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9651A - 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9651A
CN115139651A CN202210312725.9A CN202210312725A CN115139651A CN 115139651 A CN115139651 A CN 115139651A CN 202210312725 A CN202210312725 A CN 202210312725A CN 115139651 A CN115139651 A CN 115139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drive signal
circuit
thin film
film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27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39651B (zh
Inventor
天野敦史
松山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39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9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39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9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for detecting failure, e.g. clogging, malfunctioning actu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2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reducing demand in current or volt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41Specific driving circ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5Details of switching sections of circuit, e.g. transis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using a specific wave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3Dot-size modulation by changing the size of the dro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6Non-ejecting pul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液体喷出装置,能够实现图像形成速度的高速化及喷出精度的提高。液体喷出装置具备:驱动信号输出电路,输出在第一电位与第二电位之间变位的驱动信号;以及喷出部,驱动信号输出电路具有:调制电路;放大电路;以及解调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及电感器,并输出对放大调制信号进行解调而得到的驱动信号,第一电位为25V以上,第一电容器的一端及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与电感器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第一电容器包括层叠有树脂薄膜层和第一金属薄膜层的第一层叠部,第二电容器包括层叠有陶瓷薄膜层和第二金属薄膜层的第二层叠部,第一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大于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过喷出作为液体的油墨而在介质上印刷图像、文件的喷墨打印机等液体喷出装置中,已知有使用Piezo元件等压电元件的液体喷出装置。压电元件在头单元中与多个喷嘴分别对应地设置。并且,多个压电元件分别按照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由此在规定的时机从对应的喷嘴喷出规定量的油墨。这样的压电元件从电气方面讲是如电容器那样的电容性负荷,为了使其驱动,需要对压电元件供给足够的电流。特别是在具有多个喷嘴的喷墨打印机等液体喷出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具有与多个喷嘴对应的多个压电元件,所以为使压电元件进行动作所需的电流量非常大。因此,在液体喷出装置中,输出驱动压电元件的驱动信号的驱动信号输出电路需要输出包括对压电元件足够的电流的驱动信号,例如包括放大电路等而构成。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具备包括能够降低功耗的D级放大电路的驱动电路作为包括放大电路的驱动电路(驱动信号输出电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108739号公报
但是,面对近年来针对液体喷出装置的图像形成速度的高速化以及喷出精度的提高的市场需求的高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喷出装置尚不充分,具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一方面具备:驱动信号输出电路,输出在第一电位与电位比所述第一电位低的第二电位之间变位的驱动信号;以及喷出部,包括基于所述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的压电元件,并通过所述压电元件的驱动而喷出液体,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电路具有:调制电路,输出对作为所述驱动信号的基础的基础驱动信号进行调制而得到的调制信号;放大电路,输出将所述调制信号放大而得到的放大调制信号;以及解调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及电感器,并输出对所述放大调制信号进行解调而得到的所述驱动信号,所述第一电位为25V以上,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包括层叠有树脂薄膜层和第一金属薄膜层的第一层叠部,所述第二电容器包括层叠有陶瓷薄膜层和第二金属薄膜层的第二层叠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大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液体喷出装置的内部的简要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液体喷出装置的功能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喷出部的简要构成的图。
图4是表示驱动信号COMA、COMB的波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驱动信号VOUT的波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选择控制电路及选择电路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解码器中的解码内容的图。
图8是表示选择电路的构成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选择控制电路及选择电路的动作的图。
图10是表示驱动信号输出电路的电气构成的图。
图11是表示电容器C1a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α部的放大图。
图13是表示电容器C1b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β部的放大图。
图15是表示电容器C1a、C1b的直流偏置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是表示电容器C1a、C1b的温度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是表示在对电容器C1a施加了因电机驱动而引起的振动时在电容器C1a的两端产生的电压变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是表示在对电容器C1b施加了因电机驱动而引起的振动时在电容器C1b的两端产生的电压变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电容器C1a、C1b的频率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驱动信号输出电路的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液体喷出装置、2…头单元、3…移动机构、4…输送机构、10…控制单元、20…打印头、22…墨盒、24…滑架、31…滑架电机、32…滑架引导轴、33…正时带、35…滑架电机驱动器、41…输送电机、42…输送辊、43…压印盘、45…输送电机驱动器、50…驱动电路、51a、51b…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5…基板、60…压电元件、70…加盖部件、71…擦拭部件、72…冲洗箱、80…维护单元、81…清洁机构、82…擦拭机构、90…线性编码器、100…控制电路、110…电压输出电路、190…电缆、210…选择控制电路、212…移位寄存器、214…锁存电路、216…解码器、230…选择电路、232a,232b…反相器、234a,234b…传输门、500…集成电路、510…调制电路、512,513…加法器、514…比较器、515…反相器、516…积分衰减器、517…衰减器、520…栅极驱动电路、521,522…栅极驱动器、530…基准电压生成电路、550…放大电路、560…解调电路、570,572…反馈电路、590…电源电路、600…喷出部、601…压电体、611,612…电极、621…振动板、631…腔室、632…喷嘴板、641…贮存器、651…喷嘴、661…供给口、C1a,C1b,C2,C3,C4,C5,C6…电容器、Cda…树脂薄膜层、Cdb…陶瓷薄膜层、Cla,Clb…层叠部、Cma,Cmb…金属薄膜层、Cta1,Cta2,Ctb1,Ctb2…外部电极、D1…二极管、L1…电感器、M1、M2…晶体管、P…介质、R1,R2,R3,R4,R5,R6…电阻、Tma1,Tma2,Tma3,Tmb1,Tmb2,Tmb3…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使用的附图是为了便于说明。需要指出,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不当的限定。另外,以下说明的构成并非全部都是本发明的必要构成要件。
1.液体喷出装置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的内部的简要构成的图。液体喷出装置1是如下的喷墨打印机:通过根据从设置在外部的主计算机供给的图像数据使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油墨喷出,从而在纸等介质P上形成点,由此印刷与被供给的图像数据相应的图像。需要指出,在图1中,省略了框体、盖等液体喷出装置1的一部分构成的图示。
如图1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具备使搭载有头单元2的滑架24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机构3。移动机构3具有:作为头单元2的驱动源的滑架电机31;两端被固定的滑架引导轴32;以及与滑架引导轴32大致平行地延伸并由滑架电机31驱动的正时带33。另外,移动机构3具备用于检测头单元2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的线性编码器90。
头单元2搭载于滑架24。此外,滑架24构成为能够载置规定数量的墨盒22。另外,滑架24往复移动自如地由滑架引导轴32支承,并且固定于正时带33的一部分。因而,通过借助滑架电机31使正时带33正反行走,滑架24被滑架引导轴32引导而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即,滑架电机31使滑架24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滑架24的与介质P对置的部分安装有打印头20。如后所述,打印头20具有多个喷嘴,在规定的时机从各喷嘴喷出规定量的油墨。经由柔性扁平电缆等电缆190向如上所述进行动作的头单元2供给各种控制信号。
另外,液体喷出装置1具备输送机构4,该输送机构4沿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输送介质P。输送机构4具备:支承介质P的压印盘43;作为驱动源的输送电机41;以及通过输送电机41旋转而在副扫描方向上输送介质P的输送辊42。于是,在介质P由压印盘43支承的状态下,随着输送机构4输送介质P的时机,从打印头20向介质P喷出油墨,从而在介质P的表面形成期望的图像。这里,输送介质P的副扫描方向相当于输送介质P的输送方向。
