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6167A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6167A
CN115016167A CN202111453142.XA CN202111453142A CN115016167A CN 115016167 A CN115016167 A CN 115016167A CN 202111453142 A CN202111453142 A CN 202111453142A CN 115016167 A CN115016167 A CN 115016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ide plate
light emitting
edge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531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卯小亮
纪璇
刘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5314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61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6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61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通过将多个灯珠间隔设置在底板朝向容置空间的一面上,多个灯珠排布形成发光阵列,且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朝向与边缘位置相对应的侧板倾斜设置,能够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从而能够提升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背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常见的液晶显示装置有液晶电视以及液晶电脑等。而背光是一种照明的形式,目前,液晶电视背光一般分为侧入式背光和直下式背光。
相关技术中,在直下式背光的方案中,背光模组一般包括背板组件以及多个灯条,其中,灯条作为背光模组的背光源,背板组件包括底板以及侧板,侧板和底板一般是固定相连,且侧板相对于底板倾斜设置,以形成四周斜坡式结构,起到反射光源的作用。灯条通过导热胶粘贴在底板上,而且,由于灯条一般是长条形结构,灯条在底板上布局时,一般是进行横向排布或竖向排布。
然而,上述方案中,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存在较宽的暗区,容易影响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提升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至少包括:背板组件以及多个灯珠;所述背板组件包括:底板以及围绕所述底板延伸形成的侧板,所述侧板沿着所述底板的周边朝向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倾斜,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配合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多个灯珠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面上,所述多个灯珠排布形成发光阵列;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朝向与所述边缘位置相对应的所述侧板倾斜设置;其中,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为所述发光阵列中,与底板边缘之间的间距在预设距离以内的所述灯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通过将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朝向与边缘位置相对应的侧板倾斜设置,使得倾斜设置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侧板上,能够增大灯珠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上的亮区面积。由于侧板上的面积是一定的,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增大,则侧板上的暗区会相应减小。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从而能够提升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朝向与所述边缘位置靠近的所述侧板倾斜设置。
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与侧板之间的距离最近,将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朝向与边缘位置靠近的侧板倾斜设置,使得倾斜设置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侧板上,能够增大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减小侧板上的暗区,即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侧板包括与所述底板的四边分别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靠近的第一边缘位置、第二边缘位置、第三边缘位置以及第四边缘位置;所述第一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朝向所述第一侧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朝向所述第二侧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三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朝向所述第三侧板倾斜设置,所述第四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朝向所述第四侧板倾斜设置。
将第一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朝向第一侧板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一侧板上,能够增大第一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在第一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一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一侧板上的暗区。将第二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朝向第二侧板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二侧板上,能够增大第二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在第二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二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二侧板上的暗区。
将第三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朝向第三侧板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三侧板上,能够增大第三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在第三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三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三侧板上的暗区。将第四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朝向第四侧板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四侧板上,能够增大第四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在第四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四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四侧板上的暗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灯珠包括:发光本体以及与所述发光本体相连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发光本体的一面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位于所述灯珠和所述底板之间;且所述粘接层的一面与所述灯珠相连,所述粘接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底板相连。粘接层用于粘接灯珠和底板,以实现灯珠和背板组件之间的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包括:平板部以及与所述平板部相连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面上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上。
通过将底板设计为平板部以及与平板部相连的折弯部,折弯部朝向容置空间的一面上具有第一倾斜面,这样,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位于第一倾斜面上即可实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的倾斜设置,使得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至侧板上,能够增大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减小侧板上的暗区,即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折弯部呈多段式结构。通过将底板的折弯部设计为多段式结构,能够增加整个背板组件的结构强度以及支撑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的所述电路板倾斜设置。
