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0826A - 配线构件 - Google Patents

配线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0826A
CN115210826A CN202180017813.XA CN202180017813A CN115210826A CN 115210826 A CN115210826 A CN 115210826A CN 202180017813 A CN202180017813 A CN 202180017813A CN 115210826 A CN115210826 A CN 115210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ar
holding surface
welded
wiring
mem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78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下昌树
江端大辅
深水雄也
荒井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10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08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05Mounting by adhes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4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mounting or sec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56Ladders or other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能够容易地将线状传送构件保持于基体构件。配线构件具备:基体构件,具有保持面;线状传送构件,配置在所述保持面侧;及线状构件,配置在所述保持面侧,所述线状构件从与所述基体构件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在多个部位交叉,所述线状构件在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两侧熔接于所述保持面。

Description

配线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配线构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线束,具备片材、电线、至少一部分夹设在所述电线与所述片材之间并对基于熔敷的所述片材与所述电线的接合进行居间作用的保持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39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电线的外周围的原材料与片材的表面原材料难以熔接时等,要求能够更容易地将电线保持于片材。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能够容易地将线状传送构件保持于基体构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配线构件具备:基体构件,具有保持面;线状传送构件,配置在所述保持面侧;及线状构件,配置在所述保持面侧,所述线状构件从与所述基体构件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在多个部位交叉,所述线状构件在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两侧熔接于所述保持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容易将线状传送构件保持于基体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配线构件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配线构件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配线构件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配线构件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配线构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配线构件如下所述。
(1)一种配线构件,具备:基体构件,具有保持面;线状传送构件,配置在所述保持面侧;及线状构件,配置在所述保持面侧,所述线状构件从与所述基体构件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在多个部位交叉,所述线状构件在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两侧熔接于所述保持面。
由此,通过熔接于保持面的线状构件将线状传送构件保持于基体构件的保持面。因此,容易将线状传送构件保持于基体构件。
