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30A - 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030A
CN1151030A CN95120579.XA CN95120579A CN1151030A CN 1151030 A CN1151030 A CN 1151030A CN 95120579 A CN95120579 A CN 95120579A CN 1151030 A CN1151030 A CN 1151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pying machine
supporting plate
display
data cop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205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452C (zh
Inventor
赤岩正夫
山田晴良
中野宽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2625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812289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72566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910156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1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4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45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24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separately producing marks on the film, e.g. title, time of expos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7/24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means for separately producing marks on the film
    • G03B2217/242Details of the marking device
    • G03B2217/243Optical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1形成单向组装的构造体,在第一支架板(2)的内侧表面的安装部分(28)上安装数据写入用显示器(6),接着把电路基板(5)叠在显示器(6)上,将第二支架板(3)叠在电路基板(5)上,然后在形成在其外侧表面上的安装部分(301)上安装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并用固定支架(8)固定,使穿过各部件形成在第一支架板(2)上的榫(21至27)伸出,将它们的端部压成铆钉头状,使各部件成一体构成。

Description

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
本发明涉及为了在装于照相机内的底片上写入摄影日、小时等数据而安装在照相机本体中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特别是涉及该构成部件的组装结构。
图11示出了已有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的一般结构。如图所示,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100装在照相机本体的内盖101同在照相机本体内与内盖101基本上平行配置的内板102之间的空间内。胶片103沿内板102相对侧放置,通过开在内板102上的开口102a便可以将摄影的日期和时间等数据写在胶片103上。
照相机用写入装置100在第一支架板111,第二支架板112之间夹持着装载芯片113的电路基板114,监视器用液晶显示器115和数据写入用液晶显示器116的结构。两个支架板111和112借助使形成在第二支架板上的若干个榫穿过形成在第一支架板侧上的通孔111a,将其头部压成铆钉头状把两者固定住。在第二支架板112的内面侧固定着为操作者显示各种数据用的监视用的液晶显示器115。在该监视用的液晶显示器的表面上安装保护它的防护玻璃121,该防护玻璃121的表面从开在照相机内盖上的开口101a向外部露出。在第一支架板111的内表面侧上,在与开在内板102上的开口102a相对置的位置上安装着数据写入用液晶显示器116。
搭载在电路基板114上的IC芯片通过注塑材料122保护。从该电路基板114通过挠性连接器板123对监视用液晶显示器115供给驱动信号。该连接器板123起到从里面侧把监视用液晶显示器压固在第二支架板112侧上的支持板的作用。连接板123通过隔板124可以防止液晶显示器翻倒的同时,通过板124还可以防止监视用液晶显示器的倾斜。同样,位于相反侧的数据写入用液晶显示器116也通过左右一对连接器板125和126同电路基板114侧侧电气相连,同时通过这些板把液晶显示器116压牢固定在第一支架板111的一侧上。再将这样构成的数据写入装置100通过安装板127固定在照相机本体的内部。
上述的数据写入用液晶显示器116是形成对应于要写在胶片上的数据的透光部分的显示器。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应该配备使通过该液晶显示器的透光部的光照射在胶片上的光学系统。该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配备有可以形成对应于写入数据的透光部分的透光部分形成区域和该透光部形成区域以外的遮光区域(遮光掩膜)。作为用于形成该遮光区域的遮光材料通常采用镍或铬的电镀或蒸发沉积掩膜等。
