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4884U - 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14884U
CN210514884U CN201922009807.2U CN201922009807U CN210514884U CN 210514884 U CN210514884 U CN 210514884U CN 201922009807 U CN201922009807 U CN 201922009807U CN 210514884 U CN210514884 U CN 210514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lens
led lamp
emitting diode
light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098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周
曹玉荣
杨凯
周传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098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14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14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1488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发光二极管灯条包括:电路板,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灯珠和至少一个透镜;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对应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发光二极管灯珠设置在第二表面上,透镜设置在发光二极管灯珠远离电路板的一侧,透镜内设有容腔,容腔设有开口,透镜罩住发光二极管灯珠且开口与第二表面连接,使得发光二极管灯珠位于容腔内,发光二极管灯珠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表面,且与透镜的中心轴线平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改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出现的暗角、暗框等不良现象,同时防止亮边的发生。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因具有无污染、演色性好、节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领域。目前常见的LED背光源分为直下式背光源和侧入式背光源。含侧入式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更轻薄,但是价格相对较高;含直下式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虽然没有含侧入式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轻薄,但工艺相对简单,且价格便宜,深受一些消费者的喜欢。但是现有的采用直下式背光源的背光模组容易出现暗角、暗框、亮边等不良现象,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出现暗角、暗框或者亮边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包括:电路板,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灯珠和至少一个透镜;
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对应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
发光二极管灯珠设置在第二表面上,透镜设置在发光二极管灯珠远离电路板的一侧,透镜内设有容腔,容腔设有开口,透镜罩住发光二极管灯珠且开口与第二表面连接,使得发光二极管灯珠位于容腔内,发光二极管灯珠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表面,且与透镜的中心轴线平行。
可选地,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不小于3°且不大于5°。
可选地,电路板包括印刷电路板或柔性电路板。
可选地,发光二极管灯珠中垂直于发光二极管灯珠的中心轴线的截面的封装尺寸为预设尺寸。
可选地,多个发光二极管灯珠与多个透镜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灯珠在第二表面上沿着电路板的延伸方向等间隔设置。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至少一个如本申请第一个方面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条,反射片以及光学膜片;
背板设置有凹槽,发光二极管灯条的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与凹槽的底面连接,
反射片设置在凹槽内,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覆盖凹槽的侧壁,第二部分位于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一侧,第二部分中设置有与发光二极管灯条上的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灯珠一一对应的通孔,发光二极管灯珠从通孔中凸出,电路板中厚度较小的一端靠近凹槽的侧壁;电路板中厚度较大的一端远离凹槽的侧壁;
光学膜片设置在凹槽开口一侧,覆盖凹槽开口。
可选地,第二个方面的背光模组还包括扩散板,扩散板设置在光学膜片和背板之间,扩散板覆盖凹槽开口。
可选地,多个发光二极管灯条平行且等间隔排布在凹槽中。
可选地,发光二极管灯条的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与第二部分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发光二极管灯条中的透镜,向靠近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凹槽的侧壁一侧倾斜。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本申请第二个方面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电路板的第二表面设置成斜面,使得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使得位于第二表面上的发光二极管灯珠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表面、以及位于第二表面上的透镜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表面,从而使得透镜输出的部分光线能够照射到反射片中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处的弯折区域,使得反射片接收到的光线更加均匀,有效地改善包含该发光二极管灯条的背光模组的暗角、暗框以及亮边等不良现象,使得背光模组的输出光线更加均匀;同时呈斜面的第二表面增大了电路板的散热面积,提高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左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剖面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局部光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号的说明如下:
200-背光模组,
210-发光二极管灯条,
211-电路板,2111-第一表面,2112-第二表面,
212-发光二极管灯珠,
213-透镜,2131-容腔,2132-开口,
220-背板,
230-反射片,231-第一部分,232-第二部分,2321-通孔,
240-光学膜片,
250-扩散板;
300-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液晶显示装置通过采用LED背光源进行画面显示,其中,提供LED背光源的背光模组主要包括背板、发光二极管灯条、反射片以及光学膜片等结构。现有技术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条包括电路板、发光二极管灯珠以及透镜。具体地,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灯珠,以及与发光二极管灯珠一一对应的透镜。