另外,在滑架24的移动范围内的端部区域中设定有作为滑架24的移动的基点的起始位置。在起始位置配置有密封打印头20的喷嘴形成面的加盖部件70和用于擦拭该喷嘴形成面的擦拭部件71。液体喷出装置1在滑架24从该起始位置朝向相反侧的端部移动的去程移动时以及滑架24从相反侧的端部向起始位置侧移动的回程移动时的双向上,在介质P的表面上形成图像。
在压印盘43的主扫描方向侧的与滑架24移动的起始位置相反一侧的端部,配置有在冲洗动作时收集从打印头20喷出的油墨的冲洗箱72。冲洗动作是与图像数据无关地强制性地使油墨从各喷嘴喷出以防止喷嘴附近的油墨的增粘使喷嘴堵塞、向喷嘴内混入气泡等而导致无法喷出适当量的油墨的风险的动作。需要指出,冲洗箱72也可以设置在压印盘43的主扫描方向的两侧的端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出装置1使输送机构4沿着副扫描方向输送介质P,并且,搭载有头单元2的滑架24沿着与副扫描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于是,与介质P的输送和滑架24的往复移动同步地,搭载于滑架24的头单元2所包括的打印头20向介质P喷出油墨,由此能够使油墨着落于介质P的期望的位置,其结果,在介质P上形成期望的图像。
2.液体喷出装置的电气构成
图2是表示液体喷出装置1的功能构成的图。如图2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具有控制单元10和头单元2。此外,控制单元10和头单元2经由电缆190而电连接。
控制单元10具有控制电路100、滑架电机驱动器35、输送电机驱动器45以及电压输出电路110。控制电路100生成与从主计算机供给的图像数据相应的各种控制信号,并将其输出到对应的构成。
具体而言,控制电路100基于线性编码器90的检测信号来掌握头单元2的当前的扫描位置。然后,控制电路100生成与头单元2的当前的扫描位置相应的控制信号CTR1、CTR2。控制信号CTR1被供给到滑架电机驱动器35。滑架电机驱动器35按照输入的控制信号CTR1驱动滑架电机31。另外,控制信号CTR2被供给到输送电机驱动器45。输送电机驱动器45按照输入的控制信号CTR2驱动输送电机41。由此,控制滑架24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往复移动和介质P在副扫描方向上的输送。
另外,控制电路100基于从设置在外部的主计算机供给的图像数据以及线性编码器90输出的检测信号,生成与头单元2的当前的扫描位置相应的时钟信号SCK、印刷数据信号SI、锁存信号LAT、变换信号CH以及基础驱动信号dA、dB,并将其输出到头单元2。
进而,控制电路100使维护单元80执行用于使喷出部600中的油墨的喷出状态恢复为正常的维护处理。维护单元80具有清洁机构81和擦拭机构82。作为维护处理,清洁机构81进行通过未图示的管泵抽吸贮存在喷出部600内部的增粘的油墨、气泡等的抽吸处理。另外,作为维护处理,擦拭机构82进行通过擦拭部件71擦拭附着在喷出部600所具有的喷嘴附近的纸粉等异物的擦拭处理。需要指出,作为用于使喷出部600中的油墨的喷出状态恢复为正常的维护处理,控制电路100也可以使得执行上述的冲洗动作。
电压输出电路110生成例如42V的直流电压的电压VHV,并将其输出到头单元2。该电压VHV用作头单元2所具有的各种构成的电源电压等。另外,也可以将由电压输出电路110生成的电压VHV用作控制单元10的各种构成的电源电压。进而,电压输出电路110也可以生成电压值与电压VHV不同的多个直流电压信号,并将其供给至控制单元10以及头单元2所包括的各构成。
头单元2具有驱动电路50及打印头20。即,在搭载头单元2的滑架24上还搭载有驱动电路50。
驱动电路50具有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a、51b。数字的基础驱动信号dA和电压VHV被输入到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a。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a对输入的基础驱动信号dA进行数字/模拟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模拟信号D级放大为与电压VHV相应的电压值,由此生成驱动信号COMA。然后,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a将所生成的驱动信号COMA输出到打印头20。同样地,数字的基础驱动信号dB和电压VHV被输入到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b。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b对输入的基础驱动信号dB进行数字/模拟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模拟信号D级放大为与电压VHV相应的电压值,由此生成驱动信号COMB。然后,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b将所生成的驱动信号COMB输出到打印头20。
即,基础驱动信号dA是规定驱动信号COMA的波形的信号,基础驱动信号dB是规定驱动信号COMB的波形的信号。因而,基础驱动信号dA、dB只要是能够规定驱动信号COMA、COMB的波形的信号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模拟的信号。需要指出,关于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a、51b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
另外,驱动电路50以电压值为5.5V、6V等生成一定的基准电压信号VBS,并将其供给到打印头20。这里,基准电压信号VBS是示出作为压电元件60的驱动的基准的电位的信号,例如也可以是接地电位。
打印头20包括选择控制电路210、多个选择电路230以及与多个选择电路230分别对应的多个喷出部600。选择控制电路210基于从控制电路100供给的时钟信号SCK、印刷数据信号SI、锁存信号LAT以及变换信号CH,生成用于使驱动信号COMA、COMB的波形为选择或非选择的选择信号,并将其分别输出到与多个喷出部600对应的多个选择电路230。
驱动信号COMA、COMB和选择控制电路210所输出的选择信号被输入到各选择电路230。然后,选择电路230基于输入的选择信号,使驱动信号COMA、COMB的波形为选择或非选择,从而生成驱动信号VOUT,并将其输出到对应的喷出部600。
各喷出部600包括压电元件60。向压电元件60的一端供给从对应的选择电路230输出的驱动信号VOUT,向另一端供给基准电压信号VBS。于是,压电元件60根据供给到一端的驱动信号VOUT与供给到另一端的基准电压信号VBS的电位差进行驱动。由此,从喷出部600喷出与压电元件60的驱动相应的量的油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出装置1具备: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a、51b,输出驱动信号COMA、COMB;以及喷出部600,包括根据基于驱动信号COMA、COMB的驱动信号VOUT进行驱动的压电元件60,并通过压电元件60的驱动而喷出油墨,包括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a、51b和喷出部600的头单元2搭载于滑架24。
3.喷出部的构成
接着,对喷出部60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打印头20所具有的多个喷出部600中的一个喷出部600的简要构成的图。如图3所示,喷出部600包括压电元件60、振动板621、腔室631以及喷嘴651。
在腔室631中填充有从贮存器641供给的油墨。另外,油墨从墨盒22经由未图示的油墨管以及供给口661被导入贮存器641。即,在腔室631中填充有贮存在对应的墨盒22中的油墨。
振动板621通过在图3中设置于上表面的压电元件60的驱动而发生变位。然后,随着振动板621的变位,填充有油墨的腔室631的内部容积扩大、缩小。即,振动板621作为使腔室631的内部容积发生变化的隔膜发挥功能。
喷嘴651设置在喷嘴板632上,并且是与腔室631连通的开孔部。于是,通过腔室631的内部容积发生变化,从喷嘴651喷出与内部容积的变化相应的量的油墨。
压电元件60是用一对电极611、612夹着压电体601的结构。这样的结构的压电体601根据供给至电极611的电压与供给至电极612的电压的电位差,中央部分以在上下方向上挠曲的方式驱动。具体而言,向压电元件60的电极611供给驱动信号VOUT。另外,向压电元件60的电极612供给基准电压信号VBS。于是,压电元件60以在驱动信号VOUT与基准电压信号VBS的电位差减小时向上方挠曲、在驱动信号VOUT与基准电压信号VBS的电位差增大时向下方挠曲的方式驱动。
在如上构成的喷出部600中,通过压电元件60以向上方挠曲的方式驱动,从而振动板621发生变位,腔室631的内部容积扩大。其结果,从贮存器641将油墨引入腔室631。另一方面,通过压电元件60以向下方挠曲的方式驱动,从而振动板621发生变位,腔室631的内部容积缩小。其结果,从喷嘴651喷出与缩小的程度相应的量的油墨。即,打印头20具有的喷出部600通过基于驱动信号VOUT进行驱动的压电元件60的驱动而喷出油墨。
这里,压电元件60不限于图3所示的结构,只要是能够从喷出部600喷出油墨的结构即可。即,压电元件60不限于上述的弯曲振动的构成,也可以是纵向振动的构成。
4.打印头的构成及动作
接着,对打印头20的构成和动作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打印头20通过基于时钟信号SCK、印刷数据信号SI、锁存信号LAT以及变换信号CH使从驱动电路50输出的驱动信号COMA、COMB为选择或非选择,从而生成驱动信号VOUT,并将其供给到对应的喷出部600。因此,对打印头20的构成和动作进行说明时,首先,对从驱动电路50输入的驱动信号COMA、COMB的波形的一个例子以及向喷出部600输出的驱动信号VOUT的波形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驱动信号COMA、COMB的波形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4所示,驱动信号COMA是梯形波形Adp1和梯形波形Adp2相连续的波形的信号,该梯形波形Adp1配置在从锁存信号LAT上升开始到变换信号CH上升为止的期间T1,该梯形波形Adp2配置在从变换信号CH上升开始到锁存信号LAT上升为止的期间T2。
梯形波形Adp1的电压值按照电位Vc、电位Vad1、电位Vau1、电位Vc的顺序而变化。具体地,在期间T1中,梯形波形Adp1的电压值从电位Vc开始,然后达到电位比电位Vc低的电位Vad1,在电位Vad1之后,达到电位比电位Vc高的电位Vau1。然后,梯形波形Adp1的电压值达到电位Vc。在这样的梯形波形Adp1被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在电压值达到电位Vad1的期间,压电元件60以向上方挠曲的方式驱动。由此,腔室631的内部被供给油墨。然后,在电压值达到电位Vau1的期间,压电元件60以向下方挠曲的方式驱动。由此,填充在腔室631内部的油墨从喷嘴651喷出。
梯形波形Adp2的电压值按照电位Vc、电位Vad2、电位Vau2、电位Vc的顺序而变化。具体地,在期间T2中,梯形波形Adp2的电压值从电位Vc开始,然后达到电位比电位Vc低的电位Vad2,在电位Vad2之后,达到电位比电位Vc高的电位Vau2。然后,梯形波形Adp2的电压值达到电位Vc。在这样的梯形波形Adp2被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在电压值达到电位Vad2的期间,压电元件60以向上方挠曲的方式驱动。由此,腔室631的内部被供给油墨。然后,在电压值达到电位Vau2的期间,压电元件60以向下方挠曲的方式驱动。由此,填充在腔室631内部的油墨从喷嘴651喷出。
在如上所述的驱动信号COMA中,如图4所示,梯形波形Adp1中包含的电位Vau1是比梯形波形Adp2中包含的电位Vau2低的电位,梯形波形Adp1中包含的电位Vad1是比梯形波形Adp2中包含的电位Vad2高的电位。即,梯形波形Adp2中包含的电位Vau2是驱动信号COMA中的最大电压值,在本实施方式中,梯形波形Adp2中包含的电位Vau2为25V以上。因此,在梯形波形Adp1被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从喷嘴651喷出的油墨的量比在梯形波形Adp2被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从喷嘴651喷出的油墨的量少。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将在梯形波形Adp1被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从对应的喷嘴651喷出的油墨的量称为小程度的量,将在梯形波形Adp2被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从对应的喷嘴651喷出的油墨的量称为比上述小程度的量多的中等程度的量。
另外,如图4所示,驱动信号COMB包括配置在期间T1的梯形波形Bdp1与配置在期间T2的梯形波形Bdp2相连续的波形。
