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7340A - 一种原位电活化制备锌离子电池材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原位电活化制备锌离子电池材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7340A
CN115117340A CN202110288939.2A CN202110288939A CN115117340A CN 115117340 A CN115117340 A CN 115117340A CN 202110288939 A CN202110288939 A CN 202110288939A CN 115117340 A CN115117340 A CN 115117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battery
vanadium
carbon
zinc
zinc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89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阎景旺
李锐
郑琼
李先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1102889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173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17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7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36Accumula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M10/05-H01M10/34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锌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首先,制备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然后将制备的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进行原位电化学活化,活化后,将其用于锌离子电池中,本发明通过原位电化学手段将无活性三氧化二钒活化成高价钒氧化物,增加大量氧空位和电化学活性,提供一种具有高比容量、超高倍率性能、成本低廉且环境友好的锌离子电池正极电极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原位电活化制备锌离子电池材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锌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制备和原位电化学活化方法及其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尤其涉及利用原位电化学手段将无活性三氧化二钒活化成高价钒氧化物构成一种新型锌离子电池活性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与能源密切相关,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共识,在众多储能技术中,二次电池是电化学能源存储的转化技术的代表,锂离子电池目前占据了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的主要市场,而且正在向混合电动汽车市场方向飞速发展,这将导致锂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造成锂离子电池成本的提高;另一方,锂离子电池中普遍采用的有机电解液具有可燃性,电池在运行过程一旦出现热失控的现象即可能发生燃烧甚至爆炸,这一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使得人们逐渐考虑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水系锌基电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池的安全问题,同时锌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远远高于锂,成本上更具优势,所以,水系锌离子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二次电池。
目前,制约锌离子电池发展同时锌离子电池中研究最多的当属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钒基材料由于钒具有丰富的可变价态,拥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同时其结构相较于二氧化锰更为稳定,因此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该材料的倍率与循环性能仍然制约了其进一步应用。此外,钒基材料目前均为四五价作为活性材料,三价钒氧化物本身并无电化学活性,寻找合适的方法利用三氧化二钒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比容量、超高倍率性能、成本低廉且环境友好的锌离子电池正极电极材料及有效的电化学原位活化提高材料活性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锌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钒源、有机物与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A于水浴下溶胶凝胶反应至溶液蒸干,经过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三氧化二钒前驱体粉末;
(3)将步骤(2)的前驱体粉末进行预碳化处理,经充分研磨后煅烧得到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
(4)将所述的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导电碳和粘结剂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后搅拌,得到浆料A;
(5)将步骤(1)的浆料A刮涂在不锈钢网集流体上,转移至真空烘箱中干燥,干燥后得到电极;
(6)将干燥得到的电极裁片后,组装到锌离子电池中,具体地,将裁片后的电极与锌箔、玻璃纤维膜、三氟甲烷磺酸锌电解液组装成2016型扣式电池,经封口处理后扣式电池转移至烘箱中充分静置;
(7)将制备的扣式电池放置于电池测试系统,经过恒电流限定容量及电压的方法进行充放电作为活化过程,经过活化后电池展现出优异充放电性能。
其中,步骤(1)中钒源和有机物的摩尔比为1:0.5-4;
步骤(7)所述的恒电流为20-200mA/g,容量限定为500-2000mAh/g,在充电截止电压1.5-1.8V,放电截止电压0.2-0.4V下进行循环充放电5-20圈。
