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7121B - 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7121B
CN115247121B CN202211159577.8A CN202211159577A CN115247121B CN 115247121 B CN115247121 B CN 115247121B CN 202211159577 A CN202211159577 A CN 202211159577A CN 115247121 B CN115247121 B CN 1152471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ushing
bracket
assembly
componen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95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47121A (zh
Inventor
汪涛
陆新军
蒋先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engn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engdangn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engdangn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engdangn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5957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71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7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7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47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7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5/00Means for pre-treatment of biological substances
    • C12M45/02Means for pre-treatment of biological substances by mechanical forces; Stirring; Trituration; Comminu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5/00Means for pre-treatment of biological substances
    • C12M45/04Phase separators; Separation of non fermentable material; Fraction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益生菌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其中发酵系统包括发酵桶和与发酵桶接通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贯穿并滑动安装有第一粉碎组件和第二粉碎组件,第一粉碎组件位于第二粉碎组件的上方且第一粉碎组件呈打开状态而第二粉碎组件呈交叉状态。本发明通过控制组件、第一粉碎组件、第二粉碎组件和调节组件等之间的配合,既可以带动第一粉碎组件和第二粉碎组件转为交叉状态对物料进行有效切碎,还可以带动第一粉碎组件和第二粉碎组件转为打开状态,此时受壳体内壁的推送作用,第一粉碎组件和第二粉碎组件附着的物料可以被推落,进而可以有效避免第一粉碎组件和第二粉碎组件上的残留附着。

Description

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益生菌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食品的生产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物料在一起混合搅拌发酵,并最后将发酵液体内的益生菌提取出来,而在搅拌之前需要将物料进行有效粉碎。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3652339A,公开了名为一种保健益生菌食品发酵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过滤机构、发酵筒、连接机构、摆动机构、粉碎机构、碎料筒和落料机构。本发明不仅在搅拌轴和刷洗轴的双重转动下实现了对发酵筒内部进行搅拌混合的功能,还能通过清洗刷对筒壁进行清理,以及对发酵液面进行除杂和去气泡,并实现了装置的间歇性地自动落料功能。
该装置的切刀与弧形板呈固定状态并相对于碎料筒的通槽往复移动,虽然可以实现对物料的粉碎效果,但是部分物料会附着上切刀上,既会影响后续切刀的粉碎效果还无法保证物料的有效利用,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部分物料会附着上切刀上,既会影响后续切刀的粉碎效果还无法保证物料的有效利用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可以保证粉碎效果,同时可以避免物料附着的益生菌发酵系统。
