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46607A - 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电梯管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电梯管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46607A
CN115246607A CN202110637253.XA CN202110637253A CN115246607A CN 115246607 A CN115246607 A CN 115246607A CN 202110637253 A CN202110637253 A CN 202110637253A CN 115246607 A CN115246607 A CN 115246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floor
taking
tim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72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46607B (zh
Inventor
潘依航
卢健佳
伍永明
陈铭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one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on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one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on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372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46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46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6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46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46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46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1/468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23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i.e. lay-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46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电梯技术领域,提供了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电梯管理设备,包括:获取用户的乘梯信息,所述乘梯信息包括乘梯出发层和乘梯目的层;预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以及预估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根据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以及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输出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和/或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通过上述方法,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良好体验。

Description

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电梯管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电梯管理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梯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比如,人们从其居所出入,需要使用其居所内的电梯;人们在商场购物,需要使用该商场内的电梯。但由于电梯需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因此,当用户需要搭乘电梯时,电梯可能并不在该用户所在的楼层,此时,用户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搭乘电梯。
为了提高用户出行的便利性,现有方法可根据用户的预约情况或呼梯登记情况等,动态为用户分配电梯。但由于在人流量较大时,不存在能分派的机动梯,因此,用户只能按照经验选择等待的电梯,而用户的经验可能并不适用于当前情况,从而导致用户难以选择到符合其需求的电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电梯管理设备,可以解决现有用户难以选择到符合其需求的电梯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乘梯信息,所述乘梯信息包括乘梯出发层和乘梯目的层;
预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以及预估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
根据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以及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输出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和/或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乘梯信息的管理装置,包括:
乘梯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乘梯信息,所述乘梯信息包括乘梯出发层和乘梯目的层;
第一时间预估模块,用于预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以及预估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第二时间预估模块,用于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
第三时间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以及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时间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和/或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管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梯管理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梯管理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是根据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以及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一起预估得到,因此,提高了预估得到的时间的准确性。同时,由于用户通常关注的是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以及,其自身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因此,输出上述时间的至少一项,有利于用户选择出其希望搭乘的电梯,从而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乘梯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手机上显示电梯管理设备发送的信息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手机上显示用户的当前位置到电梯的导航路径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手机上显示被用户选中的电梯的相关信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手机上显示各台电梯的运行方向,所在楼层等信息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梯信息的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梯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即,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实施例一:
现有方法中,若用户需要搭乘电梯,则其可以向电梯系统提交预约请求,该电梯系统再根据各个用户发出的预约请求为用户分派电梯。但在提交预约请求的用户人数较多时,电梯系统并没有足够的电梯向用户分派,此时,用户只能随机选择一部电梯进行等待。而随机选择的电梯通常不能满足其自身的需求,从而导致用户的体验较低。
为了便于用户选择出符合其自身需求的电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梯管理设备。当该电梯管理设备获取到用户的乘梯出发层,以及,获取到用户的乘梯目的层后,将分别计算电梯到达该乘梯出发层和到达该乘梯目的层所需的时间,在获取到用户到达其需要搭乘的电梯的入口的时间之后,结合上述各个时间计算用户在当前位置移动到其需要搭乘的电梯的入口,并搭乘电梯到达乘梯目的层所需的时间,最后根据需求输出电梯到达该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或者,输出用户到达该乘梯目的层所需的时间,或者,同时输出电梯到达不同楼层的两个时间。这样,用户可以结合其自身需求以及输出的时间选择需要搭乘的电梯,即保证选择的电梯是符合其自身需求的,从而提高用户的良好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该管理方法应用于电梯管理设备,详述如下:
