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80020A - 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机构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机构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80020A
CN115180020A CN202211003247.XA CN202211003247A CN115180020A CN 115180020 A CN115180020 A CN 115180020A CN 202211003247 A CN202211003247 A CN 202211003247A CN 115180020 A CN115180020 A CN 115180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eam
longitudinal beam
mounting
adjusting
rear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32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80020B (zh
Inventor
陈正康
姜煜
陈志洋
陈忠敏
胡洪
胥旭
龚自均
敬颐明
杨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an'an Indust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an'an Industri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an'an Industrial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an'an Industrial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032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80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80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0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80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0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4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of adjustable length or wid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机构及方法,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前横梁上匹配轮毂间距的安装缺口和可调节后横梁上安装间距的调节管,以满足各种不同车型的轮毂间距要求;采用“先定位,再安装”的模式对副车架上的安装不同车型的轮距进行调节,右纵梁、左纵梁在前横梁上的安装缺口在根据轮毂间距的要求进行适配设计之后,通过机加工得到,不必再增设模具对该车型的副车架前纵梁进行匹配生产,右纵梁、左纵梁在后横梁上的安装位置通过调整调节管与后横梁之间的套接长度来进行调整,从而对后轮毂之间的安装间距进行调节,不必为不同车型的副车架增设不同的生产模具,大大减少生产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悬架的匹配难度。

Description

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机构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机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副车架是用于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并使得车桥、悬挂能够与正车架连接,汽车副车架的设计涉及多个相关的部件,由于整车布置不同悬架结构件的布置和各零部件的形状也不同,使得每一款车悬架结构件都不同,副车架都是根据汽车的型号进行量身定做,其规格尺寸都是固定不变的,其中,轮毂的安装间距没有改变余地;如果要想要同时生产多种轮毂间距不同的汽车,那么就要针对于不同轮毂间距所匹配的副车架进行匹配设计,并增加新的生产模具投入生产,这会大大增加开发和制造费用,同时也增加悬架的匹配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机构及方法,便于对不同车型副车架的轮距进行调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结构,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前横梁和后横梁,沿车辆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左纵梁和右纵梁,左纵梁与右纵梁安装在前横梁和后横梁上,所述前横梁两端部分别设有供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安装的安装缺口,两个安装缺口的位置与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在前横梁上的安装位置相对应;所述后横梁包括第一后横梁、第二后横梁和设置在第一后横梁与第二后横梁之间的调节管,所述调节管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后横梁、所述第二后横梁套接配合,且所述调节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后横梁和所述第二后横梁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前横梁采用型材。
进一步的是:所述调节管两个端部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后横梁连接部的截面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是:所述后横梁与所述调节管焊接连接,所述后横梁与所述调节管之间存在焊接间隙,焊接间隙为1mm~1.5mm。
