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5648B -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及具备其的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及具备其的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5648B
CN115175648B CN202180016969.6A CN202180016969A CN115175648B CN 115175648 B CN115175648 B CN 115175648B CN 202180016969 A CN202180016969 A CN 202180016969A CN 115175648 B CN115175648 B CN 1151756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fabric
fibers
absorbent article
fiber
mol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69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75648A (zh
Inventor
衣笠由彦
菅原拓也
凑崎真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75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5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75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5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4Backsheet, i.e. the im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urthest from the sk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由热风无纺布构成,该热风无纺布包含热塑性纤维,具有多个由该纤维彼此的交点热融合而成的热融合部(P)。这种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包含熔融纤维(F1),该熔融纤维(F1)具有通过热塑性纤维的熔融固化而丧失纤维形态的熔融痕迹部(T)。在熔融纤维(F1)中,熔融痕迹部(T)形成于热融合部(P)以外的部分。对上述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至少一面,以200倍的倍率观察500μm×400μm的5处观察区域,将各观察区域内存在的具有熔融痕迹部(T)的熔融纤维设为观察熔融纤维(F1)时,该观察熔融纤维的(F1)的合计根数为5根以上。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及具备其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及具备其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构成抛弃式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中使用无纺布。基于柔软及质感等肌肤触感、保液性等观点,关于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无纺布的构成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本申请人之前提出有一种无纺布,其是具有第1层、及密度比该第1层低的第2层的热风无纺布,且第1层中所包含的纤维的横截面扁平,该横截面的长轴方向大致沿无纺布的平面方向取向(专利文献1)。这种无纺布中,将第1层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及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以及压缩特性的线性LC及弯曲刚性规定在特定范围内。
另外,作为用于除吸收性物品以外的无纺布产品的无纺布,专利文献2记载有如下无纺布:包含聚乙烯纤维及纤维素系纤维,利用KES压缩试验获得的WC值为0.50gf·cm/cm2以上。记载有这种无纺布在构成纤维中所包含的纤维彼此接触的部位仅具有非固定部分。
另外,作为被加工成接触肌肤的面的纤维前端不起毛的无纺布,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以如下方法制造的无纺布:适当地使用热风方式等周知的方法,利用辊对与肌肤接触的面施加压力。记载有优选该辊过热而为120~130℃,另一方面,若为130℃以上,则热熔融效果大,纤维彼此的粘接范围变广,水分的透过性效果受损。
进而,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为使粘扣带对外表面底层片材的扣合力提升,利用在滚筒搬运过程中送入加热空气而使纤维彼此在130.5~135℃热融合的热风法进行制造,且将对扣合区域进行起毛处理后的无纺布用于外表面底层片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333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901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65528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6/1350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具有热风无纺布,该热风无纺布包含热塑性纤维,且具有多个由该纤维彼此的交点热融合而成的热融合部。
本发明的无纺布优选为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
本发明的无纺布优选包含熔融纤维,该熔融纤维具有通过上述热塑性纤维的熔融固化而丧失纤维形态的熔融痕迹部。
上述熔融痕迹部优选形成于上述热融合部以外的部分。
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至少一面,以200倍的倍率观察500μm×400μm的5处观察区域,将各观察区域内存在的具有上述熔融痕迹部的上述熔融纤维设为观察熔融纤维时,优选该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5根以上。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根据申请专利范围及以下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一面所得的观察图像的一例。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熔融痕迹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是相当于图1的上述观察图像的另一例。
