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7508B - 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7508B
CN115247508B CN202210790267.XA CN202210790267A CN115247508B CN 115247508 B CN115247508 B CN 115247508B CN 202210790267 A CN202210790267 A CN 202210790267A CN 115247508 B CN115247508 B CN 1152475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ol
water
concrete
template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02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47508A (zh
Inventor
姚鑫
张波
孟珊
张树明
高成明
褚志远
王新吾
张涛
邱磊
张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02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75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7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7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47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7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7/00Construction or assembling of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employing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ques in situ or off the site
    • E04H7/02Containers for fluids or gases; Supports therefor
    • E04H7/18Containers for fluids or gases; Supports therefor mainly of concrete, e.g. reinforced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2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columns or like pillars;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24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 E04G21/246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ring concrete in situ, e.g. by covering it with protective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并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调整C40P8防水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配比,进行污水处理站的基础施工;对结构柱和水池池壁进行钢筋绑扎,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技术通过吊装方式完成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对顶板进行钢筋绑扎,在各水池洞口上层架设多个模板支撑杆以搭设顶板架体,在顶板架体上安装顶板模板;对水池侧壁和顶板分批次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的强度满足拆模要求后,在现场架设轴流风机向水池内通风,并由人工进行模板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向水池注水进行蓄水渗漏检测;本发明能够在减少人员进入狭小空间的时间及减少狭小空间内进行材料周转的次数,方便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设于科技工业园区的大型污水处理站由于污水处理量大以及污水种类多,因此需要修建的水池数量和种类较多,例如需要修建多个调匀池、好氧池、水解池等密闭水池,以及沉淀池、反应池等,其中密闭水池通常仅在其顶部设置较小的检修口,并且反应池的水池边长通常不超过2m,其空间比较狭小,以及沉淀池中的部分水池为半开口的水池,因此将导致施工过程的空间狭小、受限,使人员在水池内进出以及材料运转比较困难,增加了施工难度,导致钢筋绑扎、模板的支设和拆除等工作比较困难,现阶段使用的通过模板托架的方式进行模板的支设和拆除的方式,由于需要人员进入水池内并进行材料周转,导致施工不方便,增大了施工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少人员在狭小及受限的水池空间内作业的次数和时间以及材料的周转,以减小施工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调整C40P8防水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配比,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化热,并进行污水处理站的基础施工;