步骤S11,获取用户的乘梯信息,乘梯信息包括乘梯出发层和乘梯目的层。
其中,乘梯出发层是指用户将要搭乘电梯的楼层,即用户将要进入电梯的轿厢内的楼层。乘梯目的层是指用户停止搭乘电梯的楼层,即用户从电梯的轿厢内出来所对应的楼层。在一种场景中,假设用户在2层等候,并从2层搭乘电梯到5层,则乘梯出发层为“2”,乘梯目的层为“5”。
本实施例中,该电梯管理设备可通过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来获取该用户对应的乘梯信息。或者,该电梯管理设备可通过与用户的终端设备通信,当用户在该终端设备输入乘梯信息后,该电梯管理设备从该终端设备中获取对应的乘梯信息。在上述场景中,电梯管理设备是通过用户手动输入乘梯出发层后获取该乘梯出发层,在实际情况中,该电梯管理设备还可以通过自动输入的方式获取该乘梯出发层。在一种场景中,用户的终端设备读取当前海拔高度数据发送给电梯管理设备,该电梯管理设备再将该海拔高度转换成用户所在的楼层。当然,若该用户为“服务机器人”,则服务机器人可直接向电梯管理设备传输自身所在楼层。
步骤S12,预估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以及预估电梯从出发层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梯不是静止不动的,因此,当用户需要搭乘电梯时,其通常不在用户希望搭乘电梯的楼层,即不在乘梯出发层,故需要确定电梯从其当前所在的楼层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到达”是指电梯的运行方向与用户所需的乘梯方向(即乘梯出发层到乘梯目的层所对应的方向)相同,且电梯运行到该乘梯出发层。在一种场景中,假设用户希望从2层搭乘电梯到5层(乘梯方向为向上),电梯当前所在的楼层为3层,且电梯需要运行到1层才能向上运行,即电梯的运行方向为向下,则电梯向下运行到2层时,该电梯还没有“到达”乘梯出发层“2层”,只有在电梯向下运行到1层,再从1层往上运行到2层(即电梯运行方向为向上)时,该电梯才“到达”乘梯出发层“2层”。即电梯从3层向下运行到1层,再从1层运行到2层的实际为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
步骤S13,预估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电梯通常固定安装在楼宇(或商场)中的某个位置,因此,用户在进入楼宇(或商场)后,需要行走一段距离才能到达乘梯出发层所对应的电梯入口。用户从当前位置移动到电梯入口所需的时间即为用户到达电梯入口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当能够准确定位出用户的位置信息时,则根据该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用户的移动速度确定用户到达电梯入口的时间。在一些场景中,当不能够准确定位出用户的位置信息时,考虑到如果将乘梯出发层的门口到电梯入口的距离作为距离进行时间的估算时,可能导致估算不准和时间预算偏大,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梯管理设备采用在地图上标记出电梯的位置的方式,以便用户自行估算到达指定电梯的距离和时间。
步骤S14,根据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电梯从出发层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以及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是指,用户从当前位置移动到乘梯出发层的入口,并搭乘电梯从乘梯出发层到乘梯目的层所需的时间。
步骤S15,输出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和/或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输出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包括:电梯管理设备显示该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该电梯管理设备将该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向其他设备发送,比如,向终端设备(如手机)发送,向服务器发送、向服务机器人发送、向商场的导航设备发送等。
需要指出的是,输出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的方式与输出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的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是根据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乘梯目的层所对应的两个时间,以及,根据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一起预估得到,因此,提高了预估得到的时间的准确性。同时,由于用户通常关注的是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所对应的时间,以及,其自身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因此,输出上述时间的至少一项,有利于用户选择出其希望搭乘的电梯,从而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乘梯体验。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1、步骤S25、步骤S26、步骤S27分别与上述步骤S11、步骤S13、步骤S14、步骤S15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而步骤S22、步骤S23、步骤S24则为对上述步骤S12进行细化的步骤,详述如下:
步骤S21,获取用户的乘梯信息,乘梯信息包括乘梯出发层和乘梯目的层。
步骤S22,确定电梯从当前层到达乘梯出发层的层数,以及,确定电梯从当前层到达乘梯出发层中,电梯停站的次数。
具体地,假设N1为电梯从当前层运行到达乘梯出发层所需要的总的层数,则N1=N11+N12+N13。N11为电梯轿厢上行经过的楼层的数量,N12为电梯轿厢下行经过的楼层的数量,N13为电梯轿厢再上行经过的楼层的数量。当电梯轿厢所处楼层比用户所处楼层高且电梯上行,N11为上行楼层数,N12为下行楼层数,N13根据是否有登记比用户所处楼层更低的楼层信号的情况(即电梯轿厢内的乘客的目的层比用户的乘梯目的层要低),为一正整数或为零,即N1=N11+N12+N13或N1=N11+N12;当电梯轿厢所处楼层比用户所处楼层高且电梯下行,则N11=N13=0,N1=N12。而当电梯轿厢所处楼层比用户所处楼层低且电梯上行,则N12=N13=0,N1=N11;当电梯轿厢所处楼层比用户所处楼层低且电梯下行,则N11=0,N1=N12+N13。
假设N2为电梯从当前层到达乘梯出发层中,电梯停站的次数,即电梯由当前层到达出发层的过程中,轿厢内及所经层站处,停站进出乘客的次数,则N2=N21+N22+N23。该N21为上述N11场景中,电梯运行过程中停站进出乘客的次数,N22为N12场景中,电梯运行过程中停站进出乘客的次数,N23为N13场景中,电梯运行过程中停站进出乘客的次数。在一种场景中,在N11运行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呼梯,电梯轿厢由当前层到达最高层的过程中,不需要停任何楼层的站,乘客无进出,即N21为0;如果中途有一层有乘客离开电梯,另外有一层有乘客需要进入电梯,则在N11运行过程中,电梯停站进出乘客2次,即N21=2。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梯在每次运行时,还可从最高层到最底层,再由最底层运行到最高层,途中响应轿厢内或者厅门处的呼梯信号。或者,只响应厅门处或轿厢内的呼梯信号。当电梯是以此种方式循环运行,则后续预估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以及,后续预估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将更准确。
步骤S23,根据层数、层数对应的加权值、次数以及次数对应的加权值,预估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分别为上述步骤确定的层数和次数设置对应的加权值,设置的两个加权值可根据经验确定。在一种场景中,假设预估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为T1=K1*N1+K2*N2,其中,N1为确定的层数,K1为N1对应的加权值,N2为确定的次数,K2为N2对应的加权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的两个加权值均可为一个动态值,即可以为一个可以改变的值。此时,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包括:
若预估的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与电梯实际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对层数对应的加权值进行修正,和/或,对次数对应的加权值进行修正。
本实施例中,当电梯从当前层到达该乘梯出发层后,电梯管理设备可记录电梯实际到达的时间,若实际到达的实际与预估到达的时间相比,其差值较大,则需要修正相应的加权值。在一种场景中,假设K1为层数对应的加权值,K2为次数对应的加权值,则电梯管理设备可通过自学习对K1和K2进行修正。比如,可通过梯度下降的方法对K1和K2进行修正。
首先,建立损失方程
Figure BDA0003105656480000071
Ti为第i次梯度下降法后得到的运行时间值。E(Ti)对Ti求导得到
Figure BDA0003105656480000072
从而算出新的加权值:
Figure BDA0003105656480000073
其中j=1或者j=2。K1和K2在电梯现场安装调试后确定初始值,再经过系统多次运行,自学习修正后,得到的值会越来越接近真实值。
步骤S24,预估电梯从出发层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可采用下式预估电梯由出发层到达目的层的时间,假设该时间为T2,则T2=K3*N1’+K4*N2’。