本发明中的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对副车架结构进行改善,通过前横梁上匹配轮毂间距的安装缺口和可调节后横梁上安装间距的调节管,以满足各种不同车型的轮毂间距要求;前横梁上的安装缺口在进行适应性设计之后通过机加工进行制造,减少副车架生产模具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后横梁通过调节管与后横梁之间的套接安装方式,具有长度可调节的作用,从而控制左纵梁与右纵梁在后横梁上的安装间距,达到轮距调节的目的。本发明中的轮距调节结构避免了副车架尺寸不可变动的问题,有效改善了副车架对不同车型轮毂间距的适配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是: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方法,它是运用上述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结构来对副车架轮距调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前轮毂之间的安装间距,确定左纵梁与右纵梁在前横梁上安装缺口位置,再对前横梁进行机加工,加工出安装缺口;
B、根据后轮毂之间的安装间距确定左纵梁与右纵梁在后横梁上的安装间距,通过调节调节管与第一后横梁的套接长度、调节管与第二后横梁的套接长度,满足左纵梁与右纵梁在后横梁上的安装间距;
C、将左纵梁与右纵梁固定安装在前横梁与后横梁的安装位置处。
进一步的是: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均焊接在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上。
本发明中的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轮距调节方法采用“先定位,再安装”的模式对副车架上的安装不同车型的轮距进行调节,右纵梁、左纵梁在前横梁上的安装缺口在根据轮毂间距的要求进行适配设计之后,通过机加工得到,不必再增设模具对该车型的副车架前纵梁进行匹配生产,右纵梁、左纵梁在后横梁上的安装位置通过调整调节管与后横梁之间的套接长度来进行调整,从而对后轮毂之间的安装间距进行调节;因此,通过本发明方法,不必为不同车型的副车架增设不同的生产模具,大大减少生产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悬架的匹配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副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前横梁1、后横梁2、左纵梁3、右纵梁4、调节管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中所示本发明所述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结构,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前横梁1和后横梁2,沿车辆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左纵梁3和右纵梁4,左纵梁3与右纵梁4安装在前横梁1和后横梁2上,前横梁1两端部分别设有供左纵梁3和右纵梁4安装的安装缺口,两个安装缺口的位置与左纵梁3、右纵梁4在前横梁1上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后横梁2包括第一后横梁、第二后横梁和设置在第一后横梁与第二后横梁之间的调节管5,调节管5两端部分别与第一后横梁、第二后横梁套接配合,且调节管5固定连接在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上。优选的,前横梁1采用型材,便于安装缺口的机加工处理。
基于现有的汽车设计,汽车轮毂安装在纵梁结构上,纵梁固定在横梁结构上,横梁结构包括前横梁1和后横梁2,纵梁结构包括左纵梁3和右纵梁4;由于汽车轮毂是安装在纵梁结构上的,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纵梁结构在横梁结构上的安装间距,来调整汽车的前轮毂间距或后轮毂间距;而前横梁1对其他汽车结构件起到一定的固定和安装作用,如动力组件、电控组件等,这就造成前横梁1在其结构本身上不能进行拉伸或缩短,因此,对前横梁1而言,前横梁1采用型材结构,然后根据左纵梁3、右纵梁4在前横梁1上的安装位置来对前横梁1进行机加工,加工出安装缺口供左纵梁3、右纵梁安装;再者,后横梁2上设有调节管5,调节管5套接在后横梁2两端的第一后横梁和第二后横梁上,通过控制调节管5与其两端的后横梁2之间的套接长度,从而实现左纵梁3、右纵梁4在后横梁2上的安装间距的调节。本发明中的轮距调节结构,仅是在副车架安装时通过结构工艺处理即可对轮毂间距进行定位调节,调节简单方便、快捷,不再需要因为不同车型而单独另外再投入专门的生产模具对副车架的纵梁结构、横梁结构进行专门生产,从而也减少开发和制造费用。
具体,调节管5的两个端部的截面形状与后横梁2连接部的截面形状相同。
具体,后横梁2与调节管5焊接连接,后横梁2与调节管5之间存在焊接间隙,焊接间隙为1mm~1.5mm。焊接间隙是为了保证后横梁2与调节管5的焊接质量,当焊接间隙过大,焊接质量不能有所保证,容易出现焊接不紧密、存在焊接空隙,当焊接间隙过小,增大焊接难度,同时易出现焊接不牢固,本发明中优选采用1.2mm。
本发明所述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方法,它是运用上述的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结构来对副车架轮距调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前轮毂之间的安装间距,确定左纵梁3与右纵梁4在前横梁1上安装缺口位置,再对前横梁1进行机加工,加工出安装缺口;
由于前轮毂在纵梁结构上的安装位置已经确定,因此通过前轮毂之间的安装间距即可确定左纵梁3与右纵梁4之间的安装间距;
B、根据后轮毂之间的安装间距确定左纵梁3与右纵梁4在后横梁2上的安装间距,通过调节调节管5与第一后横梁的套接长度、调节管5与第二后横梁的套接长度,满足左纵梁3与右纵梁4在后横梁2上的安装间距;
C、将左纵梁3与右纵梁4固定安装在前横梁1与后横梁2的安装位置处。
具体,左纵梁3、右纵梁4均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前横梁1和后横梁4上。
实施例1:
α版本车型轮距为L,α版本车型的副车架加工和安装:
A、根据前轮毂之间的安装间距L,确定左纵梁3与右纵梁4在前横梁1上安装缺口位置,再对型材材质的前横梁1进行机加工,加工出安装缺口;