基于上述思路,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包括发酵桶和与发酵桶接通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贯穿并滑动安装有第一粉碎组件和第二粉碎组件,第一粉碎组件位于第二粉碎组件的上方且第一粉碎组件呈打开状态而第二粉碎组件呈交叉状态,壳体的内部且位于第二粉碎组件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隔板,隔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通孔,发酵桶的表面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粉碎组件在打开状态和交叉状态之间往复切换的控制组件,第一粉碎组件和第二粉碎组件之间共同设置有调节组件;当控制组件驱动第一粉碎组件从交叉状态转为打开状态时,第一粉碎组件通过调节组件带动第二粉碎组件也从交叉状态转为打开状态,且当第一粉碎组件转为打开状态后,第二粉碎组件又自动从打开状态转为交叉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粉碎组件包括与控制组件固定连接且呈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与壳体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一切刀且四个第一切刀呈对称交错排布,第一切刀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滤孔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粉碎组件包括第二支架和与发酵桶固定连接的侧板,第二支架和侧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第二支架的一侧与侧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壳体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二切刀且四个第二切刀呈对称交错排布,第二切刀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滤孔二,第二支架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调节组件位置对应的卡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当两个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相对壳体靠近后,两个第一支架上的第一切刀和两个第二支架上的第二切刀在上下方向上存在重叠区域;当两个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相对远离壳体后,第一切刀/第二切刀远离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一侧与壳体的内壁位置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底座和固定安装在侧板上的楔形块,底座的表面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有与卡槽位置对应的滑块,滑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楔形块位置对应的凸块;当卡槽与滑块对应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形成卡合,使得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形成相对同步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块、凸块和楔形块的表面均开设有斜面,凸块与楔形块上的斜面倾斜方向相同且与滑块上的斜面倾斜方向相反;当滑块与第二支架接触以及凸块与楔形块接触时,均可可带动滑块竖直上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壳体的表面贯穿设置有与其中一个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且与最上方第二切刀位置对应的补偿组件;当四个第二切刀处于交叉状态时,补偿组件与最上方的第二切刀相贴合形成完整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补偿组件包括与对应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的长板,长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贯穿壳体与壳体滑动配合的托板,托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穿孔,穿孔、滤孔一、滤孔二和通孔均呈适配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发酵桶固定连接的双向气缸,双向气缸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安装有连杆,两个连杆均与第一粉碎组件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益生菌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物料送入壳体内由第二粉碎组件完成接料,控制组件驱动第一粉碎组件从打开状态转为交叉状态完成初步粉碎,此时第一粉碎组件通过调节组件与第二粉碎组件形成相对同步状态;
S2、控制组件驱动第一粉碎组件从交叉状态转为打开状态,第一粉碎组件通过调节组件带动第二粉碎组件也从交叉状态转为打开状态,使得部分物料从隔板落入发酵桶内;
S3、当第一粉碎组件的打开状态复位完毕后,第二粉碎组件与第一粉碎组件脱离相对同步状态并自动从打开状态复位成交叉状态,对隔板上的物料进行再切碎并使得部分物料再次落到第二粉碎组件上;
S4、控制组件驱动第一粉碎组件从打开状态再转为交叉状态进行继续粉碎,第一粉碎组件通过调节组件再与第二粉碎组件形成相对同步状态,并以此往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组件、第一粉碎组件、第二粉碎组件和调节组件等之间的配合,既可以带动第一粉碎组件和第二粉碎组件转为交叉状态对物料进行有效切碎,还可以带动第一粉碎组件和第二粉碎组件转为打开状态,此时受壳体内壁的推送作用,第一粉碎组件和第二粉碎组件附着的物料可以被推落,进而可以有效避免第一粉碎组件和第二粉碎组件上的残留附着,使得物料可以全部落到发酵桶进行加工,保证物料的完全利用以及第一粉碎组件和第二粉碎组件的后续使用,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滑块和凸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支架和补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托板和长板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支架和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齿条