(2)在(1)的配线构件中,所述线状构件的表面原材料也可以具有如下性质:基于熔接的所述线状构件相对于所述保持面的剥离强度比基于熔接的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相对于所述保持面的剥离强度大。即使在线状传送构件难以熔接于保持面的情况下,通过容易熔接于保持面的线状构件,也能将线状传送构件保持于保持面。
(3)在(1)或(2)的配线构件中,所述线状构件也可以是传送电力或光的线状的构件。线状构件能够实现传送电力或光的功能,并保持线状传送构件。
(4)在(1)~(3)中的任一配线构件中,也可以是,所述线状构件包括:多个一侧路径部,配置在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一侧;及多个另一侧路径部,配置在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另一侧,所述多个一侧路径部与所述多个另一侧路径部沿着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延伸方向交替地设置,所述多个一侧路径部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多个另一侧路径部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熔接于所述保持面。线状构件能够在线状传送构件的延伸方向上在多个部位保持线状构件。
(5)在(1)~(4)中的任一配线构件中,所述线状构件也可以与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倾斜地交叉。线状构件能够从对于保持面熔接的熔接部位与线状构件倾斜地交叉延伸,因此能容易地进行线状构件的配置。
(6)在(1)~(5)中的任一配线构件中,所述线状构件也可以比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细。线状构件由于比线状传送构件细,因此容易弯曲。因此,能够在尽可能接近线状传送构件的位置将线状构件熔接于保持面,能牢固地保持线状传送构件。
(7)在(1)~(6)中的任一配线构件中,也可以是,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包含在所述保持面上弯曲的弯曲路径部,所述线状构件在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弯曲路径部的两侧的位置与所述线状传送构件交叉。线状构件在弯曲路径部的前后的位置由线状构件保持,因此线状传送构件难以发生位置偏离。
(8)在(1)~(7)中的任一配线构件中,也可以是,所述配线构件具备多个所述线状传送构件,所述线状构件以与所述多个线状传送构件交叉的状态熔接于所述保持面。通过线状构件保持多个线状传送构件。
(9)在(1)~(8)中的任一配线构件中,也可以是,所述配线构件具备多个所述线状构件,所述多个线状构件以与所述线状传送构件交叉的状态熔接于所述保持面。通过多个线状构件牢固地保持线状传送构件。
(10)在(1)~(9)中的任一配线构件中,也可以是,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包括第一线状传送构件和第二线状传送构件,所述线状构件包括:第一线状构件,以与所述第一线状传送构件交叉的状态熔接于所述保持面;及第二线状构件,以与所述第二线状传送构件交叉的状态熔接于所述保持面。通过第一线状构件保持第一线状传送构件,通过第二线状构件保持第二线状传送构件。由此,能牢固地保持第一线状传送构件及第二线状传送构件。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配线构件的具体例子。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没有限定为这些例示,由权利要求书公开,并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的配线构件。图1是表示配线构件10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配线构件10具备基体构件20、线状传送构件30、线状构件40。
基体构件20具有保持面22。在该保持面22上配置线状传送构件30和线状构件40。线状传送构件30以描绘规定的路径的方式被保持在保持面22上。即,基体构件20是具有将线状传送构件30沿着规定的路径进行保持的保持面22的构件。基体构件20只要是具有用于保持线状传送构件30的保持面22的构件即可。基体构件20可以形成为片状,也可以形成为立体的形状。保持面22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还可以为凹凸面,也可以为平面与其他的曲面等复合而成的面。
在此,基体构件20作为具有扁平的平坦部分的构件,更具体而言,作为能够弯曲的片构件20进行说明。
片构件20也可以形成为沿着线状传送构件30的配线路径的形状。在此,片构件20形成为在一方向上长的长方形形状。片构件也可以弯曲。片构件也可以具有弯曲成曲线状的部分。片构件也可以具有分支部分。
构成片构件2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片构件20也可以通过含有PVC(聚氯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聚丙烯)等树脂的材料形成。片构件20可以是内部被均匀地填埋的片材,也可以是无纺片等。片构件20也可以含有金属等材料。片构件20优选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容易弯曲的柔软性。片构件20可以为单层,也可以层叠多层。在层叠多层的情况下,例如,片构件20可考虑将树脂层与树脂层层叠。更具体而言,例如,片构件20可考虑将内部被均匀地填埋的树脂片材与无纺片层叠。而且,例如,片构件20可考虑将树脂层与金属层层叠。
