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09317A - 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09317A
CN115209317A CN202210378507.5A CN202210378507A CN115209317A CN 115209317 A CN115209317 A CN 115209317A CN 202210378507 A CN202210378507 A CN 202210378507A CN 115209317 A CN115209317 A CN 115209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ow
cover member
flow path
vibration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785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09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093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2Coo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4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 H04R1/345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for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16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8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at the periph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02Details casings, cabinets or mounting therein for transducers covered by H04R1/02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028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oudspeakers with built-in power amplifiers, e.g. in the same acoustic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提升被固定于支承体的电路部的散热效果的扬声器。振动部(2)的后方被罩构件(13)覆盖,在罩构件(13)设置有管道(14)。在罩构件(13)形成凹部(13c),在凹部(13c)的内部形成有空气流路(16)。电路部(30)被设置于罩构件(13)的外表面,被设置于空气流路(16)内的散热器(33)与电路部(30)以可热传导的方式被连结。通过振动部(2)的振动而空气流路(16)内的空气流被加速,来自散热器(33)的散热效果被提升。

Description

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设置了具有发热性的电子元件的电路部的扬声器中,提升电路部的散热效果的扬声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扬声器在磁路的上部固定有框,由振动板和线圈构成的振动系统通过边缘和减振器以振动自由的方式被支承于框的内部。在磁路的中心杆(centerpole)的上表面,固定有加大散热面积的保持构件,放大器被固定于保持构件之上。该发明是,若振动板在低频带域中大振幅地振动而振动板的上方的风量增大,则能够使得在振动板的上方被暴露于外部空气的放大器的散热和冷却的效果增大。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音响装置中,在框构件设置有驱动体锥(cone)、和使驱动体锥振动的驱动电机构造体。在驱动体锥的前方的容积部分设置有放大器装配体。放大器装配体具有散热器、和与散热器热性地接触并保持放大器的放大器罩。该发明也是,若驱动体锥以可听域频率振动,则通过成为声波的压力波而在容积部分中产生空气的运动,易于从放大器装配体散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1-1491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207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中,在振动板或者驱动体锥振动时,在其前方产生与层流接近的空气流,该与层流接近的空气流在宽阔的面积内仅在前后往复移动。放大器仅在振动板或者驱动体锥的前方的空间露出而被配置,所以即使与层流接近的空气流作用于放大器,也不能充分地搅拌放大器的周围的空气,热易于在放大器的周围滞留,在提升散热效果上有界限。