其中,N1’为电梯由出发层到达目的层的层数,N2’为电梯由出发层到达目的层的过程中,轿厢内及所经层站处,停站进出乘客的次数,K3和K4分别为出发层到达目的层的层数所对应的加权值、停站进出乘客的次数所对应的加权值,K3和K4由系统通过自学习确定。其自学习的过程与上述K1和K2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5,预估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
步骤S26,根据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电梯从出发层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以及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步骤S27,输出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和/或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根据电梯从当前层运行到达乘梯出发层所需要的总的层数、电梯从当前层运行到达乘梯出发层中电梯停站的次数以及对应的权重值预估得到,因此,提高了预估得到的时间的准确性。
在电梯满载时,即使用户到达电梯入口,其也不能搭乘电梯,即电梯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与电梯是否满载也有关系。即,在一些实施例中,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包括:
A1、预估乘梯出发层的乘梯人数。
具体地,由于乘梯信息包括乘梯出发层,因此,可通过分析用户的乘梯信息预估上述的乘梯人数。当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预估乘梯人数,此处不作限定。
A2、根据预估的乘梯人数以及电梯的轿厢内的人数,预估电梯是否还有容量提供乘客搭乘。
其中,轿厢内的人数可对轿厢内的摄像头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后得到,或者,根据轿厢内的乘客的体重预估得到,或者设置参数k6,k6为电梯轿厢内乘客满载指数,将(1-k6)与额定载人数的乘积作为轿厢内的估算人数。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预估得到,此处不作限定。当知道轿厢内的人数和预估的乘梯人数后,结合轿厢内的额定载人数能够判断出该电梯是否已满载。在一种场景中,假设电梯的额定载人数为12人,轿厢内的人数为10人,预估的乘梯人数为2人,则判定该电梯没有容量供乘客搭乘。当然,若预估的乘梯人数为1人,则判定该电梯仍有容量供乘客搭乘。
对应地,步骤S14包括:
若电梯还有容量提供乘客搭乘,根据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电梯从出发层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以及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计算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时,还考虑了轿厢内是否满载的情况,即只有在未满载的情况下,用户才有可能搭乘本次的电梯,因此,通过上述方法,在确定出电梯未满载的情况时,才采用上述方式计算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能够有效提高计算的时间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还包括:
B1、若电梯没有容量提供乘客搭乘,则预估电梯再次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
B2、根据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电梯从出发层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电梯再次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以及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若电梯已满载,则用户需要等待电梯再次到达该乘梯出发层才能搭乘该电梯,即,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需要包含该电梯再次到达该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由于上述计算方式更符合电梯的实际运行情况,因此,通过上述计算方式预估得到的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更准确。其中,电梯再次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的计算过程与电梯首次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的计算过程类似,具体可参考步骤S23,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A1,包括:
A11、根据乘梯出发层和乘梯目的层确定电梯的运行方向。
具体地,若乘梯出发层低于乘梯目的层,则电梯的运行方向为向上。若乘梯出发层高于乘梯目的层,则电梯的运行方向为向下。在一种场景中,假设乘梯出发层为2层,乘梯目的层为5层,则运行方向为向上。
A12、获取乘梯出发层的侯梯人数。
具体地,将该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处的人数作为候梯人数。进一步地,由于用户可能只是经过电梯入口,但并不会搭乘电梯,因此,若将经过电梯入口的用户作为候梯人的一员是不准确的。为了提高确定的候梯人数的准确性,则只将电梯入口处在一段时间内的人数作为候梯人数。在一种场景中,若电梯入口在09:05:01的人数是10,在09:05:03的人数是8,则可将两者的平均值作为候梯人数,即将(10+8)/2的平均数作为候梯人数。
A13、根据侯梯人数、电梯的运行方向以及预设的乘梯比例值,预估乘梯出发层的乘梯人数,预设的乘梯比例值根据乘梯出发层以及电梯的运行方向确定。
具体地,通过对用户在不同楼层搭乘电梯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与楼层以及电梯的运行方向有关的乘梯比例值。在一种场景中,假设楼宇有4个楼层,2层到3层是住宅层,4层是商场,则用户从1层搭乘电梯到4层的概率将大于从2层搭乘电梯到4层的概率。也即,由于预设的乘梯比例值考虑了乘梯出发层以及电梯的运行方向,因此,能够提高得到的乘梯比例值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预设的乘梯比例值也可以根据乘梯出发层、电梯的运行方向以及电梯当前的运行时间确定。
具体地,假设电梯在08:00运行,则该电梯当前的运行时间为08:0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还结合了电梯当前的运行时间确定上述的预设的乘梯比例值,即增加了确定该预设的乘梯比例值的维度,因此,有利于提高得到的预设的乘梯比例值的准确性。例如,若电梯在居民楼宇中,则住户通常是早上出门(即电梯下行时乘客较多),晚上回家(即电梯上行时乘客较多);若电梯在办公楼宇中,则电梯在早上上行时乘客较多,而在晚上下行时,乘客较多。综上可知,将电梯当前的运行时间与乘梯出发层以及电梯的运行方向相结合,能够提高得到的预设的乘梯比例值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A12,包括:
A121、获取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处的图像。
A122、根据图像获取乘梯出发层的侯梯人数。
本实施例中,可在电梯的入口处安装摄像头,用于拍摄电梯出发层的入口处的图像。当获取电梯入口处的图像后,可通过人体特征(如人脸)识别算法确定上述的候梯人数。或者,通过计算面积的算法确定上述的候梯人数。以计算面积为例,使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当得到物体的边缘后,采用二值法对进行边缘检测后的图像进行填充,在一种场景中,将物体内部填充白色,将物体的外部区域填充黑色,填充之后,能够扩大物体与非物体的区别。再计算白色的连通区域的面积,若该白色的连通区域的面积在预设的面积阈值内,则判定该白色的连通区域为一个“人”。
上述A121和A122中,由于获取的图像是乘梯出发层的入口处的图像,因此,使得对该图像进行分析后,能够提高得到的候梯人数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用户的移动速度与人流量也有关系,故步骤S13(或步骤S25),包括:
C1、确定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估计时间。
该步骤中,根据用户到达电梯入口的距离以及用户的移动速度(在一种场景中,按照成人或老人或儿童的移动速度确定对应的标准的移动速度)得到上述的估计时间。
C2、根据估计时间和确定的人流量参数,预估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
具体地,上述人流量参数可根据安装在乘梯出发层的摄像头确定。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安装在乘梯出发层的摄像头并不单单指安装在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处的摄像头,还包括该乘梯出发层的其他区域的摄像头。乘梯出发层中安装的各个摄像头拍摄得到的图像后,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得到该乘梯出发层的人流量,再根据该人流量确定人流量参数。其中,人流量参数与人流量为反比例关系,即人流量越大,其对应的人流量参数越小。
上述C1和C2中,考虑到用户在人流量较多的区域移动时,其移动速度慢于在人流量较少的区域移动的移动速度,因此,根据估计时间和人流量参数得到的时间的准确性要高于仅根据距离和固定的移动速度所确定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电梯的数量大于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理方法,包括:
D1、输出各台电梯的标识。
其中,这里的电梯的标识可采用电梯的图案表示,也可采用不同的序号表示,比如,1号电梯,2号电梯等等,所采用的标识只要能够唯一标记电梯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各台电梯的标识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电梯的标识之后,将显示该电梯的标识。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用户获知电梯所处的位置,则终端设备将结合地图显示电梯的标识。
