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收放铜丝的铜丝绞合机,该能够收放铜丝的铜丝绞合机主要是利用丝杆连接的滑动块与丝杆盒之中的丝杆进行螺纹滑动连接,使得滑动块上的长侧架能够根据并线绕接的需要进行有效的调节位置,通过长侧架顶端内侧的双并线筒将两组绕接完成的铜丝索进行并线处理,而且由于长侧架的外侧设置有四组四侧条,在四侧条一端第二气缸的输出动力下,能够调节夹持导轮的导流位置,使得铜丝索的并线方向不会错位,这样让双并线筒将两组铜丝索能够起到并线的效果,在并线后通过绞合机构的绞合成合体索,以达到减少外接接触面积的效果,使得设备在绕接产品时,具有减少磨损的效果,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收放铜丝的铜丝绞合机,包括有基座组件与导夹构件,所述基座组件的一端上方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驱动部件,且所述驱动部件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出料机构,所述基座组件的顶侧设置有导夹构件,所述基座组件的另一端上方设置有绞合机构,且所述绞合机构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收料组件。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基座组件包括支台架和台板,所述支台架的顶侧设置有台板。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螺栓基板、侧轴杆、中轴杆、第一电机、第一皮带轮组、驱动轴和侧分皮带轮组,所述第一螺栓基板螺栓连接在所述台板的一端上方,所述第一螺栓基板的两侧上方设置有侧轴杆,所述第一螺栓基板的内边侧设置有安装第一电机的中轴杆,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组,且所述第一皮带轮组的输入端连接有驱动轴,且所述驱动轴的边侧设置有侧分皮带轮组。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旋转辊棒、后盘、轴承基座、第一线轮、中盘、第二线轮、前盘、导流滑轮、花型滑轮组、分线器、轴承座、托架、底托杆、后托杆、限位条、侧轴座、单并线筒、螺栓侧板、第一气缸和强力导轮,所述旋转辊棒连接有侧分皮带轮组的输入端,所述旋转辊棒的外侧设置有平行分布的后盘和中盘与前盘,所述后盘上设置环形分布的轴承基座,且所述轴承基座的内边侧设置有第一线轮,所述中盘的前侧设置有环形分布的第二线轮,所述前盘的一侧设置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导流滑轮。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旋转辊棒的一端内边侧设置有花型滑轮组,所述旋转辊棒的一端外边侧设置有分线器,所述分线器的外侧设置有轴承连接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底托杆的托架。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托架的一侧设置有后托杆,且所述后托杆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条,所述后托杆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安装单并线筒的侧轴座,所述侧轴座的一端设置有螺栓侧板,所述螺栓侧板的一端内侧通过第一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强力导轮。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导夹构件包括丝杆盒、滑动块、长侧套架、双并线筒、四侧条、第二气缸和夹持导轮,所述丝杆盒设置在所述台板的顶侧,所述丝杆盒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顶侧设置有长侧套架,且所述长侧套架的内边侧设置有双并线筒,所述长侧套架的外边侧设置有四组四侧条,且所述四侧条的一端内侧通过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持导轮。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绞合机构包括第二螺栓基板、长侧架、短侧架、第二电机、第三皮带轮组、绞合筒、轴承托套、前托杆、前导滑轮、后侧棒、第三气缸和后夹导轮,所述第二螺栓基板设置在所述台板的另一端上方,所述第二螺栓基板的两端上方设置有平行分布的长侧架与短侧架,所述长侧架上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皮带轮组,且所述第三皮带轮组的一端输入端连接有绞合筒,所述绞合筒轴承连接有轴承托套,所述长侧架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前导滑轮的前托杆。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短侧架的内侧设置有后侧棒,且所述后侧棒的一端上方设置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顶端设置有后夹导轮。