梯形波形Bdp1的电压值按照电位Vc、电位Vbd1、电位Vc的顺序而变化。具体地,在期间T1中,梯形波形Bdp1的电压值从电位Vc开始,然后达到电位比电位Vc低的电位Vbd1,在电位Vbd1之后,达到电位Vc。在这样的梯形波形Bdp1被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在电压值达到电位Vad1的期间,压电元件60以从喷嘴651不喷出油墨的程度进行驱动。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会将以从喷嘴651不喷出油墨的程度驱动压电元件60称为“微振动”。
梯形波形Bdp2是电压值按照电位Vc、电位Vbd2、电位Vbu2、电位Vc的顺序而变化的波形。具体地,在期间T2中,梯形波形Bdp2的电压值从电位Vc开始,然后达到电位比电位Vc低的电位Vbd2,在电位Vbd2之后,达到电位比电位Vc高的电位Vbu2。然后,梯形波形Bdp2的电压值达到电位Vc。在这样的梯形波形Bdp2被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在电压值达到电位Vbd2的期间,压电元件60以向上方挠曲的方式驱动。由此,腔室631的内部被供给油墨。然后,在电压值达到电位Vbu2的期间,压电元件60以向下方挠曲的方式驱动。由此,填充在腔室631内部的油墨从喷嘴651喷出。
在如上所述的驱动信号COMB中,梯形波形Bdp2中包含的电位Vbu2是与梯形波形Adp1中包含的电位Vau1相等的电位,梯形波形Bdp2中包含的电位Vbd2是与梯形波形Adp1中包含的电位Vad1相等的电位。因此,在梯形波形Bdp2被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与梯形波形Adp1被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同样地,从对应的喷嘴651喷出小程度的量的油墨。
这里,在图4中,梯形波形Adp1和梯形波形Bdp2假设是同样的波形进行了图示,但梯形波形Adp1和梯形波形Bdp2也可以是不同的波形。另外,假设在梯形波形Adp1被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和梯形波形Bdp2被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都从对应的喷嘴651喷出小程度的量的油墨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在梯形波形Adp1被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和梯形波形Bdp2被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喷出不同的量的油墨。即,驱动信号COMA、COMB的波形不限于图4所示的波形,也可以根据安装打印头20的滑架24的移动速度、从喷嘴651喷出的油墨的性质以及介质P的材质等将各种各样的波形进行组合。
图5是表示驱动信号VOUT的波形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5中,对比示出了驱动信号VOUT的波形和形成于介质P的点的大小为“大点LD”、“中点MD”、“小点SD”以及“无记录ND”各个情况。
如图5所示,在周期Ta中,在介质P上形成大点LD时的驱动信号VOUT成为配置在期间T1的梯形波形Adp1和配置在期间T2的梯形波形Adp2相连续的波形。在将该驱动信号VOUT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在周期Ta中,从对应的喷嘴651喷出小程度的量的油墨和中程度的量的油墨。其结果,在介质P上,通过各个油墨着落并合体而形成大点LD。
在周期Ta中,在介质P上形成中点MD时的驱动信号VOUT成为配置在期间T1的梯形波形Adp1和配置在期间T2的梯形波形Bdp2相连续的波形。在将该驱动信号VOUT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在周期Ta中,从对应的喷嘴651喷出两次小程度的量的油墨。其结果,在介质P上,通过各个油墨着落并合体而形成中点MD。
在周期Ta中,在介质P上形成小点SD时的驱动信号VOUT成为配置在期间T1的梯形波形Adp1和配置在期间T2的电压值恒定在电压Vc的波形相连续的波形。在将该驱动信号VOUT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在周期Ta中,从对应的喷嘴651喷出小程度的量的油墨。因而,在介质P上,该油墨着落而形成小点SD。
在周期Ta中,与不在介质P上形成点的无记录ND对应的驱动信号VOUT成为配置在期间T1的梯形波形Bdp1和配置在期间T2的电压值恒定在电压Vc的波形相连续的波形。在将该驱动信号VOUT供给到喷出部600的情况下,在周期Ta中,仅对应的喷嘴651的开孔部附近的油墨微振动,而不喷出油墨。因而,在介质P上,油墨不会着落,不形成点。
这里,供给到喷出部600的电压值恒定在电压Vc的波形是指,在梯形波形Adp1、Adp2、Bdp1、Bdp2均不被选择作为驱动信号VOUT的情况下,通过将刚刚之前供给到喷出部600的电位Vc的电压信号保持在作为电容性负载的压电元件60中而产生的波形。即,在梯形波形Adp1、Adp2、Bdp1、Bdp2均不被选择作为驱动信号VOUT的情况下,电压值恒定在电位Vc的驱动信号VOUT被供给到喷出部600。
通过选择控制电路210以及选择电路230的动作而选择或不选择驱动信号COMA、COMB的波形,从而生成如上所述的驱动信号VOUT。图6是表示选择控制电路210以及选择电路230的构成的图。如图6所示,向选择控制电路210输入印刷数据信号SI、锁存信号LAT、变换信号CH以及时钟信号SCK。在选择控制电路210中,与m个喷出部600分别对应地设置有移位寄存器(S/R)212、锁存电路214以及解码器216的组。即,选择控制电路210包括与m个喷出部600相同数量的移位寄存器212、锁存电路214以及解码器216的组。
印刷数据信号SI是与时钟信号SCK同步的信号,是针对m个喷出部600中的各个喷出部600包括用于选择大点LD、中点MD、小点SD以及无记录ND中的任一者的2位(bit)的印刷数据[SIH,SIL]的合计2m位的信号。输入的印刷数据信号SI对应于m个喷出部600,按照包含在印刷数据信号SI中的2位的印刷数据[SIH,SIL]各个而被保持在移位寄存器212中。具体而言,在选择控制电路210中,与m个喷出部600对应的m级的移位寄存器212相互级联连接,并且串行输入的印刷数据信号SI按照时钟信号SCK依次向后级传送。需要指出,在图6中,为了区分m个移位寄存器212,从被输入印刷数据信号SI的上游侧起依次表述为1级、2级、……、m级。
m个锁存电路214分别在锁存信号LAT的上升沿锁存由m个移位寄存器212分别保持的2位的印刷数据[SIH,SIL]。
图7是表示解码器216中的解码内容的图。解码器216按照由锁存电路214锁存的2位的印刷数据[SIH,SIL]输出选择信号S1、S2。例如,在2位的印刷数据[SIH,SIL]为[1,0]的情况下,解码器216将选择信号S1的逻辑电平在期间T1、T2设为H、L电平输出,将选择信号S2的逻辑电平在期间T1、T2设为L、H电平输出到选择电路230。
选择电路230与喷出部600分别对应地设置。即,打印头20所具有的选择电路230的数量为与喷出部600的总数相同的m个。图8是表示与一个喷出部600对应的选择电路230的构成的图。如图8所示,选择电路230具有作为NOT电路的反相器232a、232b和传输门234a、234b。
选择信号S1被输入到传输门234a中未带有圆形标记的正控制端,另一方面,选择信号S1被反相器232a逻辑反相也被输入到传输门234a中带有圆形标记的负控制端。另外,向传输门234a的输入端供给驱动信号COMA。于是,传输门234a在选择信号S1为H电平的情况下,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导通,在选择信号S1为L电平的情况下,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不导通。选择信号S2被输入到传输门234b中未带有圆形标记的正控制端,另一方面,选择信号S2被反相器232b逻辑反相也被输入到传输门234b中带有圆形标记的负控制端。另外,向传输门234b的输入端供给驱动信号COMB。于是,传输门234b在选择信号S2为H电平的情况下,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导通,在选择信号S2为L电平的情况下,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不导通。然后,传输门234a、234b的输出端共同地连接。输出到该传输门234a、234b的输出端的信号相当于驱动信号VOUT。
如上所述,选择电路230基于输入的选择信号S1、S2控制传输门234a、234b,由此选择驱动信号COMA、COMB的波形作为驱动信号VOUT输出。
这里,使用图9对选择控制电路210以及选择电路23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用于说明选择控制电路210以及选择电路230的动作的图。输入到选择控制电路210的印刷数据信号SI与时钟信号SCK同步地在与喷出部600对应的移位寄存器212中依次传送。然后,当时钟信号SCK的输入停止时,在各移位寄存器212中保持与喷出部600各自对应的2位的印刷数据[SIH,SIL]。需要指出,本实施方式中,印刷数据信号SI以移位寄存器212的m级、……、2级、1级的与喷出部600对应的顺序输入。
于是,当锁存信号LAT上升时,各个锁存电路214一齐锁存保持在移位寄存器212中的2位的印刷数据[SIH,SIL]。需要指出,图9所示的LT1、LT2、……、LTm表示由与1级、2级、……、m级的移位寄存器212对应的锁存电路214锁存的2位的印刷数据[SIH,SIL]。
解码器216根据由锁存的2位的印刷数据[SIH,SIL]规定的点的尺寸,在期间T1、T2分别按图7所示的内容输出选择信号S1、S2的逻辑电平。
具体而言,在印刷数据[SIH,SIL]为[1,1]的情况下,解码器216将选择信号S1在期间T1、T2设为H、H电平,将选择信号S2在期间T1、T2设为L、L电平。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电路230在期间T1选择梯形波形Adp1,在期间T2选择梯形波形Adp2。其结果,选择电路230输出与图5所示的大点LD对应的驱动信号VOUT。
另外,在印刷数据[SIH,SIL]为[1,0]的情况下,解码器216将选择信号S1在期间T1、T2设为H、L电平,将选择信号S2在期间T1、T2设为L、H电平。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电路230在期间T1选择梯形波形Adp1,在期间T2选择梯形波形Bdp2。其结果,选择电路230输出与图5所示的中点MD对应的驱动信号VOUT。
另外,在印刷数据[SIH,SIL]为[0,1]的情况下,解码器216将选择信号S1在期间T1、T2设为H、L电平,将选择信号S2在期间T1、T2设为L、L电平。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电路230在期间T1选择梯形波形Adp1,在期间T2不选择梯形波形Adp2、Bdp2中的任何一个。其结果,选择电路230输出与图5所示的小点SD对应的驱动信号VOUT。
另外,在印刷数据[SIH,SIL]为[0,0]的情况下,解码器216将选择信号S1在期间T1、T2设为L、L电平,将选择信号S2在期间T1、T2设为H、L电平。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电路230在期间T1选择梯形波形Bdp1,在期间T2不选择梯形波形Adp2、Bdp2中的任何一个。其结果,选择电路230输出与图5所示的无记录ND对应的驱动信号VOUT。
如上所述,选择控制电路210和选择电路230基于印刷数据信号SI、锁存信号LAT、变换信号CH以及时钟信号SCK选择驱动信号COMA、COMB的波形,并将其作为驱动信号VOUT输出到喷出部600。
这里,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a、51b输出的驱动信号COMA、COMB和通过使驱动信号COMA、COMB中包含的梯形波形Adp1、Adp2、Bdp1、Bdp2为选择或者不选择而生成的驱动信号VOUT是驱动信号的一个例子。于是,在驱动信号VOUT中,作为最高电位的驱动信号COMA的梯形波形Adp2中包含的电位Vau2是第一电位的一个例子,作为最低电位的驱动信号COMA的梯形波形Adp2中包含的电位Vad2是第二电位的一个例子。即,向喷出部600供给的驱动信号VOUT在电位Vau2与电位Vad2之间变位。
5.驱动信号输出电路的构成
接着,对输出驱动信号COMA、COMB的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a、51b的构成和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a、51b的电气构成的图。在此,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a和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b仅被输入的信号以及输出的信号不同,为同样的构成。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不区分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a、51b地简称为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对其构成和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将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输出的信号简称为驱动信号COM,将作为驱动信号COM的基础的信号称为基础驱动信号do。