采用该发光二极管灯条构成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多个发光二极管灯条、反射片以及光学膜片。多个发光二极管灯条设置在背板的底壁上。在每个发光二极管灯条中,透镜的中心轴线与电路板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且透镜的中心轴线与反射片底部也处于垂直状态,从透镜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片反射到达光学膜片。但是位于边缘位置的发光二极管灯条,照射到反射片弯折区域(反射片侧壁和底面的交接处)的光线较少,容易在边缘位置出现暗角、暗框、亮边等不良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改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出现的暗角、暗框等不良现象,同时防止亮边的发生。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21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至图4,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包括:电路板211,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灯珠212和至少一个透镜213。
如图3和如图4所示,电路板211包括第一表面2111和与第一表面2111对应的第二表面2112,第二表面2112与第一表面2111之间的夹角大于0°。
发光二极管灯珠212设置在第二表面2112上,透镜213设置在发光二极管灯珠212远离电路板211的一侧,透镜213内设有容腔2131,容腔2131设有开口2132,透镜213罩住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且开口2132与第二表面2112连接,使得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位于容腔2131内,发光二极管灯珠21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表面2112,且与透镜213的中心轴线平行。
具体地,电路板211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在一些情况下,电路板211也可以是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
电路板211的第二表面2112与第一表面2111之间的夹角θ大于0°,即当第一表面2111为水平面时,第二表面2112为斜面,该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本实施例中的电路板211可以称为楔形电路板,本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可以称为楔形发光二极管灯条。
采用该发光二极管灯条210构成的直下式背光模组200如图5所示,位于背板220底面边缘位置的发光二极管灯条210,由于电路板211的第二表面2112与反射片230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使得透镜213远离电路板211的一端向与之靠近的反射片230的侧壁倾斜。这样可以调整透镜213照射到反射片230的侧壁和底面上的光线分布,使得光线可以照射到反射片230的弯折区域(反射片230侧壁和底面的交接处-区域B),从而改善暗角、暗框等不良现象,同时减少光线照射到反射片230的侧壁顶部,防止发生亮边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11的第二表面2112为斜面,第二表面2112的表面积大于第一表面2111的表面积。相较于传统的发光二极管灯条中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平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条增大了电路板的散热面积,有利于提高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通过将电路板的第二表面设置成斜面,使得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使得位于第二表面上的发光二极管灯珠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表面、以及位于第二表面上的透镜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表面,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利用该发光二极管灯条制备的背光模组的暗角、暗框以及亮边等不良现象,同时呈斜面的第二表面增大了电路板的散热面积,提高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二表面2112与第一表面2111之间的夹角不小于3°且不大于5°。
当第一表面2111为水平面时,第二表面2112为斜面,第一表面2111和第二表面2112不平行,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0°。增大夹角可以消除暗角、暗框以及亮边等问题,但是夹角过大,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完整画面的显示。
因此,第一表面2111和第二表面2112之间的夹角大小的选取以能够消除暗角、暗框和亮边等问题为准,即,第一表面2111和第二表面2112之间的夹角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例如,第一表面2111和第二表面211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4°或5°等。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中垂直于发光二极管灯珠212的中心轴线的截面的封装尺寸为预设尺寸。
具体地,垂直于发光二极管灯珠212的中心轴线的截面,即平行于电路板211第二表面的截面。本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灯珠212的封装尺寸可以采用预设尺寸,这样可以简化工艺。
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珠212是采用常规封装尺寸的发光二极管灯珠。封装尺寸指的是,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中垂直于发光二极管灯珠212的中心轴线的截面的长宽尺寸。例如,发光二极管灯珠212的封装尺寸为35毫米*28毫米、35毫米*35毫米或30毫米*30毫米。以封装尺寸为35毫米*28毫米为例,35毫米指的是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中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截面的长为35毫米,28毫米指的是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中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截面的宽为28毫米。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个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与多个透镜213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灯珠212在第二表面2112上沿着电路板211的延伸方向等间隔设置。
具体地,发光二极管灯条210的电路板211上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灯珠212。
参见图1、图2和图3,发光二极管灯条210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灯珠212,多个发光二极管灯珠212等间隔设置。每个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位于透镜213的容腔2131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灯条,通过在电路板上等间隔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灯珠,可以实现均匀的背光源,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背光模组200包括:背板220,至少一个如本申请图1至图4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反射片230以及光学膜片240。
背板220设置有凹槽,发光二极管灯条210的电路板211的第一表面2111与凹槽的底面连接。
反射片230设置在凹槽内,包括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第一部分231覆盖凹槽的侧壁,第二部分232位于电路板211的第二表面2112一侧,第二部分232中设置有与发光二极管灯条210上的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一一对应的通孔2321,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从通孔2321中凸出,电路板211中厚度较小的一端靠近凹槽的侧壁;电路板211中厚度较大的一端远离凹槽的侧壁。
光学膜片240设置在凹槽开口一侧,覆盖凹槽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凹槽的背板220是类似碗状的结构,反射片230的形状与背板220相似,也是类似碗状的结构。
发光二极管灯条210设置在背板220凹槽的底面上,如图5所示,以凹槽中最左侧的发光二极管灯条210为例,电路板211的第二表面2112与凹槽底面之间的夹角是大于0°的。例如,电路板211为长方形的板条结构,在电路板211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灯珠212;在电路板211的宽度方向上,电路板211左侧的厚度小于右侧的厚度,即电路板211厚度小的一侧靠近背板220的侧壁。