进一步改进于,所述收料组件包括收料架、电机基座、收料电机、花键轴和绞线筒,所述收料架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栓基板的底部一端,所述第二螺栓基板的顶侧设置有电机基座,且所述电机基座的内侧顶侧设置有连接收料电机输出端的花键轴,所述花键轴的外侧设置有花键连接的绞线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发明装置主要是利用丝杆连接的滑动块与丝杆盒之中的丝杆进行螺纹滑动连接,使得滑动块上的长侧架能够根据并线绕接的需要进行有效的调节位置,通过长侧架顶端内侧的双并线筒将两组绕接完成的铜丝索进行并线处理,而且由于长侧架的外侧设置有四组四侧条,在四侧条一端第二气缸的输出动力下,能够调节夹持导轮的导流位置,使得铜丝索的并线方向不会错位,这样让双并线筒将两组铜丝索能够起到并线的效果,在并线后通过绞合机构的绞合成合体索,以达到减少外接接触面积的效果,使得设备在绕接产品时,具有减少磨损的效果,提升了产品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中心”、“ 纵向”、“ 横向”、“ 上”、“下”、“ 前”、“ 后”、“ 左”、“ 右”、“ 竖直”、“ 水平”、“ 顶”、“ 底”、“ 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 第一”、“ 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 第一”、“ 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 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相连”、“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能够收放铜丝的铜丝绞合机,包括有基座组件1与导夹构件4,基座组件1的一端上方设置有螺栓装配的驱动部件2,且驱动部件2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出料机构3,基座组件1的顶侧设置有导夹构件4,基座组件1的另一端上方设置有绞合机构5,且绞合机构5的底端一侧设置有收料组件6。
基座组件1包括支台架101和台板102,支台架101的顶侧设置有台板102。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安装有支台架101的台板102放置在较为平坦的工作地点,由于台板102的尺寸较长,因而能够安装较多的部件,起到支撑的效果。
驱动部件2包括第一螺栓基板201、侧轴杆202、中轴杆203、第一电机204、第一皮带轮组205、驱动轴206和侧分皮带轮组207,第一螺栓基板201螺栓连接在台板102的一端上方,第一螺栓基板201的两侧上方设置有侧轴杆202,第一螺栓基板201的内边侧设置有安装第一电机204的中轴杆203,第一电机20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皮带轮组205,且第一皮带轮组205的输入端连接有驱动轴206,且驱动轴206的边侧设置有侧分皮带轮组207。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需要进行加工时,起到中轴杆203内侧夹持的第一电机204输出动力,带动第一电机204输出端进行转动,使得第一电机204输出端带动第一皮带轮组205进行运行,这样让第一皮带轮组205的输出端带动中轴杆203顶侧轴承连接的驱动轴206进行转动,由于侧分皮带轮组207是两组相同的构造,因此驱动轴206在驱动侧分皮带轮组207时,能够使得侧分皮带轮组207输入端的转速达到一致。