本发明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升电路部的散热效果的扬声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特征在于,在扬声器中,设置了包含振动板以及音圈的振动部、对所述音圈给予磁场的磁路部、和支承所述振动部以及所述磁路部的支承体,在所述支承体中,包含从所述振动部的振动方向的一方覆盖所述振动部的罩构件、和使所述振动部和所述罩构件之间的空间与比所述罩构件更外的外部空间连通的管道,形成有所述振动部和所述罩构件之间的所述振动方向上的间隔比所述空间内的其他部分更宽的空气流路,所述空气流路穿过所述管道的内部,被设置于所述罩构件的外侧的电路部、和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空气流路内露出的散热器以能够热传导的方式被连结。
本发明的扬声器中,优选在所述罩构件的覆盖所述振动部的区域的一部分,形成有向远离所述振动部的方向凹陷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内部作为所述空气流路而发挥作用。
本发明的扬声器中,例如所述空气流路包围所述振动部的中心轴而连续,所述管道被设置于从所述中心轴偏离的位置。
或者,本发明的扬声器中,所述管道被设置于从所述振动部的中心轴偏离的位置,所述空气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中心轴。
或者,本发明的扬声器中,所述管道被设置于所述振动部的中心轴上,所述空气流路从所述振动部的外周侧朝向所述中心轴而延长。
本发明的扬声器中,优选在所述振动部设置具有锥形部的振动板,在所述罩构件设置与所述锥形部对置而向与所述锥形部相同的朝向倾斜的罩锥形部,所述空气流路中的所述振动方向的所述间隔与所述振动部和所述罩锥形部的所述振动方向的间隔相比更宽。
本发明的扬声器中,优选所述散热器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在所述空气流路内朝向所述管道的方向上贯通。
本发明的扬声器能够构成为,所述电路部具有被固定于所述罩构件的外表面的电路基板、和被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电子元件,所述散热器穿过被形成于所述罩构件的开口部而与所述电路部连结。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扬声器设置有从振动部的振动方向的一方覆盖振动板的罩构件。在振动板和罩构件之间的闭锁的空间内,形成穿过管道的空气流路,在该空气流路中配置有散热器。若振动部振动则在空气流路内产生空气流,所以能够从位于空气流路内的散热器有效地实施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后方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从后方示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以图1所示的III-III线切断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5是从后方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以图5所示的VI-VI线切断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7是从后方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8是以图7所示的VIII-VIII线切断第四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截面图。
标号说明
1、101、201、301 扬声器
2 振动部
3 振动板
4 边缘构件
5 线轴
6 盖构件
7 减振器构件
8 音圈
10 支承体
13 罩构件
13a 罩锥形部
13c 凹部
13d 中央凹部
13f 直线凹部
14 管道
15 空间
16 空气流路
18 开口部
20 磁路部
30 电路部
31 电路基板
32 电子元件
33 散热器
33a 槽部
116 中央空气流路
216 直线空气流路
O 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Y1-Y2方向为振动部2的振动方向。在各实施方式中,Y1方向为前方且为发声方向,Y2方向为后方。各实施方式的扬声器为车载用。作为扬声器的设置例,作为发声方向的前方(Y1方向)朝向车室内部,在后方设置的管道14以与车辆的外部空间连通的方式被固定于车体。此外,作为其他设置例,扬声器被配置于引擎室或行李室等车室外的空间,管道14朝向车室内部。在该情况下,Y2方向成为朝向车室内部的前方且成为发声方向,Y1方向成为朝向车辆的外部的后方。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至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1中,图示下方为前方(Y1方向)且为发声方向,图示上方为后方(Y2方向)。在图4以后所记载的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也是图示下方为前方(Y1方向)且为发声方向,图示上方为后方(Y2方向)。
