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1584A - 炉灶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炉灶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1584A
CN115111584A CN202210124797.0A CN202210124797A CN115111584A CN 115111584 A CN115111584 A CN 115111584A CN 202210124797 A CN202210124797 A CN 202210124797A CN 115111584 A CN115111584 A CN 115111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gnition
burner
heater
ignition heater
burne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247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周作
柴山总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nn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nn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nnai Corp filed Critical Rinna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11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15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F23D14/04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induction type, e.g. Bunsen burner
    • F23D14/06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induction type, e.g. Bunsen burner with radial outlets at the burner he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62Mixing devices; Mixing tu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2203/00Gaseous fuel burners
    • F23D2203/007Mixing tubes, air supply reg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一种能够使用点火加热器(42)迅速地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的炉灶燃烧器(1)。在离开燃烧器头部(10)的外周侧面的位置搭载有点火加热器,在燃烧器头部的外周侧面的与点火加热器相对的那一侧的部分,在相对于点火加热器处于左右的位置形成有点火火焰口(15),使用点火加热器对自点火火焰口流出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这样,能够抑制点火加热器被来自点火火焰口的混合气体流冷却。再者,由于自点火加热器的左右的点火火焰口供给混合气体,因此能够可靠地向点火加热器的周边供给混合气体。其结果是能够使用点火加热器迅速地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

Description

炉灶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点火加热器对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的炉灶燃烧器。
背景技术
在燃气炉灶上搭载有炉灶燃烧器,利用炉灶燃烧器使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燃烧从而对烹调容器内的烹调物进行加热烹调。另外,炉灶燃烧器具有:混合通路,在该混合通路通过燃料气体和空气进行混合而形成混合气体;燃烧器主体部,其呈圆筒状,供在混合通路形成的混合气体流入;以及燃烧器头部,其呈圆环形状,载置于燃烧器主体部之上,在燃烧器头部的外周侧面形成有多个火焰口。对于向燃烧器主体部流入的混合气体而言,其在自燃烧器主体部流入燃烧器头部之后,自燃烧器头部的火焰口流出。通过对该混合气体进行点火,从而开始混合气体的燃烧。
在此,作为对自火焰口流出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的方法,广泛使用这样的方法:预先在点火用的火焰口(以下为点火火焰口)附近突出设置点火靶,自火花塞朝向点火靶进行火花放电,由此对自点火火焰口流出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然而,在该方法中,存在进行火花放电时产生放电声音这一问题。另外,并非每次的火花放电均会使火花飞溅到点火靶的相同位置,因此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火花飞溅的位置不同而有时无法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从而必须重新进行点火。
