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9742A - 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9742A
CN115229742A CN202210766594.1A CN202210766594A CN115229742A CN 115229742 A CN115229742 A CN 115229742A CN 202210766594 A CN202210766594 A CN 202210766594A CN 115229742 A CN115229742 A CN 1152297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roller
air
support devic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65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29742B (zh
Inventor
孔令宝
刘刚
徐琢
王立研
刘贺
洪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65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974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76659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5229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9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9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29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9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HWORKSHOP EQUIPMENT, e.g. FOR MARKING-OUT WORK; STORAGE MEANS FOR WORKSHOPS
    • B25H1/00Work benches; Portable stands o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portable tools or work to be operated on thereby
    • B25H1/06Work benches; Portable stands o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portable tools or work to be operated on thereby of trestle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3/00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 B60B33/0078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wheel brak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3/00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 B60B33/0078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wheel braking mechanism
    • B60B33/0086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wheel braking mechanism acting on rim or side portion of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3/00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 B60B33/0078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wheel braking mechanism
    • B60B33/0094Castors in general; Anti-clogging castor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wheel braking mechanism actuated automat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7/00Systematic disassembly of vehicles for recovery of salvageable components, e.g. for recyc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F16D65/16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 F16D65/18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adapted for drawing members together, e.g. for disc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02Fluid pressure
    • F16D2121/04Fluid pressure acting on a piston-type actuator, e.g. for liquid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6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of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体、移动机构、压力检测单元和制动机构。支撑体设有承载面。移动机构包括底座和多个滚轮,底座连接支撑体,滚轮设置于底座上。压力检测单元设置于承载面上,制动机构用于根据压力检测单元反馈的检测信号控制滚轮的姿态。当待拆解构件设置于支撑体上时,压力检测单元受到来自待拆解构件的压力从而释放检测信号,当检测信号满足预设条件时制动机构限制滚轮的转动,实现支撑装置的自动锁定。拆解结束后,压力检测单元受到的压力减小,检测信号不再满足预设条件,制动机构解除对滚轮的限制,实现支撑装置的自动解锁。上述支撑装置能够在拆解过程中自动锁定并在拆解结束后自动解锁,有助于简化操作、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拆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拆解的过程中,需要对汽车构件进行支撑以便于工作人员拆解汽车构件上的零件。相关技术中,采用多个可移动的支撑装置对汽车构件上的多个位置进行支撑,为保证拆解过程中汽车构件位置固定,需对各支撑装置的位置进行锁定,并在拆解结束后对支撑装置解锁,操作繁琐、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支撑装置,能够在拆解过程中自动锁定并在拆解结束后自动解锁,以简化操作、提高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体,设有承载面;
移动机构,包括底座和多个滚轮;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支撑体,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压力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以及
