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1808A - 瞳距测量方法、近眼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瞳距测量方法、近眼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1808A
CN115211808A CN202210623181.8A CN202210623181A CN115211808A CN 115211808 A CN115211808 A CN 115211808A CN 202210623181 A CN202210623181 A CN 202210623181A CN 115211808 A CN115211808 A CN 115211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enter
aperture
diaphragm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231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飞
张波
岳小龙
吕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jing Xi'a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jing Xi'a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jing Xi'a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ejing Xi'a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231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118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11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18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1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measuring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or diameter of pupils
    • A61B3/111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measuring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or diameter of pupils for measuring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光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瞳距测量方法、近眼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公开在观测镜头上设置孔径光阑;在显示屏的一侧设置视场光阑;通过对孔径光阑、观测镜头、视场光阑和显示屏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移动,以使显示屏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光束经视场光阑、观测镜头和孔径光阑进入到人眼中,同时对其移动还能够使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图像的中心相匹配,当用户看到图像及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图像的中心相匹配时,测量当前孔径光阑的中心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以得出用户的瞳距,这样将该瞳距测量方法应用于近眼显示领域时,用户可以先测得自己的瞳距,然后再调节近眼显示系统的瞳距,从而利于缓解疲劳,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瞳距测量方法、近眼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光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瞳距测量方法、近眼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眼显示设备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但其中人员长时间佩戴导致的眩晕感和不适感使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之一,目前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使由于人眼的瞳距与目镜光轴以及视频源的瞳距不一致导致的。目前的瞳距测量是使用瞳距卡尺或瞳距仪测量。瞳距卡尺主要是操作者判断人眼瞳距,用卡尺测量。瞳距仪通过拍摄人眼瞳孔反光,读取数字来确认人眼瞳距。两者都是独立的测量设备,近眼显示设备上的瞳距只能作为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瞳距测量方法、近眼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用户使用近眼显示设备时,由于近眼显示设备的瞳距与人眼实际瞳距的误差导致疲劳,从而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瞳距测量方法,其包括:
将孔径光阑、观测镜头、视场光阑和显示屏沿所述观测镜头的光轴方向布设;
当显示屏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光经视场光阑、观测镜头和孔径光阑被用户单眼观察到,且所述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所述图像的中心相匹配时,测量当前位置的所述孔径光阑的中心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以得出所述用户的瞳距。
可选地,所述的瞳距测量方法还包括:调节所述孔径光阑的光束口径大小,和/或调节所述视场光阑的成像范围大小。