因此,提出了这样的方法:预先在临近点火火焰口的位置搭载较小的点火加热器,将该点火加热器加热至高温,使混合气体自点火火焰口朝向点火加热器流出,由此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在该方法中,由于不需要进行火花放电,因此不会产生放电声音,另外,由于点火加热器相对于点火火焰口的位置也不会变化,因此能够可靠地对自点火火焰口流出来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36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使用点火加热器对自点火火焰口流出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的以往的炉灶燃烧器中,点火加热器被自点火火焰口流出来的混合气体冷却,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点火加热器的温度难以到达高温,从而实现点火之前会耗费时间。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用点火加热器迅速地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的炉灶燃烧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炉灶燃烧器采用了以下结构。即,
一种炉灶燃烧器,其具有:混合通路,在该混合通路通过燃料气体和空气进行混合而形成混合气体;燃烧器主体部,其呈圆筒状,供所述混合气体自所述混合通路流入;燃烧器头部,其呈圆环状,载置于燃烧器主体部之上,在该燃烧器头部的外周侧面形成有多个火焰口;以及点火加热器,其搭载于离开所述燃烧器头部的所述外周侧面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燃烧器头部的外周侧面的与所述点火加热器相对的那一侧的部分,供点火用的所述混合气体流出的点火火焰口不形成于与所述点火加热器正对的位置,而是形成于相对于所述点火加热器处于左右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炉灶燃烧器中,在离开燃烧器头部的外周侧面的位置搭载有点火加热器,在燃烧器头部的外周侧面的与点火加热器相对的那一侧的部分,在相对于点火加热器处于左右的位置形成有点火火焰口。但是,在与点火加热器正对的位置未形成有点火火焰口。并且,将点火加热器加热至高温,对自点火火焰口流出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由此开始炉灶燃烧器中的混合气体的燃烧。
这样,由于在与点火加热器正对的位置未形成有点火火焰口,因此能够减轻从点火火焰口流出来的混合气体直接接触点火加热器,能够抑制点火加热器被混合气体流冷却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混合气体自形成于相对于点火加热器处于左右的位置的点火火焰口流出,因此能够可靠地向点火加热器的周边供给混合气体。其结果是能够使用点火加热器迅速地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炉灶燃烧器中,也可以预先在燃烧器头部的外周侧面,在外周侧面的与点火加热器正对的位置,自外周侧面朝向燃烧器头部中心形成有槽状的凹部。并且,也可以将点火加热器设成这样的状态:该点火加热器的接近燃烧器头部的那一侧进入凹部内,且该点火加热器的远离燃烧器头部的那一侧自凹部突出。
这样,点火加热器的进入了槽状的凹部的部分不会被自点火火焰口流出的混合气体流冷却,因此能够保持高温。因此,即使对于在点火加热器中自槽状的凹部突出来的部分被混合气体流冷却了的情况而言,也会自进入了槽状的凹部的部分供给热量,因此能够抑制温度的下降。其结果是能够使用点火加热器迅速且可靠地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炉灶燃烧器中,两个点火火焰口也可以通过使各自的点火火焰口通路在燃烧器头部的外周侧面的与点火加热器相对的那一侧的部分的左右的位置开口而形成。并且,也可以使两个点火火焰口通路的内侧面形成为以下形状:对于一个点火火焰口通路而言,接近另一个点火火焰口通路的那一侧的内侧面至少在距点火火焰口预定距离的范围内,越接近点火火焰口越向点火加热器所在的方向倾斜。
由于点火加热器搭载于两个点火火焰口之间,这样,自点火火焰口流出的混合气体流被导向点火加热器所在的方向,因此能够可靠地向点火加热器的周边区域供给混合气体,能够使用点火加热器可靠且迅速地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炉灶燃烧器中,也可以从外周侧面的比相对于点火加热器处于左右的位置的点火火焰口靠上方的部分,朝向点火加热器的上方突出设置有遮檐部。
这样,自点火火焰口流出来的混合气体的一部分滞留在遮檐部的下方,因此,通过将点火加热器加热至高温从而易于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其结果是能够使用点火加热器可靠且迅速地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的构造的分解组装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的点火部40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4是通过将燃烧器头部10抬起来表示形成于筒状壁10b的下端面的火焰口槽11c、点火火焰口槽15c、下垂壁13、槽部13c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5是通过从上方观察燃烧器头部10来表示点火火焰口槽15c和槽部13c的形状、点火火焰口15和点火加热器42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在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中能够使用点火加热器42迅速且可靠地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的理由的说明图。