制动机构,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反馈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滚轮的姿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多个安装件;
多个所述安装件与多个所述滚轮一一对应,所述安装件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滚轮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安装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制动件和驱动件;
制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件,所述制动件活动抵接于所述滚轮;
所述驱动件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制动件转动,以借助所述制动件提供作用于所述滚轮的制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件的中部枢接于所述安装件;
所述驱动件包括缸体和活塞件,所述缸体固设于所述安装件,所述活塞件被配置为能够响应所述缸体内的气体压力沿所述缸体内壁滑动;
所述活塞件在滑动过程中能够靠近并抵接所述制动件的一端,以使所述制动件的另一端能够靠近并抵接所述滚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气压调节组件;
所述气压调节组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的充气泵、储气筒和电磁阀;
所述电磁阀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所述电磁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储气筒的出气口关闭,所述缸体的进气口与外部连通;所述电磁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储气筒的出气口与所述缸体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电磁阀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所述储气筒的出气口与所述缸体的进气口均关闭;
所述电磁阀响应于所述压力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而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三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压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气筒上的泄压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件,以提供作用于所述活塞件的弹性力;
所述弹性力用于驱动所述活塞件远离所述制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调节杆;
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底座借助所述调节杆连接;
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底座中的至少一个活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的减磨件;
所述压力检测单元为薄片式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减磨件与所述承载面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包括下楔块和与所述下楔块可拆卸连接的上楔块;
所述下楔块连接所述底座;
所述承载面形成于所述上楔块背离所述下楔块的一侧。
上述支撑装置至少包括支撑体、移动机构、压力检测单元和制动机构,通过移动机构实现支撑装置在工作场地的移动,以调整支撑装置相对待拆解构件的支撑位置。当待拆解构件设置于支撑体上时,设置于承载面上的压力检测单元受到来自待拆解构件的压力从而释放检测信号,当检测信号满足预设条件时制动机构限制滚轮的转动,从而实现支撑装置的自动锁定。拆解结束后,由于部分零件被拆卸下来,压力检测单元受到的压力减小,检测信号不再满足预设条件,制动机构解除对滚轮的限制,从而实现支撑装置的自动解锁。上述支撑装置能够在拆解过程中自动锁定并在拆解结束后自动解锁,有助于简化操作、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支撑装置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撑装置;
1、支撑体;11、上楔块;111、承载面;12、下楔块;2、移动机构;21、底座;22、滚轮;23、安装件;24、底板;3、压力检测单元;4、制动机构;41、制动件;42、驱动件;421、缸体;422、活塞件;43、防滑件;44、弹性件;5、气压调节组件;51、充气泵;52、储气筒;53、电磁阀;54、电源模块;6、控制器;7、操作面板;8、调节杆;81、夹持面;9、减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支撑装置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10,包括支撑体1、移动机构2、压力检测单元3和制动机构4。支撑体1设有承载面111。移动机构2包括底座21和多个滚轮22,底座21连接支撑体1,滚轮22设置于底座21上。压力检测单元3设置于承载面111上,制动机构4用于根据压力检测单元3反馈的检测信号控制滚轮22的姿态。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至少两个支撑装置10对待拆解构件(图中未示出)进行支撑。为确保支撑效果,需要根据待拆解构件的重心选取支撑位置。在将待拆解构件设置于支撑体1上之前,由多个操作人员抬起待拆解构件或者通过天车将待拆解构件吊装起来,此时设置于承载面111上的压力检测单元3未受到压力,因此可通过移动机构2改变支撑装置10在工作场地的位置,以调整支撑装置10相对待拆解构件的支撑位置。
当待拆解构件设置于支撑体1上时,压力检测单元3受到来自待拆解构件的压力从而释放检测信号,当检测信号满足预设条件时制动机构4限制滚轮22的转动,从而实现支撑装置10的自动锁定。拆解结束后,由于部分零件被拆卸下来,压力检测单元3受到的压力减小,检测信号不再满足预设条件,制动机构4解除对滚轮22的限制,从而实现支撑装置10的自动解锁。上述支撑装置10能够在拆解过程中自动锁定并在拆解结束后自动解锁,有助于简化操作、提高效率。拆解后的主体部分还可随支撑装置10在工作场地移动,便于零件的运输和存放。
需要说明的是,压力检测单元3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类型与压力检测单元3的类型相关,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信号可以为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预设条件根据检测信号的类型设置,使检测信号满足预设条件代表承载面111受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值即可,预设压力值根据所采用支撑装置10的数量、待拆解构件的重量以及拆解后的主体部分的重量设定。如此,在需拆卸的零件从主体部分拆卸下来之前,承载面111受到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值,制动机构4限制滚轮22的转动,保证拆解过程中构件的位置固定。在需拆卸的零件从主体部分拆卸下来之后,承载面111受到的压力小于等于预设压力值,制动机构4解除对滚轮22的限制,支撑装置10可用于下一次拆解工作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机构2还包括多个安装件23,多个安装件23与多个滚轮22一一对应,安装件23连接于底座21,滚轮22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安装件23。具体地,安装件23与滚轮22的数量相等、位置对应,滚轮22借助安装件23设置于底座21上以带动底座21和支撑体1在工作场地移动。如此,通过安装件23间接连接底座21和滚轮22,便于滚轮22的检修与更换。