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的电路板倾斜设置,即可实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的倾斜设置,使得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至侧板上,能够增大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减小侧板上的暗区,即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的所述电路板为异形电路板;所述异形电路板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面上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的所述发光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面上。
通过将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的电路板设计为异形电路板,异形电路板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面上具有第二倾斜面,即可实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的电路板(即异形电路板)倾斜设置。通过将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设置在异形电路板的第二倾斜面上,即可实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的倾斜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与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相连的所述粘接层倾斜设置。
通过将与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相连的粘接层倾斜设置,即可实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的倾斜设置,使得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至侧板上,能够增大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减小侧板上的暗区,即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与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相连的所述粘接层为异形粘接层;所述异形粘接层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面上具有第三倾斜面,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位于所述第三倾斜面上。
通过将与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相连的粘接层设计为异形粘接层,异形粘接层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面上具有第三倾斜面,即可实现与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相连的粘接层(即异形粘接层)倾斜设置。通过将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设置在异形粘接层的第三倾斜面上,即可实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的倾斜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本体包括:发光元件以及封装层;所述发光元件被包覆在所述封装层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阵列包括:至少一个灯条;多个所述灯珠形成所述灯条;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条朝向与所述边缘位置相对应的所述侧板倾斜设置;其中,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条为所述发光阵列中,与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之间的间距在预设距离以内的所述灯条。
通过将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条朝向与边缘位置相对应的侧板倾斜设置,使得倾斜设置的灯条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侧板上,能够增大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条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上的亮区面积。由于侧板上的面积是一定的,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增大,则侧板上的暗区会相应减小。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这样能够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从而能够提升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条朝向与所述边缘位置靠近的所述侧板倾斜设置。
多个灯珠形成灯条,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条与侧板之间的距离最近,将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条朝向与边缘位置靠近的侧板倾斜设置,使得倾斜设置的灯条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侧板上,能够增大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条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减小侧板上的暗区,即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灯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灯条呈阵列排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条朝向所述第一侧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条朝向所述第二侧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三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条朝向所述第三侧板倾斜设置,所述第四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条朝向所述第四侧板倾斜设置。
将第一边缘位置处的灯条朝向第一侧板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条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一侧板上,能够增大第一边缘位置处的灯条所发出的光源在第一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一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一侧板上的暗区。将第二边缘位置处的灯条朝向第二侧板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条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二侧板上,能够增大第二边缘位置处的灯条所发出的光源在第二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二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二侧板上的暗区。
将第三边缘位置处的灯条朝向第三侧板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条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三侧板上,能够增大第三边缘位置处的灯条所发出的光源在第三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三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三侧板上的暗区。将第四边缘位置处的灯条朝向第四侧板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条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四侧板上,能够增大第四边缘位置处的灯条所发出的光源在第四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四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四侧板上的暗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个所述灯条中,多个所述灯珠的所述电路板为一体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个所述灯条中,与多个所述灯珠分别相连的所述粘接层为一体件。通过将多个灯珠的粘接层设计为一体件,能够增加灯条与背板组件的底板之间的粘接强度以及粘接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灯珠的倾斜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至少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通过将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灯珠朝向与边缘位置相对应的侧板倾斜设置,使得倾斜设置的灯珠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侧板上,能够增大灯珠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上的亮区面积。由于侧板上的面积是一定的,侧板上的亮区面积增大,则侧板上的暗区会相应减小。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从而能够提升背光模组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灯珠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灯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背光模组; 110-背板组件; 111-底板;