图7是关于点火火焰口槽15c的另一方式的说明图。
图8是在经过点火加热器42的位置沿纵向切断燃烧器头部10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炉灶燃烧器;10、燃烧器头部;10a、顶部;10b、筒状壁;10c、贯通孔;10d、内筒;11、火焰口;11c、火焰口槽;12、遮檐部;12a、凹部;13、下垂壁;13c、槽部;15、点火火焰口;15a、内侧壁;15b、内侧壁;15c、点火火焰口槽;15d、点火火焰口通路;15e、底面;20、燃烧器环部;20a、倾斜面;20b、内周面;21、平坦部;30、燃烧器主体;31、燃烧器主体部;31a、载置面;32、混合通路;32o、开口端;40、点火部;41、点火用凹部;41a、底面;42、点火加热器;43、防护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的外观形状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具有燃烧器头部10,该燃烧器头部10形成为圆环形状,且在其外周侧面形成有多个火焰口11,通过使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自上述火焰口11流出,从而使混合气体燃烧。另外,自燃烧器头部10的外周侧面的一个部位突出设置有遮檐部12,在遮檐部12的下方形成有后述的点火部40。在点火部40搭载有后述的点火加热器,使用点火加热器对自火焰口11流出来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由此开始混合气体的燃烧。
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的构造的分解组装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具有圆环形状的燃烧器头部10、形成为直径比燃烧器头部10的直径大的圆环形状的燃烧器环部20、以及燃烧器主体30。燃烧器主体30具有圆筒形状的燃烧器主体部31和混合通路32,混合通路32的一端侧连接于燃烧器主体部31,并且混合通路32的另一端侧成为开口端32o。并且,当自开口端32o向混合通路32内供给燃料气体和空气时,在混合通路32内燃料气体和空气进行混合从而形成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向燃烧器主体部31内流入。
在燃烧器主体部31的上端形成有宽度较窄的圆环形状的载置面31a,在该载置面31a之上载置燃烧器头部10。因此,自混合通路32流入燃烧器主体部31的混合气体从燃烧器主体部31经由燃烧器头部10,自形成于燃烧器头部10的外周侧面的多个火焰口11流出。
另外,在燃烧器主体部31,以上端侧的一部分自侧方被切去的状态形成有点火用凹部41。点火用凹部41的底面41a形成为平坦的形状,使剖面为矩形形状的细长的点火加热器42自底面41a的中央的位置朝向上方突出。再者,在底面41a,呈圆弧状地将点火加热器42突出的位置包围地朝向上方突出设置有防护壁43。
燃烧器环部20大致为圆环形状的构件,在构件的上表面侧形成有随着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去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20a。再者,倾斜面20a的半径方向内侧朝向下方弯折,由此形成有圆筒形状的内周面20b。内周面20b的内径设定得比燃烧器主体部31的外径稍大,因此,当将燃烧器主体部31向内周面20b的内侧插入而将燃烧器环部20组装于燃烧器主体部31时,成为燃烧器主体部31的上部自燃烧器环部20的倾斜面20a突出来的状态。另外,在燃烧器环部20中,通过使倾斜面20a的一部分自上方平坦地凹陷而形成有平坦部21,在将燃烧器环部20组装于燃烧器主体部31时,在使平坦部21相对于燃烧器主体部31的点火用凹部41对位的状态下进行组装。
燃烧器头部10具有:圆板形状的顶部10a,其在中央形成有贯通孔10c;圆筒形状的筒状壁10b,其自顶部10a的外周部分朝向下方突出设置;以及圆筒形状的内筒10d,其朝向贯通孔10c的下方突出设置得比筒状壁10b长。在筒状壁10b的下端面,呈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火焰口槽11c(参照图3),上述火焰口槽11c在筒状壁10b的外周侧面开口。因此,在将燃烧器头部10载置于燃烧器主体部31的载置面31a之上时,筒状壁10b的下端面与载置面31a抵接,从而成为筒状壁10b的火焰口槽11c的下表面侧被载置面31a封闭的状态。其结果是,在火焰口槽11c于筒状壁10b的外周侧面开口的部分形成火焰口11(参照图1)。
另外,自筒状壁10b上部的一个部位突出设置有遮檐部12,在遮檐部12的下方,自筒状壁10b的下端面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有两个下垂壁13。在将燃烧器头部10载置于燃烧器主体部31的载置面31a之上时,在以自燃烧器主体部31突出来的点火加热器42进入两个下垂壁13之间的方式进行了对位的状态下,将燃烧器头部10载置于载置面31a之上。由此,在燃烧器主体部31的点火用凹部41与燃烧器头部10的遮檐部12之间形成点火部40(参照图1)。
图3是通过从图1中示出的箭头P的方向对炉灶燃烧器1进行观察来表示点火部40的详细形状的说明图。在筒状壁10b的外周侧面形成有多个火焰口11。另外,在遮檐部12的下方的位置,在筒状壁10b的外周侧面形成有两个点火火焰口15。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点火火焰口15成为宽度尺寸比高度尺寸大的横长形状。本实施例的点火火焰口15成为横长形状是为了使用点火加热器42迅速且可靠地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详细情况将进行后述。