关于这样的已有的写入数据的装置,存在下述的应该解决的问题:
I上述结构的装置的组装过程如下:首先,把各液晶显示器115,116从支架板的内侧组装在各自的支架板上,接着,使装着显示器和连接器板的一个支架板翻转以便盖在另一侧的支架板上,使支架板互相组合。这时,为了不使显示器和连接板从倒转侧的支架板上落下,需通过使连接板相对支架板压缩配合暂时切入支架内表面上。可是,由于连接器板的推压或压缩量的偏差,不能把显示器和连接器板适当地固定在支架板内表面上而会落下,而往往两支架板仍安装在一起。如果发生这样的安装错误时,将其拆开,修理需要花费工时,结果使制造成本增加。
J如图11中箭头所示从防护玻璃射入的外光LO往往会从显示器和显示器与支架的间隙射入直接透过注塑材料照射到IC芯片上,IC芯片受光照射是装置误动作的原因。为了防止发生这种事,必须使覆盖IC芯片的材料用具有遮光性的材料制作,或者必需把遮光板124作为具有遮光性的板。
此外从盖透镜入射的外光在透过显示器的玻璃后透过电路基板直到显示器,该外光往往通过该显示器的透光部分使胶片曝光。为了防止胶片曝光,必需把电路的基板用具有遮光性能的材料制作。
如上所述,由于必需使各部分具有能防止外光漏入内部的遮光功能,就必然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K写入数据用的显示器116的遮光区域是用镍、铬等金属电镀或蒸发镀形成的。在电镀、蒸发镀工艺中需要数十分钟。为了进行大量的处理需要设备大型化、复杂化。因此使制造成成本增加。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已有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的问题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了把规定的数据写在装在照相机机身内的胶片上,在本发明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包括:搭载IC芯片的电路基板,重叠在该电路基板一侧上的第一支架板,重叠在上述电路基板的另一侧上的第二支架板、安装在上述第一支架板一侧的数据写入用显示器和安装在上述第二支架板一侧上的监视用显示器,其特征在于使构成该装置的各部件从一侧顺序安装、成为互相固定的单向组装的构造体。
关于本发明的典型的单向组装构造件,在上述的第一支架板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有安装数据写入用的显示器的安装部分,在该安装部分上安装上述数据写入用显示器安装之后,将上述电路基板和上述第二支架板按该顺序从同一侧安装,在安装好后的该第二支架板的外侧表面上形成监视用显示器的安装部分,在该安装部分上安装监测用显示器,已安装上的该监测用显示器从其表面侧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上述第一支架板,从而构成了该装置。
另外,各构成部分的连接通过在上述第一支架板的内侧面上形成若干个榫、在上述第二支架板上形成能通过这些榫的通孔、使穿过上述第二支架板伸出的那些榫的端部铆接便可以实现。
用于固定上述监视用显示器的固定架备有固定在上述第二支架上的支架本体和覆盖该支架体开口的透明盖,可以把这些支架本体和透明盖一体形成。或者也可以用金属板形成上述支架本体,把该金属板用连接材料安装固定在上述第二支架板的一侧上的结构,为了把金属板固定在金属板上,也可以使用粘接剂。
本发明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装备有:形成对应写入内装在照相机机身内的胶片上的数据的液晶显示器,使透过该液晶显示器的透光单元的光照射在上述胶片上的光学系统,其中的上述液晶显示器装备有可形成上述透光部分的透光部形成区域和覆盖该透光部形成区域以外的遮光掩膜,采用利用遮光性的印刷保护膜形成该遮光膜的结构。
液晶显示器采用在两块玻璃板之间封入液晶材料的结构,在这两块玻璃板中至少一块玻璃板中的同液晶材料相接触的侧面上形成可形成上述透光部分的透光部形成区域和覆盖该透光部形成区域之外部分的遮光掩膜。当然,也可以在两块玻璃板的与液晶材料相接触的面上形成这些透光部分形成区域和遮光掩膜。
上述的遮光性的印刷保护膜的厚度的期望值范围在约1.5至约3μm之间。
另外,最好是在上述透光部分形成区域上形成印刷保护膜。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使上述透光性的印刷保护膜同上述遮光性印刷保护膜的表面阶梯差在约2μm以下。也可以使透光性印刷保护层连续形成在遮光掩膜的整个表面上。
本发明的数据写入装置通过从一侧顺次组装各构成部件而来构成单向组装的构造体。因此,不再需要使第一或第二支架板倒转后再组装在另一个支架板一侧上的作业,从而使组装作业简单和效率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数据写入装置中,用于遮断外部光射入内部的各部件上的遮光部分一体形成在第二支架板上,因此,在可以避免因外部光射入引起的弊端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使这种遮光机构简单,所需部件数量减少。
本发明的数据写入装置是通过印刷保护膜形成该数据写入用显示器的显示面的遮光区域,因此可以使制造显示器的效率高,成本低廉。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的概略平面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剖切的部分概略剖视图。
图4是沿图1的IV-IV线剖切的部分概略剖视图。
图5(a)是沿图1的V-V线剖切的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图5(b)是表示遮光部分的变种例的沿图1的V-V线剖切的部分概略剖视图。