1111-平板部; 1112-折弯部; 1113-第一倾斜面;
112-侧板; 1121-第一区域; 1122-第二区域;
1123-第一侧板; 1124-第二侧板; 1125-第三侧板;
1126-第四侧板; 113-容置空间; 120-灯珠;
121-发光本体; 1211-发光元件; 1212-封装层;
122-电路板; 1221-异形电路板; 1222-第二倾斜面;
123-粘接层; 1231-异形粘接层; 1232-第三倾斜面;
130-发光阵列; 1301-第一边缘位置; 1302-第二边缘位置;
1303-第三边缘位置; 1304-第四边缘位置; 131-灯条;
140-显示面板; 141-暗区; 142-亮区;
D1-第一宽度; D2-第二宽度; A-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目前,采用背光照明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一般分为侧入式背光和直下式背光,其中,采用侧入式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做得很薄,而且视觉效果好,但成本较高。用直下式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成本低,但很难同时做到视觉效果好与薄型化。本申请实施例是对采用直下式背光的显示装置和背光模组进行介绍。
相关技术中,在直下式背光的方案中,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100一般包括背板组件110以及多个灯条,其中,灯条作为背光模组100的背光源,灯条包括多个灯珠120。背板组件110包括底板111以及侧板112,侧板112和底板111一般是一体化结构。而且,侧板112相对于底板111倾斜设置,以形成四周侧坡式结构,起到反射光源的作用。灯条一般是通过导热胶粘贴在背板组件110的底板111上,由于灯条一般是长条形结构,灯条在底板111上布局时,一般是进行横向排布或竖向排布。
由于背板组件110的侧板112为四周斜坡式设计,且侧板112的内壁上设置有反射纸(图中未示出),靠近背板组件110四周位置的灯珠120所发射出的光线中,如图1所示,较少部分的光线到达照射到侧板112上的第一区域1121,较少部分的光线到达照射到侧板112上的第二区域1122。因灯珠120的发光面以上空间的光分布较强,发光面以下空间的光分布较弱,这些光线经过侧板112反射后,显示面板140上会出现暗区141和亮区142(参见图2所示),且暗区141的宽度(即第一宽度D1)较宽,亮区142的宽度(即第二宽度D2)较窄。
由于暗区141对应光分布较弱,亮区142对应光分布较强,背光模组100的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会存在较宽的暗区141,如图2所示,暗区141的宽度(即第一宽度D1)较宽,这样容易影响背光模组100的显示效果,严重影响显示装置的产品质量。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背光模组,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0,该背光模组100至少可以包括:背板组件110以及多个灯珠120,背板组件110可以包括:底板111以及侧板112,其中,侧板112围绕底板111延伸形成,而且,侧板112与底板111配合形成有用于容置多个灯珠120的容置空间113。
多个灯珠120可以间隔设置在底板111朝向容置空间113的一面上,而且,如图3所示,多个灯珠120排布形成发光阵列13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可以朝向与边缘位置相对应的侧板112所在区域倾斜设置,以使得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能够照射至侧板112上。这样,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侧板112上,能够增大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112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112上的亮区面积。由于侧板112上的面积是一定的,侧板112上的亮区面积增大,则侧板112上的暗区会相应减小。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从而能够提升背光模组100的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可以朝向与边缘位置靠近的侧板倾斜设置,以使得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照射至与边缘位置靠近的侧板112所在区域上。
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与侧板112之间的距离最近,将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倾斜设置,使得倾斜设置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侧板112上,能够增大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112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112上的亮区面积,减小侧板112上的暗区,即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
侧板112与底板11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如图3或图4所示,侧板112相对于底板111倾斜设置。以背板组件110为梯形结构为例,如图3所示,侧板112可以包括与底板111的四边分别连接的第一侧板1123、第二侧板1124、第三侧板1125以及第四侧板1126,其中,第一侧板1123、第二侧板1124、第三侧板1125与第四侧板1126分别与底板111相连,而且,第一侧板1123、第二侧板1124、第三侧板1125与第四侧板1126共同围设形成一体式结构的侧板112。
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可以包括分别与第一侧板1123、第二侧板1124、第三侧板1125和第四侧板1126靠近的第一边缘位置1301、第二边缘位置1302、第三边缘位置1303以及第四边缘位置1304,其中,第一边缘位置1301处的灯珠120朝向第一侧板1123倾斜设置,第二边缘位置1302处的灯珠120朝向第二侧板1124倾斜设置,第三边缘位置1303处的灯珠120朝向第三侧板1125倾斜设置,第四边缘位置1304处的灯珠120朝向第四侧板1126倾斜设置。
容易理解的是,将第一边缘位置1301处的灯珠120朝向第一侧板1123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一侧板1123上,能够增大第一边缘位置1301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在第一侧板1123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一侧板1123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一侧板1123上的暗区。将第二边缘位置1302处的灯珠120朝向第二侧板1124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二侧板1124上,能够增大第二边缘位置1302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在第二侧板1124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二侧板1124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二侧板1124上的暗区。
将第三边缘位置1303处的灯珠120朝向第三侧板1125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三侧板1125上,能够增大第三边缘位置1303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在第三侧板1125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三侧板1125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三侧板1125上的暗区。将第四边缘位置1304处的灯珠120朝向第四侧板1126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四侧板1126上,能够增大第四边缘位置1304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在第四侧板1126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四侧板1126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四侧板1126上的暗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指的是,在发光阵列130中,与底板111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在预设距离以内的灯珠120。以图3为例,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可以为靠近第一侧板1123的两排灯珠120,靠近第二侧板1124的两排灯珠120,靠近第三侧板1125的两排灯珠120,以及靠近第四侧板1126的两排灯珠120。
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可以为与底板111的边缘之间的间距更近或者更远的灯珠12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参照图5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灯珠120可以包括:发光本体121以及电路板122,其中,发光本体121与电路板122电连接,而且,电路板122背离发光本体121的一面固定在底板111上,以确保灯珠120与底板111之间的固定相连。