另外,两个点火火焰口15左右排列地形成,自筒状壁10b的下端面的位于两个点火火焰口15之间的部分,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有两个下垂壁13。再者,在两个下垂壁13之间形成有后述的槽部13c(参照图4)。并且,自燃烧器主体部31突出设置的点火加热器42(参照图2)被插入到槽部13c内。另外,点火加热器42的根部被防护壁43呈圆弧形状地包围(参照图2)。
图4是通过将燃烧器头部10抬起来表示位于遮檐部12的下方的筒状壁10b的详细形状的说明图。如图所示,在筒状壁10b的下端面的位于遮檐部12的下方的部分形成有两个点火火焰口槽15c。因此,在将燃烧器头部10载置于燃烧器主体部31的载置面31a之上时,在点火火焰口槽15c开口的部分形成点火火焰口15(参照图3)。另外,两个下垂壁13的里侧相连,因此在两个下垂壁13之间形成有槽部13c。该槽部13c的上端到达遮檐部12的下表面侧。在将燃烧器头部10载置于燃烧器主体部31之上时,将自燃烧器主体部31突出设置的点火加热器42插入槽部13c内从而载置燃烧器头部10。
图5是通过从上方观察载置于燃烧器主体部31之上的状态的燃烧器头部10来表示点火火焰口槽15c、下垂壁13、槽部13c的形状、点火加热器42、点火火焰口15以及火焰口11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对于在图5中标注斜线来进行表示的部分,其表示燃烧器头部10的筒状壁10b的部分。如上所述,在筒状壁10b的下端面呈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火焰口槽11c,在火焰口槽11c的于筒状壁10b的外周侧面开口的位置形成有火焰口11。此外,在将燃烧器头部10载置于燃烧器主体部31之上时,点火火焰口槽15c的部分成为供点火用的混合气体通过的点火火焰口通路15d。在图5中,对于将点火火焰口槽15c编号为“15c(15d)”的情况,其表示点火火焰口槽15c的部分成为点火火焰口通路15d。
另外,在遮檐部12的下方,筒状壁10b成为向半径方向内侧凹入的形状,自筒状壁10b的凹入的部分的下表面朝向下方形成有两个下垂壁13。再者,在两个下垂壁13之间形成有槽部13c,在槽部13c内插入有点火加热器42。如图所示,点火加热器42的剖面成为矩形形状,矩形形状的长度方向成为燃烧器头部10的半径方向。再者,点火加热器42和槽部13c的位置关系呈以下状态:点火加热器42的矩形剖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一半部分被收纳于槽部13c内,剩余的一半部分自槽部13c突出。但是,点火加热器42的自槽部13c突出来的部分也比多个火焰口11开口的圆周面(在图5中用单点划线表示)靠内侧。此外,本实施例的槽部13c与本发明中的“槽状的凹部”对应。
另外,从点火加热器42观察时,在下垂壁13的外侧形成有点火火焰口槽15c。如图所示,在点火火焰口槽15c的左右的内侧壁15a、15b中,远离点火加热器42的那一侧的内侧壁15a与其他火焰口槽11c的侧壁同样地相对于燃烧器头部10的中心呈放射状地(即沿半径方向)形成,但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那一侧的内侧壁15b以越向燃烧器头部10的半径方向外侧去越向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方向倾斜的状态形成。因此,点火火焰口槽15c成为越接近点火火焰口15越朝向点火加热器42的方向地横向宽度变宽的形状。此外,本实施例的内侧壁15a、15b与本发明中的“点火火焰口通路的内侧面”对应。
在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中,点火火焰口15相对于点火加热器42形成为以上那样的位置关系,因此,尽管使用点火加热器42对自点火火焰口15流出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仍能够迅速地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以下,对其理由进行说明。
图6是概念性地表示混合气体自点火火焰口15流出的情况的说明图。在图6中标注有较细的斜线的部分表示燃烧器头部10的筒状壁10b。另外,图6中示出的较粗的实线的箭头概念性地表示通过点火火焰口槽15c而自点火火焰口15(参照图5)流出的混合气体流。对于在图6中也将点火火焰口槽15c编号为“15c(15d)”的情况,其表示点火火焰口槽15c的部分成为点火火焰口通路15d。再者,图6中示出的较粗的虚线的箭头概念性地表示通过火焰口槽11c而自火焰口11(参照图5)流出的混合气体流。如上所述,火焰口槽11c相对于燃烧器头部10的中心呈放射状地(即沿半径方向)形成,因此,自火焰口11流出的混合气体也如虚线的箭头所示,相对于燃烧器头部10的中心沿半径方向流出。
与此相对,自点火火焰口15(参照图5)流出的混合气体流成为和自火焰口11流出的混合气体稍有差异的气流。如上所述,在点火火焰口槽15c的左右的内侧壁15a、15b中,远离点火加热器42的那一侧的内侧壁15a与其他火焰口槽11c同样地相对于燃烧器头部10的中心沿半径方向形成。因此,在点火火焰口15中的远离点火加热器42的部分,混合气体相对于燃烧器头部10的中心沿半径方向流出。
另一方面,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那一侧的内侧壁15b越向燃烧器头部10的半径方向外侧去越向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方向倾斜。因此,在点火火焰口槽15c中在接近内侧壁15b的那一侧流动的混合气体成为向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方向倾斜的气流。此外,由于混合气体不自两个内侧壁15b之间的槽部13c的部分流出,因此,在点火火焰口15中自接近内侧壁15b的那一侧流出来的混合气体流进一步向点火加热器42所在的方向弯曲,从而朝向点火加热器42的周边区域流去。