对结构柱和水池池壁进行钢筋绑扎,并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技术通过吊装方式完成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
对顶板进行钢筋绑扎,并在各水池洞口上层按既定方式架设多个模板支撑杆以搭设顶板架体,在顶板架体上安装顶板模板;
对水池侧壁和顶板分区分批次进行混凝土浇筑,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
待混凝土的强度满足拆模要求后,在现场架设轴流风机向水池的密闭空间内通风,并由人工进行模板拆除。
可选地,所述对结构柱和水池池壁进行钢筋绑扎,并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技术通过吊装方式完成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包括:
按照图纸要求对结构柱和水池池壁部位的钢筋进行绑扎,在钢筋绑扎时要预留池壁洞口和套管洞口;
根据既定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在地下室外墙、水池墙体及后浇带墙体位置预留的垂直施工缝处设置橡胶止水带,并通过冷粘法将相邻的橡胶止水带连接。
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技术将提前制作好的整体大模板通过吊装方式装入相应的水池内,以完成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
可选地,所述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技术将提前制作好的整体大模板通过吊装方式装入相应的水池内,以完成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包括:
在木工加工厂按照图纸尺寸,采用木模板和木方龙骨制作符合各狭小空间水池尺寸的整体大模板,其中各木方龙骨钉在整体大模板上并且相邻两个木方龙骨间距小于预设距离;
通过吊装方式将各整体大模板装入对应的各狭小空间水池内,并对装入后的整体大模板的变形之处进行修正。
可选地,所述对顶板进行钢筋绑扎,并在各水池洞口上层按既定方式架设多个模板支撑杆以搭设顶板架体,在顶板架体上安装顶板模板包括:
按照图纸要求对水池的顶板进行钢筋绑扎,并对预埋件进行固定和预埋管道进行安装,同时按图纸要求在顶板上预留多个材料周转洞口;
根据既定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在顶板上预留的水平施工缝处通过焊接方式将止水钢板焊接在绑扎的钢筋上;
在水池的顶板上呈“田”字型设置多个主支撑杆,在多个主支撑杆之间依据水池洞口上层架体间距呈“之”型架设多排次支撑杆,主支撑杆和次支撑杆相互连接形成顶板架体;
在顶板架体上通过钢管支架对顶板的模板进行安装固定。
可选地,所述顶板上预留的所述材料周转洞口设置于偏离结构梁150mm内的范围,并且在所述材料周转洞口焊接一圈止水钢板。
可选地,所述待混凝土的强度满足拆模要求后,在现场架设轴流风机向水池的密闭空间内通风,并由人工进行模板拆除包括:
待混凝土的强度满足拆模要求后,在现场架设轴流风机,通过控制轴流风机每小时向待拆除模板的水池内通风的次数,以保证水池内的空气量;
人工对水池内的模板拆除后采用吊葫芦从预留的材料周转洞口吊出。
可选地,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各水池墙体的阴角位置采用抹灰工艺进行加腋,加腋方法采用混凝土或防水砂浆掺和粘合剂在阴角位置制作预设尺寸的圆角,并通过二次抹面将圆角抹光滑;
对顶板上预留的各所述材料周转洞口进行凿毛,凿毛深度不小于预设深度值,并对所述材料周转洞口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吊模方式支设所述材料周转洞口的模板并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向水池内注水进行蓄水渗漏检测。
可选地,所述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向水池内注水进行蓄水渗漏检测包括:
对各水池进行清理,并对预留的池壁洞口和套管洞口进行盲板封堵;
将所有水池分为六组,使每组的各个水池沿污水处理站的中心呈对称关系,首先对第一组水池分3次注水以达到设计水深,在预设时间内观察第一组水池的外壁及预留的池壁洞口和套管洞口的渗水情况并做好标记;
对第一组水池的渗漏位置采用注浆方式进行堵漏并对堵漏结果进行验收;
在第一组水池验收合格后依次对其余五组水池进行渗漏检测及注浆堵漏,其中,渗漏检测和注浆堵漏方式与第一组水池采用的方式相同。
可选地,在进行所述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向水池内注水进行蓄水渗漏检测之前还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对污水处理站的各水池进行分区,在每个分区的污水池处理站的边缘位置设置一圈喷洒主管道,在喷洒主管道上间隔设置多个喷洒支管道,在每个喷洒支管道上设置多个自动喷头,使喷洒支管道和自动喷头的分布满足喷出的水能够覆盖该分区的所有水池墙体;
喷洒主管道与加压泵连接,通过加压泵控制喷洒的水的压力,按照混凝土养护方案向各水池墙体喷洒水进行混凝土的养护。
可选地,调整后的所述C40P8防水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配比如下:
水泥用量321kg/m3,粉煤灰用量70kg/m3,缓凝型减水剂用量7.23kg/m3,细骨料用量716kg/m3,粗骨料用量1073kg/m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对普通C40P8防水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配比进行调整,使其满足硬化过程散热量少的特点,以减少混凝土造成的水池内的热量,从而为狭小的水池空间作业提供便利;通过对结构柱和水池池壁进行钢筋绑扎后,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技术通过吊装方式完成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从而避免人员在狭小空间内出入和材料在狭小空间内周转;通过对顶板进行钢筋绑扎,并在各水池洞口上层架设多个模板支撑杆以搭设顶板架体,在顶板架体上安装顶板模板,从而方便了对顶板的模板的安装,避免了人员进入狭小水池空间内搭设支撑架;通过对水池侧壁和顶板分批次进行混凝土浇筑,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便于工作人员分批次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方便工人操作;通过待混凝土的强度满足拆模要求后,在现场架设轴流风机向水池的密闭空间内通风,并由人工进行模板拆除,从而避免模板拆除时狭小或受限的水池空间缺氧导致人员无法作业;从而通过以上步骤能够减少人员进入狭小及受限的水池空间内作业的次数和时间,并减少了在狭小及受限的水池空间内进行材料周转的次数,从而为施工提供了便利,减小了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池的顶板上搭设的顶板架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所示标记:1-主支撑杆;2-次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调整C40P8防水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配比,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化热,并进行污水处理站的基础施工;
S2:对结构柱和水池池壁进行钢筋绑扎,并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技术通过吊装方式完成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
S3:对顶板进行钢筋绑扎,并在各水池洞口上层按既定方式架设多个模板支撑杆以搭设顶板架体,在顶板架体上安装顶板模板;
S4:对水池侧壁和顶板分区分批次进行混凝土浇筑,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
S5:待混凝土的强度满足拆模要求后,在现场架设轴流风机向水池的密闭空间内通风,并由人工进行模板拆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中,C40P8防水混凝土为强度为C40,抗渗等级为P8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水化热主要是水泥水化作用而产生的,通过实验调整该混凝土中各组分的比例,可以减少水泥产生的水化热,从而减少后续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散热量,以减少混凝土造成的水池内的热量,从而为狭小的水池空间作业提供便利,同时混凝土的散热量减少还能够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度裂缝,从而增加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在混凝土配比调整完成后可以进行污水处理站的基础施工;
其中,污水处理站的基础施工包括:采用静压法通过静力压装机将预应力管桩沉入土中;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机械设备进行土方开挖以形成基坑,并通过土钉、锚索和喷锚的形式进行基坑支护;进行土方二次开挖并根据污水处理站的整体结构修筑砖胎膜;在砖胎膜的底面和侧壁上均匀刷涂一层氯丁橡胶沥青胶粘剂,同时在氯丁橡胶沥青胶粘剂上铺设防水卷材;对承台和底板进行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
在步骤S2中,由于在狭小或受限的水池空间内材料周转不方便,无法搭设支撑架,因此,在承台和底板浇筑完成后,按图纸要求对结构柱和水池池壁的钢筋进行一起绑扎,并且在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技术安装水池池壁的模板,由于整体大模板体积大,因此采用吊装设备进行吊装,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在密闭狭小的空间内作业,也避免了在密闭狭小的空间内周转材料,提高工作效率;
在步骤S3中,在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完成后,按照图纸要求对水池的顶板进行钢筋绑扎,顶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在各水池洞口上层架设顶板架体,以便于安装顶板模板,顶板架体采用多个支撑杆按照既定的方式连接安装,多个支撑杆均与水池底面平行,以便于后期对支撑杆的拆除;顶板架体架设完成后在顶板架体上进行顶板模板的安装;
在步骤S4中,由于污水处理站面积较大,为了便于组织施工以及提高施工效率,对污水处理站分区进行混凝土浇筑,例如可以以后浇带为界限分为A、B两个区,并且为了便于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保证振捣的效果,对混凝土进行分批浇筑,每次浇筑的混凝土都要控制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以减少混凝土的施工冷缝,减少混凝土的渗漏隐患;