图4(a)、(b)、(c)是用于说明每单位面积的起毛了的纤维的测定方法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普通的热风无纺布通过对纤维网吹送气体、水蒸气而形成,因此在该无纺布的表面有起毛的倾向。在将具有表面起毛的部分的无纺布用于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情况下,通过该起毛而获得良好的手感,另一方面,有因该起毛而导致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成构件的粘接性降低的倾向。若该粘接性不充分,则有吸收性物品的成形性或强度降低的风险。专利文献1~4未公开用于对热风无纺布确保充分的粘接性的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粘接性优异的热风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及具备其的吸收性物品。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以下,也简称为“无纺布”)为热风无纺布。所谓“热风无纺布”是指经过如下工序(热风工序)而制造的无纺布:将特定温度以上的流体、例如空气等热风、水蒸气吹送至作为无纺布前体的纤维网或无纺布。这种流体的吹送是以热风等流体贯通纤维网或无纺布、即所谓的热风方式(贯通方式)进行。本发明的热风无纺布不仅包括仅以利用这种热风方式的热处理工序制造的无纺布,且包括对以其他方法制作的无纺布追加进行该热处理工序而制造的无纺布、或在热风工序后进行某些工序而制造的无纺布。
图1中表示有根据下述<观察熔融纤维的根数的测定方法>所拍摄的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一面的电子显微镜图像(观察倍率200倍)。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与通常的热风无纺布同样地,因其制造方法而具有多个由作为构成纤维而被包含的热塑性纤维彼此的交点热融合而成的热融合部P。图1中的附有符号P的部分为热融合部。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包含熔融纤维F1,该熔融纤维F1具有通过热塑性纤维的熔融固化而丧失纤维形态的熔融痕迹部T。如图1所示,熔融痕迹部T是形成于热融合部P以外的部分的熔融固化部分。即,熔融纤维F1在热融合部P以外处,具有熔融固化的部分、及未熔融固化的部分。熔融痕迹部T是因熔融固化而导致纤维本来的形状变形的部分。纤维本来的形状通常是通过在制造热塑性纤维时利用圆形喷嘴挤出树脂而生产的,因此截面形状接近正圆,至少截面形状为具有曲率的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也可与熔融纤维F1一起包含不具有熔融痕迹部T的纤维。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沿与该无纺布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具有在该厚度方向上相隔的两个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用作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构件的情况下,该无纺布的表面通常为吸收性物品的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的面(肌肤对向面)、或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的相反侧的面(非肌肤对向面)或者朝向短裤等衣物的面(衣物对向面)。
对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上述两个面中的至少一面,以200倍的倍率观察5处500μm×400μm的观察区域。数出各观察区域内存在的具有熔融痕迹部T的熔融纤维F1(以下,也称为“观察熔融纤维F1”)的根数。而且,在5处上述观察区域中观察到的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5根以上。以下,将“在5处上述观察区域中观察到的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简称为“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这种观察熔融纤维F1的根数通过以下方法测定。
<观察熔融纤维的根数的测定方法>
利用锋利的剃刀对测定对象的无纺布遍及厚度方向整体切出俯视时为10mm×30mm的区域,将其作为测定样品。在无法取出该大小的样品的情况下,切出尽可能大的样品。准备3片测定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商品名JCM-6000,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造,本说明书中的SEM均为此物)对测定样品的任一面以200倍的倍率拍摄500μm×400μm的区域。在利用该SEM进行拍摄时,聚焦于测定样品的被拍摄面中位于最表面的纤维。对1片测定样品拍摄5处互不相同的位置,共获得5张SEM图像。接下来,在各SEM图像中,选择聚焦的纤维,对这些纤维中具有熔融痕迹部的熔融纤维进行计数。“聚焦的纤维”是在上述观察区域内轮廓不模糊的纤维。无法辨别熔融痕迹部的纤维不计数。当在1根纤维中形成有多个熔融痕迹部T时,熔融纤维F1计1根。利用各SEM图像进行该熔融纤维的计数,将它们的合计作为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即在上述5处观察区域内具有熔融痕迹部T的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测定对象的无纺布构成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利用冷喷涂、液氮使热熔粘接剂固化,将无纺布小心地剥下而获得无纺布。该方法在本说明书的其他测定中也是通用的。
关于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参考图1对各SEM图像中的观察熔融纤维的计数方法具体地进行说明。首先,选择SEM图像中聚焦的位于最表面的纤维、及该图像中聚焦的纤维。图1中,纤维a1为位于最表面的纤维,与该纤维a1一起选择聚焦的纤维。接下来,从聚焦的纤维中选择具有熔融痕迹部T的纤维a1~a6。图1中,具有一个熔融痕迹部T的纤维a1、a3、a4、a6存在4根,具有两个熔融痕迹部T的纤维a2、a5存在2根。具体而言,纤维a2具有熔融痕迹部T1、T2,纤维a5具有熔融痕迹部T3、T4。对同一SEM图像中的全部上述“聚焦的纤维”进行相同的选择及判断。因此,图1中的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6根。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在其任一面具有熔融纤维F1。存在于该面的熔融纤维F1的熔融痕迹部T沿平面方向延伸。因此,当使该面与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成构件邻接时,相比于不具有该熔融痕迹部T的纤维,与平面方向上其他构成构件的接触面积较大。由此,在存在熔融纤维F的面中,通过熔融痕迹部T而使纤维与其他构成构件的接触面积增大,由此,粘接性提升。尤其是,若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5根以上,则能够充分确保无纺布的该面的粘接面积,因此该面的粘接性优异。在将这种无纺布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构件的情况下,通过使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5根以上的面为与该吸收性物品的其他构成构件的接触面,从而上述无纺布与其他构成构件良好地粘接,能够确保吸收性物品的成形性或强度。
就使无纺布的粘接面的粘接性进一步提升的观点而言,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优选为5根以上,更优选为10根以上。
另外,若考虑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根数,则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现实而言为100根以下或50根以下。