发光本体121可以包括:发光元件1211以及封装层1212,发光元件1211被包覆在封装层1212内。具体地,发光元件1211可以为芯片,也可以为集成器件。封装层1212可以为树脂材料形成的透镜,也可以为封装胶体。本申请实施例发光元件1211和封装层1212的具体类型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参照图6所示,灯珠120还可以包括:粘接层123,粘接层123位于灯珠120和底板111之间,而且,粘接层123的一面与灯珠120相连,粘接层123的另一面与底板111相连。具体地,粘接层123可以位于电路板122和底板111之间,粘接层123的一面与电路板122相连,粘接层123的另一面与底板111相连。粘接层123用于粘接灯珠120和底板111,以实现灯珠120和背板组件110之间的固定连接。
容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粘接层123可以为黑胶、白胶或者雾面胶等胶材或胶带。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粘接层123的具体材质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只要能起到粘接的作用,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示例性地,粘接层123例如可以为导热胶。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增加粘接层123的粘性来降低灯珠120和背板组件110之间的分离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倾斜设置的具体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将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下方的底板111倾斜设置,这样,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设置在底板111上之后,也会产生相应的倾斜。
具体地,如图4和图7所示,底板111可以包括:平板部1111以及与平板部1111相连的折弯部1112,其中,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在底板111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折弯部1112上。折弯部1112朝向容置空间113的一面上具有第一倾斜面1113,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设置在折弯部1112的第一倾斜面1113上,以使得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能够照射至侧板112上。
通过将底板111设计为平板部1111以及与平板部1111相连的折弯部1112,折弯部1112朝向容置空间113的一面上具有第一倾斜面1113,这样,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位于第一倾斜面1113上即可实现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倾斜设置,使得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至侧板112上,能够增大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112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112上的亮区面积,减小侧板112上的暗区,即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弯部1112可以呈多段式结构。此时,呈多段式结构的折弯部1112可以兼容整个底板111的加强结构设计,因而,通过将底板111的折弯部1112设计为多段式结构,能够增加整个背板的结构强度以及支撑强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将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电路板122倾斜设置,这样,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设置在底板111上之后,也会产生相应的倾斜,从而使得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照射至侧板112上。
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电路板122倾斜设置,即可实现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倾斜设置,使得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至侧板112上,能够增大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112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112上的亮区面积,减小侧板112上的暗区,即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电路板122可以为异形电路板1221,异形电路板1221朝向容置空间113的一面上具有第二倾斜面1222,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发光本体121设置在第二倾斜面1222上。
通过将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电路板122设计为异形电路板1221,异形电路板1221朝向容置空间113的一面上具有第二倾斜面1222,即可实现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电路板122(即异形电路板1221)倾斜设置。通过将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设置在异形电路板1221的第二倾斜面1222上,即可实现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倾斜设置。
示例性地,背板组件110的底板111保持水平,将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电路板122设计为异形电路板1221,具体地,将异形电路板1221设计为一边厚一边薄,异形电路板1221的薄面靠近背板组件110的侧板112粘贴,异形电路板1221的厚面远离背板组件110的侧板112粘贴,以此达到采用异形电路板1221的贴装方式达到使得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倾斜贴装的目的。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将与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相连的粘接层123倾斜设置,这样,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通过粘接层123固定在底板111上之后,也会产生相应的倾斜,从而使得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照射至侧板112上。
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粘接层123倾斜设置,即可实现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倾斜设置,使得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至侧板112上,能够增大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112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112上的亮区面积,减小侧板112上的暗区,即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
具体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与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相连的粘接层123可以为异形粘接层1231,异形粘接层1231朝向容置空间113的一面上具有第三倾斜面1232,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位于第三倾斜面1232上。具体地,可以是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电路板122位于第三倾斜面1232上。
通过将与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相连的粘接层123设计为异形粘接层1231,异形粘接层1231朝向容置空间113的一面上具有第三倾斜面1232,即可实现与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相连的粘接层123(即异形粘接层1231)倾斜设置。通过将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设置在异形粘接层1231的第三倾斜面1232上,即可实现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倾斜设置。