可选地,所述的瞳距测量方法还包括:调节所述孔径光阑的中心、所述视场光阑的中心、所述显示屏的中心使其共同位于所述观测镜头的光轴上。
可选地,所述的瞳距测量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孔径光阑、所述观测镜头、所述视场光阑和所述显示屏同步运动,使得所述孔径光阑与用户单眼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显示屏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光经所述视场光阑、所述观测镜头和所述孔径光阑被用户单眼观察到,且所述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所述图像的中心相匹配,包括:
用户的左眼通过一所述孔径光阑观察到一所述显示屏上的图像,且用户的左眼的观察中心与其对应观察的一所述显示屏上的图像的中心相匹配;
用户的右眼通过另一所述孔径光阑观察到另一所述显示屏上的图像,且用户的右眼的观察中心与其对应观察的另一所述显示屏上的图像的中心相匹配。
可选地,所述测量当前位置的所述孔径光阑的中心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以得出所述用户的瞳距,包括:
测量所述用户的左眼对应的一所述孔径光阑当前的中心与所述用户的右眼对应的另一所述孔径光阑当前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将两个所述孔径光阑当前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确定为所述用户的瞳距。
可选地,将所述视场光阑配置为电子光阑或/和物理光阑。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近眼显示系统,其包括:
观测镜头,所述观测镜头设置有孔径光阑;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显示侧设置有视场光阑,所述视场光阑位于所述观测镜头和所述显示屏之间;
测量模块,所述测量模块被配置为当显示屏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光经视场光阑、观测镜头和孔径光阑被用户单眼观察到,且所述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所述图像的中心相匹配时,测量当前所述孔径光阑的中心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以得出所述用户的瞳距。
可选地,所述孔径光阑包括具有固定口径的插片式光阑或/和口径可调的可调光阑。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提供的瞳距测量方法、近眼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本公开主要应用于近视显示领域,在观测镜头一侧设置孔径光阑,以限制出光大小,利于人眼聚焦,避免眼球移动;在显示屏的一侧设置视场光阑以限制人眼经视场光阑看到的显示屏上的图像范围,这样人眼只能通过孔径光阑看到视场光阑所限制的范围内的图像,图像在人眼球上呈现的反光点是视轴所在;通过对孔径光阑、观测镜头、视场光阑和显示屏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移动调节,以便于显示屏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光束经视场光阑、观测镜头和孔径光阑进入到人眼中,以便于用户看到图像,同时对其移动还能够使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图像的中心相匹配,当用户看到图像及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图像的中心相匹配时,测量当前孔径光阑的中心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以得出用户的瞳距,这样将该瞳距测量方法应用于近眼显示领域时,用户可以先测得自己的瞳距,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瞳距调节近眼显示系统的瞳距,从而利于缓解疲劳,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瞳距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瞳距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测瞳距时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圆形通光孔的插片式光阑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椭圆形通光孔的插片式光阑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方形通光孔的插片式光阑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光阑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采用物理光阑测瞳距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采用电子光阑测瞳距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近眼显示系统测瞳距时的标尺放大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0、孔径光阑;20、观测镜头;30、视场光阑;40、显示屏;50、标尺;60、人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公开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瞳距测量方法,其主要应用于近眼显示领域,例如:VR近眼显示系统或者AR近眼显示系统;在应用于VR近眼显示系统时,当用户快速获取自己的瞳距时,可以配合调整视频源VR图像的瞳距信息,当视频源的瞳距信息与人眼瞳距信息一致时,可以有效的解决人员长时间佩戴的眩晕问题,可提高VR相关设备在消费者中的适应性。当然该瞳距测量方法不仅局限于近眼显示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领域。
参见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瞳距测量方法包括:
步骤S101、将孔径光阑10、观测镜头20、视场光阑30和显示屏40沿观测镜头的光轴方向布设。
具体的,将孔径光阑10、观测镜头20、视场光阑30和显示屏40沿观测镜头20的光轴方向依次布设后,显示屏40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光能够依次经视场光阑、观测镜头20和孔径光阑10入射到用户的眼睛中。
孔径光阑10主要用于限制光线口径,孔径光阑设置于观测镜头上,示例性的,孔径光阑设置在观测镜头20的目镜侧,而孔径光阑10与目镜的最后一片镜片之间的距离越小,对于瞳距的测量精度越高,目镜的最后一片镜片指的是目镜离用户的眼睛距离最近的一片镜片,可选地,孔径光阑10限定的通光孔径在水平方向上能够限定的最小距离≤1mm,通光孔径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视场光阑30主要用于限制显示屏40的视场范围,将视场光阑30设置在显示屏40的显示侧,视场光阑30限制的视场越小,瞳距测量受眼点距的影响也就越小,也就是受出瞳距离的影响就越小,瞳距测量值就越准确。孔径光阑10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固定的通光孔径的插片式光阑或/或通光孔径可调的可调光阑,只要能起到限制光线口径的装置都可以作为孔径光阑,参见图4、图5和图6所示,分别示出了具有圆形通光孔的插片式光阑、具有椭圆形通光孔的插片式光阑和具有方形通光孔的插片式光阑;参见图7,其示出了通光孔径可调的可调光阑。视场光阑30包括但不仅限于电子光阑或/和物理光阑,只要能起到限制显示屏40视场的装置即可。参见图8,其示出了采用物理光阑测瞳距时的状态,而图9示出了采用电子光阑测瞳距时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方案中,孔径光阑还可以设置于观测镜头的离用户的眼睛距离最远的一侧(非目镜侧),采用这种方式时,观测镜头20、孔径光阑10、视场光阑30和显示屏40沿观测镜头20的光轴方向依次布置。或者,孔径光阑设置于观测镜头的内部,即孔径光阑内置于观测镜头中,采用这种内置的方式时可以采用本身具有孔径光阑的观测镜头,这种情况下,将观测镜头20、视场光阑30和显示屏40沿观测镜头20的光轴方向依次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一个孔径光阑10、一个观测镜头20、一个视场光阑30和一个显示屏40被配置成一测量组,该瞳距测量方法采用两个测量组,用户的两只眼睛分别通过两个测量组的孔径光阑10观察各自对应的显示屏40显示的图像。
步骤S102、当显示屏40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光经视场光阑30、观测镜头20和孔径光阑10被用户单眼观察到,且所述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所述图像的中心相匹配时,测量当前位置的所述孔径光阑10的中心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以得出所述用户的瞳距。
通过调整目镜的水平方向位置,使人的双眼能同时看到图像,此时,两个孔径光阑10中心点的间距即为使用人眼的瞳距数据,通过采用标尺50以测量人眼瞳距,两个孔径光阑10均与标尺存在的对应关系,通过测量两个孔径光阑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以得到人眼60的瞳距。
孔径光阑10设置在观测镜头上靠近人眼的位置,其通光区域的中心与观测镜头的光学中心统一,视场光阑30设置在显示屏40的一侧,限制输出图像的视场范围,使输出的图像仅为屏幕中心的图案,这样通过视场光阑30限制限显示屏40的视场范围,这样用户只能看到视场光阑30限制的范围内的图像;显示屏40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光被用户单眼观察到,即用户的单只眼睛能够看到图像;由于孔径光阑10限制了出光大小,再配合视场光阑30,这样用户只能从孔径光阑10处观察到视场光阑30限制范围内的图像,从而有利于确定用户的瞳孔的位置,而瞳孔位于眼睛的中心处,即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可以认为是图像在瞳孔上呈现的反光点位于人眼的视轴上;当用户对孔径光阑10、观测镜头20、视场光阑30和显示屏40的空间位置进行调节后,用户感知自己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图像的中心相匹配,也就是说,用户感知当前眼睛通过孔径光阑10看到的是图像的中心,即用户感知自己的眼睛的观察中心基本位于观测镜头20的光轴上,此时,用户的瞳孔的中心与孔径光阑10的中心基本共轴,孔径光阑10的中心和图像的中心位于观测镜头20的光轴上,这样测量当前位置的孔径光阑10的中心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间接得出用户的瞳距。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也可以说是图像在角膜上的反应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显示屏40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光依次经视场光阑30、观测镜头20和孔径光阑10被用户单眼观察到,且所述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所述图像的中心相匹配时,测量当前位置的所述孔径光阑10的中心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以得出所述用户的瞳距。