如图10所示,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具有包括调制电路510的集成电路500、放大电路550、解调电路560以及反馈电路570、572。即,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具有:调制电路510,输出对作为驱动信号COM的基础的基础驱动信号do进行调制而得到的调制信号Ms;放大电路550,输出将调制信号Ms放大而得到的放大调制信号AMs;以及解调电路560,包括电容器C1a、C1b和电感器L1,并输出对放大调制信号AMs进行解调而得到的调制信号COM。
集成电路500具有包括端子In、端子Bst、端子Hdr、端子Sw、端子Gvd、端子Ldr、端子Gnd以及端子Vbs的多个端子。集成电路500经由该多个端子而与设置在外部的未图示的基板电连接。如图10所示,集成电路500包括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数字模拟转换器)511、调制电路510、栅极驱动电路520、基准电压生成电路530以及电源电路590。
电源电路590生成第一电压信号DAC_HV和第二电压信号DAC_LV,并将其供给到DAC511。DAC511将规定输入的驱动信号COM的波形的数字的基础驱动信号do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DAC_HV与第二电压信号DAC_LV之间的电压值的模拟信号即基础驱动信号ao,并将其输出到调制电路510。在此,基础驱动信号ao的电压振幅的最大值由第一电压信号DAC_HV规定,最小值由第二电压信号DAC_LV规定。即,第一电压信号DAC_HV是DAC511中的高电压侧的基准电压,第二电压信号DAC_LV成为DAC511中的低电压侧的基准电压。然后,模拟的基础驱动信号ao被放大后的信号成为驱动信号COM。也就是说,基础驱动信号ao相当于作为驱动信号COM放大前的目标的信号。换言之,基础驱动信号ao以及作为基础驱动信号ao的基础的数字信号的基础驱动信号do是作为驱动信号COM的基础的信号。
调制电路510生成调制基础驱动信号ao而得到的调制信号Ms,并将其输出到栅极驱动电路520。调制电路510包括加法器512、513、比较器514、反相器515、积分衰减器516以及衰减器517。
积分衰减器516将经由端子Vfb输入的驱动信号COM衰减并积分,供给到加法器512的-侧的输入端。另外,向加法器512的+侧的输入端输入基础驱动信号ao。然后,加法器512将从输入到+侧的输入端的电压减去输入到-侧的输入端的电压并积分而得到的电压供给到加法器513的+侧的输入端。在此,基础驱动信号ao的电压振幅的最大值如上所述为2V左右,相对于此,驱动信号COM的电压的最大值有时也会在25V以上并超过40V。因此,积分衰减器516使经由端子Vfb输入的驱动信号COM的电压衰减,以在求出偏差时使两电压的振幅范围匹配。
于是,衰减器517将使经由端子Ifb输入的驱动信号COM的高频分量衰减后的电压供给到加法器513的-侧的输入端。另外,向加法器513的+侧的输入端输入从加法器512输出的电压。然后,加法器513将从输入到+侧的输入端的电压减去输入到-侧的输入端的电压而得到的电压信号Os输出到比较器514。
从该加法器513输出的电压信号Os是从基础驱动信号ao的电压减去供给到端子Vfb的信号的电压、再减去供给到端子Ifb的信号的电压而得到的电压。因此,从加法器513输出的电压信号Os的电压成为以驱动信号COM的高频分量对从作为目标的基础驱动信号ao的电压减去驱动信号COM的衰减电压而得到的偏差进行校正后的信号。
比较器514输出对从加法器513输出的电压信号Os进行脉冲调制而得到的调制信号Ms。具体而言,比较器514输出在从加法器513输出的电压信号Os的电压值上升时且达到规定的阈值Vth1以上的情况下成为H电平、在电压信号Os的电压值下降时且低于规定的阈值Vth2的情况下成为L电平的调制信号Ms。该阈值Vth1、Vth2被设定为阈值Vth1>阈值Vth2的关系。在此,调制信号Ms与基础驱动信号do、ao匹配地频率、占空比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衰减器517调整相当于灵敏度的调制增益,能够调整调制信号Ms的频率、占空比的变化量。
从比较器514输出的调制信号Ms被供给到栅极驱动电路520所包括的栅极驱动器521。另外,调制信号Ms在通过反相器515使逻辑电平反相后,也被供给到栅极驱动电路520所包括的栅极驱动器522。即,供给到栅极驱动器521和栅极驱动器522的信号的逻辑电平彼此处于排他性关系。
这里,供给到栅极驱动器521以及栅极驱动器522的信号的逻辑电平也可以被控制时机,使得不同时成为H电平。即,严格来讲,彼此处于排他性关系意味着供给到栅极驱动器521以及栅极驱动器522的信号的逻辑电平不会同时成为H电平,详细而言,意味着后述的放大电路550所包括的晶体管M1和晶体管M2不会同时导通。
栅极驱动电路520包括栅极驱动器521和栅极驱动器522。栅极驱动器521对从比较器514输出的调制信号Ms进行电平移位,并作为放大控制信号Hgd从端子Hdr输出。栅极驱动器521的电源电压中的高位侧是经由端子Bst施加的电压,低位侧是经由端子Sw供给的电压。端子Bst连接到电容器C5的一端和用于防止回流的二极管D1的阴极。端子Sw与电容器C5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端子Gvd连接。由此,向二极管D1的阳极供给从未图示的电源电路供给的例如7.5V的直流电压即电压Vm。因而,端子Bst与端子Sw的电位差与电容器C5的两端的电位差、即电压Vm大致相等。于是,栅极驱动器521从端子Hdr输出按照输入的调制信号Ms相对于端子Sw大电压Vm的电压的放大控制信号Hgd。
栅极驱动器522在比栅极驱动器521低的电位侧进行动作。栅极驱动器522对从比较器514输出的调制信号Ms的逻辑电平由反相器515反相后的信号进行电平移位,并从端子Ldr作为放大控制信号Lgd输出。栅极驱动器522的电源电压中的高位侧被施加电压Vm,低位侧经由端子Gnd被供给例如0V的接地电位。于是,从端子Ldr输出按照输入到栅极驱动器522的信号相对于端子Gnd大电压Vm的电压的放大控制信号Lgd。
这里,对基础驱动信号do和基础驱动信号ao进行调制后的信号狭义上意指比较器514所输出的调制信号Ms,但如果考虑是对基于数字的基础驱动信号do的模拟的基础驱动信号ao进行脉冲调制后的信号,则调制信号Ms的逻辑电平反相后的信号也是对基础驱动信号do和基础驱动信号ao进行调制后的信号。即,对基础驱动信号do和基础驱动信号ao进行调制后的信号不仅包括比较器514所输出的调制信号Ms,而且还包括将比较器514所输出的调制信号Ms的逻辑电平反相后的信号、针对调制信号Ms控制时机而得到的信号。进而,栅极驱动器521所输出的放大控制信号Hgd是对输入的调制信号Ms进行电平移位后的信号,栅极驱动器522所输出的放大控制信号Lgd是对调制信号Ms的逻辑电平反相后的信号进行电平移位后的信号。这样,栅极驱动器521、522所输出的、从集成电路500输出的放大控制信号Hgd、Lgd也是对基础驱动信号do和基础驱动信号ao进行调制后的信号。
基准电压生成电路530生成向压电元件60的电极612供给的基准电压信号VBS,并且经由集成电路500的端子Vbs输出到压电元件60的电极612。这样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530例如由包括带隙基准电路(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的恒压电路构成。
这里,在图10中,假设基准电压生成电路530包括在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所具有的集成电路500中进行了说明,但基准电压生成电路530可以构成在集成电路500的外部,进而,也可以构成在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外部。
放大电路550包括晶体管M1和晶体管M2。向晶体管M1的漏极供给电压VHV。晶体管M1的栅极与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500的端子Hdr电连接。即,向晶体管M1的栅极供给从集成电路500的端子Hdr输出的放大控制信号Hgd。晶体管M1的源极与集成电路500的端子Sw电连接。
晶体管M2的漏极与集成电路500的端子Sw电连接。即,晶体管M2的漏极与晶体管M1的源极相互电连接。晶体管M2的栅极与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500的端子Ldr电连接。即,向晶体管M2的栅极供给从集成电路500的端子Ldr输出的放大控制信号Lgd。向晶体管M2的源极供给接地电位。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放大电路550中,在晶体管M1被控制为截止、晶体管M2被控制为导通的情况下,与端子Sw连接的节点的电压成为接地电位。因而,向端子Bst供给电压Vm。另一方面,在晶体管M1被控制为导通、晶体管M2被控制为截止的情况下,与端子Sw连接的节点的电压成为电压VHV。因而,向端子Bst供给电压VHV+Vm的电位的电压信号。
即,驱动晶体管M1的栅极驱动器521将电容器C5作为浮置(floating)电源,根据晶体管M1和晶体管M2的动作,端子Sw的电位变化为0V或电压VHV,从而将L电平为电压VHV的电位、且H电平为电压VHV+电压Vm的电位的放大控制信号Hgd供给到晶体管M1的栅极。
另一方面,驱动晶体管M2的栅极驱动器522与晶体管M1和晶体管M2的动作无关,将L电平为接地电位、且H电平为电压Vm的电位的放大控制信号Lgd供给到晶体管M2的栅极。
如上所述,放大电路550通过晶体管M1和晶体管M2而基于电压VHV对将基础驱动信号do、ao调制后的调制信号Ms进行放大。由此,在晶体管M1的源极以及晶体管M2的漏极被共同连接的连接点生成放大调制信号AMs。然后,由放大电路550生成的放大调制信号AMs被输入到解调电路560。
解调电路560对从放大电路550输出的放大调制信号AMs进行解调,由此生成驱动信号COM,并从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输出。
解调电路560包括电感器L1和电容器C1a、C1b。此外,电感器L1的一端与电容器C1a、C1b的一端连接。另外,电感器L1的另一端被输入由放大电路550输出的放大调制信号AMs,电容器C1a、C1b的另一端被供给接地电位。即,在解调电路560中电容器C1a和电容器C1b并联连接,由电感器L1和电容器C1a、C1b构成低通滤波器。于是,解调电路560通过该低通滤波器将从放大电路550输出的放大调制信号AMs平滑化来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信号作为驱动信号COM输出。
反馈电路570包括电阻R3和电阻R4。向电阻R3的一端供给驱动信号COM,另一端与端子Vfb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向电阻R4的另一端供给电压VHV。由此,通过反馈电路570后的驱动信号COM在以电压VHV被上拉的状态下被反馈到端子Vfb。
反馈电路572包括电容器C2、C3、C4和电阻R5、R6。向电容器C2的一端供给驱动信号COM,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以及电阻R6的一端连接。向电阻R5的另一端供给接地电位。由此,电容器C2和电阻R5作为高通滤波器(High Pass Filter)发挥功能。该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例如设定为约9MHz。另外,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4的一端以及电容器C3的一端连接。向电容器C3的另一端供给接地电位。由此,电阻R6和电容器C3作为低通滤波器(LowPass Filter)发挥功能。该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例如设定为约160MHz。即,反馈电路572具备高通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作为使驱动信号COM所包含的规定的频域的信号通过的带通滤波器(Band Pass Filter)发挥功能。
此外,电容器C4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500的端子Ifb连接。由此,通过作为带通滤波器发挥功能的反馈电路572后的驱动信号COM的高频分量中的直流分量被截去的信号反馈到端子Ifb。