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控制组件;3、第一粉碎组件;4、第二粉碎组件;5、发酵桶;6、调节组件;7、补偿组件;8、转动组件;9、齿条组;101、隔板;102、通孔;201、双向气缸;202、连杆;301、第一支架;302、第一切刀;303、滤孔一;401、第二支架;402、第二切刀;403、滤孔二;404、卡槽;405、侧板;406、第一弹簧;601、底座;602、滑块;603、凸块;604、第二弹簧;605、楔形块;701、长板;702、托板;703、穿孔;801、圆杆;802、齿轮;803、摆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主要用于减少物料在粉碎时的附着,该发酵系统包括发酵桶5和与发酵桶5顶部接通的壳体1,发酵桶5可以将粉碎后的物料进行搅拌并完成发酵,其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在这里不做详细说明。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投放物料的开口,壳体1的外表面贯穿并滑动安装有第一粉碎组件3和第二粉碎组件4,第一粉碎组件3位于第二粉碎组件4的上方,且初始状态时第一粉碎组件3呈打开状态而第二粉碎组件4呈交叉状态,此时物料从顶部开口投放后可从第一粉碎组件3之间穿过,并由第二粉碎组件4完成接料。
同时,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第二粉碎组件4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隔板101,隔板101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用于粉碎后物料穿过的若干个通孔102,当物料经过第一粉碎组件3和第二粉碎组件4的粉碎后,可从通孔102流下然后进入发酵桶5内完成发酵。发酵桶5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粉碎组件3在打开状态和交叉状态之间往复切换的控制组件2,并且在第一粉碎组件3和第二粉碎组件4之间共同设置有调节组件6;当控制组件2驱动第一粉碎组件3从交叉状态转为打开状态时,通过调节组件6可带动第二粉碎组件4也从交叉状态转为打开状态,且当第一粉碎组件3复位完毕后,第二粉碎组件4又可以自动从打开状态复位成交叉状态。
请参阅图1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粉碎组件3包括呈T形设计且沿壳体1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支架301,两个第一支架301均与控制组件2固定连接,第一支架301靠近壳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切刀302,且两个第一支架301上的四个第一切刀302呈对称交错分布,四个第一切刀302之间的两两间距也是相等的进而保证切碎效果。同时,在第一切刀302的表面上贯穿开设有用于粉碎后物料穿过的若干个滤孔一303,滤孔一303与通孔102的尺寸适配。
初始状态时,四个第一切刀302处于张开状态(即中间是留空的),此时物料可以正常落料,物料投放后由第二粉碎组件4完成接料;第一切刀302远离第一支架301的一侧与壳体1的外表面刚好贴合,即此时第一切刀302处于刚好要从壳体1内完全退出的状态。当控制组件2带动第一支架301移动时可驱动四个第一切刀302向中间合拢完成切料粉碎,同时合拢后的第一切刀302在上下方向上存在重叠区域,进而可以保证对物料的切碎程度。
进一步的,第二粉碎组件4包括第二支架401和与发酵桶5固定连接的侧板405,第二支架401和侧板405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沿壳体1呈对称分布,第二支架401也呈T形设计,其一侧与侧板405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406,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切刀402,四个第二切刀402呈对称交错分布且四个第二切刀402之间的两两间距也是相等的;第二切刀402的表面也贯穿开设有用于粉碎后物料穿过的若干个滤孔二403,滤孔二403也与通孔102的尺寸适配。同时,第二支架401上贯穿开设有与调节组件6位置对应的卡槽404,当调节组件6与卡槽404对应后形成卡合,进而可实现第一支架301和第二支架401的同步移动。
初始状态时,四个第二切刀402处于交叉状态(即存在较差重叠区域),此时物料落下后被最上方的第二切刀402接住无法再下降,伴随着第一切刀302的合拢进而完成粉碎。并且,当调节组件6与卡槽404对应时,即为四个第一切刀302合拢到与下方四个第二切刀402相同的状态,使得后续第二切刀402可以与第一切刀302可以同步移动到快要推出壳体1的状态。
再进一步的,调节组件6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301底部的底座601和固定安装在侧板405表面的楔形块605,底座601的下方通过第二弹簧604弹性连接有与卡槽404位置对应的滑块602,滑块602远离壳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楔形块605位置对应的凸块603。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3所示,滑块602、凸块603和楔形块605的表面均开设有斜面,凸块603和楔形块605上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斜向远离壳体1的上方),且与滑块602上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斜向远离壳体1的下方)。使得当滑块602与第二支架401靠近侧板405的一侧接触时,可沿着底座601竖直上升并挤压第二弹簧604;当凸块603与楔形块605接触时,楔形块605可通过斜面推动凸块603上升,进而带动滑块602同步上升使其与卡槽404分离。
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包括与发酵桶5固定连接的双向气缸201,双向气缸201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安装有连杆202,两个连杆202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架301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两个第一支架301的相对往复运动。