线状传送构件30可设想为将车辆中的部件之间连接成能够通信或能够进行电力供给的线状传送构件。线状传送构件30以沿着与成为连接目的地的部件的位置等对应的配线路径延伸的方式配置在上述保持面22侧。
更具体而言,线状传送构件30只要是传送电力或光等的线状的构件即可。例如,线状传送构件30可以是具有芯线和芯线的周围的包覆的一般电线,也可以是裸导线、屏蔽线、绞合线、漆包线、镍铬合金线、光纤等。
作为传送电力的线状传送构件30,也可以是各种信号线、各种电力线。传送电力的线状传送构件的一部分等也可以使用作为将信号或电力对于空间传送或者从空间接受的天线、线圈等。
另外,线状传送构件30可以为单一的线状物,也可以为多个线状物的复合物(绞合线、使多个线状物集合并将其通过护套覆盖的线缆等)。
线状构件40配置在上述保持面22侧。线状构件40是在熔接于保持面22的状态下将线状传送构件30保持在保持面22上的构件。
线状构件40只要能够熔接于保持面22即可。换言之,线状构件40的表面原材料只要是能够熔接于片构件20的保持面22的材料即可。例如,片构件20的保持面22的材料与线状构件40的表面原材料也可以含有相同的树脂材料。例如,在片构件20的保持面22由含有PVC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线状构件40的表面原材料也可以是含有PVC的材料。
线状构件40的表面原材料只要能够熔接于片构件20的保持面22即可。因此,线状构件40的中心部可以为金属,可以为玻璃,也可以为难以熔接于片构件20的保持面22的树脂。因此,与线状传送构件30同样,线状构件40也可以是传送电力或光等的线状的构件。在该情况下,线状构件40可使用作为将车辆中的部件之间连接成能够通信或能够进行电力供给的线状传送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线状传送构件30为传送电力的屏蔽线缆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更具体而言,屏蔽线缆30具备多个电线32、覆盖多个电线的屏蔽层35、覆盖屏蔽层35的护套36。电线32包括芯线33和将芯线33的周围覆盖的包覆34。多个(在此为2个)电线32绞合。屏蔽层35具有导电性,将绞合的电线32覆盖。屏蔽层35例如是将金属线编织成筒状的编织线。护套36为绝缘层,通过将熔融的树脂挤压包覆于屏蔽层35的周围而形成。屏蔽层35也可以省略。上述的屏蔽线缆30也可以使用作为例如麦克风连接用线缆、天线用线缆、影像信号传送用线缆、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信号用线缆等。
另外,设想线状构件40是传送电力的电线40的情况进行说明。更具体而言,电线40包括芯线41和将芯线41的周围覆盖的包覆43。
屏蔽线缆30在保持面22上沿着一定路径配置。在此,屏蔽线缆30沿着片构件20的延伸方向从该片构件20的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配置。在此,屏蔽线缆30沿着片构件20的延伸方向配置成直线状。
电线40在保持面22上,以从与基体构件20相反的一侧与屏蔽线缆30在多个部位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且,在屏蔽线缆30的两侧,熔接于保持面22。保持面22中的电线40的熔接部位可以是在俯视观察下从屏蔽线缆30分离的位置,也可以是与屏蔽线缆30接触的位置。
在此,熔接是指例如通过线状构件(电线)40和基体构件(片构件)20的保持面22中的至少一方含有的树脂熔化而粘住固定的情况。每当进行上述的熔接时,树脂可想到例如因热量而熔化的情况,也可想到因溶剂而溶化的情况。即,基于熔接的熔接固定部可以是通过热量进行了熔接固定的状态,也可以是通过溶剂进行了熔接固定的状态。
基于热量的熔接可通过超声波熔接、加热加压熔接、热风熔接、高频熔接等进行。例如,基于超声波熔接的熔接部也可以称为超声波熔接部。
在熔接部位中,可以是仅线状构件(电线)40的表面熔化,可以是仅基体构件(片构件)20的保持面22熔化,也可以是上述两方的树脂的两方熔化。
作为电线40保持屏蔽线缆30的路径的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线40从屏蔽线缆30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配置。电线40包括配置在屏蔽线缆30的一侧的多个一侧路径部46、配置在屏蔽线缆30的另一侧的多个另一侧路径部47。多个一侧路径部46与多个另一侧路径部47沿着屏蔽线缆30的延伸方向交替设置。多个一侧路径部46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和多个另一侧路径部47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熔接于保持面22。
换言之,电线40以沿着屏蔽线缆30描绘反复波形并与该屏蔽线缆30在多个部位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且,电线40沿着屏蔽线缆30在该屏蔽线缆30的一侧及另一侧交替地熔接于保持面22。
