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76681A - 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技术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技术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76681A CN111576681A CN202010411304.2A CN202010411304A CN111576681A CN 111576681 A CN111576681 A CN 111576681A CN 202010411304 A CN202010411304 A CN 202010411304A CN 111576681 A CN111576681 A CN 1115766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late
- wall
- floor
- concrete
- constr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84—Walls made by casting, pouring, or tamping in situ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04G11/08—Forms, which are completely dismantled after setting of the concrete and re-built for next pour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9/00—Auxiliary treatment of forms, e.g. dismantling; Cleaning devi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02—Conveying or working-up concrete or similar masses able to be heaped or 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技术施工工艺,包括下列步骤:(一)验线;(二)墙身垂直参照线及墙角定位;(三)安装墙板及校正垂直度;(四)楼面梁模板及楼面模板安装及校正;(五)楼面模板调平;(六)整体校正、加固检查及墙模板底部填灰等。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的实施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施工工期,而且对提高建筑保温性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符合国家“四节一环保”的绿色理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技术施工工艺,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国家实施“节能降耗、绿色建筑”政策的大背景下诞生了FS复合保温外模板,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是一种新型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具有保温防火性能好、质量安全可靠,设计施工简便、与建筑物同寿命等特点,可以满足建筑节能65-75%的要求。在公共建筑、住宅等领域均有应用。本工程通过采用FS复合保温外模板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技术施工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下列步骤:
(1)FS复合保温外模板排版:根据外墙尺寸确定排版分格方案并绘制安装排版图,尽量使用主规格的板。FS复合保温外模板的排版拼接应综合考虑两方面问题:
①尽量采用主规格整板,减少拼接。
FS复合保温外模板的拼接处由于板的伸缩变形易开裂,因此拼缝处必须附加玻纤网格布并用抗裂砂浆找平,拼缝越多,需要处理的地方越多。一般情况下,FS复合保温外模板的长度小于三米,能够满足普通楼层使用。若楼层高度超过三米,需要进行竖向拼接,拼接时同楼层不宜超过两块,相邻板块错缝搭接,搭接长度不易少于板长度的的1/3。
②考虑施工难度,FS复合保温外模板不宜采用小规格尺寸。
FS复合保温外模板自身的构造特点决定了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在板上开孔、打洞和固定物体。FS复合保温外模板不能像木模板一样,在工地事先拼接然后吊装,而应先逐块吊装至楼层并安放后再拼接。当拼接越多时,起吊安装次数越多,安装和临时固定越困难。
(2)FS复合保温外模板弹线:安装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排版图复核尺寸,并设置安装控制线,弹出每块板的安装控制线。
(3)FS复合保温外模板裁割:对于无法用主规格安装的部位,应事先在施工现场用切割锯切割成符合要求的非主规格尺寸,非主规格板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50mm,非主规格板块在现场钻孔以安装连接件。地上悬挑外架搭设时需提前预留工字钢横梁孔洞,FS复合保温外模板应在场地现场根据悬挑架工字钢排布间距预先切割出孔洞。