使用时,将物料从开口送入壳体1内且物料落到最上方的第二切刀402上,启动双向气缸201通过连杆202和第一支架301带动底座601、滑块602、凸块603和四个第一切刀302向中心靠近,四个第一切刀302呈两两交叉方式将物料进行有效切碎。当第一切刀302交叉切碎时滑块602也插入第二支架401上的卡槽404内,当双向气缸201带动第一支架301和第一切刀302向两侧复位时,第一支架301通过底座601和滑块602带动第二支架401同步移动,使得第二切刀402从交叉状态转为打开状态,使得被第一切刀302切碎的物料从第二切刀402落到隔板101上。
然后当滑块602带动凸块603与侧板405上的楔形块605接触时,楔形块605通过凸块603带动滑块602上升与卡槽404分离,使得第二切刀402在第一弹簧406和第二支架401的作用下,从打开状态自动复位成交叉状态,对隔板101上进行初级切碎的物料进行再切碎,并使得部分物料再次落到第二切刀402的上方。接着,双向气缸201带动第一支架301、第一切刀302和滑块602继续向中间靠拢,第一切刀302再次交叉将第二切刀402上的物料进行切碎,滑块602再次与第二支架401上的卡槽404卡合,并以此往复直至切碎后的物料全部经通孔102落到发酵桶5内。在上述第一切刀302和第二切刀402向两侧分离时,均移动到快要与壳体1脱离的状态,即第一切刀302(第二切刀402)远离第一支架301(第二支架401)的侧壁与壳体1的内壁对应。
综上所述,通过壳体1、卡槽404、滑块602和楔形块605等结构的配合,既可以带动第一切刀302和第二切刀402转为交叉重叠状态对物料进行有效切碎,还可以带动第一切刀302和第二切刀402转为打开状态,此时第一切刀302和第二切刀402快要脱离壳体1,在向两侧分离时受壳体1内壁的推送作用,第一切刀302和第二切刀402上附着的物料可以被推落,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切碎时第一切刀302和第二切刀402上的残余附着,使得物料经隔板101可以全部落到发酵桶5,保证物料的完全利用,还不会影响后续第一切刀302和第二切刀402的使用。
本系统中第二切刀402先接料由第一切刀302先切碎,然后由第二切刀402再切碎接着第一切刀302继续切碎,该方式的优点在于:形成多级切碎对于物料的粉碎效果更好,并且第二切刀402在往复移动时,可以对隔板101上的物料起到翻移作用,保证物料均可以受到第一切刀302和第二切刀402的切碎;同时可以保证第一切刀302和第二切刀402的利用率大致相同,因为初期由第二切刀402完成接料,所以物料即使因重力呈金字塔状,第一切刀302也可以与很多的物料进行接触切碎,后续由隔板101进行接料时第二切刀402也可以与很多物料进行接触切碎并抬高部分物料,以供第一切刀302接触切碎,进而提高了第一切刀302和第二切刀402的利用率,也保证了后期对于第一切刀302和第二切刀402的同时更换,减少来回更换次数,整体的实用性更高。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至图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最上方第二切刀402对于物料的接料效果,在壳体1的表面贯穿设置有与第二支架401固定连接且与最上方第二切刀402位置对应的补偿组件7;当四个第二切刀402处于交叉重叠状态时,补偿组件7与最上方第二切刀402远离对应第二支架401的一侧相贴合,进而与最上方第二切刀402形成一个完整平面,可以起到对物料的良好接料效果。
请参阅图1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补偿组件7包括与对应第二支架401固定连接的长板701,长板70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与壳体1呈滑动配合的托板702,托板702呈贯穿壳体1并与壳体1滑动配合的方式,托板702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用于粉碎后物料穿过的若干个穿孔703,穿孔703、滤孔一303、滤孔二403和通孔102均呈适配关系。
具体的,与长板701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架401不是安装最上方第二切刀402的支架(本实施例中即为右侧支架),进而使得初始状态时,托板702可以与最上方第二切刀402相对应贴合,并且使得托板702与最上方第二切刀402呈同步移动状态。
使用时,将物料从开口送入壳体1并落到最上方的第二切刀402上,通过双向气缸201和第一支架301等结构带动四个第一切刀302交叉将物料切碎,通过滑块602、卡槽404和第二支架401等结构带动四个第二切刀402先向两侧分离再复位交叉将物料再切碎,该部分工作过程和效果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在此不重复赘述。区别在于:当物料进入壳体1内时部分物料落到最上方第二切刀402上,部分物料落到托板702上,由最上方第二切刀402和托板702形成的完整平面实现承接。当滑块602通过卡槽404和第二支架401带动第二切刀402向两侧分离时,右侧第二支架401通过长板701会带动托板702同步移动,进而不会影响物料从第二切刀402向隔板101上的转移;同时因托板702的左右长度小于第二切刀402的移动距离(第二切刀402位于壳体1内的左右长度大于托板702的左右长度,且第二切刀402还会达到刚好推出的状态),所以托板702最终会从壳体1上向右移动脱离出来,因此也可以避免托板702上物料的残留附着;后续当第二切刀402再向复位时,第二支架401又会带动托板702复位重新进入壳体1内。
实施例一中,通过第一切刀302和第二切刀402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物料的有效粉碎并避免物料的残留附着,多个第一切刀302和第二切刀402的交叉重叠状态虽然提高了切碎效果,但是最上方第二切刀402在承接物料时其远离对应第二支架401的一侧处于空闲状态,因此部分物料会落到最上方第二切刀402远离对应第二支架401的一侧,进而影响多个第一切刀302交叉时对于物料的切碎效果,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相比于实施例一,通过第二支架401、长板701和托板702等结构的配合,使得托板702可以与最上方第二切刀402贴合形成完整平面,进而可以实现对物料的有效承接,也可以保证第一切刀302交叉时对物料的接触切碎效果。同时托板702与第二切刀402的移动同步,受壳体1内壁的推送作用,也可以避免托板702上物料的残留附着,进而可以保证物料可以完全经隔板101输送至发酵桶5内,整体运行与第二支架401的移动和第二切刀402的设置结合在一起,适用性更强。