D2、若确定出已有电梯登记了乘梯目的层,则对登记了乘梯目的层的电梯的标识进行标记,并提示被标记的标识所对应的电梯已登记了乘梯目的层。
其中,这里的提示包括发送信息提示,或语音提示等。
本实施例中,若轿厢内的乘客按压电梯的楼层按钮,该电梯将登记该楼层按钮所对应的楼层。若电梯登记的该楼层为获取的用户的乘梯目的层,即表明有乘客与用户希望到达同样的乘梯目的层。此时,标记该电梯的标识,该标记可采用颜色标记,或者通过放大标识的方式进行标记等。在一种场景中,若采用颜色标记,且正常显示的电梯的标识为黑色,则可采用红色标记具有相同乘梯目的层的乘客所在的电梯的标识。由于标记了登记有乘梯目的层的电梯的标识,因此,能够提高用户选择该电梯的概率,即减少电梯重复停层的可能性,提高用户与其他乘客搭乘同一电梯的概率,从而能够有效节省电梯的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1(或步骤S21),包括:
E1、接收终端设备发出的导航请求,导航请求包括用户的乘梯信息。
对应地,在步骤S14(或步骤S26)之后,包括:
E2、根据预设的条件确定推荐的电梯。
对应地,上述步骤S15(或步骤S27),包括:
将各台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和/或,用户基于各台电梯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向终端设备发送,以及,将推荐的电梯的标识向终端设备发送。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步骤也可以仅将推荐的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和/或用户基于各个推荐的电梯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向终端设备发送,以及,将推荐的电梯的标识向终端设备发送,以减少需要发送的信息量。
本实施例中,若用户希望导航,则该用户在其终端设备输入乘梯目的层的信息,其终端设备再获取用户的乘梯出发层的信息,最后向电梯管理设备发送导航请求,该电梯管理设备解析该导航请求,获取对应的乘梯信息。当该电梯管理设备确定出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确定出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所需要的时间之后,该电梯管理设备结合预设的条件向用户推荐对应的电梯。该预设的条件可以为“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最短”,或,“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最短”。在一种场景中,将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最短的电梯作为推荐的电梯,在一种场景中,将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最短的电梯作为推荐的电梯等等。由于根据预设条件向用户推送电梯,因此,便于用户能够快速选择出其所需搭乘的电梯,从而有效节约了用户的时间。
当然,若电梯管理设备在确定推荐的电梯时,只推荐停靠乘梯出发层的电梯。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预设的条件确定推荐的电梯,包括:
F1、确定第一最小值,第一最小值为各台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中的最小值,和/或,确定第二最小值,第二最小值为用户基于各台电梯到达各个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中的最小值。
在一种场景中,若电梯组存在5台电梯,且该5台电梯均能够到达乘梯出发层,也均能够到达乘梯目的层,则需要分别计算这5台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得到5个出发层时间,从这5个出发层时间选出一个最小值作为第一最小值。以及,分别计算这5台电梯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得到5个目的层时间,从这5个目的层时间中选出一个最小值作为第二最小值。
F2、确定预估的被标记的标识所对应的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与第一最小值的比例,得到第一比例,和/或,确定预估的用户基于被标记的标识所对应的电梯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与第二最小值的比例,得到第二比例。
需要指出的是,被标记的电梯的标识也在上述5台电梯中,也即,已计算出被标记的标识所对应的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以及,用户基于被标记的标识所对应的电梯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故,根据已计算的时间以及第一最小值和第二最小值,能够分别得到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
F3、若第一比例在预设的第一比例阈值内,和/或,若第二比例在预设的第二比例阈值内,则将被标记的标识所对应的电梯作为推荐的电梯。
上述的第一比例阈值和第二比例阈值可为相同的值,比如均为20%,也可以为不同的值。此处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满足一定条件,比如在时间偏差较小时,优先将被标记的电梯向用户推荐,因此,能够减少电梯重复停层的可能性,从而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能够节省电梯的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比例不在预设的第一比例阈值内,以及,第二比例不在预设的第二比例阈值内,则将“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最短”所对应的电梯,或,“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最短”所对应的电梯作为推荐的电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梯管理设备可将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电梯的运行方向、电梯所在的楼层、候梯人数等信息均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电梯管理设备可将上述信息均发送给服务器,这样,终端设备可通过与服务器的交互获取对应的信息。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终端设备显示的信息,下面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参考图3,在图3中,乘梯出发层为2层,乘梯目的层为10层,电梯的台数有6台,分别为“1#”、“2#”…“6#”,其中,可搭乘的电梯是指能够停靠在2层的电梯,在图3中,有“1#”、“2#”、“4#”、“6#”,不可搭乘的电梯有“3#”和“5#”。“1#”所对应的电梯将在180S(秒)内到达2层,“2#”所对应的电梯将在55秒内到达2层,即图3中显示的时间为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当然,若电梯管理设备能够获取到用户的当前位置,则该电梯管理设备也可以确定用户从当前位置到可搭乘的电梯的路径,此时,终端设备还将显示从当前位置到达可搭乘的电梯的路径,如图4所示。在图4中,显示了用户从当前位置到达“1#”、“2#”和“6#”这3台电梯所对应的路径,以及显示“1#”、“2#”和“6#”这3部电梯到达2层所需的时间。
假设用户选择“2#”所对应的电梯(例如选择图4中的“A”),则该终端设备将显示从电梯管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与“2#”所对应的电梯之间的距离25米、预估的电梯到达2层的时间55秒、预估的到达10层的时间540秒、预估的用户到达2层的电梯口的时间30秒、预估的候梯人数6、预估的乘梯人数2、预估的电梯再次到达2层的时间950秒等信息,如图5所示。
当电梯管理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电梯的运行方向、电梯所在的楼层、候梯人数等信息时,该终端设备可采用如图6所示的显示方式显示。例如,对于“1#”所对应的电梯,电梯所在的楼层为“4层”,电梯的运行方向为向下,候梯人数为10人。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二: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乘梯信息的管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应用于电梯管理设备,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7,该乘梯信息的管理装置7包括:乘梯信息获取模块71、第一时间预估模块72、第二时间预估模块73、第三时间预估模块74、时间输出模块75。其中:
乘梯信息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用户的乘梯信息,乘梯信息包括乘梯出发层和乘梯目的层。
其中,乘梯出发层是指用户将要搭乘电梯的楼层,即用户进入电梯的轿厢内的楼层。乘梯目的层是指用户停止搭乘电梯的楼层,即用户从电梯的轿厢内出来所对应的楼层。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来获取该用户对应的乘梯信息。或者,该电梯管理设备可通过与用户的终端设备通信,当用户在该终端设备输入乘梯信息后,该电梯管理设备从该终端设备中获取对应的乘梯信息。在上述场景中,电梯管理设备是通过用户手动输入乘梯出发层后获取该乘梯出发层,在实际情况中,该电梯管理设备还可以通过自动输入的方式获取该乘梯出发层。在一种场景中,用户的终端设备读取当前海拔高度数据发送给电梯管理设备,该电梯管理设备再将该海拔高度转换成用户所在的楼层。当然,若该用户为“服务机器人”,则服务机器人可直接向电梯管理设备传输自身所在楼层。