图6(a)是表示固定监视用显示器的固定支架的另一例的沿图1的VI-VI线剖切的部分概略剖视图,图6(b)是表示固定支架又一个例子的沿图1的VI-VI线剖切的部分概略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1装置的数字写入用显示器的图,其中(a)是表示该显示部件的部分斜视图。(b)是显示说明刻剖面构成图表示由形成在该遮光掩模的端面上形成的阶梯引起光的散射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写入数据用显示器的另一剖面构成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写入数据用显示器的又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写入数据用的显示器其它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的已有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中:
1  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
2  第一支架板
3  第二支架板
4  IC芯片
5  电路基板
6  写入数据用液晶显示器
7  监视用液晶显示器
8  显示器固定支架
21至27  榫
28  显示器安装部分
301显示器安装用的凹部
302凹部的底板部分(遮光部分)
103胶片
601、602  玻璃
603  密封材料
604  液晶材料
610、611  透明电极
620  遮光掩膜
下面参照图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即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
图1是本例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1的平面图,图2是其分解立体图,如这两个图所示,本例的装置1的结构是装载IC芯片4的电路基板夹装在第一支架板2和第二支架板3之间。
在第一支架板2的内侧表面2a上垂直地一体形成例如7个榫21-27。在第一支架板2上还形成矩形的凹部28,在该凹部上形成矩形开口部分28a。该凹部28是数据写入用液晶显示器6的安装部分。该液晶显示器6通过两块连接板6a、6b与电路基板5一侧保持电气连接。
在电路基板5上,除了搭载IC芯片4之外,还搭载有数据写入用的灯51、开关组52、与照相机本体侧连接的连接端子53等。IC芯片4的表面用注塑材料覆盖加以保护。在电路基板5上还形成有用于让第一支架板2上的榫21至27穿过的通孔或贯通用切口部分501至507。
在第二支架板3上形成有上述第一支架板2上形成的7个榫21至27分别穿过的贯通孔31至37。在与IC芯片的搭载部分基本上相对的部分上,在其外侧表面3a一侧形成有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的安装部分301,从外侧把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安装在该安装部分301上,再从其上面安装显示器固定支架8。在该固定支架8上也形成有榫21、22和26的穿过孔81、82和86。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经过连接板7a同电路基板5的一侧电气相连。
数据写入用液晶显示器6通过连接板6a从电路基板5上的IC芯片获取数据信号。该液晶显示器形成为配置排列若干个例如7段显示部分的结构,各显示部分形成写入数据用的一个文字的形成。如同公知的一样,对应写入数据的部分(段)成透光状态,除此以外的部分(段)保持原来的遮光状态。因此,从灯57射出的光,穿过通光部分把与要写入数据对应的文字等写在胶片上。
本例的数据写入装置1形成为可以从一侧组装上述各构成部件的单方向组装构造体。也就是说,如果参照图2说明,首先把第一支架板2设置成其内侧表面向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第一支架板2的显示器安装部分即凹部28上安装数据写入用液晶显示器6,在该液晶显示器上载两个连接板6a、6b。
接着,使电路基板5按照与对应第一支架板2的各榫21至27的通孔或贯通开口部分501至507一致定位配合,在该状态下,使电路基板重叠在第一支架板2上。接着按与上述同样的方法,使第二支架板3按照与对应第一支架板2的各榫21至27的通孔31至37插入的方式定位配合,在该状态下,使支架板3重叠在电路基板5上。
此后,在最初组装连接板7a后,从连接板7a的上侧把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安装在第二支架板3的外侧面3a上的显示器安装部分301上。在安装后,在使榫21、22和26和与之相对应的通孔81、82和86配合状态下把显示器固定支架8重叠在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上面。
如上所述,把各构成部件从同一侧组装在第一支架板2上。然后,加热各榫21至27的端部或用机械加压使端部成为铆钉头状。
图3是以沿图1的III-III线剖切的部分为例示出的组装后状态的图。如图中所示,在第一支架板2上的榫25穿过电路基板5的通孔505和第二支架板3的通孔35并伸出,将其端部加压成铆钉头状,使这些部件形成互相重叠的固定状态。同样,在第一支架板2的榫22穿过电路基板5的通孔502,第二支架板3的通孔32和显示器固定支架8的通孔82并伸出将其端部加压成铆钉头状,使这些部件形成互相重叠的固定状态。对于这些榫之外的榫也进行相同的处理。
如此,获得了各构成部件一体化的数据写入装置1。本例的装置1形成为各构成部件从一侧组装构成的单向组装构造体。因此,与已有的装置相比具有可以非常简单进行组装、不用担心发生连接器板等组装不良问题的发生的优点。