另外,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优选为5根以上且100根以下,更优选为10根以上且50根以下。
熔融痕迹部T有以下倾向:熔融固化的部分变得平坦,相比于未熔融固化的部分成为扁平的形状。例如,如图2所示,这种熔融痕迹部T的与熔融纤维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的轮廓具有直线部分a及曲线部分b。该直线部分a可为沿平面方向延伸的部分。即,熔融痕迹部T在其截面的轮廓中具有直线部分。
就使无纺布的粘接面中的纤维的接触面积提升的观点而言,优选在熔融痕迹部T的截面的轮廓中,直线部分a朝向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的外方侧,曲线部分b朝向该厚度方向的内方侧。
图3示出有本发明的无纺布的另一例中该无纺布的相当于图1的观察区域的图像(SEM图像)。在图3所示的SEM图像中,熔融纤维F1中的熔融痕迹部T形成为相比于未熔融固化的部分变得宽幅且平坦的部分。例如,图3中的熔融痕迹部T10的轮廓形状不固定,且相比于未熔融固化的部分中的纤维的轮廓,进一步延出至该纤维的外方侧。在这种熔融痕迹部T10中,在与熔融纤维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的轮廓中具有上述直线部分a及曲线部分b(未图示)。
无纺布的任一面中的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5根以上即可。例如,在对无纺布的两面各自测定上述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的情况下,任一面为5根以上即可。
就质感的观点而言,无纺布的另一面优选为20根以内。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在该无纺布的两面各自存在熔融纤维F1,该两面各自的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互不相同。以下,将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较多的面称为第1面,将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较少的面称为第2面。
就使无纺布的一面为粘接面,且利用起毛使另一面柔软的观点而言,第1面中的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相对于第2面的比例(第1面/第2面)优选为1.5倍以上,更优选为2倍以上。
另外,上述比例的上限并无特别限制,在第2面中的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1根以上的情况下,优选为10倍以下,更优选为5倍以下。
另外,上述比例优选为1.5倍以上且10倍以下,更优选为2倍以上且5以下。
就使第2面的柔软度进一步提升的观点而言,第2面的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优选为50根以下,更优选为20根以下,最佳为0根。即,第2面的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0根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中,第1面的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多于第2面,由此,第1面的起毛少于第2面。起毛的程度可通过以下每单位面积的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进行评价。每单位面积的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愈少,可评价为起毛愈少。就进一步兼顾手感与质感的观点而言,每单位面积的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优选为20根以下。若这种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为10根以下,则在外观上,起毛不易显眼。另外,就使上述粘接性进一步提升的观点而言,每单位面积的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优选为5根以下。
<每单位面积的起毛了的纤维的测定方法>
图4是示出在22℃、65%RH的环境下测定构成无纺布的纤维中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的方法的模式图。首先,利用锋利的剃刀从无纺布切出10cm×10cm的测定片104。在无法从无纺布切出10cm×10cm的测定片的情况下,设为7cm×7cm。接下来,如图4(a)所示,将测定片104进行山折后,载置于A4规格的黑色衬纸(未图示)上。接下来,如图4(b)所示,在衬纸上的测定片104载置开有纵1cm×横1cm的孔107的A4规格的黑色衬纸101。此时,以能够从上侧的黑色衬纸的孔107看到测定片104的折痕105的方式配置。可将例如富士共和制纸株式会社的“绚烂(KENRAN)(黑)令重265g”用于配置在测定片104上下的衬纸。图4中,为便于说明,以白色表示衬纸101。接下来,在配置于测定片104之上的衬纸101上载置两个50g的重物102。此时,在测定片104的折痕105上,在从配置在测定片104之上的衬纸101的孔107的两侧缘分别向沿该折痕105的方向的外侧远离5cm的位置载置上述重物102。由此,使测定片104为完全折叠的状态。接下来,如图4(c)所示,利用显微镜(基恩士株式会社(KEYENCECORPORATION)制造“VHX-900”),以30倍的倍率观察衬纸的孔107内。通过这种观察,将前端比假想线108更靠上方的纤维的根数记为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该假想线108是从测定片104的折痕105向上方平行移动1mm所得。如图4(c)所示,在存在横过假想线108两次的纤维106a的情况下,该纤维记2根。在图4(c)所示的例中,横过假想线108一次的纤维存在4根,横过假想线108两次的纤维106a存在1根,横过两次的纤维106a记2根,因此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为6根。对从无纺布切出的9片测定片进行该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的计数,求出它们的平均(将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作为每单位面积(1cm×1cm)内的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
就更确实地确保第1面的粘接性的观点而言,第1面的每单位面积的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优选为10根以下,更优选为5根以下,最佳为0根。即,第1面的每单位面积的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为0根以上。
就抑制第2面的外观上的起毛,且使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质感进一步提升的观点而言,第2面的每单位面积的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在多于第1面的前提下,优选为20根以下,更优选为10根以下。另外,第2面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多于0根。
就更确实地确保第1面的粘接性的观点而言,第1面的粘接强度优选为0.13N以上,更优选为0.15N以上。