图1至图3所示的扬声器1具有支承体10。如图2所示,支承体10具有位于前方的前方框11、位于后方的后方框12、与后方框12的更后方重叠的罩构件13、和被设置于罩构件13的管道14。管道14与罩构件13一体形成。或者,管道14被与罩构件13分体形成,被固定于罩构件13。在扬声器1的内部设置有振动板3。就振动板3而言,从前方或者后方投影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具有朝向作为发声方向的前方(Y1方向)而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部。就前方框11和后方框12以及罩构件13的主要部分而言,从前方或者后方投影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另外,就振动板3以及前方框11和后方框12和罩构件13而言,从前方或者后方投影的平面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或者长圆形。
如图3所示,在前方框11形成有多个开口部11a,基于振动板3的振动的声压能够穿过开口部11a朝向前方(Y1方向)。在后方框12也形成有多个开口部12a。罩构件13以对除了管道14的内部空间外包含振动板3的振动部2的后方的空间的全域进行闭锁的方式覆盖。
如图3所示,振动部2具有所述振动板3、边缘构件4、线轴5、以及盖构件6。在表示各实施方式的各图中,示出了穿过振动部2的中心而在前后方向(振动部2的振动方向)上延长的中心轴O。边缘构件4由截面弯曲为半圆形的可弹性变形的片材材料形成。从前方或者后方观看边缘构件4的平面形状为环形状,内周部4a被粘结于振动板3的外边缘3a。边缘构件4的外周部4b被夹在前方框11的外周部和后方框12的外周部之间,前方框11的外周部和后方框12的外周部以及罩构件13的外周部通过螺丝等被固定。线轴5被设置于扬声器1的中心轴O上,振动板3的内边缘3b与线轴5的外周面粘结而被固定。线轴5的朝向后方(Y2方向)的开口部被盖构件6覆盖。
在扬声器1的内部设置有减振器构件7。减振器构件7由截面为波纹状的可弹性变形的片材材料形成。减振器构件7在前后方向平行地设置有2张,各自的外周部7a与后方框12粘结而被固定,内周部7b与线轴5的外周面粘结而被固定。在振动部2中,振动板3和线轴5以及盖构件6由作为振动部2的一部分的边缘构件4和减振器构件7以在前后方向上振动自由的方式被支承。
如图3所示,在线轴5的前方(Y1方向)的端部的外周,卷绕有音圈8。音圈8也是振动部2的一部分。由音圈8和磁路部20构成磁驱动部。磁路部20具有前方磁轭(yoke)21和中心杆22以及后方磁轭24。前方磁轭21和中心杆22以及后方磁轭24由磁性材料形成。在前方磁轭21和后方磁轭24之间,夹着环状的磁铁23。在中心杆22的外周面和后方磁轭24的内周面的对置部形成有磁间隙(gap),音圈8位于磁间隙内。通过从磁铁23产生的磁场,穿过所述磁间隙内的磁通量横穿过音圈8。
如图1和图2所示,就罩构件13而言,以中心轴O为中心的环形状的区域成为锥形形状的罩锥形部13a。如图3所示,罩锥形部13a与振动板3的锥形部向相同的朝向倾斜,振动板3的锥形部和罩锥形部13a大致平行地对置。就罩构件13而言,由罩锥形部13a包围的中心部的区域成为朝向后方隆起的隆起部13b。在朝向罩构件13的前方(Y1方向)的内表面,形成有朝向作为从振动部2分离的方向的后方(Y2方向)凹陷的凹部13c。凹部13c在罩锥形部13a的外周中沿着以中心轴O为中心的圆弧轨迹而形成。
如图3所示,在振动部2和罩构件13之间形成有空间15。在振动部2中,在振动板3的外周设置有边缘构件4,在振动板3的中央部设置有塞住线轴5的开口部的盖构件6。因此,振动部2的后方(Y2方向)的空间15与比振动部2靠前方(Y1方向)的空间隔绝。管道14的内部空间与空间15连通,空间15除了管道14的内部空间外,与外部空间隔绝。
如图3所示,在所述空间15内,在形成有凹部13c的区域中,朝向振动部2的后方(Y2方向)的后面和朝向罩构件13的前方(Y1方向)的前面的前后方向的间隔(振动部2的振动方向的间隔)L1与所述空间15中的其他一部分中的前后方向的间隔相比更宽。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其他一部分是振动板3的锥形部和罩锥形部13a的对置部。与该对置部中的前后方向的间隔(振动部2的振动方向的间隔)L2相比,形成有凹部13c的部分中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1更宽。
在振动部2和罩构件13之间的空间15中,沿着以中心轴O为中心的圆弧轨迹而形成的所述间隔L1的区域成为空气流路16。在本说明书中,能够仅将罩构件13的凹部13c的内部空间定义为空气流路16。这是窄义的空气流路。此外还能够将由凹部13c的内部空间和截面为半圆形的边缘构件4的内部空间以及被凹部13c和边缘构件4从前后夹住的空间(间隔L1的空间)的整体定义为空气流路16。这是广义的空气流路。或者,还能够将从间隔L1的区域去除边缘构件4的内部空间后的区域设为空气流路16。此外,对于在罩构件13上未设置凹部13c的结构,从间隔L1的区域去除凹部13c的内部空间后的区域、即边缘构件4的内部空间以及其后方连续的空间作为空气流路16而发挥作用。
如图1和图3所示,空气流路16在离中心轴O一定的半径的区域中,沿着以中心轴O为中心的圆弧轨迹而延长。并且,空气流路16与管道14的内部空间连通。通过将空气流路16沿着以中心轴O为中心的半径为一定的圆弧轨迹而形成,在振动部2前后振动时,能够使通过空间15而产生的空气的粘性阻力均匀地作用于振动部2。