屏蔽线缆30及电线40的两端部也可以连接于连接器50、52。在此,在从片构件20的一端部分离的位置设置连接器50,在从片构件20的另一端部分离的位置设置连接器52。连接器50、52也可以固定于片构件20。屏蔽线缆30的一端部(在此为多个电线32的一端部)及电线40的一端部从片构件20的端部延伸出而连接于相同的连接器50。屏蔽线缆30的另一端部(在此为多个电线32的另一端部)及电线40的另一端部从片构件20的端部延伸出而连接于相同的连接器52。这样,在沿着相同的配线路径配置多个线状传送构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一部分的电线40保持另一部分的屏蔽线缆30的结构。
可以是一侧路径部46及另一侧路径部47的延伸方向整体熔接于片构件20,也可以是一侧路径部46及另一侧路径部47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熔接于片构件20。在此,一侧路径部46沿着屏蔽线缆30呈直线状地延伸,一侧路径部46的两端部或端部经由熔接部28熔接于片构件20。同样,另一侧路径部47的两端部或端部熔接于片构件20。由此,能够将一侧路径部46及另一侧路径部47在点状的熔接部位容易地熔接于片构件20。而且,一侧路径部46中的熔接部位与另一侧路径部47中的熔接部位沿着屏蔽线缆30的延伸方向以相同图案反复,因此能容易进行基于机械设备等的多个部位的熔接。而且,一侧路径部46及另一侧路径部47的两端熔接于片构件20,因此将电线40中的一侧路径部46与另一侧路径部47连结而更可靠地进行与电线40交叉的部分的路径限制。由此,通过电线40牢固地保持屏蔽线缆30。
作为线状构件的一例的电线40与作为线状传送构件的一例的屏蔽线缆30倾斜地交叉。在此,在电线40从连接器50朝向连接器52时,将从一侧路径部46与屏蔽线缆30交叉地到达另一侧路径部47的部分设为第一交叉部48。而且,反之,将从另一侧路径部47与屏蔽线缆30交叉地到达一侧路径部46的部分设为第二交叉部49。第一交叉部48相对于一侧路径部46和另一侧路径部47呈钝角。第二交叉部49也相对于一侧路径部46和另一侧路径部47呈钝角。第一交叉部48及第二交叉部49不需要相对于一侧路径部46及另一侧路径部47呈角度地连结。第一交叉部48及第二交叉部49也可以相对于一侧路径部46及另一侧路径部47描绘曲线并连结。无论如何,在将电线40配置在保持面22上时,只要在一侧路径部46或另一侧路径部47与第一交叉部48或第二交叉部49之间使电线40平缓地弯曲即可,因此,容易地将电线40配置在保持面22上。
如上所述,由其他的作为线状构件的电线40保持作为线状传送构件的一例的屏蔽线缆30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难以将作为线状传送构件的一例的屏蔽线缆30熔接于保持面22的情况。例如,在作为线状构件的电线40的表面原材料(在此为包覆43的材料)相对于屏蔽线缆30的表面原材料(在此为护套36的材料)和保持面22的表面原材料的关系中,有时具有如下的性质。该性质是基于熔接的电线(线状构件)40相对于保持面22的剥离强度比基于熔接的屏蔽线缆(线状传送构件)30相对于保持面22的剥离强度大的情况。剥离强度也可以如下评价。例如,将屏蔽线缆30及电线40以相同条件熔接于片构件20。例如,在相同的加压力、加压时间、振动条件下,将屏蔽线缆30及电线40超声波熔接于片构件20。并且,从片构件20对于屏蔽线缆30及电线40实施相同种类的剥离试验(遵照以例如JIS K6854规定的任一试验的试验)来评价剥离强度。例如,对于片构件20实施将屏蔽线缆30或电线40折回180°并拉拽的180°剥离试验、或者将片构件20与屏蔽线缆30或电线40相对于熔接面向相互相反的垂直方向拉拽的T型剥离试验等。通过对屏蔽线缆30及电线40实施同种试验来评价剥离强度的大小。
上述剥离强度的差异会由保持面22的构成材料与电线40及屏蔽线缆30的表面材料的组合带来。例如,在保持面22由含有PVC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可考虑电线40的包覆43由含有PVC的材料形成,屏蔽线缆30的护套36由包含不含有PVC的树脂,例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聚丙烯)、氟树脂等的材料形成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电线40保持屏蔽线缆30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作为用于保持对于片构件20容易熔接的线状传送构件的结构。
作为线状构件的一例的电线40与作为线状传送构件的一例的屏蔽线缆30可以为相同粗细,也可以为不同粗细。在电线40与屏蔽线缆30为不同粗细的情况下,哪个粗均可。
作为线状构件的一例的电线40也可以比作为线状传送构件的一例的屏蔽线缆30细。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电线40比包含多个电线32的屏蔽线缆30细的例子。在该情况下,具有如下的优点。即,细的电线40能够比粗的屏蔽线缆30容易弯曲。因此,在将熔接部位设定于屏蔽线缆30的附近的情况下,电线40根据屏蔽线缆30的直径而柔软地弯曲,难以使大的剥离力作用于熔接部位。由此,将电线40的熔接部位设定在尽可能接近屏蔽线缆30的位置,能够牢固地保持屏蔽线缆30。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另行将电线等线状传送构件60配置在保持面22上。也可以将该线状传送构件60熔接于保持面22。
根据这样构成的配线构件10,通过熔接于保持面22的作为线状构件的一例的电线40将作为线状传送构件的一例的屏蔽线缆30保持于基体构件20的保持面22。因此,容易将该屏蔽线缆30保持于基体构件20。