另外,第1面的粘接强度现实而言为5N以下或3N以下,且优选为0.13N以上且5N以下,更优选为0.15N以上且3N以下。粘接强度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
<粘接强度的测定方法>
利用锋利的剃刀对测定对象的无纺布遍及厚度方向的整体切出两片俯视时为10cm×5cm的区域,获得两片试验片。接下来,对一片试验片的一面,将单位面积重量为6g/m2的热熔粘接剂(汉高(Henkel)公司制造,橡胶系热熔胶)涂布至该试验片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5cm×5cm的区域,且贴附于另一片试验片,从其上载置2kg的重物,静置5分钟,将其作为测定样品。使贴合两片试验片时的面彼此于无纺布中为同一面。接下来,将测定样品中未贴合两片试验片的端部分别固定于TENSILON万能试验机(A&D株式会社制造“RTG1310”)的夹具间。夹具间的距离设为50mm。接下来,使夹具沿180°方向以300mm/min的速度移动,将两片试验片剥离。求出此时观察到的拉伸强度的最大值。反复进行三次这种测定,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粘接强度。
就保证无纺布的强度的观点而言,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8g/m2以上,更优选为12g/m2以上。
另外,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现实而言优选为50g/m2以下,更优选为30g/m2以下。
另外,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8g/m2以上且50g/m2以下,更优选为12g/m2以上且30g/m2以下。
就使无纺布的柔软性进一步提升的观点而言,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径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
另外,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径现实而言为5μm以上,优选为8μm以上。
另外,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径优选为5μm以上且20μm以下,更优选为8μm以上且15μm以下。
无纺布也可包含纤维径互不相同的多种纤维,就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而言,优选由纤维径为20μm以下的构成纤维形成。在无纺布包含纤维径互不相同的多种纤维的情况下,上述“平均纤维径”为整个无纺布中的构成纤维的纤维径的平均。
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纤维径通过以下方法求出。
使用在上述<观察熔融纤维的根数的测定方法>中获得的无纺布的SEM图像。任意选择10根该SEM图像中的上述“聚焦的纤维”。接下来,从这些10根纤维各自选择除熔融痕迹部T及热融合部P以外的任意部分,画出与该选择的部分中的纤维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线。测定沿该正交的线的上述纤维的直径长度作为纤维径。上述聚焦的纤维中,这种测定在表示上述直径长度的直径线即与纤维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线和表示纤维的轮廓的线相互正交的位置进行测定。接下来,针对根据测定样品获取的共5张SEM图像中的每一者,对上述10根纤维求出纤维径的算术平均值。对无纺布的两面各自求出这种算术平均值,将它们的平均作为平均纤维径。在包含具有不同纤维径的纤维的情况下,也以上述方式进行测定。
典型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以热塑性纤维为主体。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热塑性纤维占总构成纤维的比例至少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90质量%以上,也可为100质量%。
作为热塑性纤维的构成树脂(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聚酯;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聚丙烯酸烷基酯、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可单独使用这些中的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以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中所使用的热塑性纤维为代表的合成纤维既可为包含一种合成树脂或将两种以上的合成树脂混合而成的共混聚合物的单一纤维,或也可为复合纤维。此处所指的复合纤维是利用纺丝头使成分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合成树脂复合、同时进行纺丝所获得的合成纤维,且多种成分各自以沿纤维的长度方向连续的结构在单丝纤维内相互粘接。作为复合纤维的形态,可列举具备包含芯部及鞘部的芯鞘结构的芯鞘型、及并排型等。
就使无纺布的柔软性进一步提升的观点而言,热塑性纤维优选包含聚乙烯作为构成树脂,更优选至少在表面包含聚乙烯,进一步优选由聚乙烯构成。
例如,在包含具备芯鞘结构的纤维作为热塑性纤维的情况下,作为热塑性纤维的优选的一例,可列举芯部的树脂成分为选自PE及PP中的一种以上,鞘部的树脂成分为PE者。特别优选芯部的树脂成分为PET,上述鞘部的树脂成分为PE。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也可在热塑性纤维以外还含有除该热塑性纤维以外的其他纤维。作为这种其他纤维,可列举例如纸浆、棉等天然纤维、人造丝、莱赛尔、天丝等纤维素系纤维等,可单独使用这些中的一种或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就使无纺布的柔软性进一步提升的观点而言,无纺布优选包含棉作为天然纤维。
就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而言,无纺布优选包含选自人造丝及天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作为纤维素系纤维。
就使无纺布的柔软性及强度进一步提升的观点而言,无纺布中的其他纤维及热塑性纤维的各含量优选为以下范围内。
无纺布中的其他纤维的含量相对于该其他纤维与热塑性纤维的合计含量的比例优选为0.1%以上,更优选为1%以上。
另外,上述比例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
另外,上述比例优选为0.1%以上且20%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且10%以下。
该比例是无纺布的其他纤维占总构成纤维的质量除以无纺布的其他纤维及热塑性纤维占总构成纤维的合计质量所得的值(质量%)。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是吸收性物品用,用作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构件。此处所指的“吸收性物品”广泛包含用于吸收从人体排出的体液(尿、软便、经血、汗等)的物品,例如包含抛弃式尿布、经期卫生棉、生理用短裤、失禁护垫等。