在步骤S5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水池的密闭狭小空间已经形成,水池内不通风将会缺氧,特别是夏季,密闭狭小的水池空间氧气缺失并且温度还高,而且拆模必须作业人员进入水池内进行,因此在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后,可以在现场架设轴流风机,向密闭狭小的水池内通风置换,保证密闭狭小的水池内的氧含量的同时降低其内的温度,从而便于作业人员进入拆除模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结构柱和水池池壁进行钢筋绑扎,并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技术通过吊装方式完成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包括:
S21:按照图纸要求对结构柱和水池池壁部位的钢筋进行绑扎,在钢筋绑扎时要预留池壁洞口和套管洞口;
S22:根据既定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在地下室外墙、水池墙体及后浇带墙体位置预留的垂直施工缝处设置橡胶止水带,并通过冷粘法将相邻的橡胶止水带连接。
S23: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技术将提前制作好的整体大模板通过吊装方式装入相应的水池内,以完成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21中,按照图纸要求对结构柱和水池池壁部位的钢筋进行绑扎,在钢筋绑扎过程中根据图纸和施工要求预留池壁洞口和套管洞口,以便于后续设备安装以及设备、管道和各水池等的连接;
在步骤S22中,由于污水处理站结构复杂、体积大,混凝土的浇筑需要分区分批次进行浇筑,因此需要在地下室外墙、水池墙体及后浇带墙体等处的既定位置均预留垂直施工缝,在结构柱和水池池壁的钢筋绑扎完成后,需要在预留的垂直施工缝位置设置橡胶止水带,可以通过钢筋或专用卡具将橡胶止水带与绑扎的钢筋连接,从而将橡胶止水带固定,避免后续浇筑混凝土时导致橡胶止水带移位而影响止水效果,相邻的橡胶止水带通过冷粘法连接,避免止水带之间存在缝隙而导致存在渗漏的隐患;
在步骤S23中:模板采用木模板,以便于后期的拆模,由于水池种类多,结构复杂,材料转运比较困难,模板安装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技术,将提前制作好的整体大模板通过吊装方式装入相应的水池内,从而避免在狭小的空间内周转材料,方便施工,提高作业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技术将提前制作好的整体大模板通过吊装方式装入相应的水池内,以完成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包括:
S231:在木工加工厂按照图纸尺寸,采用木模板和木方龙骨制作符合各狭小空间水池尺寸的整体大模板,其中各木方龙骨钉在整体大模板上并且相邻两个木方龙骨间距小于预设距离;
S232:通过吊装方式将各整体大模板装入对应的各狭小空间水池内,并对装入后的整体大模板的变形之处进行修正。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231中,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安全,可以在木工加工厂按照图纸尺寸进行各狭小空间水池的整体大模板的制作,该过程可以和污水处理站各位置钢筋绑扎同步进行,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该过程不需要在密闭狭小的空间内作业,因此能够为施工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整体大模板的制作采用木模板和木方龙骨进行制作,通过多个木模板连接起来制作成符合对应水池的形状的整体大模板,通过多个木方龙骨按照预设距离间隔钉装在木模板上,其中预设距离为500mm,从而对整体大模板进行固定和支撑,避免整体大模板在吊装过程发生变形而影响后续混凝土的浇筑;
在步骤S232中,通过吊装设备将制作完成的整体大模板吊装至对应的水池上方,然后将整体大模板装入对应的水池内,在吊装的过程中整体大模板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碰撞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并且吊装设备也无法保证整体大模板的放置能够与水池相吻合,因此在整体大模板装入水池后,需要通过人工对整体大模板的位置进行校正,使其安装到相应的位置并且垂直度满足要求,若发生形变则需要对形变部位进行修正,必要时需要对修正部位进行加固,以确保模板能够满足后续混凝土浇筑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顶板进行钢筋绑扎,并在各水池洞口上层按既定方式架设多个模板支撑杆以搭设顶板架体,在顶板架体上安装顶板模板包括:
S31:按照图纸要求对水池的顶板进行钢筋绑扎,并对预埋件进行固定和预埋管道进行安装,同时按图纸要求在顶板上预留多个材料周转洞口;
S32:根据既定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在顶板上预留的水平施工缝处通过焊接方式将止水钢板焊接在绑扎的钢筋上;
S33:在水池的顶板上呈“田”字型设置多个主支撑杆1,在多个主支撑杆1之间依据水池洞口上层架体间距呈“之”型架设多排次支撑杆2,主支撑杆1和次支撑杆2相互连接形成顶板架体;
S34:在顶板架体上通过钢管支架对顶板的模板进行安装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31中,在整体大模板安装完成后,根据图纸要求在整体大模板上方进行水池顶板的钢筋绑扎,在钢筋绑扎时根据设计要求对预埋件和预埋管道进行安装固定,从而便于后续设备的安装和管道的连接,同时根据图纸要求在顶板上预留多个材料周转洞口,材料周转洞口用于方便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周转,提高施工效率,材料周转洞口的数量根据各个水池材料周转的需要设置;