第一时间预估模块72,用于预估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以及预估电梯从出发层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梯不是静止不动的,因此,当用户需要搭乘电梯时,其通常不在用户希望搭乘电梯的楼层,即不在乘梯出发层,故需要确定电梯从其当前所在的楼层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到达”是指电梯的运行方向与用户所需的乘梯方向(即乘梯出发层到乘梯目的层所对应的方向)相同,且电梯运行到该乘梯出发层。
第二时间预估模块73,用于预估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电梯通常固定安装在楼宇(或商场)中的某个位置,因此,用户在进入楼宇(或商场)后,需要行走一段距离才能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用户从当前位置移动到电梯入口所需的时间即为用户到达电梯入口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当能够准确定位出用户的位置信息时,则根据该用户的位置信息和用户的移动速度确定用户到达电梯入口的时间。在一些场景中,当不能够准确定位出用户的位置信息时,考虑到如果将乘梯出发层的门口到电梯入口的距离作为距离进行时间的估算时,可能导致估算不准和时间预算偏大,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梯管理设备采用在地图上标记出电梯的位置的方式,以便用户自行估算到达指定电梯的距离和时间。
第三时间预估模块74,用于根据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电梯从出发层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以及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是指,用户从当前位置移动到乘梯出发层的入口,并搭乘电梯从乘梯出发层到乘梯目的层所需的时间。
时间输出模块75,用于输出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和/或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输出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包括:电梯管理设备显示该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该电梯管理设备将该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向其他设备发送,比如,向终端设备(如手机)发送,向服务器发送、向服务机器人发送、向商场的导航设备发送等。输出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的方式与输出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的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是根据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乘梯目的层所对应的两个时间以及,根据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一起预估得到,因此,提高了预估得到的时间的准确性。同时,由于用户通常关注的是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所对应的时间,以及,其自身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因此,输出上述时间的至少一项,有利于用户选择出其希望搭乘的电梯,从而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乘梯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时间预估模块72在预估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时,具体用于:
确定电梯从当前层到达乘梯出发层的层数,以及,确定电梯从当前层到达乘梯出发层中,电梯停站的次数。
具体地,假设N1为电梯从当前层到达乘梯出发层的层数,则N1=N11+N12+N13。N11为电梯轿厢上行经过的楼层的数量,N12为电梯轿厢下行经过的楼层的数量,N13为电梯轿厢再上行经过的楼层的数量。当电梯轿厢所处楼层比用户所处楼层高且电梯上行,N11为上行楼层数,N12为下行楼层数,N13根据是否有登记比用户所处楼层更低的楼层信号的情况(即电梯轿厢内的乘客的目的层比用户的乘梯目的层要低),为一正整数或为零,即N1=N11+N12+N13或N1=N11+N12;当电梯轿厢所处楼层比用户所处楼层高且电梯下行,则N11=N13=0,N1=N12。而当电梯轿厢所处楼层比用户所处楼层低且电梯上行,则N12=N13=0,N1=N11;当电梯轿厢所处楼层比用户所处楼层低且电梯下行,则N11=0,N1=N12+N13。
假设N2为电梯从当前层到达乘梯出发层中,电梯停站的次数,即电梯由当前层到达出发层的过程中,轿厢内及所经层站处,停站进出乘客的次数,则N2=N21+N22+N23。该N21为上述N11场景中,电梯运行过程中停站进出乘客的次数,N22为N12场景中,电梯运行过程中停站进出乘客的次数,N23为N13场景中,电梯运行过程中停站进出乘客的次数。在一种场景中,在N11运行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呼梯,电梯轿厢由当前层到达最高层的过程中,不需要停任何楼层的站,乘客无进出,即N21为0;如果中途有一层有乘客离开电梯,另外有一层有乘客需要进入电梯,则在N11运行过程中,电梯停站进出乘客2次,即N21=2。
根据层数、层数对应的加权值、次数以及次数对应的加权值,预估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分别为上述步骤确定的层数和次数设置对应的加权值,设置的两个加权值可根据经验确定。在一种场景中,假设预估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为T1=K1*N1+K2*N2,其中,N1为确定的层数,K1为N1对应的加权值,N2为确定的次数,K2为N2对应的加权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的两个加权值均可为一个动态值,即可以为一个可以改变的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乘梯信息的管理装置7,包括:
加权值修正模块,用于若预估的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与电梯实际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对层数对应的加权值进行修正,和/或,对次数对应的加权值进行修正。
本实施例中,当电梯从当前层到达该乘梯出发层后,电梯管理设备可记录电梯实际到达的时间,若实际到达的实际与预估到达的时间相比,其差值较大,则需要对对应的加权值进行修正。在一种场景中,假设K1为层数对应的加权值,K2为次数对应的加权值,则电梯管理设备可通过自学习对K1和K2进行修正。比如,可通过梯度下降的方法对K1和K2进行修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乘梯信息的管理装置7,包括:
乘梯人数预估模块,用于预估乘梯出发层的乘梯人数。
具体地,由于乘梯信息包括乘梯出发层,因此,可通过分析用户的乘梯信息预估上述的乘梯人数。当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预估乘梯人数,此处不作限定。
是否满载判断模块,用于根据预估的乘梯人数以及电梯的轿厢内的人数,预估电梯是否还有容量提供乘客搭乘。
其中,轿厢内的人数可对轿厢内的摄像头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后得到,或者,根据轿厢内的乘客的体重预估得到,或者设置参数k6,k6为电梯轿厢内乘客满载指数,将(1-k6)与额定载人数的乘积作为轿厢内的估算人数。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预估得到,此处不作限定。当知道轿厢内的人数和预估的乘梯人数后,结合轿厢内的额定载人数能够判断出该电梯是否已满载。在一种场景中,假设电梯的额定载人数为12人,轿厢内的人数为10人,预估的乘梯人数为2人,则判定该电梯没有容量供乘客搭乘。当然,若预估的乘梯人数为1人,则判定该电梯仍有容量供乘客搭乘。
对应地,第三时间预估模块74,具体用于:
若电梯还有容量提供乘客搭乘,根据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电梯从出发层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以及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计算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时,还考虑了轿厢内是否满载的情况,即只有在未满载的情况下,用户才有可能搭乘本次的电梯,因此,通过上述方法,在确定出电梯未满载的情况时,才采用上述方式计算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能够有效提高计算的时间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乘梯信息的管理装置7,还包括:
再次到达时间预估模块,用于若电梯没有容量提供乘客搭乘,则预估电梯再次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
再次到达目的层的时间预估模块,用于根据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电梯从出发层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电梯再次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以及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若电梯已满载,则用户需要等待电梯再次到达该乘梯出发层才能搭乘该电梯,也即,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需要包含该电梯再次到达该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其中,电梯再次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的计算过程与电梯首次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的计算过程类似,具体可参考步骤S23,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乘梯人数预估模块,包括:
运行方向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乘梯出发层和乘梯目的层确定电梯的运行方向。
具体地,若乘梯出发层低于乘梯目的层,则电梯的运行方向为向上。若乘梯出发层高于乘梯目的层,则电梯的运行方向为向下。在一种场景中,假设乘梯出发层为2层,乘梯目的层为5层,则运行方向为向上。
候梯人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乘梯出发层的侯梯人数。
具体地,将该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处的人数作为候梯人数。进一步地,由于用户可能只是经过电梯入口,但并不会搭乘电梯,因此,若将经过电梯入口的用户作为候梯人的一员是不准确的。为了提高确定的候梯人数的准确性,则只将电梯入口处在一段时间内的人数作为候梯人数。
乘梯人数预估单元,用于根据侯梯人数、电梯的运行方向以及预设的乘梯比例值,预估乘梯出发层的乘梯人数,预设的乘梯比例值根据乘梯出发层以及电梯的运行方向确定。
具体地,通过对用户在不同楼层搭乘电梯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与楼层以及电梯的运行方向有关的乘梯比例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候梯人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处的图像;根据图像获取乘梯出发层的侯梯人数。
本实施例中,可在电梯的入口处安装摄像头,用于拍摄电梯出发层的入口处的图像。当获取电梯入口处的图像后,可通过人体特征(如人脸)识别算法确定上述的候梯人数。或者,通过计算面积的算法确定上述的候梯人数。以计算面积为例,使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当得到物体的边缘后,采用二值法对进行边缘检测后的图像进行填充,在一种场景中,将物体内部填充白色,将物体的外部区域填充黑色,填充之后,能够扩大物体与非物体的区别。再计算白色的连通区域的面积,若该白色的连通区域的面积在预设的面积阈值内,则判定该白色的连通区域为一个“人”。由于获取的图像是乘梯出发层的入口处的图像,因此,使得对该图像进行分析后,能够提高得到的候梯人数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时间预估模块73,包括:
估计时间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估计时间。
具体地,根据用户到达电梯入口的距离以及用户的移动速度(在一种场景中,按照成人或老人或儿童的移动速度确定对应的标准的移动速度)得到上述的估计时间。
到达入口的时间预估单元,用于根据估计时间和确定的人流量参数,预估用户到达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
具体地,上述人流量参数可根据安装在乘梯出发层的摄像头确定。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安装在乘梯出发层的摄像头并不单单指安装在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处的摄像头,还包括该乘梯出发层的其他区域的摄像头。乘梯出发层中安装的各个摄像头拍摄得到的图像后,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得到该乘梯出发层的人流量,再根据该人流量确定人流量参数。其中,人流量参数与人流量为反比例关系,即人流量越大,其对应的人流量参数越小。由于考虑到用户在人流量较多的区域移动时,其移动速度慢于在人流量较少的区域移动的移动速度,因此,根据估计时间和人流量参数得到的时间的准确性要高于仅根据距离和固定的移动速度所确定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电梯的数量大于1,乘梯信息的管理装置7,包括:
标识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各台电梯的标识。
其中,这里的电梯的标识可采用电梯的图案表示,也可采用不同的序号表示,比如,1号电梯,2号电梯等等,所采用的标识只要能够唯一标记电梯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各台电梯的标识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电梯的标识之后,将显示该电梯的标识。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用户获知电梯所处的位置,则终端设备将结合地图显示电梯的标识。
信息提示模块,用于若确定出已有电梯登记了乘梯目的层,则对登记了乘梯目的层的电梯的标识进行标记,并提示被标记的标识所对应的电梯已登记了乘梯目的层。
本实施例中,若轿厢内的乘客按压电梯的楼层按钮,该电梯将登记该楼层按钮所对应的楼层。若电梯登记的该楼层为获取的用户的乘梯目的层,即表明有乘客与用户希望到达同样的乘梯目的层。此时,对该电梯的标识进行标记,该标记可采用颜色标记,或者通过放大标识的方式进行标记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乘梯信息获取模块71具体用于:
导航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出的导航请求,导航请求包括用户的乘梯信息。
该乘梯信息的管理装置7还包括:
电梯推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条件确定推荐的电梯。
对应地,时间输出模块75,具体用于:
将各台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和/或,用户基于各台电梯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向终端设备发送,以及,将推荐的电梯的标识向终端设备发送。
本实施例中,若用户希望导航,则该用户在其终端设备输入乘梯目的层的信息,其终端设备再获取用户的乘梯出发层的信息,最后向电梯管理设备发送导航请求,该电梯管理设备解析该导航请求,获取对应的乘梯信息。当该电梯管理设备确定出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以及,确定出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之后,该电梯管理设备结合预设的条件向用户推荐对应的电梯。该预设的条件可以为“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最短”,或,“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最短”。在一种场景中,将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最短的电梯作为推荐的电梯,在一种场景中,将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最短的电梯作为推荐的电梯等等。
当然,若电梯管理设备在确定推荐的电梯时,只推荐停靠乘梯出发层的电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梯推荐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第一最小值,第一最小值为各台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中的最小值,和/或,确定第二最小值,第二最小值为用户基于各台电梯到达各个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中的最小值;
确定预估的被标记的标识所对应的电梯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与第一最小值的比例,得到第一比例,和/或,确定预估的用户基于被标记的标识所对应的电梯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与第二最小值的比例,得到第二比例;
若第一比例在预设的第一比例阈值内,和/或,若第二比例在预设的第二比例阈值内,则将被标记的标识所对应的电梯作为推荐的电梯。
其中,上述的第一比例阈值和第二比例阈值可为相同的值,比如均为20%,也可以为不同的值。此处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满足一定条件,比如在时间偏差较小时,优先将被标记的电梯向用户推荐,因此,能够减少电梯重复停层的可能性,从而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能够节省电梯的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比例不在预设的第一比例阈值内,以及,第二比例不在预设的第二比例阈值内,则将“到达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最短”所对应的电梯,或,“用户到达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最短”所对应的电梯作为推荐的电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梯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电梯管理设备8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图8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存储器81以及存储在存储器81中并可在至少一个处理器8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82,处理器80执行计算机程序82时实现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一中的步骤。