典型而言,吸收性物品具备: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其配置于距穿着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位置;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或疏水性的背面片材,其配置于距穿着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位置;及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其插入配置于两片材间。吸收性物品也可具备形成其外表面的外装体。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作为构成构件适宜地包含于吸收性物品中。就更确实地确保吸收性物品的成形性或强度的观点而言,该无纺布优选以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5根以上的面成为与其他构成构件的粘接面的方式进行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第2面的起毛多于第1面,因此也可适宜地用作可与穿着者的肌肤直接接触的构成构件。例如作为形成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的背面片材或外装体是适宜的。在该情况下,无纺布在吸收性物品中优选以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5根以上的面、更优选第1面朝向非肌肤对向面侧的方式配置。
另外,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也可具备该无纺布作为正面片材及上述背面片材的任一者或两者。就更确实地确保吸收性物品的成形性或强度的观点而言,吸收性物品优选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作为背面片材。在该情况下,就更确实地确保防漏性的观点而言,背面片材优选包含液体难透过性片材与上述无纺布的层叠片材。
本实施方式的无纺布基本上由利用热风法获得的单层无纺布构成,但在用作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构件的情况下,也可成为与其他无纺布、以膜等为代表的其他片材材料层叠的状态。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制造方法包含利用热风方式对包含热塑性纤维的纤维网吹送热风的热处理工序。上述热处理工序通过使纤维网的构成纤维彼此的交点融合而形成热融合部,从而进行无纺布化的工序。
典型而言,纤维网通过利用开纤机将热塑性纤维等原料纤维开纤,且利用梳棉机使开纤后的原料纤维网化而制造。作为原料纤维、即纤维网的构成纤维,优选使用与上述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相同的构成纤维。另外,纤维网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与上述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的范围相符。
纤维网也可为将纤维径互不相同的多种纤维层叠或混合而成的纤维网。
通过将所获得的纤维网载置于例如树脂制的网带、由丝网构成的金属制环形网、开有通气孔的金属制平板、或未开有通气孔的金属制平板等之上,从该纤维网侧吹送热风或水蒸气,而使纤维彼此的交点热融合。由此,在所获得的无纺布形成与平板或网相向的面(以下,也称为非吹送面)、及热风的吹送面(以下,也称为吹送面)这两个面。在这种无纺布的这两个面中的一面形成较多的熔融纤维F1,该面为第1面,另一面为第2面。典型而言,吹送面为第1面,非吹送面为第2面。
通常的热风处理中的热风的温度设定为比纤维网中的构成纤维的熔点中最低的最低熔点(例如芯鞘型复合纤维的鞘部的熔点)高10℃左右的范围,就更容易形成熔融痕迹部T的观点而言,热风的温度与构成纤维的最低熔点的温度差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
另外,热风的温度与构成纤维的最低熔点的温度差现实而言优选为7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
另外,热风的温度与构成纤维的最低熔点的温度差优选为5℃以上且7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上且50℃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构成纤维的最低熔点是指在像芯鞘型复合纤维那样纤维具有多种树脂的情况下,这些树脂中熔点最低者的熔点。在树脂不存在明确的熔点的情况下是指软化点。
就更容易形成具有熔融纤维F1的无纺布的观点而言,在热处理工序中对纤维网吹送的热风的风速优选为以下范围内。
在热处理工序中对纤维网吹送的热风的风速优选为0.3m/秒以上,更优选为0.5m/秒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m/秒以上。
热风的风速优选为10m/秒以下,更优选为5m/秒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秒以下。
在热处理工序中,对纤维网吹送热风的时间(热处理时间)也可与以往的热风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为同等程度,就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而言,热处理时间优选为1秒以上,更优选为3秒以上。
另外,就尽可能加快制造速度以降低制造成本的观点而言,热处理时间优选为60秒以下,更优选为30秒以下。
另外,热处理时间优选为1秒以上且60秒以下,更优选为3秒以上且30秒以下。
在热处理工序中,也可进行仅使纤维网的一面为高温并从另一面加压的处理,而代替对纤维网吹送热风的处理。作为这种处理方法,可列举以下方法:例如在加热板上载置纤维网,从与该加热板相反的侧的面对该纤维网进行加压。这种处理方法可采用与下述高温加压工序同样的构成。
也可对通过热处理工序获得的无纺布进一步施以一边加热一边沿其厚度方向加压的高温加压工序。通过这种构成,能够容易地形成熔融痕迹部T。高温加压工序可通过例如在加热了的金属制的两个平板间对无纺布加压而进行。在该情况下,无纺布既可从两片平板的两者被施加加压负载,也可从任一平板被施加加压负载。
就与上述同样的观点而言,高温加压工序优选在以下条件下进行。
高温加压工序中的无纺布的加热温度优选为120℃以上,更优选为1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5℃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136℃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140℃以上。
另外,上述无纺布的加热温度优选为180℃以下,更优选为160℃以下。
另外,无纺布的加热温度优选为120℃以上且180℃以下,更优选为130℃以上且1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5℃以上且160℃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36℃以上且160℃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140℃以上且160℃以下。
该加热温度例如为金属制的两片平板中对无纺布施加加压负载的平板的温度。
在高温加压工序中对无纺布施加的加压负载优选为15N/cm2以上,更优选为30N/cm2以上。
另外,上述加压负载优选为200N/cm2以下,更优选为100N/cm2以下。
另外,上述加压负载优选为15N/cm2以上且200N/cm2以下,更优选为30N/cm2以上且100N/cm2以下。
在高温加压工序中对无纺布一边加热一边加压的处理时间优选为2秒以上,更优选为3秒以上。
另外,上述处理时间优选为10秒以下,更优选为8秒以下。
另外,上述处理时间优选为2秒以上且10秒以下,更优选为3秒以上且8秒以下。