在步骤S32中,由于混凝土的浇筑需要分批次浇筑,因此根据既定的混凝土浇筑方案能够确定水平施工缝的位置,在水平施工缝的位置处通过焊接方式将止水钢板焊接在绑扎的钢筋上,从而便于混凝土浇筑后止水钢板与混凝土连接紧密,从而防止污水从水平施工缝处渗漏;
在步骤S33中,如图2所示,水池的顶板钢筋绑扎完成和止水钢板焊接完成后,需要在水池的顶板上搭设顶板架体,为了便于后续对顶板架体的拆除以及使顶板架体对顶板模板的支撑力均匀,在水池的顶板上呈“田”字型设置多个主支撑杆1,然后在多个主支撑杆1之间依据水池洞口上层架体间距呈“之”型架设多排次支撑杆2,主支撑杆1和次支撑杆2相互连接形成顶板架体;从而使顶板架体能够对顶板模板的多处位置进行支撑,从而使顶板模板受力均匀,避免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而影响混凝土的结构;
在步骤S34中,将顶板模板安装至顶板钢筋外侧,并通过在顶板架体上搭设钢管支架,通过钢管支架将顶板模板固定在顶板钢筋外侧;其中,在对顶板模板支设时,需合理排布架体立杆,以保证洞口位置支撑架可搭至上层结构楼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上预留的所述材料周转洞口设置于偏离结构梁150mm内的范围,并且在所述材料周转洞口焊接一圈止水钢板。
需要说明的是,顶板上预留的材料周转洞口需要避开结构梁的位置,避免影响结构梁的承重,从而避免整个污水处理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塌陷、开裂等现象;材料周转洞口的设置位置要处于距离结构梁150mm范围内,在后续对该洞口修补后,避免对其承重影响太大;在材料周转洞口的钢筋上焊接一圈止水钢板,以使在后续补洞后,通过止水钢板对后浇混凝土与先浇的混凝土之间的接缝进行封堵,避免该接缝出现渗漏,从而提高该处的防渗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混凝土的强度满足拆模要求后,在现场架设轴流风机向水池的密闭空间内通风,并由人工进行模板拆除包括:
S51:待混凝土的强度满足拆模要求后,在现场架设轴流风机,通过控制轴流风机每小时向待拆除模板的水池内通风的次数,以保证水池内的空气量;
S52:人工对水池内的模板拆除后采用吊葫芦从预留的材料周转洞口吊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51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水池的密闭狭小空间已经形成,水池内不通风将会缺氧,而且拆模必须作业人员进入水池内进行,因此在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后,可以在现场架设轴流风机,向密闭狭小的水池内通风置换,以保证水池的空气量满足施工需要,在满足水池内的空气量时为了节约成本,可以根据不同水池的大小控制每小时向水池内通风的次数来控制向水池内的送风量,例如一个250m3的水池,每小时响起内通风换气5次,则每小时向其内的送风量为250×5=1250m3/h;
在步骤S52中,由于空间的限制,人工对水池内部的模板拆除后需要通过吊葫芦从预留的材料周转洞口中吊出,通过设置多个材料周转洞口,可以方便水池内部模板拆除时的材料周转,方便施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6:对各水池墙体的阴角位置采用抹灰工艺进行加腋,加腋方法采用混凝土或防水砂浆掺和粘合剂在阴角位置制作预设尺寸的圆角,并通过二次抹面将圆角抹光滑;
S7:对顶板上预留的各所述材料周转洞口进行凿毛,凿毛深度不小于预设深度值,并对所述材料周转洞口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吊模方式支设所述材料周转洞口的模板并进行混凝土浇筑;
S8: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向水池内注水进行蓄水渗漏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6中,水池墙体的阴角位置即水池墙体十字交叉或T字交叉的位置,该位置可以不包括结构柱处的对应位置,通过抹灰工艺对水池墙体的阴角位置进行加腋,加腋的方法为采用混凝土或防水砂浆掺和粘合剂制作成预设尺寸的圆角,混凝土或防水砂浆掺和粘合剂混合能够提高防水性能,提高该处的抗渗性能,同时采用圆角设计的加腋可以使后期刷涂防腐层时能够刷涂的更全面更均匀,其中,加腋用混凝土可以采用C20、C25、C30等强度的混凝土,防水砂浆可以采用M15、M20等防水厚度的防水砂浆,粘合剂可以采用108胶、501瞬间胶等,预设尺寸的圆角为100mm长、100mm宽、半径为150mm的圆角;在进行二次抹面时,要在各水池墙体的加腋位置张挂玻璃纤维网,通过玻璃纤维网能够提高加腋位置的抗裂性能,从而进一步减小该处渗漏的可能,通过二次抹面,能够使该位置光滑,以便于后期刷涂防腐层时更均匀更全面;
在步骤S7中,在对水池墙体阴角位置加腋完成后,需要对预留的材料周转洞口进行补洞,补洞方法是首先对各材料周转洞口进行凿毛,凿毛的深度不小于预设深度值,其中预设深度值可以为50mm;凿毛完成后,按照顶板钢筋布置方式进行所述材料周转洞口的钢筋绑扎,新绑扎的钢筋需要与顶板上之前预留出的钢筋进行连接,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吊模方式支设所述材料周转洞口的模板并进行混凝土浇筑,以使新浇筑的混凝土与之前浇筑的底板的混凝土连接,在此过程中材料周转洞口处焊接的止水钢板与先后浇筑的混凝土连接,从而起到防渗的作用;其中,此过程中的材料周转通过水池的检修口进行周转;
