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94983A - 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 - Google Patents

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94983A
CN115194983A CN202210935022.1A CN202210935022A CN115194983A CN 115194983 A CN115194983 A CN 115194983A CN 202210935022 A CN202210935022 A CN 202210935022A CN 115194983 A CN115194983 A CN 115194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new
grinding
functionality
us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350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Honghu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Honghu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Honghu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lin Honghu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350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949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94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949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4Disintegrating plastics, e.g. by milling
    • B29B17/0412Disintegrating plastics, e.g. by milling to large particles, e.g. beads, granules, flakes, sl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2017/001Pretreating the materials before recov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29B2017/0203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29B2017/0213Specific separating techniques
    • B29B2017/0217Mechanical separating techniques; devices therefor
    • B29B2017/0224Screens, sie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4Disintegrating plastics, e.g. by milling
    • B29B2017/0424Specific disintegrating techniques; devices therefor
    • B29B2017/0472Balls or rollers in a contain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涉及塑料回收与再生技术领域。该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破碎处理、S2.蒸煮处理、S3.过滤处理、S4.研磨处理、S5.分级处理和S6.成品标准。通过在原有材料中,添加至多10%的废旧塑料,可以减少更多的新塑料,进而节省更多的费用,即解决了废旧塑料难回收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整体的经济效益,作为附带产物,石墨材料转化为石墨烯,在塑料中的应用可以加强塑料的综合性能;在本方案中,各比例中,旧塑料不超过10%,石墨材料不超过3%;在120‑150℃下,各添加材料的性能不受影响,且有助于研磨,3um粒径下的旧塑料颗粒,具备新塑料的各综合性能。

Description

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回收与再生技术领域,具体为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高分子材料在塑料领域的无限扩展,塑料制品消费量会不断增大,目前废弃塑料种类繁多,在人们实常中大多数人能理解的范围:主要为塑料薄膜、塑料丝织品及编织品、泡沫塑料、塑料包装箱及容器、日用塑料制品、塑料袋制品;在实常中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的范围:各种金属保护成膜体,各种树脂合成产品油漆、涂料等与胶粘剂有关的一切高分子合成材料;各种电子元件架构件、连接件、电绝缘阻断材料、各种电器化设备组装件和托起件等,这些被损坏或无法再使用的废弃塑料制品在被回收后,它形成的再生料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新料的功能性,就算把它当填料使用,由于处理技术的不成熟,也难以在产品的延展性上得到生命的延续性。