以上,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适当变更。另外,也可组合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无纺布在两面各自存在熔融纤维F1,但也可仅在任一面存在熔融纤维F1。
在本说明书中规定有数值的上限值或下限值或上下限值的情况下,也包含上限值及下限值本身的值。另外,即使未特别明示,也应当解释为记载了数值的上限值以下或下限值以上、或者上下限值的范围内的全部数值或数值范围。
本说明书中,“a”及“an”等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
对照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公开,能理解可存在本发明的各种变更方式、改变方式。因此,应理解在基于申请专利范围的记载的技术范围内,对本说明书中未明确记载的实施方式也可实施本发明。
上述专利文献的记载内容全部作为本说明书的内容的一部分而并入本说明书。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由芯成分包含PET、鞘成分包含PE的同心芯鞘型复合纤维(芯鞘比50质量%:50质量%)构成的2.0dtex的热塑性纤维作为原料纤维。这种原料纤维的最低熔点为120℃。使用该原料纤维,利用周知的梳棉机按照惯例制造纤维网,将该纤维网载置于事先加热至136℃的金属制平板上,在该状态下,利用热风方式进行吹送热风的热处理工序,而制造热风无纺布。热处理工序(热风处理)中的热处理条件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纤维,在树脂制网带上制造热风无纺布。之后进行高温加压工序。高温加压工序的处理条件如表1所示。高温加压工序中,在加热至150℃的金属制平板上,在使吹送面朝下的状态下载置无纺布后,从该无纺布之上载置金属制的重物,以30cN/cm2进行5秒加压。
[实施例3]
使用纤度不同的原料纤维,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在热处理工序后进行高温加压工序,制造热风无纺布。
[实施例4]
使热风的风速及热风的温度不同,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在热处理工序后进行高温加压工序,制造热风无纺布。
[实施例5]
准备由芯成分为PET、鞘成分为PE的同心芯鞘型复合纤维(芯鞘比50质量%:50质量%)构成的1.2dtex的热塑性纤维所形成的纤维网(以下,称为“1.2dtex纤维网”)、及由芯成分为PET且鞘成分为PE的同心芯鞘型复合纤维(芯鞘比50质量%:50质量%)构成的2.0dtex的热塑性纤维所形成的纤维网(以下,称为“2.0dtex纤维网”),制作以质量比为1.2dtex纤维网:2.0dtex纤维网=2:3的比例层叠的层叠网。1.2dtex纤维网的原料纤维的纤维径为11.9μm,2.0dtex纤维网的原料纤维的纤维径为15.2μm。使用该层叠网,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在热处理工序后进行高温加压工序,制造热风无纺布。在热处理工序中,以层叠网中的2.0dtex纤维网侧成为吹送面的方式进行热处理。
[实施例6]
使用纤度不同的原料纤维,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制造热风无纺布。
[实施例7]
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纤维,进而将丸三产业株式会社制造的棉以相对于芯鞘型复合纤维的质量为1/12的方式混合,而制作纤维网。之后,通过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在热处理工序后进行高温加压工序,制造热风无纺布。
[实施例8]
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纤维,进而将丸三产业制造的棉以相对于芯鞘型复合纤维的质量为1/12的方式混合,而制作纤维网。之后,通过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在热处理工序后进行高温加压工序,制造热风无纺布。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使用纤度不同的原料纤维,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热风无纺布。比较例1的原料纤维的纤维径为15.5μm。
[比较例2及3]
不进行高温加压工序,除此以外,在比较例2中通过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制造热风无纺布,在比较例3中通过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制造热风无纺布。
[比较例4]
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层叠网,除此以外,通过与比较例2同样的方法制造热风无纺布。
[比较例5及6]
不进行高温加压工序,除此以外,在比较例5中通过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制造热风无纺布,在比较例6中使单位面积重量减小,且通过与实施例4同样的方法制造热风无纺布。
将根据上述方法对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无纺布进行测定所得的纤维径示于表1。关于使用相同原料纤维的实施例(例如实施例1及2)、比较例,在表1中纤维径有时略有不同,其原因在于测定的实测值略有偏差。
利用上述方法对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热风无纺布的两面、即非吹送面及吹送面各自测定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另外,关于实施例1、比较例2、比较例5及比较例6的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求出非吹送面为吹送面的几倍,作为熔融纤维的根数的比例。关于实施例2~8、比较例1、比较例3及比较例4的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求出吹送面为非吹送面的几倍,作为熔融纤维的根数的比例。此外,实施例1中以非吹送面为粘接面,其他均以吹送面为粘接面,利用上述方法测定粘接强度。将这些测定结果示于表1。
利用上述方法对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热风无纺布中的吹送面及非吹送面各自测量每单位面积的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将其测量结果示于表1。
[表1]
如表1所示,有以下结果:各实施例的热风无纺布的吹送面及非吹送面的任一面中的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5根以上,吹送面中每单位面积的起毛了的纤维的根数较少。另一方面,有以下结果:在各比较例的热风无纺布的吹送面及非吹送面的任一面中,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均小于5根。另外,有以下结果:在具有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5根以上的面的实施例中,粘接面的粘接强度均高于比较例。这些结果表明,实施例中的无纺布具有粘接性优异的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作为粘接性优异的热风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及具备其的吸收性物品。

Claims (28)

