别设置于主管1两端的第一冷媒管口11和第二冷媒管口12,且,主管1设置有靠近第一冷媒管口1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和靠近第二冷媒管口12的第二分液位置14;支管2一端连通于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另一端为第三冷媒管口21;连通支管3连通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和支管2;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分液位置14,其中,当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三位置51时,阻挡第二冷媒管口12,冷媒从第一冷媒管口11流入,从第三冷媒管口21流出;当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四位置52时,导通第二冷媒管口12,冷媒从第二冷媒管口12和第三冷媒管口21流入,从第一冷媒管口11流出。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单向分流装置,单向分流装置包括主管1、支管2、连通支管3和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当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三位置51时,阻挡第二冷媒管口12,冷媒从第一冷媒管口11流入,从第三冷媒管口21流出;当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四位置52时,导通第二冷媒管口12,冷媒从第二冷媒管口12和第三冷媒管口21流入,从第一冷媒管口11流出;单向分流装置不需要设置多余的阀门,通过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阻挡或导通第二冷媒管口12,来改变制冷剂在单向分流装置内的流向,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和空间成本。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支管2与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连通,连通支管3又将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和支管2连通,这样单向分流装置的内部呈回字形向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上述支管2、主管1和连通支管3的连通形式,该单向分流装置的内部不限于呈回字形,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
单向分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图中直线箭头表示冷媒流向,当空调器运行制热状况时,空调器管路内的冷媒流经单向分流装置时,首先流入第二冷媒管口12和第三冷媒管口21,由于空调器管路内的冷媒具有一定的流动速度,当冷媒流入第二冷媒管口12后,流动的冷媒会推动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由第三位置51滑动至第四位置52,当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四位置52后,导通了第二冷媒管口12与连通支管3,由于支管2又与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相连通,这样冷媒从第二冷媒管口12和第三冷媒管口21流入,从第一冷媒管口11流出。
结合图7和图8所示,当空调器运行制冷状况时,空调器管路内的冷媒流经单向分流装置时,首先流入第一冷媒管口11,由于空调器管路内的冷媒具有一定的流动速度,当冷媒流入第一冷媒管口11后,流动的冷媒会推动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由第四位置52滑动至第三位置51,当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三位置51后,阻断了第二冷媒管口12,连通支管3连通了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与支管2,这样冷媒从支管2的第三冷媒管口21流出。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包括:第二阻挡滑块53、第二抵接滑块54、第三定位元件55和第四定位元件56;第二阻挡滑块53沿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处的横截面设置,可在第二分液位置14的第三位置51与第四位置52之间滑动;第二抵接滑块54与第二阻挡滑块53固定连接,并与主管1的内壁相抵接,第二抵接滑块54可随第二阻挡滑块53滑动;第三定位元件55设置于主管1的内侧壁,当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三位置51时,第二阻挡滑块53与第三定位元件55相抵接;第四定位元件56设置于主管1的内侧壁,当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四位置52时,第二抵接滑块54与第四定位元件56相抵接。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在主管1的内侧壁设置第三定位元件55和第四定位元件56,当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三位置51时,第二阻挡滑块53与第三定位元件55相抵接;当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四位置52时,第二抵接滑块54与第四定位元件56相抵接;即通过第三定位元件55和第四定位元件56来限制第二阻挡滑块53和第二抵接滑块54在第三位置51和第四位置52之间来回滑动,从而实现第二冷媒管口12与连通支管3的导通与阻断,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加工制造。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阻挡滑块53的内部中空或者部分中空。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将第二阻挡滑块53的内部设置中空或者部分中空,有利于减轻第二阻挡滑块53的重量,减小冷媒推动第二阻挡滑块53在第三位置51和第四位置52之间滑动的阻力。
可选地,第二阻挡滑块53的材质可以为尼龙、塑料、陶瓷或金属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复合。当第二阻挡滑块53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时,可以为铝、铜、钢等。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阻挡滑块53的重量在不影响冷媒推动时,也可以为实心材料,这样可以减小变形。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阻挡滑块53包括:第三底面、第四底面和第二侧面;第三底面朝向主管1的内部;第四底面朝向第二冷媒管口12;第二侧面围设于第三底面与第四底面之间,其中,第二抵接滑块54沿第三底面的边缘设置,第三底面的周长为第三长度,第二抵接滑块54在第三底面的延伸长度为第四长度,其中,第四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长度的1/3,且,小于或等于第三长度的1/2。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通过将第三长度与第四长度的关系设置为:第四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长度的1/3,且,小于或等于第三长度的1/2;这样,可以使第二抵接滑块54与主管1内壁的接触面积在合适的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的稳固性。
可选地,当第二抵接滑块54与第三底面相垂直时,第二抵接滑块54在第三底面的延伸长度,即第四长度可以理解为第二抵接滑块54在第三底面投影部分的周长。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阻挡滑块53的第二侧面与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处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05mm,且,小于或等于1mm。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二阻挡滑块53的第二侧面与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处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05mm,且,小于或等于1mm;这样满足第二阻挡滑块53与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处的内侧壁之间具有较小的配合间隙,同时又不影响第二阻挡滑块53的滑动。