此外,本例的装置1与图11所示的已有的装置100相同,也能安装固定在照相机机身上的安装部分上,在安装后的状态下,与图11的情况相同,通过照相机机身内盖101的开口101a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监视用液晶用显示器7,而数据写入用液晶显示器6通过照相机机身内的内板102的开口102a被设定为与胶片103相对的状态。
在图4中示出了沿图1的IV-IV线剖切的数据写入用光学系统部分。如图中所示,从搭载在电路基板5上的灯51射出基本上与电路基板的表面平行的光,反射镜55相对光路L成45°倾角安装在与数据写入用液晶显示器6的配置位置相对的第二支架3侧的部分上,通过该反射镜55把光路L向液晶显示器6侧反射成直角。通过反射镜55反射的光透过液晶显示器6的透光部,通过照相机机身侧的内板102的开口102a照射在位于相反侧的胶片103上。
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在为了安装数据写入用液晶显示器6的在第一支架板2上形成的凹部28上,其周围壁28b的前端侧朝内侧向前突出,利用该向前突出部分28c支持显示器6的周围部分。显示器6的相反侧由支持在电路基板5侧的左右一对连接器板6a、6b支持。这样一来,显示器6通过第一支架板上的凹部的向前突出部分28c和一对连接器板6a和6b成为被两侧夹持固定的状态。
图5(a)是沿图1的V-V线剖切的部分的概略剖视图,下面参照该图说明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的安装部分301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第二支架板3的上侧面上形成有作为安装部分301的大小正好使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嵌入的矩型凹部。沿该安装部分301的底板部分302的长边方向的一个边缘形成有窄缝303,连接器板7a插在该窄缝中。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将连接器板7a配置在该窄缝303中,确保了电路基板7a同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之间的电连接。该连接器板7a是弹性体,如图3所示,在安装状态下,用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使板7a从初始状态成稍微压缩状态,由此,可以在进行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的定位、固定的同时,还能确保电连接状态。
如上所述,在本例的装置1中,在该监视用显示器7的安装部分30上形成底板部分302。该底板部分302作为遮断可能从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的外侧射入装置内的不希望的外光的遮光部起作用。
也就是说,从图5(a)中可以看出,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同数据写入用液晶显示器6在厚度方向的配置关系上,被配置成上下界定电路基板5。而平面方向的配置关系从图1中可以看出,二者具有邻接的角部分。在图1中,用圆圈包围的部分S为该部分。因此,若没有设计起遮光部分功能的底板302,外光可能通过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射到电路基板5上,往往会通过电路基板射入相对侧的数据写入用液晶显示器6侧,这是有害的。在本例中,因为有底板部分302所以避免了这个弊端。
在已有装置的结构中,是采用把监视用液晶显示器从电路基板侧组装在第二支架板的构成,因此,象本例的装置1那样,在液晶显示器的安装部分上不能形成底板部分302。因此,为了遮住外部光,如参照图11所说明的那样,利用氯乙烯或海绵材料作隔板124,为了进一步遮住从间隙中漏过的光而在电路基板114的基材上使用着色材料,或即刷遮光性墨水等,为了使外部光不能射到写入液晶显示器上,将使用于实施有效对策的部件数目增加和用特殊电路基板引起成本的增加。
可是,因为本例采用从一侧顺次组装装置1的各构成部件的构成,并因为以在第二支架板的显示器安装部分形成底体部分302,所以如果把底体部分302用作为遮光部分,则没有必要采用象已有技术中那样的遮光板,着色的或印刷过遮光剂的基板,从而削减了部件数,降低了成本。应该形成底板部分302的区域基本上是同数据写入液晶显示器6相邻接的一侧的部分,如图5(b)所示,也可以在该部分上形成该底板部分。
在本例中,底板部分302完全分开了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和搭载在基板5上的IC芯片4,因此,如果利用该底板部分302,则还可以避免由于从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射入的外部光射到IC芯片4上时引起误动作的弊端。
在已有的装置中,如上所述,由于光射入时可能诱发误动作,所以必需使IC芯片的模压材料具有遮光性,采用尽可能使监视用显示器同IC芯片的平面方向的配置分开的办法等。但是,在按照本例的构成,没有必要这样做,注塑材料的选择和IC芯片位置的设定是自由的,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和降低成本。
图6(a)示出了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的固定支架8的另一实施例。如上所述,固定支架8如图1至3所示,借助榫21、22和26固定在支架板3的一侧,由此,使监视用显示器7固定。该固定支架8其中心开有矩形的窗口8a,通过该窗口可以目视内部的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的显示面。最好是把用于保护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显示面的透明盖安装在固定支架8的外侧,对于把透明盖作为另外一个部件制作,如图6所示那样最好是使透明盖87的部分相对固定支架8一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透明的树脂材料例如异丁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和ABS树脂制作固定支架8。如果利用这样的一体成形制品,不会增加部件数量,可以保护监视用显示器7,防止成本增加。