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至图9,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避免第一切刀302、第二切刀402和托板702上的物料附着,在第一支架301和第二支架401的表面均设置有转动组件8,同时在侧板40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与转动组件8位置对应且数量适配的齿条组9;当第一支架301和第二支架401相对于壳体1往复移动时,会带动转动组件8同步水平左右移动,此时转动组件8与齿条组9接触可以做往复自转动,转动组件8在往复自转动时可以实现对第一支架301和第二支架401的持续敲打,进而可以避免滤孔一303、滤孔二403和穿孔703的附着,同时通过切刀与壳体1的连接,对于隔板101上的通孔102也具有一定的震荡效果,进而也可以减少通孔102的残留附着。
请参阅图1至图1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转动组件8包括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架301/第二支架401上的圆杆801,圆杆80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齿条组9传动连接的齿轮802和与第一支架301/第二支架401位置对应的摆杆803,当齿轮802随着第一支架301/第二支架401水平往复移动时,受齿条组9的作用可以带动摆杆803基于圆杆801往复自转动,摆杆803在转动时可与第一支架301/第二支架401接触。
进一步的,齿条组9包括基于圆杆801呈前后对称的两个齿条,且两个齿条上的齿呈对称交错分布,即两个齿条上的齿均不是连续的,而是一段一段的。
本实施例中,圆杆801呈贯穿第一支架301/第二支架401设计,使得摆杆803位于齿轮802的上方,此时摆杆803既可以与第一支架301/第二支架401接触,也不会与齿轮802和齿条组9产生干涉。同时,齿轮802和齿条组9均位于第一支架301/第二支架401的下方,使得第一支架301和第二支架401的移动不会与齿条组9产生干涉,同时第一切刀302和第二切刀402也会与齿条组9产生干涉。
使用时,将物料送入壳体1并落到托板702和最上方的第二切刀402上完成接料,通过第一支架301和连杆202带动四个第一切刀302交叉将物料先切碎,通过滑块602和第二支架401等结构带动四个第二切刀402先向两侧分离再复位交叉将物料再切碎,该部分工作过程和效果与实施例二中相同,在此不重复赘述。区别在于:当第一支架301和第二支架401相对于壳体1水平往复移动时,会带动圆杆801、齿轮802和摆杆803同步移动,齿轮802在水平移动时受两个齿条上交错齿段的作用,可以带动摆杆803基于圆杆801往复自转动,此时摆杆803可以持续敲到第一支架301/第二支架401;且因为第一切刀302/第二切刀402与壳体1的贴合滑动连接以及长板701和第二支架401的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支架301/第二支架401的震动还可以传递给隔板101和托板702。
实施例二中,通过托板702和长板701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物料的有效承接,进而保证第一切刀302对物料的接触切碎效果,但是因滤孔一303、滤孔二403和穿孔703的设置,使得部分物料还可能残留在其中,随着第一切刀302、第二切刀402和托板702向两侧的分离,部分物料从壳体1内水平移出可能会落到发酵桶5的顶部造成浪费,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相比于实施例二,通过齿条组9、齿轮802、摆杆803和第一支架301等结构的配合,当第一支架301/第二支架401水平往复移动时,可以带动摆杆803同步移动,且摆杆803在齿条组9的作用下还可以基于圆杆801往复自转动,进而可以实现对第一支架301/第二支架401的持续敲打,同时还可以将振动传递给托板702和隔板101,进而可以避免滤孔一303、滤孔二403、穿孔703和通孔102上的物料残留,也可以避免物料随着移动到壳体1外落到发酵桶5上,保证物料可以全部输送至发酵桶5内完成加工,进一步保证了物料的有效利用,整体运行与第一支架301/第二支架401的移动结合在一起,满足了实际使用中的更多需求。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益生菌发酵方法,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一至三中的任意一个,因此也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其过程如下:将物料自上而下通入壳体1内由第二粉碎组件4完成接料,然后控制组件2驱动第一粉碎组件3从打开状态转为交叉状态完成初步粉碎,此时第一粉碎组件3通过调节组件6与第二粉碎组件4形成同步状态;接着控制组件2驱动第一粉碎组件3从交叉状态转为打开状态,第一粉碎组件3通过调节组件6带动第二粉碎组件4也从交叉状态转为打开状态,使得物料从第二粉碎组件4落到隔板101上,且受壳体1内壁的推送作用,第一粉碎组件3和第二粉碎组件4上没有残留;当第一粉碎组件3的打开状态复位完毕后,第二粉碎组件4自动从打开状态复位成交叉状态,对隔板101上的物料进行再切碎并使得部分物料再次落到第二粉碎组件4上,然后控制组件2再驱动第一粉碎组件3从打开状态转为交叉状态完成继续粉碎;整体粉碎过程中,被粉碎完毕的物料会从隔板101上的通孔102落到发酵桶5内。

Claims (3)

1.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包括发酵桶和与发酵桶接通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贯穿并滑动安装有第一粉碎组件和第二粉碎组件,第一粉碎组件位于第二粉碎组件的上方且第一粉碎组件呈打开状态而第二粉碎组件呈交叉状态,壳体的内部且位于第二粉碎组件的下方固定安装有隔板,隔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通孔,发酵桶的表面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粉碎组件在打开状态和交叉状态之间往复切换的控制组件,第一粉碎组件和第二粉碎组件之间共同设置有调节组件;当控制组件驱动第一粉碎组件从交叉状态转为打开状态时,第一粉碎组件通过调节组件带动第二粉碎组件也从交叉状态转为打开状态,且当第一粉碎组件转为打开状态后,第二粉碎组件又自动从打开状态转为交叉状态;