目前,由于塑料的大量生产、消费与较短的使用周期使得塑料废弃物的数量急剧增加,塑料的大量废弃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给环境带来极大危害:污染土壤和海洋、而焚烧处理产生大量有物质也会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解决了塑料的大量废弃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也给环境带来极大危害:污染土壤和海洋、而焚烧处理产生大量有物质也会造成危害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破碎处理
将废旧塑料加入破碎机内部,随后混入新塑料进入破碎机内部,同时 250-400r/min的转速对其进行破碎,持续破碎成碎片状即可。
S2.蒸煮处理
将S1中破碎后的碎片塑料全部加入蒸煮设备内,随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清水与颗粒碎片的比例为4:1,同时以40-60℃的温度进行蒸煮,持续蒸煮 25-45min后取出。
S3.过滤处理
将S2中最终取出的塑料,通过滤网进行过滤,并收集滤网上方的塑料。
S4.研磨处理
将S3中的收集的塑料通过输送系统输送进陶瓷球磨机中研磨,随后加入助剂进入研磨机内部,同时以22-30r/min的转速进行研磨,且球磨机内部的研磨环境为120-150℃,持续进行研磨,将球磨机内部的物料研磨为3um左右的大小,达到3um左右的塑料颗粒会浮漂与球磨机上方,然后将漂浮的塑料颗粒进行收集。
S5.分级处理
将S4中所收集的3um左右塑料颗粒通过管道输送至3um的过滤设备内,对3um左右的塑料颗粒进行过滤,并对3um以下塑料颗粒进行收集,对于3um 以上的塑料颗粒产品为不合格,随后将不合格的塑料颗粒产品通过密封输送系统重新输送回球磨机内部,再次进行研磨,以此反复循环。
S6.成品标准
最终过滤并收集的塑料颗粒标准为粒径按D97小于3um的标准为成品,以此成品为标准。
优选的,所述本工艺的准入原则为:不能含有石棉、重金属不能超标的构件、及塑料制品上附属有危险品、违禁品等相类似的对人体有害健康的物质,以及无法快速物理分解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纤维状的物质。
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废旧塑料与新塑料的比例不超过10%。
优选的,所述S3步骤中的滤网滤目需小于塑料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S4步骤中还可以添加不高于3%的石墨,石墨通过球磨机的搅拌研磨下可转化成石墨烯,所述S4步骤中的黏合剂为改性硅烷胶粘剂。
优选的,所述S4步骤中的球磨机为大型球陶瓷磨机2.6*8M,内置陶瓷高铝球的大小比为1.5-5公分混合陶瓷球40-50吨。
优选的,所述S4步骤中的料比和球在主机的空间里达到主机罐体一半的位置为合适。
优选的,所述在本工艺中,旧塑料不需要进行特别干净的清洗,在研磨至3um粒径下,杂质颗粒与塑料颗粒混合不会改变性质。
本发明提供了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方案中,各比例中,旧塑料不超过10%,石墨材料不超过3%;在 120-150℃下,各添加材料的性能不受影响,且有助于研磨,3um粒径下的旧塑料颗粒,具备新塑料的各综合性能,在进一步加工下,与新塑料无异。
2、本发明通过在原有材料中,添加至多10%的废旧塑料,可以减少更多的新塑料,进而节省更多的费用,即解决了废旧塑料难回收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整体的经济效益,作为附带产物,石墨材料转化为石墨烯,在塑料中的应用可以加强塑料的综合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破碎处理
将废旧塑料加入破碎机内部,随后混入新塑料进入破碎机内部,同时 400r/min的转速对其进行破碎,持续破碎成碎片状即可。
S2.蒸煮处理
将S1中破碎后的碎片塑料全部加入蒸煮设备内,随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清水与颗粒碎片的比例为4:1,同时以60℃的温度进行蒸煮,持续蒸煮45min 后取出。
S3.过滤处理
将S2中最终取出的塑料,通过滤网进行过滤,并收集滤网上方的塑料。
S4.研磨处理
将S3中的收集的塑料通过输送系统输送进陶瓷球磨机中研磨,随后加入助剂进入研磨机内部,同时以30r/min的转速进行研磨,且球磨机内部的研磨环境为150℃,持续进行研磨,将球磨机内部的物料研磨为3um左右的大小,达到3um左右的塑料颗粒会浮漂与球磨机上方,然后将漂浮的塑料颗粒进行收集;