当然,也可以把显示固定支架8和透明盖87作为另外的部件来代替作为一体成形品制造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金属制造固定支架8,用透明合成树脂材料制作透明盖87。如上所述,为了保护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的可靠固定和通过连接板7a的可靠电气连接,而使固定架8在将连接板7a弹性地压缩变形的状态下固定在第二支架板3上。由于其反作用力作用在固定支架8上,所以固定架8必然具有一定的刚性。如果因刚性不足而发生挠曲,就不能实现监视用液晶显示器7的可靠固定和通过连接器板7a可靠的电气连接。因此,如果用金属制作固定支架8,便可以很容易获得必需的刚性和强度这个优点。
在图6(b)中示出了固定支架用金属制作,透明盖用透明的合成树脂材料制作成形品的例子。如图中所示,显示器固定支架85是金属制作的,与本例的固定支架8相同,上面形成有榫21、22和26的贯通孔85a,利用这些榫和孔把固定支架板85固定在第二支架板3的一侧上。与此相对应,透明盖88是用透明合成树脂制作的。使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在透明盖88上形成有安装用的凸起88a。这些突起嵌入的槽88b形成在第二支架板3的一侧上,突起88a为连接安装而插入槽85b内将两者固定。当然,透明盖的安装作业可以从上方简单地进行,也可以把透明盖88粘接固定在第二支架板3或固定架的一侧上。
图7示出了本例的数据写入用显示装置6的构成。液晶显示器6是在负片状态下照明电极部分透过的显示装置。601是上玻璃板,位于在数据写入用光学系统的光路L(见图4)的入射侧。602是位于光路L的射出侧的下玻璃板,603是粘接上玻璃板601和下玻璃板602的密封剂,604是液晶材料,封在上玻璃601和下玻璃板602之间。透明电极610配置在上玻璃板601上,与透明电极610相对的透明电极611配置在下玻璃板602上。
利用这些相对的透明电极,用七段线条表示一个文字的七段显示部分600形成若干个排列的构成,为了防止由于液晶的取向不准等的光旁路,在七段显示部分以外的区域上,设置通过印刷和光蚀刻法形成图形的保护膜试剂产生的遮光掩膜620。遮光掩膜620的形成工艺是经保护膜试剂印刷→图形曝光→保护膜试剂硬化→清洗→至形成掩膜,具有各工艺都可以在短时间处理的优点。而与现用的蒸发镀镍和铬,电镀相比,不需要大型装置,特殊的试剂和溶剂等,构成连接制造工艺的自动生产线也比较容易,具有加工步骤减少,部件成本低等优点。除了电蚀刻法之外也可以通过胶版印刷、丝网印刷等方法印刷所期望的图形。
下面就遮光掩膜620的厚度进行说明。遮光掩膜620的厚度在约1.5至约3μm的范围。为了使遮光掩膜620能可靠在遮住灯5的光,根据本发明人等的试验,掩膜的最低厚度应为1.5μm左右。
掩膜的最大厚度由在遮光掩膜620的端面部分620a上的液晶材料604分子排列取向的紊乱容许程度确定。也就是说,如图7(c)所示那样,在遮光掩膜620的端面部分620a和与之邻接的透明电极611之间形成阶梯。在这个阶梯部分存在取向膜604a沉积变厚的倾向。当该阶梯部分处取向膜604a沉积变厚时,电压就难于加在这部分上,结果在加上电压时使液晶分子取向难于在一个方向上。因此,在这个阶梯部分,如图中用箭头所示的那样,光容易发生漫散射。因此随着光掩膜620的厚度增加阶梯差变大,取向膜604a沉积也变多,对光的漫散射程度也大。
当因这样的原因引起遮光掩膜端面620a上液晶分子的排列取向紊乱程度变大时,从灯51几乎成直角入射到写入液晶显示器6上的光在取向排列紊乱部分上发生扭曲,引起写在胶片上的文字质量下降。具体地讲,引起文字的轮廓模糊,斑点和放射状的光发散。根据文字质量的容许程度,按照本发明人的实验,确认必需把遮光掩膜620的厚度控制在3μm左右。
这样,由于在本例中,使遮光掩膜620的厚度在制造上控制为约1.5至约3μm,所以,可以使遮光性能,写入文字的质量两者都能确保。
在本例中,虽然遮光掩膜620形成在下玻璃板602上,但是,也可以把遮光掩膜620形成在上玻璃板601的液晶面侧上,或者还可以形成在这两个玻璃板上。
在图8中,示出了把遮光掩膜形成在两个玻璃板表面上的例子。如图所示。遮光掩膜631,632分别形成在下玻璃板602,上玻璃板601上。在该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参照图7说明的因遮光掩膜端面620a上的液晶取向排列紊乱引起的文字模糊和放射状的发散,可以使遮光掩膜631同透明电极611a之间的阶梯差变小。据此,在图8所示的例中,使遮光掩膜631的厚度为约1.5μm以下。为了补偿由于遮光掩膜变薄引起的遮光性能的下降,把遮光掩膜制成二重结构,在上玻璃板的一侧也形成遮光膜632。另外,按下述方式设定遮光掩膜631、632的相邻间隔,即段显示部分的各段的宽度。相对遮光掩膜632的宽度D,使另一遮光掩膜631的宽度E比宽度D宽。由此,通过上下玻璃板601和602的配合偏差,避开了段显示部分的各段宽度变细的情况。
虽然也可以使遮光掩膜的宽度D和E相同,也可以象上述那样加上阶梯差,但是选择哪一种,可以根据遮光掩膜的加工精度设定。
如果采用图8的构成,则通过在上玻璃板601和下玻璃板602的两者上形成厚度薄且在掩膜间隔(段宽)有高度差的遮光掩膜631,632,可以使液晶的排列取向紊乱度减小,可以进一步提高写在胶片上的文字质量,确保遮光性能,还可以获得能以低价格提供写入质量优良的照相机的效果。另外,当然也可以使遮光掩膜的间隔在下玻璃板侧的宽度变窄,在上玻璃板侧的宽度变宽。
图9示出了使液晶材料的排列取向紊乱的其它结构的例子。在图9(a)所示的例子中,在下玻璃板602的内侧表面上形成遮光膜641,在其上面再涂一层透明保护层651,该透明保护层651还形成在光透过的段显示部分上,借此,填补了在玻璃板内侧表面上的遮光掩膜641和透明电极611的阶梯差。
如此,由于用透明保护膜填补了遮光掩膜的阶梯,消除了液晶的排列取向的紊乱,可以获得与遮光掩膜641不存在时同样好的写入文字的效果。