1.一种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由热风无纺布构成,该热风无纺布包含热塑性纤维,且具有多个由该纤维彼此的交点热融合而成的热融合部,
该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包含熔融纤维,该熔融纤维具有通过所述热塑性纤维的熔融固化而丧失纤维形态的熔融痕迹部,
在所述熔融纤维中,所述熔融痕迹部形成于所述热融合部以外的部分,
对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至少一面,以200倍的倍率观察500μm×400μm的5处观察区域,将各观察区域内存在的具有所述熔融痕迹部的所述熔融纤维设为观察熔融纤维时,该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5根以上,
在将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两面设为第1面及第2面时,在这些第1面及第2面各自存在所述熔融纤维,
第1面中所述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第2面的1.5倍以上且10倍以下,
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由利用热风法获得的单层无纺布构成,热风处理时热风吹送面为第1面,非吹送面为第2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5根以上且100根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10根以上且50根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熔融痕迹部的与所述熔融纤维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截面的轮廓具有直线部分及曲线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直线部分朝向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的外方侧,所述曲线部分朝向该厚度方向的内方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第1面中所述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第2面的2倍以上且5倍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第2面中所述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1根以上且50根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径为20μ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径为5μm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由纤维径为20μm以下的构成纤维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热塑性纤维包含聚乙烯作为构成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热塑性纤维至少在表面包含聚乙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热塑性纤维由聚乙烯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作为所述热塑性纤维,包含芯鞘型复合纤维,所述芯鞘型复合纤维具备包含芯部及鞘部的芯鞘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芯部的树脂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述鞘部的树脂成分为聚乙烯。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包含除所述热塑性纤维以外的其他纤维,该其他纤维为纤维素系纤维或天然纤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纤维素系纤维为选自人造丝及天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天然纤维为棉。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其他纤维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其他纤维与所述热塑性纤维的合计含量的比例为0.1%以上且20%以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其他纤维的含量相对于所述其他纤维与所述热塑性纤维的合计含量的比例为1%以上且10%以下。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第1面中所述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多于第2面,且粘接强度为0.13N以上且5N以下。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第1面的粘接强度为3N以下。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其中,所述第1面的起毛少于所述第2面。
24.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作为构成构件,且
以所述观察熔融纤维的合计根数为5根以上的第1面成为与其他构成构件的粘接面的方式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具备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作为形成吸收性物品的外表面的外装体,且以第1面朝向非肌肤对向面侧的方式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具备: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及配置于该正面片材和该背面片材间的吸收体,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备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作为所述正面片材及所述背面片材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具备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作为所述背面片材。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背面片材包含层叠片材,所述层叠片材为液体难透过性片材与所述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的层叠片材。
CN202180016969.6A 2020-02-27 2021-02-25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及具备其的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151756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20/008198 2020-02-27
JP2020008198 2020-02-27