按比例进行给料,这是系统运作的必然条件,使球磨机和相配套的系统在运转的过程中稳定和可控,使相应比例的回收料(再生料)与之配套的物料在进入球磨机后能进行相应的工作:有机高分子材料被动分解和无机粉体材料较进行粘连、粉碎、反复整形、无限冷锻,类似打铁排渣打序成型的原理,使高分子材料通过物理热效应+冷锻分解进行无限变相结合,而不是对它进行任何化学或高温处理使之物质本质受到改变从而失去有机高分子材料本有的功能性和使用性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分解中,它由高分子合成物难变、重塑困难等各种问题直接变成微小颗粒(理论上都处在纳米状态),在它本质和结构没有任何伤害或破坏的情况,利用150℃的温度对它进行无限架构的重组,使它同时与无机填料进行混合,实现雾化、冷却和冷锻的多重作用,并进行无限次的反复组合释放它应有的功能性,并让它对无机材料进行包膜、延展和重新释放高分子材料本有的各种机械性和使用性能(小分子效应是纳米材料固有的特性,小尺寸大功能是塑料制品替代金属材料革命的根本,使用高分子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塑料工业更高革命的根本,纳米材料生产的难度决定了它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实现纳米材料的大范围使用,此种技术的合成和结合,它能有限地实现小分子效应的功能性,从而极大提高再生料的功能和使用性及触发它隐藏的超功能性,这又是新材发展的方向),从而使回收塑料的再生料在这种适温冷锻的原理中得到新的架构——可以像新料一样在塑料制中没有瓶颈的被反复使用(附成型产品配方A-1),从而使高分子材料的本质得到物理性还原并被无限地使用下去,从而使回收料所形成的再生料在塑料循环使用中;过去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高分子制品的再生料容易失去功能性、力学性、结合性、相容性得到本质的改变),在此工艺面前变得简单而又易于操作。
塑料再生料在物理效应里通过温度150℃和被动动力学锻面效应进行分解,以及与非金属材料或金属材料充分相结合,使它的极限接触达到完全的融合,并在物理研磨下变为可控大小的颗粒物,此相应的颗粒物不仅改变了本有的不可塑性,同时把无序的物质材料通过微化处理技术让它重新具备了新材特有的特性,使受阻材料在合成领域得到了新的释放;锻面适温锻造技术是回收高分子材料被重新重组的极好方法,同时使塑料再生料变成了低成本的新料,同时具备了新料没有的多种功能性和特性(这源于塑料再生料中含有价格和性价比极高的各种功能性助剂和颜料,它有限的功能在物理效应的分解层能重新被微化处理到位)。
锻面适温、锻面雾化、微细锻面力学细化效应,是把有机高分子回收料处理成功能性新材料的技术核心,但此技术的主体架构离不开非金属材料(这是我们这个世界最不缺的材料,普通人见到的泥土几乎都是非金属材料,如何实现它与高分子材料的易合性,把无机材较变成有机材较就能实现它相应的适应力,也就是所谓的改性技术,适温锻面技术不仅能改变再生料的功能性,同时也能实现无机变有机的同步变化,看似无序而无解的一种状态,其实都是有序和可控、可实现的。)架构;高分子材料成形的所有塑化产品,几乎都离不开非金属材料(或含金属材质的原矿石)的配套,比如金属粉末定型材料:按成品率计算,正常使用的高分子制备的聚酯材料占比五成,非金属材料占比四成,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其他的材料也可以替代非金属材料,这只需解决高分子材较好的相溶性就可以做任意架构。
S5.分级处理
将S4中所收集的3um左右塑料颗粒通过管道输送至3um的过滤设备内,对3um左右的塑料颗粒进行过滤,并对3um以下塑料颗粒进行收集,对于3um 以上的塑料颗粒产品为不合格,随后将不合格的塑料颗粒产品通过密封输送系统重新输送回球磨机内部,再次进行研磨,以此反复循环。
S6.成品标准
最终过滤并收集的塑料颗粒标准为粒径按D97小于3um的标准为成品,以此成品为标准
本工艺的准入原则为:不能含有石棉、重金属不能超标的构件、及塑料制品上附属有危险品、违禁品等相类似的对人体有害健康的物质,以及无法快速物理分解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纤维状的物质。
S1步骤中,废旧塑料与新塑料的比例不超过10%。
S3步骤中的滤网滤目需小于塑料的大小。
S4步骤中还可以添加不高于3%的石墨,石墨通过球磨机的搅拌研磨下可转化成石墨烯,S4步骤中的黏合剂为改性硅烷胶粘剂。
S4步骤中的球磨机为大型球陶瓷磨机2.6*8M,内置陶瓷高铝球的大小比为5公分混合陶瓷球50吨。
S4步骤中的料比和球在主机的空间里达到主机罐体一半的位置为合适。
在本工艺中,旧塑料不需要进行特别干净的清洗,在研磨至3um粒径下,杂质颗粒与塑料颗粒混合不会改变性质。
在本方案中,各比例中,旧塑料不超过10%,石墨材料不超过3%;在150 ℃下,各添加材料的性能不受影响,且有助于研磨,3um粒径下的旧塑料颗粒,具备新塑料的各综合性能,在进一步加工下,与新塑料无异。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破碎处理
将废旧塑料加入破碎机内部,随后混入新塑料进入破碎机内部,同时 250-400r/min的转速对其进行破碎,持续破碎成碎片状即可。
S2.蒸煮处理
将S1中破碎后的碎片塑料全部加入蒸煮设备内,随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清水与颗粒碎片的比例为4:1,同时以40℃的温度进行蒸煮,持续蒸煮25min 后取出。
S3.过滤处理
将S2中最终取出的塑料,通过滤网进行过滤,并收集滤网上方的塑料。
S4.研磨处理
将S3中的收集的塑料通过输送系统输送进陶瓷球磨机中研磨,随后加入助剂进入研磨机内部,同时以22r/min的转速进行研磨,且球磨机内部的研磨环境为120℃,持续进行研磨,将球磨机内部的物料研磨为3um左右的大小,达到3um左右的塑料颗粒会浮漂与球磨机上方,然后将漂浮的塑料颗粒进行收集;