B、根据后轮毂之间的安装间距L确定左纵梁3与右纵梁4在后横梁2上的安装间距,通过调节调节管5与第一后横梁的套接长度、调节管5与第二后横梁的套接长度,满足左纵梁3与右纵梁4在后横梁2上的安装间距;
C、将左纵梁3与右纵梁4固定安装在前横梁1与后横梁2的安装位置处。
实施例2:
β版本车型轮距为L+2N,β版本车型的副车架加工和安装:
A、根据前轮毂之间的安装间距L+2N,确定左纵梁3与右纵梁4在前横梁1上安装缺口位置,再对型材材质的前横梁1进行机加工,加工出安装缺口;
B、根据后轮毂之间的安装间距L+2N确定左纵梁3与右纵梁4在后横梁2上的安装间距,通过调节调节管5与第一后横梁的套接长度、调节管5与第二后横梁的套接长度,满足左纵梁3与右纵梁4在后横梁2上的安装间距;
C、将左纵梁3与右纵梁4固定安装在前横梁1与后横梁2的安装位置处。
上述两种实施例对比:
前横梁:实施例2中的安装缺口之间的位置相对于实施例1中分别向两侧各移动了N;
后横梁:实施例2中的调节管5两端与后横梁2之间的套接长度相对于实施例1中分别增加了N;
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的副车架,通过同一种生产模具即可生产出来,在本发明方法作用下,可实现不同轮距车型的适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冲压工艺,无新增模具投入,可节约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结构,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前横梁(1)和后横梁(2),沿车辆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左纵梁(3)和右纵梁(4),左纵梁(3)与右纵梁(4)安装在前横梁(1)和后横梁(2)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横梁(1)两端部分别设有供所述左纵梁(3)和所述右纵梁(4)安装的安装缺口,两个安装缺口的位置与所述左纵梁(3)、所述右纵梁(4)在前横梁(1)上的安装位置相对应;所述后横梁(2)包括第一后横梁、第二后横梁和设置在第一后横梁与第二后横梁之间的调节管(5),所述调节管(5)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后横梁、所述第二后横梁套接配合,且所述调节管(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后横梁和所述第二后横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采用型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管(5)的两个端部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后横梁(2)连接部的截面形状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2)与所述调节管(5)焊接连接,所述后横梁(2)与所述调节管(5)之间存在焊接间隙,焊接间隙为1mm~1.5mm。
5.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运用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结构来对副车架轮距调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前轮毂之间的安装间距,确定左纵梁(3)与右纵梁(4)在前横梁(1)上安装缺口位置,再对前横梁(1)进行机加工,加工出安装缺口;
B、根据后轮毂之间的安装间距确定左纵梁(3)与右纵梁(4)在后横梁(2)上的安装间距,通过调节调节管(5)与第一后横梁的套接长度、调节管(5)与第二后横梁的套接长度,满足左纵梁(3)与右纵梁(4)在后横梁(2)上的安装间距;
C、将左纵梁(3)与右纵梁(4)固定安装在前横梁(1)与后横梁(2)的安装位置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3)、所述右纵梁(4)均焊接在所述前横梁(1)和所述后横梁(2)上。
CN202211003247.XA 2022-08-19 2022-08-19 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机构及方法 Active CN115180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3247.XA CN115180020B (zh) 2022-08-19 2022-08-19 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机构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3247.XA CN115180020B (zh) 2022-08-19 2022-08-19 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机构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0020A true CN115180020A (zh) 2022-10-14
CN115180020B CN115180020B (zh) 2024-05-28

Family

ID=8352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3247.XA Active CN115180020B (zh) 2022-08-19 2022-08-19 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机构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8002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92522A (ko) * 2006-03-10 2007-09-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서브 프레임
CN205345038U (zh) * 2016-01-14 2016-06-29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副车架结构
EP3118086A1 (de) * 2015-07-15 2017-01-18 Autotech Engineering Deutschland GmbH Hilfsrahmen, insbesondere hinterachshilfsrahmen,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20170068785A (ko) * 2015-12-10 2017-06-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회피거동유도타입 서브프레임 및 이를 적용한 차량