所述混合溶液A中钒源浓度为0.1-0.5mol/L,优选为0.2-0.4mol/L。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钒源为磷酸钒、偏钒酸铵、五氧化二钒、偏钒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有机物小分子为柠檬酸、葡萄糖、草酸、抗坏血酸中的一种;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步骤(2)所述的水浴温度为60-90℃,优选为60-80℃。由于钒源在水中溶解性较差,提高温度的作用是提升其溶解性,产生均一溶液,有利于生成均一的五氧化二钒前驱体溶液,进而可以与有机分子均匀反应。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步骤(2)中,干燥条件为80℃真空干燥12-24h。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步骤(3)所述的预碳化温度为200-500℃,优选为300-400℃,预碳化时间为3-7h,进行预碳化可以方便后续更好的结晶生长过程。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步骤(4)所述的煅烧温度为600-800℃,优选为700-800℃,煅烧时间为6-10h,煅烧过程既可以完成纳米三氧化二钒的晶体生长,也可以实现晶体表面的碳包覆层的生成。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的导电碳为SuperP,Ketjen black中一种;所述的粘结剂为PVDF,CMC-SBR,PTFE中的一种。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比例为7∶2∶1。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步骤(4)所述的恒电流条件为50-200mA/g。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锌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钒源和有机物进行共混后溶胶凝胶反应后,经过高温碳化制碳包覆三氧化二钒材料,三氧化二钒具有纳米尺寸,且引入了1-10nm厚的碳包覆层,原位电活化后,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从而提升材料倍率性能,独特的碳包覆纳米材料有利于电流的活化过程发生。
(2)本发明将制备的碳包覆三氧化二钒组装电池后通过恒流限容的条件进行充放电,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原位电活化,在活化过程中引入了大量氧空位,同时将三氧化二钒活化成高价钒氧化物,提高复合材料的活性和容量,有益于材料容量的发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TEM图,所制备的材料具备3nm碳包覆层。
图2是实施例1与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XRD图。
图3是实施例1与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EPR图,图中,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材料展现出丰富的氧空位。
图4是实施例1与对比例1得到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充放电曲线对比。
图5是实施例2的电池倍率性能图。
图6是实施例1电极在活化前后的XPS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40mmol偏钒酸铵、20mmol柠檬酸与200mL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钒源浓度为0.2mol/L;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A于80℃水浴条件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至溶液蒸干,经过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三氧化二钒材料前驱体粉末;
(3)将步骤(2)的粉末在300℃下氩气气氛下预碳化处理5h,经充分研磨后700℃氩气气氛下煅烧7h即可得到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碳包覆层厚度3nm,颗粒平均尺寸200nm左右。
(4)将步骤(3)的粉末、Super P和PVDF按照7∶2∶1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成浆料;
(5)将步骤(4)的浆料A刮涂在不锈钢网集流体上,转移至真空烘箱中干燥,经干燥后裁片,与锌箔、玻璃纤维膜、三氟甲烷磺酸锌电解液组装成2016型扣式电池,封口处理后将扣式电池转移至40℃烘箱中静置24h。
(6)将步骤(5)中的扣式电池放置于电池测试系统进行活化处理,经过100mA/g的电流限定容量500mAh/g,在0.2-1.6V电压下循环充放电10圈作为活化过程,得到活化后碳包覆纳米钒氧化物电极,其XRD图、EPR图、XPS图分别如图2、图3、图6所示,图3中,通过与对比例1的电极进行对比,证明活化过程引入了丰富的氧空位。图6中,与活化前的电极相比,可以看到V的价态有所升高,证明高价钒氧化物的生成。
(7)将步骤(6)活化后的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条件:100mA/g的恒电流,在0.4-1.4V电压下进行首圈充放电,得到的充放电曲线如图4,由图4可以看出活化后电极具有接近450mAh/g的可逆比容量,远远高于未经活化的电极。
实施例2
(1)将40mmol偏钒酸铵、40mmol柠檬酸与200mL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钒源浓度为0.2mol/L;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A于90℃水浴条件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至溶液蒸干,经过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三氧化二钒材料前驱体粉末;
(3)将步骤(2)的粉末在350℃下氩气气氛下预碳化处理5h,经充分研磨后750℃氩气气氛下煅烧7h即可得到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其TEM图如图1所示,由图中可看出,碳包覆层厚度3nm,颗粒平均尺寸200nm左右。
(4)将步骤(3)的粉末、Super P和PVDF按照7∶2∶1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成浆料;
(5)将步骤(4)的浆料A刮涂在不锈钢网集流体上,转移至真空烘箱中干燥,经干燥后裁片,与锌箔、玻璃纤维膜、三氟甲烷磺酸电解液组装成2016型扣式电池,封口处理后将扣式电池转移至40℃烘箱中静置24h。
(6)将步骤(5)中的扣式电池放置于电池测试系统,经过200mA/g的电流限定容量2000mAh/g在0.2-1.6V电压下循环充放电10圈作为活化过程,得到活化后碳包覆纳米氧化物电极。
(7)将步骤(6)活化后的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条件:100mA/g的恒电流,在0.4-1.4V电压下进行首圈充放电,得到的电池倍率性能如图5所示。
实施例3
(1)将40mmol偏钒酸铵、60mmol柠檬酸与200mL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钒源浓度为0.2mol/L;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A于85℃水浴条件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至溶液蒸干,经过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三氧化二钒材料前驱体粉末;