在图9(b)的构成中,遮光掩膜641形成在玻璃板602的内侧表面上,只在这些遮光掩膜之间的部分(光透过的线段部分)上形成透明保护膜651。利用光使图9(a)所示的涂敷的透明保护膜651的必要部分硬化,冲洗掉不必要的部分,仅留下线段部分的便是遮光掩膜的中间部分。透明保护膜651的厚度可以通过控制曝光时的光强度曝光时间改变其硬化的厚度,从而可以控制透明保护膜651的厚度同遮光膜641的厚度差。另外,通过使透明保护膜变薄,可以使电极同液晶材料的距离接近,从而可改善液晶驱动条件。
这样,为了减少液晶604的排列取向紊乱,最好将遮光掩膜641同透明保护膜651的厚度差设定在2μm以下,最好在1.5μm以下。如果在测定遮光掩膜641的厚度后再对透明保护膜651曝光则可以进一步减少与遮光掩膜641的阶梯差,最终可以将其控制为零。
图10示出了在两面上形成遮光掩膜和透明保护膜的例子,也就是说是在与封入液晶材料604的上下玻璃板601、602的液晶材料相接触的那个侧面即内侧表面上分别形成遮光掩膜641和透明保护膜651的例子。
图10(a)中所示的例子是把图9(a)中所示的构成的遮光掩膜641和透明保护膜651形成在两面上,透明保护膜651不只是形成在透明电板610、611的表面,也连续地在遮光掩膜641的表面上形成。
图10(b)所示的例子是把图9(b)所示构成的遮光掩膜641和透明保护膜形成在两面上,透明保护膜651只形成在透明电极610、611的表面上。
为了确保遮光掩膜的遮光性,该遮光掩膜必需达到所确定的厚度t0(透明电极610、611的表面和遮光掩膜641的表面之间的阶梯差)。用于填补该阶梯差的透明保护膜651也随着该阶梯差的增加而变厚。与只在玻璃板601、602中的其中一块的一侧上形成遮光掩膜的情况相比,如图10所示那样,在形成两侧的情况下,可以使在各个面上的遮光掩膜的厚度都变薄,使透光性的保护膜的厚度也变薄。其结果是由于可以使透明电极同液晶材料的距离(t0)变小,可以提高液晶的驱动效率。
如果就这点进行更详细说明时,与把遮光掩膜形成在单面上的情况相比,在形成于两面上的情况下,基本上把遮光掩膜的厚度制成为一半(t0/2)。由于液晶的驱动效率可以用该厚度(透明电极同液晶材料的距离)的二次函数表示(二者成反比),所以通过使该厚度变薄可以大幅度地改善液晶的驱动效率。
如上所述,利用本发明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具有以下的效果。
(1)由于形成为把各构成部件从一侧安装的单向组装构造体,所以与使一个支架板侧倒转变成逆向组装构造的现有结构相比,各部件不会偏移和落下。因此,可降低不合格产品率,提高工艺性,实现组装成本的降低。
(2)由于形成为单方向组装的构造体,所以可以在监视用显示器一侧的第二支架板上形成遮断外部光漏入的遮光部分。因此,没有必要再利用象已有技术中那样的遮光板,着色或印刷遮光剂的基板遮断外部光,而且达到部件个数减少,成本降低的目的。同样,由于可以防止外部光射到IC芯片上,所以可以提高注塑材料的选择范围和IC芯片11的位置定位的范围增加,由于可以削减遮光用部件,可以使装置小型化,降低成本。
(3)作为写入数据用显示器的遮光掩膜,由于通过印刷保护膜形成的膜,所以与已采用已有的遮光掩膜的场合下相比,可以比较容易地构成连结制造工艺的自动生产线,达到了工艺性提高和生产成本下降的目的。

Claims (21)

1.一种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该装置为了将确定的数据写入在装于照相机机身内的胶片上,包括搭载在IC芯片上的电路基板,重叠在该电路基板一侧上的第一支架板,重叠在上述电路基板的另一侧的第二支架板,安装在上述第一支架板侧上的数据写入用显示器,安装在上述第二支架板侧的监视用显示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从一侧顺序安装这些部件,使它们形成相互固定的单向组装的构造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支架板在其内表面上形成安装上述数据写入用显示器的安装部分,在上述数据写入用显示器安装在该安装部分上之后,将上述电路基板和上述第二支架板按该顺序从同一侧安装,在安装后的该第二支架板的外侧表面上形成监视用显示器的安装部,在该安装部上安装监视用显示器,安装后的该监视用显示器通过固定支架从该显示器侧面被固定在上述第二支架板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支架板的内表面上形成有若干个榫,在上述第二支架板上形成能使这些榫通过的通孔,把通过上述第二支架板后伸出的那些榫的端部压成铆钉头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上述监视用显示器的固定支架装配有固定在上述第二支架上的支架本体和覆盖该支架本体开口的透明盖,该支架本体和透明盖形成一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上述监视用显示器的固定支架装备有固定在上述第二支架上的支架本体、覆盖该透明支架本体开口的透明盖,上述支架本体由金属板制成,在上述第二支架板上安装上述透明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盖粘接固定在上述第二支架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遮断从上述监视用显示器侧射向上述数据写入用显示器的光的遮光部分与上述第二支架板形成一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遮断从上述监视用显示器侧射向上述电路基板上的IC芯片侧的光的遮光部分与上述第二支架板形成一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数据写入用显示器是液晶显示器,在该液晶显示器上形成的遮光掩膜是由遮光性的印刷保护膜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性印刷保护膜的厚度在1.5至3μm的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的遮光掩膜以外的部分上形成透光性的印刷保护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透光性印刷保护膜同上述遮光性印刷保护膜的表面阶梯差在约2μm以下。