如图2所示,在罩构件13中,在形成有凹部13c并且与管道14接近的位置处形成有开口部18。在形成有该开口部18的区域中,在朝向罩构件13的后方的外表面设置有电路部30。电路部30具有电路基板31,在朝向电路基板31的后方的表面安装有电子元件(电子部件)32。电路部30构成放大器,在电子元件32中包含发热性电子元件(发热性电子部件)。设置电路部30的罩构件13的外表面成为平坦面,能够稳定设置电路部30。
如图3所示,在凹部13c的前方的内部空间中,形成有开口部18的部分设置有散热器33的至少一部分。散热器33由铝或者铝合金等热传导率高的金属材料形成。在朝向电路基板31的前方(Y1方向)的表面,与发热性电子元件相接的导热部由金属层等形成,散热器33与该导热部连结,散热器33和电路部30以能够穿过开口部18的内部进行热传导的方式被连结。如图2和图3所示,在散热器33,形成有在与前后方向(Y1-Y2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贯通的多个槽部33a。在凹部13c的内部中,槽部33a在沿着空气流路16的空气的流动的方向、即朝向管道14的方向上贯通而延长。
接着,说明所述扬声器1的动作。
在发声动作中,基于从音频放大器被输出的音频信号而对音圈8给予驱动电流。在磁路部20中基于磁铁23的磁场而环绕驱动磁通量,驱动磁通量横穿过位于磁间隙内的音圈8。通过横穿过磁间隙的驱动磁通量和音圈8的驱动电流而被激发的电磁力,包含振动板3和边缘构件4和线轴5以及盖构件6的振动部2在前后方向上振动。主要通过振动板3的前后方向的振动,向振动板3的前方(Y1方向)生成的声压穿过前方框11的开口部11a内而被给予至车室内。在振动板3的后方(Y2方向)产生与所述声压反相位的空气压,但该空气压从振动部2和罩构件13之间的空间15经由管道14的内部空间被排出至外部。由此,向前方(Y1方向)发出的声压、和与其反相位的空气压的之间干扰被抑制。
在振动部2和罩构件13之间的空间15中,基于振动部2的前后方向的振动,空气压发生变化,产生该空气压的变化带来的空气的流动。在空间15中,在振动板3的锥形部和罩锥形部13a的对置部中前后的间隔L2窄,在空气流路16中前后的间隔L1变宽。因此,由于设置有锥形部的间隔L2的空间内的压力变化,空气流易于集中到间隔L1的空气流路16。
若振动部2向后方(Y2方向)运动,则在窄的间隔L2的锥形部的空间中被压缩的空气流入空气流路16,在空气流路16中产生流动,空气流从管道14被放出到外部空间。若振动部2向前方(Y1方向)运动,则间隔L2的锥形部的空间的容积扩大而空气压降低,所以外部空间的空气经由管道14内从空气流路16流入间隔L2的锥形部的空间。由此,在空间15内,易于产生沿着空气流路16的空气流,位于空气流路16的散热器33被暴露于空气流,空气流路16位于沿着圆弧轨迹的凹部13c的内部。由电路部30产生的热被放出到比罩构件13更后方的外部空间内,并且经由散热器33被传递给空气流路16的空气流,穿过管道14的内部空间而被放出到外部空间。在空气流路16内,散热器33的槽部33a在空气流路16内沿着空气的流动的方向延长,所以能够提升从散热器33向空气流路16内的散热效果。
如图2所示,在罩构件13中,在罩锥形部13a处连续形成有凹部13c,即在罩锥形部13a的前方的空间中连续形成有空气流路16。此外,空气流路16沿着以中心轴O为中心的圆弧轨迹而形成,并穿过处于从中心轴O偏离的外周位置的管道14的内部。在该构造中,由于锥形部的空间的压力变化而流动易于集中于圆弧轨迹的空气流路16,该空气流经由位于外周区域的管道14的内部空间而通向外部空间。散热器33至少一部分位于该空气流路16内,并且被配置于与管道14接近的位置,所以易于从散热器33实施散热。
在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对具有与图1至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部分,即使形状等不同,也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就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101而言,支承体10由前方框11和罩构件13构成,未设置后方框12。构成振动部2的边缘构件4的外周部4b被夹在前方框11的外周部和罩构件13的外周部之间而固定。构成振动部2的振动板3具有随着朝向后方(Y2方向)而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部,振动板3的锥形部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实施方式在前后上为相反朝向。减振器构件7位于比振动板3更前方(Y1方向)。覆盖线轴5的后方的开口部的盖构件6为突侧朝向后方的圆顶(dome)形状。
罩构件13在中心部形成有以跟随盖构件6向后方的鼓起的方式隆起的圆顶状的隆起部13b。在罩构件13中,在隆起部13b的外周连续形成有以中心轴O为中心的锥形形状的罩锥形部13a。罩锥形部13a的倾斜方向与振动板3的锥形部的倾斜方向相同。此外,在朝向罩构件13的前方的内表面,在罩锥形部13a的外周侧形成有朝向后方凹陷的凹部13c。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凹部13c沿着以中心轴O为中心的圆弧轨迹而大致在全周上连续。在罩构件13上,在从中心轴O偏离的位置上形成有管道14,凹部13c的内部与管道14的内部空间连通。