然而,驱动信号COM是通过解调电路560对基于基础驱动信号do的放大调制信号AMs进行平滑化后的信号。于是,驱动信号COM经由端子Vfb被积分、减法运算后,被反馈到加法器512。由此,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以由反馈的延迟和反馈的传递函数决定的频率自激振荡。不过,经由端子Vfb的反馈路径由于延迟量大,因此只是经由该端子Vfb的反馈的话有可能无法将自激振荡的频率提高到能够充分地确保驱动信号COM的精度。因此,与经由端子Vfb的路径不同地设置经由端子Ifb反馈驱动信号COM的高频分量的路径,从而减小在整个电路来看时的延迟。由此,与不存在经由端子Ifb的路径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电压信号Os的频率提高到能够充分地确保驱动信号COM的精度。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中的自激振荡的振荡频率从一面充分地确保驱动信号COM的精度、一面降低在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中产生的发热的角度出发优选为1MHz以上且8MHz以下,特别是在降低液体喷出装置1的功耗的情况下,优选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自激振荡的振荡频率为1MHz以上且4MHz以下。换言之,作为晶体管M1、M2的驱动频率的包括晶体管M1、M2的放大电路550输出的放大调制信号AMs的频率从降低在晶体管M1、M2中产生的发热的角度出发优选为1MHz以上且8MHz以下,进而在通过降低在晶体管M1,M2中产生的损耗来降低液体喷出装置1的功耗的情况下,优选为1MHz以上且4MHz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中,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将放大调制信号AMs平滑化而生成驱动信号COM,并供给到打印头20所具有的压电元件60。于是,压电元件60通过被供给驱动信号COM中包含的梯形波形而进行驱动,与压电元件60的驱动相应的量的油墨从喷出部600喷出。
当对这样的驱动压电元件60的驱动信号COM的信号波形执行频谱分析时,可知在驱动信号COM中包含50kHz以上的频率分量。在生成包含这样的50kHz以上的频率分量的驱动信号COM的信号波形时,如果使调制信号的频率低于1MHz,则将在从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输出的驱动信号COM的信号波形的边缘部产生钝化。换言之,为了精度良好地生成驱动信号COM的信号波形,需要使调制信号Ms的频率为1MHz以上。换言之,在作为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自激振荡的振荡频率的相当于晶体管M1、M2的驱动频率的放大调制信号AMs的频率为1MHz以下的情况下,驱动信号COM的波形精度降低,压电元件60的驱动精度降低。其结果,从液体喷出装置1喷出的油墨的喷出特性变差。
针对这样的问题,通过使调制信号Ms的频率、作为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自激振荡的振荡频率的相当于晶体管M1、M2的驱动频率的放大调制信号AMs的频率为1MHz以上,在驱动信号COM的信号波形的边缘部产生钝化的可能性减小,驱动信号COM的信号波形的波形精度提高。其结果,基于驱动信号COM而被驱动的压电元件60的驱动精度提高,从液体喷出装置1喷出的油墨的喷出特性变差的可能性减小。
但是,在提高调制信号Ms的频率、作为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自激振荡的振荡频率的晶体管M1、M2的驱动频率时,晶体管M1、M2中的开关损耗增大。这样的晶体管M1、M2所产生的开关损耗使得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中的功耗増加,并且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中的发热量也増加。即,在过于提高作为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自激振荡的振荡频率的晶体管M1、M2的驱动频率的情况下,晶体管M1、M2中的开关损耗增大,其结果,作为D级放大器相对于AB级放大器等的线性放大的优越性之一的节电性以及低发热性受损。从降低这样的晶体管M1、M2的开关损耗的角度出发,调制信号Ms的频率、作为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自激振荡的振荡频率的相当于晶体管M1、M2的驱动频率的放大调制信号AMs的频率优选为8MHz以下,特别是在要求提高液体喷出装置1的节电性的情况下,放大调制信号AMs的频率优选为4MHz以下。
如上所述,在采用D级放大器的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中,从兼顾输出的驱动信号COM的信号波形的精度提高和节电化的角度出发,作为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自激振荡的振荡频率的相当于晶体管M1、M2的驱动频率的放大调制信号AMs的频率优选为1MHz以上且8MHz以下,特别是在降低液体喷出装置1的功耗的情况下,放大调制信号AMs的频率优选为1MHz以上且4MHz以下。
这里,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输出的驱动信号COM通过在选择电路230中设为选择或者不选择,由此作为驱动信号VOUT被供给到压电元件60。因此,基于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输出的驱动信号COM的输出电流根据作为驱动信号VOUT所供给的压电元件60的数量而大幅变化。于是,在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输出的输出电流大幅变化的情况下,输入到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电压VHV的电压值有可能变动。其结果,通过基于电压VHV将调制信号Ms放大而生成的放大调制信号AMs、以及通过对放大调制信号AMs进行解调而生成的驱动信号COM的波形精度有可能降低。
针对这样的问题,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具备电容器C6,该电容器C6用于即使是在基于驱动信号COM的电流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向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供给的电压VHV产生电压变动的可能性也会减小。电容器C6与向放大电路550输入的电压VHV传播的传播路径电连接。作为这样的电容器C6,为了针对通过驱动信号COM所产生的输出电流的大幅变化而降低电压VHV的电压变动,要求是较大电容的电容元件且具有电压VHV的电压值以上的耐圧。因此,电容器C6优选是可得到较大电容且具有几十V以上的耐圧的电解电容器。由此,即使是在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输出的输出电流大幅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电压VHV的电压值变动的可能性,其结果,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输出的驱动信号COM的波形精度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中,解调电路560所具有的电容器C1a、C1b分别是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对电容器C1a、C1b的构成的具体例及特性的差异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电容器C1a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电容器C1a是具有层叠部Cla和设置在层叠部Cla的两端的外部电极Cta1、Cta2的层叠型的表面安装部件。
层叠部Cla具有交替层叠的树脂薄膜层Cda和金属薄膜层Cma。这里,在层叠部Cla中树脂薄膜层Cda和金属薄膜层Cma交替层叠也包括在两层的金属薄膜层Cma之间层叠有两层以上的树脂薄膜层Cda的情况。即,在层叠部Cla中树脂薄膜层Cda和金属薄膜层Cma交替层叠包括单层的金属薄膜层Cma与单层或者多层的树脂薄膜层Cda交替层叠的情况。于是,通过在层叠部Cla中树脂薄膜层Cda与金属薄膜层Cma交替地层叠数千层,由此电容器C1a形成具有足够的静电电容的电容元件。
树脂薄膜层Cda是具有介电性的塑料膜等片状的树脂薄膜,例如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丙烯(PP)、聚苯硫醚(PPS)、丙烯酸系树脂等具有介电性的各种树脂材料。需要指出,鉴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容器C1a如前所述是表面安装部件这一点,树脂薄膜层Cda优选是具有高耐热性的热固化性树脂,例如,使用丙烯酸系树脂。
金属薄膜层Cma是通过蒸镀等形成于树脂薄膜层Cda的金属薄膜,由具有高导电性的铝等构成。于是,金属薄膜层Cma与在层叠部Cla的两端设置的外部电极Cta1及外部电极Cta2交替地电连接。具体地,层叠的金属薄膜层Cma中的2p层(p为1以上的整数)的金属薄膜层Cma与外部电极Cta1电连接,2p+1层的金属薄膜层Cma与外部电极Cta2电连接。需要指出,金属薄膜层Cma只要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且能够通过蒸镀等形成于树脂薄膜层Cda上的物质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金等。
这里,对外部电极Cta1、Cta2与金属薄膜层Cma的电连接的具体例进行说明。需要指出,外部电极Cta1和外部电极Cta2是同样的构成,仅电连接的金属薄膜层Cma不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仅对外部电极Cta1与金属薄膜层Cma的电连接进行说明,而省略有关外部电极Cta2与金属薄膜层Cma的电连接的说明。
图12是表示外部电极Cta1与金属薄膜层Cma的电连接的一个例子的图,且是图11所示的α部的放大图。如图12所示,外部电极Cta1包括电极Tma1、电极Tma2及电极Tma3。
电极Tma1与金属薄膜层Cma电连接。该电极Tma1是包括黄铜制的电极,提高与后述的电极Tma2的电接合性。这样的电极Tma1在电容器C1a中有时会被称为金属喷镀(metallikon)电极。电极Tma2设置成覆盖电极Tma1。该电极Tma2是用于将经由电极Tma1而被电连接的多层的金属薄膜层Cma一体地电连接的构成,包含导电性优异的铜。另外,电极Tma3设置成覆盖电极Tma2。该电极Tma3与安装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基板电连接。即,电极Tma3通过软钎料等接合方式与未图示的基板电连接。该电极Tma3通过提高软钎料的润湿性,达到提高电容器C1a与基板的电连接的目的,包含锡而构成。
如上所述,电容器C1a具有的外部电极Cta1具有与金属薄膜层Cma电连接的黄铜制的电极Tma1、覆盖电极Tma1而设置的铜制的电极Tma2以及覆盖电极Tma2而设置的锡制的电极Tma3。由此,能够提高电容器C1a与设置有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未图示的基板的电连接性能,并且能够提高电容器C1a所具有的层叠的金属薄膜层Cma相互间的电连接性。因此,电容器C1a的可靠性提高。
这里,电容器C1a具有与和外部电极Cta1电连接的金属薄膜层Cma以及和外部电极Cta2电连接的金属薄膜层Cma的有效截面积以及设置于两个金属薄膜层Cma之间的树脂薄膜层Cda的介电常数相应的静电电容。因此,也可以对金属薄膜层Cma加工为用于调整与外部电极Cta1电连接的金属薄膜层Cma以及与外部电极Cta2电连接的金属薄膜层Cma的有效截面积的特定的图案形状。由此,规定电容器C1a具有的静电电容。
如上所述构成的电容器C1a是第一电容器的一个例子,金属薄膜层Cma是第一金属薄膜层的一个例子,层叠有树脂薄膜层Cda和金属薄膜层Cma的层叠部Cla是第一层叠部的一个例子。另外,电极Tma1是第一电极的一个例子,电极Tma2是第二电极的一个例子,电极Tma3是第三电极的一个例子。
图13是表示电容器C1b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电容器C1b是具有层叠部Clb和在层叠部Clb的两端设置的外部电极Ctb1、Ctb2的层叠型的表面安装部件。
层叠部Clb具有交替层叠的陶瓷薄膜层Cdb和金属薄膜层Cmb。这里,在层叠部Clb中陶瓷薄膜层Cdb和金属薄膜层Cmb交替层叠也包括在两层的金属薄膜层Cmb之间层叠有两层以上的陶瓷薄膜层Cdb的情况。即,在层叠部Clb中陶瓷薄膜层Cdb和金属薄膜层Cmb交替层叠包括单层的金属薄膜层Cmb与单层或者多层的陶瓷薄膜层Cdb交替层叠的情况。于是,通过在层叠部Clb中陶瓷薄膜层Cdb与金属薄膜层Cmb交替地层叠数千层,由此电容器C1b形成具有足够的静电电容的电容元件。
陶瓷薄膜层Cdb能够使用作为具有介电性的陶瓷材料的形成为片状的氧化钛系或者锆酸系的陶瓷、钛酸钡系的陶瓷。
金属薄膜层Cmb是通过蒸镀等形成于陶瓷薄膜层Cdb的金属薄膜,由具有高导电性的铝、镍、钯等构成。另外,金属薄膜层Cmb与设置在层叠部Clb的两端的外部电极Ctb1及外部电极Ctb2交替地电连接。具体地,层叠的金属薄膜层Cmb中的2q层(q为1以上的整数)的金属薄膜层Cmb与外部电极Ctb1电连接,2q+1层的金属薄膜层Cmb与外部电极Ctb2电连接。需要指出,金属薄膜层Cmb只要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且能够通过蒸镀等形成于陶瓷薄膜层Cdb上的物质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金等。