(4)安装连接件或预埋件:在施工现场用手枪钻在FS复合保温外模板预定位置钻孔,安装连接件,每平方米应不少于5个,安装孔距FS复合保温外模板应不少于50mm。门窗洞口处可增设连接件。
(5)绑扎钢筋及垫块:垫块应使用砂浆或混凝土垫块,梅花形布置,垫块间距宜为300-500mm,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采用塑料卡垫块,主要原因是由于FS复合保温外模板的表面硬度不足,若用塑料卡则易陷入FS复合保温外模板内,难以保证保护层厚度。若采用塑料垫块,则垫块同FS复合保温外模板接触的部位应采用圆盘。
(6)立FS复合保温外模板:根据设计排版图的分格方案安装FS复合保温外模板,先安装外墙阴阳角处板,后安装主墙板。对拉螺杆第一道距底不大于200mm,纵横向间距600mm,模板上口一道。
FS复合保温外模板接缝处用双层木枋100mm宽表面紧贴,中部区域按普通木枋放置,间距≤200;对拉螺杆纵横间距600mm,距墙底≤100mm,应避开板块接缝处。
FS复合保温外模板的尺寸一般为600×2400mm,FS复合保温外模板厚度方向不是均匀的,吊装时,FS复合保温外模板砂浆厚度较大面应在下面,保证起吊时不断裂。为便于施工,应将多块板捆扎起吊至施工楼层。捆扎时应用木方放置在板边,保护FS复合保温外模板避免损坏。为最大程度减少热桥影响,连接件宜采用工程塑料锚栓。工程塑料锚栓的抗拉强度一般比较高,能够达到0.5KN以上。但单个工程塑料锚栓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较低,难以承受FS复合保温外模板的自重产生的弯矩。因此,采用塑料锚栓时,不得将塑料锚栓作为吊装的固定件。FS复合保温外模板起吊后安放于预定位置,先粗略定位。然后经过调整精确定位后,将连接件同墙钢筋用锚丝绑扎连接。待内侧模板精确定位后,通过对拉螺杆将所有面模板牢固联系在一起。完成施工的FS模板禁止承担施工荷载。
(7)立内侧模板:根据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建筑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安装外墙内侧模板。
(8)安装对拉螺杆及预埋管件:根据对拉螺杆间距要求,用手枪钻在FS复合保温外模板和内侧模板相应位置开孔,穿入对拉螺杆并初步调整螺杆,同时对确定的落水管等构件位置,预埋安装管件。
(9)安装模板龙骨:立外墙内、外侧竖向龙骨(50×100mm)木枋,横向安装Φ48.3×3.6mm双钢管主龙骨,固定内外模板、龙骨,调整模板位置和垂直度。
(10)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应符合泵送混凝土对流动性要求。FS复合保温外模板表面由粘结砂浆包裹,外表面可以承受10J的冲击力,内表面厚度较薄,抗冲击力为3J左右,但混凝土振动棒的振动力最高时能达到4000N,因此,浇筑混凝土时禁止直接振动FS复合保温外模板,应离FS复合保温外模板不少于100mm振捣,以免造成FS复合保温外模板损坏,影响粘结力,同时可以保证振动密实度。浇筑振动时应派专人进行观察FS复合保温外模板,发现跑模漏浆时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11)拆除内模板和主次龙骨:内模板、龙骨的拆除时间和要求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的规定执行。
(12)砌筑自保温砌块砌体:外围护结构填充墙体自保温砌块砌体施工按照国家和河北省有关标准的规定施工,且自保温砌块外侧应同FS复合保温外模板外侧在同一垂直立面上。
(13)对拉螺杆孔封堵:固定FS复合保温外模板时产生大量对拉螺杆孔,对拉螺杆孔的封堵是否严密,对于防止墙体渗漏和保温性能有重要影响。因外侧面为保温,内侧面为承重混凝土墙,因此,保温部分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填实,承重墙体部分用膨胀水泥或加膨胀剂的水泥砂浆封堵密实。这样既可以密封严密,又可以保证保温性能。
(14)拼缝及阴阳角处抗裂处理:FS复合保温外模板拼缝处、阴阳角及与自保温砌块相交处,用聚合物砂浆抹压补缝找平,并铺设200mm宽耐碱玻纤网格布或镀锌钢丝网,加强抗裂措施处理。
(15)抹面砂浆施工:FS复合保温外模板与自保温砌体外侧应整体分层抹压20mm厚抹面砂浆,使外立面平整,符合验收要求。
(16)饰面层施工:涂料或面砖饰面层应按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做法施工。干挂石材施工时,若需要预埋件与龙骨进行明火焊接时,应采取一定措施对裸露的FS挤塑板进行防火保护。
本发明工法特点
1 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将复合保温板与混凝土连接浇筑为一体,避免后期利用悬挂吊篮粘贴普通外保温而发生事故,保温效果好。
经过工厂预制加工的FS复合保温外模板代替日常应用的竹(木)胶合模板可以起到墙体施工中外模板作用,刚度有所增加。
施工管理要求精细,取消了后期粘贴保温板,节约工期,综合效益较传统工艺总成本可降低,符合节能环保发展要求。