如图4所示,在扬声器101中,罩构件13的凹部13c被形成于比与边缘构件4的对置部更接近中心轴O的内周侧,在空间15中,凹部13c和振动板3对置的区域成为空气流路16。空气流路16的前后方向的间隔为L1。在比凹部13c更中心侧,振动板3的锥形部和罩锥形部13a的对置部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2变窄,盖构件6和圆顶状的隆起部13b的对置部的前后方向的间隔也成为大致L2。因此,空气流路16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1与空间15内的任一区域相比更宽。
此外,散热器33在空气流路16的内部,被设置于与管道14接近的位置,并且被设置于罩构件13的外表面的电路部30以能够与散热器33进行热传导的方式被连结。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101中的、振动部2和罩构件13的对置部的空间15中,空气流路16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1变宽,在比其内侧的全部区域中空间15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2变窄。因此,若振动部2在前后振动,则在形成了罩锥形部13a和隆起部13b的中央部的间隔L2窄的部分中的压力的变化变大,从空气流路16到管道14的内部空间形成流速快的空气流。由此,能够提升来自散热器33的散热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就图5和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201而言,作为扬声器的基本构造与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101相同。在罩构件13,设置随着朝向后方而直径逐渐变大的罩锥形部13a,罩锥形部13a和振动板3的锥形部大致平行地对置。在罩构件13中,在比边缘构件4更接近中心轴O的地方,即在罩锥形部13a的半径方向的途中的地方,形成有凹部13c,进而在中央部,形成有中央凹部13d。如图5所示,凹部13c沿着以中心轴O为中心的圆弧轨迹而形成,中央凹部13d穿过中心轴O在直径方向上直线地延长。管道14被设置于从中心轴O偏离的位置。此外,在罩构件13中,在罩锥形部13a和中央凹部13d之间的边界部形成有隆起部13b,隆起部13b以跟随盖构件6的形状的方式朝向后方形成为圆顶状。
如图5所示,沿着圆弧轨迹的凹部13c的闭锁端部13e远离管道14,凹部13c未与管道14直接连通。在夹着中心轴O而与设置有管道14的一侧相反侧,圆弧形状的凹部13c的途中部分和中央凹部13d连通。并且,中央凹部13d与管道14的内部空间连通。
如图6所示,在振动部2和罩构件13之间的空间15中,凹部13c和振动板3的前后方向的对置间隔L1变宽,凹部13c和振动板3对置的区域成为空气流路16。或者还能够仅将凹部13c的内部空间定义为空气流路16。作为空间15内的其他一部分的罩锥形部13a对置的区域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2与所述L1相比更窄,隆起部13b对置的区域的前后方向的距离也与所述L2等同。中央凹部13d和作为振动部2的一部分的盖构件6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3也变得更宽,中央凹部13d和盖构件6对置的区域成为中央空气流路116。或者还能够仅将中央凹部13d的内部空间定义为中央空气流路116。在空间15中,前后方向的间隔按L2<L1<L3的顺序变宽。
在中央空气流路116的内部与管道14接近的位置上设置散热器33,在罩构件13的外表面设置的电路部30与散热器33以可热传导的方式被连结。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201中,若振动部2在前后振动,则在振动部2和罩构件13之间的空间15中,在形成了罩锥形部13a和隆起部13b的间隔L2短的部分中的压力的变化也变大,空气流集中于前后方向的间隔宽的空气流路16和中央空气流路116的内部。如图6所示,在比凹部13c更外周侧,通过因振动板3的锥形部和罩锥形部13a之间的压力的变化而产生的空气流(ii),主要沿着圆周轨迹而延长的空气流路16内的空气流被加速。在比凹部13c更内周侧,通过因振动板3的锥形部和罩锥形部13a之间的压力变化而产生的空气流(i),沿着圆周轨迹而延长的空气流路16内以及中央空气流路116的空气流被加速。
进而,沿着未与管道14直接连通的圆弧轨迹的空气流路16的空气流使中央空气流路116的空气流的流速加速,通过中央空气流路116的比较快的空气流,来自散热器33的散热效果被提升。
(第四实施方式)
就图7和图8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扬声器301而言,作为扬声器的基本构造与图5和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201相同。被设置于第四实施方式的扬声器301的罩构件13在罩锥形部13a的外周部,形成有沿着圆弧轨迹的凹部13c。管道14被设置于包含罩构件13的中心轴O的中心部。在凹部13c和管道14之间,形成有直线凹部13f。