示例性地,背板组件110的底板111保持水平,使用异形粘接层1231贴装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将异形粘接层1231设计为一边厚一边薄,异形粘接层1231的薄面靠近背板组件110的侧板112粘贴,异形粘接层1231的厚面远离背板组件110的侧板112粘贴,以此达到采用异形粘接层1231的贴装方式达到使得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倾斜贴装的目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灯珠120进行倾斜设置时,不限于仅对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进行倾斜设置,也可以将与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相邻的灯珠120倾斜设置。或者,以任意一个灯珠120为例,倘若该灯珠120与第一侧板1123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灯珠120与第二侧板1124之间的距离,将该灯珠120朝向第一侧板1123相对倾斜,即可达到一定程度上减小暗影区域,提升该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效果的目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阵列1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灯条131,多个灯珠120形成灯条131(参见图1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一般是一排灯珠120作为一个灯条131来布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是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朝向与边缘位置相对应的侧板112倾斜设置,以使得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所发出的光源能够照射至侧板112上。这样,能够增大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112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112上的亮区面积。由于侧板112上的面积是一定的,侧板112上的亮区面积增大,则侧板112上的暗区会相应减小。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这样能够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从而能够提升背光模组100的显示效果。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可以朝向与边缘位置靠近的侧板112倾斜设置,以使得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所发出的光源能够更多的照射至与边缘位置靠近的侧板112上。
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与侧板112之间的距离最近,将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朝向与边缘位置靠近的侧板112所在区域倾斜设置,使得倾斜设置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侧板112上,能够增大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112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112上的亮区面积,减小侧板112上的暗区,即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
目前,在显示产品行业内,灯条排布是直下式设计的背光模组100里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对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与亮度起定性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灯条13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灯条131可以呈阵列排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边缘位置1301处的灯条131可以朝向第一侧板1123倾斜设置,第二边缘位置1302处的灯条131可以朝向第二侧板1124倾斜设置,第三边缘位置1303处的灯条131可以朝向第三侧板1125倾斜设置,第四边缘位置1304处的灯条131可以朝向第四侧板1126倾斜设置。
容易理解的是,将第一边缘位置1301处的灯条131朝向第一侧板1123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条131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一侧板1123上,能够增大第一边缘位置1301处的灯条131所发出的光源在第一侧板1123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一侧板1123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一侧板1123上的暗区。将第二边缘位置1302处的灯条131朝向第二侧板1124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条131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二侧板1124上,能够增大第二边缘位置1302处的灯条131所发出的光源在第二侧板1124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二侧板1124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二侧板1124上的暗区。
将第三边缘位置1303处的灯条131朝向第三侧板1125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条131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三侧板1125上,能够增大第三边缘位置1303处的灯条131所发出的光源在第三侧板1125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三侧板1125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三侧板1125上的暗区。将第四边缘位置1304处的灯条131朝向第四侧板1126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倾斜设置的灯条131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第四侧板1126上,能够增大第四边缘位置1304处的灯条131所发出的光源在第四侧板1126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第四侧板1126上的亮区面积,减小第四侧板1126上的暗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指的是,在发光阵列130中,与底板111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在预设距离以内的灯条131。以图3为例,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可以为靠近第一侧板1123的两排灯条131以及靠近第二侧板1124的两排灯条131。
当然,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可以为与底板111的边缘之间的间距更近或者更远的灯条13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灯条131的排布可以是将多个灯条131在背板组件110的底板111上进行竖向排布(参见图3所示)。
此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图3中与第一侧板1123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以及与第二侧板1124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倾斜设置,即使得与第一侧板1123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朝向第一侧板1123的方向倾斜,使得与第二侧板1124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朝向第二侧板1124的方向倾斜。
灯条131的排布也可以是将多个灯条131在背板组件110的底板111上进行横向排布(参见图13所示)。
此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图13中与第三侧板1125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以及与第四侧板1126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倾斜设置,即使得与第三侧板1125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朝向第三侧板1125的方向倾斜,使得与第四侧板1126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朝向第四侧板1126的方向倾斜。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灯条131也可以是采用如图14所示或如图15所示的排布方式。
图14和图15中,与第一侧板1123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以及与第二侧板1124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为横向排布,与第三侧板1125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以及与第四侧板1126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为纵向排布。