优选地,第二阻挡滑块53的第二侧面与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处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1mm,且,小于或等于0.0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处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且,第二阻挡滑块53的形状与第二分液位置14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二阻挡滑块53的形状与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处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且均为多边形;这样,第二阻挡滑块53可以卡合在主管1内,当第二阻挡滑块53在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处来回滑动时,不易发生转动,有利于提高第二阻挡滑块53滑动时的稳固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阻挡滑块53的形状与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处的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都为圆形;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阻挡滑块53的第三底面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三边部和第四边部,其中,第二抵接滑块54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三抵接板和第四抵接板,第三抵接板与第三边部固定连接,第四抵接板与第四边部固定连接。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二阻挡滑块53的第三底面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三边部和第四边部,第二抵接滑块54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三抵接板和第四抵接板,第三抵接板与第三边部固定连接,第四抵接板与第四边部固定连接;这样第二抵接滑块54与主管1第二分液位置14处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接触角,一方面,可以增大第二抵接滑块54与内壁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二抵接滑块54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阻止第二阻挡滑块53在滑动时发生转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还包括第二凸台57,第二凸台57设置于第二阻挡滑块53的第二侧面,且,第二凸台57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二侧面的高度,其中,第二凸台57设置于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朝向第二分液位置14的一侧,第二抵接滑块54设置于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远离第二分液位置14的一侧。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二凸台57设置于第二阻挡滑块53的第二侧面,且,其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二侧面的高度,位于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朝向第二分液位置14的一侧;一方面,可以减少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三位置51或第四位置52后发生移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为第二阻挡滑块53提供支撑,减少由于冷媒冲击而导致第二阻挡滑块53发生变形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凸台57的上、下表面的形状与位于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处相连通的连通支管3的内壁形状相适配。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和图6所示,主管1包括第二冷媒管口12与第二分液位置14的之间的第二管段16,其中,第二管段16朝向第二分液位置14一侧倾斜设置。
采用该可选实施例,第二管段16朝向第二分液位置14一侧倾斜设置,这样,当第二冷媒管口12通入冷媒时,冷媒对第二阻挡滑块53形成朝上和朝左的冲击力,使第二阻挡滑块53和第二抵接滑块54紧贴主管1的内壁由第三位置51滑动至第四位置52,有利于保证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正常工作。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变分流换热器,结合图1和图7所示,可变分流换热器包括换热管路100、第一单向分流装置200、第一分液器300、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第一旁通管路500、第二分液器600和第二旁通管路700。
换热管路100包括并联连通的第一换热支路101、第二换热支路102和第三换热支路103;第一单向分流装置200设置于换热管路100的第一侧,第一单向分流装置200的第二冷媒管口12与第一换热支路101相连通;第一分液器300设置于换热管路100的第二侧,第一分液器300与第二换热支路102和第三换热支路103相连通;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设置于换热管路100的第二侧,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的第三冷媒管口21与第一换热支路101相连通;第一旁通管路500连通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的第二冷媒管口12与第一分液器300;第二分液器600设置于换热管路100的第一侧,第二分液器600与第三换热支路103相连通;第二旁通管路700连通第一单向分流装置的第一冷媒管口11与第二分液器600。
其中,结合图3和图9所示,第一单向分流装置200为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单向分流装置;结合图2和图8所示,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为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单向分流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可变分流换热器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单向分流装置和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单向分流装置,因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单向分流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以及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单向分流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图1和图7所示,空调器包括由压缩机800、室内换热器900、节流装置1000和可变分流换热器及其所在冷媒循环回路。
其中,当空调器执行制热工况时,冷媒的流向如图1中的直线箭头所示。具体的,来自压缩机800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流入室内换热器900,室内换热器900在风机的作用下,对室内环境进行加热,冷却后的冷媒流入节流装置1000,经过节流装置1000的节流降压过程后,冷媒流入可变分流换热器中,具体的,冷媒先流入可变分流换热器的第二分液器600,然后一部分冷媒从第二分液器600流入第三换热支路103;另一部分冷媒通过第二旁通管路700流入第一单向分流装置200的第一冷媒管口11,然后,从第一单向分流装置200的第二冷媒管口12、第三冷媒管口21分别流入第一换热支路101、第二换热支路102;其中第二换热支路102和第三换热支路103内的冷媒共同流入第一分液器300;流入第一分液器300的冷媒通过第一旁通管路500流入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的第二冷媒管口12;流出第一换热支路101的冷媒会流入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的第三冷媒管口21,这样,全部的冷媒由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的第一冷媒管口11流出,重新流回压缩机800进行下一个循环。在上述过程中,第一换热支路101、第二换热支路102、第三换热支路103相并联;即冷媒经过3条支路完成在可变分流换热器本体中的换热,保证了传热系数的同时,大幅降低压降,从而提升低温制热量。