电梯管理设备8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该电梯管理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存储器8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仅仅是电梯管理设备8的举例,并不构成对电梯管理设备8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在一种场景中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称处理器8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8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8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电梯管理设备8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梯管理设备8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8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电梯管理设备8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梯管理设备8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存储器81还可以既包括电梯管理设备8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8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存储器8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梯管理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梯管理设备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的乘梯信息,所述乘梯信息包括乘梯出发层和乘梯目的层;
预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以及预估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
根据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以及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输出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和/或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包括:
确定电梯从当前层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层数,以及,确定所述电梯从所述当前层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中,所述电梯停站的次数;
根据所述层数、所述层数对应的加权值、所述次数以及所述次数对应的加权值,预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包括:
若预估的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与所述电梯实际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的差值大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对所述层数对应的加权值进行修正,和/或,对所述次数对应的加权值进行修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包括:
预估所述乘梯出发层的乘梯人数;
根据预估的所述乘梯人数以及所述电梯的轿厢内的人数,预估所述电梯是否还有容量提供乘客搭乘;
所述根据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以及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包括:
若所述电梯还有容量提供乘客搭乘,根据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以及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电梯没有容量提供乘客搭乘,则预估所述电梯再次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
根据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所述电梯再次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以及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估所述乘梯出发层的乘梯人数,包括:
根据所述乘梯出发层和所述乘梯目的层确定所述电梯的运行方向;
获取所述乘梯出发层的侯梯人数;
根据所述侯梯人数、所述电梯的运行方向以及预设的乘梯比例值,预估所述乘梯出发层的乘梯人数,所述预设的乘梯比例值根据所述乘梯出发层以及所述电梯的运行方向确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乘梯出发层的侯梯人数,包括:
获取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处的图像;
根据所述图像获取所述乘梯出发层的侯梯人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估计时间;
根据所述估计时间和确定的人流量参数,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电梯的数量大于1,所述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包括:
输出各台电梯的标识;
若确定出已有电梯登记了所述乘梯目的层,则对登记了所述乘梯目的层的电梯的标识进行标记,并提示被标记的标识所对应的电梯已登记了所述乘梯目的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的乘梯信息,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发出的导航请求,所述导航请求包括所述用户的乘梯信息;
在所述根据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以及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的步骤之后,包括:
根据预设的条件确定推荐的电梯;
所述输出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和/或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包括:
将各个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和/或,所述用户基于各个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以及,将推荐的电梯的标识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条件确定推荐的电梯,包括:
确定第一最小值,所述第一最小值为所述各个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中的最小值,和/或,确定第二最小值,所述第二最小值为所述用户基于各个所述电梯到达各个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中的最小值;
确定预估的所述被标记的标识所对应的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与所述第一最小值的比例,得到第一比例,和/或,确定预估的所述用户基于所述被标记的标识所对应的电梯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与所述第二最小值的比例,得到第二比例;
若所述第一比例在预设的第一比例阈值内,和/或,若所述第二比例在预设的第二比例阈值内,则将所述被标记的标识所对应的电梯作为推荐的电梯。
12.一种乘梯信息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乘梯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乘梯信息,所述乘梯信息包括乘梯出发层和乘梯目的层;
第一时间预估模块,用于预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以及预估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第二时间预估模块,用于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
第三时间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所述电梯从所述出发层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以及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电梯入口的时间,预估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时间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电梯到达所述乘梯出发层的时间和/或所述用户到达所述乘梯目的层的时间。
13.一种电梯管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637253.XA 2021-06-08 2021-06-08 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电梯管理设备 Active CN115246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7253.XA CN115246607B (zh) 2021-06-08 2021-06-08 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电梯管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7253.XA CN115246607B (zh) 2021-06-08 2021-06-08 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电梯管理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6607A true CN115246607A (zh) 2022-10-28
CN115246607B CN115246607B (zh) 2023-03-14

Family