参考点与孔径光阑10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平行于用户的左眼的内角点、右眼的内角点之间的连线,用户的左眼的内角点、右眼的内角点之间的连线的中点与参考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参考点与孔径光阑10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且参考点位于孔径光阑10的通光孔所在的平面上;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当用户的两只眼睛分别通过两个测量组中的孔径光阑10观察各自对应的显示屏40显示的图像,且用户的两只眼睛的观察中心分别与对应的图像的中心相匹配时,测量当前位置的两个孔径光阑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便可得出用户的瞳距,即当前位置的两个孔径光阑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用户的瞳距;而其中一个当前位置的孔径光阑10的中心作为参考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瞳距测量方法,在观测镜头20一侧设置孔径光阑10,以限制出光大小,利于人眼聚焦,避免眼球移动;在显示屏40的一侧设置视场光阑以限制人眼经视场光阑30看到的显示屏40上的图像范围,这样人眼只能通过孔径光阑10看到视场光阑30所限制的范围内的图像,图像在人眼球上呈现的反光点是视轴所在;通过对孔径光阑10、观测镜头20、视场光阑30和显示屏40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移动调节,以便于显示屏40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光束依次经视场光阑30、观测镜头20和孔径光阑10进入到人眼中,以便于用户看到图像,同时对其移动还能够使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图像的中心相匹配,当用户看到图像及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图像的中心相匹配时,测量当前孔径光阑10的中心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以得出用户的瞳距,这样将该瞳距测量方法应用于近眼显示领域时,用户可以先测得自己的瞳距,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瞳距调节近眼显示系统的瞳距,从而利于缓解疲劳,提高用户体验。测量瞳距时选用的测量工作可以为常用标尺,也可以是数显标尺。
为便于理解,下面以一具体实例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瞳距测量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瞳距测量方法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步骤S201、将孔径光阑10、观测镜头20、视场光阑30和显示屏40沿观测镜头20的光轴方向布设。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的内容与前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S101的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02、调节孔径光阑10的中心、视场光阑30的中心、显示屏40的中心使其共同位于观测镜头20的光轴上,这样设置利于通过测量孔径光阑10的中心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来间接得出人眼瞳距。
将孔径光阑10安装于观测镜头20的目镜侧后,并保证孔径光阑10的中心与观测镜头20的中心同轴,这样即实现孔径光阑10的中心位于观测镜头20的光轴上,孔径光阑10与观测镜头20保持相对固定;而视场光阑30安装于显示屏40的显示侧时,就保证视场光阑30的中心与显示屏40的中心同轴,视场光阑30与显示屏40保持相对固定,同时使显示屏40的中心位于观测镜头20的光轴上,这样在孔径光阑10、视场光阑30、显示屏40、观测镜头20同步运动时,有利于保证测量人眼瞳距的精度。
步骤S203、调节孔径光阑10的光束口径大小,和/或调节视场光阑30的成像范围大小。通过调节孔径光阑10的通光口径大小,以及调节视场光阑30的成像范围的大小,有利于提高测量人眼瞳距的精度。当孔径光阑10选用插片式光阑时,选用设定的口径,口径越小超好。而选用可调光阑时,将可调光阑的通光孔径调节至最小。对于视场光阑的调节,采用物理光阑时,可以将其调至最小,而先用电子光阑时,电子光阑在显示屏40上,其对所显示的图像进行处理,仅显示较小视场内的图像。
步骤S204、将孔径光阑10、观测镜头20、视场光阑30和显示屏40同步运动,使得孔径光阑10与用户单眼位置相对应。用户的左眼通过一孔径光阑10观察到一显示屏40上的图像,且用户的左眼的观察中心与其对应观察的一显示屏40上的图像的中心相匹配;用户的右眼通过另一孔径光阑10观察到另一显示屏40上的图像,且用户的右眼的观察中心与其对应观察的另一显示屏40上的图像的中心相匹配。
在孔径光阑10的中心、视场光阑30的中心、显示屏40的中心使共同位于观测镜头20的光轴的情况下,使孔径光阑10、观测镜头20、视场光阑30和显示屏40同步运动,使孔径光阑10与用户的眼睛位置相对应,也即调节用户的两只眼睛分别与对应的测量组的孔径光阑10的位置,例如:先将其中一只眼睛闭上,调节另一只睁开的眼睛与对应的孔径光阑10的位置,当用户感知当前睁开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其对应观察的一显示屏40上的图像的中心相匹配时,即完成一个测量组的水平移动;然后将之前闭上的眼睛睁开,另一只眼睛闭上,并调节当前睁开的眼睛与对应的孔径光阑10的位置,当用户感知当前睁开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其对应观察的另一显示屏40上的图像的中心相匹配时,即完成另一测量组的水平移动。
步骤S205、测量用户的左眼对应的一孔径光阑10当前的中心与用户的右眼对应的另一孔径光阑10当前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将两个孔径光阑10当前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确定为用户的瞳距。在对两个测量组的两个孔径光阑10都进行调节后,当前位置的两个孔径光阑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用户的两个瞳孔之间的距离,即用户的瞳距。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2和步骤S203之间的顺序可以调换,即先调节孔径光阑10的光束口径大小,和/或调节视场光阑30的成像范围大小;然后再调节孔径光阑10的中心、视场光阑30的中心、显示屏40的中心使其共同位于观测镜头20的光轴上。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近眼显示系统,VR近眼显示系统或者AR近眼显示系统,近眼显示系统其包括:观测镜头20、显示屏40和测量模块;观测镜头20上设置有孔径光阑10;显示屏40的显示侧设置有视场光阑30,视场光阑30位于观测镜头20和显示屏40之间;孔径光阑10的中心、视场光阑30的中心、显示屏40的中心共同位于观测镜头20的光轴上,且孔径光阑10、观测镜头20、视场光阑30、显示屏40能够保持同步运动,即调整观测镜头20时,孔径光阑10、视场光阑30、显示屏40与观测镜头20一起运动,这样保证了孔径光阑10的中心、视场光阑30的中心、显示屏40的中心一直位于观测镜头20的光轴上。