(3)将步骤(2)的粉末在350℃下氩气气氛下预碳化处理5h,经充分研磨后800℃氩气气氛下煅烧7h即可得到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碳包覆层厚度8nm,颗粒平均尺寸200nm左右。
(4)将步骤(3)的粉末、Super P和PVDF按照7∶2∶1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成浆料;
(5)将步骤(4)的浆料A刮涂在不锈钢网集流体上,转移至真空烘箱中干燥,经干燥后裁片,与锌箔、玻璃纤维膜、三氟甲烷磺酸锌电解液组装成2016型扣式电池,封口处理后将扣式电池转移至40℃烘箱中静置24h。
(6)将步骤(5)中的扣式电池放置于电池测试系统,经过100mA/g的电流限定容量500mAh/g在0.2-1.6V电压下循环充放电10圈作为活化过程,得到活化后碳包覆纳米钒氧化物电极。
(7)将步骤6)活化后的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条件:100mA/g的恒电流,在0.4-1.4V电压下进行首圈充放电。
实施例4
(1)将20mmol偏钒酸铵、80mmol柠檬酸与200mL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钒源浓度为0.1mol/L;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A于85℃水浴条件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至溶液蒸干,经过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三氧化二钒材料前驱体粉末;
(3)将步骤(2)的粉末在350℃下氩气气氛下预碳化处理5h,经充分研磨后800℃氩气气氛下煅烧7h即可得到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碳包覆层厚度10nm,颗粒平均尺寸200nm左右。
(4)将步骤(3)的粉末、Super P和PVDF按照7∶2∶1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成浆料;
(5)将步骤(4)的浆料A刮涂在不锈钢网集流体上,转移至真空烘箱中干燥,经干燥后裁片,与锌箔、玻璃纤维膜、三氟甲烷磺酸锌电解液组装成2016型扣式电池,封口处理后将扣式电池转移至40℃烘箱中静置24h。
(6)将步骤(5)中的扣式电池放置于电池测试系统,经过50mA/g的电流限定容量1000mAh/g在0.2-1.8V电压下循环充放电5圈作为活化过程,得到活化后碳包覆纳米氧化物电极。
(7)将步骤6)活化后的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条件:100mA/g的恒电流,在0.4-1.4V电压下进行首圈充放电。
对比例1
(1)将40mmol偏钒酸铵、20mmol柠檬酸与200mL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钒源浓度为0.2mol/L;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A于80℃水浴条件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至溶液蒸干,经过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三氧化二钒材料前驱体粉末;
(3)将步骤(2)的粉末在300℃下氩气气氛下预碳化处理5h,经充分研磨后700℃氩气气氛下煅烧即可得到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
(4)将步骤(3)的粉末、Super P和PVDF按照7∶2∶1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成浆料;
(5)将步骤(4)的浆料A刮涂在不锈钢网集流体上,转移至真空烘箱中干燥,经干燥后裁片,与锌箔、玻璃纤维膜、三氟甲烷磺酸锌电解液组装成2016型扣式电池,封口处理后将扣式电池转移至40℃烘箱中静置24h。
(6)将步骤(5)中的扣式电池放置于电池测试系统,对未活化的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电极进行充放电测试。测试条件:100mA/g的恒电流,在0.4-1.4V电压下进行首圈充放电。并测试20A/g高倍率下的容量。
对比例2
(1)将40mmol偏钒酸铵、60mmol柠檬酸与200mL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钒源浓度为0.2mol/L;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A于85℃水浴条件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至溶液蒸干,经过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三氧化二钒材料前驱体粉末;
(3)将步骤(2)的粉末在350℃下氩气气氛下预碳化处理5h,经充分研磨后800℃氩气气氛下煅烧7h即可得到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碳包覆层厚度8nm,颗粒平均尺寸200nm左右。
(4)将步骤(3)的粉末、Super P和PVDF按照7∶2∶1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成浆料;
(5)将步骤(4)的浆料A刮涂在不锈钢网集流体上,转移至真空烘箱中干燥,经干燥后裁片,与锌箔、玻璃纤维膜、三氟甲烷磺酸锌电解液组装成2016型扣式电池,封口处理后将扣式电池转移至40℃烘箱中静置24h。
(6)将步骤(5)中的扣式电池放置于电池测试系统,经过200mA/g的电流限定容量2000mAh/g在0.2-1.6V电压下循环充放电10圈作为活化过程,得到活化后碳包覆纳米钒氧化物电极。
(7)将步骤6)活化后的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条件:100mA/g的恒电流,在0.4-1.4V电压下进行首圈充放电。
对比例3
(1)将60mmol偏钒酸铵、20mmol柠檬酸与200mL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钒源浓度为0.2mol/L;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A于85℃水浴条件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至溶液蒸干,经过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三氧化二钒材料前驱体粉末;
(3)将步骤(2)的粉末在350℃下氩气气氛下预碳化处理5h,经充分研磨后800℃氩气气氛下煅烧7h即可得到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碳包覆层厚度2nm,颗粒平均尺寸200nm左右。
(4)将步骤(3)的粉末、Super P和PVDF按照7∶2∶1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成浆料;
(5)将步骤(4)的浆料A刮涂在不锈钢网集流体上,转移至真空烘箱中干燥,经干燥后裁片,与锌箔、玻璃纤维膜、三氟甲烷磺酸锌电解液组装成2016型扣式电池,封口处理后将扣式电池转移至40℃烘箱中静置24h。
(6)将步骤(5)中的扣式电池放置于电池测试系统,经过200mA/g的电流限定容量2000mAh/g在0.2-1.6V电压下循环充放电10圈作为活化过程,得到活化后碳包覆纳米钒氧化物电极。