13.一种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该装置包括形成与写在在内装于照相机机身内的胶片上的数据对应的透光部分的液晶显示器和使通过该液晶显示器透光部分的光照射在上述胶片上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器是在两块玻璃板之间封入液晶材料的结构,在这两个玻璃板中的至少一个玻璃板上的与上述液晶材料接触的侧面上制作为形成上述透光部分的透光形成区域和覆盖该透光部分形成区域以外部分的遮光掩膜,该遮光掩膜由遮光性的印刷保护膜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遮光性印刷保护膜的厚度在约1.5至约3μm范围内。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透光部分形成区域上形成透光性的印刷保护膜。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光性的印刷保护膜同上述遮光性的印刷保护膜的表面阶梯差在约2μm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透光性的印刷保护膜也连续地在上述遮光性的印刷保护膜的表面上形成。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二块玻璃板的与上述液晶材料接触的侧面上分别制作可形成上述透光部可能透光形成区域和覆盖该透光部分形成区域以外部分的遮光掩膜,该遮光掩膜由遮光的印刷保护膜形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透光部分形成区域上形成透光性的印刷保护膜。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透光性的印刷保护膜同上述遮光性的印刷保护膜的阶梯差为在约2μm以下。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透光性的印刷保护膜也连续形成在上述遮光的印刷保护膜的表面上。
CN95120579.XA 1994-10-26 1995-10-26 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4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262531A JPH08122896A (ja) 1994-10-26 1994-10-26 カメラ用データ写し込み装置
JP261531/94 1994-10-26
JP7256622A JPH09101564A (ja) 1995-10-03 1995-10-03 カメラ用データ写し込み装置
JP256622/95 1995-10-0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5432.5A Division CN1087439C (zh) 1994-10-26 1997-07-15 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
CN97115433.3A Division CN1119696C (zh) 1994-10-26 1997-07-15 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30A true CN1151030A (zh) 1997-06-04
CN1089452C CN1089452C (zh) 2002-08-21

Family

ID=2654281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2057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452C (zh) 1994-10-26 1995-10-26 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
CN9711543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9696C (zh) 1994-10-26 1997-07-15 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
CN9711543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439C (zh) 1994-10-26 1997-07-15 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1543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9696C (zh) 1994-10-26 1997-07-15 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
CN9711543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439C (zh) 1994-10-26 1997-07-15 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5721990A (zh)
CN (3) CN1089452C (zh)
HK (2) HK10091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51466U (en) 1996-04-25 1999-01-21 Seiko Epson Corp Data-projection device for disposable cameras