ID=83697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7253.XA Active CN115246607B (zh) 2021-06-08 2021-06-08 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电梯管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46607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5705A (en) * 1979-12-21 1982-10-26 Inventio Ag Group control for elevators
JP2005200136A (ja) * 2004-01-14 2005-07-2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WO2008043877A1 (en) * 2006-10-12 2008-04-17 Kone Corporation Sign system
JP2013173595A (ja) * 2012-02-24 2013-09-05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到着時間推定装置、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4444651A (zh) * 2013-09-20 2015-03-2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5173930A (zh) * 2015-06-17 2015-12-23 厦门乃尔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电梯系统及其搭乘方法
CN105270937A (zh) * 2014-06-09 2016-01-2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组管理装置
CN106231246A (zh) * 2016-07-21 2016-12-14 重庆大学 电梯轿厢内高清视频采集传输分析装置及工作方法、以及视频采集分析特征点方法
CN108473281A (zh) * 2015-12-22 2018-08-31 奥的斯电梯公司 使用用户装置的电梯服务请求
US20180327214A1 (en) * 2017-05-15 2018-11-15 Otis Elevator Company Destination entry using building floor plan
CN109071156A (zh) * 2016-04-28 2018-12-21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使用路线和轿厢选择方法进行电梯系统的目的地呼叫请求的多模式用户界面
JP2019108189A (ja) * 2017-12-18 2019-07-04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
JP6584031B1 (ja) * 2018-08-01 2019-10-02 三精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CN110950209A (zh) * 2020-02-22 2020-04-03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可监测人员体温和流动的电梯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5705A (en) * 1979-12-21 1982-10-26 Inventio Ag Group control for elevators
JP2005200136A (ja) * 2004-01-14 2005-07-2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WO2008043877A1 (en) * 2006-10-12 2008-04-17 Kone Corporation Sign system
JP2013173595A (ja) * 2012-02-24 2013-09-05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到着時間推定装置、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4444651A (zh) * 2013-09-20 2015-03-2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5270937A (zh) * 2014-06-09 2016-01-2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组管理装置
CN105173930A (zh) * 2015-06-17 2015-12-23 厦门乃尔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电梯系统及其搭乘方法
CN108473281A (zh) * 2015-12-22 2018-08-31 奥的斯电梯公司 使用用户装置的电梯服务请求
CN109071156A (zh) * 2016-04-28 2018-12-21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使用路线和轿厢选择方法进行电梯系统的目的地呼叫请求的多模式用户界面
CN106231246A (zh) * 2016-07-21 2016-12-14 重庆大学 电梯轿厢内高清视频采集传输分析装置及工作方法、以及视频采集分析特征点方法
US20180327214A1 (en) * 2017-05-15 2018-11-15 Otis Elevator Company Destination entry using building floor plan
JP2019108189A (ja) * 2017-12-18 2019-07-04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
JP6584031B1 (ja) * 2018-08-01 2019-10-02 三精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CN110950209A (zh) * 2020-02-22 2020-04-03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可监测人员体温和流动的电梯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方耿华: "超高层机电技术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运用", 《建筑电气》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46607B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2962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画像認識方法及び運行制御方法
CN109071152B (zh) 移动装置状态管理和位置确定
JP5404394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10118797B2 (en) Mobile application based elevator dispatching using tenant identity
US2016010249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in the boarding area and for optimizing usage of the capacity in transport means which comprise at least one locally fixed boarding area
CN109626149B (zh) 侯梯时间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1858794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11040850B2 (en) Seamless elevator call from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
CN110844722B (zh) 基于潜在乘客的邻近度推断的电梯轿厢分配
CN107848732A (zh) 电梯的目的地呼梯登记系统及其方法
US9682843B2 (e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KR20200067053A (ko) 주차공간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7052578A (ja) エレベーター用乗りかご到着時の降車状況予測提示方法及び装置
CN115246607B (zh) 乘梯信息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电梯管理设备
JP2021169376A (ja) 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0208726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11554095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13307112B (zh) 智能楼宇管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087710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上下方向人数検出システム、及び上下方向人数検出方法
CN112141845A (zh) 电梯紧急通话系统及方法
JP2021147187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11099464A (zh) 使用具有过滤的目的地楼层选择的用户装置的电梯服务请求
WO2021260886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WO2022099612A1 (zh) 地铁站进站分流方法
JP6649662B1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群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