(7)将步骤6)活化后的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条件:100mA/g的恒电流,在0.4-1.4V电压下进行首圈充放电。并测试20A/g高倍率下的容量。
对比例4
(1)将40mmol偏钒酸铵、20mmol柠檬酸与200mL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钒源浓度为0.2mol/L;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A于85℃水浴条件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至溶液蒸干,经过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三氧化二钒材料前驱体粉末;
(3)将步骤(2)的粉末在350℃下氩气气氛下预碳化处理5h,经充分研磨后800℃氩气气氛下煅烧7h即可得到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碳包覆层厚度5nm,颗粒平均尺寸200nm左右。
(4)将步骤(3)的粉末、Super P和PVDF按照7∶2∶1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成浆料;
(5)将步骤(4)的浆料A刮涂在不锈钢网集流体上,转移至真空烘箱中干燥,经干燥后裁片,与锌箔、玻璃纤维膜、三氟甲烷磺酸锌电解液组装成2016型扣式电池,封口处理后将扣式电池转移至40℃烘箱中静置24h。
(6)将步骤(5)中的扣式电池放置于电池测试系统,经过100mA/g的电流限定容量500mAh/g在0.2-1.2V电压下循环充放电10圈作为活化过程,得到活化后碳包覆纳米钒氧化物电极。
(7)将步骤6)活化后的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条件:100mA/g的恒电流,在0.4-1.4V电压下进行首圈充放电。并测试20A/g高倍率下的容量。
对比例5
(1)将40mmol偏钒酸铵、40mmol柠檬酸与200mL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钒源浓度为0.2mol/L;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A于85℃水浴条件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至溶液蒸干,经过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三氧化二钒材料前驱体粉末;
(3)将步骤(2)的粉末在350℃下氩气气氛下预碳化处理5h,经充分研磨后800℃氩气气氛下煅烧7h即可得到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碳包覆层厚度8nm,颗粒平均尺寸200nm左右。
(4)将步骤(3)的粉末、Super P和PVDF按照7∶2∶1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成浆料;
(5)将步骤(4)的浆料A刮涂在不锈钢网集流体上,转移至真空烘箱中干燥,经干燥后裁片,与锌箔、玻璃纤维膜、三氟甲烷磺酸锌电解液组装成2016型扣式电池,封口处理后将扣式电池转移至40℃烘箱中静置24h。
(6)将步骤(5)中的扣式电池放置于电池测试系统,经过100mA/g的电流限定容量5000mAh/g在0.2-1.6V电压下循环充放电10圈作为活化过程,得到活化后碳包覆纳米钒氧化物电极。
(7)将步骤6)活化后的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条件:100mA/g的恒电流,在0.4-1.4V电压下进行首圈充放电。
对比例6
(1)将40mmol偏钒酸铵、10mmol柠檬酸与200mL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所述混合溶液A中钒源浓度为0.2mol/L;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A于85℃水浴条件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至溶液蒸干,经过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三氧化二钒材料前驱体粉末;
(3)将步骤(2)的粉末在350℃下氩气气氛下预处理5h,经充分研磨后800℃氩气气氛下煅烧7h即可得到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由于有机物含量较少,产物并无碳包覆层,颗粒平均尺寸200nm左右。
(4)将步骤(3)的粉末、Super P和PVDF按照7∶2∶1的比例充分混合搅拌成浆料;
(5)将步骤(4)的浆料A刮涂在不锈钢网集流体上,转移至真空烘箱中干燥,经干燥后裁片,与锌箔、玻璃纤维膜、三氟甲烷磺酸锌电解液组装成2016型扣式电池,封口处理后将扣式电池转移至40℃烘箱中静置24h。
(6)将步骤(5)中的扣式电池放置于电池测试系统,经过200mA/g的电流限定容量2000mAh/g在0.2-1.6V电压下循环充放电10圈作为活化过程,得到活化后纳米钒氧化物电极。
(7)将步骤6)活化后的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条件:100mA/g与20A/g的恒电流,在0.4-1.4V电压下进行充放电。
表1.实施例1-4与对比例1-6的电池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981241730000101
通过电池测试结果可看出,制备的碳包覆三氧化二钒不经过活化处理,直接作为电极材料组装电池时,活性很低,可逆容量仅有几十毫安时每克。活化不充分,也不能使材料容量最大发挥。而钒源与有机物的摩尔比过高时,无法得到碳包覆层,其摩尔比过低时,碳包覆层过厚,无法实现电解液的有效浸润,这些都会导致性能的下降。

Claims (10)

1.一种锌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钒源、有机物与去离子水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
(2)将步骤(1)的混合溶液A于水浴下进行溶胶凝胶反应至溶液蒸干,经过真空干燥后得到三氧化二钒前驱体粉末;
(3)将步骤(2)的前驱体粉末进行预碳化处理,经充分研磨后煅烧得到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
(4)将所述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导电碳和粘结剂充分混合后搅拌,得到浆料A;
(5)将步骤(1)的浆料A刮涂在集流体上,转移至真空烘箱中干燥,干燥后得到电极;
(6)将干燥得到的电极裁片后,组装到锌离子电池中,经封口处理后锌离子电池转移至烘箱中静置;
(7)将静置后的锌离子电池放置于电池测试系统,通过恒电流限定容量及电压的方法进行充放电活化,活化后得到所述锌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
其中,步骤(1)中钒源和有机物的摩尔比为1∶0.5-4;