反射片230的第二部分232可以是平行于背板220凹槽的底面,即反射片的第二部分232与电路板211的第二表面2112之间的夹角也是大于0°的。如图6所示,反射片230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的交接处是弯折区域(区域B),在弯折区域,由于发光二极管灯条210整体向反射片230的第一部分231倾斜,使得透镜213照射到反射片230上的光线可以分布到区域B上,避免暗角、暗框以及亮边等问题的出现。
光学膜片240可以包括棱镜片和扩散片,棱镜片通过表面的微结构,可以把光线汇聚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提升背光模组的亮度;扩散片可以通过内部的扩散粒子对光线进行散射,从而提升光线的均匀性且同时可以遮蔽瑕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通过将电路板的第二表面设置成斜面,使得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使得位于第二表面上的发光二极管灯珠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表面、以及位于第二表面上的透镜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表面,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利用该发光二极管灯条制备的背光模组的暗角、暗框以及亮边等不良现象,同时呈斜面的第二表面增大了电路板的散热面积,提高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背光模组200还包括扩散板250,扩散板250设置在光学膜片240和背板220之间,扩散板250覆盖凹槽开口。
扩散板250可以通过对光线进行折射和散射,进一步改善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源的均匀性。此外,扩散板250还可以对光学膜片240起到支撑作用。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个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平行且等间隔排布在凹槽中。
具体地,发光二极管灯条210的数量为多个,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屏的尺寸大小进行调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灯条210的电路板211的第二表面2112与第二部分23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发光二极管灯条210中的透镜213,向靠近发光二极管灯条210的凹槽的侧壁一侧倾斜。
具体地,如图5所示,背光模组中包含有4个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左边两个发光二极管灯条210靠近背板220左侧侧壁,右边两个发光二极管灯条210靠近背板220右侧侧壁。为了使得背光模组200提供的背光源更加均匀,可以将左侧两个发光二极管灯条210设置成向背板220左侧侧壁倾斜,将右侧两个发光二极管灯条210设置成向背板220右侧侧壁倾斜。
当背板220的凹槽中设置有偶数个发光二极管灯条210时,对于任意一个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可以将其设置成向与之靠近的背板220侧壁倾斜。当背板220的凹槽中设置有奇数个发光二极管灯条时,位于中间位置的发光二极管灯条到背板220的两个侧壁的距离相等,该发光二极管灯条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以是平行的;位于中间位置的发光二极管两侧的其他发光二极管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210,且靠近背板220左侧侧壁的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向左侧倾斜,靠近背板220右侧侧壁的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向右侧倾斜。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300以及如本申请图5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200,显示面板300设置在背光模组200的出光侧。
具体地,显示面板300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300利用背光模组200提供的背光源进行图像显示。
背光模组20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上述图5和图6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通过将电路板的第二表面设置成斜面,使得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使得位于第二表面上的发光二极管灯珠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表面、以及位于第二表面上的透镜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表面,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利用该发光二极管灯条制备的背光模组的暗角、暗框以及亮边等不良现象,同时呈斜面的第二表面增大了电路板的散热面积,提高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使用寿命。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电路板的第二表面设置成斜面,使得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使得位于第二表面上的发光二极管灯珠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表面、以及位于第二表面上的透镜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表面,从而使得透镜输出的部分光线能够照射到反射片中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处的弯折区域,使得反射片接收到的光线更加均匀,有效地改善包含该发光二极管灯条的背光模组的暗角、暗框以及亮边等不良现象,使得背光模组的输出光线更加均匀;同时呈斜面的第二表面增大了电路板的散热面积,提高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211),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灯珠(212)和至少一个透镜(213);
所述电路板(211)包括第一表面(2111)和与所述第一表面(2111)对应的第二表面(2112),所述第二表面(2112)与所述第一表面(2111)之间的夹角大于0°;
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珠(212)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2112)上,所述透镜(213)设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珠(212)远离所述电路板(211)的一侧,所述透镜(213)内设有透镜(2131),所述透镜(2131)设有开口(2132),所述透镜(213)罩住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且所述开口(2132)与所述第二表面(2112)连接,使得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位于所述透镜(2131)内,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珠(21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2112),且与所述透镜(213)的中心轴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2112)与所述第一表面(2111)之间的夹角不小于3°且不大于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11)包括印刷电路板或柔性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中垂直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珠(212)的中心轴线的截面的封装尺寸为预设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与多个所述透镜(213)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珠(212)在所述第二表面(2112)上沿着所述电路板(211)的延伸方向等间隔设置。
6.一种背光模组(200),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220),至少一个如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反射片(230)以及光学膜片(240);
所述背板(220)设置有凹槽,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210)的电路板(211)的第一表面(2111)与所述凹槽的底面连接,