本发明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框架结构的柱、梁、外墙及地下室顶板等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当建筑高度大于100米时,应进行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
本发明工艺原理
(1)FS复合保温外模板:经工厂化预制并在现浇混凝土墙体施工中起外模板作用的复合保温板。由保温层、粘结层、加强肋、保温过渡层、内(外)侧粘结加强层、连接件等部分构成。
(2)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是以FS复合保温外模板为外模板,内侧浇筑混凝土、外侧做水泥砂浆抹面层及饰面层,通过连接件将FS复合保温外模板与混凝土牢固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保温结构一体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效益分析
FS复合保温外摸板施工一体化技术是是一项全新的外墙保温技术,颠覆了以往外墙保温的缺点,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的实施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不仅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施工工期,而且对提高建筑保温性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符合国家“四节一环保”的绿色理念。
综合效益
1、FS复合保温外模板产品具有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施工方便、防火性能好、无安全隐患,与建筑物同寿命等优良特性。
2、FS复合保温外模板达到A级防火,是省建设厅、国家建设部重点推广项目。加上保温砌块是无机材料,更加安全。施工过程和入住后毫无消防隐患。
3、由于达到国家和设计要求的保温效果,减少施工垃圾处理费用,有利现场的文明施工。
4、普通保温的施工方法为人工粘贴,受天气气候影响很大,影响整体施工进度,而FS复合保温外模板与混凝土连接浇铸为一体,安全进度快。
经济效益
普通外保温挤塑聚苯板50mm厚人工费加材料费综合单价110元/㎡,一般10年左右裂缝、进水,二次保温大修理,成本价每年11元/㎡;FS保温外模板65mm厚(塑聚苯板50mm)人工费加材料费综合单价220元/㎡,FS复合保温外模板设计为60年,与建筑同等寿命,实际使用按照40年计算,每年5.5元/㎡。FS外保温相比普通外保温每年每平米减少5.5元。
外墙填充墙采用自保温砌块单价240元/m³,使用年限同建筑,按照40年考虑,每年6元/m³;普通加气块+挤塑聚苯板保温单价150+110=260元/m²,外墙按照60年使用,外保温按照10年使用,每年2.5+11=13.5元/㎡。自保温砌块相比普通加气块+挤塑聚苯板保温每年每平米减少7.5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技术施工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1)FS复合保温外模板排版:根据外墙尺寸确定排版分格方案并绘制安装排版图,尽量使用主规格的板。FS复合保温外模板的排版拼接应综合考虑两方面问题:
①尽量采用主规格整板,减少拼接。
FS复合保温外模板的拼接处由于板的伸缩变形易开裂,因此拼缝处必须附加玻纤网格布并用抗裂砂浆找平,拼缝越多,需要处理的地方越多。一般情况下,FS复合保温外模板的长度小于三米,能够满足普通楼层使用。若楼层高度超过三米,需要进行竖向拼接,拼接时同楼层不宜超过两块,相邻板块错缝搭接,搭接长度不易少于板长度的的1/3。
②考虑施工难度,FS复合保温外模板不宜采用小规格尺寸。
FS复合保温外模板自身的构造特点决定了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在板上开孔、打洞和固定物体。FS复合保温外模板不能像木模板一样,在工地事先拼接然后吊装,而应先逐块吊装至楼层并安放后再拼接。当拼接越多时,起吊安装次数越多,安装和临时固定越困难。
(2)FS复合保温外模板弹线:安装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排版图复核尺寸,并设置安装控制线,弹出每块板的安装控制线。
(3)FS复合保温外模板裁割:对于无法用主规格安装的部位,应事先在施工现场用切割锯切割成符合要求的非主规格尺寸,非主规格板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50mm,非主规格板块在现场钻孔以安装连接件。地上悬挑外架搭设时需提前预留工字钢横梁孔洞,FS复合保温外模板应在场地现场根据悬挑架工字钢排布间距预先切割出孔洞。
(4)安装连接件或预埋件:在施工现场用手枪钻在FS复合保温外模板预定位置钻孔,安装连接件,每平方米应不少于5个,安装孔距FS复合保温外模板应不少于50mm。门窗洞口处可增设连接件。
(5)绑扎钢筋及垫块:垫块应使用砂浆或混凝土垫块,梅花形布置,垫块间距宜为300-500mm,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采用塑料卡垫块,主要原因是由于FS复合保温外模板的表面硬度不足,若用塑料卡则易陷入FS复合保温外模板内,难以保证保护层厚度。若采用塑料垫块,则垫块同FS复合保温外模板接触的部位应采用圆盘。