具体地,图14和图15中,可以将与第一侧板1123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与第二侧板1124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与第三侧板1125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以及与第四侧板1126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均倾斜设置,即使得与第一侧板1123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朝向第一侧板1123的方向倾斜,使得与第二侧板1124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朝向第二侧板1124的方向倾斜,使得与第三侧板1125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朝向第三侧板1125的方向倾斜,使得与第四侧板1126的距离最近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朝向第四侧板1126的方向倾斜。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灯条131进行倾斜设置时,不限于仅对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进行倾斜设置,也可以将与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条131相邻的灯条131倾斜设置。或者,以任意一个灯条131为例,倘若该灯条131与第一侧板1123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灯条131与第二侧板1124之间的距离,将该灯条131朝向第一侧板1123相对倾斜,即可达到一定程度上减小暗影区域,提升该背光模组100的出光效果的目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个灯条131中,多个灯珠120的电路板122可以为一体件。也就是说,可以是在同一个电路板122上设置多个发光本体121,以形成灯条131。
另外,同一个灯条131中,与多个灯珠120分别相连的粘接层123可以为一体件。也就是说,可以是使用一个整体的粘接层123实现底板111与多个电路板122之间的固定相连。通过将多个灯珠120的粘接层123设计为一体件,能够增加灯条131与背板组件110的底板之间的粘接强度以及粘接可靠性。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个灯条131中,多个灯珠120的电路板122和粘接层123可以均为一体件。即,可以是在同一个电路板122上设置多个发光本体121,然后通过一个整体的粘接层123将该电路板122与底板111进行粘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灯珠120的倾斜角度A可以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可以理解的是,倾斜角度A的倾斜方向是指,以底板111的水平面为0度基准,灯珠120朝向其本身最靠近的侧板112方向倾斜。
例如,灯珠120的倾斜角度A可以为15度、30度、45度、60度、75度或80度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比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改变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的贴装角度,以实现对背光模组100显示亮度不均匀,产生各种亮暗痕迹的现象进行有效改善。如图16所示的实际验证效果,当灯珠120正常贴装在背板组件110的底板111上时,背板组件110所发射出的光线经由背板组件110的侧板112反射后,显示面板140上的暗区141的面积较大,亮区142的面积较小。但是,当灯珠120向侧板112倾斜一定角度贴装后,显示面板140上的暗区141的面积减小,亮区142的面积增加。
另外,由于灯珠120与灯珠120之间,或者灯条131与灯条131之间的光学匹配品味效果有一定盈余,将灯珠120倾斜一定角度不会造成与之相邻的灯珠120上的光斑衔接效果,同时还能达到弱化善暗区141的效果。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至少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40以及上述任一的背光模组100,背光模组100用于向显示面板140提供光源,显示面板140用于对背光模组100发射出的光源进行显示,以实现图像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具体地,显示面板140设置在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所在侧,集成电路(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显示面板140的侧面,背光模组100的发光阵列130在显示面板14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集成电路的外侧,集成电路的外侧为集成电路远离显示面板140的一侧。
其中,集成电路上集成有显示面板140的驱动电路等,本申请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的发光阵列130在显示面板14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集成电路的外侧,这样一来,在进行静电阻抗器(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测试的过程中,静电电荷首先接触发光阵列130并通过发光阵列130上的静电屏蔽结构导入大地,避免静电电荷到达集成电路,从而可以保护集成电路。
另外,该显示装置还包括:主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FPC),该主柔性电路板可以与发光阵列130的柔性电路板连接,且该主柔性电路板接地,发光阵列130的柔性电路板上的导电层可以通过主柔性电路板接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装置还包括保护膜,保护膜可以贴附在显示面板140的出光面上,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4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4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其具体可以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阵列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上偏光片,彩膜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下偏光片。其中,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上偏光片以及下偏光片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背光模组100发射出的光线射入显示面板140,集成电路控制显示面板140中的液晶分子偏转对光线进行调制,最终实现图像显示。其中,该显示装置具体显示图像的过程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背光模组100,该背光模组100通过将位于底板111上的多个灯珠120中的发光阵列130边缘位置处的灯珠120朝向与边缘位置相对应的侧板112倾斜设置,使得倾斜设置的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更多的照射在侧板112上,能够增大灯珠120所发出的光源在侧板112上的照射面积,进而能够增大侧板112上的亮区面积。由于侧板112上的面积是一定的,侧板112上的亮区面积增大,则侧板112上的暗区会相应减小。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减小或弱化背光模组100的出光面四周边缘处的暗区,从而能够提升背光模组10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等任意存在背板组件110的侧板112为四周斜面设计的直下式显示器件,本申请实施例都可以使用此设计改善显示不均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可以可以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背板组件以及多个灯珠;
所述背板组件包括:底板以及围绕所述底板延伸形成的侧板,所述侧板沿着所述底板的周边朝向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倾斜,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配合形成有容置空间;
所述多个灯珠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面上,所述多个灯珠排布形成发光阵列;
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朝向与所述边缘位置相对应的所述侧板倾斜设置;其中,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为所述发光阵列中,与底板边缘之间的间距在预设距离以内的所述灯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朝向与所述边缘位置靠近的所述侧板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与所述底板的四边分别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
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靠近的第一边缘位置、第二边缘位置、第三边缘位置以及第四边缘位置;
所述第一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朝向所述第一侧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朝向所述第二侧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三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朝向所述第三侧板倾斜设置,所述第四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朝向所述第四侧板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包括:发光本体以及与所述发光本体相连的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发光本体的一面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位于所述灯珠和所述底板之间;
且所述粘接层的一面与所述灯珠相连,所述粘接层的另一面与所述底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平板部以及与所述平板部相连的折弯部;