当空调器执行制冷工况时,冷媒的流向如图7中的直线箭头所示。具体的,来自压缩机800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流入可变分流换热器中,具体的,冷媒先流入可变分流换热器的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的第一冷媒管口11,然后从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的第三冷媒管口21流出,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一换热支路101流入第一单向分流装置200的第二冷媒管口12,并从第一单向分流装置200的第三冷媒管口21流出,流出的冷媒依次进入第二换热支路102、第一分液器300和第三换热支路103,并由第三换热支路103流入第二分液器600,冷媒从第二分液器600流出后进入节流装置1000进行节流、降压,然后流入室内换热器900,室内换热器900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冷媒吸收室内环境的热量后,重新流回压缩机800进行下一个循环。在上述过程中,第一换热支路101、第二换热支路102和第三换热支路103将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第一单向分流装置200、第一分液器300、第二分液器600串联连通;即冷媒经过1条路径完成在可变分流换热器本体中的换热;这样有利于加速冷媒的循环,提升高温制冷量。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9)

1.一种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管(1),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主管(1)两端的第一冷媒管口(11)和第二冷媒管口(12),且,所述主管(1)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一冷媒管口(1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和靠近所述第二冷媒管口(12)的第二分液位置(14);
支管(2),一端连通于所述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另一端为第三冷媒管口(21);
连通支管(3),连通所述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和所述支管(2);和,
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液位置(13),
其中,当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一位置(41)时,阻挡所述第一冷媒管口(11),冷媒从所述第二冷媒管口(12)流入,从所述第三冷媒管口(21)流出;当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二位置(42)时,导通所述第一冷媒管口(11),冷媒从所述第一冷媒管口(11)流入,从所述第二冷媒管口(12)与所述第三冷媒管口(21)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包括:
第一阻挡滑块(43),沿所述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处的横截面设置,可在所述第一分液位置(13)的第一位置(41)与第二位置(42)之间滑动;
第一抵接滑块(44),与所述第一阻挡滑块(4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主管(1)的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一抵接滑块(44)可随所述第一阻挡滑块(43)滑动;
第一定位元件(45),设置于所述主管(1)的内侧壁,当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一位置(41)时,所述第一阻挡滑块(43)与所述第一定位元件(45)相抵接;和,
第二定位元件(46),设置于所述主管(1)的内侧壁,当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滑动至第二位置(42)时,所述第一抵接滑块(44)与所述第二定位元件(46)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滑块(43)的内部中空或者部分中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滑块(43)包括:
第一底面(431),朝向所述主管(1)的内部;
第二底面(432),朝向所述第一冷媒管口(11);和,
第一侧面(433),围设于所述第一底面(431)与第二底面(432)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抵接滑块(44)沿所述第一底面(431)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一底面(431)的周长为第一长度,所述第一抵接滑块(44)在所述第一底面(431)的延伸长度为第二长度,其中,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长度的1/3,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长度的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滑块(43)的第一侧面(433)与所述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处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05mm,且,小于或等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处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且,所述第一阻挡滑块(43)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分液位置(13)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阻挡滑块(43)的第一底面(431)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边部(4311)和第二边部(4312),
其中,所述第一抵接滑块(44)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抵接板(441)和第二抵接板(442),所述第一抵接板(441)与所述第一边部(43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抵接板(442)与所述第二边部(431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还包括:
第一凸台(47),设置于所述第一阻挡滑块(43)的第一侧面(433),且,所述第一凸台(47)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侧面(433)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凸台(47)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朝向所述第一分液位置(13)的一侧,所述第一抵接滑块(44)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阻挡元件(4)远离所述第一分液位置(13)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管(1)包括第一冷媒管口(11)与第一分液位置(13)的之间的第一管段(15),
其中,所述第一管段(15)朝向所述第一分液位置(13)一侧倾斜设置。
10.一种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管(1),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主管(1)两端的第一冷媒管口(11)和第二冷媒管口(12),且,所述主管(1)设置有靠近所述第一冷媒管口(1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和靠近所述第二冷媒管口(12)的第二分液位置(14);
支管(2),一端连通于所述主管(1)的第一分液位置(13),另一端为第三冷媒管口(21);
连通支管(3),连通所述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和所述支管(2);和,
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液位置(14),
其中,当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三位置(51)时,阻挡所述第二冷媒管口(12),冷媒从所述第一冷媒管口(11)流入,从所述第三冷媒管口(21)流出;当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四位置(52)时,导通所述第二冷媒管口(12),冷媒从所述第二冷媒管口(12)和第三冷媒管口(21)流入,从所述第一冷媒管口(11)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包括:
第二阻挡滑块(53),沿所述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处的横截面设置,可在所述第二分液位置(14)的第三位置(51)与第四位置(52)之间滑动;
第二抵接滑块(54),与所述第二阻挡滑块(5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主管(1)的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二抵接滑块(54)可随所述第二阻挡滑块(53)滑动;
第三定位元件(55),设置于所述主管(1)的内侧壁,当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三位置(51)时,所述第二阻挡滑块(53)与所述第三定位元件(55)相抵接;和,
第四定位元件(56),设置于所述主管(1)的内侧壁,当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滑动至第四位置(52)时,所述第二抵接滑块(54)与所述第四定位元件(56)相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阻挡滑块(53)的内部中空或者部分中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滑块(53)包括:
第三底面,朝向所述主管(1)的内部;
第四底面,朝向所述第二冷媒管口(12);和,
第二侧面,围设于所述第三底面与第四底面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抵接滑块(54)沿所述第三底面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三底面的周长为第三长度,所述第二抵接滑块(54)在所述第三底面的延伸长度为第四长度,其中,所述第四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长度的1/3,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长度的1/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阻挡滑块(53)的第二侧面与所述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处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005mm,且,小于或等于1mm。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管(1)的第二分液位置(14)处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且,所述第二阻挡滑块(53)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分液位置(14)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阻挡滑块(53)的第三底面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三边部和第四边部,
其中,所述第二抵接滑块(54)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三抵接板和第四抵接板,所述第三抵接板与所述第三边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抵接板与所述第四边部固定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还包括:
第二凸台(57),设置于所述第二阻挡滑块(53)的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二凸台(57)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侧面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二凸台(57)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朝向所述第二分液位置(14)的一侧,所述第二抵接滑块(54)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阻挡元件(5)远离所述第二分液位置(14)的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管(1)包括第二冷媒管口(12)与第二分液位置(14)的之间的第二管段(16),
其中,所述第二管段(16)朝向所述第二分液位置(14)一侧倾斜设置。
19.一种可变分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管路(100),包括并联连通的第一换热支路(101)、第二换热支路(102)和第三换热支路(103);
第一单向分流装置(200),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100)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单向分流装置(200)的第二冷媒管口(12)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101)相连通;
第一分液器(300),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100)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分液器(300)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102)和第三换热支路(103)相连通;
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100)的第二侧,所述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的第三冷媒管口(21)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101)相连通;
第一旁通管路(500),连通所述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的第二冷媒管口(12)与所述第一分液器(300);
第二分液器(600),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100)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分液器(600)与所述第三换热支路(103)相连通;和,
第二旁通管路(700),连通所述第一单向分流装置的第一冷媒管口(11)与第二分液器(600),
其中,所述第一单向分流装置(200)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所述第二单向分流装置(400)为权利要求10至18任一项所述的单向分流装置。
CN202210547991.XA 2022-05-20 2022-05-20 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 Active CN1146887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7991.XA CN114688771B (zh) 2022-05-20 2022-05-20 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
PCT/CN2022/139342 WO2023221490A1 (zh) 2022-05-20 2022-12-15 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7991.XA CN114688771B (zh) 2022-05-20 2022-05-20 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8771A CN114688771A (zh) 2022-07-01
CN114688771B true CN114688771B (zh) 2022-08-05

Family

ID=82145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7991.XA Active CN114688771B (zh) 2022-05-20 2022-05-20 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88771B (zh)
WO (1) WO20232214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8771B (zh) * 2022-05-20 2022-08-05 海尔(深圳)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
CN115265016A (zh) * 2022-07-21 2022-11-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CN115265015A (zh) * 2022-07-21 2022-11-0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67446A2 (en) * 1998-06-23 1999-12-29 Fuji Injector Corporation Device for changing flow of operating medium 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00161808A (ja) * 1998-11-24 2000-06-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逆止弁ユニット