所述第一粉碎组件包括与控制组件固定连接且呈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与壳体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一切刀且四个第一切刀呈对称交错排布,第一切刀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滤孔一;
所述第二粉碎组件包括第二支架和与发酵桶固定连接的侧板,第二支架和侧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第二支架的一侧与侧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壳体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二切刀且四个第二切刀呈对称交错排布,第二切刀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滤孔二,第二支架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调节组件位置对应的卡槽;
当两个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相对壳体靠近后,两个第一支架上的第一切刀和两个第二支架上的第二切刀在上下方向上存在重叠区域;当两个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相对远离壳体后,第一切刀/第二切刀远离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的一侧与壳体的内壁位置对应;
所述壳体的表面贯穿设置有与其中一个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且与最上方第二切刀位置对应的补偿组件;当四个第二切刀处于交叉状态时,补偿组件与最上方的第二切刀相贴合形成完整平面;
所述补偿组件包括与对应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的长板,长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贯穿壳体与壳体滑动配合的托板,托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穿孔,穿孔、滤孔一、滤孔二和通孔均呈适配设置;
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表面均设置有转动组件,侧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与转动组件位置对应且数量适配的齿条组;当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对于壳体往复移动时带动转动组件同步移动,此时转动组件与齿条组接触做往复自转动,转动组件在往复自转动时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持续敲打;
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的圆杆,圆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齿条组传动连接的齿轮和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位置对应的摆杆,当齿轮随着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水平往复移动时,受齿条组的作用可以带动摆杆基于圆杆往复自转动;
齿条组包括基于圆杆呈前后对称的两个齿条,且两个齿条上的齿呈对称交错分布;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底座和固定安装在侧板上的楔形块,底座的表面通过第二弹簧弹性连接有与卡槽位置对应的滑块,滑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楔形块位置对应的凸块;当卡槽与滑块对应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形成卡合,使得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形成相对同步状态;
所述滑块、凸块和楔形块的表面均开设有斜面,凸块与楔形块上的斜面倾斜方向相同且与滑块上的斜面倾斜方向相反;当滑块与第二支架接触以及凸块与楔形块接触时,均可带动滑块竖直上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发酵桶固定连接的双向气缸,双向气缸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安装有连杆,两个连杆均与第一粉碎组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益生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益生菌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物料送入壳体内由第二粉碎组件完成接料,控制组件驱动第一粉碎组件从打开状态转为交叉状态完成初步粉碎,此时第一粉碎组件通过调节组件与第二粉碎组件形成相对同步状态;
S2、控制组件驱动第一粉碎组件从交叉状态转为打开状态,第一粉碎组件通过调节组件带动第二粉碎组件也从交叉状态转为打开状态,使得部分物料从隔板落入发酵桶内;
S3、当第一粉碎组件的打开状态复位完毕后,第二粉碎组件与第一粉碎组件脱离相对同步状态并自动从打开状态复位成交叉状态,对隔板上的物料进行再切碎并使得部分物料再次落到第二粉碎组件上;
S4、控制组件驱动第一粉碎组件从打开状态再转为交叉状态进行继续粉碎,第一粉碎组件通过调节组件再与第二粉碎组件形成相对同步状态,并以此往复。
CN202211159577.8A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 Active CN1152471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9577.8A CN115247121B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9577.8A CN115247121B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7121A CN115247121A (zh) 2022-10-28