(6)立FS复合保温外模板:根据设计排版图的分格方案安装FS复合保温外模板,先安装外墙阴阳角处板,后安装主墙板。对拉螺杆第一道距底不大于200mm,纵横向间距600mm,模板上口一道。
FS复合保温外模板接缝处用双层木枋100mm宽表面紧贴,中部区域按普通木枋放置,间距≤200;对拉螺杆纵横间距600mm,距墙底≤100mm,应避开板块接缝处。
FS复合保温外模板的尺寸一般为600×2400mm,FS复合保温外模板厚度方向不是均匀的,吊装时,FS复合保温外模板砂浆厚度较大面应在下面,保证起吊时不断裂。为便于施工,应将多块板捆扎起吊至施工楼层。捆扎时应用木方放置在板边,保护FS复合保温外模板避免损坏。为最大程度减少热桥影响,连接件宜采用工程塑料锚栓。工程塑料锚栓的抗拉强度一般比较高,能够达到0.5KN以上。但单个工程塑料锚栓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较低,难以承受FS复合保温外模板的自重产生的弯矩。因此,采用塑料锚栓时,不得将塑料锚栓作为吊装的固定件。FS复合保温外模板起吊后安放于预定位置,先粗略定位。然后经过调整精确定位后,将连接件同墙钢筋用锚丝绑扎连接。待内侧模板精确定位后,通过对拉螺杆将所有面模板牢固联系在一起。完成施工的FS模板禁止承担施工荷载。
(7)立内侧模板:根据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建筑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安装外墙内侧模板。
(8)安装对拉螺杆及预埋管件:根据对拉螺杆间距要求,用手枪钻在FS复合保温外模板和内侧模板相应位置开孔,穿入对拉螺杆并初步调整螺杆,同时对确定的落水管等构件位置,预埋安装管件。
(9)安装模板龙骨:立外墙内、外侧竖向龙骨(50×100mm)木枋,横向安装Φ48.3×3.6mm双钢管主龙骨,固定内外模板、龙骨,调整模板位置和垂直度。
(10)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应符合泵送混凝土对流动性要求。FS复合保温外模板表面由粘结砂浆包裹,外表面可以承受10J的冲击力,内表面厚度较薄,抗冲击力为3J左右,但混凝土振动棒的振动力最高时能达到4000N,因此,浇筑混凝土时禁止直接振动FS复合保温外模板,应离FS复合保温外模板不少于100mm振捣,以免造成FS复合保温外模板损坏,影响粘结力,同时可以保证振动密实度。浇筑振动时应派专人进行观察FS复合保温外模板,发现跑模漏浆时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11)拆除内模板和主次龙骨:内模板、龙骨的拆除时间和要求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的规定执行。
(12)砌筑自保温砌块砌体:外围护结构填充墙体自保温砌块砌体施工按照国家和河北省有关标准的规定施工,且自保温砌块外侧应同FS复合保温外模板外侧在同一垂直立面上。
(13)对拉螺杆孔封堵:固定FS复合保温外模板时产生大量对拉螺杆孔,对拉螺杆孔的封堵是否严密,对于防止墙体渗漏和保温性能有重要影响。因外侧面为保温,内侧面为承重混凝土墙,因此,保温部分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填实,承重墙体部分用膨胀水泥或加膨胀剂的水泥砂浆封堵密实。这样既可以密封严密,又可以保证保温性能。
(14)拼缝及阴阳角处抗裂处理:FS复合保温外模板拼缝处、阴阳角及与自保温砌块相交处,用聚合物砂浆抹压补缝找平,并铺设200mm宽耐碱玻纤网格布或镀锌钢丝网,加强抗裂措施处理。
(15)抹面砂浆施工:FS复合保温外模板与自保温砌体外侧应整体分层抹压20mm厚抹面砂浆,使外立面平整,符合验收要求。
(16)饰面层施工:涂料或面砖饰面层应按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做法施工。干挂石材施工时,若需要预埋件与龙骨进行明火焊接时,应采取一定措施对裸露的FS挤塑板进行防火保护。
Claims (1)
1.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技术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一)验线
1 校核放线人员投射的轴线和墙线是否正确;
2 目测墙身钢筋是否在墙内,并留有相应的保护层;
3 使用水平仪测量本层标高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果超过范围,需要做相应的找平处理;
(二)墙身垂直参照线及墙角定位
1 根据校核后的墙线将对应控制线投测在墙线外200mm作为墙身垂直定位参照线;
2 在墙身两侧以及转角住用Ф8钢筋定位,在墙柱根部离地100mm,间距800mm焊接定位钢筋;
(三)安装墙板及校正垂直度
1 墙板安装前做好表面清理干净,涂抹脱模剂;
2 依据墙定位控制线,从端部封板开始,两边同时逐件安装墙板;
3 楼面上预埋U型钢筋,下撑顶在第一道背楞上,上撑顶在模板加劲肋上;
4 安装过程中遇到墙拉杆位置,需要将胶管及杯头套住拉杆,两头穿过对应的模板孔位;
5 墙板安装完毕后,需用临时支撑固定,再安装两边方管龙骨加固,拧紧穿墙螺杆螺丝,保证墙身厚度;
6 在墙模顶部转角处,固定线锤自由落下,线锤尖部对齐楼面垂直度控制线;如有偏差,通过调节斜撑,直到线锤尖部和参考控制线重合为止;
(四)楼面梁模板及楼面模板安装及校正
1 墙身垂直校正完毕后进行楼面梁模板安装;