出料机构3包括旋转辊棒301、后盘302、轴承基座303、第一线轮304、中盘305、第二线轮306、前盘307、导流滑轮308、花型滑轮组309、分线器3010、轴承座3011、托架3012、底托杆3013、后托杆3014、限位条3015、侧轴座3016、单并线筒3017、螺栓侧板3018、第一气缸3019和强力导轮3020,旋转辊棒301连接有侧分皮带轮组207的输入端,旋转辊棒301的外侧设置有平行分布的后盘302和中盘305与前盘307,后盘302上设置环形分布的轴承基座303,且轴承基座303的内边侧设置有第一线轮304,中盘305的前侧设置有环形分布的第二线轮306,前盘307的一侧设置有环形阵列分布的导流滑轮308。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侧分皮带轮组207被驱动进行运行时,使得侧分皮带轮组207的输出端带动旋转辊棒301进行转动,这样使得旋转辊棒301带动外侧的后盘302,中盘305和前盘307均能够以均匀速度进行转动,使得后盘302上通过轴承基座303轴承连接的第一线轮304将铜丝线输出到中盘305的孔隙之中穿过,并且让中盘305上的第二线轮306将铜丝线输出到前盘307的孔隙之中穿过,这样第一线轮304与第二线轮306的铜丝线均能够通过前盘307的孔隙进行穿过,并在前盘307一侧环形阵列分布的导流滑轮308进行导流输出。
旋转辊棒301的一端内边侧设置有花型滑轮组309,旋转辊棒301的一端外边侧设置有分线器3010,分线器3010的外侧设置有轴承连接的轴承座3011,轴承座3011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底托杆3013的托架3012。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导流滑轮308导流输出的铜丝输人到通过旋转辊棒301旋转运行的花型滑轮组309上进行绷直,通过花型滑轮组309绷直的铜线丝,经过轴承座3011内侧轴承连接的分线器3010进行输出达到分线的效果。
托架3012的一侧设置有后托杆3014,且后托杆3014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条3015,后托杆3014的一端上方设置有安装单并线筒3017的侧轴座3016,侧轴座3016的一端设置有螺栓侧板3018,螺栓侧板3018的一端内侧通过第一气缸3019的输出端连接有强力导轮3020。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花型滑轮组309与分线器3010进在旋转辊棒301旋转运行下进行转动,使得铜丝经过分线器3010的输出后运行到单并线筒3017之中,在单并线筒3017之中的铜丝线进行初步的并线绕缠,并且后托杆3014两侧的限位条3015具备让铜丝线防止偏移的作用,而且在单并线筒3017之中的铜丝线并线绕缠之后通过起到螺栓侧板3018一端内侧的第一气缸3019输出动力带动强力导轮3020运行到适合导流的位置,使得铜丝线合并之后达到导流方向绷直的效果。
导夹构件4包括丝杆盒401、滑动块402、长侧套架403、双并线筒404、四侧条405、第二气缸406和夹持导轮407,丝杆盒401设置在台板102的顶侧,丝杆盒401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402,滑动块402的顶侧设置有长侧套架403,且长侧套架403的内边侧设置有双并线筒404,长侧套架403的外边侧设置有四组四侧条405,且四侧条405的一端内侧通过第二气缸406的输出端连接有夹持导轮407。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经由单并线筒3017并线后,通过强力导轮3020导流绷直后的铜丝组,进入双并线筒404之中,达到再次合并铜丝组的效果,由于长侧套架403的外侧设置有四组四侧条405,使得四侧条405端部的第二气缸406输出动力带动夹持导轮407能够将单并线筒3017并线后的铜丝组达到绷直导流方向的效果,而且具备夹持线组的作用,以防止铜丝组对于其他组件的剐蹭,而且配合上丝杆盒401上螺纹连接的滑动块402,以使得在并线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可通过夹持导轮407将铜丝组进行夹持固定,配合上滑动块402的滑行拖曳,以避免铜丝错误缠绕的过多损伤,能够起到及时停止的效果。
绞合机构5包括第二螺栓基板501、长侧架502、短侧架503、第二电机504、第三皮带轮组505、绞合筒506、轴承托套507、前托杆508、前导滑轮509、后侧棒5010、第三气缸5011和后夹导轮5012,第二螺栓基板501设置在台板102的另一端上方,第二螺栓基板501的两端上方设置有平行分布的长侧架502与短侧架503,长侧架502上通过第二电机50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皮带轮组505,且第三皮带轮组505的一端输入端连接有绞合筒506,绞合筒506轴承连接有轴承托套507,长侧架502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前导滑轮509的前托杆508。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铜丝组经过双并线筒404合并之后,使得双并线筒404在前托杆508一端上方安装的前导滑轮509再次达到绷直的效果,让绷直后的铜丝组进入绞合筒506之中,由于绞合筒506与轴承托套507是轴承连接的,并且绞合筒506连接有第三皮带轮组505的输出端,因此在启动长侧架502顶侧的第二电机504输出动力带动第三皮带轮组505进行运行,使得第三皮带轮组505带动绞合筒506进行转动,这样让绞合筒506将内部的铜丝组达到绞合缠绕的效果。