所述折弯部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面上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位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呈多段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的所述电路板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的所述电路板为异形电路板;
所述异形电路板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面上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的所述发光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相连的所述粘接层倾斜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相连的所述粘接层为异形粘接层;
所述异形粘接层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面上具有第三倾斜面,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珠位于所述第三倾斜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5-11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本体包括:发光元件以及封装层;所述发光元件被包覆在所述封装层内。
13.根据权利要求5-12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阵列包括:至少一个灯条;多个所述灯珠形成所述灯条;
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条朝向与所述边缘位置相对应的所述侧板倾斜设置;其中,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条为所述发光阵列中,与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之间的间距在预设距离以内的所述灯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阵列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条朝向与所述边缘位置靠近的所述侧板倾斜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灯条呈阵列排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条朝向所述第一侧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条朝向所述第二侧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三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条朝向所述第三侧板倾斜设置,所述第四边缘位置处的所述灯条朝向所述第四侧板倾斜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灯条中,多个所述灯珠的所述电路板为一体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灯条中,与多个所述灯珠分别相连的所述粘接层为一体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的倾斜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90度。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19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光源。
CN202111453142.XA 2021-12-01 2021-12-01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0161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3142.XA CN115016167A (zh) 2021-12-01 2021-12-01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53142.XA CN115016167A (zh) 2021-12-01 2021-12-01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6167A true CN115016167A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64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53142.XA Pending CN115016167A (zh) 2021-12-01 2021-12-01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6167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2045A (zh) * 2013-04-15 2014-10-15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
CN105278163A (zh) * 2015-11-16 2016-01-2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459811A (zh) * 2018-12-14 2019-03-1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0514884U (zh) * 2019-11-19 2020-05-12 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2229386U (zh) * 2020-06-15 2020-12-25 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模组及led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2045A (zh) * 2013-04-15 2014-10-15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
CN105278163A (zh) * 2015-11-16 2016-01-2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459811A (zh) * 2018-12-14 2019-03-1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10514884U (zh) * 2019-11-19 2020-05-12 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2229386U (zh) * 2020-06-15 2020-12-25 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模组及led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33956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867515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07357063B (zh) 显示装置与包括该显示装置的拼接显示设备
US9885824B2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liquid-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705375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side emitting light source and light guide
US8152354B2 (en) Light source uni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080049164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307509B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KR10129913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930521B1 (ko) 표시 장치의 표시 모듈
US947712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20100027241A1 (en) Backlight unit,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60342028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light-absorbing pattern at edge thereof
KR2011011573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10022507A (ko) 광학 어셈블리, 그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4373864B (zh) 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背光单元
US8657458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8227295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4488594A (zh) 显示设备
US9127814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CN115016167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047223B1 (ko) 엘이디를 사용하는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82797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KR101908504B1 (ko) 액정표시소자의 가용성 인쇄회로 필름 구조
KR20220075846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