在振动部2和罩构件13之间的空间15中,在形成有外周部的凹部13c的区域中,振动部2和罩构件13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1变宽,凹部13c的内部的空间或者凹部13c和振动部2对置的空间成为沿着圆弧轨迹的空气流路16。在形成有直线凹部13f的区域中,振动板3和罩构件13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4变宽,直线凹部13f的内部的空间或者直线凹部13f和振动板3的对置部的空间成为直线空气流路216。直线空气流路216从外周侧向中心部延长。所述间隔L1、L4、和设置有罩锥形部13a的区域中的前后方向的间隔L2的关系,以L2<L1<L4的顺序变宽。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扬声器301中,若振动部2在前后振动,则在振动部2和罩构件13之间的空间15中,形成了罩锥形部13a和隆起部13b的间隔L2短的部分中的压力的变化变大,前后方向的间隔宽的空气流路16和直线空气流路216的内部的空气流的速度变快。此外,沿着圆弧轨迹的空气流路16内的空气流使直线空气流路216内的空气流加速,空气在空间15和外部空间之间经由管道14的内部空间出入。
电路部30被设置于直线凹部13f的外侧,散热器33被设置于直线空气流路216,所以通过直线空气流路216内的空气流,来自散热器33的散热效果被提升。
本发明的所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所示的扬声器还能够将Y2方向作为发声方向来使用。例如,扬声器被配置于引擎室或行李室等车室外空间而被固定于车体。此时,扬声器的Y2方向朝向车室内部,管道14与车室内空间连通。若扬声器的振动板3在Y1-Y2方向上振动,则在振动板3的Y2侧产生的声压从振动部2和罩构件13之间的空间15经由管道14的内部空间被给予车室内。在该使用方式中,也能够通过空气流路内的空气的流动而提升电路部30的散热效果。

Claims (8)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扬声器中,设置了包含振动板以及音圈的振动部、对所述音圈给予磁场的磁路部、和支承所述振动部以及所述磁路部的支承体,
在所述支承体中,包含从所述振动部的振动方向的一方覆盖所述振动部的罩构件、和使所述振动部和所述罩构件之间的空间与比所述罩构件更外的外部空间连通的管道,
形成有所述振动部和所述罩构件之间的所述振动方向上的间隔比所述空间内的其他部分更宽的空气流路,所述空气流路穿过所述管道的内部,
被设置于所述罩构件的外侧的电路部、和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空气流路内露出的散热器以能够热传导的方式被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
在所述罩构件覆盖所述振动部的区域的一部分,形成有向远离所述振动部的方向凹陷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内部作为所述空气流路而发挥作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
所述空气流路包围所述振动部的中心轴而连续,所述管道被设置于从所述中心轴偏离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
所述管道被设置于从所述振动部的中心轴偏离的位置,所述空气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中心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
所述管道被设置于所述振动部的中心轴上,所述空气流路从所述振动部的外周侧向所述中心轴延长。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
在所述振动部设置具有锥形部的振动板,在所述罩构件设置与所述锥形部对置而向与所述锥形部相同的朝向倾斜的罩锥形部,
所述空气流路中的所述振动方向上的所述间隔比所述振动部和所述罩锥形部之间的所述振动方向上的间隔更宽。
7.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
所述散热器具有槽部,
所述槽部在所述空气流路内在朝向所述管道的方向上贯通。
8.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
所述电路部具有被固定于所述罩构件的外表面的电路基板、和被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电子元件,所述散热器穿过被形成于所述罩构件的开口部而与所述电路部连结。
CN202210378507.5A 2021-04-13 2022-04-12 扬声器 Pending CN1152093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7564A JP2022162655A (ja) 2021-04-13 2021-04-13 スピーカ
JP2021-067564 2021-04-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09317A true CN115209317A (zh) 2022-10-18

Family