按比例进行给料,这是系统运作的必然条件,使球磨机和相配套的系统在运转的过程中稳定和可控,使相应比例的回收料(再生料)与之配套的物料在进入球磨机后能进行相应的工作:有机高分子材料被动分解和无机粉体材料较进行粘连、粉碎、反复整形、无限冷锻,类似打铁排渣打序成型的原理,使高分子材料通过物理热效应+冷锻分解进行无限变相结合,而不是对它进行任何化学或高温处理使之物质本质受到改变从而失去有机高分子材料本有的功能性和使用性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分解中,它由高分子合成物难变、重塑困难等各种问题直接变成微小颗粒(理论上都处在纳米状态),在它本质和结构没有任何伤害或破坏的情况,利用120度的温度对它进行无限架构的重组,使它同时与无机填料进行混合,实现雾化、冷却和冷锻的多重作用,并进行无限次的反复组合释放它应有的功能性,并让它对无机材料进行包膜、延展和重新释放高分子材料本有的各种机械性和使用性能(小分子效应是纳米材料固有的特性,小尺寸大功能是塑料制品替代金属材料革命的根本,使用高分子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塑料工业更高革命的根本,纳米材料生产的难度决定了它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实现纳米材料的大范围使用,此种技术的合成和结合,它能有限地实现小分子效应的功能性,从而极大提高再生料的功能和使用性及触发它隐藏的超功能性,这又是新材发展的方向),从而使回收塑料的再生料在这种适温冷锻的原理中得到新的架构——可以像新料一样在塑料制中没有瓶颈的被反复使用(附成型产品配方A-1),从而使高分子材料的本质得到物理性还原并被无限地使用下去,从而使回收料所形成的再生料在塑料循环使用中;过去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高分子制品的再生料容易失去功能性、力学性、结合性、相容性得到本质的改变),在此工艺面前变得简单而又易于操作。
塑料再生料在物理效应里通过温度120℃和被动动力学锻面效应进行分解,以及与非金属材料或金属材料充分相结合,使它的极限接触达到完全的融合,并在物理研磨下变为可控大小的颗粒物,此相应的颗粒物不仅改变了本有的不可塑性,同时把无序的物质材料通过微化处理技术让它重新具备了新材特有的特性,使受阻材料在合成领域得到了新的释放;锻面适温锻造技术是回收高分子材料被重新重组的极好方法,同时使塑料再生料变成了低成本的新料,同时具备了新料没有的多种功能性和特性(这源于塑料再生料中含有价格和性价比极高的各种功能性助剂和颜料,它有限的功能在物理效应的分解层能重新被微化处理到位)。
锻面适温、锻面雾化、微细锻面力学细化效应,是把有机高分子回收料处理成功能性新材料的技术核心,但此技术的主体架构离不开非金属材料(这是我们这个世界最不缺的材料,普通人见到的泥土几乎都是非金属材料,如何实现它与高分子材料的易合性,把无机材较变成有机材较就能实现它相应的适应力,也就是所谓的改性技术,适温锻面技术不仅能改变再生料的功能性,同时也能实现无机变有机的同步变化,看似无序而无解的一种状态,其实都是有序和可控、可实现的。)架构;高分子材料成形的所有塑化产品,几乎都离不开非金属材料(或含金属材质的原矿石)的配套,比如金属粉末定型材料:按成品率计算,正常使用的高分子制备的聚酯材料占比五成,非金属材料占比四成,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其他的材料也可以替代非金属材料,这只需解决高分子材较好的相溶性就可以做任意架构。
S5.分级处理
将S4中所收集的3um左右塑料颗粒通过管道输送至3um的过滤设备内,对3um左右的塑料颗粒进行过滤,并对3um以下塑料颗粒进行收集,对于3um 以上的塑料颗粒产品为不合格,随后将不合格的塑料颗粒产品通过密封输送系统重新输送回球磨机内部,再次进行研磨,以此反复循环。
S6.成品标准
最终过滤并收集的塑料颗粒标准为粒径按D97小于3um的标准为成品,以此成品为标准
本工艺的准入原则为:不能含有石棉、重金属不能超标的构件、及塑料制品上附属有危险品、违禁品等相类似的对人体有害健康的物质,以及无法快速物理分解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纤维状的物质。
S1步骤中,废旧塑料与新塑料的比例不超过10%。
S3步骤中的滤网滤目需小于塑料的大小。
S4步骤中还可以添加不高于3%的石墨,石墨通过球磨机的搅拌研磨下可转化成石墨烯,S4步骤中的黏合剂为改性硅烷胶粘剂。
S4步骤中的球磨机为大型球陶瓷磨机2.6*8M,内置陶瓷高铝球的大小比为1.5公分混合陶瓷球40吨。
S4步骤中的料比和球在主机的空间里达到主机罐体一半的位置为合适。
在本工艺中,旧塑料不需要进行特别干净的清洗,在研磨至3um粒径下,杂质颗粒与塑料颗粒混合不会改变性质。
在本方案中,各比例中,旧塑料不超过10%,石墨材料不超过3%;在120 ℃下,各添加材料的性能不受影响,且有助于研磨,3um粒径下的旧塑料颗粒,具备新塑料的各综合性能,在进一步加工下,与新塑料无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破碎处理
将废旧塑料加入破碎机内部,随后混入新塑料进入破碎机内部,同时250-400r/min的转速对其进行破碎,持续破碎成碎片状即可。
S2.蒸煮处理
将S1中破碎后的碎片塑料全部加入蒸煮设备内,随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清水与颗粒碎片的比例为4:1,同时以40-60℃的温度进行蒸煮,持续蒸煮25-45min后取出。
S3.过滤处理
将S2中最终取出的塑料,通过滤网进行过滤,并收集滤网上方的塑料。
S4.研磨处理
将S3中的收集的塑料通过输送系统输送进陶瓷球磨机中研磨,随后加入助剂进入研磨机内部,同时以22-30r/min的转速进行研磨,且球磨机内部的研磨环境为120-150℃,持续进行研磨,将球磨机内部的物料研磨为3um左右的大小,达到3um左右的塑料颗粒会浮漂与球磨机上方,然后将漂浮的塑料颗粒进行收集。
S5.分级处理
将S4中所收集的3um左右塑料颗粒通过管道输送至3um的过滤设备内,对3um左右的塑料颗粒进行过滤,并对3um以下塑料颗粒进行收集,对于3um以上的塑料颗粒产品为不合格,随后将不合格的塑料颗粒产品通过密封输送系统重新输送回球磨机内部,再次进行研磨,以此反复循环。