2 楼面梁模板先安装底模及立杆,立杆间距1200mm,校正垂直后安装侧模;
3 楼面对角线检查无误后,开始安装楼面模板;依据每个房间排版图,从房间一端按顺序安装楼面平板及支撑,立杆按支撑系统设计间距设置,纵横向水平横杆共设置三道,上下两道必须全部连续设置,对于立杆上水平横杆连接件不在同一标高处,水平横杆采用Φ48×3脚手架钢管及扣件进行设置,保证每边搭接2根立杆,保持支撑体系的稳定;为了安装快捷,楼面模板要逐件安装,先用销子临时固定,最后统一打紧销子;
(五)楼面模板调平
每个单元安装完毕后,用水平仪测定其平整度及本层安装标高,如有偏差通过模板系统的可调节支撑进行校正,直至达到整体平整及相应的标高;
(六)整体校正、加固检查及墙模板底部填灰
1 每个单元的水平及标高调整完毕后,需对整个楼面做一次水平和标高的校核;
2 检查墙身对拉螺丝是否拧紧;
3 墙身模板底部用水泥砂浆填实;
4 把楼面模板及梁模板清洁干净后刷脱模剂,严禁使用油性脱模剂;所有安装及检查工作完成后,需要相关质检人员在做混凝土浇筑前的检查交接工作,并做好守模工作安排;
(七)钢筋施工要求:
1钢筋工必需在放线后两次绑扎钢筋,第一次绑扎柱、剪力墙及深梁的钢筋,待楼面铝模板安装完成后,第二次绑扎楼面、楼面梁、所有其它平板钢筋;
2所有钢筋与铝模板之间需要有设计规定的砼保护层厚度;
3钢筋在铝模板面上要分散堆放,防止因重量集中使模板变形;
(八)水电管敷设要求:
1 在墙身及柱的钢筋绑扎完成后,水电工需要在墙身及柱的钢筋上预埋水电线管道及插座盒,固定方法都是用钢筋绑扎在主筋上;
2水电线管在通过梁时,需要在梁的底部开好孔,孔的大小比实际水电线管的直经大2.0mm,方便水电线管的通过;线管超过铝模板的长度不能太长,以100mm为最好;
3楼面上线盒的固定以钻孔铁丝绑扎为准,首先在楼面铝模板上开两个直经为4.0mm的对角孔,再用细铁丝固定;
(九)混凝土施工要求:
(1)混凝土浇注前的工作:
1 所有模板应清洁且涂有合格脱模剂,严禁使用油性脱模剂;
2 确保墙模按放样线安装;
3 检查全部开口处尺寸是否正确并无扭曲变形;
4 检查全部水平模(顶模和梁底模)是否水平;
5 保证板底和梁底支撑杆按设计设置并且垂直,支撑杆没有垂直方向上的松动;
6 检查墙模和柱模的背楞和斜支撑是否按设计要求安装,并且稳固;
7 检查对拉螺丝、销子、楔子保持原位且牢固;
8 把剩余材料及其它物件清理出浇筑区;
(2)浇筑混凝土期间的注意事项
1 混凝土浇注期间至少要有两名操作工随时待命于正在浇注的墙两边检查销子、楔子及对拉螺丝的连接情况;
2 销子、楔子或对拉螺丝滑落会导致模板的移位和模板的损坏,受到这些影响的区域需要在拆除模板后修补;
3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守模工人需用高压水枪冲洗模板背面的渗浆,混凝土初凝后,每个房间逐个清洗;
4 浇筑期间注意事项:
1)由于振动引起销子/楔子脱落;
2)由于振动引起横梁/平模支撑头相邻区域的下降滑移;
3)保证特殊区域全部的支撑完好,特别是墙模、柱模、梁模及其支撑不能移位;
4)窗口开口处等位置混凝土有无溢出;
(3) 混凝土的浇筑规则及要求
1 混凝土浇筑时应从中间向四周扩散浇筑,防止铝模板产生整体移位;
2 所有柱及剪力墙需分2-3次从下至上分层浇筑,并保证振捣均匀;
3 楼梯需分三次浇筑,每次浇筑时必需打开踏步板上的透气口,以防止气泡和蜂窝产生;
4 混凝土泵管不能和铝模硬性接触,最好在工作面以下的两层固定泵管,在楼面上的泵管需要用胶垫防震;
(十)模板拆除
(1)拆模时间要求
1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C15时可拆除墙柱模板、梁侧模板;
2 楼面梁板砼强度达到50%拆除梁、板底模,支撑不拆除;
3 十四天后拆除梁底支撑;
4 二十八天后拆除悬臂底支撑;
具体拆除时间要参考拆模试块的试验数据,进行各部位的模板拆除;
(2)拆模的顺序及要求
拆模顺序:先拆除墙板及梁侧板,最后梁底及板底模板;
1 拆除墙模板
1) 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决定拆模时间,一般情况下12 小时后可以拆除墙模;拆除墙模之前保证以下部分已拆除:
(1) 所有钉在混凝土板上的垫木;
(2) 横撑;
(3) 水平钢楞;
(4) 所有模板上的销子和楔子都已拆除;
2) 拆模前尽可能早的抽取对拉螺丝的工作,拆除对拉螺丝时, 整齐堆放在适当的区域,为下一层安装工作做准备;
3) 墙模拆除时,模板底部的墙模底线可作为模板离开混凝土面的枢轴,直接把墙模从顶部拉离砼面即可;
4) 当模板与平模外围护板固定在一起时,墙模从底部开始拆除,使用拆模专用拉杆拆除第一块模板;
5) 拆除墙模板的同时使用长鼻捏钳拆除套管,将拆除的套管储存在箱子里,以备下一次使用;
6) 当把模板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时,做好标识并合理堆放在适当的地方,防止出现混乱,便于下次墙模的安装;
2 拆除顶模板
1) 拆除时间根据每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设定,一般情况下48个小时以后可以拆除顶模;
2) 拆除工作从早拆体系梁板支撑头相邻模板开始,拆除相邻顶板的销子和楔子;用专用启模工具拆卸第一块模板,然后可以拆除其余模板;拆除工作开始之前,应架设工作平台以保证安全;拆除板梁模板时至少要两人协同工作;
3 清洁、运输及叠放模板
1) 所有部件拆下来以后立即用刮刀和钢丝刷清除污物,钢丝刷只用于模板边框的清洁;耽误清洁时间越长,清洁越困难;通常最好是在拆除的地方立即进行清洁工作,涂刷脱模剂;