ID=80933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78507.5A Pending CN115209317A (zh) 2021-04-13 2022-04-12 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5475B2 (zh)
EP (1) EP4075828A1 (zh)
JP (1) JP2022162655A (zh)
CN (1) CN115209317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49191A (ja) 1987-12-07 1989-06-1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現金自動取引装置
JPH01149191U (zh) 1988-04-04 1989-10-16
US6243472B1 (en) * 1997-09-17 2001-06-05 Frank Albert Bilan Fully integrated amplified loudspeaker
US7120270B2 (en) * 2002-09-18 2006-10-10 Bose Corporation Audio device heat transferring
JP5988874B2 (ja) * 2009-10-23 2016-09-07 ブループリント アコースティックス ピーティーワイ リミテッドBlueprint Acoustics Pty Ltd ラウドスピーカ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システム
US10045461B1 (en) * 2014-09-30 2018-08-07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aphragm cooling
US10306356B2 (en) * 2017-03-31 2019-05-28 Bose Corporation Acoustic deflector as heat sin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75828A1 (en) 2022-10-19
JP2022162655A (ja) 2022-10-25
US11895475B2 (en) 2024-02-06
US20220329948A1 (en) 2022-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081808A1 (en) Loudspeaker having cooling system
US20080247595A1 (en) Electromagnetic lever diaphragm audio transducer
US8385580B2 (en) High power low frequency transducers and method of assembly
US20190222922A1 (en) In-vehicle speaker
JPWO2005015947A1 (ja) ディフューザ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
US8165335B2 (en) Speaker and speaker unit
JP2013216168A (ja) 車両存在通報装置
JP4867324B2 (ja) 放熱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135029A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15209317A (zh) 扬声器
JP5618420B2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CN107683611B (zh) 电声转换器、具有电声转换器的组装体以及具有该组装体的电声转换装置
JPH08237793A (ja) スピーカ
US10595130B2 (en) Speaker
EP4207798A1 (en) Loudspeaker
JP3208310B2 (ja)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JP3828126B2 (ja) スピーカ
EP4227937A1 (en) Acoustic vehicle alerting system
JP4891718B2 (ja) スピーカ用磁気回路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JP2006270998A (ja) ディフューザ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
US20200322716A1 (en) Passive radiator vibration speaker having phase reversal structure
JP3942870B2 (ja) スピーカ
JP2002078084A (ja) スピーカ
CN117322012A (zh) 扬声器单元
JP4456925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