S6.成品标准
最终过滤并收集的塑料颗粒标准为粒径按D97小于3um的标准为成品,以此成品为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工艺的准入原则为:不能含有石棉、重金属不能超标的构件、及塑料制品上附属有危险品、违禁品等相类似的对人体有害健康的物质,以及无法快速物理分解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的纤维状的物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废旧塑料与新塑料的比例不超过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的滤网滤目需小于塑料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还可以添加不高于3%的石墨,石墨通过球磨机的搅拌研磨下可转化成石墨烯,所述S4步骤中的黏合剂为改性硅烷胶粘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的球磨机为大型球陶瓷磨机2.6*8M,内置陶瓷高铝球的大小比为1.5-5公分混合陶瓷球40-50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的料比和球在主机的空间里达到主机罐体一半的位置为合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工艺中,旧塑料不需要进行特别干净的清洗,在研磨至3um粒径下,杂质颗粒与塑料颗粒混合不会改变性质。
CN202210935022.1A 2022-08-05 2022-08-05 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 Pending CN1151949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5022.1A CN115194983A (zh) 2022-08-05 2022-08-05 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5022.1A CN115194983A (zh) 2022-08-05 2022-08-05 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94983A true CN115194983A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85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35022.1A Pending CN115194983A (zh) 2022-08-05 2022-08-05 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949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8057A (zh) * 2023-01-06 2023-04-11 桂林鸿汇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低成本的石墨烯生产工艺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4444A (ja) * 1993-12-15 1995-06-27 Ain Kk 廃棄樹脂成形品の回収・造粒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7290457A (ja) * 1994-04-28 1995-11-07 Ing Fuer Umwelttechnik Uts Mbh 異なったプラスチックからなるプラスチック廃棄物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2532739A (zh) * 2010-12-07 2012-07-04 安徽绿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废旧pvc料制造pvc型材的工艺方法
CN104608287A (zh) * 2015-02-12 2015-05-13 苏州玖隆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塑料瓶清洁回收工艺
CN108727852A (zh) * 2018-05-04 2018-11-02 界首市鑫晶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塑料的再加工工艺
CN108819018A (zh) * 2018-06-07 2018-11-16 界首市亚鑫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塑料饮料瓶回收清洗方法
CN111086126A (zh) * 2019-12-02 2020-05-01 安徽慧枫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塑复合板用回收循环制备方法