例如,在屏蔽线缆30的表面原材料难以熔接于基体构件20的保持面22的情况下,通过容易熔接于保持面22的电线40,将屏蔽线缆30保持于保持面22。屏蔽线缆30的表面原材料难以熔接于基体构件20的保持面22时的一例是电线40的包覆43的表面原材料具有基于熔接的电线40相对于保持面22的剥离强度比基于熔接的屏蔽线缆30相对于保持面22的剥离强度大的性质的情况。
另外,线状构件是传送电力或光的线状的构件,在此,为电线40,因此,电线40能够实现传送电力或光的功能并进行屏蔽线缆30的保持。由此,能够将屏蔽线缆30及电线40汇总成为薄的配线构件。
另外,多个一侧路径部46与多个另一侧路径部47沿着屏蔽线缆30的延伸方向交替设置。通过将多个一侧路径部46与多个另一侧路径部47连结的多个交叉部48、49,将屏蔽线缆30在多个部位按压并保持于保持面22。
另外,电线40能够相对于熔接于保持面22的一侧路径部46、另一侧路径部47倾斜交叉地延伸,因此对于电线40的配置能容易地进行。
另外,电线40比屏蔽线缆30细,因此容易弯曲。因此,能够在尽可能接近屏蔽线缆30的位置将电线40熔接于保持面22,能够牢固地保持屏蔽线缆30。
[变形例]
说明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前提的变形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图3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配线构件110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与线状传送构件30对应的线状传送构件130也可以包含在与保持面22对应的保持面122上弯曲的弯曲路径部132。在第一变形例中,基体构件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为片构件120。片构件120形成为呈L字状弯曲的形状。
线状传送构件130沿着与片构件120的整体形状同样地呈L字状弯曲的路径配置在保持面122上。线状传送构件130的两端部部分沿着片构件120的两端侧直线部分呈直线状地延伸。线状传送构件130的端部从片构件120的端部延伸出而连接于连接器50、52。线状传送构件130的延伸方向中间部在片构件120的弯曲部分弯曲。在此,线状传送构件130中的从弯曲路径部132延伸出的部分呈90°的角度地弯曲。弯曲路径部132可以是线状传送构件130中的从弯曲路径部132延伸出的部分呈超过90°且小于180°的角度地弯曲,也可以呈小于90°的角度地弯曲。弯曲路径部132可以形成角地弯折,也可以一边弯曲一边弯折。
与线状构件40对应的线状构件140在线状传送构件130的延伸方向上的弯曲路径部132的两侧的位置相对于线状传送构件130交叉。在此,线状构件140相对于线状传送构件130中的位于弯曲路径部132的外侧的直线状部分交叉。线状构件140保持线状传送构件130的结构是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在沿着弯曲路径部132的部分,线状构件140沿着该弯曲路径部132。线状构件140也可以相对于弯曲路径部132交叉。
在本第一变形例中,通过线状构件140,将线状传送构件130中的从弯曲路径部132延伸出的两侧部分在与它们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保持在一定位置。因此,如果作为整体来观察线状传送构件130,则在保持面122上,沿着不同的两个方向被定位,线状传送构件130在保持面122上被保持在一定位置。
线状传送构件130也可以在两个部位弯曲,在线状传送构件130的延伸方向上,各个弯曲部分的两外侧延长部分由线状构件140保持。
图4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配线构件210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配线构件210也可以具备多个线状传送构件230。线状传送构件230也可以是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线状传送构件30同样的结构。
与线状构件40对应的线状构件240也可以是以与多个线状传送构件230交叉的状态熔接于保持面22。
在本例中,多个(在此为两根)线状传送构件230以并列状态配置。多个线状传送构件230可以接触,也可以分离。线状构件240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230的并列方向两外侧,熔接于片构件20中的保持面22。线状构件240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230的并列方向外侧的熔接部位之间,与多个线状传送构件230交叉地将该多个线状传送构件230按压并保持于保持面22。
根据本例,一根线状构件240能够保持多个线状传送构件230。需要说明的是,线状构件240也可以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230之间熔接于保持面22。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之间,将线状构件沿着线状传送构件的延伸方向配置而熔接于保持面。而且,也可以在线状构件中的将多个线状传送构件的一侧与另一侧连结的多个部位,在多个线状传送构件230之间混杂有熔接于保持面22的部分与未熔接于保持面22的部分。