所述反射片(230)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包括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所述第一部分(231)覆盖所述凹槽的侧壁,所述第二部分(232)位于所述电路板(211)的第二表面(2112)一侧,所述第二部分(232)中设置有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210)上的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一一对应的通孔(2321),所述发光二极管灯珠(212)从所述通孔(2321)中凸出,所述电路板(211)中厚度较小的一端靠近所述凹槽的侧壁;所述电路板(211)中厚度较大的一端远离所述凹槽的侧壁;
所述光学膜片(240)设置在所述凹槽开口一侧,覆盖所述凹槽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板(250),所述扩散板(250)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240)和所述背板(220)之间,所述扩散板(250)覆盖所述凹槽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背光模组(2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210)平行且等间隔排布在所述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210)的电路板(211)的第二表面(2112)与所述第二部分(23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0°,所述光二极管灯条中的透镜(213),向靠近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210)的所述凹槽的侧壁一侧倾斜。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300)以及如上述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200),所述显示面板(300)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200)的出光侧。
CN201922009807.2U 2019-11-19 2019-11-19 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14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9807.2U CN210514884U (zh) 2019-11-19 2019-11-19 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9807.2U CN210514884U (zh) 2019-11-19 2019-11-19 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14884U true CN210514884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4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0980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14884U (zh) 2019-11-19 2019-11-19 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1488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23260A (zh) * 2021-05-27 2021-09-21 深圳市极致兴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降低解决接收端光回损的cob器件
WO2022077411A1 (zh) * 2020-10-16 2022-04-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967235A (zh) * 2022-06-02 2022-08-30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ini led背光显示屏
CN115016167A (zh) * 2021-12-01 2022-09-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995221A (zh) * 2023-03-23 2023-04-2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7411A1 (zh) * 2020-10-16 2022-04-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829030B2 (en) 2020-10-16 2023-11-28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423260A (zh) * 2021-05-27 2021-09-21 深圳市极致兴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降低解决接收端光回损的cob器件
CN115016167A (zh) * 2021-12-01 2022-09-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967235A (zh) * 2022-06-02 2022-08-30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ini led背光显示屏
CN115995221A (zh) * 2023-03-23 2023-04-2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995221B (zh) * 2023-03-23 2023-06-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14884U (zh) 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69365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8646932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th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433589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US20110051044A1 (en) Light quantity control member, surface light source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8053013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00078298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KR20080012702A (ko) 백 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US8398286B2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8052319B2 (en) Diffusion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TW200532316A (en) Backlight module of direct type point light sour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12341647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10108601A (ja) 面状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3126197B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102066077B1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10113283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209928188U (zh) 显示装置
CN109358451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KR10168132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10018233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826719B1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212675323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9911714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源
KR10200245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30001522A (ko) 커버버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