PCT/JP2021/007205 WO2021172475A1 (ja) 2020-02-27 2021-02-25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5648A CN115175648A (zh) 2022-10-11
CN115175648B true CN115175648B (zh) 2023-08-25

Family

ID=77491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6969.6A Active CN115175648B (zh) 2020-02-27 2021-02-25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及具备其的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172475A1 (zh)
CN (1) CN115175648B (zh)
TW (1) TW202143929A (zh)
WO (1) WO2021172475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65528A (ja) * 2002-03-15 2003-09-24 Daio Paper Corp 使い捨て紙おむつ
CN1572265A (zh) * 2003-06-17 2005-02-02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1035493A (zh) * 2004-10-20 2007-09-12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材
CN101198305A (zh) * 2005-06-15 2008-06-11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一次性尿布
JP2012067426A (ja) * 2010-09-27 2012-04-05 Uni Charm Corp 不織布、及び上記不織布を含む吸収性物品、並びに上記不織布の形成方法
CN106460241A (zh) * 2014-04-18 2017-02-22 大和纺控股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用复合短纤维、其制造方法、吸收性物品用热粘接无纺布、吸收性物品用表面片材和吸收性物品
CN107260404A (zh) * 2016-03-30 2017-10-20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的伸缩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2019127665A (ja) * 2018-01-24 2019-08-01 ハビックス株式会社 吸水収縮性不織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37714A1 (en) * 2012-06-13 2013-12-19 Ahlstrom Coporation Glazed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65528A (ja) * 2002-03-15 2003-09-24 Daio Paper Corp 使い捨て紙おむつ
CN1572265A (zh) * 2003-06-17 2005-02-02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1035493A (zh) * 2004-10-20 2007-09-12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材
CN101198305A (zh) * 2005-06-15 2008-06-11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一次性尿布
JP2012067426A (ja) * 2010-09-27 2012-04-05 Uni Charm Corp 不織布、及び上記不織布を含む吸収性物品、並びに上記不織布の形成方法
CN106460241A (zh) * 2014-04-18 2017-02-22 大和纺控股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用复合短纤维、其制造方法、吸收性物品用热粘接无纺布、吸收性物品用表面片材和吸收性物品
CN107260404A (zh) * 2016-03-30 2017-10-20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的伸缩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7970190U (zh) * 2016-03-30 2018-10-16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的伸缩结构
JP2019127665A (ja) * 2018-01-24 2019-08-01 ハビックス株式会社 吸水収縮性不織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72475A1 (zh) 2021-09-02
WO2021172475A1 (ja) 2021-09-02
TW202143929A (zh) 2021-12-01
CN115175648A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62344B1 (en) Absorbent body for body fluid-absorbing articles
JPS613740A (ja) 伸縮性水不透過性積層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516291A (ja) 熱点接着によりラミネート加工されたクロス方向にストレッチ可能な弾性布
CN110637117B (zh) 无纺布
JP3946095B2 (ja) 吸収性物品
TW201120270A (en) Nonwoven fabric
CN108699745B (zh) 皮肤触感优异的长纤维无纺布
JP2020007697A (ja) 親水性嵩高不織布
JP5386341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7515287B2 (ja) 吸収性物品用表面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吸収性物品
JP5514536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H0288058A (ja) 衛生用品の表面材
CN115175648B (zh) 吸收性物品用无纺布及具备其的吸收性物品
JP2008144321A (ja) 不織布
JP5548041B2 (ja) 不織布
JP4212526B2 (ja) 立体シート材料
JP5203349B2 (ja) 不織布
JP4926035B2 (ja) 不織布
JP4013346B2 (ja) 不織布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CN115298369B (zh) 无纺布、具备其的无纺布产品及吸收性物品、以及该无纺布产品的制造方法
RU2789046C1 (ru) Нетканый материал для впитывающего изделия и впитывающее изделие, содержащее нетканый материал
JP5548040B2 (ja) 不織布
JP5432823B2 (ja) 不織布
TW202321037A (zh) 衛生用不織布及其製造方法
CN115427621A (zh) 卫生用无纺布及具备其的卫生用品及吸收性物品、以及卫生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