图3示出了图1中A处的局部剖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制动机构4包括制动件41和驱动件42。制动件41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件23,制动件41活动抵接于滚轮22,驱动件42被配置为能够驱动制动件41转动,以借助制动件41提供作用于滚轮22的制动力。当压力检测单元3的检测信号满足预设条件时,制动件41在驱动件42的驱动下转动并抵接于滚轮22,制动件41与滚轮22间的产生压力,当滚轮22和制动件41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滚轮22和制动件41之间具有阻碍该两者相对运动趋势的静摩擦力,从而使得制动机构4限制滚轮22的转动。当压力检测单元3的检测信号不满足预设条件时,驱动件42不再向制动件41施力,制动件41与滚轮22间的压力消失,滚轮22能够相对制动件41运动,从而使得制动机构4解除对滚轮22的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移动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制动件41朝向滚轮22的一侧的防滑件43。当制动件41在驱动件42的作用下抵接于滚轮22时,防滑件43能够增大滚轮22与制动件41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大滚轮22与制动件41之间的静摩擦力,以提高制动机构4对滚轮22的制动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动件41的中部枢接于安装件23。驱动件42包括缸体421和活塞件422,缸体421固设于安装件23,活塞件422被配置为能够响应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沿缸体421内壁滑动。活塞件422在滑动过程中能够靠近并抵接制动件41的一端,以使制动件41的另一端能够靠近并抵接滚轮22。具体地,当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增大时,活塞件422朝靠近缸体421开口的方向滑动并抵接于制动件41的一端,从而使制动件41的另一端抵接于滚轮22。可以理解,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越大,制动件41的另一端对滚轮22的压力越大,制动件41与滚轮22间的静摩擦力越大,制动效果越好。当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减小时,制动件41的另一端对滚轮22的压力逐渐减小直至两者之间无压力作用,制动机构4解除对滚轮22的限制。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到图示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和图4,支撑装置10还包括气压调节组件5。气压调节组件5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的充气泵51、储气筒52和电磁阀53。电磁阀53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电磁阀53处于第一状态,储气筒52的出气口关闭,缸体421的进气口与外部连通。电磁阀53处于第二状态,储气筒52的出气口与缸体421的进气口连通。电磁阀53处于第三状态,储气筒52的出气口与缸体421的进气口均关闭。电磁阀53响应于压力检测单元3的检测信号而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具体地,充气泵51用于将空气泵送至储气筒52中储存,当需要对滚轮22进行制动时,储气筒52中的空气能够经过电磁阀53进入缸体421中。电磁阀53为三位三通电磁阀,三位指的是三位三通电磁阀的开、保持、关三种状态,三通指的是气源口P、工作口A、排气口O。三位三通电磁阀包括两个线圈、阀体以及阀芯。
具体到图示的实施例中,气源口P与储气筒52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通,工作口A通过管路与缸体421的进气口连通,排气口O与外部大气连通。第一状态为关状态,其中一个线圈得电,阀芯向一侧移动堵住气源口P,工作口A和排气口O连通,使缸体421的进气口与外部连通。此时充气泵51向储气筒52中充气,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与外部大气压力相等,制动件41与滚轮22间无压力。第二状态为开状态,另一个线圈得电,阀芯向另一侧移动堵住排气口O,工作口A和气源口P连通,使储气筒52的出气口与缸体421的进气口连通。此时储气筒52向缸体421中充气,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逐渐增大,使制动件41的另一端靠近并抵接于滚轮22,且制动件41与滚轮22之间的压力随气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第三状态为保持状态,两个线圈均不得电,阀芯处于中间位置封闭工作口A,使得储气筒52的出气口与缸体421的进气口均关闭。此时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保持不变且大于气体压力,制动机构4持续对滚轮22制动。
电磁阀53响应于压力检测单元3的检测信号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之间切换具体过程如下:当压力检测单元3的检测信号不满足预设条件时,电磁阀53处于第一状态,制动件41与滚轮22间无压力。当压力检测单元3的检测信号满足预设条件时,电磁阀53首先切换至第二状态,使制动件41与滚轮22间的压力随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同步增大。当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增大至足够保证制动效果时,电磁阀53切换至第三状态,使制动件41与滚轮22间的压力与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均保持不变。可选地,缸体421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电磁阀53响应于气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三状态。