在步骤S8中,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向水池内注水进行蓄水渗漏检测,以保证各水池的防渗性能符合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向水池内注水进行蓄水渗漏检测包括:
S81:对各水池进行清理,并对预留的池壁洞口和套管洞口进行盲板封堵;
S82:将所有水池分为六组,使每组的各个水池沿污水处理站的中心呈对称关系,首先对第一组水池分3次注水以达到设计水深,在预设时间内观察第一组水池的外壁及预留的池壁洞口和套管洞口的渗水情况并做好标记;
S83:对第一组水池的渗漏位置采用注浆方式进行堵漏并对堵漏结果进行验收;
S84:在第一组水池验收合格后依次对其余五组水池进行渗漏检测及注浆堵漏,其中,渗漏检测和注浆堵漏方式与第一组水池采用的方式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81中,由施工人员对水池内外的垃圾清理干净,避免垃圾对渗漏检测造成影响,然后在预留的池壁洞口和套管洞口上安装盲板,通过盲板对池壁洞口和套管洞口进行封堵,避免渗漏检测时从池壁洞口和套管洞口漏水而影响检测效果;
在步骤S82中,由于污水处理站的面积较大并且水池较多,为了防止由于荷载增大导致结构不均匀而出现沉降,因此蓄水试验需要对各水池进行分批次对称注水,因此可以将所有的水池分为6组,每组的各个水池沿污水处理站的中心呈对称关系,首先向第一组水池进行注水,按规定要求注水需要分三次进行最终使注水深度达到对应水池的设计的水深,其中第一组水池可以为靠近污水处理站外侧的水池,注水完成后由检测人员在预设时间内观察第一组水池的外壁及预留的池壁洞口和套管洞口的渗水情况,若发现有渗水的位置则需要对该位置进行标记,其中,预设时间应不小于24小时;
在步骤S83中,在第一组水池渗漏位置标记完成后,将第一组水池中的水缓慢放出,然后采用注浆方式对标记的渗漏位置进行堵漏,堵漏完成后由验收人员进行验收;其中,注浆方式为:对孔隙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由于裂缝相对较大,可以采用水灰比为0.5-0.6的水泥浆液进行注浆堵漏;对于孔隙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由于裂缝相对较小,需要采用超细水泥浆液或自流平水泥浆液进行注浆堵漏,以便于使水泥浆液能够充满整个裂缝,从而将裂缝完全封堵,增强堵漏效果;
在步骤S84中,在第一组水池验收合格后,按照与第一组水池相同的渗漏检测方式和注浆堵漏方式依次对其余五组水池进行检测和堵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进行所述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向水池内注水进行蓄水渗漏检测之前还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对污水处理站的各水池进行分区,在每个分区的污水池处理站的边缘位置设置一圈喷洒主管道,在喷洒主管道上间隔设置多个喷洒支管道,在每个喷洒支管道上设置多个自动喷头,使喷洒支管道和自动喷头的分布满足喷出的水能够覆盖该分区的所有水池墙体;
喷洒主管道与加压泵连接,通过加压泵控制喷洒的水的压力,按照混凝土养护方案向各水池墙体喷洒水进行混凝土的养护。
需要说明的是,混凝土在拆模后,需要向混凝土喷洒水进行养护,以保证其硬化速度和增长强度,在密闭狭小的水池空间内,由于空气不流通,人员无法入内作业或无法入内进行长时间作业,将导致混凝土的养护比较困难,因此需要通过架设喷洒管道的方式向各水池墙体喷洒水。
为了便于架设喷淋管道以及保证喷洒的水均匀,可以将污水处理站的各水池进行分区,例如分为A区和B区,在各分区的边缘位置设置一圈喷洒主管道,喷洒主管道可采用DN50的PVC管,在喷洒主管道上间隔设置多个喷洒支管道,喷洒支管道可采用DN25的PVC管,在每个喷洒支管道上设置多个自动喷头,自动喷头的喷洒半径为5m,使喷洒支管道和自动喷头的分布满足喷出的水能够覆盖该分区的所有水池墙体,以便于能够将水均匀的喷洒到各水池的墙体上,提高对混凝土的保养效果;
将喷洒主管道的进水口连接加压泵,通过加压泵控制进入喷洒主管道的水压力,从而保证喷洒的水压,确保喷洒的水能够覆盖所有的水池墙体,按照混凝土养护方案进行喷洒水,以完成对混凝土的养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调整后的所述C40P8防水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配比如下:
水泥用量321kg/m3,粉煤灰用量70kg/m3,缓凝型减水剂用量7.23kg/m3,细骨料用量716kg/m3,粗骨料用量1073kg/m3
需要说明的是,普通的C40P8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为350kg/m3,粉煤灰用量为66kg/m3,通过实验后将水泥用量调整为321kg/m3,粉煤灰用量调整为70kg/m3,从而降低了水泥用量,增加了粉煤灰用量,以便于降低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的散热量,降低混泥土的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出现的温度裂缝,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通过将普通混凝土中缓凝型减水剂用量从7.9kg/m3减少至7.23kg/m3,并通过严格控制每次浇筑的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从而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施工冷缝,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普通C40P8混凝土中细骨料和粗骨料的用量分别为692kg/m3和1082kg/m3,通过实验后将细骨料的用量增加至716kg/m3,粗骨料的用量减少至1073kg/m3,从而通过增加细骨料的用量,减少粗骨料的用量,减少了混凝土的收缩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从而在不同季节温度变化时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防渗性能。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调整C40P8防水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配比,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化热,并进行污水处理站的基础施工;