CN207345927U (zh) * 2017-10-09 2018-05-1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车架
CN208216836U (zh) * 2018-04-27 2018-12-1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副车架
CN208530693U (zh) * 2018-06-14 2019-02-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副车架及汽车
CN112298362A (zh) * 2020-11-24 2021-02-02 孙国林 一种新能源汽车新型副车架
CN212828682U (zh) * 2020-06-01 2021-03-30 浙江天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高性能可调后副车架
CN216886907U (zh) * 2022-01-20 2022-07-05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验证底盘拓展策略的杂合车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92522A (ko) * 2006-03-10 2007-09-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서브 프레임
EP3118086A1 (de) * 2015-07-15 2017-01-18 Autotech Engineering Deutschland GmbH Hilfsrahmen, insbesondere hinterachshilfsrahmen,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20170068785A (ko) * 2015-12-10 2017-06-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회피거동유도타입 서브프레임 및 이를 적용한 차량
CN205345038U (zh) * 2016-01-14 2016-06-29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副车架结构
CN207345927U (zh) * 2017-10-09 2018-05-1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车架
CN208216836U (zh) * 2018-04-27 2018-12-1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副车架
CN208530693U (zh) * 2018-06-14 2019-02-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副车架及汽车
CN212828682U (zh) * 2020-06-01 2021-03-30 浙江天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高性能可调后副车架
CN112298362A (zh) * 2020-11-24 2021-02-02 孙国林 一种新能源汽车新型副车架
CN216886907U (zh) * 2022-01-20 2022-07-05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验证底盘拓展策略的杂合车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0020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22513B1 (en) Modular subfram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RU2666078C2 (ru) Узел подрамника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частей подвески, имеющей пару колес, с транспортным средством
US10472016B2 (en) Bicycle fr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647357B2 (en) Wheelchair conversion vehicle with a modified K-fram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9795601U (zh) 一种多连杆悬架后副车架
CN113184052B (zh) 一种兼顾后轮转向的五连杆铝合金后副车架
CN110435765B (zh) 前副车架和汽车
CN115180020A (zh) 用于副车架的轮距调节机构及方法
US3406439A (en)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uspension assemblies
CN108298004B (zh) 一种车架、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摩托车
CN113696977B (zh) 一种前机舱结构及汽车
CN111284561A (zh) 一种后驱副车架组件
CN212605440U (zh) 一种纵梁和前梁采用卷管成型的汽车后副车架
CN210191598U (zh) 车型开发用电动汽车底盘
CN207657585U (zh) 一种汽车的电机安装支架
CN206813100U (zh) 一种汽车车架总成
CN208931425U (zh) 后副车架前横梁
CN211281198U (zh) 后副车架
CN217260287U (zh) 副车架及车辆
CN215663678U (zh) 汽车地板边梁中段总成、总装副车架
CN215971003U (zh) 一种稳定杆、稳定杆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1055242U (zh) 一种多连杆轻量化后副车架
CN115352526B (zh) 一种平台化副车架和车辆
CN103213471A (zh) 一种后轴刚度可调的扭转梁
CN217942376U (zh) 一种空气悬浮风机的风机拼接式底座的焊接辅助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