特别说明,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储气筒52向缸体421内充气,缸体421内的气体分子数量增大使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增大。如此,气体压力的调节范围大,从而有助于保证制动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制动机构4也可采用封闭式气缸,气体受热膨胀从而增大气体压力,气体压力的调节范围相对较小,但有助于使支撑装置10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压调节组件5还包括设置于储气筒52上的泄压阀(图中未示出)。当储气筒52内的气体压力超过泄压阀设定压力时,即自动开启泄压,保证储气筒52和管路内气体压力在设定压力之下,从而保护储气筒52和管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4,气压调节组件5还包括电源模块54,电源模块54用于为充气泵51供电。具体地,移动机构2还包括与底座21连接的底板24,电源模块54和充气泵51均设置于底板24上。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气压调节组件5包括多个电磁阀53和多个储气筒52,储气筒52和电磁阀53的数量与滚轮22的数量相等,充气泵51的出气口经过分支管路连接至各储气筒52的进气口。如此,通过多个电磁阀53分别控制各制动件41对各滚轮22的制动,在个别电磁阀53失效时,支撑装置10仍能够在正常工作的电磁阀53的作用下正常自动锁定,从而保证了支撑装置10自锁的可靠性。具体到其他实施例中,气压调节组件5仅包括一个电磁阀53和一个储气筒52,电磁阀53的工作口A经过分支管路连接至各缸体421的进气口,有助于使支撑装置10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制动机构4还包括弹性件44,弹性件44的两端分别连接缸体421和活塞件422,以提供作用于活塞件422的弹性力,弹性力用于驱动活塞件422远离制动件41。当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增大时,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克服大气压力以及弹性件44的弹力,使活塞件422朝靠近缸体421开口的方向滑动。当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减小时,活塞件422在大气压力以及弹性件44的弹力的作用下朝远离缸体421开口的方向滑动。如此,有助于加快活塞件422的滑动速度,使支撑装置10在拆解结束后快速自动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支撑装置10还包括控制器6,压力检测单元3电性连接控制器6,控制器6电性连接电磁阀53,控制器6根据压力检测单元3的检测信号控制电磁阀53的动作,从而实现电磁阀53在不同状态间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还包括操作面板7,压力检测单元3电性连接操作面板7,操作面板7对压力检测单元3的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显示承载面111受到的压力。操作面板7电性连接控制器6,操作人员可向操作面板7输入预设压力值,操作面板7将预设压力值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与压力检测单元3的检测信号同类型的信号,并将转化后的信号输送至控制器6内,控制器6根据控制策略控制电磁阀53的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1和图2,支撑装置10还包括调节杆8,支撑体1和底座21借助调节杆8连接。调节杆8与支撑体1和底座21中的至少一个活动连接。如此,可以调节支撑体1相对底座21的高度,提高了支撑装置10的通用性。可选地,活动连接可以为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调节杆8即可实现高度调节。进一步地,调节杆8的径向两侧设有两个相互背离的夹持面81,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扳手对调节杆8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还包括设置于承载面111上的减磨件9。压力检测单元3为薄片式压力传感器,压力检测单元3设置于减磨件9与承载面111之间。减磨件9一方面能够减少支撑装置10与构件的摩擦,避免构件表面磨损。另一方面,减磨件9还避免了构件与压力检测单元3直接接触,保证受力均匀的同时有助于保护压力检测单元3不受碰撞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1包括下楔块12和与下楔块12可拆卸连接的上楔块11。下楔块12连接底座21,承载面111形成于上楔块11背离下楔块12的一侧。如此,可根据构件的形状更换上楔块11从而选择适合的承载面111对构件进行支撑。例如,若构件的支撑面为平面,可选择承载面111为平面的上楔块11。若构件的主体部分为轴、杆类零件,可选择承载面111为V形面的上楔块11。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10包括支撑体1、移动机构2、压力检测单元3、制动机构4、气压调节组件5、控制器6、操作面板7、调节杆8和减磨件9。支撑体1用于支撑构件,移动机构2用于实现支撑装置10在工作场地的移动。压力检测单元3用于检测承载面111受到的压力,制动机构4用于根据压力检测单元3反馈的检测信号控制滚轮22的姿态,从而实现支撑装置10的自动锁定和自动解锁。气压调节组件5用于调节缸体421内的气体压力从而调节制动件41与滚轮22之间的压力。控制器6用于根据压力检测单元3的检测信号控制电磁阀53的动作,操作面板7用于实现承载面111所受压力的显示以及预设压力值的输入。调节杆8用于调节支撑体1相对底座21的高度,减磨件9用于减少支撑装置10用于保护构件和压力检测单元3。上述支撑装置10能够在拆解过程中自动锁定并在拆解结束后自动解锁,有助于简化操作、提高效率。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体,设有承载面;
移动机构,包括底座和多个滚轮;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支撑体,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压力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以及
制动机构,用于根据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反馈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滚轮的姿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多个安装件;
多个所述安装件与多个所述滚轮一一对应,所述安装件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滚轮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安装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制动件和驱动件;
制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安装件,所述制动件活动抵接于所述滚轮;
所述驱动件被配置为能够驱动所述制动件转动,以借助所述制动件提供作用于所述滚轮的制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件的中部枢接于所述安装件;
所述驱动件包括缸体和活塞件,所述缸体固设于所述安装件,所述活塞件被配置为能够响应所述缸体内的气体压力沿所述缸体内壁滑动;
所述活塞件在滑动过程中能够靠近并抵接所述制动件的一端,以使所述制动件的另一端能够靠近并抵接所述滚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气压调节组件;
所述气压调节组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相连的充气泵、储气筒和电磁阀;