另外,对于在点火火焰口15中自远离点火加热器42的那一侧(即内侧壁15a侧)流出的混合气体而言,其相对于燃烧器头部10的中心沿着半径方向笔直地流动,与此相对,对于在点火火焰口15中自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那一侧(即内侧壁15b侧)流出的混合气体而言,越处于接近内侧壁15b的位置,其流向越向点火加热器42所在的方向弯曲。在图6示出的例子中,在最接近内侧壁15b的位置所显示的粗线的箭头向点火加热器42所在的方向较大程度地弯曲,与此相对,位于远离内侧壁15b的位置的箭头的弯曲度变小。这样,对于自点火火焰口15流出的混合气体流而言,在越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位置,气流的方向越弯曲,结果是气流向较大的范围扩散,因此混合气体流减速。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中,能够以缓慢的速度朝向点火加热器42的周边供给从点火火焰口15流出来的混合气体的一部分(从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那一侧流出来的混合气体)。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点火加热器42被自点火火焰口15流出来的混合气体冷却的情况,因此能够使用点火加热器42迅速地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
另外,点火加热器42的剖面形状成为以燃烧器头部10的半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形状,且长度方向上的一半部分成为进入槽部13c内的状态。因此,点火加热器42的进入了槽部13c内的部分不会被来自点火火焰口15的混合气体流冷却。其结果是,能够将点火加热器42的该部分保持为高温,因此能够迅速且可靠地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
此外,自点火火焰口15流出的混合气体的流量在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那一侧较小,越远离点火加热器42该流量会变得越大。因此,由点火加热器42点火而产生的火焰通过在点火火焰口15内传播而成为较大的火焰,因此能够可靠地向自火焰口11流出的混合气体延烧。
另外,在点火结束之后,有时炉灶燃烧器1的使用者会将火力减小至小火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点火火焰口15流出的混合气体的流量变小,伴随于此,自点火火焰口15中的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那一侧流出的混合气体的流量进一步变小。但是,点火火焰口15中的远离点火加热器42的那一侧的流量比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那一侧的流量大,因此,即使将火力减小至小火状态也能够确保一定程度的流量。因此,即使在点火结束后将炉灶燃烧器1的火力减小至小火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点火火焰口15的火焰熄灭的情况。
此外,在图5或图6示出的例子中说明了如下情况:点火火焰口槽15c的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那一侧的内侧壁15b遍及内侧壁15b的全长的范围地向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方向倾斜。但是,并非一定需要使内侧壁15b遍及全长的范围地向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方向倾斜。例如也可以设为,如图7所例示,在内侧壁15b的远离点火火焰口15的那一侧,相对于燃烧器头部10的中心呈放射状地(即沿半径方向)形成,而内侧壁15b的接近点火火焰口15的那一侧的部分向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方向倾斜。
这样,由内侧壁15b的远离点火火焰口15的部分、以及与内侧壁15b的该部分相对的内侧壁15a来形成通过点火火焰口槽15c的混合气体的主流。然后,通过使内侧壁15b的接近点火火焰口15的部分向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方向倾斜,从而混合气体的一部分的流向朝向接近点火加热器42的方向弯曲,随着朝向点火火焰口15流动而在点火火焰口槽15c内扩散并减速。因此,能够使混合气体在充分减速后的状态下自点火火焰口15流出,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点火加热器42被冷却的情况。
另外,如使用图3所述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中,在点火火焰口15和点火加热器42的上方突出设置有遮檐部12。该遮檐部12也具有确保点火加热器42能够可靠地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的功能。以下,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图8是在点火加热器42的部分沿纵向切断炉灶燃烧器1时的剖视图。如图所示,点火火焰口槽15c朝向燃烧器头部10的半径方向外侧去而向上形成,因此,自点火火焰口15流出的混合气体向上流出。并且,在点火火焰口15的上方突出设置有遮檐部12(参照图3),在遮檐部12的底面侧形成有凹部12a。因此,自点火火焰口15流出来的混合气体滞留在遮檐部12的底面侧。并且,点火加热器42突出设置到在遮檐部12的下方离遮檐部12很近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使用点火加热器42可靠地对滞留在遮檐部12的底面侧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