这里,对外部电极Ctb1、Ctb2与金属薄膜层Cma的电连接的具体例进行说明。需要指出,外部电极Ctb1和外部电极Ctb2是同样的构成,仅电连接的金属薄膜层Cmb不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仅对外部电极Ctb1与金属薄膜层Cmb的电连接进行说明,而省略有关外部电极Ctb2与金属薄膜层Cmb的电连接的说明。
图14是表示外部电极Ctb1与金属薄膜层Cmb的电连接的一个例子的图,且是图13所示的β部的放大图。如图14所示,外部电极Ctb1包括电极Tmb1、电极Tmb2及电极Tmb3。
电极Tmb1与金属薄膜层Cma电连接。该电极Tma1是外部电极Ctb1中的基底电极,例如含有银、铜而构成。电极Tmb2、Tmb3是对电极Tmb1实施的镀覆电极,例如使用镍、锡。如上所述构成的外部电极Ctb1在与金属薄膜层Cmb电连接的电极Tmb1处将多个金属薄膜层Cmb一并电连接,并且以覆盖电极Tmb1的方式设置包含镍、锡等的电极Tmb2、Tmb3,由此能够提高电容器C1b与设有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基板的电连接性能,并且能够提高电容器C1b所具有的层叠的金属薄膜层Cmb相互间的电连接性。因此,电容器C1b的可靠性提高。
这里,电容器C1b具有与和外部电极Ctb1电连接的金属薄膜层Cmb以及和外部电极Ctb2电连接的金属薄膜层Cmb的有效截面积以及设置于两个金属薄膜层Cmb之间的陶瓷薄膜层Cdb的介电常数相应的静电电容。因此,也可以对金属薄膜层Cmb加工为用于调整与外部电极Ctb1电连接的金属薄膜层Cmb以及与外部电极Ctb2电连接的金属薄膜层Cmb的有效截面积的特定的图案形状。由此,规定电容器C1b具有的静电电容。
这里,电容器C1b是第二电容器的一个例子,金属薄膜层Cmb是第二金属薄膜层的一个例子,层叠部Clb是第二层叠部的一个例子。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中,解调电路560所具有的电容器C1a包括层叠有树脂薄膜层Cda和金属薄膜层Cma的层叠部Cla,电容器C1b包括层叠有陶瓷薄膜层Cdb和金属薄膜层Cmb的层叠部Clb。即,解调电路560具有不同构成的电容器C1a和电容器C1b。因此,在电容器C1a与电容器C1b之间在其特性方面也是不同的。
首先,对电容器C1a、C1b的直流偏置(bias)特性进行比较。图15是表示电容器C1a、C1b的直流偏置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5中,用实线图示出电容器C1a的直流偏置特性、用虚线图示出电容器C1b的直流偏置特性的一个例子。如图15所示,对电容器C1a、C1b的直流偏置特性进行比较,对电容器C1a供给了直流电压时的电容器C1a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率小于对电容器C1b供给了直流电压时的电容器C1b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率。
如前所述,电容器C1a具有树脂薄膜层Cda作为电介质,而电容器C1b具有陶瓷薄膜层Cdb作为电介质。电容器C1b具有其作为电介质的钛酸钡等陶瓷材料在所供给的直流电压增大时,原本是零乱的方向的自发极化开始定向,通过该自发极化的定向完成而极化饱和,介电性能降低。即,电容器C1a具有优于电容器C1b的直流偏置特性。
接着,对电容器C1a、C1b的温度特性进行比较。图16是表示电容器C1a、C1b的温度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6所示,对电容器C1a、C1b的温度特性进行比较,在液体喷出装置1中,在设想作为电容器C1a、C1b的周围温度的-20℃~+60℃的范围中电容器C1a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率能够小于电容器C1b的静电电容的变化率。
这是因为,电容器C1a具有树脂薄膜层Cda作为电介质,所以电介质的材料挑选的范围广。即,在电容器C1a中,作为电介质,能够挑选温度引起的静电电容的变化小的例如丙烯酸系树脂,由此,电容器C1a能够实现优于电容器C1b的温度特性。
另外,在电容器C1a与电容器C1b之间,在施加了振动的情况下是否叠加缘于该振动的噪声这一点上特性也是不同的。图17是表示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容器C1a施加了由电机驱动引起的振动时在电容器C1a的两端产生的电压变动的图,图18是表示对电容器C1b施加了由电机驱动引起的振动时在电容器C1b的两端产生的电压变动的图。
如图17所示,电容器C1a即使是在施加了振动的情况下在两端也未叠加缘于该振动的噪声,而如图18所示,在对电容器C1b施加了振动的情况下,在电容器C1b的两端叠加缘于该振动的噪声。叠加于该电容器C1b的噪声是由于电容器C1b具有陶瓷薄膜层Cdb作为电介质,所以因施加振动而在作为电介质的陶瓷薄膜层Cdb产生压电电压。即,电容器C1a相比电容器C1b,耐振动性优异。
接着,对电容器C1a、C1b的频率特性进行比较。图19是表示电容器C1a、C1b的频率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9中,用实线图示出电容器C1a的频率特性、用虚线图示出电容器C1b的频率特性的一个例子。
如图19所示,对电容器C1a、C1b的频率特性进行比较,电容器C1b的等效串联电阻成分小于电容器C1a的等效串联电阻成分。因此,在对电容器C1a、C1b供给高频的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中,在电容器C1a产生的损耗大于在电容器C1b产生的损耗。即,电容器C1b相比电容器C1b,频率特性优异。
对如上所述构成为包括层叠有树脂薄膜层Cda和金属薄膜层Cma的层叠部Cla的电容器C1a和包括层叠有陶瓷薄膜层Cdb和金属薄膜层Cmb的层叠部Clb的电容器C1b进行比较,虽然在直流偏置特性、温度特性及振动特性上,电容器C1a更优异,但在频率特性上,电容器C1b更优异。
在液体喷出装置1中,输出驱动信号COM的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在解调电路560中将高频的放大调制信号AMs平滑化,并输出25V以上的高电压的驱动信号COM。当在这样的解调电路560所包括的电容器C1a、C1b中产生显著的损耗以及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情况下,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输出的驱动信号COM的波形精度降低,在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质量降低。
在液体喷出装置1中,从近年来提高对介质P的图像形成速度的角度出发,要求提高在介质P上形成的点的填满的效率,所以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输出的驱动信号COM的最大电压值上升至25V以上。另一方面,从提高对介质P的油墨的喷出精度的角度出发,放大调制信号AMs的频率也提高。即,针对液体喷出装置1中使用的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所具有的解调电路560中包括的电容器C1a、C1b,要求即使是在施加了高电压的直流电压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显著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而且即使是在供给了高频的信号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显著的损耗。
针对这样的市场需求,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中,通过解调电路560并联地包括电容器C1a和电容器C1b,关于包括电容器C1a、C1b的合成电容,即使是在施加了高电压的直流电压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显著的静电电容的变化,而且即使是在供给了高频的信号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显著的损耗,其中,电容器C1a包括层叠有直流偏置特性优异的树脂薄膜层Cda和金属薄膜层Cma的层叠部Cla,电容器C1b包括层叠有频率特性优异的陶瓷薄膜层Cdb和金属薄膜层Cmb的层叠部Clb。由此,即使是在驱动信号COM的最大电压值上升至25V以上且放大调制信号AMs的频率也提高的情况下,驱动信号COM的波形精度降低的可能性也会减小。即,能够兼顾有关液体喷出装置的图像形成速度的高速化和喷出精度的提高。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电容器C1a的静电电容大于电容器C1b的静电电容。如图15及图16所示,电容器C1b的静电电容的变动相对于电容器C1a中的静电电容的变动非常大,特别是在被供给25V以上的直流电压的情况下,电容器C1b的静电电容减少30%左右。在电容器C1a和电容器C1b并联设置的解调电路560中,通过使电容器C1a的静电电容大于电容器C1b的静电电容,静电电容的降低少的电容器C1a的静电电容在解调电路560中的合成电容中成为支配性的。其结果,即使是在供给25V以上的直流电压的情况下,解调电路560中的合成电容减少、驱动信号COM的波形精度降低的可能性也会减小。
6.驱动信号输出电路的基板配置
接着,对如上所述构成的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0是用于说明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结构的图。这里,在图20中使用相互正交的X方向及Y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对X方向规定其朝向的情况下,存在将图示的箭头起点侧称为-X侧、将前端侧称为+X侧的情况。同样地,在对Y方向规定其朝向的情况下,存在将图示的箭头起点侧称为-Y侧、将前端侧称为+Y侧的情况。
另外,在图20中,将晶体管M1的源极图示为端子st1,将漏极图示为端子dt1,将栅极图示为端子gt1。同样地,将晶体管M2具有的源极图示为端子st2,将漏极图示为端子dt2,将栅极图示为端子gt2。进而,在图20中省略了构成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一部分电路元件的图示。
如图20所示,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包括集成电路500、晶体管M1、M2、电感器L1、电容器C1a、C1b和基板55。另外,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中包括的集成电路500、晶体管M1、M2、电感器L1、电容器C1a、C1b设置于基板55的同一安装面。即,液体喷出装置1具备安装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的基板55,包括调制电路510的集成电路500、包括晶体管M1、M2的放大电路550以及包括电容器C1a、电容器C1b和电感器L1的解调电路560设置于基板55的同一安装面。
另外,基板55具有布线图案,用于将包括集成电路500、晶体管M1、M2、电感器L1以及电容器C1a、C1b的各种电路元件电连接。需要指出,图20中,在基板55中仅图示出安装集成电路500、晶体管M1、M2、电感器L1以及电容器C1a、C1b的表面层,但基板55也可以是在内部具有多个布线层的所谓多层基板。
晶体管M1设置成端子gt1及端子st1在+X侧、端子dt1在-X侧,晶体管M2在晶体管M1的+X侧设置成端子gt2及端子st2在+X侧、端子dt2在-X侧。即,晶体管M1及晶体管M2沿着X方向排列设置。
集成电路500位于沿着X方向排列设置的晶体管M1、M2的+Y侧。于是,集成电路500的端子Hdr和晶体管M1的端子gt1通过布线图案p2而电连接,集成电路500的端子Ldr和晶体管M2的端子gt2通过布线图案p4而电连接。这里,在图20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连接端子Hdr和晶体管M1的端子dt1的布线图案p2也可以包括电阻R1,另外,连接端子Ldr和晶体管M2的端子dt2的布线图案p4也可以包括电阻R2。
电感器L1位于沿着X方向排列设置的晶体管M1、M2的-Y侧。即,在基板55中,集成电路500、晶体管M1、M2以及电感器L1沿着Y方向按照集成电路500、晶体管M1、M2、电感器L1的顺序排列设置。另外,电感器L1的端子L1a与晶体管M1的端子st1及晶体管M2的端子dt2通过布线图案p3而电连接。由此,从晶体管M1的端子st1及晶体管M2的端子dt2输出的放大调制信号AMs通过布线图案p3而供给到电感器L1。
电容器C1a、C1b在沿着X方向排列设置的晶体管M1、M2及电感器L1的+X侧以电容器C1a在-X侧、电容器C1b在+X侧的方式沿着X方向排列定位。即,电容器C1a位于比电容器C1b更靠电感器L1附近的位置。换言之,电容器C1a、C1b定位成,电感器L1与电容器C1a的最短距离比电感器L1与电容器C1b的最短距离短。
在这种情况下,电容器C1a、C1b以如下方式设置于基板55:即、电感器L1的一端即端子L1b与电容器C1a的一端即外部电极Cta1之间的布线电阻小于电感器L1的一端即端子L1b与电容器C1b的一端即外部电极Ctb1之间的布线电阻,另外,将电感器L1的一端即端子L1b与电容器C1a的一端即外部电极Cta1电连接的布线的布线长度小于将电感器L1的一端即端子L1b与电容器C1b的一端即外部电极Ctb1电连接的布线的布线长度。