步骤(7)所述的恒电流为20-200mA/g,容量限定为500-2000mAh/g,在充电截止电压1.5-1.8V,放电截止电压0.2-0.4V下进行循环充放电5-20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液A中钒源浓度为0.1-0.5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钒源为磷酸钒、偏钒酸铵、五氧化二钒、偏钒酸锂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所述有机物为柠檬酸、葡萄糖、草酸、抗坏血酸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水浴温度为60-90℃;干燥条件为80℃真空干燥12-24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预碳化温度为200-500℃,预碳化时间为3-7h;所述的煅烧温度为600-800℃,煅烧时间为6-10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碳化温度为300-400℃,所述的煅烧温度为700-8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碳包覆纳米三氧化二钒材料、导电碳和粘结剂的比例为7∶2∶1;所述导电碳为Super P,Ketjen black中一种;所述粘结剂为PVDF,CMC-SBR,PTFE中的一种。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具有均匀碳包覆层,碳包覆层厚度为1-10nm,颗粒尺寸为100-500nm。
10.一种权利要求8所述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202110288939.2A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原位电活化制备锌离子电池材料的方法 Pending CN1151173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8939.2A CN115117340A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原位电活化制备锌离子电池材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8939.2A CN115117340A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原位电活化制备锌离子电池材料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7340A true CN115117340A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23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8939.2A Pending CN115117340A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原位电活化制备锌离子电池材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173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4985A (zh) * 2022-11-18 2023-03-07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碳包覆的钒氧化物纳米点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4985A (zh) * 2022-11-18 2023-03-07 长春理工大学 一种碳包覆的钒氧化物纳米点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0914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硫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98444B (zh) 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三氧化二钒/石墨烯及制备方法
CN109698326B (zh) 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的有机磷化锡/氧化石墨复合材料
CN101699639A (zh) 碳包覆纳米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93323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410443B (zh) 一种高稳定性铜插层二氧化锰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948681B (zh) 一种生物质基硬碳化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878826B (zh) 一种锰酸钠/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52047B (zh) 一种碳负载钒酸钾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钾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2599770A (zh) 一种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46564B (zh) 富钠锰基Na4Mn2O5/Na0.7MnO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04896B (zh) 一种MXene复合改性的二元锰基钠电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α-MnO 2 hollow clews for rechargeable Li-air batteries with improved cyclability
CN112054174A (zh) 一种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878296B (zh) 一种固相转化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59534B (zh)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378355A (zh) 碱金属二次电池及其用的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材料、负极和负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CN112909256A (zh) 钙钛矿型氧缺位化合物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117340A (zh) 一种原位电活化制备锌离子电池材料的方法
CN115057427B (zh) 一种金属单原子掺杂C/Se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554887A (zh) 一种MXene/腐殖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1082027A (zh) 一种生物质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231622A (zh) 纳米纤维模板诱导低温热处理制备锰钴氧的方法
CN112271342A (zh) 一种基于钒氧化物正极材料的锌离子电池zib的制备方法
CN112751009B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铝酸锌多孔碳基类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