对结构柱和水池池壁进行钢筋绑扎,并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方法通过吊装方式完成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
对顶板进行钢筋绑扎,并在各水池洞口上层按既定方式架设多个模板支撑杆以搭设顶板架体,在顶板架体上安装顶板模板;
对水池侧壁和顶板分区分批次进行混凝土浇筑,控制浇筑后的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3小时;
待混凝土的强度满足拆模要求后,在现场架设轴流风机向水池的密闭空间内通风,并由人工进行模板拆除;
对顶板进行钢筋绑扎,并在各水池洞口上层按既定方式架设多个模板支撑杆以搭设顶板架体,在顶板架体上安装顶板模板包括:按照图纸要求对水池的顶板进行钢筋绑扎,并对预埋件进行固定和预埋管道进行安装,同时按图纸要求在顶板上预留多个材料周转洞口;
根据既定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在顶板上预留的水平施工缝处通过焊接方式将止水钢板焊接在绑扎的钢筋上;
在水池的顶板上呈“田”字型设置多个主支撑杆,在多个主支撑杆之间依据水池洞口上层架体间距呈“之”型架设多排次支撑杆,主支撑杆和次支撑杆相互连接形成顶板架体;
在顶板架体上通过钢管支架对顶板的模板进行安装固定;
所述顶板上预留的所述材料周转洞口设置于偏离结构梁150mm内的范围,并且在所述材料周转洞口焊接一圈止水钢板;
待混凝土的强度满足拆模要求后,在现场架设轴流风机向水池的密闭空间内通风,并由人工进行模板拆除包括:待混凝土的强度满足拆模要求后,在现场架设轴流风机,通过控制轴流风机每小时向待拆除模板的水池内通风的次数,以保证水池内的空气量;
人工对水池内的模板拆除后采用吊葫芦从预留的材料周转洞口吊出;
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方法将提前制作好的整体大模板通过吊装方式装入相应的水池内,以完成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包括:
在木工加工厂按照图纸尺寸,采用木模板和木方龙骨制作符合各狭小空间水池尺寸的整体大模板,其中各木方龙骨钉在整体大模板上并且相邻两个木方龙骨间距小于预设距离;
通过吊装方式将各整体大模板装入对应的各狭小空间水池内,并对装入后的整体大模板的变形之处进行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结构柱和水池池壁进行钢筋绑扎,并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技术通过吊装方式完成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包括:
按照图纸要求对结构柱和水池池壁部位的钢筋进行绑扎,在钢筋绑扎时要预留池壁洞口和套管洞口;
根据既定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在地下室外墙、水池墙体及后浇带墙体位置预留的垂直施工缝处设置橡胶止水带,并通过冷粘法将相邻的橡胶止水带连接;
采用大模板整体安装方法将提前制作好的整体大模板通过吊装方式装入相应的水池内,以完成水池池壁的模板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各水池墙体的阴角位置采用抹灰工艺进行加腋,加腋方法采用混凝土或防水砂浆掺和粘合剂在阴角位置制作预设尺寸的圆角,并通过二次抹面将圆角抹光滑;
对顶板上预留的各所述材料周转洞口进行凿毛,凿毛深度不小于预设深度值,并对所述材料周转洞口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吊模方式支设所述材料周转洞口的模板并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向水池内注水进行蓄水渗漏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向水池内注水进行蓄水渗漏检测包括:
对各水池进行清理,并对预留的池壁洞口和套管洞口进行盲板封堵;
将所有水池分为六组,使每组的各个水池沿污水处理站的中心呈对称关系,首先对第一组水池分3次注水以达到设计水深,在预设时间内观察第一组水池的外壁及预留的池壁洞口和套管洞口的渗水情况并做好标记;
对第一组水池的渗漏位置采用注浆方式进行堵漏并对堵漏结果进行验收;
在第一组水池验收合格后依次对其余五组水池进行渗漏检测及注浆堵漏,其中,渗漏检测和注浆堵漏方式与第一组水池采用的方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向水池内注水进行蓄水渗漏检测之前还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对污水处理站的各水池进行分区,在每个分区的污水池处理站的边缘位置设置一圈喷洒主管道,在喷洒主管道上间隔设置多个喷洒支管道,在每个喷洒支管道上设置多个自动喷头,使喷洒支管道和自动喷头的分布满足喷出的水能够覆盖该分区的所有水池墙体;