图5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配线构件310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配线构件310也可以具备多个线状构件340。线状构件340也可以是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线状构件40同样的结构。
多个线状构件340以与线状传送构件30交叉的状态熔接于保持面22。在本例中,多个(在此为五根)线状构件340以并列状态,在线状传送构件30的两侧描绘反复波形地配置,在线状传送构件30的一侧及另一侧交替地熔接于保持面22。多个线状构件340可以接触,也可以分离。
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多个线状构件340的一方的端部或两端也可以通过片构件20的端部等连接于成为线状传送构件30的连接目的地的连接器。
根据该例,通过多个线状构件340牢固地保持线状传送构件30。
图6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配线构件410的俯视图。如该图所示,配线构件410中的线状传送构件也可以包含第一线状传送构件430A和第二线状传送构件430B。线状传送构件430A、430B也可以是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线状传送构件30同样的结构。
另外,配线构件410中的线状构件也可以包含第一线状构件440A和第二线状构件440B。线状构件440A、440B也可以是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线状构件40同样的结构。第一线状构件440A以与第一线状传送构件430A交叉的状态熔接于保持面22,保持该第一线状传送构件430A。第二线状构件440B以与第二线状传送构件430B交叉的状态熔接于保持面22,保持该第二线状传送构件430B。
换言之,在本配线构件410中,多个线状传送构件430A、430B由不同的线状构件440A、440B保持在保持面22上。
根据本例,第一线状传送构件430A及第二线状传送构件430B由不同的线状构件440A、440B牢固地保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相互不矛盾就可以适当组合。例如,在配线构件中,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保持结构与图4或图5中说明的保持结构也可以混杂。
标号说明
10 配线构件
20 片构件(基体构件)
22 保持面
28 熔接部
30 屏蔽线缆(线状传送构件)
32 电线
33 芯线
34 包覆
35 屏蔽层
36 护套
40 电线(线状构件)
41 芯线
43 包覆
46 一侧路径部
47 另一侧路径部
48 第一交叉部
49 第二交叉部
50 连接器
52 连接器
60 线状传送构件
110 配线构件
120 片构件
122 保持面
130 线状传送构件
132 弯曲路径部
140 线状构件
210 配线构件
230 线状传送构件
240 线状构件
310 配线构件
340 线状构件
410 配线构件
430A 第一线状传送构件
430B 第二线状传送构件
440A 第一线状构件
440B 第二线状构件。

Claims (10)

1.一种配线构件,具备:
基体构件,具有保持面;
线状传送构件,配置在所述保持面侧;及
线状构件,配置在所述保持面侧,
所述线状构件从与所述基体构件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在多个部位交叉,
所述线状构件在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两侧熔接于所述保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线状构件的表面原材料具有如下性质:基于熔接的所述线状构件相对于所述保持面的剥离强度比基于熔接的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相对于所述保持面的剥离强度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线状构件是传送电力或光的线状的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线状构件包括:多个一侧路径部,配置在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一侧;及多个另一侧路径部,配置在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另一侧,
所述多个一侧路径部与所述多个另一侧路径部沿着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延伸方向交替地设置,
所述多个一侧路径部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多个另一侧路径部的各自的至少一部分熔接于所述保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线状构件与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倾斜地交叉。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线状构件比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细。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包含在所述保持面上弯曲的弯曲路径部,