CN115247121B true CN115247121B (zh) 2023-08-15

Family

ID=83700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9577.8A Active CN115247121B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712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59240A (en) * 1962-05-21 1964-05-27 Evert Victor Bloomquist Pulverizing machine
CN108093893A (zh) * 2017-11-29 2018-06-01 周兰芝 一种畜牧业草料快速切割粉碎装置
CN112387385A (zh) * 2020-12-05 2021-02-23 常伟丽 一种具有筛选功能的食品加工用粉碎搅拌装置
CN213416850U (zh) * 2020-06-05 2021-06-11 清远希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饲料自动发酵装置
CN112998242A (zh) * 2021-03-04 2021-06-22 江西省京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乌鸡酿造酱油的制备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3652339A (zh) * 2021-07-20 2021-11-16 安徽天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健益生菌食品发酵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59240A (en) * 1962-05-21 1964-05-27 Evert Victor Bloomquist Pulverizing machine
CN108093893A (zh) * 2017-11-29 2018-06-01 周兰芝 一种畜牧业草料快速切割粉碎装置
CN213416850U (zh) * 2020-06-05 2021-06-11 清远希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生物饲料自动发酵装置
CN112387385A (zh) * 2020-12-05 2021-02-23 常伟丽 一种具有筛选功能的食品加工用粉碎搅拌装置
CN112998242A (zh) * 2021-03-04 2021-06-22 江西省京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乌鸡酿造酱油的制备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3652339A (zh) * 2021-07-20 2021-11-16 安徽天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健益生菌食品发酵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饲用苎麻收获机切碎系统设计与试验;杨安明等;《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01231(第10期);第116-12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7121A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1472A (zh) 一种皂类基础料粉粹切割装置
CN209791695U (zh) 一种新能源材料环保粉碎机
CN109463763B (zh) 一种姜汁制作设备
CN115247121B (zh) 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
CN213246651U (zh) 一种牛肉加工用安全斩拌机
CN109007862A (zh) 一种番茄破碎打浆装置
CN205058133U (zh) 食物切条机构
CN115380944A (zh) 一种制作蚝汁的破碎酶解分离一体设备及蚝汁生产方法
CN218049343U (zh) 中药饮片清洗装置
CN109046716B (zh) 酿酒原材料粉碎装置
CN210357450U (zh) 一种食品加工原料粉碎装置
CN210732928U (zh) 一种塑料管材粉碎机
CN203693244U (zh) 一种间断式自动脐橙榨汁机
CN113681959A (zh) 一种自动化葡萄榨汁设备
CN108160300B (zh) 一种饲料加工设备
CN112206708A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原料制备混合装置
CN111250229B (zh) 一种餐厨垃圾破碎设备
CN214229693U (zh) 一种具有自动送料和拨出机构的奶片机
CN214925287U (zh) 一种竹粉打碎机用清洁装置
CN219330669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打年糕机
CN216654802U (zh) 一种番茄酱生产用破碎装置
CN216094148U (zh) 一种可自动翻料的化工物料粉碎装置
CN215395428U (zh) 一种中药切药器
CN114833889B (zh) 一种基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高速激光制片分切机
CN116399670B (zh) 一种食品检测用高速组织捣碎匀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1453 82 Tung Chung section, South Nansha Distric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Zhengnian Bio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1453 82 Tung Chung section, South Nansha Distric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ZHENGDANGNIAN BIO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