2) 将清理完成的模板做好鲜明的标识,运到下一个安装点,以正确的顺序叠放在合适的地方,便于安装;传送方法:
(1)重量、尺寸很大的整体大模板通过就近楼梯转运;
(2)通过中空的地方转运;
(3)通过顶板上的预留孔洞(原则使用安装预留洞及各类管井传递模板,禁止随意留洞),运输完模板后再浇混凝土封住;预留孔洞周边按设计说明要求进行钢筋加强;
3) 模板传送洞口处的立杆通过设置扫地杆、立杆顶部水平杆以及剪刀撑的方式同其他杆件一起拉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11304.2A CN111576681A (zh) | 2020-05-15 | 2020-05-15 | 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技术施工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11304.2A CN111576681A (zh) | 2020-05-15 | 2020-05-15 | 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技术施工工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76681A true CN111576681A (zh) | 2020-08-25 |
Family
ID=72113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11304.2A Pending CN111576681A (zh) | 2020-05-15 | 2020-05-15 | 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技术施工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7668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26933A (zh) * | 2021-03-05 | 2021-06-25 | 重庆中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式装配式建筑全铝构建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A4562002A (de) * | 2002-03-25 | 2003-02-15 | Intumex Gmbh | Brandgeschützte polyisocyanurat-, polyisocyanuratimid- oder polyimid-schaumstoffenthaltende verbundsysteme |
CN202347691U (zh) * | 2011-07-18 | 2012-07-25 | 王延明 | Fs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结构体系 |
CN207499403U (zh) * | 2017-04-16 | 2018-06-15 | 山东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fs复合保温外模板系统 |
CN109138227A (zh) * | 2018-10-19 | 2019-01-04 | 青岛建集团有限公司 | 无外模板外墙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浇筑成型施工工艺 |
CN109267677A (zh) * | 2018-10-31 | 2019-01-25 | 天津固安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gat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
CN109577639A (zh) * | 2018-12-28 | 2019-04-05 | 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 外墙保模一体化板与铝合金模板组合体系施工方法 |
-
2020
- 2020-05-15 CN CN202010411304.2A patent/CN11157668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A4562002A (de) * | 2002-03-25 | 2003-02-15 | Intumex Gmbh | Brandgeschützte polyisocyanurat-, polyisocyanuratimid- oder polyimid-schaumstoffenthaltende verbundsysteme |
CN202347691U (zh) * | 2011-07-18 | 2012-07-25 | 王延明 | Fs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结构体系 |
CN207499403U (zh) * | 2017-04-16 | 2018-06-15 | 山东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fs复合保温外模板系统 |