JP3750236B2 (ja) * 1996-11-29 2006-03-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データ写し込み装置
TWI295410B (en) * 2002-11-29 2008-04-01 Zeon Corp Radiation-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US7548677B2 (en) * 2006-10-12 2009-06-16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teractive display using planar radiation guide
CN110505372B (zh) * 2018-05-18 2021-03-09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模块的组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8741A (en) * 1978-10-03 1980-04-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Data printing motor driven camera
US4361388A (en) * 1980-12-19 1982-11-30 Carl Zeiss-Stiftung Digital-marking camera attachment
DE3237323A1 (de) * 1982-10-08 1984-04-12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Anzeigevorrichtung
JPH06138536A (ja) * 1992-10-28 1994-05-2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メラの情報記録装置
JP2596692B2 (ja) * 1993-03-02 1997-04-02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散乱型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439C (zh) 2002-07-10
CN1119696C (zh) 2003-08-27
US5721990A (en) 1998-02-24
HK1009186A1 (en) 1999-05-28
CN1174338A (zh) 1998-02-25
CN1174337A (zh) 1998-02-25
HK1009187A1 (en) 1999-05-28
CN1089452C (zh) 2002-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457C (zh) 电路组件及制造该电路组件的方法
JP6876812B2 (ja) レンズ群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US10795193B2 (en) Structure of shield cov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461965A (zh) 背光组件以及带有该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92363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照明装置
CN1737656A (zh) 包括导电可压缩体的平板显示设备
KR102446472B1 (ko) 표시 장치
US20070157487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190204684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940654A (zh) 液晶显示模组
CN1497302A (zh) 具有降低的元件数目的lcd装置
CN1089452C (zh) 照相机用数据写入装置
CN108279533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236327B (zh) 背光单元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器件
JP3964899B2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CN214122625U (zh) 光固化3d打印的光源装置
CN1177255C (zh) 柔性印刷板
CN1450387A (zh) 电光屏用基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光屏及相关电器
KR10192076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JP443389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3823197A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电子设备
TWM524487U (zh) 背光模組及支撐柱
JP4974280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6351662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642745A (zh) 光打印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821

Termination date: 200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