所述电磁阀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所述电磁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储气筒的出气口关闭,所述缸体的进气口与外部连通;所述电磁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储气筒的出气口与所述缸体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电磁阀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所述储气筒的出气口与所述缸体的进气口均关闭;
所述电磁阀响应于所述压力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而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状态和所述第三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气筒上的泄压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件,以提供作用于所述活塞件的弹性力;
所述弹性力用于驱动所述活塞件远离所述制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调节杆;
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底座借助所述调节杆连接;
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底座中的至少一个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上的减磨件;
所述压力检测单元为薄片式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减磨件与所述承载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下楔块和与所述下楔块可拆卸连接的上楔块;
所述下楔块连接所述底座;
所述承载面形成于所述上楔块背离所述下楔块的一侧。
CN202210766594.1A 2022-07-01 支撑装置 Active CN115229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6594.1A CN115229742B (zh) 2022-07-01 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6594.1A CN115229742B (zh) 2022-07-01 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9742A true CN115229742A (zh) 2022-10-25
CN115229742B CN115229742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5541A (zh) * 2017-01-25 2017-05-10 金华市精工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工具车及控制方法
CN210361203U (zh) * 2019-07-29 2020-04-21 中建欣立建设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变形监测装置
CN211902211U (zh) * 2020-03-20 2020-11-10 成都耶华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便携式x射线探伤机的升降支架
CN214789953U (zh) * 2021-03-05 2021-11-19 重庆智惠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投影仪角度的电子白板一体机
CN215608714U (zh) * 2021-07-15 2022-01-25 南京市第二医院 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5541A (zh) * 2017-01-25 2017-05-10 金华市精工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工具车及控制方法
CN210361203U (zh) * 2019-07-29 2020-04-21 中建欣立建设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变形监测装置
CN211902211U (zh) * 2020-03-20 2020-11-10 成都耶华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便携式x射线探伤机的升降支架
CN214789953U (zh) * 2021-03-05 2021-11-19 重庆智惠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投影仪角度的电子白板一体机
CN215608714U (zh) * 2021-07-15 2022-01-25 南京市第二医院 一种神经介入高压持续灌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52120B2 (en) Multipurpose modular lift platform
US8387235B2 (en) Apparatus for the disassembly and 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motor components
CN1164474C (zh) 电梯驱动机构的圆盘式制动器
SE1050376A1 (sv) Slagkross med horisontell axel
WO2008057116A1 (en) Elevator braking device
CN115229742A (zh) 支撑装置
WO1999037442A1 (fr) Meuleuse-presseuse
EP1760033B1 (en) Control system for a load handling apparatus
EP2161235B1 (en) Lift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lifting wheels of vehicles and the like, for wheel balancing and tire removing machines
CN115229742B (zh) 支撑装置
EP1677028A1 (en) Balancer mechanism for rotating shaft
US20110001102A1 (en) Band brake
CN104724094A (zh) 用于在气动的制动系统中控制制动缸的压力加载的制动装置
US5651541A (en) Magnetic sheet separator construction
JP2001090707A (ja) 自動車整備用リフトの油圧同調装置
CN106763323B (zh) 多回路三角制动器构造型式的以电磁方式松开的弹簧压力制动器
KR102330977B1 (ko) 수동조작이 용이한 공압용 전동 레귤레이터
KR102214527B1 (ko) 엘리베이터용 가이드레일의 클램핑 장치
JP2001089086A (ja) 自動車整備用リフトの油圧同調装置
KR100418291B1 (ko) 차량용 도어 누르기장치
JP2007523026A (ja) 円筒体を取り扱う装置
JP4032911B2 (ja) リニアモータ駆動式工作機械の主軸ヘッド落下防止装置
JP6840614B2 (ja) 軌道走行式機械の制動装置
CN214093266U (zh) 一种多回转型电动阀门快速转换装置
KR100418295B1 (ko) 차량용 도어 누르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