JP2010261684A (ja) * 2009-05-11 2010-11-18 Daikin Ind Ltd 分流器
CN102472407A (zh) * 2009-07-09 2012-05-23 达纳加拿大公司 低压降的热旁通阀
JP2013181566A (ja) * 2012-02-29 2013-09-12 Fujitsu General Ltd 四方弁とそれを備え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3635729A (zh) * 2011-06-30 2014-03-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剂流路切换阀及使用该制冷剂流路切换阀的空调装置
CN109963733A (zh) * 2016-11-16 2019-07-02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2543855A (zh) * 2018-08-27 2021-03-23 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复合阀及使用该复合阀的车用空调装置
CN113710940A (zh) * 2019-04-16 2021-11-26 株式会社电装 流路切换阀以及流体循环回路
CN113865156A (zh) * 2021-09-19 2021-12-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单向阀、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CN114135695A (zh) * 2021-04-30 2022-03-04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回水阀及供水系统
CN114440327A (zh) * 2022-03-09 2022-05-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15388B2 (en) * 2019-01-21 2022-01-04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charge management
CN114688771B (zh) * 2022-05-20 2022-08-05 海尔(深圳)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67446A2 (en) * 1998-06-23 1999-12-29 Fuji Injector Corporation Device for changing flow of operating medium 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00161808A (ja) * 1998-11-24 2000-06-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逆止弁ユニット
JP2010261684A (ja) * 2009-05-11 2010-11-18 Daikin Ind Ltd 分流器
CN102472407A (zh) * 2009-07-09 2012-05-23 达纳加拿大公司 低压降的热旁通阀
CN103635729A (zh) * 2011-06-30 2014-03-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制冷剂流路切换阀及使用该制冷剂流路切换阀的空调装置
JP2013181566A (ja) * 2012-02-29 2013-09-12 Fujitsu General Ltd 四方弁とそれを備え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9963733A (zh) * 2016-11-16 2019-07-02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2543855A (zh) * 2018-08-27 2021-03-23 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复合阀及使用该复合阀的车用空调装置
CN113710940A (zh) * 2019-04-16 2021-11-26 株式会社电装 流路切换阀以及流体循环回路
CN114135695A (zh) * 2021-04-30 2022-03-04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回水阀及供水系统
CN113865156A (zh) * 2021-09-19 2021-12-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单向阀、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
CN114440327A (zh) * 2022-03-09 2022-05-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外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88771A (zh) 2022-07-01
WO2023221490A1 (zh)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88771B (zh) 单向分流装置及可变分流换热器
JP608761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US10830502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1603605B (zh) 四通换向阀
CN110831796B (zh) 包括具有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回路的用于车辆的制冷设备以及用于这种制冷设备的热交换器
EP3172501B1 (en) Heat pump with ejector
EP2636973B1 (en) Evaporator and refrigerating system with said evaporator thereof
EP3736513B1 (en) Circulation system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1545690A (zh) 制冷剂循环装置
JP6767620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JP6778851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JPS608425B2 (ja) ヒ−トポンプ装置
WO2018074345A1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JP2018066536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システム
KR20080034551A (ko) 공기조화기
EP3182038B1 (en) Outdoor unit of multi-split air conditioner and multi-split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EP1197710B1 (en) Heat pump equipment
JP7113974B2 (ja) 空気調和機
EP2623872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the same
EP3486593B1 (en) Plate heat exchanger for air conditioner
CN115265016A (zh)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CN115265015A (zh) 单向分流装置和可变分流换热器
CN105042925A (zh) 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18074346A1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EP3715760B1 (en) Heat exchanger shu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4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Shenzhen) R&D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8 / F, Tower B, Tianj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Shenyun West 2nd Road, Shahe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ier (Shenzhen) R&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