喷洒主管道与加压泵连接,通过加压泵控制喷洒的水的压力,按照混凝土养护方案向各水池墙体喷洒水进行混凝土的养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后的所述C40P8防水混凝土中各组分的配比如下:水泥用量321kg/ m³,粉煤灰用量70kg/m³,缓凝型减水剂用量7.23kg/ m³,细骨料用量716kg/ m³,粗骨料用量1073kg/ m³。
CN202210790267.XA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 Active CN1152475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0267.XA CN115247508B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0267.XA CN115247508B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7508A CN115247508A (zh) 2022-10-28
CN115247508B true CN115247508B (zh) 2023-11-07

Family

ID=83699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0267.XA Active CN115247508B (zh) 2022-07-05 2022-07-05 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750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0394A (ja) * 1993-12-24 1995-07-18 Chichibu Onoda Cement Corp 貯水設備の構築方法および構築部材
CN103321421A (zh) * 2013-06-28 2013-09-25 河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一种混凝土水池壁一次成型的施工方法
CN112645655A (zh) * 2020-12-23 2021-04-13 东莞市建业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0394A (ja) * 1993-12-24 1995-07-18 Chichibu Onoda Cement Corp 貯水設備の構築方法および構築部材
CN103321421A (zh) * 2013-06-28 2013-09-25 河北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一种混凝土水池壁一次成型的施工方法
CN112645655A (zh) * 2020-12-23 2021-04-13 东莞市建业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亚平.《世界最大的输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第128-12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7508A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3811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方法
CN108005387B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与短肢剪力墙现浇主体同步施工方法
CN110952456A (zh) 一种桩柱式桥梁施工工艺
CN111926910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方法
CN113152882A (zh) 地下室外墙支模及热铺防水卷材的混合施工方法
CN103806647A (zh) 大跨度混凝土双向密肋梁模壳的安装和拆除工艺
CN111058631B (zh) 大坡度斜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
CN103306497B (zh) 既有砌体住宅装配式结构抗震加固施工工法
CN103266766B (zh) 主体结构的先梁板后短肢剪力墙、柱模板施工工法
CN111042569B (zh) 医院地下室有限空间内加建直线加速器机房施工方法
CN111042432A (zh) 装配式轻钢结构复合外墙板的施工方法
CN113374295A (zh) 一种老旧钢木结构屋架拆除复建施工方法
CN211228607U (zh) 构筑物现浇混凝土结构外墙与底板整体成型施工结构
CN115247508B (zh) 一种污水处理站大型池体构筑物的施工方法
CN111576878A (zh) 铝合金模板快拆体系施工工艺
CN112227817A (zh) 一种分段浇筑冷却塔圆形人字柱施工方法
CN115030556B (zh) 一种清水砖外墙老建筑修缮加固方法
CN217758964U (zh) 地库外墙后浇带封闭结构
CN114961047A (zh) 一种全新的复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方法
CN113863675A (zh) 一种主变洞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法
CN113882562A (zh) 一种异型双面木纹清水混凝土墙施工方法
CN111894171A (zh) 一种代替圈梁构造柱的轻型钢结构体系施工方法
CN111576681A (zh) 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技术施工工艺
CN110847445A (zh) 构筑物现浇混凝土结构外墙与底板整体成型施工方法
CN217353538U (zh) 一种下沉式坑井及反坎一次性整体成型施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