CN109138227A (zh) * | 2018-10-19 | 2019-01-04 | 青岛建集团有限公司 | 无外模板外墙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浇筑成型施工工艺 |
CN109267677A (zh) * | 2018-10-31 | 2019-01-25 | 天津固安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gat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
CN109577639A (zh) * | 2018-12-28 | 2019-04-05 | 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 外墙保模一体化板与铝合金模板组合体系施工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SUIJIAZHUANG1: "FS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百度文库》 * |
刘昌平: "浅谈FS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系统的施工方法", 《科技风》 * |
徐浚: "FS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体系施工关键技术", 《新型建筑材料》 * |
罗军: "FS外模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体系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
美美格格家: "FS复合保温模板施工方案", 《百度文库》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26933A (zh) * | 2021-03-05 | 2021-06-25 | 重庆中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式装配式建筑全铝构建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13811B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方法 | |
CN108005387B (zh) | 一种装配式墙板与短肢剪力墙现浇主体同步施工方法 | |
CN112854745A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铝合金模板施工工艺 | |
CN105484391A (zh) | 轻质保温grc免拆模板制作保温防水墙体的施工方法 | |
CN102116061A (zh) |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芯柱、芯梁、砌块砌筑施工方法 | |
CN110821156A (zh) | 一种下沉式卫生间吊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4405062A (zh) | 整体带柱保温墙板和生产建筑工艺及相配套的设备 | |
CN111576856A (zh) | 一种铝合金模板组装系统及组装方法 | |
CN111926910A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方法 | |
CN113202222A (zh) | 用于装配式叠合梁板的施工方法 | |
CN107780559A (zh) | 一种隔热保温石膏隔墙的施工方法 | |
CN108286341B (zh) | 一种不同基底材料交接处防裂钢网模板结构及利用其进行施工的方法 | |
CN111576878A (zh) | 铝合金模板快拆体系施工工艺 | |
CN111576681A (zh) | Fs复合保温施工一体化技术施工工艺 | |
CN112459307A (zh) | 一种预制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外模板的施工方法 | |
CN101538904B (zh) | 一种石膏粉浇筑整体墙体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1648256A (zh) | 桥墩墩身加固施工方法 | |
CN217711698U (zh) | 一种免支撑可拆底模的钢筋桁架组合模板 | |
CN217353538U (zh) | 一种下沉式坑井及反坎一次性整体成型施工结构 | |
CN116104224A (zh) | 一种外墙保温一体化缝隙拼装构造节点及施工方法 | |
CN109707152B (zh) | 铝合金模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859337A (zh) | 钢结构厂房fpb轻质墙板抗裂结构施工工法 | |
CN110258890B (zh) | 一种折线型外墙与屋面相连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13802702A (zh) | 适用于燕尾槽型轻质复合保温板的快速固定安装施工方法 | |
CN219298535U (zh) | 一种组合型轻质隔墙板隔墙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