所述线状构件在所述线状传送构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弯曲路径部的两侧的位置与所述线状传送构件交叉。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配线构件具备多个所述线状传送构件,
所述线状构件以与所述多个线状传送构件交叉的状态熔接于所述保持面。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配线构件具备多个所述线状构件,
所述多个线状构件以与所述线状传送构件交叉的状态熔接于所述保持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线构件,其中,
所述线状传送构件包括第一线状传送构件和第二线状传送构件,
所述线状构件包括:第一线状构件,以与所述第一线状传送构件交叉的状态熔接于所述保持面;及第二线状构件,以与所述第二线状传送构件交叉的状态熔接于所述保持面。
CN202180017813.XA 2020-03-17 2021-03-12 配线构件 Pending CN1152108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6300 2020-03-17
JP2020046300A JP7459583B2 (ja) 2020-03-17 2020-03-17 配線部材
PCT/JP2021/009964 WO2021187343A1 (ja) 2020-03-17 2021-03-12 配線部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0826A true CN115210826A (zh) 2022-10-18

Family

ID=77772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7813.XA Pending CN115210826A (zh) 2020-03-17 2021-03-12 配线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37177A1 (zh)
JP (1) JP7459583B2 (zh)
CN (1) CN115210826A (zh)
DE (1) DE112021001679T5 (zh)
WO (1) WO202118734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07110U (zh) * 1984-12-20 1986-07-07
JPS62256492A (ja) * 1986-04-28 1987-11-0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621437B2 (ja) * 1988-11-10 1997-06-1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ヒータユニット
JP6388054B2 (ja) 2016-11-11 2018-09-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6798471B2 (ja) 2017-06-19 2020-12-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1001679T5 (de) 2023-01-26
JP2021150058A (ja) 2021-09-27
WO2021187343A1 (ja) 2021-09-23
JP7459583B2 (ja) 2024-04-02
US20230137177A1 (en)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04836B (zh) 配线构件
JP7429383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および接続方法
CN112105528B (zh) 配线构件的安装结构
CN112334997A (zh) 线束
US11451036B2 (en) Fixing structure of wiring member
CN115210826A (zh) 配线构件
US20230119133A1 (en) Wiring member
US11170911B2 (en) Wiring member
JP7200885B2 (ja) 配線部材
JP7424177B2 (ja) 配線部材
US20230079882A1 (en) Wiring member
US11854720B2 (en) Wiring member for suppressing increase in arrangment space
JP7107298B2 (ja) 配線部材の取付構造
US11183317B2 (en) Stacked wiring member
CN113646851B (zh) 配线部件
US20230260677A1 (en) Wiring member
WO2022202667A1 (ja) 配線部材
KR101765451B1 (ko) 플랙시블 케이블의 분기 구조
CN115315762A (zh) 布线构件
CN116761865A (zh) 熔接片及布线构件
CN116325367A (zh) 配线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