另外,点火火焰口通路15d的底面15e在点火火焰口15的附近水平地形成,底面15e的自点火火焰口15伸出的部分在下方形成有较广的空间。因此,如在图8中以较粗的虚线的箭头所示的那样,能够自下方对在点火火焰口15形成的火焰供给二次空气,因此能够使混合气体稳定地燃烧。
以上,对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来进行实施。

Claims (4)

1.一种炉灶燃烧器,其具有:混合通路,在该混合通路通过燃料气体和空气进行混合而形成混合气体;燃烧器主体部,其呈圆筒状,供所述混合气体自所述混合通路流入;燃烧器头部,其呈圆环形状,载置于燃烧器主体部之上,在该燃烧器头部的外周侧面形成有多个火焰口;以及点火加热器,其搭载于离开所述燃烧器头部的所述外周侧面的位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燃烧器头部的外周侧面的与所述点火加热器相对的那一侧的部分,供点火用的所述混合气体流出的点火火焰口不形成于与所述点火加热器正对的位置,而是形成于相对于所述点火加热器处于左右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燃烧器头部的外周侧面,在与所述点火加热器正对的位置,自所述外周侧面朝向所述燃烧器头部的中心形成有槽状的凹部,
所述点火加热器以该点火加热器的接近所述燃烧器头部的那一侧进入所述凹部内、该点火加热器的远离所述燃烧器头部的那一侧自所述凹部突出的状态被搭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炉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左右的所述点火火焰口通过各自的点火火焰口通路在所述燃烧器头部的外周侧面的相对于所述点火加热器处于左右的位置开口而形成,
两个所述点火火焰口通路形成为以下形状:对于一个所述点火火焰口通路而言,接近另一个所述点火火焰口通路的那一侧的内侧面至少在距所述点火火焰口预定距离的范围内,越接近所述点火火焰口越向所述点火加热器所在的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炉灶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外周侧面的比相对于所述点火加热器处于左右的点火火焰口靠上方的部分,朝向所述点火加热器的上方突出设置有遮檐部。
CN202210124797.0A 2021-03-17 2022-02-10 炉灶燃烧器 Pending CN1151115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3790 2021-03-17
JP2021043790A JP2022143332A (ja) 2021-03-17 2021-03-17 コンロバー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1584A true CN115111584A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25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24797.0A Pending CN115111584A (zh) 2021-03-17 2022-02-10 炉灶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43332A (zh)
CN (1) CN11511158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43332A (ja) 2022-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1744B (zh) 火盖和燃烧器
US6135764A (en) Ribbon port burner for gas range
CN107642778B (zh) 火盖和燃烧器
KR100738696B1 (ko) 실드 더블 버너
KR20070053917A (ko) 실드 더블 버너
JP2008202866A (ja) コンロ用バーナ
KR100738697B1 (ko) 실드 더블 버너
CN115111584A (zh) 炉灶燃烧器
JP4072116B2 (ja) コンロバーナ
KR100431987B1 (ko) 곤로 버너
JP6127345B2 (ja) ガスバーナー
CN215637158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JP5154137B2 (ja) 貯湯式給湯器
CN219656071U (zh) 燃烧器和灶具
KR100495670B1 (ko) 상업용 가스밥솥의 버너
CN215637157U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
KR200324393Y1 (ko) 가스렌지용 버너
CN219674213U (zh) 一种燃烧装置及燃气灶
KR100260226B1 (ko) 고열량 버너
KR20050117766A (ko) 가스복사 조리기용 버너 어셈블리
CN213119061U (zh) 一种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8095934U (zh) 火盖组件及燃气灶
CN213686809U (zh) 燃烧器小火盖、燃烧器及灶具
CN215637156U (zh) 燃烧器的内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JP4176285B2 (ja) こんろバー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