测量模块被配置为当显示屏40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光依次经视场光阑30、观测镜头20和孔径光阑10被用户单眼观察到,且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图像的中心相匹配时,测量当前孔径光阑10的中心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以得出用户的瞳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观测镜头20的目镜侧设置有孔径光阑1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其它实施方案中,孔径光阑还可以设置于观测镜头的离用户的眼睛距离最远的一侧(非目镜侧),或者,孔径光阑设置于观测镜头的内部。
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公开的近眼显示系统,通过添加视场光阑30,用于限制人眼在不同眼点距离时看到图像的范围;同时使用孔径光阑10,限制人眼能看到的图像的位置。通过孔径光阑10、视场光阑30两者配合可以很好的限制人双眼能看到的图像的位置,以此来确定近眼显示系统的目镜的瞳位置,标尺与孔径光阑10存在固定的数值关系,即当人员通过近眼显示系统测瞳距时,标尺可以同时显示人眼瞳距数值,从而实现人眼光瞳和近眼显示系统的光瞳匹配,通过测量近眼显示系统的瞳距值来确定人眼瞳距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孔径光阑10包括具有固定口径的插片式光阑或/和口径可调的可调光阑。视场光阑30包括但电子光阑或/和物理光阑。测量模块为标尺,标尺实时地表征左右两只眼睛各自对应的孔径光阑10的中心之间在水平方向的距离。当两只眼睛的观察中心分别与图像的中心相匹配时,标尺显示的数值即为用户的瞳距。视场光阑30设置在显示屏40上,其作用主要是控制视场大小,以保证人眼在不同眼点距离时都能得到准确的测量值,采用电子光阑时,电子光阑的中心则需要保证与观测镜头20中心、孔径光阑10中心一致;采用物理光阑时,既在显示屏40上增加一个物理光阑。视场光阑30的中心,与显示屏40中心、镜头中心和孔径光阑10的中心保持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标尺采用数显标尺时,数显标尺的数据发送给近眼显示系统的控制器,控制器将用户的瞳距数据发送给语音播报装置,通过语音播报装置进行语音播报。
参见图3和图10所示,利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近眼显示系统实现瞳距测量方法为:
步骤S301、打开近眼显示系统,从而启动近眼显示系统的显示屏40。当近眼显示系统还设置有视度调节装置时,同时进行视度调节,以保证人眼能清晰看到图像。
步骤S302、设置视场光阑30。当视场光阑30采用物理光阑时,将物理光阑放置在显示屏40幕前。当视场光阑30使用电子光阑,则可通过近眼显示系统的菜单选择将电子光阑施加在显示屏40上。
步骤S303、设置孔径光阑10。当孔径光阑10选用插片式光阑时,则将插片式光阑插入近眼显示系统上预设的槽中。当孔径光阑10选用可调光阑时,则将可调光阑的孔径缩至最小。
步骤S304、用户佩戴近眼显示系统,闭上其中一只眼睛,调整睁开眼睛对应的观测镜头20的位置,使该只眼睛可以看到图像,并处于人眼观察的中心。
步骤S305、对另一只眼睛对应的观测镜头20的位置做位置调整,使该只眼睛可以看到图像,并处于人眼观察的中心。
步骤S306、读取标尺显示的数值,即得到用户的瞳距。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瞳距测量方法能够在近眼显示系统上快速测出人眼瞳距,实现快速测出瞳距数值,可以根据测出人眼瞳距值来设置目镜的瞳距以及视频源的瞳距,使人眼、观测镜头20的光轴、显示屏40的中心、以及视频源中心(即图像的中心)统一在一条直线上,使人眼观看图像清晰,可以减少人员在长时间配搭产生的眩晕感。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瞳距测量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拭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瞳距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孔径光阑、观测镜头、视场光阑和显示屏沿所述观测镜头的光轴方向布设;
当显示屏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光经所述视场光阑、所述观测镜头和所述孔径光阑被用户单眼观察到,且所述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所述图像的中心相匹配时,测量当前位置的所述孔径光阑的中心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以得出所述用户的瞳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瞳距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所述孔径光阑的光束口径大小,和/或调节所述视场光阑的成像范围大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瞳距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所述孔径光阑的中心、所述视场光阑的中心、所述显示屏的中心使其共同位于所述观测镜头的光轴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瞳距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孔径光阑、所述观测镜头、所述视场光阑和所述显示屏同步运动,使得所述孔径光阑与用户单眼位置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瞳距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光经所述视场光阑、所述观测镜头和所述孔径光阑被用户单眼观察到,且所述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所述图像的中心相匹配,包括:
用户的左眼通过一所述孔径光阑观察到一所述显示屏上的图像,且用户的左眼的观察中心与其对应观察的一所述显示屏上的图像的中心相匹配;
用户的右眼通过另一所述孔径光阑观察到另一所述显示屏上的图像,且用户的右眼的观察中心与其对应观察的另一所述显示屏上的图像的中心相匹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瞳距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当前位置的所述孔径光阑的中心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以得出所述用户的瞳距,包括:
测量所述用户的左眼对应的一所述孔径光阑当前的中心与所述用户的右眼对应的另一所述孔径光阑当前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将两个所述孔径光阑当前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确定为所述用户的瞳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瞳距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视场光阑配置为电子光阑或/和物理光阑。
8.一种近眼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观测镜头,所述观测镜头设置有孔径光阑;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显示侧设置有视场光阑,所述视场光阑位于所述观测镜头和所述显示屏之间;
测量模块,所述测量模块被配置为当显示屏显示的图像发出的光经视场光阑、观测镜头和孔径光阑被用户单眼观察到,且所述用户的眼睛的观察中心与所述图像的中心相匹配时,测量当前所述孔径光阑的中心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以得出所述用户的瞳距。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近眼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径光阑包括具有固定口径的插片式光阑或/和口径可调的可调光阑。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623181.8A 2022-06-02 2022-06-02 瞳距测量方法、近眼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2118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3181.8A CN115211808A (zh) 2022-06-02 2022-06-02 瞳距测量方法、近眼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23181.8A CN115211808A (zh) 2022-06-02 2022-06-02 瞳距测量方法、近眼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1808A true CN115211808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07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23181.8A Pending CN115211808A (zh) 2022-06-02 2022-06-02 瞳距测量方法、近眼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1180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91843B (zh) 透视显示器亮度控制
CN103429139B (zh) 具有可调整视场的眼镜装置和方法
US11483537B2 (en) Stereoscopic mobile retinal imager
CN109922707B (zh) 用于确定显示装置的使用者的眼睛参数的方法
US20190246889A1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an eye parameter of a user of a display device
AU2014229610B2 (en) Wavefront generation for ophthalmic applications
US11150476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isplay unit for a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evice
CN102928979A (zh) 调整混合现实显示器以供瞳孔间距对准
CN103605208A (zh) 内容投射系统及方法
US20190167093A1 (en) Component, computer program, system, and kit for corrective lens determination
KR20020065531A (ko) 자동 초점 조정 수단을 구비하는 망원경형 안경 형태의시각 보조물
JP5311601B1 (ja) 双眼ルーペの製作方法
JP2005103039A (ja) 瞳孔距離測定方法および測定器
US6317260B1 (en) Stereoscopic microscope
JP6509170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14365214A (zh) 叠合虚拟影像于即时影像的系统与方法
KR20140037730A (ko) 착용형 정보 제공 시스템
CN108490617A (zh) 一种基于波导显示的弱视助视器
CN109716204A (zh) 用于对向光学系统使用者的图像显示进行管理的方法
CN115211808A (zh) 瞳距测量方法、近眼显示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3347514B2 (ja) 眼光学系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
CN113677258A (zh) 用于测试个人眼睛的视力测定装置和相关联的方法
JPH11197108A (ja) 視機能検査装置
JP4795017B2 (ja) 眼鏡レンズ評価装置
JP2017055233A (ja) 表示装置、表示システム、及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