短侧架503的内侧设置有后侧棒5010,且后侧棒5010的一端上方设置有第三气缸5011,第三气缸5011的顶端设置有后夹导轮5012。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绞合筒506绞合缠绕的铜丝索经过后侧棒5010一端上方的第三气缸5011输出动力使得后夹导轮5012将绞合缠绕的铜丝索进行固定导流的方向。
收料组件6包括收料架601、电机基座602、收料电机603、花键轴604和绞线筒605,收料架601设置在第二螺栓基板501的底部一端,第二螺栓基板501的顶侧设置有电机基座602,且电机基座602的内侧顶侧设置有连接收料电机603输出端的花键轴604,花键轴604的外侧设置有花键连接的绞线筒605。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后夹导轮5012固定导流铜丝索的方向后,使得铜丝索绕接在绞线筒605上,绕接结束后,通过起到收料电机603输出动力带动电机基座602顶侧的花键轴604进行转动,使得花键轴604带动绞线筒605进行旋转运行,让绞线筒605将铜丝索绕接完成后通过花键轴604的花键连接进行取下,以完成收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当需要进行加工时,起到中轴杆203内侧夹持的第一电机204输出动力,带动第一电机204输出端进行转动,使得第一电机204输出端带动第一皮带轮组205进行运行,这样让第一皮带轮组205的输出端带动中轴杆203顶侧轴承连接的驱动轴206进行转动,由于侧分皮带轮组207是两组相同的构造,因此驱动轴206在驱动侧分皮带轮组207时,能够使得侧分皮带轮组207输入端的转速达到一致,当侧分皮带轮组207被驱动进行运行时,使得侧分皮带轮组207的输出端带动旋转辊棒301进行转动,这样使得旋转辊棒301带动外侧的后盘302,中盘305和前盘307均能够以均匀速度进行转动,使得后盘302上通过轴承基座303轴承连接的第一线轮304将铜丝线输出到中盘305的孔隙之中穿过,并且让中盘305上的第二线轮306将铜丝线输出到前盘307的孔隙之中穿过,这样第一线轮304与第二线轮306的铜丝线均能够通过前盘307的孔隙进行穿过,并在前盘307一侧环形阵列分布的导流滑轮308进行导流输出,通过导流滑轮308导流输出的铜丝输人到通过旋转辊棒301旋转运行的花型滑轮组309上进行绷直,通过花型滑轮组309绷直的铜线丝,经过轴承座3011内侧轴承连接的分线器3010进行输出达到分线的效果,使得铜丝经过分线器3010的输出后运行到单并线筒3017之中,在单并线筒3017之中的铜丝线进行初步的并线绕缠,并且后托杆3014两侧的限位条3015具备让铜丝线防止偏移的作用,而且在单并线筒3017之中的铜丝线并线绕缠之后通过起到螺栓侧板3018一端内侧的第一气缸3019输出动力带动强力导轮3020运行到适合导流的位置,使得铜丝线合并之后达到导流方向绷直的效果,在经由单并线筒3017并线后,通过强力导轮3020导流绷直后的铜丝组,进入双并线筒404之中,达到再次合并铜丝组的效果,由于长侧套架403的外侧设置有四组四侧条405,使得四侧条405端部的第二气缸406输出动力带动夹持导轮407能够将单并线筒3017并线后的铜丝组达到绷直导流方向的效果,而且具备夹持线组的作用,以防止铜丝组对于其他组件的剐蹭,而且配合上丝杆盒401上螺纹连接的滑动块402,以使得在并线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可通过夹持导轮407将铜丝组进行夹持固定,配合上滑动块402的滑行拖曳,以避免铜丝错误缠绕的过多损伤,能够起到及时停止的效果,当铜丝组经过双并线筒404合并之后,使得双并线筒404在前托杆508一端上方安装的前导滑轮509再次达到绷直的效果,让绷直后的铜丝组进入绞合筒506之中,由于绞合筒506与轴承托套507是轴承连接的,并且绞合筒506连接有第三皮带轮组505的输出端,因此在启动长侧架502顶侧的第二电机504输出动力带动第三皮带轮组505进行运行,使得第三皮带轮组505带动绞合筒506进行转动,这样让绞合筒506将内部的铜丝组达到绞合缠绕的效果,通过绞合筒506绞合缠绕的铜丝索经过后侧棒5010一端上方的第三气缸5011输出动力使得后夹导轮5012将绞合缠绕的铜丝索进行固定导流的方向,通过后夹导轮5012固定导流铜丝索的方向后,使得铜丝索绕接在绞线筒605上,绕接结束后,通过起到收料电机603输出动力带动电机基座602顶侧的花键轴604进行转动,使得花键轴604带动绞线筒605进行旋转运行,让绞线筒605将铜丝索绕接完成后通过花键轴604的花键连接进行取下,以完成收料。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