此外,电容器C6位于电感器L1的-X侧。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驱动信号输出电路51中,布线图案p1被供给电压VHV。作为电解电容器的电容器C6的+侧端子以及晶体管M1的端子dt1与该布线图案p1电连接。另外,晶体管M1的端子gt1通过布线图案p2与集成电路500的端子Hdr电连接,晶体管M1的端子st1与布线图案p3电连接。这样的晶体管M1根据通过布线图案p2而输入的放大控制信号Hgd切换是否电连接端子dt1和端子st1。
另外,晶体管M2的端子dt2电连接于布线图案p3。晶体管M2的端子gt2通过布线图案p4而与集成电路500的端子Ldr电连接,晶体管M2的端子st2与被供给接地电位的布线图案gp2电连接。这样的晶体管M2根据通过布线图案p4而输入的放大控制信号Lgd切换是否电连接端子dt2和端子st2。如上所述,通过晶体管M1的端子st1和晶体管M2的端子dt2电连接于布线图案p3,由此基于调制信号Ms电压值在电压VHV与接地电位之间变化的放大调制信号AMs被输出至布线图案p3。
另外,电感器L1的另一端即端子L1a电连接于布线图案p3。此外,电感器L1的一端即端子L1b电连接于布线图案p5。另外,电容器C1a的一端即外部电极Cta1和电容器C1b的一端即外部电极Ctb1连接于布线图案p5。由此,由电感器L1和电容器C1a、C1b构成低通滤波器,对放大调制信号AMs进行解调而得到的驱动信号COM被输出至布线图案p5。
7.作用效果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中,通过对放大调制信号AMs进行解调而输出驱动信号COM的解调电路560具有并联连接的电容器C1a和电容器C1b,电容器C1a包括层叠有树脂薄膜层Cda和金属薄膜层Cma的层叠部Cla,电容器C1b包括层叠有陶瓷薄膜层Cdb和金属薄膜层Cmb的层叠部Clb。于是,电容器C1a具有树脂薄膜层Cda作为电介质,所以直流偏置特性优异,另一方面,电容器C1b具有陶瓷薄膜层Cdb作为电介质,所以频率特性优异。即,解调电路560基于并联连接的直流偏置特性优异的电容器C1a和频率特性优异的电容器C1b的合成电容对放大调制信号AMs进行解调而生成驱动信号COM。因此,在液体喷出装置1中,即使是在以图像形成速度的高速化为目的而驱动信号COM的最大电压值达到25V以上的情况下,另外,即使是在从喷出精度的提高的角度出发而放大调制信号AMs的频率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解调电路560的合成电容显著降低的可能性也会减小。因此,能够实现液体喷出装置1中的图像形成速度的高速化和喷出精度的提高的兼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中,直流偏置特性优异的电容器C1a的静电电容大于电容器C1b的静电电容。由此,在电容器C1a和电容器C1b并联设置的解调电路560中,静电电容的降低少的电容器C1a的静电电容在解调电路560的合成电容中成为支配性的,其结果,解调电路560中的合成电容减少、驱动信号COM的波形精度降低的可能性减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中,电感器L1与电容器C1a的最短距离比电感器L1与电容器C1b的最短距离短,电感器L1的一端与电容器C1a的一端之间的布线电阻小于电感器L1的一端与电容器C1b的一端之间的布线电阻,连接电感器L1的一端与电容器C1a的一端的布线长度小于电感器L1的一端与电容器C1b的一端之间的布线长度。由此,通过被供给直流电压,能够使对静电电容降低的可能性大的电容器C1b施加的直流电压的电压值小于对电容器C1a施加的直流电压的电压值。因此,在电容器C1b中能够减小由于被供给直流电压而使静电电容降低的可能性。
以上,对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形态来实施,例如,还能够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适当地组合。
另外,本发明包括与在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说明的构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例如,功能、方法以及结果相同的构成、或者目的和效果相同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将在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说明的构成的非本质部分替换而得到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能够起到与在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说明的构成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构成或者能够实现相同目的的构成。另外,本发明包括对在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说明的构成附加公知技术而得到的构成。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导出以下内容。
液体喷出装置的一方面具备:驱动信号输出电路,输出在第一电位与电位比所述第一电位低的第二电位之间变位的驱动信号;以及喷出部,包括基于所述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的压电元件,并通过所述压电元件的驱动而喷出液体,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电路具有:调制电路,输出对作为所述驱动信号的基础的基础驱动信号进行调制而得到的调制信号;放大电路,输出将所述调制信号放大而得到的放大调制信号;以及解调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及电感器,并输出对所述放大调制信号进行解调而得到的所述驱动信号,所述第一电位为25V以上,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感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包括层叠有树脂薄膜层和第一金属薄膜层的第一层叠部,所述第二电容器包括层叠有陶瓷薄膜层和第二金属薄膜层的第二层叠部,所述第一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大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
根据该液体喷出装置,解调电路具有并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第一电容器包括层叠有树脂薄膜层和第一金属薄膜层的第一层叠部,第二电容器包括层叠有陶瓷薄膜层和第二金属薄膜层的第二层叠部。由此,解调电路基于并联连接的直流偏置特性优异的第一电容器和频率特性优异的第二电容器的合成电容对放大调制信号进行解调而生成驱动信号。因此,即使是在以图像形成速度的高速化为目的而驱动信号的最大电压值达到25V以上的情况下,另外,即使是在从喷出精度的提高的角度出发而放大调制信号的频率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解调电路的合成电容显著降低的可能性也会减小。因此,能够实现液体喷出装置中的图像形成速度的高速化和喷出精度的提高的兼顾。
另外,根据该液体喷出装置,直流偏置特性优异的第一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大于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由此,静电电容的降低少的第一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在解调电路的合成电容中成为支配性的,其结果,解调电路中的合成电容减少、驱动信号的波形精度降低的可能性减小。
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所述电感器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最短距离比所述电感器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最短距离短。
根据该液体喷出装置,能够使供给至第二电容器的直流电压的电压值小于供给至第一电容器的直流电压的电压值,其结果,能够减小由于被供给直流电压而使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降低的可能性。
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所述电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之间的布线电阻小于所述电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之间的布线电阻。
根据该液体喷出装置,能够使供给至第二电容器的直流电压的电压值小于供给至第一电容器的直流电压的电压值,其结果,能够减小由于被供给直流电压而使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降低的可能性。
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连接所述电感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的布线长度小于所述电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之间的布线长度。
根据该液体喷出装置,能够使供给至第二电容器的直流电压的电压值小于供给至第一电容器的直流电压的电压值,其结果,能够减小由于被供给直流电压而使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降低的可能性。
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电容器具有:黄铜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金属薄膜层电连接;铜制的第二电极,设置成覆盖所述第一电极;以及锡制的第三电极,设置成覆盖所述第二电极。
根据该液体喷出装置,第一电容器所具有的金属薄膜层与设置于电容器外部的基板等的电连接性的可靠性提高。
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所述放大调制信号的频率为1MHz以上且8MHz以下。
根据该液体喷出装置,能够提高驱动信号输出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精度,并且能够降低放大电路中的损耗,能够降低驱动信号输出电路中的功耗。
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所述放大调制信号的频率为1MHz以上且4MHz以下。
根据该液体喷出装置,能够提高驱动信号输出电路输出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精度,并且进一步降低放大电路中的损耗。
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滑架,所述滑架沿着与输送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电路及所述喷出部搭载于所述滑架。
根据该液体喷出装置,通过第一电容器包括层叠有树脂薄膜层和金属薄膜层的层叠部,由于随着滑架的移动所产生的振动而使第一电容器的两端的电压值变动的可能性减小。其结果,即使是在将驱动信号输出电路搭载于滑架的情况下,驱动信号的波形精度降低的可能性也将减小。
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安装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电路的基板,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同一安装面。
根据该液体喷出装置,通过将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设置于同一安装面,能够提高驱动信号输出电路的制造效率。
在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一方面中,也可以是,所述调制电路、所述放大电路以及包括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所述解调电路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同一安装面。
根据该液体喷出装置,通过将第一电容器以及第二电容器与调制电路及放大电路设置于同一安装面,能够提高驱动信号输出电路的制造效率。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信号输出电路,输出在第一电位与电位比所述第一电位低的第二电位之间变位的驱动信号;以及
喷出部,包括基于所述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的压电元件,并通过所述压电元件的驱动而喷出液体,
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电路具有:
调制电路,输出对作为所述驱动信号的基础的基础驱动信号进行调制而得到的调制信号;
放大电路,输出将所述调制信号放大而得到的放大调制信号;以及
解调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及电感器,并输出对所述放大调制信号进行解调而得到的所述驱动信号,
所述第一电位为25V以上,
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感器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器包括层叠有树脂薄膜层和第一金属薄膜层的第一层叠部,
所述第二电容器包括层叠有陶瓷薄膜层和第二金属薄膜层的第二层叠部,
所述第一电容器的静电电容大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静电电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器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最短距离比所述电感器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最短距离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之间的布线电阻小于所述电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之间的布线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所述电感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器的一端的布线长度小于所述电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一端之间的布线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容器具有:
黄铜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金属薄膜层电连接;
铜制的第二电极,设置成覆盖所述第一电极;以及
锡制的第三电极,设置成覆盖所述第二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大调制信号的频率为1MHz以上且8MHz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大调制信号的频率为1MHz以上且4MHz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滑架,所述滑架沿着与输送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
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电路及所述喷出部搭载于所述滑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安装所述驱动信号输出电路的基板,
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同一安装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电路、所述放大电路以及包括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所述解调电路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同一安装面。
CN202210312725.9A 2021-03-30 2022-03-28 液体喷出装置 Active CN115139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8295 2021-03-30
JP2021058295A JP2022154996A (ja) 2021-03-30 2021-03-30 液体吐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9651A true CN115139651A (zh) 2022-10-04
CN115139651B CN115139651B (zh) 2023-06-06

Family

ID=83405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2725.9A Active CN115139651B (zh) 2021-03-30 2022-03-28 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8518B2 (zh)
JP (1) JP2022154996A (zh)
CN (1) CN11513965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8972A (ja) * 1997-01-23 1998-08-07 Okaya Electric Ind Co Ltd 積層型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H10261542A (ja) * 1997-03-19 1998-09-29 Okay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200731A (ja) * 1998-12-29 2000-07-18 Marcon Electronics Co Ltd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19826A (ja) * 2000-05-08 2001-11-16 Okaya Electric Ind Co Ltd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CN101370664A (zh) * 2006-01-20 2009-02-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的头驱动装置及喷墨打印机
JP2014051104A (ja) * 2013-12-18 2014-03-20 Seiko Epson Corp 手術用メス
CN105691000A (zh) * 2014-12-11 2016-06-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头单元、电容性负载驱动用集成电路装置及电容性负载驱动电路
JP2016130019A (ja) * 2016-03-22 2016-07-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用の液体噴射制御部
CN108155007A (zh) * 2016-12-05 2018-06-1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电容器内置基板
US20210060930A1 (en) * 2019-08-29 2021-03-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Circuit Board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1910B2 (ja) 2014-03-03 2018-03-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443621B2 (ja) * 2014-12-10 2018-1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ヘッドユニット、容量性負荷駆動回路および集積回路装置
JP6365281B2 (ja) * 2014-12-11 2018-08-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ヘッドユニット、容量性負荷駆動回路および容量性負荷駆動用集積回路装置
JP6572645B2 (ja) * 2015-07-01 2019-09-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520574B2 (ja) * 2015-08-27 2019-05-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ユニット
JP6468379B2 (ja) 2018-02-15 2019-02-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駆動回路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8972A (ja) * 1997-01-23 1998-08-07 Okaya Electric Ind Co Ltd 積層型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H10261542A (ja) * 1997-03-19 1998-09-29 Okay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200731A (ja) * 1998-12-29 2000-07-18 Marcon Electronics Co Ltd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19826A (ja) * 2000-05-08 2001-11-16 Okaya Electric Ind Co Ltd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CN101370664A (zh) * 2006-01-20 2009-02-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的头驱动装置及喷墨打印机
JP2014051104A (ja) * 2013-12-18 2014-03-20 Seiko Epson Corp 手術用メス
CN105691000A (zh) * 2014-12-11 2016-06-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头单元、电容性负载驱动用集成电路装置及电容性负载驱动电路
JP2016130019A (ja) * 2016-03-22 2016-07-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用の液体噴射制御部
CN108155007A (zh) * 2016-12-05 2018-06-1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电容器内置基板
US20210060930A1 (en) * 2019-08-29 2021-03-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Circuit Boar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78518B2 (en) 2024-01-23
US20220314606A1 (en) 2022-10-06
CN115139651B (zh) 2023-06-06
JP2022154996A (ja) 2022-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2248B2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circuit board
CN115139651B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15139641B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15139642B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12757778B (zh) 液体喷出装置和驱动电路
CN113043745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电路基板
CN112571955B (zh) 液体喷出装置、驱动电路及电路基板
CN113043742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驱动电路
CN114801484B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14801485B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14801491B (zh) 液体喷出装置
US20210162743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drive circuit
JP2021030700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回路基板
JP2021053930A (ja) 液体吐出装置、駆動回路、及び回路基板
JP2021084336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駆動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