CN114147897A (zh) * 2021-12-14 2022-03-08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一种回收废旧酚醛塑料制备再生板材的生产工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4444A (ja) * 1993-12-15 1995-06-27 Ain Kk 廃棄樹脂成形品の回収・造粒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7290457A (ja) * 1994-04-28 1995-11-07 Ing Fuer Umwelttechnik Uts Mbh 異なったプラスチックからなるプラスチック廃棄物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2532739A (zh) * 2010-12-07 2012-07-04 安徽绿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废旧pvc料制造pvc型材的工艺方法
CN104608287A (zh) * 2015-02-12 2015-05-13 苏州玖隆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塑料瓶清洁回收工艺
CN108727852A (zh) * 2018-05-04 2018-11-02 界首市鑫晶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塑料的再加工工艺
CN108819018A (zh) * 2018-06-07 2018-11-16 界首市亚鑫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塑料饮料瓶回收清洗方法
CN111086126A (zh) * 2019-12-02 2020-05-01 安徽慧枫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塑复合板用回收循环制备方法
CN114147897A (zh) * 2021-12-14 2022-03-08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一种回收废旧酚醛塑料制备再生板材的生产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鲍婕、宁仁霞、徐媛: "《石墨烯材料在半导体中的应用》", pages: 10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8057A (zh) * 2023-01-06 2023-04-11 桂林鸿汇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低成本的石墨烯生产工艺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1694B (zh) 一种利用水晶行业废渣制备塑料填充物的方法
Zheng et al. The reuse of nonmetals recycled from wast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s reinforcing fillers in the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CN104327374A (zh) 废弃电路板非金属超细粉体及其与聚烯烃的复合材料和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15194983A (zh) 塑料回收料实现新料的功能性和使用性的制造工艺
CN102173007A (zh) 报废汽车热塑性聚丙烯塑料件的回收再制造方法
CN109897309B (zh) 改性树脂材料的制备方法、系统及制备工艺
CN102225414A (zh) 采用废印刷电路板非金属粉末增强废旧聚乙烯塑料的方法
CN104710791A (zh) 一种200目硅橡胶粉加工方法
CN104311882A (zh) 一种石材废粉的回收方法
CN1810894A (zh)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用途
CN111348856A (zh) 一种人造岗石用粉料的制备工艺
CN101407595B (zh) 微细橡胶粉生产方法及其微细橡胶粉
CN112048159A (zh) 一种芳香族聚酯/人造石废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6028299U (zh) 一种废弃电路板综合回收利用装置
CN111747437A (zh) 一种超小颗粒的碳酸钙粉制备工艺
US20090102081A1 (en) Process of using cross linked plastics as recovery material or modifier
CN103613300B (zh) 一种用于预拌混凝土废弃陶瓷回收利用方法和预拌混凝土
CN105731925A (zh) 一种用工业固废制造水泥基复合板材的方法
CN108557857A (zh) 一种湿法研磨制备超微细碳酸钙的工艺
CN105623049A (zh) 一种聚酯、聚乙烯混合废料改性成的土工网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73901A (zh) 沥青改性剂的生产方法
KR101549566B1 (ko) 스크랩 탄소섬유를 이용한 활성 탄소섬유시트의 제조방법
CN106552708B (zh) 一种炉渣矿粉生产工艺
CN101028733B (zh) 树脂塑封料边角废弃物的微粉化及活化方法
CN102146213B (zh) 利于环保回收用的高导磁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